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995200000023

第23章 命悬一线

能。

组织很快就回话了,立竿见影,效率极高。

就在玄奘跟组织提完要求的这天晚上,胡僧我国古代泛称北方边地与西域各民族为胡,后也泛指一切外国为胡。所以这里的胡僧就是指西域僧人。达摩做了一个梦。第二天早上一醒来就满寺找梦中人,当他见到玄奘的时候马上觉得这就是我要找的人。为什么呢?“梦中人,熟悉的脸孔”。这让达摩欣喜若狂,马上告诉玄奘:“我有一个梦。梦见法师骑一朵莲花向西而去!”

但是这个事情很奇怪,奇怪在哪里呢?

第一,它跟达摩有什么关系呢?如果说这个梦是玄奘做的,那是他主观意愿的强烈反映,但是干达摩什么事?跟达摩有什么关系?而且达摩说完这个话就不见了,从此就再没有出现。

第二,达摩没有见过玄奘,不知道玄奘长什么样,但是一见到玄奘,达摩就认定这就是他要找的梦中人,他们俩是什么关系?

第三,西行的消息是怎么泄露的?李大亮在凉州,独孤达和李昌要帮玄奘,玄奘自己更是守口如瓶,那么消息是怎么走漏的,达摩怎么知道的?难道是组织告诉的?

第四,达摩就一定可信吗?如果他一觉醒来忘了怎么办?如果他不传话,遇不见玄奘,那这个事情不就泡汤了吗?无论从传达效率和执行效率上来说,组织都应该直接托梦给玄奘,这样才最可靠,可为什么不呢?

玄奘自己是什么态度呢?玄奘也没有搞明白这事跟达摩有什么关系,所以当玄奘听完达摩这个梦之后,他心里高兴,嘴上不说,以为这是“得行之征”,却跟达摩说:“梦为虚妄,何足涉言。”然后马上到道场去礼拜菩萨。

这是玄奘在这一特殊时期的真实写照。就像两个地下组织一样,见到自己的同志很高兴,但是又不能表现得很高兴,只能冷冰冰。一来,风声紧,消息不易扩散,兴奋要藏在心底,不能写在脸上;二来,玄奘也没有搞明白达摩是什么来历,所以玄奘小心谨慎。

但是问题是向导呢?达摩说完这个话之后,就走了,而玄奘更需要的是一个向导。

正在玄奘感慨万千礼佛的时候,进来一个胡人,身材高大,体型魁梧。本来要礼佛,结果看见玄奘之后,惊喜得不得了,围着玄奘“左三圈,右三圈”,一圈一圈地上下打量。

玄奘当时正在干什么呢?五体投地。“五体投地”什么意思呢?五体就是两肘,两膝及额头,五体投地就是这五个部位都要着地,紧贴地面。按照玄奘《大唐西域记》中的记载,西域致敬的仪式分为九等,“五体投地”最为恭敬,也就是说这是佛教的最高礼节,一般用于礼佛和礼高僧大德。我们今天的成语“五体投地”佩服到极致那是后来的引申意义,其根本就在这里。

所以我们想象一下这种场景,玄奘当时五体投地,而胡人围着他转,当玄奘感觉到身边有人,侧头一看,四目相对,这是一种什么感觉。

当玄奘礼佛完毕,从地上站起来的时候,胡人由俯视改为仰视,看着玄奘一点一点长起来。两米多的身高,美丽如画的容貌,胡人仰视着玄奘,立刻惊为天人。

“贵姓?”片刻的宁静之后,玄奘首先打破了宁静。

“啊,石,石头的石,石槃陀。”

“有事吗?”

“想请师傅为我授居士戒。”

石槃陀想做居士,让玄奘给他授戒。佛有好生之德,这人也有心向善,没有理由拒绝。玄奘就为他授了五戒,五戒也叫居士戒,前面已说:

第一,不杀生;

第二,不偷盗;

第三,不邪淫;

第四,不妄语;

第五,不饮酒。

佛教修行有两种:出家修行和在家修行。出家修行就是指脱离家庭关系、社会关系等一切世俗事物到寺院中修行。但是出家是有条件的,比如罪行深重的不能出家,身体有缺陷的就不能出家,智力低劣的不能出家,或者父母不允许、社会不允许的人也不能出家。

罪行深重的人不能出家是因为寺院不是一个躲避惩罚的地方,任何人都应该承担责任,僧人也一样,而你现在连自己犯下罪行的责任都不敢承担,这样的人佛门拒绝接受,一个没有责任感的人他又如何能保证遵守佛门戒律呢?智力低劣的人也不能出家,因为这样的人有可能善恶不明,是非不分,好歹不论,正邪不清,没有信念,不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什么是好,什么是坏,这样的人就不能出家。负债也不能出家,你不能欠人钱,否则人家跑到寺院来要,显然有辱佛门,有扰清净。而且欠债还钱,天经地义,要出家,请先解决自己的债务问题。甚至五官不正,生理有缺陷的人也不能出家,否则有辱佛门。

但是这样一来就有两点影响,第一,佛教徒的数量受到限制,不利于组织扩大;第二,想出家的不能出家,一些有才华的人被拒绝在外。怎么办呢?佛祖说“信仰佛法不必一定出家”,有心出家但又不符合条件可以在家修行,佛家是不会排斥任何想皈依的人的。

据说有一次一个很有钱的人来找释迦牟尼,释迦牟尼就跟他说“有钱并没有什么了不起,富贵也并不可靠,关键是要有觉悟”。这个人听了之后很有感触,说这就是说投资要有理念,美元也会贬值,遇到金融风暴再多的钱也都会缩水,想马上出家可是又放不下家业,佛祖告诉他说:“信仰佛法不必一定出家,可以在家修行!”这就是居士修行,也叫在家修行。这样一来就给那些有心向佛但是又不愿或者不能放弃某些世俗关系的人一个修行佛法的机会,也大大扩展了信众的范围。

石槃陀就是受的居士戒,受了居士戒的石槃陀非常高兴,欢天喜地地辞还玄奘之后又回来,干什么呢?给玄奘送吃的。带着饼干、水果、素斋,供玄奘享用,大概是想要表达谢意和敬意。

石槃陀的这次回来促成了玄奘的一项重要决定——请石槃陀做向导。

那我们就奇怪了?玄奘不跟达摩讲,却要告诉石槃陀,不相信组织上的人,却相信一个外人,这是为什么呢?我们说确定一个人是不是你需要的人有四点考虑,第一,你要找一个什么样的人?第二,他是不是你要找的人?第三,有没有其他人选?第四,找他和找其他人有什么区别,代价有什么不同?这就是要搞清楚需求和定位以及确定唯一性和成本分析,如果这四点问题考虑清楚了,那么人选也就基本确定了。

为什么选择石槃陀,就是基于这四点考虑。

第一,石槃陀身材高大,体形魁梧,有身体资本;

第二,石槃陀是西域人,熟悉路线,有闯关经验;

第三,石槃陀刚刚受戒,有心向善,而且去而复回,说明知恩图报,感恩戴德,品质好。

这就是玄奘认为石槃陀可以作为向导的一个基本条件。

那么石槃陀是不是最佳人选呢?是。为什么呢?达摩找不到,李昌不宜出面。达摩传完话就不见人了,而且达摩兴冲冲地来告诉你“我有一个梦”,你说“梦为虚妄,何足涉言”,让达摩吃了闭门羹,脸面上过不去,不好找。李昌撕毁文书,放你西行,公事私办已经是网开一面,不宜再找。

如果要算成本的话,石槃陀成本更低,如果有风险的话,石槃陀风险更小。现在的情况是玄奘不宜公开露面,只能等送上门的,不能上门去找。所以既然有一个送上门的,那就必须抓住机会。有人说这有风险,弄不好是要被举报、揭发、抓捕的,但是这是事件本身的风险,跟找不找石槃陀没有关系,不管找谁都有这样的风险,不管找谁都有被举报的可能。而且达摩刚传完话,石槃陀就来,这让玄奘相信石槃陀可能就是组织上派来的。

所以在这样一个关键时刻,玄奘迅速做出决定,石槃陀就是最佳人选,这就是我要找的人。

问题是石槃陀会答应吗?石槃陀满口答应,许诺把玄奘送出五关。石槃陀为什么要答应呢?西行之路如何艰险石槃陀不会不知道,唐朝法令如何严历他不会不清楚,协助偷渡这是共犯要定罪他不会不明白。那么石槃陀知道了为什么还要答应呢?第一,玄奘的人格魅力、高尚情操、远大志向感动了石槃陀;第二,石槃陀刚受戒,玄奘第一次提要求,石槃陀不好拒绝;第三,石槃陀激动不冷静。兴奋和仇恨都容易使一个人丧失判断力,玄奘一讲,石槃陀马上佩服得五体投地,既是崇拜,又是激动,脑袋一热就答应了。

可是答应得快后悔得也快。现在激动回家之后平静了,一平静下来就马上后悔!这跟我有什么关系呀!

为什么呢?石槃陀说是他老婆不同意,但是也不排除他自己后悔的可能。

总之石槃陀后悔了,但玄奘不知道,不但不知道,他还专门给石槃陀买了一匹马。第二天黄昏的时候,在约定地点,牵着两匹马隐蔽在草丛中焦急地等待石槃陀。

石槃陀会来吗?会来。石槃陀虽然后悔了,他也不想破戒,居士戒第四条就是“不妄语”,所以现在的情况就是,石槃陀在做一件自己不想做的事情,在做一件违背自己意愿的事情,这种情况往往不会有好的结果,有时甚至要付出血的代价。因为做,担心违法,不做,害怕违戒。所以对于石槃陀来讲,做与不做,都很为难。

怎么办呢?石槃陀带了一个老人骑了一匹老马,夕阳西下,影子拉得极长极长。这么一来玄奘不高兴,搞什么?现在是非常时期,关键时刻,你怎么能还带一个人过来,而且还是带一老头。这有两点问题:第一,环境险恶,老人不宜远行,公交车上都要给让座,跋山涉水,他行吗?第二,官府通缉,消息不宜扩散,累及无辜,于心不忍。那么你现在带这么一个老人来非但不能帮助我们,还会牵累到他,这是何苦。《慈恩传》的记载是“法师心不怿欢喜,高兴。”。

那么石槃陀什么意思呢?石槃陀说这是资本联合,优势互补,我年轻可惜没有经验,老人年迈,可是已往返伊吾三十余载,我带他来的目的就是希望能给我们参谋参谋,用老人的经验和我的精力,带我们走出这里。那看来不是坏事,可是是吗?显然不是。石槃陀带老翁来显然不是什么商量参谋,因为商量的结果是让玄奘自己考虑(愿自斗量),参谋的结果是让玄奘“勿轻性命”,结论是咱们最好回家。老翁说“西路险恶,沙河阻远,鬼魅热风”,没有一个能幸免的,即便是“徒侣众多”结伴而行,也多有迷失,何况师父你一个人怎么行呢?意思就是不可行,不可行怎么办呢?你自己考虑,言外之意就是最好回家。

老翁说的是实话吗?是实话但是有问题,首先玄奘不是一人,还有石槃陀,而且石槃陀又带了一个老翁,应该是三个人。但是老翁说“况师单独”什么意思呢?这就说明石槃陀已经和老翁商量好了,带老翁来并不是什么筹划商量,出谋画策,而是晓以利害,让玄奘知难而退。因为如果真是出谋画策,那应该是制定战略计划,遇到问题我们应该怎么解决,而不是一上来就说“你自己考虑,勿轻性命”,所以回家才是石槃陀的目的。这是一场有预谋的商量,讨论问题实际上是宣布结果,商量商量实际上是告诉你我们商量的结果,表面上看起来是让玄奘做决定,其实玄奘已经被决定。

这样一来石槃陀既不食言,也不违反戒律,还不失面子,可谓是两全其美,这才是石槃陀的目的。所以石槃陀是打着帮助的幌子寻找退路,用别人的口来说我想说的话,看似为你着想,实际另有打算。

但是玄奘怎么会知难而退呢!李大亮都逼不回去,通缉令都吓不到,何况一点艰难险阻,他只是把这个困难当成另一次的考验而已,他不但没有退缩,反而更加坚定,说:“贫僧为求大法,誓往西方,不至婆罗门国,终不东归。就算死在途中,我也不后悔。”

处心积虑遇到了铁石心肠,一再动摇遇到了坚定不移,怎么办?老翁的解决方案是师傅要去骑我的马去。为什么呢?我的马有经验,“此马往返伊吾,已有十五度”,对这条路熟得很,“健而知道”,师父马年“少”,不堪远行。

可见老翁来的目的显然不是什么带路,因为自始至终老翁都没有说自己要去,送马也不必他亲自来,所以最大的问题就是石槃陀动摇了。可是他又刚受戒,不想舍戒,也不想破戒,想显示自己的诚心,却又拿不出诚心,属于那种典型的不想说话算话,又不想说话不算话的人,承诺了但又兑现不了就只能想办法让对方取消,对方不干了,我也就不存在毁约。

结果玄奘不是知难而退,而是迎难而上。

换马玄奘愿意吗?愿意。老翁的话有道理,老马识途。关键是当玄奘看到这匹马的时候,他觉得这是天意,老翁的这匹马正是术士何弘达给他算的那匹马,“瘦赤,漆鞍有铁”。

所以这笔“交易”,玄奘觉得值当,胡翁也“欢喜而别”。老翁为什么高兴呢?第一,自己不用去;第二,换了一匹年轻的马。对于不熟悉路的人来说是马带人,对于熟悉路的人来说是人带马,对老翁来讲,这匹马有空调教一下,几年后,仍然是“健而知道”。所以“胡翁欢喜,礼敬而别”。

胡翁别了,玄奘要上路,石槃陀怎么办?跟着走。石槃陀从来没说自己不去,尽管心里想但嘴上没说,所以玄奘不知道,他也就只能跟着走。

三更的时候他们就到了葫芦河边,葫芦河一丈多宽,两边郁郁葱葱长满河柳《慈恩传》的记载是梧桐树丛,此处的“梧桐”,中华书局版的《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的《玄奘传》均解释为“今西北沙漠中的柽(音chēng)柳”,柽柳就是河柳,此处认为此解释得当,应是河柳比较确切,而不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梧桐树。,水流湍急,扔块石子下去,来不及泛起水花就被水流卷走。深不可渡,没有船怎么过?石槃陀随便在河边砍了几棵树找了一个较窄的地方往河岸上一架,中间搭以草木,填以沙石,这就是一座桥,驱马而过。

这条被描述成深不可渡的葫芦河,就这么过去了,玄奘又惊又喜,又喜又累。从傍晚一直走到三更,马不停蹄。玄奘决定停下来休息,两人就在河边露宿,各自相距五十步歇息。

这个时候正是冬天,而且又是深夜,还在河边,就更加寒冷。不知道是玄奘是冻醒的,还是什么原因。但是当他醒来的时候,眼前的景象让他吓了一跳。月光下,一把明晃晃的尖刀正在映着月色,泛出寒光,一步步向他走来,使这本来就冷的岸边显得更加寒冷。

到底是谁拿着尖刀?玄奘又将性命如何?

同类推荐
  • 李鸿章发迹史(下册)

    李鸿章发迹史(下册)

    从政40年,遭遇创纪录的800多次弹劾,有小人告密,有上司打压,有亲信背叛,有政敌陷害,有捕风捉影,有证据确凿,面对无数或明或暗的对手,一次又一次的政治风暴,李鸿章总能从容地走到最安全的地方,一直被弹劾,谁也扳不倒;在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的宝座上一坐25年,呼风唤雨,权倾天下。
  • 做最好的自己:苹果CEO库克传

    做最好的自己:苹果CEO库克传

    2011年接替乔布斯担任苹果公司CEO的库克被认为是“除乔布斯外最了解苹果的人”。库克为人低调内敛,长期以来在乔布斯的光环背后默默为苹果公司掌舵。
  • 施韦泽(名人传记丛书)

    施韦泽(名人传记丛书)

    施韦泽是20世纪的人道主义者及著名学者。天资聪颖的他本来可以过上安适、富足的生活,但他却在38岁时毅然远赴非洲,在原始丛林河畔建立了丛林诊所,服务非洲直至逝世。
  • 法界巨擘:倪徵奥传

    法界巨擘:倪徵奥传

    倪徵奥的一生堪称传奇,东京大审判,他以凛然正气,将侵华日军战犯绳之以法,作为新中国第一位国际法院法官,他以高见卓识,贏得了国际法界的尊崇。
  • 自由的老虎

    自由的老虎

    作者在高二那年因一个交换生项目赴美,之后被普林斯顿大学录取,在这个培育过无数英才、尤其是著名作家菲茨杰拉德的母校里,开始了四年的生活。她写作这本书的初衷,是向自己钟爱的作家菲茨杰拉德致敬,却在查阅资料时无意发现,原来菲茨杰拉德还曾深深影响过许多曾在普林斯顿就读的学生,其中有杰出的外交家乔治凯南George Kennan,知名传记作家斯科特伯格A Scott Berg,炙手可热的金融记者迈克尔刘易斯Michael Lewis,还有因写作《江城》《寻路中国》而在中国声名鹊起的彼得海斯勒(Peter Hessler)。命运似乎在无意之中成为一个神秘的圆环……
热门推荐
  • 王昭君的保镖

    王昭君的保镖

    汉朝时期,匈奴屡犯汉朝边境,匈奴单于与汉朝商定,匈奴娶汉朝公主,两国结成亲家,和好。为了两国的永世友好,王昭君自请愿嫁到匈奴。这就引起敌方的惶恐,为破坏胡汉和亲,敌方设置重重障碍,企图从中破坏。这时,王昭君的保镖挺身而出,保护昭君公主的安全。
  • 网游之逐梦刺客

    网游之逐梦刺客

    这是网游游戏,不是玄幻故事;刺客是一个神秘的团体.他们在游戏中扮演着神秘的角色。这是一本融合本人七年的网游经验和N款优秀小说而成的呕心之作.书中引用了多个网游的实例外加一些优秀小说的独到之处并发挥自己的超凡想象而成本书。记忆曾经的故事,回味失去的乐趣,当年一起打怪升级,一起打宝PK
  • 最风流醉唐诗

    最风流醉唐诗

    三百年的诗歌派对,不专属于李杜,不专属于帝王将相,人人都喝得一壶好酒,涂得满纸风流。读唐诗,不是外科手术式的拆文解字,读的是一种愉悦感,用她来穿针引线,感喟那时迷离的幸福,缝合当下的心灵伤口。正所谓,那年江洋大盗,劫财劫色亦劫诗,如今诗卷泛黄,红颜添香亦添乱。
  • 我的十二位异能王子

    我的十二位异能王子

    她,暗族的族长,转世与他们相遇。十二位王子任她挑选,却没想到他们是……“你们竟然就是我一直寻找的使者,难怪灵石亮光,我却一直没有找到……”“你又没说……”
  • 战图腾

    战图腾

    七年前的风波,因一个没落的家族再次尘起。天地,宇宙,洪荒,混沌,问世间谁主沉浮,天地动荡再次崛起,何人逃得过命运轮回!!!
  • 深蓝的呼唤

    深蓝的呼唤

    妙想就像在外流浪的孩子,会在你最意想不到的时候出现。——BernWilliams
  • 妃常精彩:病王宠妻如命

    妃常精彩:病王宠妻如命

    她来到异世,拥有了向往的温情,拥有了前世所没有的一切,开始变得柔情,但是到了最后,她要作何选择?
  • 前世的羁绊:你逃不出我的掌心

    前世的羁绊:你逃不出我的掌心

    一朝梦醒,发现自己穿越到了古代。就算没有任何人的陪伴,也要成为最强者。这时,他出现了……
  • 异世啸月录

    异世啸月录

    对朋友,他两肋插刀!对爱人,他铁骨柔情!对敌人,他睚眦冷血!有人称他为英雄,有人骂他是魔鬼······无所谓对错,男儿但求心中无愧。历史?历史从来都是强者所谱写!!!
  • 一世高傲霸妃

    一世高傲霸妃

    她,本为一个无忧无虑的千金小姐,但在一个夜晚,被仇家杀害,穿越到古代,成了一个丞相三小姐,他,一个高傲王爷,却因一道圣旨,产生了交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