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847200000037

第37章 李治:无所作为赢得太子之位

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是大唐皇朝的多事之秋。正月,著名大臣魏征病逝,对于当时的皇帝李世民来说,这意味着缺少了一个主心骨。与此同时,皇子们争夺权力的斗争白热化。三月,齐王李佑叛乱,接着一个更重大的案件被发现:太子承乾有一个谋反计划。多年的太子承乾只能废黜。

接下来,谁会成为太子的人选呢?这是个人大事,也是国家的大事。

本来,魏王李泰一直觊觎太子之位,李泰有什么资格觊觎太子之位呢?最大的资格就是唐太宗的喜欢。唐太宗是一个性情中人,他的喜怒总是不难发现。在两个儿子之间,人们发现,唐太宗似乎更喜欢李泰而不是李承乾。

与李泰相比,李承乾喜欢舞枪弄棒,练习武功。李泰则是另外一种倾向,读书写作,文采飞扬。所以,每次皇帝外出,总是让李承乾监国守长安,而把李泰带在身边。唐太宗喜欢跟李泰讨论问题,喜欢李泰出众的才华。这种情况,大约跟国家形势安定,武功已经没有了用武之地的背景有关。

于是,太子与魏王之争,暗地里波涛汹涌,一副不共戴天的样子。

终于,太子承乾出了败招,竟然准备了一套谋反计划。而这个计划又提前暴露了,本来是为了保住太子之位,反而提前葬送了这个位置。

这种兄弟相残的局面,李治完全置身事外。这个状态,或许是他没有这个心思,或许是没有这个条件。在贞观十七年的时候,李治只有16岁;李承乾比李治大9岁,是25岁;李泰比李治大7岁,是23岁。从自然年龄上看,李治跟哥哥们比,如同小孩子一样。这个自然差距,对于经营政治而言,利弊关系很清楚,李治没有优势。

然而从另一方面来看,这个年龄上的劣势,在惊涛骇浪的政治斗争中,反而成了优势,谁也注意不到你的威胁,所以就会放过你。在这个深宫的什么角落,谁也不会确切地知道,此时此刻,会有什么阴谋潜伏不动;谁也不会确切地知道,黑暗中有一双什么眼睛正瞄向自己。

贞观十七年四月一日,太子谋反计划被告发。在接下去的日子里,唐朝的政治立刻风云突变。随着太子谋反计划被证实,太子会被废黜已经是路人皆知的事情。那么,谁来接替太子呢?这理所当然地成为朝廷的头等大事。

魏王泰当然是热门人选,他有别人无法比拟的条件。承乾之后,他如今是年长者。按照古老的习惯,立嫡立长,那就非他莫属。当然,还有更重要的,那就是皇帝的期许。事情发展到今天,魏王泰应该是第一功劳者,而背后那只巨手,不就是当今皇上唐太宗吗?有谁会为了反对魏王泰而与皇上作对呢!魏王泰应该是长长地出了一口气。老天不负有心人啊,魏王泰终于熬到今天了。在很多人睡不着的时候,魏王李泰的春秋大梦已经梦到了多年以后。

但是,在这个关键时刻,有一个坚定的身影站了起来反对立魏王为太子,那就是长孙无忌。这位嫡系皇子们的亲舅舅,多少年来,他都很少说话。有一次,唐太宗还夸他,说他善于回避嫌疑。那意思就是表扬他不揽权。如今,他这样明晃晃地站起来说话了。应该说明的是,他不是出于私心,他一定是更关心国家的未来,更希望未来光明而安定。

拔河比赛现在开始,关于接班人,关于最高权力,关于国家未来……

比赛的人是唐太宗和长孙无忌。李泰和李治站在旁边,默默地为他们鼓劲,他们都希望支持自己的人胜利。原本是众声嘈杂的场面,忽然安静下来。很多年以后,历史的研究者们还要不断地回到这个现场,分析理解,当时的比赛结果为什么那么令人意外。

唐太宗应该没有想到,很多人都没有想到,长孙无忌忽然之间变得如此坚定。而面对长孙无忌的坚定,很多人胆怯了。原本为魏王欢呼的人,忽然之间收回了自己的声音。唐太宗回头看看,竟然很少有人支持自己。这让唐太宗也心头不安。

为什么会是这样?

长孙无忌的声音不高,但是有力无比。晋王仁厚,可以保证兄弟们平安。打天下的日子已经过去了,他是最佳的守成之主。他不说李泰不行,但是字字都击中李泰的要害。李泰逼得哥哥承乾走投无路,甚至甘愿冒死谋反。李泰对于兄弟们的态度,让人无法承认他们是兄弟。如果他当未来的皇帝,那么你的其他儿子,就难保平安了。如果说他有什么胆识的话,那也是没有用武之地了,因为皇帝陛下已经把天下治理得安安稳稳了。

长孙无忌的理由,何止击中了魏王泰的要害,更重要的是击中了太宗的要害。这么多年,李世民想到玄武门之变就不免悲从中来。那场兄弟相残的毒水,有迹象表明,正在向下一代,向自己的儿子们蔓延。权力是一枝恶之花,它能泯灭一切良知,能让一切道德伴随着自己的节奏起舞。他现在必须奋起抗争,希望把这股洪水猛兽挡在家门之外。

是的,唐太宗就是喜欢李泰,李泰的头脑、李泰的文学,没有一样他不喜欢。但是,长孙无忌提醒他注意到,李泰的心似乎是很危险的。他与哥哥的斗争,竟然如此天衣无缝,这应该不仅仅是头脑问题,还应该有良心问题。如果以后让他主政,那么自己最担心的问题会不会噩梦一样地发生呢?

“如何对待自己的兄弟,在你掌权的情况下?”李世民一定曾这样询问李泰,他不能凭长孙无忌等人的猜测就放弃李泰。

李泰的回答让唐太宗大感满意。李泰说,未来如果真的当了皇帝,最后杀死自己的儿子,让晋王李治继承自己的皇位。于是,唐太宗理直气壮地叫来长孙无忌和褚遂良等人。他把跟青雀(李泰的小名)的对话,原原本本地讲了出来,心中的喜悦溢于言表。

然而,让唐太宗没有想到,这么气泡一样的谎言,根本就不用长孙无忌亲自出面来挑破。褚遂良站了出来,他轻而易举地让这句谎言现出原形。他说,这个事情从一开始就是皇帝错了。连前太子承乾的谋反,错也在皇帝身上。为什么?因为太轻信李泰了。请问陛下,这个世间,究竟是兄弟亲还是父子亲?当然是父子亲。那么,历史上,有谁掌管大权后会杀儿子而让位给兄弟?没有。所以,李泰的谎言实在太简单了,这根本不用证明。

李泰平时跟皇帝关系太好,没有什么死心塌地的大臣。在这个关键时刻,没有好军师。他只知道讨好皇帝,忘了把握分寸。如果有足智多谋的军师,这样的态度如何可以公开呢?

最后,拔河比赛是长孙无忌胜利了。

让李世民妥协的还有原太子李承乾。他跟皇帝解释说,自己身为太子,还有什么更高的要求?为什么还要图谋不轨?就是被李泰逼的啊!李泰步步进逼,自己不防范,担心会落得惨败。现在,如果陛下立李泰为太子,那么所有的一切都正好落入李泰的计划之中了。这话当然有道理,李世民不免心中震撼。最后唐太宗决定,一切谋划者都要出局,要让后人记得,太子之位非经营所得。他想让子子孙孙都如此坚持下去,最高地位的承担者,只能备选,不能积极争取。这是很天真的想法,他的子孙们没有谁记得这一点。

李泰失败,自然李治胜出。现在的文献记录,没有发现李治亲自努力过什么,一切看起来都是水到渠成的,太子之位如同天上掉下来的一样。在李治当太子的过程中,长孙无忌、褚遂良都是大功臣。

那么李治真的一点儿努力都没有吗?不。史书记载,李治与李泰有过一次短兵相接。

《资治通鉴》卷一九七有过这样的记载:魏王泰恐上立晋王治,谓之曰:“汝与元昌善,元昌今败,得无忧乎?”治由是忧形于色,上怪,屡问其故,治乃以状告,上怃然,始悔立泰之严矣。

元昌,是他们的叔叔汉王李元昌,参与了李承乾的谋反计划被赐死。李泰借李元昌给李治施压,是希望李治懂得利害主动撤退。最近有一个偶然的机会看到了李元昌的墓志,贞观十七年,李元昌不过25岁。所以他跟太子、跟晋王都能玩得很好。这个时候,李泰考虑过自己是哥哥吗?当然没有。他只是把李治当做竞争对手而已,不会考虑手足之情的。李治的反应呢?紧张,不知如何处理。后来被唐太宗发现神色不对,反复询问,才了解真相。唐太宗认为李治表现更好,有保护哥哥不告发的意图。这事,对于李泰而言,增加了一个失败的因素。

在存在多种可能的情况下,李治选择了最有利的一种方案。说明他的这个表现,不是自然反应,而是深思熟虑后的选择。李治以退为进,巧妙地暴露了哥哥,并取得父亲的好感。于是,这成了李泰失败而李治成功的一个因素,太宗后悔答应李泰,决定改弦更张,放弃李泰。可见,在李治当太子这件事情上,李治看起来是无所作为,其实是有所为有所不为,最终取得了胜利。

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四月乙酉(六日),废黜太子承乾。第二天,宣布李治为新的太子。唐太宗决定,今后谁也不许经营太子之位,凡是经营者一概抛弃。上谓侍臣曰:“我若立泰,则是太子之位可经营而得。自今太子失道,藩王窥伺者,皆两弃之,传诸子孙,永为后法。且泰立,承乾与治皆不全;治立,则承乾与泰皆无恙矣。”(《资治通鉴》卷一九七)

李治不主动告发李泰,在唐太宗看来是在保护李泰,十分符合唐太宗这个时候的心思。不仅如此,李治确实没有留下任何经营的痕迹,连他告发李泰私下的言论,都显得是被迫的。这个时候的李治,虽然只有16岁,可是他的行为已经很成熟。通常说,年龄大一定经验丰富,但在这件事上可见例外时常有之。在政治上,李承乾不成熟,李泰显然也不成熟,而年龄小的李治最成熟。这个结论如果成立,那么李治当太子应该说也不是天上掉馅饼,是有必然性的。

李治成为争夺太子的黑马,一点儿都不奇怪。所有的人都没有看到李治在经营,所有的人都在为李治而努力。连意志力超人的唐太宗,也为李治改变了主意,放弃了李泰而支持李治。历史记载表明,李治什么也没有干。连后来的历史学家也认为,李治当时还是一个小孩子。他们认为,长孙无忌要拥立李治,就是看中了李治的年幼无知。事实上,李治完全达到了无为无不为的境界。从高祖李渊的时候起,唐朝就开始推崇道教、推崇老子,但是从唐高祖到唐太宗,看来对老子的理论都没有什么透彻的理解。无为而无不为,看来只有李治把握得最切实。

李治就这样轻松地当上了太子。

同类推荐
  • 回到梁山做好汉

    回到梁山做好汉

    林涛原本是一个死刑犯,至于他犯得罪却不足为外人道,带着这份对现实的失望和悲凉,他随同穿越的历史潮流,来到了宋公明哥哥的麾下,鞍前马后当了一名小校……
  • 一品谋臣

    一品谋臣

    有些人,注定难以平凡。秦泽,曾经靠着心狠手辣而站在了人生顶峰的商业巨子,无意间穿越到了古代,成为了一个被逐出家门的落魄少爷,本想安于天命,做个安逸书生,却在命运的驱使下,辗转进了宿命的轨迹之中。男儿问天,天不应,横刀立马,向天行。披荆斩棘,百战死,怒魂依旧,啸苍穹。小九起点第一本书,喜欢的大爷们,多多支持啊。\(^o^)/
  • 东海之外有归墟

    东海之外有归墟

    四千年前的中国和现在有多大区别?是儒家经典中盛赞的“尧舜禅让”政治典范,还是《竹书纪年》中揭露的“舜囚尧、禹逐舜”的血腥斗争,丢掉无趣的考古研究,拨开神话的怪力乱神,从轩辕黄帝的中道崩殂,到夏启讨伐有扈氏的甘之战,历经颛顼、帝喾、尧、舜、禹五代更迭,中华大地从部落联盟走向统一的奴隶制国家,而在这期间,那些你所陌生而熟悉的英雄美人也将陆续登场……
  • 和名家一起回眸隋朝兴亡

    和名家一起回眸隋朝兴亡

    本书带你和名家一起看隋朝的起落盛衰、复杂的政治统治。回味中国历史,品味千年文化,纵观分滚变化,感受世事变迁。
  • 辛亥人物论集

    辛亥人物论集

    《辛亥人物论集》谨以此书纪念辛亥革命九十周年:本书收录的15篇文章论述了14位辛亥革命时期的历史人物,其中既有革命派的主要领袖和代表人物,也有立宪派的典型人物。
热门推荐
  • 食魔种

    食魔种

    当异世界里以食人而生存的食魔种和人类开启大战时,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当食魔种被猎魔种杀害的七零八落时,有该怎么办?而能挽回食魔种局面的,竟然是一个少女!请多多指教
  • 墟无塬

    墟无塬

    岁月之河流淌了五十亿年,几近枯竭,河床隐隐显露颗颗卵石。八千万里星海在一个少年的神海。故事小白,情节多为:分歧、皱眉、不屑、奋起挥刀……
  • 猛豹骑驴记

    猛豹骑驴记

    她是外号叫小驴,可从没想过自己……还真是条驴啊!【此文致真爱——谢谢】
  • 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手册)

    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手册)

    口语表达能力体现在很多方面,包括发音的准确,语义表达明确等。提高一个人的口语表达能力对其一生具有重要影响。
  • 中国神话史

    中国神话史

    本书是中国第一部神话史。中国古代神话,一向以零散不成体系著称,致使我们这个拥有神话资料最丰富的国度,国一度被外国人误解为缺乏神话、乃至没有神话,袁珂先生首次将散落在群籍中的吉光片羽遴选、缀集起来,用简练、通达、优美的文字将从上古迄于明清时代的神话材料,作了纵贯的系统的论述。对少数民族神话则联系汉族神话,作了横向的分类的鸟瞰式介绍,勾勒了中国神话的历史全貌。此外,本书还专章叙述了中国神话研究的历史状况,神话对历代文学的种种影响,等等,材料丰富,剖析透彻。
  • 遮女逆袭

    遮女逆袭

    唉!我堂堂特工穿越成什么不好?偏偏穿越成一要地位没地位,要钱没钱的哑巴遮女一个.更何况穿越第二天就被自己的未婚夫推下悬崖,结果却因祸得福捡到师父一枚~三年后她隐名改姓回到京城,开始了她的复仇之路。
  • 总裁的天价娇妻

    总裁的天价娇妻

    他被一个国际长途打断了婚礼,说是他的妻子和儿子出了事,希望他马上赶过去。婚礼取消,他带回来一个只有五岁智商的女人,还有一个七岁的天才儿子。这个女人会不是是八年前一夜偶遇的她?
  • 七年间

    七年间

    这是一本很平淡的小说,因为它写的就是我的生活,我从没觉得自己的人生会有多么出彩,所以它便是平淡的。我喜欢《三重门》里的文字,所以自己的风格也跟它一样,却没想到,自己也跟林雨翔一样,变成了这个社会上众多失败者中的一个。对于小说而言,《七年》代表了我的很多东西,我失去了很多,却得到很少。所以,我没指望有多少人能静下心来欣赏它。
  • 失落的成功经典:改变千万人命运的人生法则

    失落的成功经典:改变千万人命运的人生法则

    本书是一部永恒的励志经典书,也是一部成就梦想的成功秘笈。书中用通俗质朴的语言为读者揭秘成功者需具备的几种特质,其中包括:不放弃、靠自己、有坚定的信念、拥有积极的心态、使用正确的语言、相信直觉和奇迹、淡然处世、为致富做准备……只要有了上述积极心态和信念,相信成功就在不远处向您招手!
  • 超级宝宝:总裁前夫放开我

    超级宝宝:总裁前夫放开我

    7年前慕思甜为了家族的利益,和冷酷无情心狠手辣的狄嘉佑举行婚礼,3天后狄嘉佑举行大型新闻发布会宣布离婚消息。刹那间慕思甜成为了a市人人乐道的笑柄!7年后慕思甜带着萌宝重新回国。昔日让他成为笑柄的狄嘉佑却对他纠缠不休!豪华西餐厅。狄嘉佑的眸子危险的半眯“我对慕小姐的身材外貌很满意,”“对不起!”慕思甜道歉,“这次相亲我是来走过场的!”该死的慕不凡居然连妈咪也算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