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046400000009

第9章 学会不走寻常路

吃透工作不如认清自己

管理者要贯彻自己的意图,发挥下属的整体力量,就需要有统一的行动、统一的意志。而统一的行动、统一的意志,需要靠严明的法纪去实现,靠威严的治理手段去巩固。倘若指挥不灵,兵不服将,将不从帅,整个组织系统就成了一盘散沙,管理机器就很难保持正常运转,实现管理目标也就成了一句空话。所以,必要时必须惩治个别典型,以警告其他下属,使他们遵纪守法,服从指挥。

《左传》记载:孙武去见吴王阖闾,与他谈论带兵打仗之事,说得头头是道。吴王心想,“纸上谈兵管什么用,让我来考考他。”便出了个难题,让孙武替他训练姬妃宫女。孙武挑选了一百个宫女,让吴王的两个宠姬担任队长。

孙武将列队操练的要领讲得清清楚楚,但正式喊口令时,这些女人笑作一堆,乱作一团,谁也不听他的。孙武再次讲解了要领,并要两个队长以身作则。但他一喊口令,宫女们还是满不在乎,两个当队长的宠姬更是笑弯了腰。孙武严厉地说道,“这里是演武场,不是王宫;你们现在是军人,不是宫女;我的口令就是军令,不是玩笑。你们不按口令训练,两个队长带头不听指挥,这就是公然违反军法,理当斩首!”说完,便叫武士将两个宠姬杀了。

场上顿时一片肃静,宫女们吓得谁也不敢再出声,当孙武再喊口令时,她们步调整齐,动作规范,真正成了训练有素的军人。

在现实生活中,管理者也时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纪律涣散,人心浮躁,甚至还有派系纷争,乌烟瘴气。铁腕管理者要对这样的部门进行治理,就必须有果敢的精神,对为首者加以严惩,而且事不宜迟,越快越好。倘若在这种情况下还顾念人际关系的影响,避免面对人事冲突,任由局势继续恶化,最后还是难辞其咎,根本就不可能两全其美。假如管理者在这种情况下姑息养奸,只能说明他缺乏魄力,是一位不称职的管理者。

当然,对众多不听话的下属,管理者也不可能全部惩罚,有一句话叫做“法不责众”,而且打击面太大不是什么好事。此时,抓住一个典型开一开杀戒,就可以使众人为之警觉畏惧。

比如,有一个部门出现问题时,如果责备整个部门,将会使大家产生每个人都有错误之感而分散责任;同样地,大家也有可能认为每个人都没有错。而只惩戒严重过失者,可使其他成员心想:“幸亏我没有做错,”进而约束自己尽量不犯错误。所以,为了整顿部门内部涣散的士气,有时不妨刻意制造一点紧张的气氛,大胆地牺牲一个典型的越轨者。这是一个非常有用的震慑手段,也是一种有效的管人权谋。

在任何团体中,皆有扮演“典型”角色的人存在。这个角色绝非每个人皆能胜任,必须选出一位个性适合的人。他的个性要开朗乐观、不钻牛角尖,并且不会因为一点琐事而意志动摇,如此方能用于此项“任务”。

管理者应避免选用容易陷于悲观情绪,或者太过于神经质的人。若错误地选择了此种类型的下属,往后将带给你更多的困扰。

在管人过程中,运用“抓典型”策略,对树立管理者威严、增强对下属的控制力具有十分显著的效果。但是,在具体运用时也应该注意以下几条原则:

(1)严打出头者。

如果说办公室里已经暴露出了无序的苗头,管理者就应该注意观察,抓住第一个以身试法者,并从速从严予以处置。这样做有两个好处,第一,第一位只有一个人,容易处置;第二,第一位胆量大,影响坏,若不及时处理,便会有效仿者紧随其后。处理第一位能够起到杀一儆百的作用。

(2)敲击情节严重者。

如果同时碰到好几位违纪违规者,应当缩小打击面,重点惩处情节严重、性质恶劣、影响最坏者。其他的给予适当的批评教育就行。如果不加选择,一律照打,第一,由于打击面过宽,达不到“警”的目的;第二,会影响工作;第三,树敌太多,影响你的威信。只有有选择的重点打击,才能切实收到效果。

(3)惩处资深人员或中层干部。

如果能够抓住一个资深人员或肩负重任的中层干部进行惩处,效果会更好、更能对普通职员起到警告作用。有实绩的人或部门主管都被惩处、指责,其他职员能不感到紧张而加倍努力工作吗?

(4)惩处要使对方心服口服。

既然是惩罚,肯定都是无情的。作为管理者,在使用这一手段时,也要考虑到对方的情绪。应当注意:第一,惩处方式不能过于偏激,要留有余地,能被对方接受;第二,惩处要有理有据,根据纪律规定、制度来执行,使被惩处者心服口服,无话可说。

(5)惩处要恩威并用。

“抓典型”只是管理上的一种手段,但不是唯一的手段,它不是以打击报复为目的的。所以,还须辅之以“恩”的手段,软硬兼施。这样,能使被惩处者在被“杀”的同时,又感受到了一些关爱。对管理者而言,铁腕政策得到了实施,又笼络了人心,还树立起了一个可畏可敬的形象。

(6)要注意频率和次数。

此法不能用得太多、太频繁。否则,会引起下属们对你的不满,甚至认为你只会处罚人、挑别人毛病,缺乏管理能力,从而从内心里看不起你,影响管理者的形象和权威。

先用好脑袋,再用好手脚

狂傲者往往自命不凡,以为自己是旷世之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如果一个下属狂妄到了这种地步,那真是叫管理者头痛。对待这种下属,需要肯定他的成绩,适当安抚迁就,但也不能一忍再忍,一让再让,否则,他可能会忘乎所以。适当的时候管理者必须对其威慑一次,让他有所畏惧。

尉迟敬德,原在义军宋金刚手下,后归李世民,为唐朝开国大将,屡立战功。为人鲁莽骄悍,却又忠正刚直。

一次,唐太宗与吏部尚书唐俭下围棋,唐俭抢先占据有利位置,与太宗发生争执。太宗一时动怒,就下令把唐俭调出中央,贬为潭州刺史。但仍余怒未消,便对尉迟敬德说:“唐俭轻视我,我想把他杀了,你替我作证,就说他对我有怨气,出口不逊。”第二天,唐太宗便让尉迟敬德和唐俭当面对证,敬德叩头至地,说:“我确实没听说过。”唐太宗反复再问,还是这样回答。唐太宗一怒之下把手上的玉板摔碎在地,拂袖入内。

但尉迟敬德依仗自己有功,便骄傲放纵自己,经常盛气凌人,招致同僚们不满。曾有人告他谋反,唐太宗倒不轻信,找来问询是否当真。敬德说:“臣随陛下讨伐四方,身经百战。如今幸存者,只有那些刀剑底下逃出来的人。天下已经平定,臣子会谋反吗?”说着把衣服脱下扔在地上,露出身上的累累伤痕。唐太宗李世民只得好言好语安慰敬德一番。

可尉迟敬德骄纵成性,毕竟难改。一次太宗大宴群臣,尉迟敬德和在座的人较短长,争论谁是长者,一时性起,竟然殴打了白城王李道宗,弄瞎了道宗的一只眼睛。皇上见敬德如此放肆,十分不悦而罢宴。唐太宗便对敬德说:“我要和你们同享富贵,而你却居功自傲,多次犯法。你可知古时韩信、彭越如何被杀?那并不是汉高祖的罪过。”尉迟敬德这才有些惧怕,从此以后,行为才有所收敛。

尉迟敬德这样骄横却又正直的人,必须施之以恩,使其感动,但又必须抓住其弱点,给予其适当的恫吓,起到威慑的作用。为感慨唐太宗李世民驯服悍臣尉迟敬德之事,有诗叹曰:“居功悍将气凌人,明主恩威驯莽臣。巧借韩彭喻今古,尉迟醒梦汗淋淋。”

像尉迟恭这样的武将,虽正直不阿,但也往往有行为粗暴、头脑简单的缺点,根据其性情因势利导施法威慑,还是必需的。唐太宗可说管得恰如其分。

学会用脑袋走路

我们常常发现,有些下属由于自恃有一定专长,或短期内很难有人能替代他的工作,或自恃与公司大客户关系良好,往往难以管束,视公司规章如无物。对于这种人,一定要实施严格的管理,甚至可以找一个“借口”来给他一点颜色,以让他知趣改过。

对于组织中的重点人物即使仅仅发现一些类似的苗头,也要及早采取行动,在“借口”上做一做文章。在这一方面,我们可以从老祖宗那里学习一二。

西汉时开国功臣萧何一生始终谦恭谨慎,不矜功,不伐能,不图名,不争利;善于体察君王心意,委曲求全;甚至不惜以自污的方式化解主疑;他总是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地忠主敬业。但即使如此,他在晚年还是蒙受了一次无端的冤屈。

有一次,萧何向高祖上了一道奏章,说由于长安都城人口增多,田地不够耕种,请求把上林苑的荒废空地拨给百姓开垦,既可以收获些粮食补充民用,豆麦秆叶还可作苑中禽兽饲料。哪知汉高祖看了奏章以后,却怀疑他是有意讨好百姓,收买人心,便怒气冲冲地把奏章往地上一掷,骂道:“相国一定是受了商人的财货,居然敢来请我的上林苑地。这还得了!”立即传令把萧何抓起来,关进大牢内。可怜萧何20多年如一日兢兢业业地办事,谨慎小心地做人,多次化解了高祖的猜疑之心,不料到了鬓发斑白的时候居然祸从天降,心中感到无比的冤闷!但萧何深知高祖的为人,因此,他越是处在这样的时候,越是冷静,虚中自守,不上诉,不辩解。他知道,要不了几天,高祖就会放他出去的。

几天以后,一位姓王的卫尉当值。他见高祖背垫着枕头半躺着,心情比往日好些,便上前跪问:“陛下,相国犯了什么大罪,被关进监狱?”高祖说:“朕听说李斯作秦始皇的丞相,凡有善行就归功皇上,有恶行就自己承担。可是萧何竟然私受商人的钱,为他们请我的上林苑去讨好百姓,收买人心。所以应该治他的罪。”王卫尉说:“陛下,臣以为萧相国无罪。宰相的职责是为民兴利,萧相国请开垦上林苑荒地正是他应尽之责。陛下怎么怀疑他是收受贿赂讨好百姓呢?况且当初陛下与项羽相争数年,随后又出讨陈稀、英布的叛乱,每次陛下出征在外,都是相国留镇关中。如果相国有二心的话,只要他当时稍一动作,整个函谷关以西早就不是陛下的了。但相国却从来不贪图私利,始终忠于陛下,难道今天反而贪求商贾的那点钱财么?至于秦始皇,他正是因为不听臣下批评,一意孤行才亡了天下。李斯就是能为他承担过失,又哪里值得效法呢!陛下未免把相国看成浅薄小人了。”

其实,高祖当然知道萧何素来谦恭,只不过借口挫辱他一下,显示一下自己的权力,敲山震虎,树立自己的威严,并未真想治萧何的罪。但此心思怎好让人知道呢?高祖听完王卫尉一席话,嘴上自然不便说什么,沉默了一会,便命派使者持节将萧何赦免出狱。

萧何出狱后来不及回家换洗,便衣衫邋遢,光着脚丫子跌跌撞撞地进宫谢恩。高祖说道:“相国大可不必多礼了。相国为民请求垦种苑中荒地,我不允许,我不过是夏桀、殷纣那样的君主罢了,相国才是贤相。我关押相国,就是想让百姓知道我的过失啊!”萧何赶紧磕头称谢退去。从此,萧何行事更加恭谨了。

在这里,萧何事实上有无收买人心的企图是次要的,重要的是,通过这一捉一放,萧何以后是绝对不敢有这样那样的企图了,这也正是管人高手刘邦的真正目的所在。从这一事例中我们也可看出,现代企业管理过分讲究科学的一面,而对这种结合个人心理尤其是中国人心理的管理方式往往给忽略了。

永远保持向上的惯性

在任何组织、团队里,腐败就像人的身体长了毒瘤,各种机能都会降低,这就会不可避免地威胁到管人者的管理效率。如果对待腐败分子手下留情,必定会对自己和组织带来很大伤害。对此,管理者必须动真格的,做到除恶必尽。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对腐败行为打击最严、手段最狠的当数平民出身的明朝皇帝朱元璋。

朱元璋自幼生长于民间,对元代官吏对待百姓的贪酷了如指掌,也认识到元末吏治的腐败是农民大起义爆发的原因之一,认识到要保证他所建立起的政权不重蹈元代覆辙,就一定要肃清腐败分子,杜绝贪污腐败。他因此为贪官污吏设立了严法酷刑,而且由于他个性的狠毒,在实际实行过程中,还专门为贪官设立了一些法外非刑,以此来警戒天下官吏奉公守法。

对于贪赃舞弊行为,他则绝不轻饶。朱元璋认为,吏治之弊莫甚于贪虐,而庸鄙者次之,所以他说:“朕于廉能之官或有罪,常加宥免,若贪虐之徒,虽小罪亦不赦也。”

官吏犯赃的,罪行较轻,朱元璋处以谪戍、屯田、工役之刑,也就是充军发配。如徐州丰县丞姜孔在任时,借口替犯人缴纳赃款,挨家挨户敛钞,结果全都塞进了自己的腰包。朱元璋查知此事,将姜孔发配去修城。

洪武九年,“官吏有罪者,答以上悉谪之凤阳,至万数”,其中绝大多数是犯赃官吏。而对罪行严重的,则处以挑筋、挑膝盖、剁指、断手、刖足、抽肠、劓、阉割、凌迟、发配广西拿象、全家抄没发配远方为奴、株连九族等等酷刑。户部尚书赵勉夫妻贪污,事发后夫妻二人同时被杀。工部侍郎韩铎上任不到半年,伙同本部官员先后卖放工匠二千五百五十名,得钱一万三千三百五十贯,克扣工匠伙食三千贯,盗卖芦柴二万八千捆,得钱一万四千贯,盗卖木炭八十万斤,私分人己,事发被杀。

同历代封建专制制度的通病一样,明代贪污受贿的官员腐败案并不少见。例如,大名府开州通判刘汝霖,追索核州官吏代犯人藏匿的赃款,逼令各乡村百姓代为赔纳,被判枭首;凤阳临淮知县张泰、县丞林渊、主簿陈日新、典史吴学文及河南嵩县知县牛承、县丞母亨、主簿李显名、典史赵容安等收逃兵贿赂,使令他人代充军役,案发后两县官吏尽行典刑;福建东流江口河泊所官陈克素勾结同业户人,侵吞鱼课一万贯,又勾结东流、建德两县官吏王文质等,验了敛钞数万,被杀身死;进士张子恭、王朴奉命到昆山查勘水灾接受昆山教谕漆居恭、酋径巡检姚诚宴请,收受缎匹、衣服等物及钞币一千三百贯,将他们的二万二千六百亩已成熟田地谎报为受灾农田,朱元璋查知后,命锦衣卫给他们送去兵刃、绳索,勒令自尽。当时官吏贪污到银六十两以上者,均处以枭首示众、剥皮楦草之刑。行刑多在各府州县及卫所衙门左首供祭祀的土地庙举行,因而当时土地庙得名为皮场庙。贪官被押至土地庙,枭首挂在旗杆上示众,再剥下尸身的皮,塞上稻草,做成皮人,摆在公座之右,以警戒后任。

在洪武年间,除了一些较小的惩贪案外,还有几次大规模的对贪官污吏的集中清洗,其中以空印案和郭桓案最为著名,声势也最为浩大,两案连坐被杀人数也最为惊人,累积共达七八万人。

明初整肃吏治的斗争前后延续二三十年之久,打击面极广,甚至一些皇亲国戚,若是贪赃枉法,也在劫难逃。为了达成吏治清明的政局,朱元璋六亲不认。开国功臣华云龙、朱亮相便因以权谋私、贪污受贿死于整肃吏治的斗争中。朱元璋的亲侄儿朱文正因骄侈荒淫,搜罗强抢民女,淫乐数十日后,将该民女堕井淹死,毁尸灭迹,也被朱元璋罢官安置凤阳守卫先人坟墓。后来朱文正逃跑,朱元璋终于将他杀了。驸马都尉欧阳伦是马皇后所生安庆公主的夫婿,指使家奴走私茶叶,牟取暴利,并纵容家奴胡作非为。朱元璋下令:“布政司官不言,并伦赐死,保等皆伏诛,茶货没入于官。”欧阳伦虽高攀为皇贵胄,玉叶金枝,终于还是保不住性命,和很多布政司官员一起身首异处。

明初整肃吏治的斗争,是朱元璋出于集权专制的目的进行的,因而带有一定的残暴特征。打击面大,处死极多,因此有时也不免产生一些先入为主的冤假错案,枉杀了许多无辜官吏。在一些大小案件中,罪有应得者固然很多,可无辜被戮者也大有人在,甚至有很多官吏,仅仅因为朱元璋看他不顺眼,便被杀了。可以说,朱元璋整肃吏治的手段虽雷厉风行,但由于自身性格缺陷的原因,在实际实行过程中,往往存在着很多偏差和失误,付出的代价是沉重的。明初官吏戴镣铐上堂办事,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可尽管如此,在无法解决制度问题的情况下,通过严酷手段整肃吏治、打击害群之马的斗争毕竟还是收到了前所未有的效果。朱元璋曾以为元代法令过于宽纵,以至人心懒散,江河日下,经过了半个世纪,人心都不畏法,所以他才主张峻法严纪。这一系列严法严刑确也使得贪官污吏望而止步。经过长期的严刑诛戮,做官的人终于认清了朱元璋立场的坚决,认清了本朝惩贪不贷,敢动真格,世道已经变了,开始人人自危,不敢恣肆妄为——郡县之官虽居穷山绝塞之地,去京师万余里外,皆心震胆,如神明临其庭,不敢放肆。“或有毫发出法度,失礼仪,朝按而著罪之。”官场风气在一连串严酷打击下,逐渐发生了改变,日趋清明——“一时守令畏法、洁己爱民,以当上指,吏治涣然不变矣。下逮仁堂抚绪休息,民人安乐,吏治澄清百分年。”后世清官海瑞由此而赞洪武朝:“数十年民得安生乐业,千载一时之盛也。”

朱元璋不细加斟酌、枉加屠戮的作风当然是不可取的,而且也只能归结于他独裁的残暴,但他打击害群之马、整饬吏治的坚决态度,却有值得后人学习之处。

多给人一份新鲜感

管理者要坐稳位置,达到令出有所从,就必不可少地要采用强硬的手段。有过不诛则恶不惧,然而,诛恶必须要抓住症结,该等的时候就要不动声色,等找到症结的时候再出手。

魏文侯时,任西门豹做邺都(在河南省)太守。西门豹上任后,见闾里萧条,人民很少。便召当地的父老到来,问民间有什么疾苦,弄成这般!父老异口同声说最苦的就是河伯娶媳妇了。

“奇怪!奇怪!河伯又怎能娶媳妇呢?”西门豹惊讶说,“其中必定有袖里乾坤,说给我听吧!”

其中一位说:“漳水自漳岭而来,由沙城而东,经过邺都,是为漳。河伯就是漳河之神,传闻这个神爱好美女,每年要奉献一个夫人给他,就可保雨水调匀,年丰岁稔,不然的话,河神一怒,必招致河水泛滥,漂溺人家。”

西门豹问:“究竟是谁搅的花样?”

“是那一班神棍搅的。这一带经常患天灾,人民甚苦,对于这件事又不敢不从。每年那班神棍串通一班土豪及衙役,乘机赋科民间几百万,除少许作为河伯娶媳妇费用外,其余便二一分作五,分入私囊去了。”

“老百姓任其瓜分,难道一句话也不说?”

“唉!”父老说:“试问在公势与私势的夹迫之下,谁敢说半个不字!何况他们打着为百姓服务的官腔。每当初春下种的时候,那班主事神棍及乡绅人等,便到处去寻访女子,见有几分姿色的,便说此女可以做河伯夫人了。有父母不愿意的,便多出些钱,叫去找别一个;没有钱的唯有把女孩送上。这样,神棍便领这女孩到河边的‘行宫’住下来。沐浴更衣,然后择一吉日,把女孩打扮一番,放在一条草垫上,浮在河里,漂流了一会便自行沉下去做河伯夫人。这样一来,凡有女孩的人家都纷纷迁徙逃避,所以城里的人越来越少。”

西门豹一边听着,一边眉头越皱越紧,问道:“这里的水灾情况怎么样?”

“还好,自从年年进贡了河伯夫人之后,没有发生过漂家荡产的大水灾。但究竟因本处地势高,有地方没有水源,没有水灾,可又有旱灾之苦!”

“好吧!”最后,西门豹说:“既然河伯这么有灵,当娶新夫人的时候,请来告诉我去观观礼!”

到时,那几位父老果然来告诉西门豹,说本年度的新夫人已选出,定期行礼了。

这是一个隆重的日子,西门豹特别穿起官袍礼服,命令全城官绅民众等参加。远近百姓闻讯从四乡跑来看热闹,河边聚集了几千人,盛况空前。

一位“媒人”乡绅,把主事的大巫拥过来了。西门豹一看,原来是一个老女巫,一副了不起的傲态,她后面跟着20多位女弟子,衣冠楚楚,捧着巾栉炉香,侍候在左右。

西门豹开口问:“请把那位河伯夫人带过来给本官看看好不好?”

老巫不说话,示意弟子去把河伯夫人带来。

西门豹很注意地审视该未来的河伯夫人,见她虽鲜衣在身,但也不是十分漂亮,而且愁容满面的。便对老巫及左右的官绅弟子说:

“河伯是位显赫的贵神,娶妇必定是位绝色的女子才相称,我看这位女子,丑陋得很,不配做河伯夫人。现请大巫先去报告河伯,说本官再给他找一位漂亮的夫人,然后改期奉献给他。”

他一声令下叫左右卫士把老巫丢下河里去。左右的人大惊失色,西门豹若无其事地立静等候。

一会,他又说:“老妇人做事太没劲了,去报信这么久还不见回来。还是派一位能干的弟子走走吧!”

又催卫士把为首的一位女弟子抛下河去,不久又说:“连弟子都不回话了,再叫一位去吧!”

连续抛了三个弟子落去,一个也没有回头。

“哦!是了。”西门豹还像演戏一样,说:“她们都是女流之辈,不会办事的,还是请一位能干绅士去吧!”

那绅士方欲恳求,西门豹却大喝一声:“毋容推搪,速去速回!”

于是,卫士左牵右拉,不由分说,“咚”的一声,将绅士丢下河里去,溅起一阵水花,旁观者皆为吐舌,靠近的不敢出声,远站着的在交头接耳。

只见西门豹整衣正冠,向河里深深作揖叩头,恭敬等候。过了好一会,他又埋怨道:

“这位乡绅简直泄气之至,平日只晓得鱼肉乡民,连这点小事都办不来,真是岂有此理!——也罢,既然他年老不济事,你们这班年轻的给我走一走!”他顺手向那班衙役里头一指。

吓得他们面如土色,汗流浃背,一齐跪下去,叩头哀求,血流满面,都像打摆子发冷一样。

“且再待一会吧!”西门豹自言自语地说道。

又过了一刻钟光景,西门豹感叹一声,对大家说:“河水滔滔,去而不返,河伯安在?枉杀民间女子,你们要负起全部责任!”

“启禀老大爷!我们是被骗的,全是女巫指使!”众人异口同声地说道。

西门豹正色斥责起来:“好人又怎会跟坏人做坏事?今日姑且饶你们一次,给你们重新做人的机会!”

“多谢大老爷!”

“可是,今朝主凶的神棍已死,以后再有说起河伯娶妇的事,即令其人做媒,往河伯处报讯!”

因此,把这班助巫为虐的财产没收,全部发还给老百姓,将那批女弟子配给年长的王老五做老婆。巫风邪说遂绝,逃避他乡的居民亦纷纷回故里安居。

这一段故事把西门豹诛恶的过程演绎得活灵活现。我们看到,作为一个刚到任的管人者,西门豹迅速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对制造问题的“首恶”采取了严惩不赦的果断举措,效果立现。看来,管人就得这么管。

为人要圆融,处事要圆通

一个成功的管理者必定能给人一种难以言表的威慑力。这除了管理者本身的权力和气质外,其外表如何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所以,你如果想在下属面前显得更威严,还需要在外表上有管理者的特色,即增加外表上的威慑力。

初看起来,这似乎是怪论,实际上这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美国哈佛大学著名行为学家皮鲁克斯早就发现:管理者的外表威慑力胜过任何语言,是一种“外强力”的表现。

毫无疑问,绝大多数人都希望自己的外表有一定的威慑力。每位管理者应时刻意识到,确实有一些形象在不时地威慑着你,并且,你也希望用形象去威慑他人。

有不少人在一些场合受到过被威慑的经历。通常人们喜欢表现出自己对手上正干的事很在行,而事实上却知之甚少,或一窍不通,一旦被人点破就会受到威慑。最倒霉的、最常见的被威慑情形,就是在买家具、古玩或跟室内装修工打交道时。有时真不可思议,那些小小的室内装修工就敢在最有权威的商人面前耍威风。其中最关键的一点就是,他们对本行是专家,而对方却知之甚少,因而受到威慑,而处于劣势。

一位心理学家说过:“当你在别人的地盘时千万要小心行事,否则,你将在众目睽睽之下丢人现眼。”这里没有提到,要是在你自己的地盘又怎么样呢?绝大部分时间,这才是你遇到的问题,这时你应当利用地利的优势。一旦别人涉足了你从事的领域,你是这方面的专家,而他不是——无论你从事什么工作,会计、医生、建筑承包商、花商、殡仪馆经理、药房老板或经营旧汽车的商人,你都必须记住,对于你的工作,你远比来找你的人懂得多。所以,你就应该充满自信,有把握地主动出击。这样,你就不会处于一种被威慑的境地。实际上,如果你愿意,你现在就可威慑别人了。

很多人相信,医生是头号最具威慑力的人。一些医生命令病人干这干那,例如,他也许会说:“我不管你有多忙,我要你现在马上来医院,我们将给你做彻底的检查,找出你头痛的原因!哪怕要整整一个星期才能查出结果来,我也不管!”当医生这样命令时,病人会完全照他说的去做。

一般而言,低声说话更有威慑力。低声讲话容易使人信服,因为它能显示说话人坚定的信心,而且少了虚张声势之嫌疑。当你的手下冒犯了你,别涨红了脸,而应像个自信的巨人般高视阔步。假使你觉得他想欺骗你,你就把有力的证据摆在后头。一个人的声音愈是大,他所表现出的力量就要愈是小。只有懦夫才又威胁又大叫的。

还有不少人运用精心谋划的技巧威慑人,比如:

(1)把办公室的家具摆放得让来人只能坐在一个较低的位子上,尴尬地仰着头看他,从而造成一种威慑的阵势。

(2)直视对方眼手等某一身体部位,给对方以压迫感。

(3)占据背光位置,可产生威慑效果。站在反光线的位置上,可给予对方有目眩的物理效应,同时也能产生各种不同的心理影响,让对方无法认清你的表情。而对方的形象却被阳光照遍了各个角落,暴露了身体的每一部分,这在一定程度上会使其惶恐不安。同时,置光于后的形象,也能与光融合为一体,使对方对你产生比实物更大的印象,这种后光照射的状态,能使你在精神上压倒对方,确保自己优越的地位。

当然,类似这种人为地、刻意地通过外界因素增强自己外表威慑力的做法,我们并不一定完全提倡,而是主张从自身的内在气质和修养方面去强化自身的威慑力,从而由内而外起到威慑作用。这一点,是每个管理者必须明白的。

不要让别人决定你做事的态度

管理者为完成任务,被赋予一种强制别人的力量,这个力量就是权力。它可以用来指示、指导下属,也可以用来纠正下属的过失。对于一些不遵守规定或不尊重领导的下属,对其施展铁腕以维护制度和领导的权威,这是完全必要的。虽然如此,但如果太仰仗权力,采取强硬手段来压制下属,口口声声地说:“我说这么做就这么做。”不厌其烦地一再向人们显示自己的权力,不但不能使下属信服,而且蛮横、高压的利用权力,还会引起下属的反对,虽然有时只是“敢怒而不敢言”。

对于大多数下属来说,就算不受到强制,也会有服从领导的心理。所以领导不能借助权力压人,即使权力再大,也不能过于蛮横无理和不近人情。否则,不但达不到管人应有的效果,有时还会给自己带来灾祸。

三国时期有这样一个例子:张飞生性脾气暴烈,动不动喝醉酒后打骂士兵,士兵们敢怒而不敢言。

关羽败走麦城之后,被东吴所杀。张飞为替兄长报仇,凭借权力提出了不合理要求,限令军中三天以内置办白旗白甲,挂孝讨伐东吴。负责制造盔甲的两员大将范疆、张达因为期限太急,就向张飞乞求宽限几天,张飞不但不听,竟然把二人打得满口出血,并命令道:“一定要按期完成,若超过期限,就杀了你们示众。”

二人知道根本不可能按期完成,便商议:“与其他杀我们,不如我们杀了他。”

张飞之所以被部下杀死,与他平时的高压、蛮横是分不开的。平常下属们就是“敢怒而不敢言”,更何况是在他们急切报仇之时?

领导下达命令要符合实际情况,指责应该有充分的理由,而不应该因为被赋予了某种权力就滥加应用。把强制及使人服从的力量藏而不露,在必要时再施展铁腕,才是聪明的做法。

在当代社会,自尊心问题已经不容忽视。当管理者过于蛮横无情,让下属难以下台时,下属对管理者和企业的忠诚与信任感就会消失殆尽。一些管理经常站在下属面前,凶狠地批评下属,并责令他们立即做出汇报。这种巨炮猛轰式的发火方式,无疑会伤害下属的自尊心,令其心生抗拒。这样一来,想管好他们,也就无从谈起了。

在某私营企业里,有一个十分独特的现象,上千人的企业只有一个高层主管,即身兼董事长和总经理的老板。即使部门经理,也只有三个,而且形同虚设,没有一个部门经理敢对本部门的事说了算的。这个老板成天累得直不起腰,一直想找几个高层管理者为他分忧,但却没有人愿意去他的企业,原因是他曾经在三个月内骂走了八位高层管理者。

这个老板性格火暴,动不动就大发雷霆,把楼板踏得直抖动,而且不论职位高低,只要有丁点事不如他的意,他就当众臭骂,用尽他所能想到的难听的词汇。

这个老板的施威方式,无疑是不给下属留有余地。这种无人肯助的企业,又能有多长的生命线?你应当切记,让下属下不来台,就等于是在拆自己的台,这种行为与给自己的企业挖一个坟墓没什么两样。

权力并不是万能钥匙,你不用多表现,大家也知道你是领导。威信比权力更重要,把精力放在建立威信上,效果会更好一些。聪明的领导很少会像封建社会那些专制的皇帝,随心所欲,世间万物为自己一人所支配。他们往往在工作中,通过展现自己,来逐步建立自己的威信。有了威信,大家才会信服你。这时,你才具备了无形的感召力,你所做出的决定,才会得到大家的拥护。

避免“羚羊思维”

管理者在工作中,不免有生气发怒的时候。发怒施威,足以显示领导的威严和权势,对下属构成一种令人敬畏的风度和形象。

上下级之间的感情交流,不怕波浪起伏,最忌平淡无味。有经验的领导者在这个问题上,既敢于发火震怒,又有善后的本领;既能狂风暴雨,又能和风细雨。

在平时的工作中,适度适时的施威是必要的,特别是在原则问题或在公开场合碰了钉子时,或对有过错的人帮助教育无效时,必须以发火压住对方。当领导人确实是为下属着想,而下属又固执不从时,领导发多大火,下属也会理解的。

但是,施威不宜把话说过头,不能把事做绝,那样的话就起不到说服的目的了。而应注意留下感情补偿的余地。领导人话一出口,一言九鼎,特别是在大庭广众之下,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而一旦把话说过头则事后骑虎难下,难以收场。

施威应当虚实相间。对当众说服不了或不便当众劝导的人,不妨对他大动肝火,这既能防止和制止其错误行为,又能显示出领导人具有威慑性的力量。但对有些人则不宜真动肝火,而应以半开玩笑、半训斥的方式去进行。使对方既不能翻脸又不敢轻视,内心有所顾虑——假如上司认真起来怎么办?

另外,施威时要注意树立一种被人理解的“热心”形象,要大事认真,小事随和,轻易不发火,发火就叫人服气,长此以往,管理者才能在下属中树立起令人敬畏的形象。令人服气的发火总是和热诚的关心帮助联系在一起的,领导应在下属中形成“自己虽然脾气不好但心肠热”的形象。

日常施威,不论多么高明总是要伤人的,只是伤人有轻有重而已。因此,发火伤人后,需要做及时的善后处理,即进行感情补偿,因为人与人之间,不论地位尊卑,都是有自尊的。妥当地善后要选准时机,看好火候,过早了对方火气正旺,效果不佳;过晚了则对方积愤已久,不好解决。因此,以选择对方略为消气,情绪开始恢复的时候为佳。

正确的感情补偿,要视不同的对象采用不同的方法,有的人性格大大咧咧,是个粗人,领导发火他也不会放在心里,故善后工作只需三言两语,象征性地表示就能解决问题。有的人心细明理,领导发火他能理解,也不需花大功夫去善后。而有的人则死要面子,对领导向他发火会耿耿于怀,甚至刻骨铭心,此时则需要善后工作细致而诚恳。对这种人要好言安抚,并在以后寻机通过表扬等方式予以弥补。还有人量小气盛,则不妨使善后拖延进行,以天长日久的功夫去逐渐感化他。

多想“如何”,少想“如果”

综观历史上兴衰的更替,我们从中可以发现一些规律:在治国之路上,单以武治,刚且易折;单以文治,软弱可欺;文武结合,恩威兼济,方能长治久安。例如,秦、元所向披靡,却迅速灰飞烟灭;两宋文化鼎盛,却屡被异族欺凌。唯汉、唐重文韬武略,方绵延三四百载,号称盛世。

人分男和女,万物有雌雄。上帝在造世时,就已经安排了世界的对立和统一。单独存在的事物是没有的,这是宇宙间的规律。同样,管理者在管人时不能只采用一种方法,应该软硬兼施,恩威并举,宽猛相济,这样,下属才能按照你的需要去做事。

所谓威,就是必须要令行禁止,不能始终客客气气,为了维护自己平和谦虚的印象,而不好意思直斥其非。你必须拿出领导的威严来,让下属知道你的判断是正确的,必须不折不扣地执行。

在领导与指挥业务上,没有令下属感到畏惧的威慑力,是不容易尽责称职的。单是靠有一张和蔼的脸、一番美丽动听的言辞所起到的推动作用,可以说是非常有限的。

当然,管理者训斥下属的目的不是为了发泄个人的不满,而是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所以,对下属施威之前,要想清楚下列问题:

(1)对方会立刻接受这个训斥吗?

他可能正处于困难时期,情感极其脆弱。如果你想和下属谈一些麻烦事,得先想想现在是不是时候。

(2)能耐心地等待他从打击中恢复过来吗?

管理者在提出严重训斥的时候,必须了解对方的心情。他可能感到彻底绝望,难以继续工作。也可能要从你这里得到证实,证实他不是被当做不合格的人来看待,而只是某件事上出了差错。你要告诉他,在另外一些事上你觉得他干得更好,训斥必须要有表扬作为缓冲。

(3)此人以前听到过这种训斥有多少次了?

如果你感到只是在自个儿不断地重复这种训斥,再说一遍显然是没有用的。现在要注意了解的不是他犯的错误,而是为什么他仍无改进。是不是还有别的什么该做而没有做的事情呢?让下属来帮你解决这个问题吧。

(4)训斥之后,下属对此能产生你想要的反应吗?

你应该让下属知道,为了有所改进,他该做什么。

(5)是不是因为你自己的一些问题所致?

管理者有时有可能感到来自下属的威胁,感到自己不受欢迎,莫名其妙地想惩罚他们。不要根据自己的情绪,而要根据实实在在的原因做出反应。

(6)此时是否适合施威?

如果管理者把自己也放在下属的位置上,想想自己在受到了这样的训斥之后会有何感想,你就会有了答案。无论任何集体,当下属犯下不可原谅的错误时,都不可避免地要对其进行批评。然而,一旦批评次数过多,往往不起作用,甚至适得其反,因此,作为管理者应选择适当的时机,采取恰当的方式对下属进行教育。

所谓恩,不仅表现为对下属在物质上的奖赏和帮助,而且还表现为在精神上的理解、宽慰、尊重、信任和鼓励等。比如,亲切的话语及优厚的待遇,尤其是话语,要记得下属的姓名,每天早上打招呼时,如果亲切地呼唤出下属的名字再加上一个微笑,这名下属当天的工作效率一定会大大提高,他会感到,头儿是记得我的,我得好好干!另外,还要关心他们的生活,聆听他们的忧虑,对他们的起居饮食也要考虑周全。

总之,管理者在处理与下属的关系上,特别是在自己行使权力的过程中,要善于把恩的因素和威的因素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以收得下属既服从又感激之效。这里,以下三点值得提倡:

(1)软与硬高度地统一起来。

作为管理者既要温和、慈爱和无私,时刻给下属以真诚的爱,同时又要对下属的各种不良行为绝不姑息迁就,使软与硬高度地统一起来。做到这一点,就会使下属对你既尊重和感激,又不敢违令擅行。

(2)命令与商量融为一体。

比如可以说:“我是这么想的,你们的意见呢?”当对方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后,如果有道理,不妨可以说:“我明白了,你说得很有道理,我想就这么办吧!”这样做,既可避免管理者的命令或指示的不周,也可使下属因受到管理者的充分信任和尊重而心情舒畅,从而以极大的热情去执行你的命令或指示。

(3)谴责、惩处与尊重、关怀融为一体。

对下属的谴责和惩处,要同时又能体现发自内心的尊重和关心,从而使对方既诚服又感激。

说穿了,恩与威都是管理者驾驭下属的手段,若能把这两种手段结合起来,并依照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在赢得人心、创造效益方面,便可取得不错的双丰收。

世界争执的中心乃是谁该得权柄。管理是一门控制的艺术,在暗流汹涌的权力场中,管人者只有牢牢把权力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占住控局的制高点。在这场残酷的游戏中,每个管人者都必须倾尽全力。至于效果如何,只看其权谋高低了。

平庸,往往是由于想法太多

权力是维系领导与下属之间关系的基础。管人虽有千条计,但权力是最重要的,它是管人必不可少的前提。手中无权,纵使你谋略再多也照样玩不转!不掌握权力的领导人必然导致管人的失败和权力场上的被动。

权力是场残酷的游戏,但又是每个管理者都不得不倾尽全力去玩的游戏。这场游戏自有它的规则。对管理者来说,千千万万的规则只用两个字便可概括,那就是“实力”。

为了这两个字,你应该为你的行动制定周密的计划。这中间,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就是要拥有一批由“自己人”组成的“子弟兵”。

“子弟兵”的好处是有感情基础,不会轻易见利忘义,所以也就特别有战斗力。

明太祖朱元璋在这方面也经历了一个认识过程。他参加红巾军濠州部队之后,本来将郭子兴作为靠山,但随着和郭子兴日益亲近,却见他做事冲动,处世无方,目光短浅,虽说是义岳父但到底还是靠不住。及至濠州围解,彭、赵二人称王,朱元璋又见二人御下无方,军纪松散,料想也成不了大气候。

此情此景,已使朱元璋得出一个结论:要成大事,非自立门户不可。于此,他便日思夜盼,单等一个能摆脱彭、赵二人,自谋发展的机会。

首先他要摆脱彭、赵二人,将郭子兴的部队拉出来。至正十三年(1353年)六月,朱元璋奉命还乡募兵,不到十天招募了七百人,郭子兴大喜,提升他为镇抚,并将这七百人交他统率。

在这次招募来的七百人中,可谓人才济济,有很多人后来成为明朝开国勋臣,封公封侯,不但有明朝开国第一名将徐达,还有周德兴、郭兴、郭英、张龙、张温、张兴、顾时、陈德、王志、唐胜宗、吴良、吴祯、费聚、唐锋、陆件亨、郑遇春、曹震、张翼、丁德兴、孙兴祖、陈恒、孙恪、谢成、李新、何福、邵荣、耿君用和耿炳文父子、李梦庚、都新、郭景祥、胡泉、詹永新等人。他们既是朱元璋的乡人,又多有智勇兼全之辈,朱元璋对七百人深相结纳,不久就得到了他们的敬仰和忠诚。同年七月,他以七百人为主力,攻克定远。

而此时,彭、赵二人势壮脾气长,对属下越来越粗暴,特别是对濠州五帅部下,更是凌虐横暴。郭子兴、孙德崖等人虽是旧主,但势力不及彭、赵,仅能自安,不足以庇护手下将士,因而也是受气者。朱元璋看到在这儿待下去没多大意思,只能招辱取祸,便将七百人交给他人统领,毅然于至正十四年正月初五出走,随身只带亲信二十四人,离开濠州,南下定远,准备发展新势力,开辟新天地。无奈天不从人愿,是年五月,他在南下定远途中身染重病,只得重返濠州,定远之行半途而废。

此行无功而返,朱元璋意图已有所暴露,反而更坚定了自拉队伍的决心。然而出走谈何容易,首先,没有一支强大而独立、完全由他左右的军事力量,一旦遇到挫折,势必又要像第一次定远之行那样,最终返回濠州托庇于人。而形势又不容许他从濠州拉走队伍,一方面濠州军队不是他的,想拉也拉不走;另一方面虽说郭子兴失势,不再是濠州的主人,但从濠州拉走队伍,他仍觉得对不住郭子兴的厚恩,同时亦势必在走后陷郭子兴于绝地。因此他进退两难,忧心如焚。郭子兴多少知道了一些朱元璋的心思,无奈帮不上忙,而且他此时比以往更需要朱元璋的协助,一心想把他留在身边,于朱元璋患病返回的次年五月,授他总管之职。对此,朱元璋浑不在意,不忧不喜,一心只想着他的打算。

恰在此时,定远张家堡有支地主武装三千人,号称驴牌寨,主帅是郭子兴当年老友,因孤军乏粮,想投靠濠州却犹豫不决。朱元璋这时病势已趋缓和,但尚未完全痊愈,一日听马夫人告知此事,顿时精神一振,认为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强支病体来见郭子兴,请命赴定远招降驴牌寨。郭子兴这几日正思量此事,见朱元璋请缨,便欣然同意了。

朱元璋带着费聚等亲信十一人赶赴定远,设计招降了三千驴牌寨兵卒。接着朱元璋又带兵去豁鼻山,招降了另一支地主武装首领秦把头,再得部众人百人。

当时,横涧山另有民兵七万,也是一支地主武装,主帅叫缪大亨,定远人,颇有家财。全国大乱,他纠集了一大批地方武装在横涧山自保。元将贾鲁率军攻打濠州时,曾配合元军攻打濠州,元政府因而封之为“义军”元帅,并派军官张知院前来监军。贾鲁身死,元军退却后缪大亨没有占到什么便宜,与张知院重新占据横涧山。朱元璋得驴牌寨与豁鼻山两处兵勇后,在半个月时间内紧急训练了一番,便去攻打横涧山。缪大亨的“义军”虽然数十倍于朱元璋军,但平日既缺乏训练,作战又不积极,只是一群乌合之众。朱元璋命猛将花云夜袭,横涧山守兵出于不备,心中先怯了。张知院是个无能之辈,一见变生意外,只身逃走。朱元璋大获全胜,占领了横涧山。天明,缪大亨收拾残卒,勒众再战,朱元璋便派缪大亨的叔叔去劝降。缪大亨见横涧山已失,手下残兵无多,不堪再战,加上经此一败,在元朝蒙古人那里已获罪不小,实难善罢,便不得已收兵投降。朱元璋从横涧山降卒中挑选精壮二万人,其余尽皆遣散,至此拉起一支赖以与天下争长的武装,终于有了本钱。

缪大亨投降后,朱元璋又陆续收编了吴复、冯国用、丁德兴等多支地主武装。这些整编后成为朱元璋主力的地主武装人数较多,将领出身富室,文化水平较高,往往足智多谋,如冯国用、冯国胜兄弟,又加定远昌义乡毛麒,渡江后又和李善长起协赞“文书机密”,朱元璋身边又多了不少谋臣良将。

同时,朱元璋还“倡农夫以入伍”,吸收许多贫苦农民参加他的队伍,对队伍加以严格训练,并用红色军旗,亦称红巾军。随着队伍的壮大和人才的增多,他的志向也更大了。此时,他已有吞并天下之志。

攻克滁州后,朱元璋非常注意吸纳当地人才。滁州儒士范常至军门拜谒,他热情款待,诚心结纳,使之成为手下一位重要谋士。名将邓愈、胡大海也是这时投靠朱元璋的。至此,朱元璋实力更为雄厚,在滁州站稳了脚跟。

从朱元璋的经历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个领导没有远大志向的话大可随波逐流,而如想开创一片自己的天地,就要尽早采取行动,打造一支属于自己的“子弟兵”。对这一点认识得越清楚,行动得越早,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朱元璋认识到有了自己的“子弟兵”,夺取江山就有了人力与智力保障。管人者应以朱元璋为楷模,想方设法建设和组织自己的“子弟兵”,有了自己的“子弟兵”,管人大业也就成功了一大半。

算一算你的有效工作时间

是否拥有一批真心拥护、支持自己的部属,是能否成就大事的关键。如果这些部属能力非凡,又在各自的领域内有相当大的影响力,那么,如果能团结好这些人也就等于有了众多领域的影响力。在此基础上,发展自己的力量、成就大事也就水到渠成了。赵匡胤就是这样起家的。

周世宗柴荣即位后,赵匡胤在中央禁军任职。显德元年(954)二月,高平之战中赵匡胤一马当先、战功显赫。这场关系到后周生死存亡的大决战,使赵匡胤更加得到周世宗的赏识,于是,不但破格提拔他为殿前都虞侯,成为后周禁军的高级将领,而且还委以整顿禁军的重任。

在整顿禁军的过程中,赵匡胤也开始在军队中培植亲信,以发展了自己的势力。他利用主持整顿禁军的机会,将自己的生死之交罗彦环、郭廷斌。田重进、潘美、米信、张琼、王彦升等安排在殿前司诸军中任领军,便于控制整个禁军。同时,又以自己高级将领的身份,与其他的中高级将领来往密切,并同其中的石守信、王审琦、韩重斌、李继勋、刘庆义、刘守忠、刘廷让、王政忠、杨光义等结拜为义社十兄弟,这样,就形成了一个以赵匡胤为核心的势力圈子,军中从上到下,无人敢与之争雄,为以后的称霸,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赵匡胤当时并非禁军的最高统帅,但由于他控制、结交了禁军中的一大批中级以下的少壮派将领,使得他在禁军中有很大的活动能量,特别是在指挥禁军作战方面,远比他的上司们得心应手。

显德二年(959),周世宗派兵攻打后蜀,先是派大将王景、向训率领罗彦环、潘美等部前往,但受到后蜀军队的顽强抵抗,一直拖了很久,军队及装备都消耗很大,也没有一丁点儿胜利的迹象。赵匡胤见此,积极向世宗请战,结果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一举夺得了后蜀的秦、风、成、阶(在今甘肃成县、武都等地)四个州的大片领土,赢得了周世宗以及朝廷上下的一片赞扬。老牌将领、节度使、当朝宰相以及宗室贵戚等,都成了他的座上宾。

在结交好友、培养亲信的同时,他还注意打击敌对势力,除掉异己分子。如,逼死与其相对立的宰相王朴,借助周世宗杀害与之有利害关系的殿前都点检张永德等。彻底扫清了自己争夺权力顶峰的障碍。

显德六年(959)六月,周世宗因病去世,其7岁的儿子柴宗训即位,是为恭帝。这时的赵匡胤,从殿前都虞候到殿前都点检,掌握军政大权已达6年的时间,并且威望极高,基本上达到了“一声令下,余者皆从”的程度。眼下后周这种“主少国疑”的局面,自然为不甘寂寞的赵匡胤取代后周统治提供了极好的机缘。但他并没有马上采取行动。世宗之死比较突然,在诸多关节尚未认真研究、部署的情况下仓促起事,必然遗留后患。再者,作为上任时间不太长的最高统帅,尽管赵匡胤威望很高,但毕竟根基不太牢固,如果匆匆夺权,也许会取得最终的胜利,但极可能引发的兵连祸结、相持难下的局面。这是一个有远见的政治家不能不考虑的问题。

考虑到以上问题,赵匡胤在周世宗去世的半年多的时间里没有轻举妄动,而是抓紧时间整顿部队,把一些主要将领都换成了自己的亲信,进一步加强了自己的势力范围。同时,积极密谋策划,研究制定夺权的步骤和对策,以防出现任何不利的局面。当一切都准备好了的时候,赵匡胤取代后周朝廷、建立新政权的大幕便徐徐拉开了。

显德七年(960)正月初一,后周朝廷上下正在庆贺新年,突然接到赵匡胤派人提供的假情报:北汉、契丹联兵南下,攻打后周。宰相范质、王溥借小皇帝之名,令赵匡胤统帅禁军北上抵御。正月初二,赵匡胤领兵出城。当大部队行至离首都开封40里的一个叫陈桥驿的地方,因天色已晚,赵匡胤便令军队驻扎下来。

大军扎营之后,士卒们东一伙、西一堆地窃窃私语着。有人说:“皇上年幼,我们冒死为国抵御外敌,又有谁知道?不如先立点检为天子,然后再北征。”又有人说:“军队出发时,京城里的不少人都在谈论要改朝换代,点检就要做天子了,这是上天的安排,我们不如迎合天意、民意,就立他做天子吧。”士卒的这些话,也把一些将领们的情绪煽动了起来,纷纷要求拥立赵匡胤。一直在幕后观望的赵匡胤的弟弟赵光义见此情景,心中大喜,便走到将士们中间,激将说:“改朝换代,虽说是上天有命,实则还在人心,这才是成败的关键。只有万众一心,才能共保富贵。”于是,大家更是群情激昂,颇有些迫不及待。幕僚赵普见时机成熟,便派人连夜返回京城通知赵匡胤的亲信、殿前都指挥使石守信和殿前都虞侯王审琦,让他们在京城做好准备,以便策应。

此时的赵匡胤心里非常激动,他对外面所发生的一切了如指掌,只是为了维持自己的尊严,而流连于帐中,思考着如何应付即将发生的事情。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众将领弓上弦、刀出鞘,威风凛凛地环围在赵匡胤的帅帐四周,齐声高喊:“诸将无主,愿立点检做天子!”一遍又一遍,不绝于耳。赵匡胤装作吃惊的样子,披衣起床,刚打开帐门,就见一个将领,手拿象征皇权的黄袍,大步上前披在赵匡胤身上。这时,门外的将士齐刷刷地跪了下来,一边向赵匡胤磕头,一边高呼:“万岁,万岁!”

赵匡胤明白,兵变的帷幕已经拉开,登台亮相的时候到了。于是,赵匡胤缓步走到众将领面前,按照事先已经理好了的思路,镇静地宣布:“你们贪图富贵,立我为天子,如果能够听从于我则可,否则,我不能为你们的新主。”众人齐声高喊:“我们一定听从您的指挥!”这样一来,赵匡胤便按部就班地开始行使起皇帝的权力:先是发布军纪,严戒任何人抢劫公私财物,严禁杀害后周君臣和黎民百姓;派亲信潘美启程,向执掌朝政的宰相范质等人通报情况,以求合作……待一切安排停当,便率军回师京城开封。早已等候在京城的石守信,率部打开城门,欢迎新主的到来,军队列队而人,井然有序,街道两旁的店铺照常营业,到处一派祥和,看不到改朝换代而带来的混乱局面。

后周君臣眼见大势已去,只好集合百官,宣读匆匆草拟的“禅位制书”,将皇位让给了赵匡胤。

显德七年(960)正月初三,赵匡胤正式宣布定国号为“宋”,改元“建隆”。中国历史上一个新的封建王朝,就这样诞生了。又一个出身低微的人物登上了皇帝的宝座。

同类推荐
  • 20几岁必须看透的50个人生谬误

    20几岁必须看透的50个人生谬误

    化解疑难,不可或缺的智慧心法;开悟思路,步步为营的人生航标。前车之鉴,50个谬误道尽一生常见认知误区;智者点拨,50个谬误助你轻松跨越人生险境。人生最可怕的是与谬误如影相随,却无法自知。二十几岁决定人的一生,而谬误导引你坠入万劫不复的糟糕险境。本书为你扫除关键时期的所有拦路虎,让你轻松迈入成功的快车道。
  • 69道灵性鸡汤

    69道灵性鸡汤

    所罗门之冠,一份哲学,祷告之手,人生没有机关神迹……阅读这些值得深思的美文,就是服用一道一道的心灵鸡汤。给心灵一些养分吧!在忙碌的生活中,我们的心灵累积劳苦重担,何不静下心来阅读本书所提供的68道心灵鸡汤,让疲惫的心重新给力。
  • 求人就这几手

    求人就这几手

    本书为励志类图书,从全新的角度讲述剖析人际关系学,总结提炼求人办事的方略,涉及工作、社交、生活的方方面面,能够有效指导和启发读者。
  • 放下就是幸福

    放下就是幸福

    在现实生活中,没有人会觉得自己攥在手里、挂在心里的东西是该放下的!可往往就是这些看似理所当然的东西束缚了我们的手脚和思想,使我们无法获得自由,无法感受幸福。一个人若一直放不下自己的执念,任凭欲望和贪念无限膨胀,最终会使自己不堪重负,人生也会变成一场痛苦而无聊的游戏。为了获得幸福的人生,我们要学会放下一些东西。《放下就是幸福》就如一位循循善诱的心灵导师,教你找到让自己痛苦的根源,放下那些早已失去、从不曾拥有,却在心里挂怀不忘的东西,解脱心灵、释放自我,在尘世的喧嚣中聆听生命的真谛。
  • 成功魔法

    成功魔法

    在这个世界上有一个法则存在,那就是人人都可以成功,这个"人人都可以成功"指的是每一种类型的人都有天生的成功法宝,即与自身的个性、原动力、情趣、兴趣、品质相一致的目标、信念和愿望。古人说"天生我才必有用"。这句充满智慧的语言,其智慧之处就是看到了"我是才"并且"必然有用",如果没有用那便不是才。而人的才能是多种多样的。无论是与成功的企业家、金融家比,还是与历史上的那些伟大的人物相比,人与人天赋的才能相差并不大,越是所谓的"天才",天生的才能越明显,但这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他的这种天赋刚好派上了用场。
热门推荐
  • 冥萧暗浅

    冥萧暗浅

    一个奇怪的梦让萧浅逛遍了半个冥界,去旅游度假结果穿越,好不容易可以休个假的她就这么离奇穿越。“老天,你能不能让我休息休息,我一生都在拼命啊!”穿越在冥界的她只能怨天尤人,无缘无故被留在冥府,冥王帅得掉渣,这还让人活吗?帅就不说了,可恶的还是个大冰山,一丝表情都没有。其它小说里的女主穿越都好吃好喝好住地招待,为什么我却没有这般待遇?天天对着冥王就像对着堵冰墙。无奈,只好既来之,则安之。鬼不犯我,我不犯鬼。开启冥界的新生活,人鬼恋,即将开始……
  • 灿烂逆袭:颤抖吧,魔王君

    灿烂逆袭:颤抖吧,魔王君

    娱乐王国中有一只恶名昭彰令人闻风丧胆的大魔王,一只傲娇的小魔女不幸落入了大魔王手中,凶悍的小魔女与霸道的大魔王展开了激烈的斗争,终于,小魔女吃掉了大魔王,小魔女舔了舔嘴唇表示,大魔王味道很好……她吃了还想吃……怎么破?
  • 李青蓝

    李青蓝

    花开两不见,花落始盛开,狂莽欲催心不止,总有风雨夜归人。这个天下,没有御剑飞行,没有起死回生,没有乾坤大挪移,但江湖恩怨,天道循环,是铁定的事情。
  • 苍生可逆

    苍生可逆

    一本小说之中有着许许多多人物,这些人物的身上有发生着许许多多的故事。就是这些人物与故事,构成了一个世界。苍生万古,本应寻物竞天择之途,无奈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天不行其道,以天地为局,苍生为棋,不惜生灵涂炭。本应天骄独领风骚,奈何前途坎坷非一人之力可逆也。且看少年如何破开这苍生棋局,成为其中的掌棋之人。然而,那一天他无奈的发现,所谓的掌棋之人也不外乎就是另一局中的一枚棋子而已……
  • 天工开物

    天工开物

    从石头中蹦出的少年,背负“天工开物”的神秘宿命,在这个强者为尊、人仙魔妖林立的世界中,如何构筑奇命,打造势力,一步步踏上那高高的铁血王座!
  • 中国经济研究报告:2006~2007

    中国经济研究报告:2006~2007

    这些研究报告都选自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主办的不定期内部刊物《中国经济研究报告》。该刊于2005年问世,迄今已经出版了近80期。该刊主要刊登我院学者完成的有关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研究报告(含调查报告、考察报告等),不定期发行。为了扩大这些研究报告的社会影响,我们每年都从该刊上选编一些研究报告编辑成册,公开出版。
  • 六十种曲还魂记

    六十种曲还魂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遗忘未来

    遗忘未来

    希望这一切都不要发生,宁作太平犬,休为乱世人。
  • 短篇小说:死尘
  • 我和机器人的那些日子

    我和机器人的那些日子

    哆啦A梦从抽屉里出来情有可原,可你从我冰箱里出来是什么档子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