登陆注册
10740400000007

第7章 传说中的周、朱、孙“桃园三结义”

朱德、孙炳文乘坐的邮轮经东海、南海,接着在马六甲海峡的巨流狂涛中颠簸了三天三夜,便到达了锡兰的哥伦布港。邮轮稍作休息,直奔亚丁湾,驶进了红海的入口。

远处一座活火山正在喷发,烈焰升腾,天空和海水都被映得赤红。

这惊心动魄的奇景,使二人兴奋不已,立刻奔向船舷。

看着眼前火山的壮观景象,朱德对孙炳文说道:“我想中国的将来也必将有火山腾起。”

远行的朱德和孙炳文,他们的心无时无刻不在牵挂着灾难深重的祖国,孙炳文赞同地点点头道:“那是民众觉醒、奋起反抗黑暗势力的?火山!”

1922年10月中旬的一个傍晚,经过漫长的海上旅行,“安吉尔斯”号邮轮终于到达法国马赛。

二人提着箱子,跟着人流走下邮轮。码头上的路灯亮了,闪烁着五颜六色的光彩,梦幻而神秘。站在这片陌生的土地上,他们感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孤独,那些站在码头上迎接亲友的人,大都长着金黄的头发,闪着一对蓝色的眼睛,很难看到一个黑头发黄皮肤的亚洲人,更别说是自己的同胞了。

当晚,二人乘火车赶往巴黎。

自1919年蔡和森、向警予等人到法国勤工俭学以来,1920年前后又有赵世炎、李立三、李维汉、陈毅、周恩来、邓小平、陈延年、陈乔年等许多优秀青年来到法国,他们一边做工,一边读书,不断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到1922年朱德、孙炳文到来时,中国青年留法勤工俭学的高潮已经接近尾声,但仍有一大批优秀青年聚集在巴黎。

二人根据事先了解的情况,赶往巴黎郊外的科隆小镇打听周恩来的?住处。

1920年11月7日,周恩来、李福景、郭隆贞、张若茗等197名中国青年学生,组成了第15?批赴法勤工俭学学生团,乘“波尔多斯”号邮轮从上海出发前往法国。1920年12月27日,周恩来与华法教育会会长蔡元培一同到达巴黎。孙炳文在天津从事同盟会活动时,曾经与周恩来认识,并参加过周恩来组织的觉悟社的一些活动,他们想先找周恩来了解一下情况。

他们从别的勤工俭学的同学那里知晓:在法国,周恩来平时总穿着油渍的工作服,只有星期天才穿上一套又短又小的西装。他随身带一只气炉子,每到吃饭的时候,烧点开水,吃点面包,或吃一点便宜的卷心菜,有时根本就没有菜吃。可是,周恩来现在不在法国,而是去了德国的柏林。

于是,二人决定赶往柏林与周恩来会面。

见面时,周恩来穿着一件很短的西装,人很瘦,但很有精神,两道又黑又浓的眉毛,使他显得少年英俊。周恩来见到朱德和孙炳文时有些羞涩,说话有点结结巴巴,大概是他当时“只懂很少或者不懂法语”,而很长时间又没有说中文的缘故。

二人向周恩来谈了自己这次出国的目的,周恩来听后非常高兴。

在此之前,在法国的中国留学生中成立了以赵世炎、周恩来、张申府、刘清扬、陈公培五人组成的巴黎共产主义小组。中国共产党在国内成立时,这个小组来不及派代表参加会议,事后这个小组的成员就成了第一批中国留法的共产党员,组成中共旅欧总支部,赵世炎(乐生)任书记,周恩来(伍豪)任宣传委员,李维汉(罗迈)任组织委员,下设旅法、旅德、旅比(比利时)三个支部,并创办机关刊物《少年》。巴黎共产主义小组在中共党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光辉,为中国共产党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人才。它如同一支燃烧的火炬,在漫漫黑夜中给人们照亮了前进的道路,向远在异国他乡的人们的心灵里撒播着革命的火种……此时周恩来、张申府根据总支部的决议,正前往欧洲各国在中国留学生中发展党的组织。

三个人一见如故,相约到一家小饭店里吃饭。

吃完饭后,三个人来到柏林郊外一座公园。朱德、孙炳文向周恩来通报了国内的各种情况,并将自己在北京和上海寻找中国共产党的经过向周恩来全盘托出。

周恩来听后非常高兴,也被二人的精神所感动。

接着,周恩来向他们介绍了中共旅欧总支部的成立和现在的情况,希望二位在将来能给这个新生的组织以支持。

听着周恩来的介绍,朱德、孙炳文激动不已,他们没有想到,竟然在这里找到了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周恩来虽然比较年轻,但他的谈吐,他的真诚和热情,使这两个中年人的感到了一种温暖,一种期盼。

他们向周恩来讲了各自的经历,并提出了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要求。

周恩来站在那里,打量着面前的这两位兄长,认真仔细地听着,不由感动了。他们在国内遭到陈独秀的婉拒后并没有灰心丧气,又不远万里跑到马克思主义的故乡来寻求真理,寻找救国救民的道路,那是多么的不容易啊!与自己这些还未结婚的年轻人相比,他们得离开娇妻爱子,抛弃已经得到的名誉、地位与金钱。特别是他们两个都是指挥过千军万马的军人,曾经参加并指挥过刺杀袁世凯的行动和讨袁战争,那都是刀光剑影、血流成河的殊死搏斗啊!与那些还没有革命实践的青年留学生相比,面前这两个人更有资格加入共产党组织,更可以成为这个党未来的中坚力量。

周恩来听了二人的要求后说:“二位决心加入中国共产党,我们表示欢迎。听了你们的情况介绍,我认为你们确实不易,立场与态度都是很坚决的,我同意介绍二位加入我们的党组织。”

朱德、孙炳文非常高兴,没想到在国内千辛万苦地寻找却被推出了大门,而在这遥远的异国,却找到了知音。他们站起来,军人一般地挺立着,然后紧紧握住周恩来的手。

多少年以后,已成为八路军总司令的朱德,曾对美国女作家史沫特莱谈过这件事——关于周恩来在德国介绍朱德、孙炳文加入中国共产党时的情况,史沫特莱在她的《伟大的道路》一书中,是这样记述的:

“朱德……端端正正地站在这个比他年轻十岁的青年面前,用平稳的语调,说明自己的身份和经历……

“……周恩来就站在他的面前,习惯地侧着头,一直听到朱德把话说完,才提出问题。

“周恩来举止文雅,待人体贴……两位来客把经历说完后,周恩来微笑着说,他可以帮他们找到住的地方,替他们办理加入柏林支部的?手续。”

临别,周恩来送给二人一本英文版的《卡尔·马克思的生平与教导》。

周恩来说:“与我一同来的还有张申府先生,他是北大讲罗素哲学的讲师,也是我们旅欧总支部的成员,你们的情况我跟他再商量一下。”

几天之后,张申府找到朱德、孙炳文,并与他们进行了入党前的谈话。为了开展工作的需要,朱、孙二人作为中共秘密党员,他们对外公开的政治身份仍然是国民党党员。

关于这段往事,张申府在后来接受相关采访时曾回忆:“1922年,我和周恩来、刘清扬一起坐火车去柏林,建立柏林支部。在德国期间,我和周恩来一同介绍朱德入党。朱德要求入党时,是我和他谈的话。”

1923年3月13日,中共旅欧总支部书记赵世炎等接到国内党组织通知,前往苏联学习,并指任周恩来接替赵世炎的职务,担任中共旅欧总支部书记,化名伍豪。在移交工作时,周恩来向赵世炎汇报了介绍朱德、孙炳文入党的情况:“世炎,有一件事情一直没有时间向你汇报。我在德国的时候,介绍了两个人加入中国共产党,一个叫朱玉阶(朱德),一个叫孙炳文。这朱玉阶曾是云南滇军中的一名旅长,参加过讨袁战争,但也参加过秘密组织哥老会,他追求真理,在出国留学前,曾在上海找过仲甫先生,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仲甫先生认为他是个军阀,只送了一些马克思的书给他,便打发他走了。在沮丧和失望之后,他便来西方寻求真理,探索救国图存的道路。我看此人坚信马克思主义,敢于为拯救民族赴汤蹈火,过去吸大烟的恶习早已改掉,是个难得的人才。而孙炳文则是我早年在觉悟社时就认识的,他加入过同盟会和‘铁血团’,并与汪精卫等人一起参加过刺杀满清亲王和对袁世凯的暗杀活动,编辑过进步报纸。因此我和申府(张申府)决定将他们二人一起吸收到党内来,编入德国支部,不知你的意见如何?”

听完周恩来的介绍后,赵世炎说:“既然是这样的两个人,共产党当然应该欢迎才对。不过既然吸收了,就要多安排一些工作,考验他们入党的目的和决心。现在旅欧总支部的书记是你了,你完全有权开会决定,严格办理入党手续。”

几天之后,周恩来再次来到柏林,约朱德与孙炳文到莱茵河畔的一个树林子里,进行了正式的宣誓仪式。宣誓结束,三个人都非常激动,他们紧紧地拥抱在一起,相约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不惜流血牺牲,共同奋斗。这就是后来被人们传说的周恩来、朱德、孙炳文“桃园三结义”!

然而,等待着他们的却是一场血雨腥风……

同类推荐
  • 踏足火星:伊隆·马斯克传

    踏足火星:伊隆·马斯克传

    这是一本可能会让你改变整个人生观的传,主人公是一位神奇的创新者、天才工程师以及改变世界的人。那么,谁是伊隆·马斯克?
  • 瓦特

    瓦特

    瓦特是英国著名的发明家,是工业革命时的重要人物。1776年制造出第一台有实用价值的蒸汽机。后人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发明家,把功率的单位定为“瓦特”。本书主要以其成长历程和人生发展为线索,通过日常生活中富于启发性的小故事来传达他成功的道理,尤其着重表现他所处时代的生活特征和他研究的艰难过程,以便对读者产生共鸣和启迪。本书包括人物简介、思想点拨、经典故事、人物年谱和名人名言等部分内容,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启迪性和知识性。
  • 柳宗元(中国十大文豪)

    柳宗元(中国十大文豪)

    柳宗元,字子厚。其祖先世居河东(今山西永济),故人称“柳河东”;又曾官贬柳州刺史,亦被称为“柳柳州”。其父柳镇(739-793),唐肃宗时入仕。不媚权贵,号称刚直,德宗时官终侍御史。宗元生于代宗大历八年(773),自幼聪颖过人。四岁时,其母卢氏即教以古赋十四篇;十三岁时已以能文名世。德宗贞元九年(793)第进士,十四年(798)登博学鸿词科,授集贤殿正字。后调蓝田尉。十九年(803),回朝任监察御史里行。与刘禹锡一起参加了主张革新的王叔文政治集团。
  • 法拉第

    法拉第

    迈克尔·法拉第(MichaelFaraday,1791~1867),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化学家。他的-生在化学、电化学、电磁学等领域都作出过杰出贡献。1791年9月22日,法拉第降生在英国萨里郡纽因顿一个贫苦的铁匠家庭,他的童年是十分凄苦的。但是,小法拉第不畏贫穷,不惧清苦,他十分勤奋好学……
  • 鬼谷子全书(第七卷)

    鬼谷子全书(第七卷)

    鬼谷子,原名王诩,又名王禅,是历史上极富神秘色彩的传奇人物,春秋时人。常入云梦山采药修道。因隐居清溪之鬼谷,故自称鬼谷先生。鬼谷子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谋略家,兵家、教育家,是纵横家的鼻祖,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极具神秘色彩的人物,被誉为千古奇人,长于持身养性,精于心理揣摩,深明刚柔之势,通晓纵横捭阖之术,独具通天之智。他的弟子有兵家:孙膑、庞涓;纵横家:苏秦、张仪。相传鬼谷即为太上老君的唯一弟子玄都仙人。鬼谷诡秘,社会纵横、自然地理、宇宙天地玄妙;其才无所不窥,诸门无所不入,六道无所不破,众学无所不通。证得弟子门人无数,翻云覆雨,惊世骇俗,后皆大有作为。鬼谷堪称万圣先师,万圣之祖。
热门推荐
  • 安塔拉传奇(第九部)

    安塔拉传奇(第九部)

    安塔拉(525—615)是阿拉伯蒙昧时期的悬诗诗人之一,被尊为阿拉伯古代文武双全的完美英雄骑士。《安塔拉传奇》在阿拉伯世界广为流传,是一部与《一千零一夜》齐名的民间故事。由于主人公是阿拉伯族王与黑奴所生,所以被百姓视为私生子。他一生重要的活动就是向堂姝阿卜莱求婚,但因出身门第而屡遭磨难。与此同时,安塔拉武功超群,一生屡屡拯救本部族于危难之中,成为游牧民族的理想英雄。全书情节跌宕起伏,在铁马金戈、血火交织的浓郁氛围中,突出了安塔拉的勇敢和冒险意识,集中体现了蒙昧时期阿拉伯民族特有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性格特征。
  • 小乔初嫁了

    小乔初嫁了

    初嫁小乔随笔即兴文。每个人都有一部美味回首的青春笔记,回首青春往事,总能沉浸在如诗般的青春画卷里!青春透露着初恋的味道,散发着梦想的蒸气,迷恋着理想的朝阳!
  • 抓住这颗星星

    抓住这颗星星

    想要把你和时光同埋于心底,就当我们之间从未有过回忆时光如梭,却将我们的回忆烙在心底,无法抹去“陈星然,你就像是我的星星,既使再遥远,我也要抓住你”年少的叶安安对陈星然许下这诺言,可吹散这诺言的,究竟是风,还是时间……
  • 一个人的文明

    一个人的文明

    末日降临,灾难过后,只剩一个人的世界会是怎样的?恐惧?寂寞?疯狂?还是......死亡?
  • 万古独尊

    万古独尊

    天生丹田闭塞如铁,少年隐忍七年,无意中遭遇雷电风暴,得碎星入体,破穴窍,刻神纹,成就神魔霸体,横扫亿万天才!神纹,武道双修,霸绝天下,万古独尊!
  • 女探险家失踪:生人禁地

    女探险家失踪:生人禁地

    【新书《冥妻V5:极品鬼夫宠上天》强势连载中】山中古墓,盗墓贼却被离奇削面,死无全尸。女探险家被恶意绑架、神秘人的死亡游戏背后,到底有着什么样的目的?诡异离奇的生物横行,复活的行尸、灵魅女鬼……这座千年古墓之中又为何隐藏着一座废弃的二战医院?生人禁地,活人止步;违者当诛,万劫不复。看似荒诞离奇的背后,被刻意隐藏、不为人知的秘密,正在逐渐一一浮现。
  • 莱茵星光:一位爱乐者的欧行漫记

    莱茵星光:一位爱乐者的欧行漫记

    本书是作者借游记的形式谈城市景观、谈文化发展、谈历史故事、谈古典音乐等等。书中不仅有美丽的欧洲图画和引人的历史,尤其是作者把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和深刻见解十分丰满地表现出来。文字精当,晓畅易读。
  • 如果你知道去哪,全世界都会为你让路

    如果你知道去哪,全世界都会为你让路

    人生路上,跌跌撞撞,烦恼过,忧愁过,迷茫过。曾经为了所谓的未来,我们在深夜哭红眼眶,孤单一人寂寥地走在无人的街上。可是,亲爱的,你知道吗。无论你犯了多少错或进步得有多慢,你都走在了那些不敢尝试的人前面。因为,未来,永远属于决心去实现自己预言的人。只要你内心坚强,到处都是光亮。人生路上,跌跌撞撞,烦恼过,忧愁过,迷茫过。曾经为了所谓的未来,我们在夜哭红眼眶,孤单一人寂寥地走在无人的街上。可是,亲爱的,你知道吗。无论你犯了多少错或进步得有多慢,你都走在了那些不敢尝试的人前面。因为,未来,永远属于决心去实现自己预言的人。
  • 镰锋

    镰锋

    武道之极无非是踏破九天,昔日乞丐遇良师,来看主角如何傲视群雄,立于武道之巅.............
  • 天才狂少在都市

    天才狂少在都市

    会点小武功,懂点小医术,有点不要脸,少年易天来到大都市充当校花保镖。强少妖孽下山,扬善除恶,攀爬强者巅峰,怀揣大梦想,拳扫花都,驰骋商海,受尔等仰望!铁拳,辉煌!热血,沸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