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976700000013

第13章 王羲之与顾恺之

本文提示

本文是一篇知识性兼探讨性的文章,其内容有:

1.书画封圣的概况;

2.王羲之、顾恺之生卒年的概述;

3.王羲之之“意”、顾恺之之“神”的新命题在书画史上的地位;

4.二人与时不入的个性;

5.二人之相异。

圣者,凡事皆通,智睿过人者是也。奉圣而过者谓“神”,有曰“神圣”;奉圣不过者称“贤”,有曰“圣贤”。诗有诗圣,医有医圣,书有书圣,画有画圣;文圣云孔丘,武圣乃关羽;各路神仙多自封为圣,是为至高,以示无上焉。

东晋时期有王羲之、顾恺之者,世称书画二圣,道之使然。

王羲之、顾恺之的封圣,虽无官方档案可循,世人皆为所崇。过去,没有学位制度,但社会上赋予艺术学位的意愿在王、顾之前就已萌发。人们在书画领域的地位的确立和晋封,多为后世出于对优秀书画人物成就的敬仰和认可。晋人王隐(生卒年不详,约四世纪上半叶在世,享年70余),推崔瑗(77-142)为“草贤”。现在能查到的最早书法封圣记载,是三国时期曹魏侍中韦诞称张芝为“草圣”。韦诞(179-253)是张芝的弟子,拥称张芝为“草圣”的原因,主要是张芝的草书实冠一时,此议既出,名取青史。

羊欣(370-442)亦有“张芝、皇象、钟繇、索靖,时并号‘书圣’”之论。羊欣所云乃葛洪之说,葛洪(281-341),是东晋著名的道教理论家和药物学家,长年深居山中。他在《抱朴子·辨问》中写道,皇象、胡昭、张芝、钟繇等皆称“书圣”。南齐艺术家王僧虔(426-485)在《又书论》中写道“崔杜之后,其推张芝,仲将谓之‘笔圣’……”陶弘景(456-536)在《与梁武帝论书》中亦云:“伯英既称草圣,元常实至隶绝。”直到庾肩吾(487-551)在评排书家次位时,仍认为“伯英以称圣居首”。

首称王羲之为“书圣”者,乃初唐中期的书画家李嗣真。李嗣真(?—696)在他著名的《书后品》中写道:“右军正体如阴阳四时,寒暑调畅,岩廊宏敝,簪裾肃穆,其声呜也……其芬郁也,可谓书之圣也。”有人以为王羲之封圣与李世民之推崇有关,此见不无理据,但王羲之之封圣,除人品之高尚外,艺术实践和理论阐述的闪亮是其主要原因。

王羲之虽自比钟繇、张芝,但也自认以“雁行”随张芝之后和“仆书次之”现今妇孺皆知“书圣”者,王羲之也!而书界方知草圣者张伯英焉!古今被封“书圣”“书贤”者甚众,唯张、王圣名扬古垂今。

顾恺之,无锡人,其在历代画界地位颇相当王羲之在书界的地位。和王羲之从师卫铄(272-349?)一样,顾恺之也从师卫协。卫协和张墨是同时代人,葛洪在《抱朴子》中说“卫协、张墨并为画圣”,但真正在画界起发展跳跃性作用的是顾恺之。“跳跃作用”指具有优秀精湛的时代画作和对画艺理论的开创性成果,并有推动绘画活动向前发展的辉煌业绩。

日前抱读《晋书》,习思之间,感知王、顾二人在艺术开创和理论生涯中有多处相似:

第一:关于二人的生卒年月,均难以确定,并各有三个相异之处。王羲之的享年是比较肯定的,即五十九岁(虚)。这在陶弘景所整理、作注的《真诰·注》中,以及《晋书》王羲之传(第80卷)中的记载,都是一致的。《真诰》说“至升平五年辛酉岁亡”;张怀瓘亦有“升平五年卒”之论。以此推算,应为303-361年。因为《真诰》中有“今乙丑年说:云五年,则亡后系”的记载。即这是在王羲之去世五年后的记录,无疑是强有力的;第二个观点是清·鲁一同在《兰亭全篇(外篇)》(花山文艺出版社,1995年)的《右军年谱》中说“永嘉元年,羲之生”(第728页),“乙丑(兴宁)三年,五十九岁,羲之卒”(第742页)。这就是307-365年;第三个观点是羊欣。羊欣有“羲之年三十三书兰亭序”之论。“兰亭序”文本明言写于“永和九年”(353),即此年王羲之三十三岁(虚岁),推算应为321-379年。

持有上述各种观点者,古今何止数十百家,但近人逐渐多以“303-361”之说为然。其中,中国艺术研究院王玉池先生的研究较为系统和客观。王玉池在《二王书艺论稿》(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年版)一书中,较集中反映了他的研究成果。

有趣的是,同《晋书》的《王羲之传》一样,《晋书》在为顾恺之立传时,也同样只记录了享年,云“年六十二卒于官所”。何年卒于官所?没有记录。因为二人的政治地位、门第及声望之差异,顾恺之生卒年月的记录较之王羲之之更难寻觅。《中国美学思想史》(敏译著,齐鲁书社1987年)定在344-405年(第632页);樊波定在346-407年(《中国书画美学史纲》(吉林美术出版社,1998,第221页),而傅抱石在《中国绘画变迁史纲》(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的“中国美术年表”中列为“东晋太元十七年(392)生”(第124页),“南朝宋明帝泰始三年顾恺之卒(七十六),公元467年”(第130页)。

虽然二人都有三个年限之论。但王羲之的生卒有个公认的倾向,而顾恺之的生卒似乎还在讨论之中。中国有记虚岁的延习,历史人物的生卒年月以及由此而涉及的历史事件年代,或多或少一年(也只限一年)是常有的事。但差二年就值得考虑了。

第二个相似之处是在艺术方面,王羲之在学习南方和北方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一反秦汉淳厚、凝重的书风,开创了妍丽流畅而又庄重的“羲之牌”行草,充分体现了王羲之的个性,留下了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以及辉煌的《十七帖》《快雪时晴帖》《姨母帖》《橘奉帖》《丧乱帖》《孔待中帖》《圣教序》等作品,影响了晋后历代大书法家及中国的书法历史,虽然在宋齐时代对王羲之在书界的地位曾有过一段异议,以及后来出现颜真卿在艺术风格上与之并立的艺术局面,但王羲之在书法史上的圣位,未发生过根本性动摇。

顾恺之的艺术作品和王羲之一样,现已没有原作传世,但摹本亦反映了顾恺之的高超技艺。《女史箴图》是他的代表作,《中国美术史》(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0年版)在援引他作时,说顾笔法如“春蚕吐丝”“春云浮空、流水行地”(第109页)。这种笔法称之为“密体”,与唐代吴道子创造的“疏体”风格形成绘画的两个基本笔法,“知疏、密二体,方可议乎画”(第109页)。除《女史箴图》外,尚存有《洛神赋图》(摹本),《列女仁智图》(摹本)等作品摹本。

学术界对这部分谈议较多,本文不再赘述。

第三:二位的相似之处,还表现在双重艺术身份上:既是书、画家又是文学家。

东晋时期王羲之与谢安(320-385)结成文学集团,在他们周围,聚集着许多文士,其中包括:谢万、孙绰、孙统、袁峤之,以及郗昙、华茂、马虞说、庾友等,“兰亭序集团”成为他们的交游中心。

王羲之的《兰亭序》,其成就首先不是在书法领域,而是在文学领域。

东晋的文学,尤其是散文较为缺少,除过陶渊明(365-427)及其代表作外,《兰亭序》是一篇极为难得的佳作。它的特点是寄情于自然,这在当时是一枝新笔,“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即是代表性笔触。

《兰亭序》一文尚有明显的与哲理结合的特征,“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放浪形骸之外,……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等,这些都是老黄思想的流露,而与哲理相结合的文学作品在魏晋以前是比较少见的。王羲之的耿直和豁达的人生观,明显的受着玄学及嵇康、阮籍等人思想的浸润。

顾恺之的文学作品有《筝赋》。《筝赋》在当时是一篇相当有名的作品,而且顾恺之本人也认为是一部好作品,“恺之博学有才气,尝为《筝赋》,成,谓人曰‘吾赋之比嵇康琴不,赏者必以后出相。’”(《晋书卷92》顾恺之传)。虽然现在看不到其原作,但从历史上的记载上可见一斑。《晋书》九二卷中还记载了这样一段历史:顾恺之在荆州为殷仲堪的参军时,有次他去会稽出差回来,众人问及会稽山川时,顾恺之以“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若云兴霞蔚”相对,引起在座的惊赞。他和桓玄、殷仲堪等人也常常对诗以娱,亦反映顾恺之的文学才能。

第四点相似,王、顾二人不只都在艺术创作上有着突出的贡献这一点上,在理论的开创性见解方面,也极为相似。鲁迅指出,魏晋时期,是中国“文学的自觉时代”(《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即谓“觉醒时代”。文艺“觉醒”包括四个方面,一是有繁荣的社会创作局面,二是有一批时代代表人物和代表时代的艺术作品,三是要有创造时代的创造理论的总结,四是对人的个性给予确认。王羲之、顾恺之正是这个时代的代表。

在理论方面,二人都有着卓越的表现,王羲之有六篇书法著作存世,即《题卫夫人“笔阵图”》、《书论》、《笔势论十二章》、《用笔赋》、《记白云先生先决》《自论书》等。作品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思想是以“意”论书,强调作书要“有意”。其《自论书》云,“吾尽心精作亦久,寻诸旧书,惟钟、张故为绝伦,其余为小佳,不足在意”。也就是说除钟、张外,其他作品未很好的表现“意”;随后又说“顷得书,意转深,点画之间皆有意。”(《魏晋六朝书论》,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年第103页)《全晋文》第二十二卷中,王羲之又说:“复与君,斯真草所得,极为小少,而笔至恶,殊不称意。”又说“君学书有意,今相与草书一卷”(同上,第二十三卷);飞白不能乃佳,意乃笃好(同上第二十六卷)等。

以“意”评书,在王羲之以前尚少有人提出,王羲之所云“意在笔先”者,笔者以为并不只指创作方法,而首先在于审美意识,(见拙文2002.9.13.“书法导报”《形、仪、神与审美意识的划分》及2002.6.12《书法导报》,《评集王书(圣教序)及其临习》等)。以“意”为审评标准,以“意”为书习目标,以“意”为创作方向,这同以往的“法象于物”截然不同。法象于物者,曰“为法之体,须入其形,若坐若行,若飞若动,……若虫食木叶,若利剑长戈,若强弓硬矢,……方得谓之书矣”“黄帝之史,沮诵,仓颉,眺彼鸟迹,始作书契”“字画之始,因于鸟迹”,(卫恒:《四体书势》,蔡邕《笔论》)“皇颉作文,因物构思,观彼鸟迹,遂成文字”(成公绥:《录书体》)。这些描述,都是以是否符合物象为审美和评比标准,而王羲之以“意”为标准,把人们的着眼点从物象引转到了意象领域,向理性思维推动了一大步,给了人们一双理性的眼睛。人们在认识论上,把理性认识(当然是指正确的理性)作为一种更深刻、更全面、更本质的认识来看待的。它是艺术实践深化的标志。

需要说明一下的是:王羲之的六篇文章的情况比较复杂,比如孙过庭(生卒年不详,其《书谱》完成于687年)曾评《笔势论》为“意乖方拙,详其旨趣,殊非右军”。但《自论书》确系王羲之之所为。其他有的文章在唐初就有争论,而《书论》《记白云先生书诀》也在宋前尚未见到。

一个人的“意”是在长期的艺术实践和理论学习中得来的,是比较稳定在思想中的一种意识形态,它一经形成,又反过来指导从艺者的艺术实践和审美情趣。

顾恺之在绘画领域的理论贡献,同样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他的著作有《论画》、《魏晋胜流画赞》和《画云台山记》等三篇。在刘义庆(403-444)的《世语新说》、张彦远(813?—879?》的《历代名画记》以及《太平御览》等著作中,还在一些其他著作中均有片断记载。

和王羲之的“意”一样,顾恺之的画论思想全在一个“神”字。关于形神的关系,西汉的刘安(前179—前122)在《淮南子》东汉的王充(29-97)在《论衡》里以及魏晋时期都有人提及,但当时的概念比较零散和模糊,并且常限于对人物仪态评价的范围内,不若顾恺之明确规定为艺术高下的衡量准绳。“一像之明珠,不若悟对之通神也。”“有一毫小失,则神气与之俱失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五)“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汉魏六朝收画论》,湖南美术出版社,第270页),以及“以形写神而空其对,荃生之用乖,传神之趋失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五。)可以看出,顾恺之将“神”作为评判画作的最高标准,作为指导绘画创作的原则,这也是画界的新命题,“以形写神”,“形”即画和画的形状,“神”即精神、意蕴、内涵,是画作的内容,是属于雄壮美、清秀美、还是阳刚美、阴柔美这些在审美上的概念,是品画上的意识。“以形写神”即用画来反映客观事物的精神内涵,不只是反映“如春蚕吐丝,紧劲连绵,风趋电疾”之类的物象。一幅好的艺术作品,应该是形式美和内容美的一致,但内容美是主要的。所以顾恺之提出的“以形写神”,明确了绘画的目的是为了表示“神”,是为了“写神”,而不是为了写生。

“迁想妙得”是顾恺之的又一理论贡献,在《魏晋胜流画赞》一文中,开宗明义,“凡画,人最难,次山水,次狗马,台榭一定器耳,难成而易好,不待迁想妙得也。”“迁想妙得”也是属思维范畴的概念。对“迁想妙得”的正确理解,不只涉及正确阐绎顾恺之的本意,也涉及发掘历史遗产和遗产的精神继承。“迁想”,是一个对经验和认识的概括过程,是一个抽象过程,把过去自己的经验,所掌握的实际材料以及从他人那里学来的知识综合起来,对所要描绘的对象(顾恺之称为“生人”)作理论的思索整理、加以概括、进行抽象,去丑存美,去次存主,去伪存真,这个过程就是“迁想”。“迁想”不是直观的过程,而是抽象的过程。贡献正在于此。“迁想”之后创造出一个崭新的艺术形象,这个崭新的艺术形象,已经不是现实中的山水人物,而是艺术的山水人物,其形象更饱满、更生动、更具有代表性。这就是“妙得”。“妙”就“妙”在是艺术的,而不是现实的这一点上。所以在“迁想妙得”这个论断词组里,“迁想”是主要的,“妙得”是“迁想”的结果,“迁想”是“妙得”的起因,二者是因果关系,不是并列关系。

王羲之的“意”和顾恺之的“神”是在中国书画历史上把评价条件提到理念高度的新命题,和曹丕(187-226)提出的“文以气为主”把文学提到一个新高度一样,它也把书画艺术从物象审美提高到意象审美的新高度。他们总结书画技巧、阐述技巧与所表现内容的关系的同时,也指出了提高书画技巧的方向。对中国书画艺术的影响极为深远。千百年来他们的理论一直滋润着中国艺术家的成长,推动着中国艺术的发展。

我们在高度估量王羲之的“意”和顾恺之的“神”的同时,也必须指出,这个“意”和“神”的概念不免有点粗略,不是很精到。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不完善,这是历史的必然,是为客观社会条件所限制的,不必要求古人,正如当牛顿开辟经典力学理论时,不必要求他涉及量子力学理论一样。重要的是,王、顾二贤开辟了一个领域,抛弃了过去“法象于物”的审美原则,树立了新观念。“意”、“神”的概念是具有普遍的、永恒的理论价值,完善这个理念,是后人的事。

第五,王、顾二人的相似,还表现在艺术家的独立人格方面,而人格的独立也正是社会觉醒的表现。“坦腹东床”是人们皆知的故事,表现了王羲之与众不同的个性。但他的独立个性表现不至于此。“羲之既少,有美誉,朝廷公卿皆爱其才器。频召为侍中、吏部尚书,皆不就;复授护国将军,又推迁不拜。”(《晋书》卷80.)这时,扬州刺史殷浩写信,劝王羲之接受召命,而王羲之回信,曰“吾素无廊庙志,直王承相时果欲内,吾誓不许之,……”(《晋书》卷80)显示了王羲之对高官地位的蔑视。

公元351年,前会稽内史王述母亲去世,述乃去职守丧。朝遂命王羲之为会稽内史。在此期间,王述以为王羲之会来拜访他,“每闻角声,谓‘羲之当候矣!’辄洒扫而待之。如此者累年”。“而羲之竟不顾,述深以为恨”(《晋书》卷80)。这证明王羲之并不是趋官附势之辈。公元354年,王述守丧期满。代殷浩为扬州刺史,时王羲之为会稽内史,王述便派下属经常寻隙于会稽,“羲之深耻之,遂称病去郡。”“羲之既去官,与东土人士尽山水之游,弋钓为娱,又与道士许迈共修服食,采药石不远千里,徧游东中诸郡,穷诸名山,泛沧海,叹曰‘我卒,当以乐死!’”(《晋书》王羲之传)此段时间王羲之经常和人交流,“羲之既优游无事,与吏部郎谢万书曰‘古之辞世者,或被佯狂,或污身秽迹,可谓艰矣!今仆坐而获免,遂其宿心,其为庆幸,岂非天赐!’”(《晋书》王羲之传),对死生表示很为淡然。从这些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出,王羲之的个性是与时人完全不同的,是独立于当时的社会意识“之外”的人。他的书法作品比之于秦汉,也体现了独立反叛的个性。秦汉以前的书法风貌是以敦厚重实为特征,而王羲之创造的行书,则以妍丽、明朗为特点,也反映了王羲之不因循守旧的个性。

顾恺之的艺术生涯也反映了他不同一般人的独立性格。但与王羲之相比,他带有浪漫的倾向。一次,顾恺之把许多画装进橱柜里,然后贴上封条,寄存在桓玄处。桓玄深知里面是些珍贵的画作,“乃发其厨,后,窃取画,而缄开如旧以还之。”顾恺之见到封条和过去“一样”,但画不见了,便郑重而又自言自语地说“妙画通灵,变化而去,亦犹人之登仙。了无怪色。”看来他的确认为是“通灵飞天”了,所以才“了无怪色”。

义熙年间(405-418)顾恺之为散骑常侍,常与谢瞻聊天、对诗。有一次二人在月下吟咏,“瞻将眠,令人代已,恺之不觉有异。遂申旦而止。”谈话的对象已经换了一个人,他还未察觉,可见其精神之奇异,可见其与众之不同。

顾恺之对人非常诚直,从不异想他人。恒玄曾拿一柳叶,对顾恺之说,这是蝉用以隐蔽自己的叶子。用它自蔽,别人看不见你,“恺之喜,引叶自蔽。玄就溺焉。恺之信其不见已也,甚以珍之。”(《晋书》卷92)

王羲之、顾恺之性格之不合时宜,不只是个体的特征,更重要的是体现着社会的特征,这就是魏晋时期社会觉醒在人们性格上的反映。

第六,王、顾二人身上反映的人性的觉醒,不只反映着艺术家的个性之与社会的不和谐,还反映在对下层人物的同情上。

大约在永和十年(354)左右,王羲之游蕺山,见一个老太婆持六角竹扇卖之,“羲之书其扇,各为五字。姥初有愠色,因谓姥曰:‘但言是王右军书,以求百钱矣!’姥如其言,人竞卖之。”(《晋书》卷80)说来也奇,顾恺之也有为人画扇面的记载:“一次,他替别人画扇面,扇面上画的是文学家嵇康和阮籍,没有点眼睛就把扇子还给了主人,主人问他,为什么不点眼睛?他说,点了眼睛,他们就要说话了。”(《上下五千年》中国致公出版社,第655页)。“寺画赠金”又是一例,兴宁年间(363-365)金陵瓦官寺修建,顾恺之认捐百万钱。日已近,仍无声。不日,他在寺内画了一幅维摩诘像,既成,光耀佛屋。要求第一天来看的人,每人施舍十万,第二天来看的每人五万,俄顷而得百万钱。把眼睛由“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时代认识,转至对人民的正视和笔助,可谓二位之行动的雷同,也反映着时代的觉醒。

在讨论了二人的诸多相似点(当然还有许多)之后,和所有事物一样,王羲之和顾恺之二人也有相异点。首先是性格,王羲之是个耿直而较为严肃、不苟言笑的人,晋书上说“羲之幼讷于言”,实际上一生都如此,虽然他敏于思,仍具有稳健的行事风格,而顾恺之在敏于思的同时,“好谐谑,人多爱狎之”(《晋书》顾恺之传),桓温(312-373)也说顾恺之“痴黠各半”。其次,王的诸多论文中,有一些为人所托,而顾的论文均为本人所笔。第三,王有道家思想,顾乃儒家传承,等等。二者都出生于世家大族,而王位更重。二人之相异,不是本文之重点,特简之。

在置笔本文时,偶然忆起我在求学时的一件事。1959年冬,在西北大学礼堂旁的新华书店里浏览,意外读到了郭沫若写的一篇关于王国维和鲁迅的文章,列叙了二人非常相似的求知、从业道路和相似的思想体系。呜呼!世有如此之相似者也。

2004年于西安兴隆园,2008年修改

同类推荐
  • 影视镜头前的表演

    影视镜头前的表演

    《影视镜头前的表演》从戏剧与影视的异同、戏剧表演与影视表演的异同出发,分析、梳理阐述二者的异同以及不同的式样所决定的不同表演掌控等,并详细介绍影视表演须熟悉掌握的镜头语言、景别、光与表演、画面运动及影视表演的案头准备等。以给学生一个较准确、系统且容易明白的表演方法。
  • 印章、玺印鉴赏及收藏

    印章、玺印鉴赏及收藏

    所涉及的鉴赏及收藏内容包括碑贴、鼻烟壶、古代茶具、古兵器、乐器、古代瓷器、古代家具、古代酒具、古代书画、玉器、古金银器、古钱币、古青铜器、古铜镜、古砚、银币、古董、钟表、古化石、画像石画像砖、甲骨、牙角器、偶像、连环画、名石、扇页、石雕、唐三彩、陶器、陶俑、铜鼓、图书、古代瓦当、文房四宝、印章、玺印、古今邮品 纸币、票券、珠宝、竹刻、木雕、漆器、紫砂等,介绍了与之相关的各种知识。图书内容翔实,通俗易懂,是广大古玩鉴赏及收藏爱好者的最佳入门书籍。
  • 名辨艺术与思维逻辑(修订版)

    名辨艺术与思维逻辑(修订版)

    本书主要研究名辩思潮产生的历史背景、名辩学之名与逻辑学概念理论,名辩学之辞与逻辑学命题理论、名辩之说与逻辑学的推理理论,以及名辩学之辩与逻辑学的论证理论等。
  • 电视艺术的审美化生存

    电视艺术的审美化生存

    本书是对电视艺术何以审美化生存的探讨。作者在梳理电视艺术审美历程的基础上,对电视艺术审美化生存所涉及到的几个层面进行学理上的分析和研究。第一,探寻电视艺术的审美形态、审美情趣和审美理想嬗变的轨迹;第二,对电视艺术审美生成进行分析和阐述;第三,引入电视艺术审美价值的视角,探究其审美化生存的意义;第四,从审美文化的角度来探讨电视艺术的审美化生存;第五,通过电视艺术的几种主要形态——纪录片、电视剧和娱乐节目的现存问题来切实探讨电视艺术对现实生活的审美化;第六,从美育与电视艺术的关系角度探讨电视艺术的审美化生存。
  • 精选客家情歌三百首

    精选客家情歌三百首

    客家山歌在社会生活中,不仅仅是一种艺术,一种文化,而且是一种社交手段,尤其是在爱情生活中,其功能具有隐秘和公开化的两重性。因为是唱歌,可以解释为艺术的虚构,因而有隐蔽性;但是,又因为是面对面的唱和,对方也可以理解为真情直露。作为娱情的手段和作为传情的渠道,是合二而一的。
热门推荐
  • 反派很忙

    反派很忙

    作为一个反派是坏事做尽,还是亦正亦邪,或是专门和主角作对呢?只有玩出个性的反派才是唯一.
  • 乱世英雄

    乱世英雄

    一次震惊九州的偷盗,带出了五营全力的追击。一路上追击,阴谋,围城,死战,接踵而至。九鼎,一个所有乱世英雄都趋之若鹜的东西,神秘,甚至没有人见过九鼎是什么。却引发天下人不顾一起的争夺。九鼎到底是什么?九鼎到底是做什么的?一切的一切都随着萧离的坎坷命运而真相大白。
  • 雪沙

    雪沙

    新兵周大鹏和他的几个小伙伴当兵入伍之后,身边不断发生着惊险离奇的事情。先是遇上了漂亮的外国翻译伊莉莎,接着又摧毁恐怖组织“ES”,之后又意外地被选作特战队员,甚至还被派到动乱地区执行维和任务。不过,因为过人的才能和真挚的内心。最后都挺了过去,还收获了一份美好的爱情......
  • 疑梦千年

    疑梦千年

    上班3个星期以来,迎来的第一笔生意竟然就是找回沈万三的聚宝盆?这个事务所的每个成员好像都很厉害的样子,当然除了我。一个知晓天下事的老板,一个行踪莫测的帅哥,一个美丽骄傲的小偷,一个爱做蛋糕的程序员。好像是这样子的,谁知道呢!为什么我的老邻居会成为聚宝盆被盗的凶手?上班途中被劫至神秘地宫是偶然么?一个月不到聚宝盆奇迹回归,这事就这么完了?一直不喜欢我的小伙伴竟然为我挡枪?为什么事务所那个安静的小姑娘会突然发狂?重点是:我只是个打工仔阿!!我祖上三代没犯过事阿!为什么这一切看起来跟我有脱不了的关系阿!(作者:课业繁重,连更有困难,请大家谅解一下(^_^))
  • 剑渊

    剑渊

    一座孤岭中的玄天九重塔,一柄深渊中的漆黑墨剑。一个身怀神技的邪气少年,一段传奇的异世人生。持天为剑,踏地为渊,且看我如何凭一己之力,斩尽乱世群魔!
  • 臣服吧,明星阁下

    臣服吧,明星阁下

    四年前,健宇与子潞是一对人人羡慕的学生情侣,但是,他们分手了——四年后,已是大明星的健宇和子潞在另一个城市再次遇到彼此,他们身边都有了爱的人,但是命运注定他们是纠缠不清的……
  • 鬼人勿语

    鬼人勿语

    为什么农村新娘出嫁时袖口上一定要插根针,若是不差这根针又会发生什么?一切都会在本书展现!
  • 倾世绝宠:王妃别想逃

    倾世绝宠:王妃别想逃

    莫名其妙地穿越,别人穿越不是美男缠身吗!她穿越怎么就差点又死一回了呢?!又被冰山王爷收入囊中,以前只是觉得他冷漠无情而已现在这又是耍赖不放人走又是撕休书的,未免也太腹黑了TAT“想走?先给我生个宝宝。”敖璟轩衣冠不整似笑非笑地看着古宁北呀喂!生个宝宝了再走就没有那么容易了!
  • 抬头不见低头贱

    抬头不见低头贱

    【风尚阁】告诉你,阅读是一件美丽的事。http://www.hongxiu.com/fengshang/一句话文案:同在屋檐下的冰山男欢脱女,擦出别样的激情小菊花。◇◆◇◆◇◆每个女人都有一个命犯的克星,她于笑笑自然也不例外。明明总是被他的腹黑所压迫,却还是忍不住每天早上都会对他说早上好。还美其名曰:每天一句早上好,心情好啊没烦恼。甚至还费尽心思的向他表白!每个男人都有一个命犯的桃花劫,他陈墨自然也不例外。明明总是说她是无聊无趣无品味的三无女人,可是却在不知不觉中期待着她会用什么口气来跟他说早上好。更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会在她丧失信心时对她说:于笑笑,你可知在我陈墨的心里,万家灯火不及你眼中烟火!她说他‘腹黑恶毒没人性’,他说她‘无聊无趣无品味。’也许他们两人自那天在男厕所这么一个别致的地方相遇起,就注定这是个大大的桃花劫,一辈子也逃不掉的劫。罢了罢了,在劫难逃,不如不逃。◇◆◇◆◇◆经过多次斗智斗勇的实战演练,她终于深刻意识到:房东猛于虎,调戏需谨慎;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男主表面腹黑冷漠实则是纯良无害的小白兔一只。女主表面热情可爱实则是又色又痞的大尾巴狼一匹。〖看欢脱痞气小色女如何绝地反击成功扑到腹黑冷脸面瘫美男。〗【这是一个男主女主互克,男主女主互爱的萌宠文~】---------------------------爱收藏的才是乖宝贝儿~~有收藏就有动力,赐予我力量吧亲们~~《诱心总裁强索欢》http://novel.hongxiu.com/a/579380/
  • 美人的底气

    美人的底气

    当撞见老公出轨,婉没有大吵大闹,也没选择离婚,而是重新整理自己的生活,重新发现内心所向……蓉,在经历了爱情、婚姻之后,终于不再为了让别人满意而将自己塞入既定的模式,勇敢地选择了自己喜欢的生活……一个女人最大的安全感,就是源于内心的底气,这股气势能给你太多笃定,远比财富或男人更让你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