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959700000012

第12章 淋湿一生的鬼雨(2)

这种生机的散失在诗歌的第6—8行得到体现:“我心中荡起宁静的伤感,/为那些早已忘记的小伙/再也不会午夜回来呼喊”。疼痛已经麻木了心灵,再也掀不起巨大的波澜,只有一丝悸动,但也瞬间回复“宁静”。那些“少年”已经成了雨中游荡的“鬼影”,没有任何记忆,那些午夜中的“呼喊”也已成为过去。就像今夜敲打玻璃窗的声音,没有任何“回音”。同样,第8行中的“midnight”进一步强化了诗中女人身处“黑夜”中心的信息。

诗歌的最后六行一气呵成,自为一体。“于是孤独的树立尽寒冬,/不知鸟儿逐一消失,/只知枝头更加岑寂: /我说不出什么爱来了又去;/只知在我心头唱过的夏天/转瞬间,歌声就不再响起。”时光的流逝,是“转瞬间”(a little while)而去。诗人的目光既在身外,也在身内,达到了主客的融合,情景的互证。“孤独的树立尽寒冬”,“寒冬”是生物性的季节,也是生理性和精神性的季节。年华流逝,生命已经到了尽头,“孤独”是年老妇人无人相依的真实生活写照。生命之“树”的“夏天”已经过去,在“枝头”歌唱过的“鸟儿”,正是那些午夜到窗下唱情歌的“少年”,都已“不再”。悲伤的不是那些“鸟儿”要“拣尽寒枝不肯栖”,独自体验“寂寞沙洲冷”的却是这棵“孤独的树”。也许那时还不懂爱情,而今追忆当年情事,一切都已惘然,方觉悲哀。结尾处的那一声“no more(不再)”读来更是伤怀,令人不由自主地想起莎士比亚笔下悲剧主角李尔王的哀叹:“Why should a dog, a horse, a rat, have life,/And thou no breath at all? Thou’lt come no more,/Never, never, never, never, never.”(为什么一条狗,一匹马,一只老鼠,都有生命,/为何你不再有呼吸?你不再回来,/不再,不再,不再,不再,不再。)

结尾处的“no more”把诗歌的形式和内涵、情语和景语完美地结合起来,体现了诗歌“沉默的美学”。“别有幽情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沉默表示了情调、主题、背景和意象的突然转变,读者的注意力准确无误地被引而不发的东西吸引过去。结尾处的沉默本身就是一种寓意,就是许诺感情在读完诗之后仍然会延续发展下去。一切都归于“寂静”,但无言的背后却是激荡的思绪。这份激荡最终冲破了格律的限制,巧妙地在文本的形式上留下了“裂痕”,也就是我们在前面指出过的最后几行韵律的改变。

美国20世纪大名鼎鼎的文学评论家埃德蒙·威尔逊(Edmund Wilson)一度是米莱的情人。威尔逊认为,“作品不是脱离现实的东西,而是来自男男女女活生生的心灵与头脑,理解它们关键在于主题与作者之间的互动。思想的残酷就在于以为可以强迫人类去适应它。伟大艺术品的优点就在于它所确立的、通过阐发个体到表现一般的方法”。谈到米莱时,他用动人文字写道:

当她对个人的深切体验做出最高的表达时,她能够让自己与更普遍的人类经验同一起来,并作为人类精神的发言人站在前列,宣告它的未来,它的兴衰,但作为人类表达方式的大师,她凭借语言本身的光辉使自己超越通常的困窘、通常的压迫与恐慌。

这真是知己才能做出的盖棺论定。“个人的深切体验”固然重要,但只有具备了“更普遍的人类经验”才能超越个体“通常的困窘、通常的压迫与恐慌”。米莱的伟大之处在于,她能够写出尚未经历过的人生,她超强的想象力和光辉的语言表达出了“更普遍的人类经验”,从而站在“人类精神的发言人”的前列。在她那里,不是生活先于艺术,而是艺术先于生活。是生活抄袭了艺术,不是艺术抄袭生活。

1892年,米莱生于缅因州一个小镇的教师之家。8岁的时候,父母离异,米莱随母亲过着艰苦的生活。这段童年的痛苦经历使她早慧、独立,父亲的不负责任使她对任何男人都充满了不信任和报复心理。这一点可根据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来解释。1917年,米莱大学毕业后来到纽约。她孤身一人,举目无亲,住在纽约流浪知识分子成堆的格林威治村,生活穷困潦倒。她的私人生活非常混乱。身体是她唯一的本钱,她依靠身体谋生,也用身体报复世界。她漂流在不同男人的床笫之间,过着波希米亚式的生活。其中与她有过短暂恋情的就有单身的小说家Floyd Dell,有妇之夫的诗人Arthur Davison Ficke。她还与翻译了不少中国诗歌的诗人Witter Bynner(宾纳)暗送秋波,两人一度谈婚论嫁,可惜最终未结良缘。在此期间,米莱有幸结识了大名鼎鼎的威尔逊。威尔逊正主持《名利场》的编辑事务,认识她后就邀她为期刊写稿。这不但解决了米莱的营生,也为她在1920—1923年间数次赴欧出游提供了便利。1921年,她在欧洲期间又闹出了不少风流韵事。最为著名的是为一个法国小提琴家堕胎的丑闻。

1923年,米莱赢来了写作事业的第一次高峰,她获得了该年度普利策诗歌奖。她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获此殊荣的女诗人。同年,好事成双,她与43岁的鳏夫波斯维恩(Eugen Jan Boissevain)闪婚。婚后他们没有养育孩子。波斯维恩对女权主义运动非常同情,为人谦和,善解人意,对妻子的工作和生活十分支持理解,是个理想的丈夫。

米莱真正声名鹊起是在1927年,她卷入了SaccoVanzetti事件。Nicola Sacco和Bartolomeo Vanzetti是美籍意大利裔的无政府主义者和工运活动家,1921年被控谋杀罪,为一年前马萨诸塞州的两桩命案负责。鉴于他们的特殊身份,许多人认为这是政治陷害,有借刀杀人之嫌,要求法庭重审。尽管抗议声四起,但是效果不佳,法院判决将他们于1927年8月23日正法。此终审裁定立即引起美国许多知识分子出面抗议。米莱独自上书州长,却遭到逮捕监禁,从此名声大振,荣誉不断。1929年她当选国际笔会委员,1940年又入选美国文学艺术院。

1929—1940年间,成为名诗人的米莱心绪却很坏。同情社会主义运动的她,看见苏联和德国的局势,非常失望,加之亲友相继辞世,米莱开始酗酒。幸好有丈夫在旁呵护备至,甚至容忍她一再的艳遇和出轨。此段时间她最大的绯闻就是跟小她14岁的George Dillon的情事。米莱把这段感情写进了一首诗里,“不要爱我,让爱神远离开,/如果你品尝到爱情结出的,只是苦果”。

1944年,米莱精神一度崩溃。一直到1946年她都无法写作。她的丈夫为之无私地奉献,耗尽了精力,1949年,先她一步死于肺癌。米莱从此又是孤独一人,更是压抑,越发依靠酒精度日。1950年,米莱孤独地死于家中的楼梯间,没有人在旁送终。在另一首名诗《别可怜我》中,她以貌似坚强的口吻写出了对生命彻底的绝望和悲哀:“别可怜我,因为时已黄昏,/白昼的光辉已不在天空游荡;/别可怜我,因为岁已暮,/田野和丛林的美景已经消亡。”

某种程度上说,米莱这首诗跟爱尔兰诗人叶芝的《当你老了》有异曲同工之妙。它们都描写了一个年老的妇人回顾自己的往昔岁月。米莱和叶芝的写作也是相似的,都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虚构年老生活的一幕场景。他们同样超越了自身生活的局限性,触摸到了人类普遍的生活经验。但是,叶芝所虚构的情人毕竟要幸福很多,她并没有如诗歌中虚构出的场景那样生活,而是活在了亲人的环绕之中。米莱笔下的女人其实就是她自身。尽管她在写作《我的唇吻过谁的唇,在哪里,为什么》的时候(1921年)才29岁,她却似乎已经经历了全部的人生。诗歌中描写的情景已经是她日后生活的预演。换言之,以后的人生不过是这首诗歌的脚注而已。当她风华正茂的时候,她就写出了自己的结局。诗歌中的“鬼”雨,一直淅沥,直到她生命的终局,淋湿了她一生。她像是提前就预支了自己的生活,或者说是来自未来的使者,为其生活预言。所以,是生活复制了她的艺术。或者用威尔逊的断言,是“思想的残酷”强迫她“去适应”。米莱的悲剧人生莫非是她自己思想的“故意”演出?

同类推荐
  • 当代散文鉴赏

    当代散文鉴赏

    散文既无诗歌的音乐节奏,也无小说的故事情节,更无戏剧激烈的性格冲突,总之,从形式到内容,散文的确好像是显得太平常了一点。然而,人们忘情地读诗、读小说、看戏剧……也一样忘情地鉴赏散文!散文的魅力究竟在何处呢?我们又该沿着怎样的路径去寻幽访胜呢?本书收录了多篇当代名家散文佳作,有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有对亲人的无限深情,还有对人生的种种感悟。并且由专家、名家为您解析,引导您鉴赏每一篇散文,使您更加深刻体验文中的韵味与涵义。
  • 梦想开花前 没有人知道它是什么

    梦想开花前 没有人知道它是什么

    人们从小到大,都会怀揣或大或小的梦想,梦想,指引我们满怀希望向前走下去,成为生活的动力。梦想,可大可小,或清晰或模糊。本书主题是“成长”与“梦想”,本书十数位作者以不同的视角,不同的经历,不同的个人感悟,来阐述“梦想”是什么,以及对待“梦想”的态度。事实上,也是生活对待生命的态度。穿过迷茫期,捱过低谷期,放下沮丧和抱怨,允许自己软弱,也允许自己迟疑,但要重拾信心重新上路。不是人人活着都要有"想”,但“梦想”却能给我们的人生带来最持久的热情——这就是“梦想”最大的魅力!
  • 人间耳录经(张石山散文随笔选辑)

    人间耳录经(张石山散文随笔选辑)

    甲申岁末,山西作家组团赴韩国作一周游访。作家们平日或有闲暇,不乏聚会,难得有十数同志如此多日朝夕相处,结伴共同休闲。男士离家,群雄麇集;长夜漫漫,旅途遥遥;口欲耳欲驱使,不约而有同好。故卧榻两侧、车辆上下,人人献艺,各各卖弄本事。说故事、讲笑话,侃黄色段子、来文字游戏,竟成旅途一大节目。韩国风景秀丽,所谓赏心悦目;而有“说部”相伴,同行诸君益发乐甚。
  • 雨中灯火(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雨中灯火(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从喧嚣中缓缓走来,如一位许久不见的好友,收拾了一路趣闻,满载着一眼美景,静静地与你分享。靠近它,你会忘记白日里琐碎的工作,沉溺于片刻的宁谧。靠近它,你也会忘却烦恼,还心灵一片晴朗。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 珍藏一生的经典散文:激情挥洒青春的气息

    珍藏一生的经典散文:激情挥洒青春的气息

    “读一部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一样,读名家名作就是和大师的心灵在晤谈。通过阅读本书,可以让你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开阔文学视野,提高审美意识,触动写作灵感,陶冶思想情操,提升人生品位,徜徉经典,收获无限。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热门推荐
  • 有6Q的孩子有大出息(大全集)

    有6Q的孩子有大出息(大全集)

    宫曙光编著的《有6Q的孩子有大出息大全集(超值金版)》所列数百个小项,基本上涵盖了“六商”的全部内容,这些细目系笔者通过反复的理论研究和详尽的实际调研梳理而成。《有6Q的孩子有大出息大全集(超值金版)》选择准确、分类合理、易学易做、操作性很强;既有理论的支撑,又有通俗的传达;既有理念的推广,又有精当的分析。
  • 医女轻狂:王爷,撩完请负责

    医女轻狂:王爷,撩完请负责

    人前,她是弱冠少年,一张巧嘴辩群英。人后,她是绝艳妃子,一副容颜闹群芳。她,惊华艳艳,他,呵护翼翼,待尘埃落定之时,她拉住了他,笑里藏刀道:王爷,撩完奴家,可是要负责的——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爱恨终成过往

    爱恨终成过往

    你,不知什么时候,悄悄的住进了我的心灵城堡,我希望里面的风景很美,能让你驻足留恋一生,久久不愿离去;我希望里面有王子和公主的幸福生活,久久缠绵;我希望里面的每一天都是花开满园的春天,久久飘香。然而染指流年繁华过后,你依然还是离去了,那些爱恨也终成了过往。
  • 襄公

    襄公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九指赌神

    九指赌神

    王浩然,一个平凡普通的小球,且看他如何以赌养赌,以赌养心,以赌成神,最终成为凭借九个半指赌天下,傲立赌峰的英雄!
  • 英雄联盟之有情剑

    英雄联盟之有情剑

    青春是一段让人微笑着潸然泪下的回忆。含笑的带泪的不悔的眼,诉说着那些激情洋溢的故事。我们的回忆不仅仅是游戏。让我们一起穿越去瓦罗兰大陆做我们心中最喜欢的英雄。
  • 每天学一点历史常识

    每天学一点历史常识

    本书包括人物春秋、要事回眸、史迹觅踪、典制与文化、历史典故等。
  • 谁能解花语

    谁能解花语

    描述了四个年轻人——公主二代蓝百合、翩翩公子杨建业、少年侠二代白真卿和刁蛮小姐苏明萌的爱情、亲情、友情故事。杨、白二人不是兄弟,却从小像兄弟一样长大,后共遇单纯涉世未深公主,三人又将有何反应?又将会牵扯出上一代哪些恩恩怨怨?真卿的身世又到底是是这样?传说中那两把神奇的宝剑又在哪里,又将掀起江湖上怎样的腥风血雨?再加上神秘妖美得蓝心公主,百合之父,昔日状元王汉月,又和真卿父母有什么关系?白真卿将走上仕途还是走上侠义之路?当兄弟两一起爱上同一个女人,做哥哥的会如何选择,弟弟又该如何面对呢?从小就丧父母的真卿又将通过怎样的方式学会武功,找回自己的身世?几个年轻人的寻爱之旅,也是奇幻之旅,面对强大的敌人,他们又会有怎样的反应?。。。。
  • 黑暗致巅

    黑暗致巅

    为求得生存,10年的磨炼之路;为改变现状,10年的拼搏之路;为成就巅峰,开辟自己的巅峰之路,一路拼搏,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终究踏上自己巅峰之路.......
  • 魔罗神

    魔罗神

    魔罗神被创世元灵分解后,心有不甘,于是便带着记忆进入人界恢复力量,最终附身到一个人类少年身上。“我以魔罗神的身份宣告三界,我要守护的东西谁敢碰一下,我定要你死无全尸。”“神若动我,我便杀神。魔若碰我,我便弑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