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997100000007

第7章 国文研究法(6)

(丁)看书须劄记。朱子谓看书小有疑处,即便思索,思索不通,即置小册子,逐日钞记以时省阅,久久自悟。而李光地摘韩文公读书诀课子弟,则曰:“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言。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元,贪多务得,细大不捐。”此文公自言读书事也。其要诀却在纪事纂言两句,凡书,目过口过,总不如手过。盖手动,则心必随之,虽览诵二十遍,不如钞撮一次之功多也。况必提其要,则阅事不容不详,必钩其元,则思理不容不精。若此中更能考究同异,剖断是非,而自记所疑,附以辨论,则濬知愈深,着心愈牢矣。近年美国《科学月报》,载有盎特鲁博士之《读书法》,其言有曰:“读书时,既须辨别精粗,尤宜随时自加诠注,或摘录精华,加以短评以发抒己见。一所以专其心志,不致过目即忘;一所以稍留记录,备日后检查之用。至一书之中,某篇可以摘录,或某节须加诠注,则不特无标准之可言,即读者亦往往难于自解。此盖纯系心灵之作用,故吾人所摘之笔记,骤观之,若未必有补实用,然而新智识一入脑际,即能随其他旧有之思想而融合无形,亦犹食物入胃即化成血液,其滋益为非浅鲜也。惟摘记文字宜简尽,而标题不可不明析以便检阅。为时既久,记载渐多,则偶一翻阅,必自惊其记录之富,觉前此之评论,不尽妥切,而思有以增加或删改之矣。前此之仅事摘录未加评论者,亦以为未尽惬怀,非加论判,不足当吾意者矣。因旧感而触发新思,殆鲜有不濡笔吮墨而情不自禁者也。读书多而摘记富,则异日有人以论文见属,或应演说之请,即不难以平时摘录,加以脩饰,融会而贯通之,施诸实用,便尔蔚成钜著。”其言尤足与李安溪之言相参证。

斯四者看书之通则也。抑盎特鲁博士尤有一言曰:“某文学家尝谓生平从未卒阅一书,设其书无特著之佳处,则舍弃之,不再研究。苟读有心得,则虽未窥全豹,已能洞然于作者之意旨,而从事发抒己见,详为评论,更无须阅竟全书也。此其人虽天禀极高,非常人所能企及,然而心思缘练习而愈益活泼。吾每见多数之书籍,苟读者能取其序文或例言而细味之,再详阅其目次,即不难了然于其内容之大略,然后读其全书,直可于一分钟竟三四页之多,此尤看书之捷诀也。”虽然,一书有一书之看法,兹请申论《四书》、《通鉴辑览》、《诸子文粹》以及《古文辞类纂》之看法:

(子)《四书》之看法

(1)次第。朱子注《四书》,以《学》、《庸》、《论》、《孟》为序,当有用意。然如有志治文字,据(博)意,当先《大学》,次《孟子》,次《论语》,而以《中庸》殿焉。何也?《大学》是极有绳墨文字,看他头绪尽纷繁,却如网在纲,有条不紊。读一过,于古人谋篇成章,必有多少悟入处。然后读《孟子》,长篇大论,局陈迷离,如五花八门,忽觉得另换一付眼光,须看他如何神明变化于规矩绳墨,而不离规矩绳墨,所谓用法能得法外意也。次取《论语》读之,却三言两语,以少许胜《孟子》多许,绚烂极而归平淡,又是一番境界。而终之以《中庸》者,姑无论其说理之精,夐莫与京,即文字亦程子所谓:“其书始言一理,中散为万事,末复合为一理。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退藏于密,其味无穷,天下之至文也。”善读者玩索而有得焉,于文章之道,思过半矣。此统合《四书》而论看之先后次序也。如以看一书言之,平湖陆陇其曰:“作文须以看书为急,每日应将《四书》一二章,潜心味玩,不可一字放过。先将白文自理会一番,次看本注,次看大全,次看蒙引,次看存疑,次看浅说。”如此做工夫,一部《四书》既明,读他书便势如破竹矣。

(2)通大义。《四书》每一书中皆有大义百数十条,宜研究详明,会通贯串,方为有益。(新会梁启超有《读孟子界说》载《清议报》,新城王树枏有《中庸大义》载《中国学报》,皆甚佳。)若仅随文训解,一无心得,仍不得为通也。

(3)明界说。读《四书》既通大义,然后分类体玩,以观其异同处。如《论语》问孝为一类,而答各不同,知其所以异,即知其所以同。此外问政、问仁、问知及一切言行,均当如是观。孔子教人,随时指示,本甚明了。如曰“是闻也,非达也”,及君子小人泰骄、和同、比周之类,又论楚子文之忠,陈文子之清,臧文仲之知,皆丝毫不少假借,有一界线存乎其间。故读经之必有界说,犹治井田者之经界不可不正也。《孟子》更处处有界说,指不胜屈,举一反三,要不能无望于善读者。

(丑)看《通鉴辑览》之法

(1)就事论事。(a)切己体察。宁都魏禧称伊川先生,每读史到一半,便掩卷思其成败,然后再看,有不合处又更思之。其间有幸而成不幸而败者,不得徇其已然之迹,与众人之论。南丰谢文洊曰:“学,明理于经,而习事于史。史于学居十之六,而阅历锻炼又居其四,事变无穷,莫可究诘。然能举古人之成案,精思而力辨之,置身当日,如亲受其任,而激挠冲突于其间。如是者久之,则阅历锻炼,已兼具于读史之中矣。”(b)参考地图。太仓陆世仪曰:“人欲知地利,须是熟看《通鉴》,将古今来许多战争攻守去处,一一按图细阅。天下虽大,其大形势所在,亦不过数项,如秦蜀为首,中原为脊,东南为尾;又如守秦蜀者必以潼关、剑阁、夔门为险,守东南者必长江上流荆襄为险。此等处俱有古人说过做过,只要用心理会,其或因事远游,经过山川险易,则又留心审视,以证吾平日书传中之所得,久之贯通,胸中自然有个成局。”

(2)得其会通。(a)贯穿读法。中国断代为史,不能得其会通,然非无一二公例可籀也。即如春秋之时,所号为中国者,王畿以外,不过齐、晋、鲁、宋、卫、郑、蔡、陈、许中原数千里之地,山戎长狄,类皆错处中土。又其时荆、蔡、吴、越诸邦,其受封之始,虽皆神明之胄,然以僻处边陲,后通中国,亦皆摈诸蛮服之列。然《春秋》之义,诸夏用夷礼,则夷狄之;夷狄进于中国,则中国之。是当日脩史者具有世界观而不存排外之成见。嗣后吾国历经五胡、六代、五季及女真、蒙古、满洲相继狎主,然其始以武力屈服我,而卒亡不渐渍我礼教以期自进于中国,受我同化者,则《春秋》之教然也。即此一端,自黄帝战败蚩尤以迄今日,凡关于种族战争之历史,均应通五千年作贯穿读法方知我国民性爱和平,能以一视同仁之世界观,禀《春秋》“夷狄进中国则中国之”之教,一旦为异族武力所屈服,亦能以礼教之同化胜之,不自今日始,亦不自今日止也。举此为例,其馀治乱兴亡之成迹,无不当以贯穿之法读之矣。(b)比较读法。非比较不能贯穿,司马温公《资治通鉴》、朱子《通鉴纲目》,皆号称能观其会通,然以司马公、朱子生于两宋之时,其眼光亦只能作当日之现世观,而借鉴于历代为得失之比较,帝魏帝蜀之纷纷,亦以两人之身世不同也。王船山生在明季,其《读通鉴论》,与温公时有牴牾,亦其所处之时尤不同也。故(博)所谓比较读法者,亦应切于今日之情形而以前者为比较。犹之三代以前,河北势力极盛(尧都平阳,舜都蒲坂,禹都安邑),其后寖移河南(汤都亳,周公营洛邑)。春秋时,晋楚争伯,必有事于郑。秦汉之际,刘项逐秦鹿,日喋血荥阳、成皋,又后移于江北,则三国之争荆襄是也。自是以后,江南亦骎骎有事焉。(三国之吴,以及东晋、宋、齐、梁、陈皆都南京,而京口号称北府兵,尤为天下雄。)而自汉迄今,全史之大部分皆演于黄河长江间之原野,彼龙拿虎掷,甲兴乙仆,殆未有出山东、安徽、江苏、河南、湖北数省外者也。自唐以前,湖南、浙江、两广、云南诸省,曾未尝一为轻重于大局。自宋以后,而大事日出于此间矣。宋之南渡在浙,其亡也在广东。明之亡也,始而江,继而浙,而闽,而粤,而滇,而桂,此亦地运由南而北,由黄河长江而渐趋于西江之明证也。湘中,古之南楚,号称大国,而二千年间,用之者惟一萧铣(隋末),一马殷(唐末)。乃清咸同以来,曾胡骤起,湘军之声誉,东至东海,南逾岭南,西辟回部,西南震苗疆,至今尚赫赫在人耳目。近日南北争峙,且以是为刘项之荥阳、成皋,三国之荆襄,日事喋血焉。湖南之有大影响于全国,不过五六十年以来也。两广亦然。畴昔唯有尉佗(秦汉之际)、刘隐(五代)等之羁縻,及洪杨发难,乃裹五岭之民,凌厉蹴踏半天下。而今陆荣廷用之以抗衡北政府,俨分天下半壁。故两广之有大影响于全国,亦不过五六十年以来也。云南亦然。自古为蛮瘴之乡,去中原绝远,无与于利害之数。乃袁世凯僭帝自娱,方以东南剧镇大藩,皆门生故旧,莫余毒也;不意蔡锷用偏隅之滇发难,袁氏遂震仆不起。今唐继尧袭其馀威,为东南连帅。夫滇固西江之上流,而两广其中下流也。故我国自周以前,以黄河流域为历史之代表;自汉以后,以黄河长江两流域为历史之代表;近五六十年以来,乃以黄河、长江、西江三流域为历史之代表。此皆以现世之情事比较而知其变迁者也。举此为例,其他治乱兴亡之成迹,更无不当以比较之法读之而求其贯穿矣。

(寅)看《诸子文粹》之法

诸子选本,古罕流传。唐初魏徵奉勅撰《群书治要》,经史并录。其先后则有庾仲容《子钞》、马总《意林》、高似孙《子略》,斯为最著。或其书已亡,或篇帙寥寥,割裂什九,致足惜也。近人武进李宝洤辑录是编,专主鸿篇钜著,而零珪碎璧,亦不轻弃,虽取之本书,仅十之三四,然精言奥旨,虽有遗焉者寡矣。

诸子道术不同,体制各别,然读之亦有法。首在先求训诂,务使确实可解,切不可空论其文,臆度其理。即如《庄子》寓言,谓其事多乌有耳。至其文字名物,仍是凿凿可解,文从字顺,岂有箸书传后,故令其语在可晓不可晓之间者乎?以经学家实事求是之法读子,其益无限。大抵天地间人情物理,下至猥琐纤末之事,经史所不能尽者,子部无不有之。其趣妙处,较之经史尤易引人入胜。故不读子,不知瓦砾糠粃,无非至道;不读子,不知文章之面目变化百出,莫可端倪也。此其益人,又有在于表里经史之外者矣。

(卯)看《古文辞类纂》之法

(1)分类看。学文之道,首在辨体。桐城姚氏是纂,分文体为十三类:曰论辨,曰序跋,曰奏议,曰书说,曰赠序,曰诏令,曰传状,曰碑志,曰杂记,曰箴铭,曰颂赞,曰辞赋,曰哀祭。长沙王氏因之,而其行文之得失,不可不依体为断,每体各有一定格律,凛然不可侵犯。宁都魏禧论苏明允《上田枢密书》:“开口便云:‘天之所以予我者,岂偶然哉’,竟是作论。古来书札中不见有此。书虽文,要与面谈相似。”此实不易之论,虽老泉复起,不能为之辞也。姚氏亦称韩愈《伯夷颂》似太史公《论赞》,非颂体。而曾国藩论文章之美分阳刚与阴柔,曰:“阳刚者气势浩瀚,阴柔者韵味深美。浩瀚者喷薄而出之,深美者吞吐而出之。”论著、词赋、奏议、哀祭、传志、叙记宜喷薄,叙跋、诏令、书牍、典志、杂记宜吞吐。其一类中微有区别者,如哀祭虽宜喷薄,而祭郊社祖宗则宜吞吐;诏令虽宜吞吐,而檄文则宜喷薄;书牍虽宜吞吐,而论事则宜喷薄,亦各有所宜也。此外如曾氏评韩愈《殿中少监马君墓志铭》云:“志墓之文,惧千百年后谷迁陵改,见者不知谁氏之墓,故刻石以文告之,语气须是对不知谁何之人说话。此文少乖,须于此等处细意着眼。”乃知一体有一体之格。

(2)分代分人看。文章,一代有一代之风尚,一人有一人之面目。孟子论诵诗读书,必推极于知人论世也。然不分代分人看,亦无以知人论世也。读姚王二氏书,既分类看以明文之因体而殊,尤不可不分代看,以知文之代殊。而一代之中,风尚攸同,然作者性情不能无异,尤必分人看以体认各家面目。曾国藩所谓“初学揣摩古人文,惟当先认其貌,后观其神,久之自能分别蹊径”,是也。

(3)注意圈点。宜兴吴德旋曰:“《古文辞类纂》,其启发后人处,全在圈点,有连圈多而题下只一圈两圈者,有全无连圈而题下乃三圈者,正须从此领其妙处。末学不解此旨,好贪连圈而不知文品之高,乃在通篇之古淡,而不必有可圈之句,知此则于文思过半矣。”此看古人圈点也。然安邱王筠教学子看古人文,皆使圈之抹之,以为总须自己拿出眼光去别择古人好丑,方是切实工夫。工夫有进,即不妨圈其所抹、抹其所圈,曰不是圈古人抹古人,乃是圈我抹我也。其用意尤精。

自作

苏轼云:“顷岁孙莘老识文忠公,乘间以文字问之,曰:无他术,惟读书多而为之自工。世人患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疵病不必待人指摘,多读自能见之。此公以其尝试者告人,故尤有味。夫自己作文欲好,不可不先下工夫读古人文,固矣!然自己未尝作文,于作法有一番经历,虽日读古人文,于古人之章法棉密惨淡经营,必无所悟入。”桐城姚鼐劝人以自己作文与读过之古人文,两相衡较,自知何者为得,何者为失。此言最好。然自己且未作文,亦何所以而与古人衡较乎?故欧阳公所谓勤读多作,二者缺一不可。勤读之法,已详前章,则请论作。

(甲)作文必自论议入手。近人教小学儿童作文,必自叙记入手,自以儿童只能具体识认事物,而无抽象推理之力耳。若以吾侪成人言之,则尤有说。李光地谓:“学古文须先学作论,盖判断事理,如审官司,必四面八方都折倒地,方可定案。如此则周周折折都须想到,有一处不到,便成罅漏。久之不知不觉,意思层叠,不求深厚,自然深厚。今做古文者都从传志学起,却不是。”此言实好,而曾国藩则曰:“作文所以瀹此心之灵机也,心常用则活,不用则窒,如泉在地,不凿汲则不得甘醴;如玉在璞,不切磋则不成令器。”张子云:“心有所闻,不思则还塞之矣。”然(博)以为濬瀹此心灵机,无如借题发挥议论,不惟作论辨文而已,叙记亦不可不发议论。何也?论事调谐,记事调涩,左氏每成片引人言,司马迁夹叙夹议,自抒所见。是以议论入叙事,故觉谐多涩少也。

(乙)命意布局。余姚黄宗羲曰:“昌黎陈言务去。所谓陈言者,每一题必有庸人思路共集之处,缠绕笔端,剥去一层,方有至理可言;凿开顽璞,方始见玉,不可认璞为玉也。先辈每称作文发意:第一番来者,陈言也,扫去不用;第二番来者,正语也,停之不用;第三番来者,精意也,方可用之。总之须自己拿出眼光,看透题旨,立下主意,所谓撇去常解,独抒己见,意乃不患不精。然(博)意文将作未作,且须酝酿作意最妙。何谓酝酿作意?(博)日常作一文,往往不暇即作,却未尝不将题在胸中打算,事来则置之,暇则复思。每经思过一番,必有一番新理解。既得一番新理解,必将与旧理解来比较融贯,或矛盾须去其一,或俱可用。如俱可用,便须定何者为主意,此主意能否如贯珠之索贯穿其他馀意。如此思之思之,必有一日胸中思潮怒发,骤觉手痒不可耐,握管一挥。如桐城方植之所称思积而满,乃有异观,溢出为奇,此譬如暑雨将至,必先闷热蒸山川气出云酝酿雨势,酝酿之久,而油然沛然,雨来益狂。此秘颇自诩独得。及主意既定,然后牢牢靠定此主意布局,如何先擒后纵,如何反正相生,如何逐层推敲。《国语》云“物一无文”,吾人更当知物无一则无文,盖一乃文之真宰,必有一在其中,斯能用夫不一者也。《文心雕龙》谓:“贯一为拯乱之药。”兴化刘煕载曰:“揭全文之旨,或在篇首,或在篇中,或在篇末。在篇首,则后必顾之;在篇末,则前必注之;在篇中,则前注之,后顾之。顾注,抑所谓文眼者也。”

同类推荐
  • 悦读MOOK(第十八卷)

    悦读MOOK(第十八卷)

    本书将带你走进茫茫书海,我们将请一些学者和专家帮你指津,请一些书界人士为你剖析书坛风云,使你从中获得大量的图书信息,还能饱览各类书籍的精彩片段,一册在手,尽情享受读书的乐趣。
  • 购物小窍门

    购物小窍门

    日常购物中的小窍门。米面油料的选购米质量辨别优质的大米颗粒整齐,富有光泽,比较干燥,无米虫,无沙粒,米灰极少,碎米极少,闻之有股清香味,无霉变味。
  • 守护教育的良心

    守护教育的良心

    《守护教育的良心》这是一本有痛感又饱含温情的书。作者厉佳旭,从青春勃发的大学生,变成双鬓染霜的老教师,一晃二十年。他在多所学校工作过,一直保持着多年来养成的自我批判的习惯。本书记录的,是他最真诚的教育反思。如何理解教师这份职业?如何认识学生?好学校长什么样?如何看待生命和自我?如何理解今天的中国教育?如果对一切熟视无睹,便不会进步。作为校长,更作为一名教师,作者用自己的思考呼吁教育良心,用自己的行动守护着教育良心。本书献给所有热爱教育的人。
  • 媒介演化论:历史制度主义视野下的中国媒介制度变迁研究

    媒介演化论:历史制度主义视野下的中国媒介制度变迁研究

    本书聚焦中国媒介制度的变迁与演化过程,史论结合,以论带史,详尽而生动地揭示出中国媒介制度变迁的发生学原理;运用历史制度主义整合“行动”与“结构”分析的理论框架,本书构建了一个中国媒介制度变迁的“四维模型”,以简驭繁,将中国媒介制度变迁的内在逻辑清楚地呈现出来。全书理论深厚、内容充实,逻辑严密,新见迭出,具有鲜明的中国媒介研究的本土意识和问题意识,堪称中国媒介制度变迁研究的扛鼎之作。
  • 大学生社会实践研究

    大学生社会实践研究

    本书主要以甘肃高校(兰州商学院为主)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为例,对大学生社会实践进行了比较理性的解读,分为社会实践概论、社会实践的组织和管理、社会实践基地的建立和完善、社会调查的方法和基本程序、社会实践活动范文、附录共6大部分,旨在确立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操作规范,提高它的可操作性,使这项活动能够顺利地开展。
热门推荐
  • 寻找贝尔国的冒险之旅

    寻找贝尔国的冒险之旅

    这部小说是写我组了一队考古队伍,然后前往土尔国寻找消失的贝尔国的冒险之旅,我有一个梦,那就是希望这部小说拍成电影作者:张泽涛QQ:2322238080手机号码:13695101560地址:广东省普宁市流沙西街道前蔡宿舍9711号这部小说的主角是:张泽涛,亚婷
  • 龙舞凌天

    龙舞凌天

    当华夏最优秀的特种兵光临武道大陆,等待他的是血雨腥风还是缠绵悱恻;是兼得名利亦或隐匿逍遥。醉卧美人膝,醒掌天下权。尽在龙舞凌天。新人首发,问题上请多体谅,文章上请多支持。
  • 玩转奇界

    玩转奇界

    穿越时空的灵魂,穿越千年的等待,来到这个游戏的世界,“火光起,凤凰变,一丝魂魄千年现;破虚空,入魔颠,为你游戏世界间。”就是这样的预言使主角背负起世界的重担……你是否看腻了网游那俗套的升级模式,你是否对玄幻的剧情已经没有了新鲜感,那么就来看这部玩转奇界吧,不一样的游戏人生,不一样的玄幻模式,绝对值得一看!
  • 时空良缘之爱在古代

    时空良缘之爱在古代

    我—梁缘,是警校高2的当代校花因为一不小心落入了时空隧道,来到了一个不知名的朝代,不过本小姐既来之则安之,看我如何学武功'和朋友闯江湖,闹武林,当盟主,和冷酷王爷谈恋爱,看我如何玩转这个时空
  • 易笙一双人

    易笙一双人

    前世,他们同体相连,他误杀了她;今世,他们能否再续前缘?“笙儿,能不能别离开?”“对不起,我想我们已经没有爱了”她离开他,去了另一个地方。他苦苦寻找,能否再找到那一个她?“找到了你,我就不会让你离开我。”她的心结能否打开?他们能否有情人终成眷属?看他们能否再续前缘?一生一双人........
  • 冷血公主之蓝色妖姬恋

    冷血公主之蓝色妖姬恋

    个十八岁的少女,在一幢别墅的阳台上,轻轻靠着窗台,手里端着世界珍藏版红酒。少女白腻,纤细的手指轻轻捏着酒杯,一双冰蓝色的双眼盯着眼前嗜血的红酒,眼里面满是不谑,冰冷。少女淡然地说了一句:“是时候了!”脸上只有冰冷,不动声色地捏碎了手中的酒杯,玻璃四处溅开。少女不变表情的抬起头,看着月亮。脸上浮现了让人寒颤的表情。嗜血,冰冷,恐怖,犹如彼岸花的绝望,加上绝美的面孔,反而成了蓝色妖姬的邪魅……
  • 久爱不离,帝少的深情陷阱

    久爱不离,帝少的深情陷阱

    【已经完结,放心阅读】他的温柔,是为她精心制作的牢笼……初遇那天她拼命奔跑只为逃离身后无尽的狼窝,却没想到会落入更深处的虎穴!那天之后,她再也逃不出他织出的网,一步迈进,从此便是他的小妻子。******怀孕三月,满心欢喜的想要告知他。却看到大街上播出豪门婚姻的讯息,那巨型屏幕上他一身正装笑的开心,身边站得却是她刚刚相认没多久的姐姐!那一刻好刺眼……当她拼尽所有,告知她怀了他的孩子时。他只是神色淡淡,毫不惊讶。“打掉它,不久我就会和你姐姐订婚我不想有差错。”挣扎的她停住了哭喊,只是坐在地上冷冷的看着他离去的背影。一次意外却又让他们三人紧紧相连……歹徒的刀冰冷的贴着她和她姐姐的脖子,让站在对面的他只能选择一个……当选择两难时,一双无形的手推她入水,那尖锐的刀扎入心脏!又是谁在崖边哭的撕心裂肺?当真相一层一层的剥离,他们该何去何从……
  • 炎白同人文——七世情劫

    炎白同人文——七世情劫

    七世情劫,七首歌曲,从古到今,时光荏苒,炎白历经六世沧桑,终成眷属(←_←什么鬼)HE,文风轻松,剧情向,伏笔略多,文笔小学狗,不喜勿喷(为啥觉得根本没人看呢…扶额)周五到周日每天两更,一更1000字左右(真的只是因为初二狗没空)莫嫌更慢√
  • 穿越之代妃出嫁

    穿越之代妃出嫁

    是死后重生,还是莫名穿越,是平凡最真,还是惊天动地……且看她如何代贵妃出嫁,活自我风风采!
  • 萌萌速配:扑倒男神没商量

    萌萌速配:扑倒男神没商量

    他是她的邻居,也是她的老师,没啥事情串串门这种事情再平常不过了!某天,某个不怕死的女人跑去敲门,结果那人在见到她的一瞬门便“嘭”的一声又关了起来!某女:“……”恶俗!绝对有性别障碍!但是现实却是,“老师呀,我真的动机纯良!我发四!我绝对没有垂涎你的美色!我真的没有对你有非分之想!”某人:“……”谁信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