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056400000014

第14章 韦州温泉古今谈

张树林

宁夏历史上有好多具有特色的泉水,比如温泉、暖泉、滚泉、铁柱泉等,但时至今日,那些带“泉”字的地方,大都名不副实了,空有地名而没有了泉水。唯有同心县韦州镇的太阳山温泉依然泉眼“翻滚”,流水潺潺。

据史书记载,早在1500多年前,人们就发现了太阳山温泉。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所著的《水经注》中记载:三水“县东有温泉,泉东有盐池”。据考证,三水县治所在今同心县下马关镇以北红城水古城,西汉时置县,东汉因之。郦道元所说的“泉”就是指今同心县韦州镇的太阳山温泉。“温”、“暖”同义,当地人自古以来就习惯将“温泉”叫做“暖泉”,泉东的“盐池”就是相距10公里左右的惠安堡盐池。唐朝时,该盐池被称为“温泉盐池”,显然是“池”因“泉”名;同时在当地设县,亦名“温池县”。可见,太阳山温泉自古就享有盛名。

到了明朝,太阳山温泉已经成为韦州至灵州(明代灵州治移至今灵武市区)“七百里旱海”中一处有名的风景区了。明《万历朔方新志》记载: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三边总制(驻固原,相当于今之大军区司令员)黄嘉善指示其部下操手(官职名)卢文善,将温泉“扩大其基,建亭凿池”,建成为“制府行边暂憩之所”。当时,这里“泉水环绕其间,树木荫郁”,是闻名遐迩的旅游景点。温馨秀丽的湖光山色,吸引着四面八方的游客。一些从固原到宁夏城(今银川市)、灵州和花马池(今盐池县)或由上述各地到固原去的官方人员,多在温泉景区观赏歇息,赋诗作文以助游兴。今天,我们仍然可以借助古人的诗句来想象明朝时期的温泉美景。例如宪臬(官名,按察使的别称)周懋相的《癸丑防秋过暖泉亭》诗:“一泓澄碧玉,累石傍亭明。沁骨清形色,流光入壮蘅。”宪臬文球的《壬子行边暖泉暂息》诗:“涓涓曲水绕山河,独喜阳春此地多。荡尽腥膻流不竭,洗兵何用挽天河。”宪臬刘尚朴《暖泉暂息》诗:“驱车历旱海,此际水泓然。脉涌昆仑石,温生忝谷泉。蘧芦清眼界;柳榭媚风烟。为念荷戈士,投醪惠百川。”无名氏的《暖泉春涨》诗:“一脉远通星宿海,春回塞土气初融。青青石眼涓涓发,流出桃花洞口东。”由此可以想见明代韦州温泉的旖旎风光。

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成书的《银川小志》中,还记载着韦州温泉的秀丽景色:“暖泉,在盐池(指盐池县的老盐池古城——笔者注)西南三十里,泉水环绕,树木葱茏。”

到了现代,温泉的情况如何呢?

20世纪80年代初,宁夏学者鲁人勇先生亲自考察了韦州太阳山温泉。他在宁夏日报上发表文章说:“乘汽车沿惠安堡——韦州公路西南行,在10公里桩号处下车,向路右侧前行400米,即可见一个约4亩大的小湖。湖水色如翡翠。湖中几团芦苇,还有垂钓者。这个小湖就是由(温)泉水汇集而成的。”“泉眼集中在小湖南侧。约半间房大的坑内,集中了20多个泉眼,时而冒清水,时而气泡翻滚,咕嘟之声此起彼伏。最大的气泡,直径有7~8厘米。冒出的泉水分两股流向小湖。流出30米,又各有一个大的泉眼,水量虽大但无气泡。泉水汇入湖中,除了蒸发、渗透、供羊只饮用,余下的便从湖西小沟夺路而出。流出的水量,每秒约有半立方米之多。据当地人讲,一到冬天,湖面热气蒸腾,从不结冰。而夏天的水温,也比一般泉水高。现在,流出的泉水浇灌着巴庄、杨庄等几个村落。周围的牧羊人,也把羊群赶到这里饮水、洗刷。在干旱少水的韦州一带有这样一个温泉,可以说是一个奇迹。”

20世纪90年代初,新编的《同心县志》记述:“温泉周围数公里沙丘起伏,蒿草丛生,在沙凹处有20多个泉眼,其中3个大泉眼有碗口粗,水如同煮沸,翻滚着涌出地面。那些小泉眼或泛清水,或气泡翻滚,咕嘟声此起彼伏,泉水顺地势潺潺流淌。当地村民在下游平缓处筑起一个约有400平方米的人工湖,积水达2米深。湖面水鸟翩翩起舞,湖中鱼儿撒欢,岸边芦苇青青。寒冬,水雾弥漫,好似人间仙境。”

根据上述记载,当时的温泉虽然已经没有了“亭台楼榭”、“树木葱茏”的风光,但仍然还有一片湖光山色,具有一定的旅游开发价值。只是谁也没有提到明代三边总制黄嘉善督建的“制府行边暂憩之所”和“暖泉亭”的情况。

如今,宁夏境内这唯一遗存的温泉命运如何?带着这一疑问,笔者相约了好友张兴昌先生,2003年秋末一个天高气爽的日子,专程考察了韦州太阳山温泉。

在通往韦州的班车上,就听当地老乡说,近年来由于暖泉附近开凿了许多小煤井,地下水位下降,暖泉水已经干了。我们听了很是失望。但到了现场一看,温泉并没有完全干涸,只是水量比前人记述的已经大为减少了。我们的心里才得到了一点慰藉。

我们首先找到了温泉的发源地,也就是泉眼中冒水的地方。当地人把这里叫做“泉脑”。数来数去,泉脑中冒水的泉眼现在只剩下了13个,比以前减少了近一半。泉水冲破厚沉沉的泥沙,有气无力地向上冒着气泡,形成一朵朵碗口大的浑浊的水花。这些泉眼今后还能冒多久,实在令人担忧。我想,当务之急是应该加强对温泉的保护,使其不要从地球上消失。

人工湖里的水,也只剩下了半面,里面巳没有什么鱼儿可垂钓了。唯一可以使人兴奋的是,“从湖西小沟夺路而出”的泉水,依然缓缓涌出,在荒漠上蜿蜒流淌。溪水宽1至2米,深不盈尺,清澈得可以看得见河床里五颜六色的石板纹路。溪流很美,静谧、圣洁,像是一个动人的少女。溪水中放有列石(排列成行的石块),可供人们“摸着石头过河”。我们各自选择一块石头坐下,将双脚伸进温热的水中,随口哼起一首古老而悠远的歌:“沧浪之水清兮,可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濯吾足……”快乐得如同少年。偶尔离开喧闹的城市,来到空旷寂静的荒原上,和这样圣洁的小河相伴,生命似乎在这里得到了沉淀、净化,于是就使入有了一种返璞归真的感觉……

可能是由于盐碱不治的原因,如今的温泉河水已经失去了灌溉的作用,只能用作牲畜饮用和游人观赏了。在周围百里荒漠之中,能奇迹般地出现这样一股清流,实在可贵。

我们这次的温泉考察,最新的成果就是发现了明代“制府行边暂憩之所”的古堡和“暖泉亭”的遗迹。这是近现代以来前人没有提及过的。

温泉周边布满了疙疙瘩瘩起伏不平的沙丘。沙丘上生长有酸枣刺、牛荆条等多种沙生植物,并不时有黄鼠和蜥蜴等小动物倏然从人的脚下溜走。在温泉南畔的沙丘中间我们找到了一座明代古堡的遗址。古堡东西长约100米,南北宽约80米,门向东开。堡城乳白色的土墙残高约2~3米,古堡内荒草杂生,布满了明代的残砖断砖和柱脚石等。可以断定,这里就曾经是三边总制和其他官员们的“行边暂憩之所”。当年一定是房舍整齐,热气腾腾了。古堡经过了390多年的风雨浸蚀,如今已是只有遗址依稀可辨了。

在古堡西北约百米的地方,有一座白色的土墩,残高约有9米。土墩顶上,也有残砖断瓦散布。不用问就可以断定,这是明代“暖泉亭”的遗址。土墩就是该亭的台基。站在土墩上眺望,温泉全景尽呈眼底,宛如一幅色彩明丽的图画。

考察了宁夏唯一现存的一处温泉的现状,抚今追昔,不胜感慨。风雨沧桑,世事变迁,古人“独喜阳春此地多”的旅游热点,如今已是空旷孤寂、人迹罕至,凄美而又荒凉。看罢,笔者不禁有一种怅然若失的感觉袭上心头……

不过,以笔者拙见,在当前大力开发旅游资源的热潮中,如果有人能开发利用韦州温泉的矿泉水资源,加强环保建设,再造温泉美景,重塑韦州古风,那必然会是一项功在千秋的壮美事业。

谁来拯救古老的温泉……

同类推荐
  • 贫民兄弟

    贫民兄弟

    皇朝崛起之路注定只能是以千万枯骨铸就。管你是风华绝代的文人骚客,还是力贯山河的绝世武将。都要在皇朝崛起的路上倒下。永远存在的是历史长河那滚滚流淌的水流声……(很郁闷的一件事,作品的名字不叫这个的,应该叫《天元皇朝之崛起》。只是一时没办法改,所以大家其实就是来看书的不是,所以就不要在乎这个名字了。谢谢大家的理解~\(≧▽≦)/~啦啦啦)新人更新的不快,每天的下午大概6:00的时候有一章。若果当天灵感突发,说不定会有第二章发上。新人不易啊!求收藏、求推荐、求支持……
  • 回到南宋当少卿

    回到南宋当少卿

    现代刑警离奇穿越到南宋初年,依靠着自己的推理和侦查的本领,在普陀寺救赵构与危难之间,并与赵构第一宠妃结成了莫逆之交。因其有功,被赵构封为大理寺少卿。山河破碎,风雨飘渺,大宋江山内忧外患,在赵构的密令之下,携丹书铁劵彻查屠龙堂谋反一事,经过重重险阻,最终直捣狼窝,活捉欲谋朝篡位的活死人赵柽,立下赫赫之功。被官封丞相,领假节钺,兼一字并肩王,泉州侯;与秦桧同掌朝政。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好男儿当志在四方,驰骋疆场。岳飞被害,丞相挂帅,效仿武侯,北渡黄河,六战大名府,直捣黄龙,雪耻靖康!此书与2014年7月18日在起点签约,为了准备存稿,近期内一日两更。待情况稳定之后,一日至少三更,绝不断更!
  • 王朝湮灭:为西夏帝国叫魂

    王朝湮灭:为西夏帝国叫魂

    11世纪时,党项人建立了大夏国,史称“西夏”,盘踞中国西北两百年,曾经与宋、辽、金、蒙古等并立。岂料横扫欧亚战无不胜的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临终遗嘱要将西夏党项一族斩尽杀绝!在蒙古人的铁骑践踏与驱逐下,党项人失所流离,不知所终。诗人记者唐荣尧跋山涉水,将脚印送往历史故地的角角落落,步量访谈,与史籍印证,顺源溯流,追寻他们的蛛丝马迹,发现他们的最后去处,破解了一个被重重迷雾包裹着的历史疑案……
  • 帝国崩溃前夜的那些事

    帝国崩溃前夜的那些事

    本书回顾了当年人类历史上风云变幻的大国没落,重温了那些繁华背后的破败衰落,以图为今人寻找镜鉴。本书共描写了七个大国:中国的汉、唐、元、明和外国的罗马、阿拉伯及日不落帝国。
  • 武乱大周

    武乱大周

    大周千载,盛极而衰,兴帝逆天而行,国兴族弱,五代单传寿不过三十,杨信登基,天机莫测,八载而定四方,弱冠之年远走天涯,国势复衰,天灾人祸,烽烟四起。杨信回朝欲以一己之力再逆天行,兴衰成败熟可知。以武乱周,成败由人。
热门推荐
  • 青青瓷,深深缘

    青青瓷,深深缘

    有一种刻骨铭心叫相逢,也有一种刻骨铭心叫离别;有一种刻骨铭心叫相知,也有一种刻骨铭心叫伤害。相逢不知离别,相知不晓伤害,往来皆有因。“我有所念人,隔在远远乡......”纵然一身浩劫、九死一生,他依然辗转来到她的身边,护她一生安然,助她成就瓷业;“我有所感事,结在深深肠......”即使阴差阳错、真心被弃,她始终重情重义不自弃,恰得他一世相守,相濡以沫。好瓷成就好姻缘,百转千回,终能等到“雨过天青云破处”。
  • 倔傲老公:朝拜我的裙摆

    倔傲老公:朝拜我的裙摆

    他一把抱住她:“你就是点点,为什么不承认?当年你明明说过不恨我,还会等我领完奖带你回家照顾,为什么我回来了你却不在?”他抱得那样用力那样猛,任她怎么样挣脱也挣不了,后台其他演员的窍窍私语声渐渐转为安静,所有人秉息凝神,看着这场舞台中央明目张胆的耍流氓……
  • 纹狱龙神

    纹狱龙神

    他是王府之子,他天资聪慧,他的目标是成神,他的“纹”是最好的,但他的天赋在世人眼中却是最“差”的,当被迷雾笼罩的真相渐渐展开时,他的身份究竟又是何人?
  • 晚来闻歌弦

    晚来闻歌弦

    林修这辈子做的最错的事,就是在这权谋争夺中丢失了她,然而当一切归于平静,手握皇权的他,心中终是荒凉了一片.........晚歌说:“我心中的这片净土,一直由你守护着,如今也该换换了,我们都该给彼此一个机会不是吗?”于是在一片喧嚣下,他与她终成陌路人......
  • 东女国传说

    东女国传说

    清朝乾隆年间,在四川西部的嘉绒藏区发生了一场罕见的征讨战争,史称“清廷征讨大小金川”,民间称“乾隆打金川”。泽旺编著的《东女国传说》从文学的角度,展示了这一波澜壮阔的史诗画面,揭示了史诗背后令人欷歔的人文情结。《东女国传说》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浓郁,是一部丰富多彩的嘉绒藏区风情画卷。
  • 踏天狂枭

    踏天狂枭

    天若欺我,踏碎便是!谁无虎落平阳日?待我风云再起时!有朝一日龙得水,定要长江水倒流!有朝一日虎归山,定要血染半边天!谁能奈我何?
  • 妖孽公主之倾世魔后

    妖孽公主之倾世魔后

    (本文女主不花痴,不白目。属于扮猪吃老虎类的,不喜欢的可以走开)她是空间尊者的亲亲徒弟,她是二十一纪人人闻风丧胆的世界第一杀手。由于吃的丹药太多,导致炼成了七彩神魄,人类地球容不下她。时空尊者万般无奈只能带着徒弟去曲灵大陆。成了雪樱国的小公主,从此开始了一段传奇的旅程。如果你想了解更多就一定要看哦!欢迎入坑。
  • 妖孽逃妃:王爷很倾城

    妖孽逃妃:王爷很倾城

    绝情的杀手,却因为一场陷害,她连同这个男人不知道的孩子一起被抛弃。少有的强者,却葬送在亲姐姐手里。惊世才华就这样埋没?不会!强大的灵魂从棺材里再次苏醒,她会做些什么?经历过一世的她,她发誓忘掉前世的伤,今生绝爱!现在,还有什么不敢做?除掉心怀不轨的庶系,解决心狠手辣的继母。世人皆道她,妖孽!这一世,他们再次相遇,她冷漠地会了一句“对不起,你认错人了。”他却倾城一笑“你怎么知道我认错了,妖孽。”当她发现自己又重新爱上他,才明白自己始终逃不掉。
  • 犹太富翁的经商课

    犹太富翁的经商课

    《犹太富翁的经商课》作者从零散的资料收集开始,聚沙成塔,掌握了大量的关于犹太人的各种资料,特别是系统地学习和研究了古犹太人传下来典籍《塔木德》。《塔木德》凝聚了犹太民族历史与文化的智慧,它是长达10个世纪的时间内两千多位犹太学者的心血结晶,是整个犹太民族生活方式的导航图。在它的哺育下,犹太人在宗教、哲学、科学、商业等许多领域都取得了无与匹敌的成就。《塔木德》也是犹太人精神的百科全书,为犹太人提供了生活的准则和处世、经商、教育等方面的道德规范,构建了犹太人的世界观。犹太民族被称为“一《犹太富翁的经商课》的民族”,即犹太人的生活被限定在《塔木德》这一本书的范围之内。
  • 《影宗》

    《影宗》

    一个少年,因为父母的本体术既稀有又厉害,招惹来了杀身之祸,父母双亡,少年的本体术被抢,他有怎么样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