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995200000028

第28章 被困高昌(1)

遇到故人了。

玄奘在凉州的时候就已经扬名海外,无不知晓,西行求法的消息已经被西域人带回到各个国家。而玄奘到的这个寺院恰好有三个汉僧。所谓汉僧就是汉人在这里出家为僧,所以这三个人对玄奘就有两种感情,敬仰情和故乡情。几个月前听说玄奘要来,就开始等待,期盼,每天都要出门向东望,看玄奘来了没有,结果这天不知道是刚睡下还是没起床,就听外边有人说:“来了,来了,已经到门口了!”其中一个年龄稍大一点的,激动得衣服带子都没系,鞋子都没穿,撒腿就跑,跑得鞋子丢了都不知道,破门而出,抱住玄奘就哭,痛哭,一把鼻涕一把泪,哀号哽咽,“哪里还能想到今日能看见故乡人啊!”马上后面跑出两个年龄稍小的僧人,也是泪流满面,抱住就哭。这么一哭玄奘也跟着哭起来了。

玄奘为什么哭呢?百感交集。第一,老和尚想不到“今日能见故乡人!”玄奘也想不到。唐初实行禁边政策,很少有人出国,即便能走出长安的,也很少出得了关,出得了关的,也很少能到这个地方,路上的白骨就是证明。所以玄奘也想不到他在这里能见到三个老乡,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这是感情。第二,经历九死一生玄奘此刻的心情谁能理解,“百千不能备叙”。

马上,伊吾方面的达官贵人,高僧大德,包括伊吾国王都来参拜玄奘,请玄奘到王宫里接受供养。为什么玄奘在西域可以享受这么高的礼遇?文化不同。当时印度以及西域各信奉佛教的国家,佛教徒地位很高,他们的礼拜对象只有佛和菩萨,其他人一概不跪拜(不是不拜,不跪拜),甚至包括皇帝和父母,必要时候还可以接受皇帝和父母的跪拜,所以国王是要先参见高僧大德的,大德高僧可以不拜见国王。

佛教刚传入中国的时候,有人就想照搬这一套,搞拿来主义,但是任何一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国情,不讲国情的照搬只会带来冲突。因为中国的基本政策是父母至亲,王者至尊。不拜父母叫不孝,不拜王者叫不臣,这在中国叫做礼崩乐坏。所以在中国历史上围绕着和尚到底要不要跪拜王者的问题进行了几次大讨论,意见分为两派,第一派的意见是拜,原因很简单,第一,你“沾受国恩”就“应受国治”,菩萨给你信仰,却没有给你吃的,那是国家给的,不然你去吃观音土,可是你吃的是皇粮。吃我的就应该听我的话,这是中国人的传统思维。第二,“名教不可弃,礼典不可违”,祖宗的东西不能变,礼敬是治国之纲,统治之本,不允许有不敬王者的不臣之民。

但是这个事情也是有商量的,东晋慧远就说这是形式主义,慧远说我们不是不敬,只是不跪拜,我们合掌致敬。为此,慧远还专门写了一本书叫做“沙门不敬王者论”,全面阐述了僧人不拜王者的基本立场和理论依据,这就是第二派意见不拜。

慧远把这个事情提高到了一个战略高度,慧远认为这个事情应该从两方面来看:

第一,分人,在家的佛教徒就要拜。为什么呢?因为在家。在家就要尽孝,在社会上就要尽忠,这是佛教倡导的。另一方面斗争面不能全面开花,慧远说如果斗争一旦全面展开,政府一搞打压,出家人也得礼拜王者,所以慧远让在家的佛教徒尽忠尽孝的实质作用是争取统治者对出家人的特殊政策,让在家的佛教徒跪拜王者的目的是为了让出家人不跪拜王者。

第二,慧远劝统治者眼光要放远,目标要放大,看意义。慧远说出家人不跪拜王者并不是失去敬意,只是礼仪与世俗不同,表面上看不事亲奉主,实际上却在拯救灵魂,作用绝不亚于在家尽孝,在朝廷尽忠,最终目的还是求得社会稳定,百姓安居。所以慧远说儒家思想和佛教教义这不矛盾,只是形式上不同,本质没有区别,都是维护世俗统治的利益,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出处诚异,终期则同”,所以慧远建议统治者不要对礼仪上的一点点差异斤斤计较。

可是慧远说这话的时候他就犯了两个错误,第一,只有同等条件下才可以谈条件,狼和羊永远都不可能谈什么条件,能够谈条件的恐怕只有喜羊羊和灰太狼了,所以慧远的这个想法只是他单方面的一相情愿;第二,这样一来,就等于说慧远承认佛教也沦为统治阶级的一个工具,这显然与佛教所宣扬的思想不同。

那么慧远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其根本目的还是发展问题,一方面照搬印度佛教,另一方面争取佛教徒的社会地位。因为这件事情一旦成功,社会影响非常大。普天之下没有权力能大过王权,如果僧人能获得连帝王都可以不拜的特殊权力,马上就能获得世俗的特殊尊重,对僧人就会另眼相看,这无疑对佛教的发展来说是非常好的。所以牟钟鉴先生和张践先生在《中国宗教通史》中就说“争论的实质是宗教和政治的关系问题”。

玄奘不光在伊吾受到了隆重接待,消息也马上传到了高昌。高昌王麴文泰一个月前就派人蹲守伊吾,表面上是进行国事访问,实际上是等候玄奘。对于玄奘来讲高昌可以不去,但是伊吾不能不到。伊吾是玄奘国际旅途的第一站也是必达站。而且在玄奘的计划中,也确实没有打算去高昌。但是麴文泰是铁了心一定要把玄奘请到高昌去,所以就在伊吾严整以待,派人守候。这样就能够确保万无一失,第一时间发现玄奘。所以玄奘到达伊吾的消息马上就传到了麴文泰耳里。

麴文泰一听,马上派出使者“速去伊吾,让伊吾王把玄奘法师给我送过来”。

这就有两个问题,第一,麴文泰为什么要请玄奘;第二,麴文泰为什么可以对伊吾王发号施令。

麴文泰要请玄奘是因为他需要玄奘。麴文泰信佛,玄奘是大德。麴文泰需要一个高僧大德帮他教化民众,说白了就是为其政治统治服务。

高昌是一个高度移民化的国家,人口三万七千,以汉人为主,地处丝绸之路,夹在汉胡之间,所以既有胡的特点,也有汉的本质,据说男人穿胡装,女人着汉服,但是虽有胡人却无胡人之质,文化也以汉文化为主,风俗政令如同华夏大地。刚刚麴文泰就因为推行汉文化,而遭到一些人的反对,虽然最终政乱平息,但是民心怨愤。所以他需要玄奘帮助他安抚百姓,维护统治。

而高昌国又是一个佛教昌盛的国家,只是这个国家的佛教与大唐不同,是一个世俗化了的佛教,第一,高昌僧人要自己种地交税,只是比普通百姓少一点;第二,寺院不提供住宿,只是作为集会和礼拜用地,所以僧人每天礼拜就像上下班一样。

正是因为高昌国信佛,玄奘是大德,所以麴文泰相信玄奘是上天赐予他的礼物,可以帮他解决当前的问题。

可是为什么麴文泰会对伊吾王发号施令呢?因为伊吾是一个小国。伊吾这个国家的存在完全是因为别人需要他存在而存在,这是一个谁都可以拿下,但是谁都不拿下的国家,因为一旦任何一方拿下,都势必和另一方产生直接冲突。在突厥没有分裂之前,这样一个地方完全是因为政治需要而暂时存在,其作用只是作为一个缓冲地带隔开大唐和突厥的直接矛盾冲突。他的存在并不由他自己决定,而是由别人决定。

总之,他就是一个谁都惹不起的弹丸小国,不仅在超级大国之间摇摆不定,比他稍大一点的国家他也害怕,高昌他就惹不起,所以伊吾对谁都只能摆出一副可怜的姿态,麴文泰就可以对伊吾王发号施令。

麴文泰对玄奘的邀请可以说是迫不及待,也是一相情愿,因为他根本就没有问玄奘同不同意就做了三件事情:第一,派使臣留住玄奘,“即日发使,敕伊吾王遣法师来”。麴文泰担心玄奘从伊吾直接西上不经过高昌,实际上麴文泰的担心是正确的,玄奘的计划是从伊吾上天山循道西行到可汗浮图,也就是今天的新疆吉木萨尔北,然后直奔突厥王庭,请得叶护可汗的保护到达印度北境。根本就没有打算经过高昌,所以麴文泰要想见到玄奘,必须留住玄奘。第二,沿途设立驿站,挑选上等好马,派遣权贵重臣,迎候玄奘。设立驿站的目的并不是让玄奘停留歇息,而是稍事休息,换匹好马,跑得更快。第三,自己坐守中央,迎接玄奘,举行国宴。

麴文泰马不停蹄,玄奘也刻不容缓,两个人都在赶时间,就看谁能赶到谁前头。在伊吾得到休息的玄奘,正打算继续西行,按照原计划上天山北道,结果高昌使者就到了。一过来就表达麴文泰的诚意“拜请殷勤”。玄奘架不住盛情难却,最终只能前往高昌。

因为麴文泰的精心安排,所以这一路相当顺利,有沙漠,无危险。六天后,就到了高昌边境的白力城。天色已晚,玄奘建议停下来休息,但是遭到了使臣和守城将领的一致反对,委婉拒绝:“王城就在眼前,还请法师速换良马前行,勿得休息,法师所乘赤马留后赶来。”

为什么不让休息呢?因为麴文泰没有休息!麴文泰现在正在高昌冒着几度的严寒想给玄奘一个惊喜,你能让他就这么等着吗?不能,所以必须前行。

等到玄奘到达高昌王城的时候已经是半夜十二点。

为了迎接玄奘,麴文泰可以说是做足了工作,下足了资本,全家总动员,老婆孩子齐上阵,达官贵人一个都不能少。一晚上没睡觉,亲自领队,带头指挥,诚意十足,想给玄奘一个惊喜,显示出自己的诚意。

玄奘还未到王城,就远远看见麴文泰带着老婆孩子、达官贵人出来迎接,每个人手里都点着蜡烛,列队欢迎。虽然天气寒冷,可是你会感觉到热情驱走了寒意,烛光将王城照得是通明通明。麴文泰更是手执明蜡将玄奘带到一个“重阁宝帐”中。玄奘一坐定麴文泰马上开始拜问,迫不及待地表达自己的兴奋,说:“弟子我一听说法师的大名,就高兴得睡不着觉,吃不下饭,日夜思念。我算准路途,知道法师今夜必至。一想到这儿,我就很兴奋,与妻儿子女一晚上没有睡觉,诵读经书等着法师的到来。”

麴文泰想告诉玄奘我的热情就像一把火——冬天里的一把火,他想给玄奘一个惊喜,可玄奘没有惊喜,只有困意。按照麴文泰的计划是今夜无人入睡,可玄奘想现在就睡。白力城的时候玄奘就建议休息但不让。可是麴文泰睡不着,他很兴奋,说完之后,又马上让自己的老婆孩子来拜见,拉着王妃侍女数十人过来就一一礼拜。麴文泰一不睡,所有人都得陪着他不睡。

麴文泰只尽地主之谊,却从未问宾客之意。只顾表达自己的感受,却从未问玄奘想要什么。他以为自己很兴奋,别人也应该睡不着。可是麴文泰很兴奋,玄奘受不了,他现在最想说的事情就是“洗洗睡吧!”本来大半夜的,而且旅途劳累,首先应该安排休息。而且马背上过六天不好受,拉麴文泰出去骑六天马,回来他也想睡觉,坐六天车都受不了。可是玄奘又不好说,只能硬撑着。

结果这一“晚会”,天都快亮了,玄奘实在受不了,昏昏欲睡,麴文泰这个时候才明白“噢,应该让法师休息了”,留数人“待宿”,才开始回宫。

同类推荐
  • 徐悲鸿

    徐悲鸿

    本书主要以徐悲的成长历程和人生发展为线索,讲述了童年生活、艰辛求学、纵笔驰骋、永不疲惫等内容。
  • 大清王朝第一帝:皇太极

    大清王朝第一帝:皇太极

    本书主要内容有:努尔哈赤一统女真、随父征战沙场、佐父业初露锋芒、金戈铁马踏九洲、称汗位谋略天下、征伐四方建国大清等。
  • 巴尔扎克(世界十大文豪)

    巴尔扎克(世界十大文豪)

    巴尔扎克是19世纪中期法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穷毕生精力,创作了卷帙浩繁、气势恢宏的小说集《人间喜剧》,其中包括《舒昂党人》、《夏倍上校》、《乡村医生》、《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幽谷百合》、《禁治产》、《无神论者做弥撒》、《赛查·皮罗多盛衰记》、《卡迪央王妃的秘密》、《搅水女人》、《纽沁根银行》、《古物陈列室》、《幻灭》、《贝姨》、《邦斯舅舅》、《农民》等96部。
  • 最艺术,最民国

    最艺术,最民国

    要认识一个时代,首先要认识这个时代里艺术家们如何生存。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艺术是时代的灵魂与气质,艺术家则是时代中云淡风轻的精灵。如果连艺术家都变得功利与世俗,这个时代是何种面貌,就不难想象了。在日下的“民国热”中,民国艺术家群体,几乎是一个被人忽视的领域。而如果说还有一个群体,能像民国时期文化学者们一样好玩可爱、趣味无穷,艺术家群体可谓当仁不让。本书选取了张大千、齐白石、李叔同、赵元任、徐悲鸿、丰子恺等艺术大师,以通俗幽默的笔法,讲述了他们的精彩故事。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的世界吧!
  • 袁崇焕传

    袁崇焕传

    本书主要写袁崇焕的一生,写他如何打败天命汗努尔哈赤和天聪汗皇太极,又写崇祯帝中反间计、杀袁崇焕而使皇太极成为袁崇焕的克星,本书重点写明兵部尚书、蓟辽督师袁崇焕登上历史舞台的最后十年,袁崇焕为辽事而投笔从戎,为辽事施展才华,也为辽事建树功勋,因辽事而召唤仇神,因辽事而惨遭冤杀,也因辽事而垂千古。
热门推荐
  • 画扇是只妖

    画扇是只妖

    物件要成妖很难,要修炼成为很厉害的妖更难。要机缘巧合要勤奋刻苦还要防备着神出鬼没的道士。而她机缘巧合地结识了道士世家的女儿,勤奋刻苦的修炼,为降妖除魔而奋斗。开什么玩笑,她自己就是一个妖魔鬼怪吧?不过看起来好像不是所有的道士都是见妖就杀的?
  • 潘多拉的守护神

    潘多拉的守护神

    当潘多拉魔盒开启之时,灾难,瘟疫弥漫开来,世界陷入战争与混乱!为了找到最后的希望,伊丽娜踏上了征程。
  • 少年不知愁滋味

    少年不知愁滋味

    夜来忽梦少年事,惟梦闲人不梦君。回到当初,才发现生活中的点滴更让人心动。(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百变战神

    百变战神

    韩枫受到万兽魂戒的接引,重生在了天元大陆,能够幻化成不同的魔兽进行战斗,不过这是一个天才云集的大陆。随着韩枫的不断变强,千古之战,万年谜团,渐渐浮出了水面。韩枫浴血奋战,屠戮千万英豪,杀出一条血路。实力等级:尊者之下一到九级,尊者、神级、准帝、大帝、圣者。新人新书,继续点击、收藏、推荐支持,谢谢!
  •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科技知识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科技知识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知识小百科》共12册,是专为中国青少年量身定做的一套全方位知识图书。《青少年应该知道的知识小百科》涵盖了青少年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历史、科技、军事、文化等不同领域知识精华。本丛书旨在启发青少年学习积极性,积极引领中国青少年朋友走向未来,使青少年朋友们能够在轻松与快乐中学习知识、健康成长,是广大青少年学习新知识的理想读物。而这本《青少年应该知道的影视艺术知识》更是系统全面讲解影视知识,使青少年轻松学会。
  • 蜜战不休之顾少的甜妻

    蜜战不休之顾少的甜妻

    她是落魄千金,他是城中不可说的存在。本以为只是寻常的工作交流,殊不知暗流汹涌。被人当成礼物送给他,她深知自己的下场,无非是被吃干抹净。然而并没有!穆璃看不透顾承洲那张棱角分明的俊逸面孔下,到底藏着怎样的一颗心,故而一再接近利用。她以为自己手段高明,殊不知,是他失了理智,一再纵容步步算计。(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众霁舞

    众霁舞

    男女主一起穿越,你见过吗?俩心机梗的成长记√
  • 我的极品女神老婆

    我的极品女神老婆

    特种兵王回归都市,惹上冷艳女总裁,从此生活再也不得安宁,一个又一个女神级的人物走入他的生活,但随之而来的,也有无穷尽的麻烦,且看一个强势彪悍的男人,如何在风云诡谲的都市生活中所向披靡,纵横无敌,缔造传奇!
  • 高阳诗文集

    高阳诗文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最神奇的75堂哈佛心理课

    最神奇的75堂哈佛心理课

    据一些研究机构统计显示,对哈佛学生的心理测评一一积极、情商.抗挫折.压力调试、爱心等分值远高于同类学府。哈佛的心理训练课程在一定程度上比他们的专业素质更多地成就了哈佛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