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959700000020

第20章 落伍的新潮(1)

南宋词人蒋捷有一曲名作《虞美人》:“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词中浓缩的三段人生,少年的快意逍遥,中年的时事维艰,老年的孤苦凄凉,拿来与吴宓(1894—1978)的人生对应,有着惊人的吻合。

吴宓,字雨僧,陕西泾阳人。1911年考入清华留美预备学堂。1917年赴美入弗吉利亚大学攻读英语文学,翌年,转入哈佛本科,结识梅光迪,师从新人文主义大师白璧德(Irving Babbitt)。1921年,获哈佛大学文学硕士,返国后入南京东南大学任英文教授。次年,与梅光迪等人创办《学衡》刊行。1924年,东南大学西洋文学系裁并后,北上奉天(今沈阳)任东北大学英语教授。1925年重回清华,筹建大学部和研究院,并出任研究院主任。一年后,辞研究院主任,专任教授。1933年,不惑之年的吴宓事业上遭到重创,《学衡》停刊,恩师仙逝。抗战期间,任职于西南联大。1945年赴成都转任燕京大学英文教授。1946年,清华北平复校,不就,从此与之缘尽,转赴武汉大学外文系。1949年4月离开武汉,拟赴成都,就四川大学之聘,但中途止于重庆,在民办学院任教,兼任重庆大学外文系教授。1950年,改任四川教育学院外文系教授。1952年,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后入西南师范大学,此时已近耳顺之年。1966年“文革”爆发后遭到残酷迫害,右眼失明,左腿残废。1974年以八十一岁高龄反对“批孔”,被打成“现行反革命”。从此卧病在床,1977年由胞妹接回原籍,次年即病逝,享年85岁。

综观吴宓一生,可谓风雨飘摇。没有多少宁静的空间够他挥洒才情。他留下的专门著述不多,生前只刊印了《吴宓诗集》,多数文字均为短简散论。徐葆根在《会通派如是说: 吴宓集》的“后记”中感叹“先生博学卓识”,但却只辑录到区区“二十五万字”。

吴宓不擅长篇巨制,不求体系森严、蔚然大观,固然与时局动荡、人生飘零不无关系,但更多是与其才情性格相关。学人而诗人,一身两任。钱锺书认为,没有哪个正常人能像吴宓那样拥有两颗心灵,处于混沌冲突的状态,而在学人和诗人的身份之间,诗人身份占据了上风,他“不是伟大的诗人,但他无疑是当代最复杂的人物,通过写诗来寻求解脱……”以诗人之浪漫心态为学,当然兴之所为,欠缺的是恒心。诤友汤用彤早就批评他“失其故我,关心俗务,甚欲娴习交际,趋重末节,读书少而心志分,殊可惋惜”。吴宓对自己的性格也洞若观火,“宓于学问,毫无用功……而年华已长,忧国伤乱,魂梦不安,又为种种邪魔杂念所侵扰,静中回首,虚靡光阴,真不为少。欲静心用功,实难又难。将来只可以常人终身。吁!可惊也,可伤也”。虽然此段文字自谦太过,但以其才高,实可为学界有更大贡献。不过,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吴宓以其坦荡的诗人性情,不惜笔墨、吐尽肝肠地留下了大量的日记,具有珍贵的历史价值。

吴宓对学界的贡献主要不在于那不多的著述,而在于他身体力行的“中西会通”之治学精神。作为中国比较文学的开拓者与奠基人,他对后学的影响是持久而深入的。钱锺书就坦然承认,他那一代的年轻中国学生都欠吴宓“一大笔账”。

“五四”一代的学人几乎有个共性,就是著译两不误。吴宓也不例外。吴宓的译事活动大致如下:

1922

1. 《小说名家: 纽康氏家传》,萨克雷撰,载《学衡》第1、2、3、4、7、8期。

2. 《葛兰坚论新》(合译),载《学衡》第6期。

1923

3. 《白璧德之人文主义》,马西尔撰,载《学衡》第19期。

4. 《希腊之留传第一篇希腊对于世界将来之价值》,穆莱撰,载《学衡》第23期。

1924

5. 《世界文学史》(译注),载《学衡》第28、29、30期。

6. 《白璧德论〈民治与领袖〉》,载《学衡》第32期。

1925

7. 《罗马之留传第七篇罗马之家族及社会生活》,赖斯德撰,载《学衡》第37期。

8. 《白璧德论欧亚两洲文化》,载《学衡》第38期。

9. 《论循规蹈矩之益与纵性任情之害》,吉罗德夫人撰,载《学衡》第38期。

10. 《但丁神曲通论》,葛兰坚撰,载《学衡》第41期。

11. 《一七三四年班禅喇嘛告喻译释》,载《学衡》第41期。

1926

12. 《罗塞蒂女士“愿君常忆我”》(译评),载《学衡》第49期。

13. 《孔子老子学说对于德国青年之影响》,载《学衡》第54期。

14. 《中国欧洲文化交通史略》(编译),载《学衡》第55期。

15. 《小说名家: 名利场楔子第一回》,载《学衡》第55期。

1928

16. 《韦拉里论理智之危机》,载《学衡》第62期,另转载《大公报》文学副刊。

17. 《韦拉里说诗中韵律之功用》,载《学衡》第63期。

18. 《穆尔论现今美国之新文学》,载《学衡》第63期。

19. 《美国现代文学中之新潮流》,载《大公报》文学副刊1928年7月9、16、23、30日。

20. 《蜗逊论心理学与文学》,载《大公报》文学副刊1928年9月17日。

21. 《克拉塞格言》,载《大公报》文学副刊1928年9月24日,后载《学衡》第70期。

1929

22. 《佛斯特小说杂论》,载《学衡》第70期。

23. 《白璧德论今后诗之趋势》,载《学衡》第72期,同年11月18日《大公报》文学副刊转载。

24. 《穆尔论自然主义与人文主义文学》,载《学衡》第72期,同年12月16日《大公报》文学副刊转载。

25. 《已故美国批评家薛尔曼评传(1881—1926)》,连载《大公报》文学副刊1929年12月23、30日,1930年1月13日,后载《学衡》第73期。

1931

24. 《拉塞尔论伯格森之哲学》,载《学衡》第74期。

25. 《雪莱献玛丽诗》,载《大公报》文学副刊1931年12月21日。

从这张年表可以看出,吴宓的翻译活动具备如下特性:

第一,内容杂。相比译界前贤严复、林纾,侪辈朱生豪、傅雷,吴宓选译的对象过于杂乱,有小说,有诗歌,有文论,有传记,原作者不光涉及英美,还有俄法,没有固定的套路,给人随性而为之感。

第二,篇幅小。吴宓所译材料的篇幅都不大,由于兴趣点多,未能专治一家或数家,也就难于做大做深,没有大手笔的译作存世,够不上翻译名家分量。

第三,时间短。吴宓的翻译活动主要集中在其主笔《学衡》(1922—1933)和《大公报》文学副刊(1927—1933)期间。所译文字也几乎全都发表在“自留地”之上。1933年,这两个刊物停刊之后,吴宓的译介活动似乎也就遽然终止,所以大致算来,他的翻译实践活动前后不过十年时间。

译事是苦功,首要的是耐得住寂寞。吴宓是性情中人,自然对此会非常敏感。1933年后,终于从繁忙的编务中脱身的吴宓,本有更多的时间从事翻译活动,但他却自折译笔,足见对此翰墨生涯缺乏激情。同样是时局的飘摇风雨,朱生豪、傅雷等能成为翻译大家,而同样学贯中西的吴宓却轻掷了才华,在翻译事业上难望这些侪辈项背,不得不让人慨叹,心性使然。

表面上看,吴宓对自己的翻译也没有过高的期许。与其说是“赏心的乐事”,不如说是“应景的苦差”。难怪,他的译事给人“虎头蛇尾”之感。如《名利场》的翻译,只开了头,就没有下文。

但是,透过吴宓译事活动的杂乱表象,隐约还是可见一个重心: 白璧德。《学衡》就是在白璧德影响之下创办起来的刊物。译介白璧德的著述当然是首要的任务。作为白璧德最为器重的中国弟子之一,吴宓在译介其师新人文主义的学说中可谓功莫大焉。盘点一下吴宓的翻译项目,大约三分之一的篇幅跟白璧德及其倡言的新人文主义有关。

吴宓译介师说,绝非一时兴起,而是大有深意存焉。1923年,吴宓致信白璧德,袒露心迹:“弟子返国逾两载,感国势日衰,政局日峻,人心堕落,古风不再,若不彻底改变国民根性、扭转国民道德,则未来政治经济了无希望。”他直言,中国正处于有史以来最大之危局,一切都散发出腐败堕落气息,与国运衰颓、生灵涂炭相比,个人荣辱不值一提。

同严复、林纾、梁启超、鲁迅、胡适等人一样,吴宓对白璧德的译介绝非个人闲暇生活的点缀,绝非猎取名利的终南捷径,而是要盗取天火,启迪民智,富国图强。不同的是,吴宓所引进的“天火”是白璧德的新人文主义。1925年,他写信给白璧德,希望恩师原谅他擅自主张,翻译师说,因为他觉得这是应尽的神圣职责,遗憾的是,他做得还不够好,不够多,虽虔诚译事,但必定有诸多疏漏,是故无论怎么责罚,都甘心领受,无怨无悔,否则,良心将不安,九泉之下也难瞑目。

吴宓译介白璧德的诸多文字中,最值得注意的是《白璧德论〈民治与领袖〉》。白璧德的《民治与领袖》一书在美国初版于1924年,吴宓阅读之后,即在第一时间译出引言部分,同年即刊载于《学衡》第32期上。吴宓摘译的引言部分是理解白璧德全部学说的关键。在这部分中,白璧德回顾了自己思想的来龙去脉。吴宓对翻译材料的选择,背后体现的恰是他深邃的学术眼光。

吴宓的翻译水平究竟怎样?我们不妨中英对照一下《民治与领袖》开篇一段的译文:

同类推荐
  • 重拳出击:周恩来在“九一三”事件之后

    重拳出击:周恩来在“九一三”事件之后

    本书选取了林彪事件后周恩来在各个方面大力纠“左”、批判极左思潮的不懈努力和艰难历程。围绕这一主线,全面地反映出文化大革命后期周恩来的主要活动、思想轨迹和历史贡献。
  • 文学研究会与中国现代文学制度

    文学研究会与中国现代文学制度

    本书吸取了当今文学制度研究的最新成果,并卓有成效地将其运用到对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文学研究会”的考察中,分别从“文学研究会的文学社团组织制度”、“文学研究会的职业作家创作制度”、 “文学研究会的编辑体制与传播制度”、 “文学研究会的文学论争与批评制度”等几方面对“文学研究会”的制度体系进行了探讨,为文学社团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一些为传统文本研究、作家研究、审美研究所忽视的材料,也得到了充分的重视,对拓宽与加深我们对中国现代文学的理解具有启示意义。
  • 时间都去哪儿了:我和老爸30年

    时间都去哪儿了:我和老爸30年

    冯小刚、张国立、王铮亮、何炅、姚晨、柳岩含泪推荐,讲述一个普通家庭三十年岁月变迁和亲情往事。从1岁的“小米豆”,到30岁的“大萌子”,北京女孩赵萌萌的身边,总有父亲的陪伴,她的母亲则在旁边充当摄影师,用相机记录了父女俩的30年。30张照片记录了30载年华,一幕幕感人的画面,让观者动容。
  • 没有人烟

    没有人烟

    对“诗是语言的艺术”的说法似乎没有争议,但是,何物“语言”?这就有歧义了!我们可以遇见古今两种常见说法。第一种是诗与散文使用同一种语言;第二种是诗使用自造的专属语言。
  • 向北向西:两位中国记者在“中俄友谊之旅”的行走故事

    向北向西:两位中国记者在“中俄友谊之旅”的行走故事

    本书通过自己的文章让从未去过俄罗斯的中国人全面了解这个白桦林的国度,讲述行走俄罗斯喜怒哀乐与难忘记忆。
热门推荐
  • 异世魂灵大陆

    异世魂灵大陆

    作为龙族最强的长白剑皇,在意外害死自己妹妹兄弟之后,自杀而死,却意外被离谱神明王道明所救,穿越到了一个魂灵世界,在重新振作只为获得成神契机,复活自己曾经的妹妹与兄弟。。。ps书友群479841416,欢迎加入
  • 邪王宠妻:废物逆天七小姐

    邪王宠妻:废物逆天七小姐

    她,是二十一世纪苏氏的总裁。没想到却被自己的男友与自己最亲近的姐姐背叛。一朝穿越,她变成了京城里的傻子人人的笑柄。傻子?废物?!哼!姐今天就让他们看看废物是怎样炼成的。虾米?这个男人是怎么回事,为毛初次见面就夺走了她的初吻。。。第二次见面不小心顺手扑到了这个妖孽(虽然最后没成功)他居然要她以身相许。这个玩笑一点也不好玩。。
  • 最受读者喜爱的美文(2册)(选题报告1)

    最受读者喜爱的美文(2册)(选题报告1)

    美文是文学中的一枝奇葩,是在纸上跳跃的心灵文字。阅读古今中外的经典美文,不仅能够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更能够在精神上获得启迪和昭示。作家以自身的生活经历和对人生的感悟创作了无数优秀的美文经典,在人类灿烂的文明史上描绘了一幅幅耀眼夺目的篇章,是人类永恒的印迹。
  • 逃妃夭夭:小污女扑倒腹黑王爷

    逃妃夭夭:小污女扑倒腹黑王爷

    剩女一朝穿越成腹黑小污女,神马逛青楼,绣春宫,偷窥美男出浴统统不在话下,风月老手也甘拜下风,阴狠女二号女三号统统不是她的对手,纯情小王爷如何招架得住?
  • 云铭心

    云铭心

    因为职责来到地球,又不巧卷入一场惊天密谋当中,敬请关注!
  • 永年落羽

    永年落羽

    蛮荒过后,万族争雄,战乱不断,生灵涂炭。刘永年携手君重起于东山,率万千人,自东山杀到西海,万族皆退,无不臣服。画地定国,名圣王朝,号永年。立国教,名永真。永年历79年,刘永年破碎虚空前一月,领永真众人将君重一家满门抄斩,株连全族,直至天下无君姓。永年历699年,年幼的君落羽来到孟家,知晓身世,从此隐姓埋名求修炼,立志将君姓除去恶名,君临天下。看一个没落姓氏的崛起之路,看一个少年的成长故事,看兄弟陪你举世为敌的情谊,看爱人陪你反对世界的故事。
  • 帮你解梦:梦的心理学解读

    帮你解梦:梦的心理学解读

    梦中的人物往往代表着另一个人,或一种性格,我们往往要具体分析才能知道他究竟代表着谁。梦见与情人争吵,人际关系会出现阴影;情人间谈情说爱,爱情运下降。同情人接吻,性方面会有所烦恼;梦见情人送你礼物,爱情运会急速上升。梦见情人向你表达爱意,会出现情敌;情人与别人很亲密,你精神方面的健康状况会有所下降。情人离别,财运会好转;梦见已经分手的情人,人际关系会陷入困境。梦见与情人私奔,出行会有凶险;梦见同情人雨中散步,两人会分离。
  • 极品神偷:校草我要宣战

    极品神偷:校草我要宣战

    她只不过是日本来的留学生,可偏偏争强好胜,一不小心惹了大麻烦,偷宝物被逮不说,竟然还被识破身份丢了父亲的名誉!黑道之战中,她大闹帮会。“父亲,这个黑帮王位不能给他!因为我冷倾弋,要向他,夜、冥、默、宣战!”
  • 星海战记

    星海战记

    “太阳,水星,金星,地球,月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宇宙行星的化身在上次宇宙大战中走失,未来的太阳系,可能没救了......”“不,别灰心,太阳系的行星们是不会走散的,过不了多久,在地球,在地球上的某一个角落,他们,就会出现!”望着蔚蓝色的地球,她会心的笑了笑。我们的故事,也将从这颗蔚蓝色的星球,开始!
  • 沟通的艺术(智慧必读丛书)

    沟通的艺术(智慧必读丛书)

    一个人若想在职场上走得稳,走得长远,就要试着去适应。去与不喜欢的人相处、合作。当你与不謇欢的人合作、相处时,你的沟通能力和洞察力也会得到提升。事实上,任何事物都具有其两面性,它有弊有利,你可以从不喜欢的人身上反观自己,吸取教训,避免他们身上的“坏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