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020900000022

第22章 卞国福、朱文根、沈天鸿诗歌论

一、热烈奋进的人生情怀

卞国福的诗,很早就读过不少,他的名字和诗都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以往读卞国福的诗是在报刊上,比较零散。现在案头有了他的一本诗集《朝霞满天》,不胜欣喜,可以较完整地了解诗人的创作风貌了。《朝霞满天》“以情真意切、朗朗上口的诗句,歌唱了作者钟情眷恋的故乡人民和朝霞满天的热土”,引起我的关注和共鸣。它是“一组绵长的乡土的恋歌”,我从诗作中深切地感受到诗人热烈、奋进的人生情怀。

卞国福的社会工作繁忙,长期担任领导职务,他是坚持利用业余时间进行诗歌创作活动的。这一点令我敬佩,甚至惊讶,保持一颗不衰老不磨钝的诗心的确不易。在喧嚣渐弱的城市之夜,卞国福窗前的灯光常常坚持到很晚很晚。他不是专业诗人,却有着一些专业诗人所无法比拟的创作收获。他写作的范围涉及诗歌、散文、歌曲、文艺评论等,且多有著作问世。在诗歌方面,他用力最多,至今已有《热土地的歌》、《青春的旋律》、《一树春天》、《拥抱明天》以及《朝霞满天》等五本集子出版。此时,我想到“人类诗意地栖居着”这句话,卞国福的诗歌创作,似乎是为这句意义深刻的话作着很好的例证。

近些年来,诗歌在中国的传播遇到巨大的困难,市场化的经济浪潮和薄弱的经济基础驱使人们把目光集中到挣钱和物质消费上。1998年3月,北京零点调查集团有关“你喜欢什么文体”的调查结果显示,诗歌只被3.7%的人表示喜欢,成为最不受欢迎的文体。我国有几千年诗歌传统,流传于世的名诗不计其数,已成为中华民族对人类贡献的重要部分之一。如今,泱泱诗歌大国,诗之命运却如此惨烈,着实让人震惊、痛心。诗歌在以电视为中心的文化消费格局中,和其他文学样式一样退居到中心之外,但我们相信这种挤压绝不会让诗歌生命断绝。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诗歌也将改进自己的生存方式,培育出自己的读者市场。在流光溢彩的大街,诗的触角也在延伸。它应该深深切入大众的现代生活,以其独特的艺术内涵感染人,让世俗的奔波和烦恼得到净化。

对诗的关怀和以诗关怀人类,是两个同样重要的命题。卞国福对于诗的关怀颇深,而他的诗对于生于这个大地上的人的关怀,同样是深切的。在诗歌被冷落的时代,关怀诗是崇高的行为。值得注意的是,现在一些诗对某一个个体(常常是诗人自己的心灵)的关怀太深,而缺乏对大众生活的深切关注。情感和音乐一样是没有国界的,这就启示诗人注意人类共同情感的表达,不仅仅是为自己写作。卞国福的诗“字里行间流溢着革命传统和民族道德传统的异彩,它既是劳动者的放歌,也是为家乡、为人民歌唱的抒情曲”。这就是在当前诗歌背景下,他的诗歌价值之所在。

对于故乡和故乡人民的赞美和怀念是《朝霞满天》的重要主题之一。开篇之作《故乡的路》写得精致、朴实,与余光中的《乡愁》有异曲同工之妙。“故乡的路/一定是老父手上的青筋/那么曲折那么艰辛/我是一辈子也不会忘记的/犹如农具/总摸在父亲手里。”家乡的泥土是质朴而庄重的,它浸透了诗人的心灵和血脉,无论在城市的哪个角落,故乡总是遥遥地让人难忘,“如果皮鞋隔开泥土/如果高楼挡住视线/无论酷暑严冬千山万水/我要驾梦回到故土”(《啊!家乡的泥土》)。

故乡的“霞”给诗人留下异常深刻的印象。诗集取名《朝霞满天》,我想,一方面是表达诗人对故乡朝霞的惦念,另一方面也表达了诗人步入中年以后壮怀依旧激烈的心境。诗人的胸膛里仍然跳着一颗年轻的心,血管里仍然流着青春的热血。在城市,由于空气透明度的降低和不断长高的楼房的遮挡,霞彩缤纷的景象是很难见到的,特别是蜗居在办公楼时,视线的权利更是被限制。卞国福专写霞的诗有多篇。《故乡的晚霞》染红西天,鸟儿、油菜花、麦苗儿、蝴蝶、河水、乡亲们等充满自然和泥土气息的意象贯穿全篇,组成清新旖旎的田园图画,这时“采野菜的小姐妹/笑嘻嘻地结伴回/沉甸甸的竹篮/装不下晚霞的光辉”。结尾一段,“小姐妹”与霞的映衬,意境优美,对美的赞颂溢于言表。《朝霞满天》一诗则抒发了奋斗者朝霞一般的心胸,全诗激荡着诗人热烈乐观、积极向上的情怀,“成功者的心灵/多像不死的松子/落地萌发生根繁衍”,“生活有苦更有甜/奋斗者自有乐趣/拥抱朝霞满天”。《霞光的祈望》一诗,霞光是理想和人生目标的象征,劳动者“挖掘”太阳,“从他虔敬地等待的泪水里/终于传来霞光的消息”。霞光如此具有号召力,是生命价值的凝聚,劳动者“他愿离开断裂的山崖/飞身为天边新生活的霞光”。

《朝霞满天》另一类引起我注目的诗是政治抒情诗,这类诗大多写得思想鲜明、铿锵有力、催人警醒;也有写得深沉的,让人进一步思索人生的真谛和难题。《谈论》是一次谈话后的感想,诗人用直抒胸臆的手法表达了个人的人生信念:“手提乌纱帽/大胆干事情”,“走荆棘之路更来劲/为人民办事就开心”。在《呼唤真诚》一诗中,诗人写道:“人生失去真诚就失去一切/骗人的人终归将要骗倒自己”,可以看出作者对真诚的境界的充分肯定和热烈向往,他对真诚的力量认识得非常透彻,“真诚震撼心灵/一种巨大的爆发力/它是一个人生命正直的雷电”。《小憩》则表达了诗人对奋斗人生的赞美,“雷雨再大狂风再猛/绝不能停止奋飞的双翼/小憩毕竟是小憩/奋斗方显示人生的价值”。卞国福这类诗的数量还有很多,这些诗是成功者的坚定方向,是奋斗者的激扬姿态,是劳动者的人生履历,读来使人在消沉中奋起,在失望中重获信心,不断前行。

统观卞国福的诗歌创作,可以看出与他的人生经历和兴趣有很大关系。不间断地担任各种领导职务,使他的诗对工作、劳动、为人、处事等题材的处理有着自己独特的视角,并且他认为诗“这种形象思维的方式,成为我防止惰性滋生的良方,往往又促进自己更加努力地为人民工作”。可以说诗正是诗人生活方式的有机组成部分。卞国福1957年就开始在国内报刊上发表诗歌作品,他的诗歌美学的形成始于青年时代,后又不断有新探索、新发展,他从民歌和古典诗歌中汲取营养,因而不像80年代成名的诗人那般追求诗意朦胧和意象繁密,而是讲究格律的变体运用,节奏明快,声韵顿挫。卞国福还创作了不少歌曲,他认为“音乐和诗歌,是天生的姐妹,很自然地使我在作曲时,想到歌词的文学形象,作词作诗时往往又想到旋律的艺术”。他的这种艺术涉猎使得他的诗作融入音乐的特质,可以咏,可以唱,使他的现代诗别具特色。

二、生活的颂诗

中国现代诗歌走向在20世纪70年代末发生巨大变革。以北岛、舒婷为领头雁的朦胧诗派逐渐从纷繁的诗歌万象中突显出来,影响波及整个诗坛,并使诗歌主潮完成由现实主义向现代主义的嬗变。可以说,1979年至1985年是中国朦胧诗充满生机和光辉的鼎盛时期。但是作为有深厚传统的现实主义诗歌并没有呈颓败之势,而是坚忍地向前发展。它对现实生活给予了深切的关注,以主题鲜明、诗风健朗为特色,从而赢得了当代读者的喜爱。朱文根的诗歌创作可以说属于后一种。

第一,从婉约诗风到刚健诗风的转变。朱文根70年代就开始诗歌创作。1978年考入大学中文系,使他有更多的机会接触中外名家的诗歌作品,接受系统的中国语言文学专业的训练。此后,他的诗歌创作异常活跃,诗情勃发,灵感泉涌,不断有佳作问世,并发表于《诗刊》、《飞天》、《星星》、《安徽文学》等文学刊物及报纸副刊。朱文根的诗歌创作主要结集为《太阳吟》。正如作者在“自序”中所说的,这些诗作从一些侧面反映了他“对人生的追求”和“所走过的道路”。

这本诗集题名《太阳吟》是有其独特寓意的。对太阳这一明朗、热烈意象的喜爱表明了作者对生活的积极态度。诗集中收有两首同题诗作《太阳吟》,第一首作于1981年,这首诗带有他此前诗歌的所有母题和风格特征,表达了作者对水乡太阳及在太阳下生活的水乡人的赞美,以及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在诗中,初升的太阳像含羞笑着的水乡新娘,阳光透进农家的小木窗,年轻的姑娘干完活正在梳妆,并“抿着嘴唇望着窗外,心上有儿郎”。太阳普照肥沃的田野和喧闹的街道,水乡的男女正为农桑、自己的生活而奔忙。这首诗对水乡生活的深情赞美,是源于作者对水乡的认同心理。“我是水乡的孩子/我没有到过大地方/我在水乡的土地上奔跑的时候/我最喜欢太阳。”这首诗除风格婉约、深情、朴素外,其形式极其自由,诗句长短参差,此外,在抒情诗中融入叙事诗的成分,也是它的明显特色。

在此诗之后,朱文根的诗风渐渐由婉约走向刚健,诗句形式也趋于严谨。1988年,朱文根写作第二首《太阳吟》。其诗风格豪放,诗情澎湃。作者在这首诗中抒发了对光耀寰宇的太阳的由衷赞美,对太阳的慷慨、慈爱、慰勉的由衷感恩,并把太阳引为知己,从此诗也可见出作者远大的抱负。

第二,乡土诗创作。韦君琳先生在对《太阳吟》的评论中指出:“是家乡的父老乡亲和山川草木表现出来的宽厚与仁慈及风格乡情启蒙了他对文学的感知力,才致使一个农村的孩子从小就梦想当一名作家。”朱文根的大量诗作有一个共同母题,就是对家乡和家乡人民的赞美,我们称之为乡土诗。世间万物,皆可入诗。朱文根诗的灵感来自于他对家乡生活的熟悉,他的心灵深处燃烧着一团对生活、对自然、对生命浓烈的爱火,这是他的乡土诗的显著特色。从题材看,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写水乡,另一类是写山乡。

这本诗集收入直接写水乡的诗就有二十多首,而且多为组诗,写得较早的是《水乡春歌》(组诗,载于《诗刊》1980年8月号)。这是一组咏物诗,以雨、渠、柳为吟咏对象,不像赵树理写农村小说那样俚俗,而是诗境清新,语言优美典雅,表达了在外求学的学子对家乡的一草一木的深厚情感。作者在诗中大量运用比拟手法,从而使所写之物具备人性人情。雨:“猛见家园被践踏得一片狼藉/心头一酸,你扑进了大地的胸膛。”渠:“只要春一开始重整故里/你就会深情地养育她的骄子。”柳:“当寻春的姑娘从身旁走过/你总要轻抚一下那耸动的双眉。”这类写于文学复苏时期的诗作,作者既能贴切设喻,又能撷取细节,整首诗意境动静结合,虚实结合,诗意盎然。

与《水乡春歌》这类咏物诗不同的是《农家吟》(组诗)这样的诗作,它们主要写水乡人的劳作和生活。不仅写出了家乡景色的美丽,充满田园气息,而且反映了家乡生活的艰辛和贫困。组诗中《刈草的小丫》节奏前缓后急,最后的画面定格在“刀刃划破小小的指头/她赶紧按住伤口,眼角挂两串泪花”。《牧牛少年》先写少年“安闲”地望着来往的渔帆,看似平淡叙述,笔锋陡然一转,“牛儿啃不尽绿草/却噬去了你金子般的年华”,从而使“安闲”成为令人痛心的生活心态。《采苇叶》写“苇叶好采,可糯米哪来呀/瞧着孩子归来,妈妈转身呜咽”。这些诗读起来令人心灵震撼,作者在诗中倾注了对家乡生活的深情体验,在反映家乡贫困的同时表达了对富裕、美好生活的向往。

朱文根另一类乡土诗是写山乡的,数量也不少,譬如《山乡三首》、《杂咏五题》、《山中行吟》等组诗。这类诗有哲理的揭示,“懦夫在这儿会心惊胆战/小路如丝连着大地和蓝天”(《路》)。有对生活的思索,“你是一位伟大的行者/历涉无数急流湍川/总是带着送行者担忧的心/踏上波翻浪涌的征程”(《帆》)。有对山景绘声绘色的描写,“从山坡上冲下来/从山谷中拥上来/拿下所有的山头/一鼓作气地进军”(《年轻的松林》)。内容是多方面的,写山乡的这类诗一般都很朴实。

第三,古诗的营养。朱文根的诗歌营养成分是怎样的?这是进一步分析其诗歌思想艺术价值所不应回避的问题。作者在“自序”中称,大学四年,在所读过的书中,以诗歌类为最多,国内外不少著名诗人的作品都找来读一遍,其中“最喜欢读的还是俄国著名诗人涅克拉索夫、智利著名诗人聂鲁达的诗和我国著名诗人艾青、郭小川、流沙河的诗”。朱文根这里所提的几位诗人有共同特点,如这些诗人都善于写政治抒情诗,诗内容关注现实、关心人民,把生动的生活现实大胆地写进诗里,诗风真实、健康、硬朗。这些中外诗人的作品对朱文根诗歌创作的影响清晰可见,影响了作者提炼诗主题、寻找诗体裁及具体写作的艺术方式。正如作者在“自序”中所说的,他追求的诗歌艺术是“节奏跌宕明快,语言优美流畅,形式活泼多样,风格平淡天然”。

这是问题的一方面,问题的另一方面是朱文根诗有明显的来自古诗的营养成分。这在诗集自序中虽然只字未提,却可以从诗行中体味出来。朱文根诗来自古诗的营养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诗题和诗句上。朱文根最初写的是古诗,这类古诗营养一直保留着,而且不论是写形式极其活泼的自由诗,还是形式相对严谨的自由诗都是如此。诗题有古诗题的直接借用或化用,如《水乡纪事》、《杂咏五题》、《屯溪三江口》。诗题常为一个词或一个短语,不像现代派的诗常有句子形式的诗题。在语言上同样有很深的影响,有些是对古诗的化用,如“春柳向太阳扭动纤腰/春水向闲云凝眸微笑”(《春光》)。二是在诗意上。与诗语言紧密联系的是对古诗诗意的自觉吸收。如“哦,还有海内奇观/猛抬头,满眼八月江南/云绕茶山/太湖渔帆来自水与天”。这里既有“江南好,风景旧曾谙”,也有“孤帆远影碧空尽”之类古诗的诗意飘荡其间。三是在写作手法上,多用赋比兴等传统诗歌手法。早期诗更多缘情,后期诗更多言志。不像朦胧诗,人们喜欢用象征、意象、超现实等现代派手法表现个人对梦幻、潜意识、荒诞、神秘等的心理感受。

三、关注世界和哲学精神

当今中国诗歌向何处去?这是每个诗人都在思考和实践的命题。沈天鸿是一位坚韧的实践者,其诗和诗论在诗坛上都很有影响。这里只就几首诗探讨沈天鸿诗歌的美学品格和艺术特色。这些诗是《1991年安徽水灾》,载《诗刊》1991年第10期;《远离水源的地方》(组诗),载《长江文艺》1991年第11期,包括《拾棉花》、《秋天》和《面对秋野》三首;《塔影》(外二首),载《诗潮》1991年11、12月号,包括《塔影》、《看草》和《深处》三首。

诗歌是诗人对世界独特的说话方式。对世界的关注可以说是沈天鸿诗歌的一大特色。“你是离我最近的一个秋天/晚稻和玉米/几乎让我厕身其间”(《秋天》)。这里,“秋天”取得人格的独立,与诗人处于平等而亲近的对话位置。沈天鸿对世界的关注极少是远距离的观照,即使是采取宏观俯视的角度,主体与客体之间的距离也是拉近了的。如《1991年安徽水灾》,对安徽地区发生水灾这件大事的抒写是俯视角度的,但这样一些诗行:“泥土加入的水,如此金黄!/夜色加深它/令我仇恨的光”,可以说是近距离的叙说。这首诗其他诗行同样表达了对人民生存的深厚关切。

沈天鸿诗歌善于通过轻松而有点平淡的语气传递对世界的关注。“我打小时就开始看草/草比泥土稍高一些”(《看草》)。纯似叙述往事一般,但诗意不在字面,而是这种叙述方式所传递出来的那种亲近感和对美好事物的关心与怀念。“在这些远离水源的旱地中/妹妹你拾棉花”(《拾棉花》),以及“早晨没有人走回家去/秋天/请你教我以生活”(《面对秋野》),这两处造成的艺术效果和上例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对世界的关注,在沈天鸿诗歌中被处理为一种智性的也是一种哲理的关注。智性,在沈天鸿诗歌中表现为意象和诗行深处的隐藏,同时又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远的意境暗示出来。例如,“此时秋天俯下身去/变清的浅水里能否看见石头/原野正和秋霜直接接触/……有人在这黎明踏霜耕种/犁铧白光一闪/触及我遥遥的模糊痛楚”。这里每种意象都在原来的词义基础上升华,都带着智性的色彩,耕种已经开始,是对生存和劳作的深沉赞颂,也透露出诗人对发达文明的隐隐渴望。

沈天鸿诗歌在表达智慧性感思的同时,常有鲜亮的意象出现,这种意象反差使诗显得灵动,获得一种美质。如“吆喝声在又一代人头顶断续响起/如一支不断落叶的/无词的古歌/有多少次播种就有多少次砍伐”之后,出现这样亮丽的意象(群):“太阳开始静静照耀/身边金黄的草垛。”

与智性紧密相连,沈天鸿的诗歌表达了一种哲学精神。这种哲学精神融汇到整首诗的内部,是意象内部对世界的哲学把握,也是艺术把握。哲学精神使沈天鸿诗歌显得凝重,具有丰厚的意蕴。“塔影里铃声冷如一株寒菊”,在塔影这个具有浓重文化意味的背景下,历史在不断地演变,悄悄地深入,而怡人的“静”和寒菊的“开放”与“凋落”形成鲜明对照(《塔影》)。这里诗人平实地说出对人类历史的感受。

沈天鸿诗歌的哲学精神还表现在通过平常的话说出来,乍看没有什么,但仔细体味你会发现诗人确实在暗示着什么,“看见草我总要回一回头/已经消失的草/正在生长的草/没有谁能像我这样/对一叶草刻骨铭心”。“棉花从没有看到过自己/妹妹你也从没看见过/自己拾棉花的形象。”这样,诗人通过平静的叙述,将人们对人生的默默而执著的精神表达了出来。

沈天鸿的诗歌风格凝重而渊深,沉静中又带有热情。这种美学风格的形成,还与意象和语气的选择有关:凝重的意象与轻巧的意象对立而统一,干脆的语气与舒缓的语气协调,富有生气。这都使我想到:一首诗就是一个生命,诗歌在整体和谐时便射出绚丽的光芒。

同类推荐
  • 西征中的红军女战士

    西征中的红军女战士

    妇女抗日先锋团是西路军中的一支正规化妇女武装。1933年3月在四川通江县成立的妇女独立营是她的前身,后扩编为妇女独立团,在川陕苏区严酷的反“围剿”斗争中逐步发展壮大。1935年撤离川陕苏区,在南下长征的转战中,分散到个别部队。 妇女抗日先锋团是西路军中的一支正规化妇女武装。1933年3月在四川通江县成立的妇女独立营是她的前身,后扩编为妇女独立团,在川陕苏区严酷的反“围剿”斗争中逐步发展壮大。1935年撤离川陕苏区,在南下长征的转战中,分散到个别部队。
  • 现代散文鉴赏

    现代散文鉴赏

    书的力量是巨大的,它可以引导人的一生走向成功。正是基于此,我们编著了《中华阅读文库》,作为读者朋友面对现实生活的一面旗帜,来感召、激励人生,共同朝着美好的未来前进。人首先要认识自己,才可以认清世界。这些已经被中外智慧人士不断印证过了。他们的成功,正是因为有着矢志不移的追求;有着不可摧毁的意志;有着对痛苦等闲视之的心境。在一次次生活的坎坷与磨难中自我提升与超越,才使他们成就了自己,丰富了自己。
  • 宋词精品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宋词精品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一颗巨钻,在古代文学的阆苑里,她是一块芬芳绚丽的园圃。她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丰神,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妍,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胜。《宋词精品鉴赏》收录了《临江仙》、《阳关引》、《竹马子》、《采桑子》、《水调歌头》、《蝶恋花》、《沁园春》、《清平乐》、《西江月》等作品,白话译解,力求以直译者方式准确传达原词意蕴,并对词进行解析和鉴赏,品析力求以简练、精要的艺术分析,为宋词爱好者领会、品鉴宋词艺术,提供一定的参考。
  • 落在胸口的玫瑰

    落在胸口的玫瑰

    “女性”一词不是一个空洞的能指,它有着丰富深邃的内涵。是女儿,是妻子,是母亲,是女人自己,也是社会的一份子。任何一个女性都不可能只成为其中的一项而置其他为虚无。作为一个独立的自信自足的生命个体,女性应视责任为生命的必需,视苦难为生命的营养,视爱和成功为生命的追求。
  • 拯救大地

    拯救大地

    一个迄今为止对极大多数哲学家、文学家仍然淡漠的命题,实际上已经困扰人类很久了如何拯救大地,这种报告性环境保护文学值得我们认真拜读思考。
热门推荐
  • 公主凶猛:邪王不许动

    公主凶猛:邪王不许动

    穿越成不受宠的公主怎么办?娘不疼娘不爱,哥哥各种欺辱,还要将她卖进青楼?洛青伊气的快吐血,老天,人家的穿越都是王爷抱抱皇帝亲亲;为什么给她一个如此Hard模式的考验?不过既然来都来了,姐就不会轻易放弃!阿嘞,怎么通关到最后,还有意外收获?谁来告诉她,身后这几个男人该怎么甩掉啊!!
  • 凯源玺喜欢你之守望星空

    凯源玺喜欢你之守望星空

    21世纪,一个全新的爱情时代,梦里你期盼的那个人,你真的爱他吗?爱情那酸甜的味道,你懂吗?你还记得吗?那些往事的回忆,就像一幅历史悠久地名画,你看不懂它的悲伤,也猜不出作者的无奈。他爱你,他愿为你付出一切,他爱你甚至胜于爱他自己。你爱他,就接受他对你的爱,也把你的爱,给他。那么,梦里那苦涩的味道,忘掉它;梦里那甜甜的味道,珍惜它…
  • 神降寰宇

    神降寰宇

    寰宇大陆上流传着一个鲜为人知的传说,相传寰宇大陆是一片为众神所遗弃的大陆,大陆上不存在传说中的神,只有一类修炼幻术、武术抑或异灵的强者。幻术师是能够感悟天地自然,感悟金木水火土等自然元素之力即幻元力,并使用幻元力进行近战远攻的一类人。武师是通过肉体和精神双重修炼,在肌肉和血液中可以产生罡气提升身体属性,并运用罡气进行战斗的一类人。异灵者是天赋觉醒后自然感悟一种特特殊能力并经过漫长修炼后随心所欲使用此能力的一类特殊人群。故事就在着片失落的大陆缓缓拉开序幕,逐渐展现其神秘的面纱。。。。。。。
  • 剑宝奶爸

    剑宝奶爸

    他一朝成为同学眼中胆大包天的泡妞高手,殊不知——事出有因;他明明有着过人的机智天赋,却只有一个平凡的梦想——离家出走;当平静的生活离他而去,天降“贱宝”挡道又当财;惹事又带灾,他要如何逆袭这上天和他开的玩笑?“爸爸,身为顶级剑宝,我可是出门旅游居家必备啊,上可当飞机,下可当帐篷!你就带上我吧!”“死开!别缠着我!”“爸爸,要知道,相信我,没错的!有我,皆有可能啊……”“你妹,有本事,你不要用到一半,没能量啊!”亲爱的同学们,准备好迎接绝世“贱宝”的逆袭了么!
  • 和你在一起,我很高兴

    和你在一起,我很高兴

    A小姐说:“你知道吗?我和你在一起之后,每天都很快乐。”B先生说:“谢谢,你告诉了我我最想要的答案。”和一个人在一起,如果他给你的能量是让你每天都能高兴地起床,每夜都能安心地入睡,做每一件事都充满了动力,对未来满怀期待,那你就没有爱错人。最隽永的感情,永远都不是以爱的名义互相折磨,而是彼此陪伴,成为对方的阳光。和你在一起,我很高兴。”这就是最动听的情话了,没有之一。你可以在这本书里找到你的朋友影子,也能找到你自己。从过去说到现在,让我们一起去寻找未来。不管是文章中让你嚎啕大哭的小A,还是让你哈哈大知的小B,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每个人让你明白存在的意义。
  • 爱本相欠奈何再见

    爱本相欠奈何再见

    彼时,莫昕言问:“你为什么不许我爱你?”司徒辰冷冷的回答:“因为不需要。”此时,莫昕言终于死心:“如你所愿,我再也不会爱你了。”说完便转身离开,不仅离开了这座城市,也离开了司徒辰的生命,这时他才明白:这一次是真的......原以为爱恨难消,不见便好,奈何心未死,只等你归来~
  • 弑天邪少

    弑天邪少

    三年前,我是被逐出家门的落魄少年。三年后,我是让天下人刮目相看的弑天邪少。当初是你们看走了眼。我说过,我失去的,我会靠自己一点点拿回来,谁都没办法阻挡住我。
  • 帝王情:一品幕僚

    帝王情:一品幕僚

    一代风华潋滟,一双眸子可读懂天下人的心,却唯独读不懂自己的心。他说,心中无情才是悲哀……他说,光明属于任何一个人……他说……她本无情,更不知情为何物,直到有这样一人日日在她耳边说着……可到最后,爱她的,为她而死;她爱的,亲手杀死了她;她信赖的,背叛她……青衣依旧,红妆妖娆,到底哪个才是她自己?她已然分不清……
  • 查理九世之真假莲神

    查理九世之真假莲神

    唐晓翼回来了,他带回了他的妹妹……传说:世界末日之时会有莲神相助,他们是谁呢?…………
  • 感动·感谢·感恩:李嘉诚基金会捐助四川地震灾区

    感动·感谢·感恩:李嘉诚基金会捐助四川地震灾区

    2008 年5 月12 日,四川省汶川等地遭受了历史上罕见的里氏8.0 级特大地震。突如其来的地震灾害给四川省社会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重大损失。在我们面临前所未有的巨大困难,紧急组织干部、师生全力抗震救灾的紧要关头,社会各界及时伸出援助之手,慷慨解囊、雪中送炭、多方呼吁,共行义举,给予我们大力支持和无私帮助,把一颗颗爱心洒向四川灾区的每一个角落和每一位师生的心中。这不仅包含着对灾区师生的关爱,更是对祖国未来的期盼。全国人民和海内外同胞共同谱写出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万众一心、共战震魔的时代颂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