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056400000009

第9章 弘化公主与太阳山

张树彬

太阳山,宁夏吴忠市盐池、同心、红寺堡三县(区)交界地带罗山脚下的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2004年4月,吴忠市启动了太阳山移民开发区建设。一时间,各路建设大军浩浩荡荡地开进了太阳山地区。千年的荒山野岭上脚手架林立,彩旗飘扬,马达隆隆,机器轰鸣,车来人往,熙熙攘攘,热闹繁忙。大卡车、翻斗车川流不息,推土机、挖掘机穿梭往来。原本是静悄悄的沉寂山村,一下子变得一片沸腾,仅短短的两三年时间,一座新型城市的雏形已在荒原上崛起。随着开发建设隆隆的机器轰鸣声,一个个有关太阳山历史、地理、文化的故事也被挖掘了出来。“弘化公主与太阳山”就是这众多故事中真真切切优美动人的一个故事。

一、两座古墓串起一个神秘的人物

故事先从远在数千里之外的甘肃武威的一座古墓说起。

甘肃武威是古代的凉州。武威市城南的南营乡有个叫青嘴喇嘛湾的地方。这里峰峦起伏,峡谷纵横。由于史书缺乏记载,千百年来根本没有人知道这里葬着一代古人。清同治年间,统治阶级制造民族矛盾,引起回汉仇杀,当地群众纷纷上山挖窑洞避难。有个姓梁的人家在山中挖掘窑洞时,凑巧挖中了一座古墓。取火一看,见墓中金碧辉煌,壁画满墙,随葬器物遍地皆是。除有彩绘的木俑、马、牛、骆驼等大批木器外,还有不少铜器和金玉珠宝,琳琅满目。梁氏将金、玉珠宝盗去,发了一笔横财。但墓主人的身世仍没有人去揭开。

1915年4月,这座古墓又被当地群众掘开,再次从墓中取走了不少随葬品,其中还有一方墓志。掘墓者虽不懂墓志的价值,但还是取出收藏了起来,密不告人。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青嘴喇嘛湾出土墓志的事还是被官方听到了。当时的武威知县唐敷容,是个比较有见识的官吏,他认为凉州为西陲重镇,必有先朝石刻埋藏地下,遂让商务会会长贾坛寻访。贾坛酷爱金石,得知有墓志出土,立即乘车前往,明察暗访,费了一番周折,终于收购到了这方墓志,载回放置文庙保存。

墓志铭为正方形,志盖正中篆书“大周故西平公主墓志”,四周雕刻缠枝草叶花纹图案。雕刻极为精美。志底文字25行,满行24字,字体端庄秀丽。通过破解墓志文字,弄清了武威青嘴喇嘛湾是唐代吐谷浑王族的墓地,这方墓志所在的墓主人是弘化公主。此时,人们才知道一代名人弘化公主竟葬于武威。此后,当地群众填塞了盗洞,使墓内公主遗骨及大批文物得以保存。同时,又在墓旁山岗上建造了公主庙,绘画了公主像,远近群众经常前往祭拜,一年四季香火不断。1927年,这座庙毁于地震。后来,由于疏于管理,当地群众随意掘墓取砖,破坏墓穴,并将大批彩绘木俑及陶瓷器物扔在山下。

1956年县人民政府将弘化公主墓及整个慕容氏墓群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58年的大炼钢铁运动,弘化公主墓又惨遭劫难。为了砌炼钢炉取砖,该墓被拆得七零八落,仅存周围2米左右高的残断墓壁和依稀可见的彩绘立像残段。

1980年,当时的武威县文管会以调查保护、摸清文物底子为目的,根据群众提供的线索,对弘化公主墓进行了清理。其墓在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南营乡青嘴喇嘛湾,北距武威城二十公里。这里地处祁连山南麓,发源于天祝藏族自治县境内的冰沟河和大水河流经此地,形成两道湾,北湾叫青嘴湾,南湾叫喇嘛湾,两湾之间的一道山梁上分布着包括弘化公主墓在内的唐代吐谷浑墓葬群。因这座山梁没有名字,人们便统称这两湾一梁为青嘴喇嘛湾。准确地说,弘化公主墓在北湾,即青嘴湾。新中国成立后,在青嘴湾和喇嘛湾修起了南营水库。过了南营水库,即可看见青嘴喇嘛湾绵延一两公里的弘化公主墓和吐谷浑王陵墓葬群坟包。在寂静的苍穹下,它们显得那样安静,不似曾经有过战火和尘嚣,一千多年前的世事,就像它们前面的河流一样,在缄默中远去,在泥土和时光中流逝。这次清理出土了一批彩绘木俑、木马、木驼和丝织品、铜、陶、骨、漆器等。这些文物雕刻生动,形象逼真,制作精细。出土的一批纱、罗、绮等丝织物色泽鲜丽,饰纹多样,细薄透明,各种图案的织锦质底牢固,锦面细密,提花准确,反映了古代精湛的工艺。这些文物,是研究唐与吐谷浑关系的珍贵实物资料。从清同治年间以来,这里先后发现了唐代吐谷浑的墓志铭9方。墓群中发现的土谷浑王陵有5座,即代乐王慕容明墓、安乐王慕容神威墓、青海王慕容忠墓、政乐王慕容墓、燕王慕容曦光墓,慕容氏家族女性墓4座,即弘化公主墓、元王慕容若夫人墓、金城县主墓、大唐故武氏夫人墓。从弘化公主到慕容曦光四代的墓,都在武威。这些墓葬群是国内目前发现的规模最大、王陵最集中、墓主人身份最显赫的吐谷浑王陵,它们是青海自3世纪至10世纪近700年间王权兴衰的见证,是研究西北民族史,特别是吐谷浑王国史的重要佐证。

无独有偶。1974年,宁夏博物馆在太阳山附近的下马关赵家庙发掘了一座被盗掘过的唐墓,清理出了一方十分珍贵的墓志。据墓志载,墓主人是鲜卑族吐谷浑王系慕容威夫妇。考证于史料,慕容威是诺曷钵的后人,曾任长乐州游击副使,乾元元年(758年)卒后葬于长乐州南原。而诺曷钵正是弘化公主的丈夫,生前与弘化公主曾长期封居于长乐州,即今太阳山辖区内的韦州。

相距千里的两座古墓,向人们揭示了同一个人物弘化公主的故事。而弘化公主的故事,又缘于公主和亲。

二、公主和亲

公主一词起于春秋战国时代。古代官制列为公、侯、伯、子、男五个等级,公是天子之下最高的官阶,当时各诸侯国的诸侯一般称“公”。周朝天子把女儿嫁给诸侯,自己不主持婚礼的,叫同姓的诸侯主婚。“主”就是“主婚”之意。因为是诸侯主婚,天子的女儿就被称为“公主”了。从汉朝开始,只有皇帝的女儿才能称为“公主”,诸侯王的女儿则称为“翁主”。后来在公主之下还有了“郡主”、“县主”等一些称谓。皇帝的姊妹称为“长公主”,先皇帝的姊妹为大长公主。公主往往也会卷入政治中去,其有一项任务就是政治联姻或外嫁和亲。

和亲是汉代以来处理民族关系的重要手段。昭君出塞就是一个汉王朝与匈奴民族和亲美丽动人的故事。公元591年,隋朝以光化公主嫁给吐谷浑王,首开了公主外嫁之先例。中国历史上,唐代公主与政治的关系最为密切。在武则天称帝以前,一些公主卷入了宫廷权力斗争:中宗和睿宗时期,安乐公主和太平公主公然干预朝政;玄宗即位后,公主干政局面结束。唐后期,许多公主的婚姻直接为政治服务,其表现之一是为和好少数民族而使公主外嫁少数民族酋长,并称之为和亲,其次是公主下嫁藩镇子弟。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入藏与吐蕃和亲的故事,早已为人们所熟知,由此演绎出的故事不绝于史。唐王朝为了改善民族关系,维护国家统一,曾多次与周边少数民族进行过“和亲”。贞观十年(636年),南阳公主下嫁突厥人阿史那社尔。据统计,唐代289年间,朝廷与少数民族和亲有23例之多(包括非公主和亲),曾出现过20位“和亲公主”,这在历史上是十分罕见的。从史书记载来看,这些“公主”多非皇帝之女(包括南阳公主),真正出自皇家的只有六位,其余都是宗室之女、宗室外甥女或功臣之女。其和亲范围、涉及面、人数、持续时间、效果、影响皆超过了前代。自安史之乱时期始,与回纥和亲前后就共有八次之多。以公主身份正式出嫁的宁国公主、崇徽公主、咸安公主、太和公主和亲回纥的事迹,不仅在历史典籍中得以记载,在文坛上亦留下了些许痕迹,通过对有关诗歌背景和意义的阐释可以看出。唐人陈陶《陇西行》诗中就有“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的句子。

公主和亲促进了唐朝和周围国家的和平和友好,减少了战争,加强了唐朝的稳定。虽然这些公主多是“假冒牌”,但其家族都与李唐皇室有着密切的关系,其身份地位与“真公主”并无显著的差别。弘化公主下嫁吐谷浑王诺曷钵,即是有唐以来的第一位和亲公主。

三、吐谷浑

吐谷浑是古代辽东少数民族慕容鲜卑的一支。吐谷浑原为人名,是辽东鲜卑慕容氏单于涉归之庶长子。4世纪初涉归死,其嫡子奕洛(即慕容)继位单于,与吐谷浑不和。自西晋太康年间(约280年以后),吐谷浑遂率所部西迁,“度陇而西”,到了今甘肃南部的罕(今临夏境内),不久又向南、向西扩展,达到今四川阿坝、松潘、青海都兰一带。以此为据点,子孙相承。吐谷浑死,其长子吐延(317~329年在位)继位,吐延死其子叶延继位。

吐谷浑孙叶延(329~351年在位)时,始建立政权,以祖父吐谷浑之名作姓氏,亦为国号和部族名。叶延在沙州(今青海省贵南县穆克滩一带)建立慕克川总部,设置司马、长史等官。南朝称之为河南国,邻族称之为“阿柴虏”或“野虏”,唐后期称之为“退浑”、“吐浑”。吐谷浑极盛时的疆域,东起甘肃西南部、四川西北,南抵今青海南部,西至今新疆若羌、且末,北越祁连山与河西走廊相接。一度还越过葱岭,攻入现在的阿富汗。此时的吐谷浑王国,东西长三千多里,南北宽千余里,统治中心在沙州浇河(今青海省贵德县)。在此范围,吐谷浑先后征服了一些羌族部落,同他们错落相居,与当地民族逐渐融合。随着时间的推移,在经济、文化、习俗等方面与鲜卑族有所区别,成为一个新的民族集合体——吐谷浑人了。

叶延传子辟奚(351~375年在位),辟奚传子视连(375~390年在位),视连传弟视罴(390~400年在位),视罴传弟乌纥提(400~405年在位),乌纥提传视罴之子树洛干(405~417年在位)。自吐谷浑至树洛干,经六世八传,其中多有具才略的吐谷浑部族酋长。而其时正当十六国割据混乱,吐谷浑部得据甘肃、海青间,实控东至洮河、龙固(今四川省松潘),西达赤水、白兰,北界黄河,南至大积石山。北邻南凉,东为西秦。树洛干自称大单于、吐谷浑王。

吐谷浑与北魏及南朝均有密切交往。6世纪中叶,已是第十八传吐谷浑王夸吕(535~591年在位)自号可汗,都城设在伏俟城(位于青海湖西15里,遗址即今共和县石乃亥铁卜加古城)。后来隋朝两次征战吐谷浑,曾在吐谷浑地区设河源、西海、鄯善、且末4郡。隋末,吐谷浑渐复故地。591年,夸吕传位于子世伏(591~603年在位)。就在这一年,隋朝廷把光化公主嫁给世伏为妻。不久,世伏死,弟伏允(603~635年在位)立。《旧唐书·列传第一百四十八·西戎》记载,吐谷浑部族有“父卒,妻其庶母;兄亡,妻其诸嫂”的习俗。世伏死后,伏允仍以光化公主为妻。

吐谷浑的官阶受汉族影响,有王、公等号及仆射、尚书、将军、郎中等官职。伏俟城中有小城、宫殿,布局受汉地影响较多。部族居庐帐,后渐有城居。吐谷浑在汉人的影响下,境内兴起了许多城堡,仅见于史册者已有浇河城、伏俟城、树墩城、鸣鹤城等,都具有相当规模。因此,吐谷浑人实际上已是室居和庐居两种形式并存的民族。《旧唐书·列传第一百四十八·西戎》记载:“有城郭而不居,随逐水草,庐帐为室,肉酪为粮。”吐谷浑语言原属阿尔泰语系东胡语族,后来因建国羌地,日益羌化,语言渐与藏语接近。但由于同中原王朝关系密切,其上层社会长期以来一直通用汉语、汉文。王公服式略同于汉族,主要从事畜牧业,马、牛、羊、驼数量很多。有良马号为“青海骢”,号称龙种。《旧唐书》中记载:“有青海,周回八百里,中有小山,至冬,放牝马于其上,言得龙种。尝得波斯马,放入海,因生骢驹,能日行千里,故代称‘青海骢’焉。”所产牲畜曾大量输往内地。喜射猎。以肉酪为粮,兼营农业,农作物有青稞、麦、豆。北界祁连山一带,气候较冷,产蔓菁、青稞。出产铜、铁、丹砂,善作兵器。吐谷浑商队很活跃,远至长江和黄河下游,西至波斯。国无常赋,需要时向富室、商人收税以充国用。刑罚简略,杀人及盗马者处死,其余则征物以赎罪。同鲜卑、柔然等东胡系民族一样,其宗教原信奉萨满教,西迁后,逐步信仰佛教。由于吐谷浑兼受西域、南朝的双方影响,所接受的是大乘佛教。吐谷浑族人称妻子为“恪尊”。《魏书·吐谷浑传》记:“其俗,丈夫衣服略同于华夏,多以罗幂为冠,亦以缯为帽,妇人皆贯珠贝,束发,以多为贵。”

吐谷浑兴起在南北朝时期。至隋炀帝时,曾受隋军攻打,屡遭挫折。609年隋取其地,置西海、河源、鄯善、且末四郡。隋末,吐谷浑部族又恢复了他们的故地。唐初,吐谷浑累为边患。唐贞观八年(634年),吐谷浑遭吐蕃松赞干布攻击,次年,又遭唐军攻击,吐谷浑大败,奔走至鄯善,伏允自杀。从此吐谷浑分成东西二部。西部由伏允次子达延芒结波率领,居鄯善,后来降伏吐蕃,吐蕃称作“阿柴”或“阿辖”。东部由伏允长子慕容顺率领,居伏俟城,唐朝封为西平郡王。不久,慕容顺被其臣下所杀,唐朝廷又立其子燕王诺曷钵(635~688年)为吐谷浑王,这已是吐谷浑第二十二位传人,唐廷封其为河源郡王。诺曷钵颁行唐朝历法,奉唐朝年号。贞观十年(636年)腊月,诺曷钵赴唐都长安晋谒唐太宗并请婚,太宗以宗室女弘化公主相许。后又改封为“青海国王”。弘化公主的故事就是从这时开始的。

四、弘化公主

唐朝的制度,皇帝之女称公主,相当于一品;太子之女称郡主,相当于从一品;亲王之女称县主,相当于正二品。弘化公主(622~698年)生于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她出生在唐王朝宗室之家,是淮阳王李道民之女,按制只能算作县主,是为和亲才封为公主的。弘化公主自幼受到家庭严格的教育,贤明聪惠,知书达理,而且非常美丽。她的墓志铭中写道:“诞灵帝女秀奇之质于涟波。托体王姬湛清仪于桂魄,公宫秉训胎教之宸猷。姒幄承规挺璇闱之睿敏。”极尽赞美之辞,给予了这位唐公主以极高的评价。

据《旧唐书》记载,唐太宗贞观九年(635年),唐太宗李世民封吐谷浑慕容顺为西平郡王。后慕容顺为下属所杀,年幼的诺曷钵即位。由于大臣争夺权力,国中大乱,唐太宗令大将候君集率兵救援,并遣淮阳王李道民亲自持节册封诺曷钵为河源郡王,授乌地也拔勤豆可汗。诺曷钵十分感激,献牛、羊、马万头。唐太宗贞观十年(636)腊月,诺曷钵赴唐都长安晋谒唐太宗,并请求婚娶唐朝公主为妻,同唐王室修世代甥舅之好。唐太宗李世民答应了吐谷浑王之请,许将宗室女弘化公主嫁给慕容诺曷钵。贞观十三年(639年)冬,诺曷钵到长安迎娶公主。翌年二月,唐太宗派遣左骁卫将军、淮阳王李道明护送18岁的弘化公主往吐谷浑与诺曷钵完婚,并陪送了大量珍贵妆奁。《新唐书·列传第一百四十六上·西域上》记载:“诺曷钵身入谢,遂请婚,献马牛羊万。比年入朝,乃以宗室女为弘化公主妻之,诏道明及右武卫将军慕容宝持节送公主。”这是唐代第一个和亲的公主。从此,吐谷浑与唐王朝的关系日益亲密。弘化公主与吐谷浑和亲之事,又引出了文成公主下嫁吐蕃弄赞松赞干布的故事。

五、吐谷浑与吐蕃

这时,青藏高原上的另一个少数民族吐蕃族强盛起来。吐蕃酋长弄赞(松赞干布)得知突厥王和吐谷浑王都娶到唐朝公主为妻,便感到能娶大唐公主为妻是一种极高的荣耀,“乃遣使随德遐入朝,多赍金宝,奉表求婚”。这次,唐太宗没有答应吐蕃弄赞使者的要求。使者返回后在弄赞面前搬弄是非说:“初至大国(指唐王朝),待我甚厚,许嫁公主。会吐谷浑王入朝,有相离间,由是礼薄,遂不许嫁。”吐蕃弄赞松赞干布听信了使者的谗言,将唐太宗不答应公主许配之事迁怒于吐谷浑,遂发兵攻击。吐谷浑不能支,诺曷钵只好带着弘化公主遁于青海之上,以避其锋,“其国人畜并为吐蕃所掠”。

吐蕃又进兵攻破党项及白兰等羌族诸部,率其众20余万,顿于松州西境。松赞干布派使者向唐王朝进贡金帛,并再次提出娶唐公主为妻。并声称“若大国不嫁公主与我,即当入寇”,遂进攻松州。松州都督韩威率轻骑迎战吐蕃,反为吐蕃所败,唐朝边地人民深受吐蕃侵扰。于是,太宗遣吏部尚书侯君集为当弥道行营大总管,右领军大将军执失思力为白兰道行军总管,左武卫将军牛进达为阔水道行军总管,右领军将军刘兰为洮河道行军总管,率步骑5万进击吐蕃。牛进达先锋自松州夜袭吐蕃大营,斩千余级。吐蕃弄赞大惧,引兵而退,并派遣使者向唐王朝谢罪。吐蕃弄赞又一次向唐王提出求婚,这次太宗许可了吐蕃使者的求婚之请。弘化公主和亲的第二年,即贞观十五年(641年),唐太宗令礼部尚书、江夏郡王李道宗护送文成公主往吐蕃与松赞干布完婚。《旧唐书·列传第一百四十六上·吐蕃上》记述:“贞观十五年,太宗以文成公主妻之,令礼部尚书、江夏郡王道宗主婚,持节送公主于吐蕃。弄赞率其部兵次柏海,亲迎于河源。见道宗,执子婿之礼甚恭。”这就是唐王朝与吐蕃和亲的故事。

六、弘化公主与韦州

弘化公主入吐谷浑,使唐与吐谷浑的关系很快化干戈为玉帛,友好往来频繁。唐太宗贞观十六年(642年)至二十三年(649年),吐谷浑每年派来使者向唐王进贡,唐朝以优礼相待。唐永徽元年(650年),高宗李治继位,封诺曷钵为驸马都尉。次年,诺曷钵遣使向朝廷敬献骏马。永徽三年(653年),弘化公主请求入朝省亲,唐高宗派左骁卫将军鲜于匡济前往迎接。十一月,弘化公主和诺曷钵到达长安,朝见了高宗。弘化公主是唐代外嫁的十几位公主中唯一回过长安的公主。高宗李治加封诺曷钵为青海国王。贤达善良的弘化公主作为使者来往于唐与吐谷浑之间,促进了唐与吐谷浑人民的友好往来。她不仅完成了自己一生的光荣使命,而且鼓励自己的儿子与唐联姻,结成世代的亲戚关系。高宗优礼相待,又以宗室女金城县主(会稽郡王李道恩第三女)赐嫁诺曷钵长子苏度摸末,金明县主赐嫁诺曷钵次子闼卢摸末。武则天时,改封弘化公主为西平大长公主。

随着吐蕃族的进一步强盛,逐渐向甘青地区扩张,引起了吐谷浑与吐蕃的不和,时有战事发生。公元663年,吐谷浑部受吐蕃攻击大败,吐谷浑国土全部被吐蕃占据。诺曷钵和弘化公主率残部几千帐奔凉州南山居住,并遣使向唐求救。咸亨元年(670年),唐朝派大将薛仁贵带兵攻击吐蕃军,打算护送诺曷钵回归故国。可是,薛仁贵被吐蕃军大败于大非川(今青海海南州切吉乡旷原),唐军几乎全军覆没,吐谷浑复国的希望破灭。咸亨三年(672年),唐朝将被封为“驸马都尉”的吐谷浑国王诺曷钵迁到鄯州(今青海乐都)大通河之南。诺曷钵惧怕吐蕃,“不安其居”。唐高宗又将其徙于灵州境内,在太阳山下一地(在今同心县韦州镇)设安乐州,辖境为今宁夏河东中宁、同心、盐池三县部分地区,属灵州都督府,安置吐谷浑族,并以诺曷钵任刺史,由其自治管理。安乐州寓意“欲其安而且乐也”,为让吐谷浑部族和弘化分公主在这里安居乐业。后又在此置长乐州。诺曷钵病逝后,其子慕容忠继位。公元698年5月3日,弘化公主病逝于安乐州(即今韦州),享年76岁。弘化公主灵柩于次年3月运抵凉州,3月18日葬于青嘴喇嘛湾。至德元年(756年)吐蕃进一步占据灵州,安乐州遂被吐蕃占领。吐谷浑部在此地前后达80余年。

后来吐谷浑更东迁朔方、河东。五代时散处蔚州等地。936年燕云地区割属契丹,这部分吐谷浑人便臣役于契丹,后世多同化于汉族或其他民族,吐谷浑这个民族便在历史上消亡了。

弘化公主谢世已经1300多年,吐谷浑这个民族也早已在历史上消亡了,但弘化公主的名字并没有被历史湮没,而且留下了许多与太阳山相关的故事。

七、李道明因弘化公主遭贬

贞观十四年(640年)春二月,唐太宗李世民派遣淮阳王李道明以左骁卫大将军衔,与右武卫将军慕容宝持节护送弘化公主前往吐谷浑同诺曷钵完婚。

唐立国之初,一度大封宗室,将李家宗室弟子几乎皆封为亲王。太宗即位,采纳尚书右仆射封德彝的建议,将大批宗室降爵为郡公,仅少数有功者(主要是战功)封王。而至李世民族兄弟辈能符合这样的条件继续王位者,只剩下河间王李孝恭、江夏王李道宗等寥寥几位。李道明原不过武都郡公,自己倒没什么战功,是他哥哥淮阳王李道玄19岁战死沙场,因袭其位当了淮阳王。

隋唐以来采取“公主和亲”政策,但真正的公主都是“皇上的女儿不愁嫁”,没有哪个愿意远离亲人下嫁边塞苦寒之地,皇帝当然也舍不得骨肉分离,让亲生的公主嫁给异族为妻妾。所以,通常总是以宗室女或大臣之女假公主之名蒙混过关。

弘化公主为淮阳王李道明之女,所以只该称郡主而不该称公主。唐太宗嫁弘化往吐谷浑,虽是旁系宗室之女,礼仪也十分隆重,陪嫁了丰厚的礼品,携带大批宝物,派出了庞大的送亲队伍,为让诺曷钵以为做的是天可汗唐太宗的真女婿。不料到了吐谷浑后,李道明一不留神,竟泄漏了“国家机密”,透露了弘化公主并非皇帝的亲生女。为此,差点让诺曷钵翻了脸。好在弘化是太宗宗室侄女,称作公主也还能说得过去,再加上弘化才貌出众,让诺曷钵一见钟情,才没引出多少麻烦。但因这起严重的外交事件,李道明回京后被革除王位,降职为郓州刺史。太宗又加封弘化为公主,且自此以后凡和亲之女皇帝都先加封为公主。所以往后和亲的公主中,宗室之女已算作真公主了,而以大臣之女假冒公主的现象则比比皆是。

八、薛仁贵败绩被废为庶人

在弘化公主的故事中,还有一个遭贬的历史人物,那就是唐代名将薛仁贵。

薛仁贵(614~683年),是一个出身寒微的农家子弟,名礼,绛州龙门人(今山西河津)。他的六世祖是南北朝时期的著名将领薛安都,因为宫廷斗争中站错了队伍,在南朝无法容身,被迫投靠了北魏。传到薛仁贵这一代,已然完全没落,但远祖的荣光和勇悍,使薛仁贵文武双修、体魄强健。他天生神力,勇武过人。传说他在他的家乡汾河湾射雁,“箭箭射的张口雁”,即雁飞过空中鸣叫时,能将箭射入雁口中。飞雁逃不过薛仁贵的神箭,所以不敢偷吃乡亲们田里的庄稼。后从军在唐军张士贵部下,是一位智勇双全的战将。薛仁贵手握银白色画戟,着一身银白色铠甲,平时在战阵中十分显眼,颇有万绿丛中一点红的效果,被呼为“白袍将”。

贞观十九年(645年),唐太宗李世民御驾亲征辽东,直指高丽。唐军到了安地,一位郎将被高丽军队团团围住,情势危急,薛仁贵飞马上前,立斩敌将,将人头悬挂于马鞍上,一举震慑敌军。又在一次战斗中,唐军四面合围,势不可挡,薛仁贵一马当先,所向披靡。高丽军队溃散奔逃,折兵2万。唐太宗很快被这个天神般的青年人吸住了眼球,赶紧打听此人姓甚名谁。薛仁贵见到了大唐天子,当场被授予游击将军,赏赐丰厚,薛仁贵一下子得到了两匹马、40匹绢、10名奴隶,转眼间他就从士兵变成了将军。班师回朝的路上,唐太宗告诉薛仁贵,“我的旧将都老了,难以担当镇守边疆的重任,我一直想提拔年轻将领,但没有见到像你这样出众的。我得到辽东并不欣喜,得到你这样的勇士才真正让我高兴。”唐太宗提升薛仁贵为右领军郎将,让他守卫玄武门。后来在一次唐军与铁勒九姓部族的决战中,薛仁贵勇冠三军,发三箭射死三人。胆寒之下,铁勒人下马投降,放弃了抵抗。为此,唐军中到处传唱着“将军三箭定天山,壮士长歌入汉关”。

历史小说《薛仁贵征东》一书中虽多为虚构的情节,但还是有一些关于薛仁贵真实的历史背景。

薛仁贵这样一位百战百胜的唐代名将,却在救援吐谷浑及弘化公主的战斗中马共前蹄。

《旧唐书》和《新唐书》中,都有关于薛仁贵为救援吐谷浑败绩的记载。《新唐书·列传(第一百四十六上)·西域上》记载:“咸亨元年,乃以右威卫大将军薛仁贵为逻娑道行军大总管,左卫员外大将军阿史那道真、左卫将军郭待封副之,总兵五万讨吐蕃,且纳诺曷钵于故廷。王师败于大非川,举吐谷浑地皆陷,诺曷钵与亲近数千帐才免。”这一段记载中,说的就是薛仁贵为援吐谷浑而为吐蕃军所败之事。

那是唐龙朔三年(663年),吐蕃进兵吐谷浑。吐谷浑军大败,诺曷钵率残部逃到凉州,并向大唐求救,随行的还有他的妻子大唐宗室女弘化公主。咸亨元年(670年),唐高宗借着恢复吐谷浑王国的名义,派出薛仁贵为逻娑道行军大总管,以阿史那道真、郭待封为副总管,领精兵强将五万余,迎战吐蕃军队。

郭待封是名将之后,以前与薛仁贵是平级,这次屈居副将,心里颇有不平之意。唐军到达大非川(今青海切吉平原)后,准备进兵乌海(今青海光海县西南苦海)。薛仁贵认为,“乌海地险而瘴,吾入死地,可谓危道”,只能速战速决,迟则生变。大非岭地形宽平,可以布置两道栅栏以保护辎重,留一万人看守,主力部队则快马加鞭,轻装上阵,以求一举破敌。郭待封承担了保护辎重的任务。薛仁贵率领精锐,奔袭乌海,在河口与吐蕃军队遭遇,数万吐蕃人死伤籍枕,唐军获得的牛羊数以万计。薛仁贵回到乌海城,派人接应郭待封的辎重,不料郭待封违反薛仁贵的安排,擅自带着辎重粮草在后面缓缓前行,被吐蕃20万军队团团围住,“粮仗尽没”,断绝了唐军的补给和支援。薛仁贵退居大非川,一切都为时已晚,吐蕃40万军队已经前来迎战。唐军大败,几至全军覆没,薛仁贵也被吐蕃抓获。在没有选择的情况下,只有与吐蕃主将噶钦陵议和。议和之后,薛仁贵自带枷锁,回长安向皇帝请罪。依照唐律,以薛仁贵丧师的重罪,本应处死。皇帝念及他以往的功劳和忠心,撤销了薛仁贵的一切职务,将他贬为庶人。

九、弘化公主在韦州

公元670年,因薛仁贵兵败而使吐谷浑部完全失去了复国的可能,吐谷浑王诺曷钵及妻子弘化公主完全沦为无家可归的境地。唐王朝在便在灵州划出了一块地盘(约今太阳山下韦州一带),让吐谷浑部居住,设置为安乐州,以诺曷钵为刺史,“欲其安而且乐也”。这时的吐谷浑部族被称作退浑、吐浑族。咸亨三年(672年),弘化公主随其夫诺曷钵“始徙其部众于灵州之地”,开始了在今韦州这个地方的生活。

古代的韦州一带,是一个水草丰茂之地。根据古代气象学的研究,我国在公元600年到1000年,是一个气候温暖时期。那时今太阳山一带,草木臻荣,禽兽出没,正如唐代诗人张籍在《送李骑遭灵州归觐》一诗中描写的“席箕侵路暗,野马见人惊”那样。弘化公主在这里一直生活了26年(672~698年),协助其夫君励精图治,建设家园,在这里演绎着中国最早的“民族自治”。诺曷钵病逝后,其子慕容忠继位,被唐王朝加封为青海王。弘化公主继续辅佐长子慕容忠治理其安乐之州。公元690年,武则天称帝,改国号为周,并改封弘化公主为大周西平大长公主。为了汉与吐谷浑民族的团结,武则天又将19岁的侄孙女武氏嫁给吐谷浑族燕王慕容曦皓为妻,又一位皇室贵族的姑娘,走出了重楼叠阁,离开长安,离开了富饶家乡,离开了父母亲人,来到了辽阔无垠的高原草地,来到了灵州大地的安乐州(今韦州)。这位大唐的和平使者,在吐谷浑生活了13年后离世而去,享年33岁,一年后,也迁葬于南营青嘴湾。

弘化公主直到76岁时才在安乐州的宫闱中寿终正寝。堪称奇绝之处是,从甘肃武威青嘴喇嘛湾吐谷浑慕容氏墓葬群发掘出的墓志铭文中,人们发现弘化公主与她的长子慕容忠竟然是同年同月同日而亡,又是同年同月同日安葬于甘肃武威的南营青嘴湾。这里面究竟又有着怎样的故事,让人难以捉摸。

同类推荐
  • 鹰与樱

    鹰与樱

    如果说到中国我会想起龙,那说到日本我就会想到忍者。
  • 汉末之风云再起

    汉末之风云再起

    这是一部铁血情仇、纵横沙场、波澜壮阔的汉末风云记。无数英雄辈出,在争锋中惊险激烈、跌但起伏、精彩纷呈!
  • 刘皇叔卷土重来

    刘皇叔卷土重来

    白帝托孤,蜀汉开国皇帝刘备刘玄德故去,蜀汉开始落败。每次看到这里我都感慨,如果没有这次的伐吴,可能是以蜀代魏,令人感慨。本书将三国之中的遗憾全都弥补,周瑜不会被诸葛孔明气死;颜良文丑不会被关公一刀秒;吕布不会认贼做父;袁绍不会在优柔寡断;这样才会有意思。
  • 中华的另一种可能:魏晋风流

    中华的另一种可能:魏晋风流

    魏晋时代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动荡不安的时代,也是文化史上最奇特最富于创造的时代;既发生了令无数生灵涂炭的八王之乱、五胡乱华,也出现了风流鼎盛的建安七子、竹林七贤。这一时期士族兴起,名士群星璀璨,他们反抗礼教,放达不羁,崇尚独立人格和自由思想。他们引发了一次新的百家争鸣,由此带来了哲学、文学、艺术乃至科学的大发展,在中华文明史上开启了人的个体意识觉醒的新时代。曹植才高八斗,嵇康广陵散绝,王弼少年天才,王羲之书圣,顾恺之三绝,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唐翼明教授通过一个个精彩的名士故事,深入浅出,层层剖析,从士族阶级、思想潮流、文化风尚、清谈文会、文学艺术等各个方面,向我们全景呈现了一个无比瑰丽的魏晋。
  • 红楼叙梦

    红楼叙梦

    复杂一点:穿越专业户在第二次的穿越中穿到了红楼梦的世界!简明一点:国术大师穿越红楼梦!
热门推荐
  • 雪舞凤

    雪舞凤

    “大师兄,师傅收复饕餮,实在是太帅了。”瑶池池旁,七岁的小师妹挽着他的胳膊,偷偷地向他倾诉着她对师傅的钦佩。“神界火凤,触犯天规,私动情爱,遂被贬下界,九九八十一难渡劫过后,方可魂归神界。”神界天门,他含泪诵读神凰的旨意,将她剃去仙骨,打下凡间。“天地将毁,为今之计,唯有以上古之魄注入天石之内,方可拯万世,救万民。”冥海天石,他下定决心,以自身上古之魄挽救天地,三魂七魄顷刻间化为灵光,四散开来。她还是婴孩之时,便被神凰抱回了天界,成了众人宝贝的小师妹。却不想,一朝情动,她错爱于他。九九八十一难,九九八十一劫,每一次轮回,都有两个人陪伴左右。无心,无心之人,奈何情动。丹凰,丹凰丹凰,凰之内丹。
  • 傲霸决

    傲霸决

    喀嚓一道闪电,天鸣华丽出现。五花八门的灵气算什么?小爷骨子里有的是傲气!排山倒海的修为算什么?小爷尊严里有的是霸气!且看傲气与霸气的结合,迎来的将会是......
  • 男孩60分女孩100分

    男孩60分女孩100分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将影响到孩子的—生。现代生理学、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的研究表明男孩和女孩天生是不同的,他们将来要承担的社会角色也不同。基于此观点,本书提出“男孩60分,女孩100分”的理念,意在告诉家长朋友们,在对男孩、女孩的教养上,应以不同方法来对待,以更好地有利于孩子们的成长。
  • 逆流无法定向

    逆流无法定向

    逐渐步入社会岗位的九零后,如何来面对日益严峻的现实社会!学生与上班族,两种身份该如何如完美的进行转变?是该去适应还是选择改变?面对人生头等大事,身患懒癌的单身宅男如何去面对来自家庭的压力!是消极应付还是去积极追求?
  • 命.

    命.

    叶初曾经爱过黎城,黎城曾经拥抱过她,但是那拥抱早已没法实现,如今两人只有一道墙。心灵的墙。
  • 新任创世神官

    新任创世神官

    “你是谁?”“我是世界最伟大的神。”“那个……”“我是创世神。”“说完了吗?”“嗯!”……从此那位叫做郭晚的少年签下契约成为了魔法少……不,创世神。永远不要相信qb的话……从此郭晚卷入了神的战争。本作中有时候会埋伏笔或间接透露一些事情,所以章末作者的话(注释)很重要作者:皇庭旌(原名BenjaminMaterla)第一部分破坏神篇分主线(对应第一卷)与外章(第二卷)第二部分司命神篇(对应第三卷)由皇庭旌与√ERROR共同完成第三部分不死人篇由皇庭旌主笔,√ERROR进行设定考证。结局有好结局与真结局两个,目前三卷手稿全部完结,将在春节期间进行重编发布,敬请期待
  • 恋诚

    恋诚

    这部小说是在三年前我上高一的时候写的,回首再看那时文字满满的都是青春时的印记,如今我重新发表来纪念那些我们青春时的天马行空。
  • 仙剑录之勇者

    仙剑录之勇者

    铅灰色的云里电弧闪动,蓝色的光是这灰蒙蒙的世界里仅有的另类的色彩罹难已至,狂风暴雨骤然而来在那倒塌的废墟里,金色的光冲破天际那预示着至高无上的宝座腾腾升空那宝座上的高贵生物沉睡已久当熊熊燃烧的黄金瞳睁开神、已是苏醒
  • 爱上德古拉

    爱上德古拉

    是偶然吗?我闯进了你的世界,那样暗无天日的世界,让我恐慌的世界,但是怎么办?就算你的世界时那样的黑暗,但是我已经愿意沉沦,只是因为那个世界上有你!
  • 高冷校草的专属小仆人

    高冷校草的专属小仆人

    先看看,还没想简介怎么写,希望亲们喜欢。么么哒╭(╯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