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791400000029

第29章 报应

故事梗概

令狐冲上恒山接任掌门,希望越少人参加越好。打发弟子下山传讯,居丧期内,不行掌门人就任大典。令狐冲看了恒山弟子演练剑法,想起当日在山洞里也学得几招,便即教给诸位。不戒和尚来访,还带了田伯光,田伯光已被不戒逼迫做了和尚,还把下面割了半截,为的是加入恒山派之后,没办法胡来。大群人喧哗,祖千秋等各路英雄也都到了。东方不败遣人送了重礼,前来道贺。

嵩山派故伎重演,拿了盟主的令旗,列举诸多理由,阻挠令狐冲接任掌门。任盈盈,蓝凤凰等人先后赶到,盈盈使用障眼法,抢走嵩山令旗,乐厚中了蓝凤凰剧毒,被逼向令狐冲求情。方证,冲虚亲自前来,有事相商。

心理分析

民间一般都对报应说颇为熟悉,但基本上都已经被庸俗化了。很多人认为,今天扶老太太过马路,明天走路就可能踩到100块钱,这就是善报;今天拣了100块钱,没有交给警察叔叔,明天可能丢手机,这就是恶报。但是也出现了一些他们解释不了的怪现象,比如说有的人蛮横不讲理,自私自利,心狠手辣,却总活得好好的;而有的人特别善良,天天做好事,结果不到50岁便与世长辞了。于是就有了新的解释方法,说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时候一到,立即就报。

在网上看到一个帖子,列举了一些善恶报应的事实:

如有一个人,她在特别困难时,本人无饭吃,无房住,孩子无钱上学,丈夫的饭碗也丢了,在这种情况下,有一个老人出来帮助她安排工作,并且借房给她家住,有了饭吃,有房住,孩子上了学,她不但不感谢老人的救命之恩,反而黑了良心,贪污老人的钱,结果苍天有眼,让她跌断手,看你还贪不贪!又有一人,多年来,他有困难,其朋友总是无私帮助他,但他总觉得一年给一两万元太少,心有贪念,起了黑心,有一天他一手拿着其朋友给的钱,一手就要害其朋友,相害未成,又对朋友进行敲诈钱财。当朋友看出他良心坏,就警告说:“你这样做,定遭恶报。”结果不仅家中凶灾未平,第二天本人突然腿断痛得要命,后又突生奇病。还有一人,他找到一个如花似玉的对象,对象遗憾地说:“你什么都好,就是多了一个80多岁的老母亲。”他听后,回家就磨了一把锋利的刀,并写了一张纸条:“母亲,不是儿子不孝,你老人家80多岁了,该上天享福了。”然后把刀和纸条藏起来。奇怪的是那是四月天气,这一天万里无云,下午5点左右,突然乌云盖顶下起倾盆大雨,接着就是雷鸣闪电,一个炸雷把这个企图杀害老母的不孝之子打得七窍流血而丧命。其老母痛失其子后,收其遗物,发现枕下面有利刀和纸条,才知其子遭雷打是报应。因此,忘恩负义之人,极易遭凶速报。上面讲的做了坏事,遭凶速报的事例。现在讲做了好事得福速报的事例。某市有一个叫张秀花的老太太,早年丧夫,后儿女相继都去世了,孤身一人,怕今后生活无着落,就想自杀了事,免得活着受罪。后经左右邻居劝说才未轻生。她为自己在老年不痛苦,就烧香拜佛,天天口念《三世因果经》,经常做好事,做善事。1975年春,她在外面散步,看到路上一个不省人事的中年妇女昏倒了,就叫了一辆架子车将人送到医院抢救。病人脱险后,医生告知病人:“你的命是老大娘救的,这两天她一直守护在你的跟前。”病人听后感动得抱着张大娘大哭,感谢她的救命之恩。后来病人出院时,张大娘把自己仅有的一点积蓄为病人付了医药费,不留姓名就走了。(《因果报应的形式》)

上边这些例子特别说明问题,因为全都不符合因果报应。跌断手可能的确是报应,但跟黑良心贪污老人的钱没有关系;突然腿断,突生奇病,这样的事实本身有些让人怀疑,即使是真的,那也不是由于贪念,不是由于敲诈;雷鸣闪电,有时候会击打恶人,但也经常击打那些朴实善良的农民。雷鸣闪电很少预知人的恶念,及时加以阻止。后面举的这个善报的例子,也不是很妥。张老太太也能福报的话,梁武帝应该已经成佛了,事实上并没有,佛教的高僧也说他没有福德,顶多算得上一点功德而已。

不过我倒能从上面的例子看出一些相反的报应。第一个例子里面,老人不断地帮助那个女人,安排工作,给她房住,让孩子上学,结果那个女的反过来贪污老人的钱,这是老人的报应。第二个例子,朋友不断地资助他钱,他反过来敲诈陷害,朋友遭了报应。最后一个例子,此人经常做好事,但是曾经试图自杀,说明心理问题已经很严重,以后的经历里面我找不到解决心理问题的证据,倒是可以推测,她的心理问题在加重,至少是不可能变好的。

似乎该得的报应没得到,不该得的倒是得到了。生活中见到的例子也多半如此,为什么会这样?原因何在?

报应特别讲究真心,如果不是出于真心的话,做再多的善事也没用。真心说来容易,实际上非常困难,一般人都认为自己行善是出于真心的,并不图什么回报。其实大部分都只是表面如此,细分下来就会发现,基本都不是真心。真心就是乐意,我乐意如此,没有别的。很多人行善,表面上是乐意,为了别人好,其实是出于某种期望,比如说期望自己通过行善来积累福报。这样行善的话,虽然做的都是好事,但最后多半会有恶报。因为你在做善事的同时,给别人带来的是伤害。上面的第一个例子,老人帮助那个女人,假如不是出于真心的话,他不会让女人心里感觉舒服。没有详细的资料证实老人为了什么,这样的目的非常多,比如说,可能通过帮助别人能证明自己有爱心,能给人关照;可能希望这个女人将来给自己养老;可能通过帮助比自己困难的人能找到某种优越感,觉得自己活的比较踏实,可以施舍生活不如自己的人。不管是什么,总之只要有某种目的,那个女人就不会因为受到帮助而感动,反而会觉得很难受,觉得别人帮助自己,不是真心对我好,只是把我当难民施舍。这种时候,老人的行善,其实就是在作恶。因此后来得到报应,被这个女人黑了良心贪污,也是应该的。从后来女人的反应来看,前边的猜测,老人帮助别人的心理,最后一种可能性比较大。因为女人贪污,潜意识的反应等于说,你不是喜欢施舍吗?那我就尽量让你施舍好了,一次让你施个够!

第二个例子也是同样的道理。最后一个例子,张老太太天天做好事,其实是为了缓解恐惧。她觉得活着挺受罪,所以希望通过做点好事,来获得内心的安慰。她丧夫,儿女相继去世,自己孤身一人,曾经想过自杀,心理问题已经很严重。通过做好事来缓解,但这不可能真正解决问题,只能暂时缓解。这个人特别容易出问题。这就是“好人没好报”的道理。似乎好心就不一定得好报。

意象对话心理咨询研究发现,其实好心是有好报的,作恶也有相应的恶报。只不过报应不是按照我们平常理解的方式,今天拣到钱包,明天就倒大霉;不是现在做点好事,将来就有回报;也不是令狐冲所说“一见尼姑,逢赌必输”,见到尼姑就没好报。真正的报应就发生在我们行善或者作恶的瞬间。一分不多,一秒不少,就发生在当时当刻。我在前面的文章里,已经举了人格的例子,介绍过“害人害己”的道理,其实就是报应,这里不再赘述。但在小说的本章节里,有个特别标准的因果报应,就是田伯光,所以现在用他来说。

田伯光续道:“我到华山来邀你大驾,却给你打得一败涂地,只道这番再也性命难保,不料太师父故心不下,亲自带同小师太上华山找你,又给了我解药,我听你的劝,从此不再做采花奸淫的勾当。不过田伯光天生好色,女人是少不了的,反正身边金银有的是,零找荡妇淫娃、娼妓歌女,丝毫不是难事。半个目前,太师父又找到了我,说你做了恒山派掌门,却给人家背后讥笑,江湖上的名声不大好听,他老人家爱屋及乌,爱女及婿……”令狐冲皱眉道:“田兄,这等无聊的话,以后可再也不能出口。”田伯光道:“是,是。我只不过转述太师父的话而已。他说他老人家要投入恒山派,叫我跟着一起来,第一步他要代女收徒。我不肯答应,他老人家挥拳就打,我打是打不过,逃又逃不了,只好拜师。”说到这里,愁眉苦脸,神色甚是难看。令狐冲道:“就算拜师,也不一定须做和尚。少林派不也有许多俗家弟子?”田伯光摇头道:“太师父是另有道理的。他说:‘你这人太也好色,入了恒山派,师伯师叔们都是美貌尼姑,那可大大不妥。须得斩草除根,方为上策。’他出手将我点倒,拉下我的裤子,提起刀来,就这么喀的一下,将我那活儿斩去了半截。”

拆解子人格的时候发现,一个人在作恶的同时,一定在他的内心有相应的两个子人格,一个是欺负别人的,另一个就是那个被欺负的。比如说田伯光,他是个采花大盗,被他强奸的民女不计其数。在他强奸别人的时候,一定在他内心有两个相应的子人格。一个是正在施暴的他,另一个就是被强奸的女性。每强奸一次,意味着自己的那个女性子人格被强奸一次,丝毫不差,这个心理过程恰好就发生在他作恶的时候。等于说,强奸别人的同时,在心理上自己也被强奸了。

子人格的认同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我们潜意识既可能认同是那个强者,也可能认同那个弱者。当认同强者的时候,田伯光表现出来就是强奸别人。但这种认同不是永远不变的。假如一直认同强者的话,会一直是强奸别人,但是有一天转变成认同弱者了,在现实中表现出来,就会被强奸,这就是现实层面的报应,严格对应,一点不错。有的人会说,那我一直认同强者不就没事了?不是这样。潜意识的认同是我们没法自己控制的。一直认同强者不变化,相应的报应也没有在现实中表现,这样的例子几乎没有。因为那个弱者往往也是我们的心结所在,每强奸一次,两个子人格的力量都会加强,弱者可能加强更快。当它力量增强到一定时候,控制不了,我们不自觉地要向她认同。极少数的,活着的时候一直没有表现出现实的报应,可能就是佛教所说的,来世再报。心理问题是永远伴随,不会自动消解的。一旦有机会就报,所以说,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田伯光不断强奸别人,我们可以推测,他早晚有一天会被人强奸。这真的不是开玩笑,害人害己,伤害别人一定最终伤的都是自己。害别人,自身心里也不会很舒服。田伯光转向认同那个被强奸的女性子人格的时候,现实的表现就是他被大和尚割了。另外一种形式的强奸而已。这一故事情节特别符合人的心理,生活中也都是这样。当转向认同那个被强奸的女性子人格时,相应的性格特点也会有所变化,变得有些像女人。这并不奇怪。每个男人身上都多少有些女性的侧面,特别绝妙。田伯光在被割之后,还的确就是有点母性。怕羞,说话客气,奉承。当年那个跟令狐冲斗酒,比剑,豪气冲天的好汉;那个号称“万里独行”,四处作恶,天不怕地不怕的田伯光,一下子就不见了。

同类推荐
  • 城南旧事

    城南旧事

    文坛名家林海音女士独步文坛三十多年的经典作品。林海音以她超逸的文字风格,饶具魔力的文笔,通过主角——英子童稚的双眼,观看大人世界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一种说不出来的天真,自然而不造作。
  • 从五十岁开始

    从五十岁开始

    《从五十岁开始》收录了作者以多年积累的阅历学识,创作的大量散文、随笔。其内容多是反映过去在小兴安岭林区的生活,回顾作者从困顿自学、做有准备的人,到改革大潮涌起之时,积极参与融入时代洪流,去改变自身命运的心路历程和生活足迹。
  • 小日子诗头诗尾

    小日子诗头诗尾

    爱情、亲情、父爱、母爱、男人、女人……一个家庭在作者笔下焕发出柔美光彩。
  • 随园诗话(第二卷)

    随园诗话(第二卷)

    批本随园诗许,原藏清人某待郎家。近人冒广生据第十六卷跋语,知为满人福建总督伍拉纳之子所作;乃删润刊行。邓之诚复据伍拉纳子舒石舫所着适紊居士集及其行述,疑此批本作者卽舒之兄仲山;并加批语及引证若干条于书眉。此次,卽据王利器同志所藏邓、张二氏手批之本印行。
  • 晚风集(卷一)

    晚风集(卷一)

    殷谦散文作品精品合集。其中不乏犀利的批评,怡人的观点,明智的思想。这五部作品从人生的各方面都有所涉及,或者通过故事,或者通过评论,形式各种,但可见作者独特的心境,让我们受益匪浅。
热门推荐
  • 先婚后爱:闪婚娇妻宠上瘾

    先婚后爱:闪婚娇妻宠上瘾

    沈念念一觉醒来,发现身边睡了个人!“你,你是谁?”“你老公。”“骗人,我不认识你,而且我男朋友都没有!”某人淡定的掏出两个红本本,摆在她面前。红本本正是新鲜出炉的结婚证,然而这不是关键,关键是上面赫然是沈念念和这个男人!“说了是你老公吧。”天啊,为什么一夜之间就从妙龄少女变成已婚少女!这个世界肿么了!宝宝心里苦!TT-不过,婚后生活好像还不错?某人眼风一扫,略带威胁,“难道不是非常好?”
  • 豪门重生之悍妻养成

    豪门重生之悍妻养成

    她,一代商业传奇,20岁即继承家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创出一片惊为天人的商业帝国,狠辣、冷血!她,上流社会的豪门长媳,却也是上流社会的笑话。一场离奇的车祸,却让她在婚礼前夕死去,再次睁眼,灵魂互换,命运交错。当她,变成她!冷艳的黑眸微紧,一道狠戾的眼神下,阴柔的唇畔绽放着诡异的笑容……
  • 江淮异人录

    江淮异人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早知道,早健康

    早知道,早健康

    本书按照人体的生理结构把人体划分为头部、躯干、四肢、皮肤,针对各个部位出现异常时可能是哪种疾病在“作怪”做了全面的解说,并且提示人们不可忽视精神疾病。另外,针对性别不同,本书对妇科疾病和男科疾病的预防也做了详细的解说;对抵抗力比较差的老人和儿童常见的症状也分别给出了相应的对策。
  • 错上贼船:欠揍!这女人

    错上贼船:欠揍!这女人

    (女主很强大)这女人竟然敢将一向在女人堆中无往不利的他视而不见。还敢在公司员工面前拿他开刷?她把他的真心一点也没放在心上……【温馨提示:半笑半虐,慎入!完结文】~~,(*^__^*)~~
  • 晚风何时来

    晚风何时来

    这是我心中的官场,也是不一样的官场,我喜欢这样的官场,正如同我喜欢这个社会。
  • 青春——默默不语

    青春——默默不语

    青春,在年华的岁月里最是璀璨,最是耀眼。有它,我们可以张狂,可以个性。有它,我们可以尽情挥洒汗水,肆意流泪。有它,我们的理想、自由和快乐才变得有滋有味。
  • 绝命辞

    绝命辞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牛郎织女

    牛郎织女

    十九年冬到天津,时其地甫由天津特别市改为天津市。行至街上,时见平顶砖檐、铁门圆窗之洋楼,高鼻蓝眼、狐裘貂帽乘车招摇者,亦不绝于路。甫至之时,寒冷无比,如苏武漠北,时时搓手;而夏季至初秋则又极热,如羲和汤谷,整日流汗。从初夏至初秋,晚饭后与杨映斗骑车至运河边游泳,顺便过天后宫,买得小说数种,中有《牛郎织女》一册。
  • 十二因缘论

    十二因缘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