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021500000043

第43章 50年代初至70年代中期:否定批评多,客观评价少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它标志着中国大陆政治上统一局面的形成,中国的文化开始呈现出一种整合的发展态势,并且这种整合是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作为旗帜的。从新中国成立到70年代末,中国新文学史事实上基本是以鲁迅、茅盾、叶绍钧、巴金等以及延安文学为主线来写的,在这样的背景下,尤其是对鲁迅的研究,评论者推崇备至,甚至到了顶礼膜拜的程度。这段时期郁达夫研究专题文章较第一时期急剧减少,为数不多的有关郁达夫小说研究的文章,也大都散见于各类不同的文学史著作中,而学界也往往从这个时代的主流文化立场出发,对郁达夫及其作品的评价“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近乎失语。这里还包括像王独清、穆木天、瞿秋白、梁遇春、何其芳等一大批流淌着郁达夫式的感伤和忧郁的现代文人”。

首先对郁达夫作出评价的是丁易。他在《郁达夫选集·序》中,一方面肯定了郁达夫“五四”时期的作品带有一定的反帝反封建的“战斗精神”,另一方面又认为“浪漫主义的感伤颓废是达夫先生作品中的一个主调”,并说“这种精神情绪实在是不健康的”,是“在客观上对青年们的前进向上的热忱起了一种很不好的消极作用”。丁易对郁达夫的有保留的肯定和简单化倾向的批评,直接影响了50年代~60年代中国学术界对郁达夫的看法。

较多地承袭丁易观点的是这段时期出版的几部“中国现代文学史”著作,如张毕来的《郁达夫——〈中国新文学史稿〉之一节》、刘绶松的《中国新文学史初稿》、复旦大学中文系现代文学组学生集体编著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以及吉林大学中文系中国现代文学史教材编写小组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等。由于在当时它们是普遍通用的教材,因此影响也尤为显著。特别是张毕来的《郁达夫——〈中国新文学史纲〉之一节》,对郁达夫几乎采取了完全否定的态度:首先,张著否定了郁达夫的爱国主义思想,认为“其狭小可不言而喻”,甚至申明他的“爱国热情自始就和他的悲哀、愤恨结合着,他看不见人民的力量,看不见民族的前途……”其次,认为郁达夫的作品在揭露旧礼教虚伪的同时,也起了副作用,即“对于青年读者,他的作品是很少教育意义的,相反有坏的影响”,这些近于武断的批评,显然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

同时期也出现了几位力求客观公允地评价郁达夫的论者。如文学史家王瑶,他在《中国新文学史稿》一书中,基本肯定了郁达夫的思想和创作,并认为郁达夫的“伤感颓废”,“是对现实不满的悲愤激越情绪的一种摧抑,浪漫的情调中是有反抗和破坏心情的”。又说:“其实他的小说大部都可以当作不满现实又不愿逃避的爱国的青年的苦闷、忧郁来读的。”这实际上为重新评价郁达夫小说中所谓的“消极因素”提出了新的视角。其他像曾华鹏、范伯群的《郁达夫论》(《人民文学》,1957年第5、第6期合刊),深入系统地探讨了郁达夫的生平思想和创作道路,对郁达夫的一生作出了高度的概括和实事求是的评价。如认为郁达夫作品中的“颓废情绪”和“色情描写”也有它“可理解的和积极的一面”,因为“性的苦闷是作为一个社会问题来提出的”,而且“在于它对封建旧道德的自觉的挑衅”,还分析了郁达夫思想矛盾的根源,并指出正是这种仅仅“在自己的理论中呐喊”的矛盾,构成了“郁达夫的悲剧”。还有田仲济的《郁达夫的创作道路》(《山东师范学院学报》,1959年第3期),虽然也受到当时文化氛围的影响,但在评论郁达夫其人其文时,也不失自己独特的见解。如对郁达夫作品中所谓的“感伤”与“颓废”问题,认为“是根源于社会现实的”,并认为郁达夫作品中的女性,作者“是把她们作为人来描写”的。

50年代中后期,文艺批评领域出现了以政治批判代替一切的错误倾向。进入了60年代后,政治运动成为社会生活的主导部分,关于郁达夫其人其文研究的论著更日渐稀少,之后再也见不到一篇(一部)有分量的专论(著)了。尤其是“文革”十年,批评家完全被剥夺了言论的自由,文艺争鸣更不可能(除了香港、台湾和外国的一些学者仍然对郁达夫情有独钟,不时发表或出版若干著述),此时在全国来说,郁达夫研究完全处于停滞状态。并且郁达夫还同许多活着的作家一样,不断地遭到口诛笔伐,他完全被当作一种反面人物来看待了。

总之从20世纪50年代初到70年代中期,由于这段时期文化上的相对封闭,对郁达夫其人其作研究的主要特点是:否定批评居多,客观评价较少;存在着重社会思想评价而轻艺术分析的弊端(即注重对文学作品与现实关系的剖析,而对文本本身则缺乏深入的分析与研究);在对郁达夫的小说研究中,所运用的批评方法比较单一,论著往往显得机械、呆板,缺乏有力的理论支撑——人为的因素,延宕了中国新文学批评的发展进程。

同类推荐
  • 精神自治(修订版)

    精神自治(修订版)

    透过《王开岭文集(随笔卷):精神自治(修订版)》,作为读者,我游历了一个人的精神地理,被那些从未见过的神奇风光吸引。那风光在日常的旅游地图上是见不到的。我不敢断言这样的地理绝无仅有,但我确定的是,这是当代为数不多的身兼多种文质的作家和作品。《王开岭文集(随笔卷):精神自治(修订版)》让我看到了一个智者、一位诗人、一颗良心、一个浪漫而冷峻的同时代人。这样一个夜晚,携上这样一本书,与之同行。我感到了雪的融化、心的欢愉和春天的临近。
  • 三千佛塔烟云下:东南亚五国文化纪行

    三千佛塔烟云下:东南亚五国文化纪行

    文化行者郭建龙,历时四个多月踏遍中南半岛,在行走中探求东南亚五国的历史沿革和文化变迁,拼凑起东南亚五国近千年的历史图景,在风景之外为我们呈现了一个新鲜且独特的东南亚。
  • 《金瓶梅》与世情小说

    《金瓶梅》与世情小说

    本书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由文人独立创作的长篇小说,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大约在明代的隆庆至万历年间成书,全书共一百回,约九十多万字,其中大大小小的人物大概有八百五十多个,被清初著名理论家张竹坡称为“第一奇书”。也就是这样一部作品,在历朝历代,多次遭受毁禁,命运多舛,而对于其作者的身份也是众说纷纭。
  • 我的幸福何处安放

    我的幸福何处安放

    作者通过对十几位花季少女的采访,将她们只差一步就幸福的经历用口述实录的形式展现出来,其中包括了她们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经常遇到的问题以及需要的帮助,愿与读者产生共鸣,莫要重蹈覆辙,再次踏上不幸的旅程,更愿每个长辈用温和、恰当的方式带自己的孩子度过那段宝贵的青春岁月。花季少女如同浩瀚的海洋,表面上的起伏不定,是因为内心的汹涌澎湃。每一个激流或暗礁都是她们内心面临的困惑、挣扎、挑战与无助。
  • 心语如丝

    心语如丝

    本书是一部散文随笔集,作品分为“心语如丝”和“闲暇小语”两个部分。在书中,作者以一位女性作家特有的细腻眼光,从生活中的细微之处着眼,着力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书中文章多以其在西安的生活、工作为主,文笔细腻唯美,具有较强的可读性。
热门推荐
  • 狼刑

    狼刑

    狼之刑在于,变懦弱为顽强,变不争为抗争。且看现代穿越人高适,如何让一群引颈待戮的绵羊成长为纵横天下的恶狼。赳赳男儿,有道是:三尺青峰在手,痛饮敌人颈上热血,不亦快哉;娇俏美人入抱,身着绫罗若隐若现,不胜风流;百万雄师藏胸,背水纵兵十荡十决,不吝慷慨;……
  • 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

    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都市洪荒纪

    都市洪荒纪

    洪荒时期,天道施劫,谓之,能者勿存!尔后,各路神魔妖佛,或遭劫,或消失。十万年后,现代都市中,病弱少年张惟一,在一场意外后,被移植了一颗僵祖旱魃的心脏。自此化身僵尸。只想平平静静生活的张惟一,不断见识各种异类搅弄风云。当妖魔无视律法,轻贱生命,当平凡人类饱受践踏,当繁华都市屡受摧残。希望不再,文明凋零。谁来拯救?……一个以僵尸为主的英雄联盟出现了!这是一场蝼蚁与神灵的抗争!这是一部热血沸腾的英雄传说!这是一曲可歌可泣的都市洪荒纪!
  • DNF狂暴之眼

    DNF狂暴之眼

    “我就是来送信的,别惹我!”“呼,战斗这么枯燥,本大爷得闷口酒带动一下。”Enoch作为一个鬼剑士,似乎有些仁慈。Enoch作为一个鬼剑士,似乎也有些残忍。这是一个社会经验为零,智商为负数的主角的故事,不过好在,他的战斗力爆表!
  • 人贩子

    人贩子

    龙仁青,当代著名作家。1967年3月生于青海湖畔铁卜加草原1986年7月毕业于青海海南民族师范学校藏语言文学专业。先后从事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的新闻翻译(汉藏文)、记者、编辑、导演、制片等职,现供职于青海电视台影视部。
  • 一梦问天

    一梦问天

    天道何存?一梦问天,天要灭我,我便逆天!
  • 血道争仙

    血道争仙

    【以血入道,浴血争仙!】雪夜的一部分灵魂侥幸躲过了主身的夺舍,无奈入主了自己炼制成的一具“血尸”体内,仓皇逃走。直到这个夜晚,他才彻底明白,原来自己活了十多年的时间,竟然一直只是别人的一个分身,一具转世重生的炉鼎……
  • 核心记录

    核心记录

    西元2301年,人类最大的超级电脑“核心”被联合军成功的制造并使用,司令坎诺·拉莫达对主席提议用“核心”建造了HP计划,得到了授权,开发了全新的次世代间谍破坏型SAM,但是这个计划的第一台SAM却因为AI智能坏死而意外失踪。
  • 十万个为什么

    十万个为什么

    包罗万象、融合古今,向儿童们展示了一个色彩斑斓的知识世界,《十万个为什么》启发儿童积极思考、大胆想象,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和创造力;《十万个为什么》引领儿童渴望求知,让他们在求知路上快乐前行!
  • 月光下的白马:动物卷

    月光下的白马:动物卷

    本书收入作者的灵动文字,用爱心写动物的可爱。文字活泼,优美清新,有许多文章被《读者》、《散文选刊》、《青年文摘》转载,并入选中学语文教材,是不可多得的精品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