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995200000024

第24章 险象环生

谁?石槃陀。

持刀人正是承诺将玄奘送出五关的石槃陀!刀光映在石槃陀的脸上,煞白!煞白!在这一个寒冷的晚上,更加狰狞。

周围一片宁静,葫芦河的奔腾流水仿佛也屏住了呼吸,停止了流动,惊讶地看着这河边惨案的发生,无能为力,等着最后那一瞬间歇斯底里的咆哮,唯一的声音是被踩在脚底下已经上冻的小草,吱!吱!那是一步步逼近的脚步声。

可是当石槃陀走近玄奘举起刀准备要下手的时候,马上又把刀收了回去,掉头往回走。没走几步又“嗖”地拔出刀子走了回来,在那里来回,好像在想什么。

石槃陀到底想干什么?两种记载,《慈恩传》说“不知何意,疑有异心”,《大唐故三藏玄奘法师行状》说“欲为屠害”。但是不管怎么样,当石槃陀再次走过来的时候,玄奘睡不着了,马上站起来。一不跑,二不叫,三不求饶,四不与石槃陀搏斗,也不指责石槃陀,而是念观音,“即起诵经,念观音菩萨”。也不知道是念菩萨奏效了,还是石槃陀心虚了。反正玄奘一站起来石槃陀就回去睡觉了。

睡得着吗?石槃陀睡不睡得着不知道,反正玄奘是睡不着了,一晚上没睡在那念观音。

顺便说一下,玄奘这个时候念的观音跟我们今天的观音不一样。我们今天的观音是观音娘娘,可玄奘念的观音是“观音哥哥”,而且有两撇胡子。

观音在中国历史上大致经历了四次变化:更名,变性,整容和改籍。只不过都不是观音自己的决定,而是被决定。

观音以前叫观世音,可是李世民继位以后,凡世人名字中旦有“世”字的,都必须改掉,这叫避讳,所以观世音遇到李世民也不得不改名叫观音。

如果说更名是自上而下的压力,那么变性就是纯属自下而上的改革。按照佛经记载,最初观音是“挺然丈夫相”,《华严经》就记载说“勇猛丈夫观自在”,《悲华经》说“善男子……为观世音”,从这些都可以看出,观音菩萨是一个彻彻底底的男性形象,充满阳刚之美,而且有两撇胡子。

中国历史上对观音的改造首先就是从两撇胡子开始的,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去胡子,中性化,女性化。在女性化的过程中又经历了由少女变为妇女的过程,这就有观音哥哥,观音姐姐和观音娘娘三种形象。

大概在唐初的时候首先去掉了两撇胡子,变得中性。比如唐初敦煌328窟的菩萨造型,虽然面相上看起来还是男相,但是已经没有了胡子,而且充满阴柔之美,举止优雅,形象委婉,气质和形态上已经显示出女性的端倪。

既然已经中性,不如彻底变性。基本上到唐朝中期的时候,就干脆已经女性化了,而且是个中国式美少女,具备明显的汉化特征,成了中国人,是一个姐姐的形象。

艺术取源于生活,观音的形象自然也受现实影响。所以唐朝菩萨的形象更多的是唐朝人的形象,唐朝的时候崇尚胖美,追求丰满,菩萨造型在唐朝的时候也就比较丰腴,体态上婀娜多姿,着装上也比较大胆。她身着天衣,天衣一般为白色,比丝更滑,比纱更薄,而且屈膝形成三段式立姿。后来又慢慢地演变成了高贵的妇女形象,雍容华贵,一副不可亵渎、神圣不可侵犯的形象,这就基本上定型了,成为现在观音娘娘的形象。这是民间艺术家对菩萨的加工过程。

不光变性还要整容,根据每个历史时期的审美不同菩萨形象有所变化。比如唐朝崇尚胖,以胖为美,观音就丰满一点。到了哪个朝代崇尚骨感,以瘦为美,那观音就苗条一点,要做抽脂手术。

观音形象的改变,是佛教适应中国的一个过程,是一个中国化的过程。

顺便说一下,在佛教里面,佛和菩萨是两个概念。他们之间的关系就像是老板和老板助理。一般来讲,佛是大佬,是佛教修行的最高层次,地位无限崇高,境界也高深莫测,可是普通人看不到,因为实在太高。一般人只能看到菩萨,菩萨的地位仅次于佛。佛创造法,菩萨传播法,所以如果举行什么发布会或者传达消息,那都是菩萨出面,菩萨相当于是佛的助理,发言人,因为佛难以接近,所以菩萨便协助佛教化众生,传播佛法,普度众生。教化就要求菩萨接近群众,深入到群众队伍中去,搞好群众关系,打好群众基础。

所以《西游记》中,当如来说他有经三藏想传于东土,问谁愿意去找一个取经人,旁边闪出观音说我愿意去时,如来大喜,说:“别个是也去不得,须是观音尊者,神通广大,方可去得。”为什么呢?就是因为观音有群众基础,粉丝多,好办事。

那么观音到底是不是佛呢?是,观音佛号“正法明如来”,也叫“光世音如来”,本身就已经成佛,只是一个佛做菩萨做的事而已,充当佛法的传播者。

这就是观音,只不过玄奘这个时候念的观音还是个哥哥,不是姐姐。念观音有作用吗?有,至少让石槃陀回去睡觉了。为什么呢?三点,第一,对石槃陀有震慑作用;第二,对玄奘自己有镇定作用;第三,对善有呼唤作用。当石槃陀听到玄奘念观音以后,他马上意识到自己是受了戒的,菩萨是能看到的。当玄奘一念观音之后,他马上能镇定下来,不慌乱,不害怕,正是因为玄奘不害怕石槃陀反而害怕了,玄奘不慌乱石槃陀反而慌乱了,所以玄奘一站起来,石槃陀只能去睡觉。

但是石槃陀睡着了,玄奘睡不着,睡不着他也没跑。为什么不跑呢?

第一,邪不压正。玄奘是正,石槃陀是邪,玄奘认为邪不压正。

第二,跑也没用。首先玄奘没有方向,找石槃陀出来就是做向导的,他往哪里跑?其次,如果石槃陀真动了杀机,玄奘也跑不掉。

第三,玄奘料定石槃陀不会痛下杀手。石槃陀虽然动了杀机,但不会痛下杀手,否则不会玄奘一站起来,石槃陀就去睡觉。而且石槃陀连妄语都不想破,更别说杀生,而且是杀高僧。

不但没跑,天亮还去叫石槃陀起床。就当什么事都没有发生一样,只字不提晚上的事,一切照旧,该怎么办还怎么办,一不生气,二不胆怯,让石槃陀去给他打水。但是玄奘能做到跟没事人一样,石槃陀做不到,他心中有愧,玄奘的愈发平静却愈发使石槃陀不平静。石槃陀说:没水!哪里有水!只有五烽下有水,必须等到晚上偷偷过去偷水,但是“一处被觉,即是死人”。

狐狸总有露出尾巴的时候,人总有憋不住的时候,这个时候石槃陀终于说出了他想说的话,说:“师父,回家吧,家里有水喝。”

家里有水喝,玄奘不知道呀,用你说。出来他就没想过一帆风顺。这又不是度假、旅游,他是偷渡。偷渡是什么?那就是危险不断,困难重重,不可能遇到一点小困难就回去,所以玄奘“确然不回”。

玄奘不回,石槃陀只能继续跟着走。可是石槃陀愿意吗?不愿意。拿着砍刀在草丛中乱砍,表面上看起来是开路,实际上是吓唬玄奘,没走几步,就拿出弓箭,对着玄奘,“命法师前行”,让玄奘走在前面。这时候一般人就开始唯唯诺诺了,好汉不吃眼前亏呀,人家手里有家伙,砍棵大树都不成问题,还别说你玄奘。

但是奇怪的是玄奘又一次拒绝了石槃陀,执意“不肯居前”,结果是僵持。僵持的结果是有武器的一方妥协,没武器的一方胜利,再次以玄奘胜利而告终,手无寸铁的又一次战胜了“露刃张弓”凶相毕露的,这就奇怪了,以弱胜强。为什么呢?凭什么呢?为什么弱势的玄奘总能战胜强大的石槃陀呢?

那就是因为玄奘看似柔弱,实际强大;石槃陀貌似强大,其实软弱。玄奘有一个坚定的信念,知道自己要干什么,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而石槃陀只是一只纸老虎,看似强大实际上畏惧,软弱的人才要用这种张牙舞爪的方式来掩盖自己内心的不足。

石槃陀以为自己把生命看得比什么都重要,所以别人也就理所当然地一定会把生命看得比什么都重要,他想着自己只要以生命为威胁,玄奘一定会退缩,但是一个没有梦想的人怎么能理解一个有梦想的人的理想呢,对于一个有梦想的人来说,梦想比生命更重要。所以以生命为威胁是吓不倒玄奘的。

当玄奘不屈的时候,石槃陀屈服了。

当然,石槃陀也不是一个穷凶极恶的大恶人,他只是想回家,并不想杀人,他只是不想死,并不想杀玄奘。如果遇到一个穷凶极恶的人,不管三七二十一,先干掉你再说。石槃陀没干,石槃陀妥协了。

妥协的结果是石槃陀继续前进。可是,走着同样的路,心里想的不一样,对于玄奘是希望,对于石槃陀是绝望,对于玄奘来说是越来越接近西方,对石槃陀来说是越来越接近死亡。所以石槃陀不干了。这回硬的不行就来软的,刀子不行就用情。走了数里路,他回头跟玄奘说“弟子不能去,家累既大”,我上有老,下有小,还有一个红颜知己,我不能去,咱们这是违法,“而王法不可忤也”。

石槃陀终于说实话了,说出来就如释重负。玄奘也明白了,半路“露刃张弓”,半夜三更地拿一把明晃晃的尖刀吓人,说白了就是想回家。但是想回家你说吗,不说我怎么知道呢,可是你一直说的是让我回家,从来没说自己要回家。

所以玄奘听了之后又好气又好笑,原来是你小子想回家呀,那你回去嘛。

石槃陀当时就惊讶了,“就这么简单?”

“就这么简单,你回去吧。”

“没有别的话说吗?”

“没有,回去吧。”

这是一种胸怀,别人是帮助我们,我们没有必要用一个高道德去绑架别人,做不到就让他回去,没有必要强求。有些事情我们只能作为自我要求,不能要求别人。

玄奘没有责备石槃陀,没有因为石槃陀承诺将他送出五关而没有做到,也没有因为石槃陀半路上动了杀机,而数落石槃陀。即便玄奘知道前面是危险重重,没有石槃陀的帮助他可能出不去,但还是让石槃陀回去了。

但是石槃陀他自己回去还不放心,说:“师傅一定到达不了。如果被擒,引出我来如何?”

这句话一点意思都没有,他是用自己的理解来猜测玄奘,想着自己被抓了,肯定会把别人供出来,所以玄奘也会把他供出来,这是把自己想法扣在别人身上。可是人与人一样吗?不一样。这个世界上最大的不同就是人与人的不同。

玄奘对此的回应是就算把我切成肉块,剁成肉末我也不会牵累你(纵使切割此身如微尘者,终不相引),西行求法是我的意愿,私自出关也不关他人的事。这话讲得真诚至致,而且出家人不妄语,石槃陀也就没什么说的了,只有一句:“师傅,保重!”虽然石槃陀不去了,但是他还是从心底里佩服玄奘,从心底里感谢玄奘,感谢一位大师对他所表现出的怯弱给予的宽容和理解。

玄奘让石槃陀走也走得那么潇洒,没有一点遗憾,也没有一点疑虑,彻底放心。不光如此,玄奘还把自己买的那匹马送给石槃陀让他骑着走了。有人据此认为胡人石槃陀就是孙悟空的原型,理由是:

一,石槃陀是玄奘的第一个徒弟,孙悟空也是唐僧第一个徒弟。虽然他们的关系只维持了两天就不欢而散,但是石槃陀是玄奘的第一个徒弟这无可争议。

二,石槃陀向玄奘下手,孙悟空也曾经向唐僧下手,而且两人都是半路出家,半路回家,石槃陀是居士,孙悟空是行者。

三,石槃陀是胡人,孙悟空是“猢狲”,“胡”通“猢”。

四,石槃陀姓石,孙悟空性石,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

但是这个说法也有人反对,说太牵强,站不住脚。反对者主要有两点意见,进口猴和国产猴,进口猴的主张者是胡适先生,认为孙悟空的形象来源于印度史诗《罗摩衍那》中的神猴哈努曼;国产猴的代表是鲁迅先生,认为孙悟空的原型是唐代李公佐所作《古岳渎经》中的无支祁。所以现在关于孙悟空原型有三个结论,进口猴,国产猴,胡人石槃陀,各执一词,暂无定论。

离开了石槃陀,玄奘只能一人上路,陪伴他的只是那匹赤瘦老马,等待他的只是茫茫沙漠。因为官道不能走,没有“过所”就不能过玉门关,那是自投罗网。过不了玉门关,那就走“鬼门关”,无路可走那就只能走上绝路,不能直行,那就绕道而行,这一绕就绕到了沙漠里。

茫茫沙漠,一望无际,风吹过伏沙,露出几具干尸,显出几堆白骨,瞬间又被后来的风沙埋没,偶尔能看见几堆马粪,除此之外都是沙,风沙,被风卷起扑面而来,仿佛在喊,来吧,来吧,拿命来吧。这是玄奘西行途中第一段艰苦的旅程,看着前面好像有人,但又突然倒下,原来那不过是个影子。

没有方向。就只能摸着白骨,循着马粪,一步步前行,这是生命之路,但也不见得靠谱,因为他们都死了。按照它走的结果,可能就是跟它一样,成为别人摸路的白骨。但是没有办法。玉门关好走你不能走。小小的一道关卡,同一条路,有证和没证,那就是截然不同的两种遭遇。

而且玄奘又被石槃陀折腾了一个晚上没睡觉,休息不好,精神状态不佳,也没有补充水源,因为让石槃陀打水,石槃陀说没水,水在五烽下,一旦被发觉,就是死人。失去方向,没有水源,精神紧张,因为困,因为渴,因为寂寞,因为孤独……玄奘就开始有点精神恍惚了,他马上就要倒下了,他感觉到天地越来越昏暗。

突然,前面出现大队人马,有数百人,骑着骆驼,摇着大旗,吹着号角,浩浩荡荡,冲玄奘而来。这把玄奘吓了一跳,干什么的?可是不管玄奘怎么避都避不开,怎么躲都躲不过,最终还是冲过来了。但是当这大队人马,浩浩荡荡,呼驰而来,搅起漫天黄沙,奔驰到跟前的时候,戛然而止,周围一片宁静,所有的人都消失得无影无踪。等玄奘抬头一看,远处又是一队人马,悠忽千变,远远地看着清楚,一到跟前又不见了,瞬间千变万化。这下玄奘知道了,不是官兵,不是贼众,是妖怪魔鬼。这就是胡人老翁说的“热风鬼魅”。

而这个时候玄奘耳边又响起一种声音,“勿怖,勿怖”。什么意思呢?“不要害怕,不要害怕”。可是这个地方,上无飞鸟,下无走兽,马都懒得出一声,哪来的声音?玄奘认为这是菩萨给他的指示。

就是靠着这种自我激励玄奘终于走出了这段沙漠,看见第一烽。可是见第一烽又能怎么样呢?无非等待着他的是下一个死亡之地。

这个时候玄奘最需要的就是水,可是水就在眼前,却不能取。因为“惟五烽下有水……一处被觉,即是死人”。石槃陀说的话不假,哨岗上张弓搭箭,瞄准的就是水源地,等待的就是偷水人,你一去就射死。

为什么水要设在五烽下呢?其实不是水设在五烽下,而是五烽依水而建。边关地界,沙漠地带,水就是生命,你可以绕过烽火台,你不可能不喝水,所以关键是控制水源,控制水源就等于控制了一切。把五烽设置在水源边有两点好处,第一,方便自己,因为守关兵将自己也要喝水,你不可能让战士天天跑几里地去打水,不方便,也不可行;第二,控制他人,其他人要喝水,喝水你就必须要到五烽下来,不用大规模搜索你自己就送上门来了,这叫守株待兔,以逸待劳。

所以玄奘这个时候虽然口渴,也只能待在沙沟里,唯一能做的就是等待天黑。这是最痛苦的事,有人说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天与地,而是你在我的眼前我却得不到,大概就是这种情形。水就在眼前他喝不到,只能潜伏沙沟一直等到晚上,才小心翼翼地出来,绕到烽火台西面取水。

可是正当玄奘准备从马背上取下皮囊盛水的时候,突然一箭射来,不偏不斜。

箭不长眼。究竟玄奘性命如何?又是谁放的这支箭?

同类推荐
  • 瞬间芳华 风流永驻:民国十大名媛才女评传

    瞬间芳华 风流永驻:民国十大名媛才女评传

    精选吕碧城、唐瑛、林徽因等十位民国名媛才女,从其家世、爱情、事业入手,品鉴其才华,评析其思想,讲述其传奇经历,给现代女性以身心灵启迪。透过精彩文字、传奇故事,看民国女神怎样集传统与现代、婉约与时尚为一体,打造独特的人生风景,铸就不朽的传奇。
  • 绝代芳华,倾城之恋

    绝代芳华,倾城之恋

    她们是爱情与婚姻中的第三者,在爱里挣扎迂回。林徽因、王映霞、孙多慈、高君曼、蓝妮、何蕙珍,徐志摩、郁达夫、徐悲鸿、陈独秀、梁启超……才子与佳人,阴谋与爱情。她们的故事或悲痛或哀伤,或热烈或倾力,用毕生写一个情字。当爱情败给世俗,当激情输给岁月,谁来为爱情买单,谁来为佳人嗟叹?
  • 世界名人成长历程:企业家(3)

    世界名人成长历程:企业家(3)

    本书精选荟萃了古今中外各行各业具有代表性的有关名人,其中有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谋略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教育家、科学家、发明家、探险家、经济学家、企业家等,阅读这些名人的成长故事,能够领略他们的人生追求与思想力量,使我们受到启迪和教益,使我们能够很好地把握人生的关健时点,指导我们走好人生道路,取得事业发展。
  • 中国古代帝师传(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中国古代帝师传(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帝师”一词,最早出现在《史记·留侯世家》:“家世相韩,及韩灭,不爱万金之资,为韩报仇强秦,天下振动。今以三寸舌为帝者师,封万户,位列侯,此布衣之极,于良足矣”。很明确,“帝师”是指皇帝的老师。本书从记叙帝师生平事迹入手,再现了帝王之师对历代帝王的教育、指导和辅佐,同时揭示了帝师以其亦师亦臣的特殊身份,对帝王决策的各种正面、负面影响之谜。展现给读者一幅亦真亦幻的历史画卷,道出一些亘古不变的历史发展规律。
  • 忠信笃敬:何炳松传

    忠信笃敬:何炳松传

    本书详细真实地记载了现代历史学家何炳松的生平活动、思想发展、学术成就、社会交往,并注意叙述传主生活的社会环境、文化氛围、学术思潮、师承传习、历史影响等。
热门推荐
  • 太淡定,得治

    太淡定,得治

    某一天,简堂对一个良家妹纸一见钟情了。简堂:要不要和我处对象?妹纸:不要!于是简堂开始入侵妹纸的生活!简堂:要不要给我当老婆?妹纸:不要!于是简堂给妹纸当了老公。
  • 我的世界不可能这么美好

    我的世界不可能这么美好

    伫立人海,远望..眼里全是迷茫。脑海中回旋着似曾相识的话语:你知道什么是守护吗?是放弃所有,留住所爱!而你留住了所有,却放弃了所爱,这么做值得吗?!你不觉得你对不起她吗?抬头一望发现一切都无法改变,或许爱一个人到达极致就已经不会在乎她是否活着吧,而是在意她是否死得快乐,死得其所。
  • 一生三跌宕

    一生三跌宕

    三段感情,是灾难?是转折?还是不同的体验?也许平凡的你羡慕别人光鲜靓丽的生活,光鲜靓丽背后是否有很多不得已的苦衷?看完本书或许有启发!
  • 第9封信

    第9封信

    讲述一对在校大学生双胞胎兄弟在成长途中对爱情的探索和对幸福的体悟!哥哥刘天祎和小雪在大学中相识、相爱,但天祎在一次车祸中去世,临终前希望弟弟刘天祈帮助他照顾小雪,而天祈的女朋友玉茹却忍受不了自己的男朋友照顾其他的女孩子,故事就这样纠结地发生了......
  • 外公是个老中医:全家烦恼一扫光的经典老偏方

    外公是个老中医:全家烦恼一扫光的经典老偏方

    本书记录了老中医——“外公”张中和50多年来的坐诊经历,翔实地介绍了百余种实用的经典老偏方。
  • 五拳总诀歌

    五拳总诀歌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鬼夫夜临门:娘子,起来嗨

    鬼夫夜临门:娘子,起来嗨

    作为一名普通大学生,顾桑榆最有志气的理想就是讲讲医学,剖剖尸体。然而,一次观摩开棺后……她每天都和千年骷髅谈恋爱怎么破?谁又来把这半夜扰民的人民公仆给拖走?!“夜闯民宅,你想干嘛?!”顾桑榆捏住被子一脸警惕。男人掩唇一笑,“娘子,为夫来和你嘿咻。”顾桑榆一个巴掌拍过去,胡说,她家骷髅君才没有那么帅!!
  • 抗衡衰亡的现代医学

    抗衡衰亡的现代医学

    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科技的进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已日益成为人们的共识。但是,由于现代科学的分工越来越细,众多的学科令人目不暇接。对于处于学习阶段的广大青少年而言,难免有“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困扰。让我们赶快走进书中一起阅读吧!
  • 乡村悠闲生活

    乡村悠闲生活

    林志杰,父母双亡的孤儿,和捡来的女儿生活在一起,日子过的不好也不坏。有一天,偶然间开启了封印在手链里的神奇空间,随之,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开荒山,种果树,养鱼虾!带领乡亲发家致富,建设“世外桃源般”的乡村。生活,爱情双丰收。过上悠闲自在的田园生活。小农夫的新书,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 万世倾宁:美人当道

    万世倾宁:美人当道

    安宁一届居家宅女,只因男友移情别恋,悲惨穿越,没爹没娘,没车没房的她,加上时不时扮猪吃老虎的鬼魅王爷,都是洒洒水啦~~~安宁:采花贼!!某贼:美人当道,岂有不睬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