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831500000067

第67章 作家的远见

远见是一种艺术,

能发现那些不能看见的事物。

这是十八世纪中叶,一个叫江奈生·斯威夫特(1667-1745)的不得意的英国神职人员说的话。做人,要有远见,做作家,尤其需要远见。东坡先生曰:“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着甚干忙,”倘无远见,便是近视,很可能有画地为牢的危险。这个斯威夫特写一部如今大家都知晓的《格列佛游记》,一经问世,立刻蜚声朝野,被誉为英国最杰出的讽刺作家和古往今来屈指可数的讽刺大师之一。

在人类文明史中,常常发现各个不同时期,不同种族,不同语言系统中的不约而同的文学现象,遂产生所谓比较文学的研究,成为一门学科。两个地区,哪怕隔着大洋,一个在地球的这面,一个在地球的那面,即使在毫无沟通的古代社会里,也会在各自的文学传统中,找到令人惊奇的彼此呼应之处。

而在稍后一些时期的东方,中国有位叫李汝珍(1763-1830)的穷酸文人,在书斋中忽发奇想,写出一部《镜花缘》,称之为中国文学史上最富于幻想力的小说,不算过分。《格列佛游记》里的大人国,小人国,与《镜花缘》里的君子国,女儿国,两个人的构思,竟是如此吻合,真叫人拍案叫绝。而且这两个绝对隔膜的作家,所写出同属海外奇谈的作品,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同时在东西方产生强烈影响。说明随着时代的进展,视野的扩大,人类已经不再满足眼皮子底下的那块巴掌大的土地,触角开始向海外延伸。于是,文学家想象的翅膀,便早于一般人之前展开了。

那时候,世居北京郊区大兴县的李汝珍,断没有办法能和那位住在都柏林的斯威夫特取得联系,从他那儿得到借鉴或者启示什么的。而且那时的中国文人,不像时下某些十分没出息的中国作家,一见洋人,马上立正,不敢稍息,脸上五官挪位,两肩胁起谄笑,伸长舌头,拼命巴结,对外国人放的每一个屁,都如聆纶音地引为圣旨;然后转过脸来,像上海租界里的红头阿三一样,便用来吓唬中国老百姓。李先生一没本钱雇几个评论家给自己鼓吹,二没资本组织一帮加里森敢死队,为自己冲锋陷阵,荡平天下。所以,斯威夫特也就无法知悉中国的北京郊区,有他一位同道。不可能向他发邀请函,请这位穷儒生到英伦三岛一逛,尝一尝烟火腿,喝一喝下午茶。然而,他们的远见,在文学领域中的探索,却于无意中碰撞到了一个题目上。

但是,细细品玩,《格列佛游记》是毫无疑义的世界级作品,而《镜花缘》即使在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也不可能与《红楼梦》等四大名著并肩比美,但是,那些不朽著作中被人视作瑕疵而诟病的地方,李汝珍也是在所难免的。最令人好奇的,就是中国古典小说中的排行榜做法,他就不能例外。我们知道,《封神榜》有那么一份不惮其烦的大家都成了正果的名单,《水浒传》里的一百单八将,也天罡三十六,地煞七十二地排列出来,而且刻在石碣上,从地下挖出来,成了一种天意的安排。《红楼梦》要好一些,可金陵十二钗,什么正册,副册,又副册,也多少是逃不了这种窠臼的意思。

所以,李汝珍执拗地在《镜花缘》的最后,偏要凑足一百位女性的做法,说明他不能免俗,亏他想得出那么多的芳名。综观点将台上的百花仙子,不过只是存录下来的一百个名字而已。说一句对前人不恭的话,他的才力,他的智慧,远逊曹雪芹,施耐庵,罗贯中,吴承恩,只能说是一个二三流的作家,因此,《镜花缘》不敌《格列佛游记》,产生不出世界的影响,也就事属正常了。

但把话说回来:李汝珍还是一位了不起的文人,第一,他具有高深的文化修养,绝非时下那些墙上芦苇、山间竹笋,卖狗皮膏药和大力丸者可比,鲁迅称他“于学无所不窥”,我想我们当代作家能当此评价者,几乎是凤毛麟角。他所洞悉的那些学问,有的已经失传,连他同时代人都未必了了,何况我们这些浅薄的后辈。第二,更令人赞叹的,是他能在那样一个闭塞禁锢,礼教束缚,文网罗织,不敢越雷池一步的封建社会里,居然臆造出君子国,女儿国等等充满无比想像力的、对冬烘先生,道学之徒来说,纯系无稽之谈的神话故事,实在称得上是一种具有启蒙意义的行为。值得钦佩的倒不是他善于幻想的能力,而是他的勇敢精神。对由盛世而走向衰落的满清统治者来说,虚弱到已经禁受不住任何离经叛道的思想,浮想联翩的文字,恨不能将老百姓束缚得像僵蚕一样,除了官方规定的一种声音外,悉为异类,不但非礼勿听,还要非礼勿想。李汝珍能跨出这一步,天外有天,世外有世,竟然还有皇帝力量达不到的所在,这种鼓吹开放,走向世界的精神,在闭关锁国时代,着实是难能可贵的。

但他终究是在中国文化土壤上成长的知识分子,难免有其先天的不足,和依附的软弱性质。知识分子是五四运动时期,从英文In tel lectual翻译过来的,在古汉语中并没有这个词汇,相类似的也就只有“士”这个单字了。封建社会的历代统治者对于“士”这个阶层,都十分敏感,尤其害怕启迪民智的作家与诗人,如防洪水猛兽一样不敢放松警惕。对那些不大肯驯服的“士”,皇帝通常采取的办法,和对待地里的萝卜白菜那样,要是你按我的意思长,成为御用文人,让你吃香的喝辣的。要是你想按自己的意思长,对不起,你在地头边角,不怎么碍事,也许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跟。若是成势连片,形成一定气候,有可能给统治者带来麻烦时,那就会被薅掉枝叶或连根铲掉,成为文字狱的对象。

这块土壤和提供给那个都柏林人的英国早期工业革命的社会基础不同,资产阶级革命冲破中世纪的黑暗,使斯威夫特拥有的思想自由度和对社会的批判权利,要比李汝珍不知大多少倍。这部《镜花缘》才跨出去不太坚实的一步,刚刚开始对封建礼教的批判,甚至还没有拓展开来,那灵魂中的宪兵就站出来,叫他止步,很快就一脸正经地收兵了,又回到三纲五常的正统中来,首鼠两端,虎头蛇尾,写到最后,更是莫名其妙,不知所云。

不是他没有远见,而是不敢远见,这也是文网如磐下中国文人的悲剧。活命是第一位的,成为钦犯,绝不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因此,回想少不经事时,很难理解曹雪芹在写《红楼梦》时为什么老是念叨皇恩浩荡,老是表态不敢犯上作乱?当我年过花甲,也经历了一番人间沉浮以后,才悟到这正是旧时文人之可怜可悲之处,之所以具有这种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精神状态,就因为怀着弄不好要杀头的恐惧呀!如果曹雪芹没有这种心理上的障碍,能够汪洋恣肆地写去,那么我们现在读到的,将不知是一部怎样辉煌的《红楼梦》。李汝珍的《镜花缘》虽然填补了中国文学史上一个空白,但非常遗憾的是:他作为一个二流作家,是无法与斯威夫特相比的,这不是李汝珍的错,而是这块文学土壤太过于板结的缘故。

批判是文学最主要的武器,斯威夫特始终是一个具有锋芒的批判者,虽然“他是教会的圣职人员,但对宗教的伪善、横蛮、贪婪、腐败及其负面影响却攻击不遗余力,他也不放过政治圈内和社会里头人、事、物的不义与丑恶”,因此,他在非故事性的论著中,更有许多“下笔明快之外有时更不乏犀利”,“幽默讽刺意味相当浓厚”的文字。他说过他的《格列佛游记》在于:“使世人烦恼,而不是供他们消遣”,所以,他的这部书的生命力,至今不衰。

其实,李汝珍的内心世界,并不比斯威夫特差池到哪里去,但作为道光年间的一个皓首穷经的儒生,一个治黄衙门的小官,一个不能不循规蹈矩,甚至还要道貌岸然的中国人,即使这些微的突破,也是件艰难的事情。李汝珍在书中展开那一点点非正统的想象,敢于说出一句或者半句绝不是圣上提倡的话,也就难能可贵。譬如他主张男女平等;譬如他反对迷信;譬如他对八股文,科举制度的歧议;譬如他希望真诚,对假道学,伪君子,深恶痛绝等等,都属当时不凡的见解。平心而论,你我要是生在大清道光年代,说不定连个屁也不敢放的。这也是我们无法向曹雪芹,向李汝珍,向所有前人要求更多的隐衷所在。

在文学领域里,能够具有远见卓识的作家,也许并不少,但有勇气突破时代局限的作家,终究是不多的,而能够在限制中写出极致的顶尖作家,那样的天才和大师,在一部文学史上也是数得过来的。因此,联想到时下一些动辄指责前人软弱、窝囊、怯懦、卑劣的“英雄好汉”们,大可不必求全责备,恐怕是最起码的唯物史观了。

要不然,你单兵出列,做一个示范的样子,让我们大家瞅瞅。

同类推荐
  • 相对无语是清欢

    相对无语是清欢

    “作为作家和教育名家的彭辉以书为伴,孜孜不倦,浇灌了他的心灵之花;丰富阅历,行走山水,孕育了他的文人情怀;重情重义,坦荡处事,成就了他的诗意栖居。漫漫人生路上,他幸福地行走着,行走于浩瀚书卷,行走于湖畔山巅;行走于学生目光的河流中,那目光中流淌着信任和期盼;行走于今生无悔的爱情中,那内心里有两不相厌的敬亭山;行走于自我心灵的麦田,那心灵从不会干涸与狭隘。”本书以清新流畅的文笔记述了两位老人相对静坐的生活小事,面对这一平凡的人与事,我们难免会被那种最细腻的感觉所打动,其间也蕴涵着人生大智慧,可谓是平淡而隽永,让人反复地去品味,具有感人的力量。
  • 双重声音 双重语意:译介学视角下的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双重声音 双重语意:译介学视角下的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本书从译介学的视角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进行研究,阐明西方女性主义在中国译介和应用过程中的“原件失真”现象如何反映了中西的文化差异。
  • 七个才子六个癫

    七个才子六个癫

    《七个才子六个癫》是一部中国古代才子(主要是明清两代)的趣闻故事集。材料选自古代丰富的笔记小品、笔记小说、联话与诗词故事及有关的人物传记、民间传说,并用流畅生动的白话文改写而成;一小部分作品为了保存原作中的韵味,使用半文半白的文体。全书分四章:睿智、谐谑、讥讽、什锦,共250余篇,选编的着重点是在思想健康前提下的趣味性,其次是知识性。文字简洁,故事生动,饶有妙趣,老少咸宜。既可作茶余饭后的谈资,更兼具欣赏与收藏价值。
  • 杜牧诗选

    杜牧诗选

    《杜牧诗选》:诗词是中国古典文学传统最深厚、最具魅力的形式之一,由于它充分体现了汉语的特点,兼具文学性与音乐性两大艺术特质,以简约的形式蕴涵了丰厚的韵味,所以一直受到作者与读者的青睐,其粹参与的广泛程度是其他形式难以比拟的。时至今日,诗词在海内外仍拥有大批爱好者:自发成立的众多业余创作团体,大量的相关读物,为数众多的诗词网站,无一不在昭示着这种古典形式在新时代的强大生命力。
  • 回望昙华林

    回望昙华林

    本书有几篇谈到当年学生自己办的文学社和刊物,其中《拾花》、《碧桃》给大家印象尤其深刻,据说,当时中文系这些自生自发的学生“同人刊物”一度“如雨后春笋”。林如稷、冯至那些文学大家,他们办浅草社和后来加入沉钟社的时候,不也就是二十出头的大学生吗?可是,一阵寒冷的北风刮来,《拾花》、《碧桃》这些刊物和文学社都坠落了,夭折了,还有写了“思想情调不健康”文章的同学被令退学。好在培植那些同人刊物的园丁们,包括那位被退学的傅生文君,在七十、八十两个年代交汇之际,很多又考取最早的几批研究生,得以实现他们的抱负,展现他们的才华。
热门推荐
  • 冰火大道

    冰火大道

    疯狂者小队,一个名副其实的疯狂小队,妄想以一个小队的力量屠戮主神。风落,重生回刚进空间的那一刻。这一次的重生,屠神计划一定不会再次失败!这一次的重生,疯狂者小队将执掌空间!
  • 绑架之医生

    绑架之医生

    惩治贪官奸商的绑架者
  • 史潮与学风

    史潮与学风

    本书作者是我国当代最具国际影响的中生代历史学家,见多识广,在过去的十来年中,除了专门的研究之外,写了一些关于学术潮流和学术风气的文章。这些文章发表出来后被媒体广泛转载,读者甚多。现在学术环境不良,许多学者闭门造车,不注意潮流,同时学术风气不佳,更是不争的事实。文章结集,对有志于做学问的学生来说,帮助极大。分为两编,史潮(史学潮流)编13篇,学风编10篇。这些文章长短不一,长者一万多字,短者一两千字,可能性较强,期待这位国际知名历史学家的见解能成为中国学术界的解毒剂,为大学教育与学术研究提供借镜。
  • 剑血凝天下

    剑血凝天下

    首辅千斤张语凝,世间奇女,上元之夜观灯时,暗恋上一位戴了狼面具的才俊,岂料一道圣旨被皇帝赐了慧妃。不想被爹爹当作棋子搅进宫斗,进宫前夜张语凝女扮男装逃出家门。路遇反贼关天下,二人歃血义结金兰。张府抄家,爹爹打入死牢,为救爹爹,张语凝不得不再设计回到皇帝身边……神秘幔帐如抽丝剥茧慢慢拉开……
  • 重生之萝莉闯天下

    重生之萝莉闯天下

    一次意外车祸,茫茫然醒来,却发现自己已然回到了初中毕业,而好友也陪着自己重生。黑暗中得知了身世,既然重生,那便一定要找回父母家人!
  • 红颜落:我不配

    红颜落:我不配

    传说羽国皇后虽貌比无盐腹黑歹毒但深受皇帝喜爱棋贵妃和菲贵妃貌美如花却心肠歹毒无数的小主的苦日子来临了
  • 金融衍生产品

    金融衍生产品

    本书对国际金融市场上各类金融衍生产品的基本概念、主要产品、交易规则、定价模型以及这种交易策略加以简洁明了的说明。从具体内容来看,本书在重点论述金融衍生产品中最重要的金融期货与金融期权后,对金融互换、远期利率协议、信用衍生产品等其他金融衍生产品也加以简要的介绍。全书共分为13章,依次为:金融期货概述;金融期货的主要产品;金融期货的定价原理;金融期货的套期保值;金融期货的套利与投机;金融期权概述;金融期权的主要产品;金融期权的定价模型;金融期权的套期保值;金融期权的套利交易;金融互换;远期利率协议与其他利率协议;信用衍生产品。各章后分别有该章的小结、基本概念和复习思考题。
  • 怪物降临

    怪物降临

    重生回到五年前,王斌继续和死党第一时间进入虚拟网游《怪物降临》游戏。而这次不单纯的只是为了玩儿,而是背负着关系到人类生死存亡的任务。《怪物降临》究竟藏着什么秘密?和五年后的末日景象究竟有没有关系?人类到最后究竟是生存还是灭亡?
  • 网游创世纪:生

    网游创世纪:生

    嗯,玩游戏了吗?写本小说打酱油。这是一个学神,进入游戏玩耍放松。不知不觉叱咤风云,翻天覆地,脚踩德邦幼稚园,手劈诺克(为了顺口,省略了萨斯二字。)敬老院。领着数亿华夏玩家,一不小心就灭了小虫国……最讨厌废话了!本人文笔不好,但我喜欢追随我的剧情,去想,去写。哦,我还是学生党,比主角还小,没经验没流量,不敢保证每天都有写小说。开学了就会停很久!另外,我们还有N多作业要做,所以我不会花太多时间在这里边!然后,祝大家开心每一天!(注: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是玄幻,王朝争霸。当时我是选择了虚拟网游的,为毛变成这样了也是我的问题)
  • 落樱赋

    落樱赋

    月影憧憧,黑影提气快步穿梭在戚家大院内,时而停下,时而四处张望,似乎在焦急的找寻什么。但这毕竟是戚家,即使不比皇宫禁苑来的禁卫森严,但也不是任何人都能来去自如的。正如现在,尽管黑影如何的小心翼翼,终究还是惊动了戚家的护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