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766000000024

第24章 二十四 从劳动革命看知识社会的本质

-吴 江-

随着科学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特别是信息技术和智能自动技术在几乎所有领域对人类劳动的不断代替,人类劳动正在面临着一场革命,即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劳动开始被排除在经济过程之外的现象。对于这一现象,美国经济学家杰里米·里夫金认为,建立在新技术基础之上的劳动革命实质上是人类劳动结束的进程,并预言,再过约一个多世纪,在多数工业化国家,很可能就不需要劳动了。我们认为,把劳动革命理解为人类劳动的结束进程,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在理论上是站不住脚的。只要存在人类社会,必然存在劳动,如果劳动消失,人类社会也必将消失。

这种观点之所以错误,还在于把劳动的一种具体形式当成了劳动本身。劳动革命的实质不是人类劳动进程的结束,而是人类劳动形态的变化,即从体力劳动转变为脑力劳动,从直接生产过程的劳动转向间接生产过程的劳动,从个体劳动转向社会劳动的变化。劳动是人类社会存在的永恒基础,马克思对此有着深刻的论述,指出:“劳动过程……是人类生活的永恒的自然条件,因此,它不以人类生活的任何形式为转移,倒不如说,它是人类生活的一切社会形式所共有。”因此,在许多领域中迅速出现的智能机械排挤工人工作岗位的现象并不意味着劳动的结束,而是意味着劳动形态的变化。

劳动革命已在发达国家日益明显地显露出来,这突出表现在,智能机械已在各个领域代替人的体力劳动、简单劳动和重复性的劳动。据里夫金提供的数字,在发达国家,75%的就业人口从事的工作或多或少都是重复性的劳动,而越来越完善的自动化系统、机械人和计算机完全可以从事这类劳动。例如,在今后若干年内,美国1.2亿个工作岗位将由自动化系统去完成。如果像亚伯拉罕·莫尔斯那样假定,1972年,发达国家里人口的5%,世界人口的3%从事智能劳动的话,那么,明天科学城从事智能劳动的总人口将达到1亿。越来越多的人们将脱离简单的、重复的、以体力为主的劳动,转而从事复杂的、创造性的、以脑力为主的劳动。以工业劳动为例,劳动者从站在机器体系前面操作机器转向站到机器后面设计控制机器。知识逐渐从劳动中分离出来,成为支配资本等生产要素的独立的力量。

劳动过程的发展与劳动资料的改进是分不开的。“一般来说,劳动过程只要稍有一点发展,就已经需要经过加工的劳动资料。”尽管劳动资料的使用与制造在其萌芽状态已为某几种动物所固有,但它毕竟是人类劳动过程所独有的特征。正因为如此,富兰克林给人下的定义是制造工具的动物(a toolmaking animal)。劳动资料如同动物的骨架一样,对于判断不同的社会经济形态有着重要的意义。用什么劳动资料进行生产是区别各种经济形态的重要标志。从马克思的论述可以看出,人类最初的劳动过程是劳动者直接作用劳动对象的过程,如原始社会的采集等劳动,劳动者身上的器官是唯一的劳动资料。后来人们开始使用延长了他们的自然的肢体的劳动资料,如用来投、磨、压、切的石块。工具的使用是人类劳动的第一次革命,这时作为劳动资料的除了经过加工的石块、木头、骨头和贝壳外,被驯服的、被劳动改变的、被饲养的动物也曾作为劳动资料起着主导作用。这时土地本身仍然作为劳动对象发挥作用。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区别在于,劳动资料是劳动者直接掌握的东西,而劳动对象不是。“土地本身是劳动资料,但是它在农业上要起劳动资料的作用,还需要一系列其他的劳动资料和劳动力的较高发展为前提”。土地在农业上作为劳动资料发挥作用则是人类历史上劳动的第二次革命。机械性的劳动资料(其总和可称为生产的骨骼系统和肌肉系统,如机器及机器体系)的出现则是人类劳动变革的第三次革命。目前在劳动领域正在发生的重大变革可以说是人类历史上劳动变革的第四次革命,其标志是信息和知识发展成为新的劳动资料。由此可见,从人类劳动资料的演化来看,人类的经济形态可划分为:第一,以劳动者自身器官为唯一劳动资料的劳力经济;第二,以经过加工过的石块、木块、骨头、贝壳和被驯服、被饲养的动物作为劳动资料的简单工具经济;第三,以土地为劳动资料的农业经济;第四,以机械性工器为劳动资料的工业经济;第五,以信息与知识为劳动资料的信息与知识经济。知识社会则是知识经济居于支配地位的社会。

从我们掌握的资料看,“知识社会”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的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提出来的。他在 1968年出版的《不连续时代》中深入分析了知识社会,该书的第四部分以“知识社会”为题分析了知识经济、知识社会的工作和工人、知识经济对学校的影响、知识社会的教育与学习、知识政治、知识的未来等问题。后来丹尼尔·贝尔在1973年出版的《后工业社会的来临》一书的第三章中分析了知识社会的结构,认为在未来的知识社会里,已经展现了三个阶级:第一类阶级是有创造性的杰出科学家和高层专业管理人员;第二类阶级是工程师和具有教授地位的中产阶级;第三类阶级是由技术员、低级教职员工和教育助理人员组成的无产阶级。贝尔认为,按照等级和支配地位的传统阶级界限来探讨这种分化,并不是有效的,尽管这些划分十分重要。然而在知识社会内部已经存在着不平常的分化。例如在知识社会的社会结构方面,在致力于职能合理性的技术知识分子和专家治国论者的经营模式以及日益成为启示录式的、虚无主义的文化人之间,存在着深刻的、不断增长的分裂现象。在专业管理人员和技术专家之间也存在着分歧,这有时候便产生了双重权力结构。贝尔认为,对知识阶级的任何进一步的探讨,都必须详细探讨这些不同型式的垂直分层和分化。

国内对知识社会的探讨处于起步阶段,探讨的文献不多。我国驻德国使馆人员苑曙光最近撰文介绍了德国讨论知识社会的启示,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研究所的张守一研究员也发表了论述知识社会的文章。苑曙光认为,知识社会具有以下特点:(1)知识的高速增殖、迅速膨胀和爆炸式增长是知识社会的明显特征;(2)知识的增长是技术感生的,技术的发展是知识社会的基础;(3)知识社会是人类思维和智慧的创造,是人类知识社会的主体;(4)知识社会不再是一个支离破碎的形态,而有可能是一个具有多样性和趋同性的共同体;(5)知识社会以知识经济为生产力的主要特征,竞争仍然是其发展的动力;(6)知识社会将改变人们劳动的含义和结构;(7)向知识社会过渡必将推动教育与科研体制的改革。张守一教授则深入分析了知识社会的政治、知识社会的经济、知识社会的文化,认为高级知识社会就是共产主义社会。

从这些叙述可以看出,国外、国内学者对知识社会从各个角度进行了深入研究,为我们进一步深入地研究提供了基础。我们对知识社会特征的描述不能仅停留在知识社会已经展现的现象的描述上,还应该深入到知识社会内部关系的研究上,这样才能把握知识社会的本质特征。要深刻分析知识社会的本质特征,还必须回到劳动方式的变革上。

随着智能自动化在各个领域对人类劳动的不断代替,人类劳动正在面临着一次革命,这是人类历史上出现的又一次劳动革命。这次劳动革命的核心是,信息和知识发展成为劳动资料,成为支配其他生产要素的独立的力量。如果说农业社会土地是支配其他生产要素的核心力量,工业社会资本是支配其他要素的核心力量,那么,到了知识社会,知识则是支配其他生产要素的核心力量。如果说农业社会的本质关系是土地支配劳动,工业社会的本质关系是资本支配劳动,那么,知识社会的本质关系则是知识支配资本。知识支配资本实质上也是劳动支配资本,因为知识的载体是劳动者,特别是脑力劳动者。经理阶层的出现,白领工人、金领工人的增加与蓝领工人的减少,直至最新出现的劳动革命,表明体力劳动正在逐渐被智力劳动所代替,这一切都向人类展现了劳动形式由资本支配劳动向知识支配资本的过渡。这次劳动革命是劳动形态的变化,而不是劳动的消失。西方一些学者不理解这次劳动革命的实质,把劳动革命引发的失业问题说成是劳动结束或劳动的消失,从而惊呼人类正在面临严重的劳动危机。我们认为,所谓“劳动危机”是工业社会向信息与知识社会过渡过程中的必然现象,是人类劳动的革命,而不是劳动的危机。其实质体现了人类文明方式的变迁,即从资本雇佣劳动为基础的工业文明向更加公正、人道的,以有效社会就业为表现形式的,以知识支配资本为基础的新的社会文明形态———知识社会过渡。所以,所谓“劳动危机”是雇佣劳动的危机,不是人类劳动的危机,而是人类劳动的革命。

(作者单位:暨南大学经济学系)

同类推荐
  • 我国民间投资的市场准入及相关制度研究

    我国民间投资的市场准入及相关制度研究

    目前,中国经济发展仍处于“投资推动型”阶段,资本是制约经济进一步增长的最稀缺资源之一。投资是获取资本,缓解经济增长中资本瓶颈的最主要方式。根据投资主体的所有制形式不同,全社会投资可分为国有投资、民间投资和外商直接投资(包括港澳台投资)三类。据初步估计,中国民间投资占全社会总投资的比重由1993年的32%增长到2004年的55%,增幅达23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己占据社会总投资的半壁江山。民间投资在数量大幅增长的同时,其对经济增长贡献方面的优势也日益显现。因此启动和激活民间投资来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己成为一种共识。
  • 微观社会主义经济研究

    微观社会主义经济研究

    《微观社会主义经济研究》一书,是作者不断思考中对于人类社会发展以及自然规律的发现和总结,是一把试图解开人类生存、生活、发展中所遇到的种种问题的钥匙。是为了使人类全面认识、充分利用资源,尽量减少灾源,甚至消灭灾源,使人类有一个良好的生存、生活环境而写的经济学著作。
  • 再生型经济

    再生型经济

    创新是企业谋求生存的灵魂,尤其产品创新,这是企业充满活力实现持续发展的源泉,是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基本途径,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决定因素。创新有科技创新、营销创新和理念创新等一系列创新,而这一切的落脚点都是追求资源的再生。不能仅仅把科技创新看成是资源再生的惟一途径,制度创新、理念创新、管理创新、生产流程创新、营销网络创新都会带来资源的再生。
  • 西部区域人口发展战略与规划

    西部区域人口发展战略与规划

    本书内容包括:西藏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研究、甘肃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研究、甘肃省民勤县生态移民规划研究、西部干旱贫困县教育移民调查报告等。
  • 20几岁每天学点经济学

    20几岁每天学点经济学

    本书从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现象入手,以深入浅出的方式向20几岁的年轻人介绍一些最基本、生活中最常用的经济学原理,从而让年轻人在轻松的阅读中探究生活中常见现象背后隐藏的经济规律,学会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理性地处理自己的日常行为,理性地规划好自己的人生。
热门推荐
  • 灵元档案袋之盗皇

    灵元档案袋之盗皇

    简介或许什么都是假的,也或许什么都是真的。灵元,一个风靡全球的游戏,可它究竟承载着多少个人的故事,无人知晓……
  • 设定重新载入

    设定重新载入

    一个重生了但是没有前世记忆的重生是残缺的,一个没有女人陪伴的人生也是残缺的,一个前世玩网游的重生后竟然不玩网游那绝对是傻的!所以为了不让自己的重生过得残缺,李泌决定既要有女人也要玩网游!
  • 交际故事(影响青少年一生的中华典故)

    交际故事(影响青少年一生的中华典故)

    《交际故事》每个典故包括诠释、出处和故事等内容,简单明了,短小精炼,具有很强的启迪性、智慧性和内涵性,非常适合青少年用于话题作文的论据,也对青少年的人生成长以及知识增长具有重要的作用。
  • 和美女在荒岛求生的日子

    和美女在荒岛求生的日子

    到飞机上参加前女友的婚礼,一场意外,使我们全部流落到荒岛之上,在荒岛上,我和她们这些人生活在一起。飞机上的我你爱理不理,荒岛上的我你高攀不起!带你走进真正的荒岛世界,体验人性最真实的一面。
  • 风临朝歌

    风临朝歌

    后都十国,豪杰蜂起。一场权与谋的决弈,伊始于此。陷入迷局的他们,在漫漫争斗中相爱相残,愈残愈爱,爱后觉累,累后再残,周而复始……(以上纯属恶搞)他,纵横于天下,一袭白衣尽染霜华。她,独步于江湖,玉姿如莲斜依蒹葭。墨眸明淬,醉了这红尘,还是醉了他?妖颜如画,乱了这天下,还是乱了她?棋盘之上,风云莫测,暗潮汹涌。一子落定,一子接踵。谁在背后,举棋不定,步步为营?兜兜转转,究竟是为谁做嫁衣裳。风流最后,究竟是倾了谁的心,入了谁的梦……
  • 我的豪门女友

    我的豪门女友

    无异能!无穿越!无修仙!都市的繁华生活,爱情的痛苦折磨,看已经放弃人生的一代骄子重回职场的历程,站在风口浪尖上指点江湖!
  • 幻界王座

    幻界王座

    不知道从何时开始,突然出现了一个异世界,只有受到邀请的少年,少女们能进入,能往返异世界并得到力量的少年,少女们与世界掀起了变革。
  • 前生4

    前生4

    青年女作者王晓燕最新长篇小说《前生》,以其特有的视角与简练的文笔将一个故事向读者娓娓道来,把都市里职业男女的爱恨情仇描写的淋漓尽致。评论家称,在这样一个小说家已经被贬为毫无意义的故事复述者的年代里,王晓燕所坚持的叙述方向不是故事本身而是故事之外的寓意与叙述的技巧,其作品叙事诡秘,没有随传统或流行叙事的方式而自成格调。
  • 何处无晨光

    何处无晨光

    云乔永远记得那个清晨,一个洋娃娃般精致的女孩出现在他生命里。那个女孩,惊艳了他的岁月,温柔了他的时光。多年后,他再次见到她,才知道,他不是对女人没兴趣,只是他这满腔的爱都给了一个叫沐瑶光的女孩。瑶光瑶光,我亲爱的晨光……
  • 沧笙踏歌绝色狂妃倾天下

    沧笙踏歌绝色狂妃倾天下

    于氏千金于歌,在老爸公司破产后被迫参加了一场游戏。一场游戏,却将她送回了夏朝,一切都脱离了历史的轨迹。这到底是游戏,还是早已布好的局。一场以天下为赌注的局。神魔双子棋盘弈,再谱六界异世情。前世纠葛,今生恩怨,尽在本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