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7—?)
朱庆馀,原名可久,字以行,越州(今绍兴)人。唐代诗人。宝历二年(826年)进士及第,官秘书省校书郎。入长安(今西安)后,以诗谒水部员外郎张籍,“索庆馀新旧篇什留二十六章,置之怀袖而推赞之”,深受张籍赏识,与贾岛、姚合等时相酬唱。诗多五律,诗意清新,描写细致,内容以个人日常生活为多。曾客游边塞,仕途不得意。有《朱庆馀诗集》,《全唐诗》
收录其诗一百七十七首,辑为二卷。
由于张籍的提携,朱庆馀虽然小有名气但当考试临近之际,他对自己的诗文到底能否符合主考官的要求和口味,还是感到没有把握,心中忐忑不安。在这种心境下,朱庆馀便又写了一首七绝呈籍,征求他的意见: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作为“闺意”,这已经是一首非常完整和优美的好诗,而朱庆余借用这种“闺”意来表达自己作为一名应试举子在面临关系到自己前途的一场考试时所特有的不安和期待,更是分外妥帖和别具一格。“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应进士科考对于古代的知识分子来讲,确实是和古代女子出嫁一样的终身大事。这个比拟来自于现实生活,在该时代具有典型性。
读了朱庆馀的这首诗后,张籍当然明白他的意思,于是也写了一首七绝回赠给他:
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
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
“《过耶溪》”
春溪缭绕出无穷,两岸桃花正好风。
恰是扁舟堪入处,鸳鸯飞起碧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