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134700000017

第17章 马君武与辛亥革命(2)

表明马君武思想转变的另一主要活动是,他作为第一人在满清权贵面前公开演讲排满革命。1902年,在留东学界,杂志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其宗旨大都高谈民族主义,倡言革命而讳言排满。孙中山对此深为忧虑,恰好这时他得到消息,清驻日公使蔡钧、监督汪大燮将于1903年1月1日在东京留学生会馆举行新年团拜,欢迎清皇室权贵载振到日本。为借机震醒学界,孙中山于1902年底召刘成禺、马君武到横滨,对他们说:“吾朋侪中有勇气毅力者,莫如二子,余非依违两可,即临阵脱逃。民族革命,要在排满,舍排满而言民族,其能唤起国内人民之清醒乎?今有一机会,留学团拜,欢迎振贝子,公使蔡钧、监督汪大燮皆在,开会演说。君武与禺生,能提出排满二字救中国,大放其辞,自能震动清廷,风靡全国。禺生楚人,君武原籍湖北蒲圻,亦楚人也,身家性命功名富贵之徒,不足与言亡秦之事也。”到1903年元旦这一天,行新年团拜礼毕,马、刘二人先后登台演说,马君武历数满洲吞并中国之历史,主张“非排除满清专制,恢复汉人主权,不足以救中国”。他“慷慨激昂、声泪倶下”,赢得满座掌声,满清宗室长福起来反驳,被众人喝斥而止,清吏无不惊惶失色。当日全国通电。刘成禺因此被开除学籍,并抄没武昌家产,君武因属自费留学,籍贯无从查考而幸免于难。这次演说在留东学界起到了震聋发聩的作用,“民族革命之大义,盖自是彰闻天下矣”。马君武以其激烈的革命言行在留日学生中崭露头角。

在洪波初泛的革命浪潮中,马君武很快锻炼成为矢志追随孙中山的革命先行者。”癸卯秋,孙总理居横滨,君武过从颇密”。在孙中山革命思想的感召下,马君武很快完成了他由改良到革命的思想转变,1903年8月,他停止向《新民丛报》投稿,从此与改良派彻底决裂。9月,他与廖仲恺、何香凝、黎仲实、胡毅生等人专程谒见孙中山,真诚地“表示赞成革命”,孙中山“乃托以在东物识有识学生,结为团体”。君武从此协助孙中山发动和团结留学生团体,开展革命活动,创建革命政党,其民主革命思想不断走向成熟。

二、马君武与同盟会

同盟会的诞生,在辛亥革命过程中是一件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它在马君武个人的奋斗史上,也是一件大事。马君武参与了同盟会组建的全过程,并在其中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同盟会中,他堪称元老。

1905年7月,孙中山开始筹建中国同盟会,马君武积极响应。一方面,他多方联络,为同盟会的组建进行舆论宣传,他向留日学生介绍孙中山,告诉他们孙先生“快要从欧洲来到日本,他很喜欢和青年朋友们交朋友”。介绍邓家彦、吴鼎昌、万武及四川革命小团体成员等谒见孙中山,这些人后来成为最早加入同盟会的会员。另一方面,马君武又直接参与筹建同盟会,1905年7月30日,他出席了孙中山召集的同盟会筹备会议,到会七十余人,“属孙中山旧识者”只有十人:日本志士三人,即宫崎寅藏、内田良平、末永节;各省留东学生七人,即马君武、朱和穆、冯自由、程家柽、黎勇锡、胡毅生;其余都是孙中山从欧洲归来后才认识或未曾见面的新同志。会议听取了孙中山的革命演说和黄兴关于成立新团体的说明,商定了这个新团体的名称、纲领、誓词和入会仪式。马君武与黄兴、宋教仁、陈天华、汪兆铭等八人被推为《同盟会章程》的起草员。

1905年8月20日,马君武出席在东京召开的同盟会成立大会,会中讨论通过了由马君武等人起草的《中国同盟会章程》,公推孙中山为总理,产生组织各部职员,改《二十世纪之支那》杂志为同盟会机关报,指定马君武、陈天华等人立足于“以政治鼓吹革命”,章太炎等人“以国学鼓吹革命”。同时,马君武被公举为同盟会执行部书记、广西主盟。随后,他因入东京帝国大学求学而未能就职,同盟会书记和广西主盟两职分别由田桐、邓家彦担任。君武虽未到任,但就其被推定为《会章》起草员和所任职务看,已足见孙中山对他的信任及他在同盟会中的重要作用。

中国同盟会的成立及《民报》的出版,不仅使风雨飘摇的清政府十分恐惧,而且也使对中国包藏祸心的日本侵略者大为不安。为了使留学生中的革命势力“蒙受一大打击”产1905年11月,曰本政府颁布《关于许清国人入学之公私立学校规程》(即《取缔清国留学生规则》),对中国留学生的集会、结社、言论、通信等横加限制和取缔。这激起了留学生的极大义愤,他们群起抗争,掀起大规模的反对《取缔规贝0的运动,罢学归国者络绎不绝,“马君武先生、曹亚伯先生、余齐简先生等,都被选为同盟会纠察员”。1906年夏天,马君武携同其他留学生回到上海,归国前后,他怀着激愤的心情写下了《华族祖国颂》六首,以歌谣的形式、通俗的语言,描述祖国悠久的历史、美好的河山,表达他力图挽救民族危亡的爱国激情,号召人民起来为祖国而战,“热血喷张气飞扬,以铳以剑誓死为之防。华族,华族!祖国沦亡尔罪不能偿”,“华族,华族!肩枪腰剑奋勇赴战场。”字字句句,如一声声充满激情的呼唤,无不震撼人的心灵。

马君武回到上海后,立即投入到创办中国公学的工作,并出任该校教务长兼化学系教授。中国公学是由不满日本《取缔规则》的归国学生于1906年初着手创办的,“因为它含有对外的意义,归国学生又有十三省人之多,故名中国公学”。该校本身就富有革命色彩,校中“有许多人是革命党,在学校里组织革命团体,进行革命活动”。“当时人都晓得它是革命性学校”马君武以中国公学为阵地进行鼓吹革命联络同志的工作,他所做的《中国公学校歌》,词句期切、铿锵有力,充满革命的豪情,给学生以极大的鼓舞,歌中说,“众学生,勿彷徨,尔能处之地位是大战场,尔祖父,思羲皇,尔仇敌,环尔旁,欲救尔祖国亡,尔先自强”。马君武利用讲堂,向学生灌输革命思想,当时胡适之、任鸿隽、朱经农、蒋翊武等人都是他的学生,这些人后来都有非凡的成就。

作为同盟会的重要人物,马君武又主持同盟会上海分会的事务。1906年9月,他与黄兴、童俊、吴超、张蓉川在上海四马路创立文艺路书店,作为同盟会在国内的交通机关。

马君武等革命党人在长江中下游的活动,很快引起了满清政府的注意,刘静庵、胡瑛在武汉被捕,杨卓霖在南京被杀害,两江总督端方下令逮捕君武。此事幸好被中国公学监督(校长)郑孝胥知道,他一方面力争为君武辩护,一面写信给两广总督岑春煊设法营救。当时岑正在两广推行派遣学生出洋游学新政,以君武为广西老乡,人才难得,便急电广西巡抚张鸣岐极力营救,君武因而获选为广西官费留学生之一,指定赴德国柏林工业大学专攻冶金。这样,君武被迫于1907年初再次离开祖国,远赴德国留学。

同盟会时期,马君武还在革命理论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讨。

留东学界在马君武、刘成禺进行排满演说之后,民族主义之大义渐趋明晰,但又出现了种族革命、盲目排满的倾向。因此,到同盟会成立时,“排满”的具体含义在一些人的心目中仍是模糊的。

1905年7月,在同盟会筹备会议上,孙中山进行了排满演说之后,接着各会员有所提议,忽然有一人提出质冋:“我们是要排满革命,假如有满人要加入同盟会,我们怎么办?”一时满座为之哗然,众人议论纷纷,君武从容地站起来严肃地说:“我们是反对卖国亡国的满洲政府,如果满人中有与我们志同道合的,我们当然欢迎。”话毕,与会者全体鼓掌,一直对众多辩论“不赞一词”的孙中山也鼓掌。显然,马君武恳切的回答一下道出了众人的心声。他深刻地认识到“排满”并非排除全体满人,而只是“反对满洲政府”。这一认识表现出马君武在民主革命对像问题上的深刻理解,也为同盟会誓词中的“驱除鞑虏”作了较为通俗的解释。

同盟会成立伊始,马君武便以踔厉风发的姿态出现在宣传阵地的前沿。1905年10月20日,他在《民报》创刊号上发表了《世界第一爱国者一甘必大传》,通过记述甘必大在法庭上为“布丁案”被告记者辩护,终使被告获无罪释放的经过,来歌颂19世纪法国资产阶级政治家、共和党领袖、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杆卫者甘必大的爱国、争民主共和的行为。他借甘必大之口,控诉清皇室专制的黑暗,提出争自由平等的要求,并预示自由、平等必将战胜专制:“我敢信,我国家终有人道复明之一日,终有人人平等之一日,终有人人自由之一日。”中国也将有如甘必大一样颠覆专制,创建共和的人物出现。这样,君武从西方资产阶级革命的实践中,找到了中国封建专制必将崩溃,民主共和必将实现的依据,并以此鼓舞人民积极加入到革命阵营中来,为实现自由、平等的民主共和理想而努力奋斗。

接着,在《民报》第二号上,马君武又发表了《帝民说》,向尚处于专制统治之下的国人介绍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的政治理论和主权在民学说。他称先前出版的卢梭《民约论》中文译本“无一语能道其义,且全书无一段与原文符者”,“今之真知卢骚,输人其真理于方醒之中国者,乃自予始也”。依其说法,卢梭的主权在民说的基点为:“个人者,帝权之一部分也;帝权者,国家之一部分也”。“帝权非一私人,而以国家之个人组成之”,“帝权即主权也,由人民而后有,人民不可自弃也”。马君武高度评价了卢梭学说的伟大意义,称其为“十九世纪大革命之炸裂弹”,使“人群之智识丕变”,为有史以来所仅见。君武因此急“输人其真理于方醒之中国”,以期卢梭学说在中国革命中起到同等重要的作用。为说服人心,他又更进一步追溯卢梭学说的渊源,为“帝民说”找到历史的根据。最后,君武在论及民主国家政体时指出,“无论何种政体,都各有行政、立法、司法三部分”,“一国之主权,必以公民之多数操之,民主建国之基,在使人人平等,而重各个人之自由,人人可被选为国之主治者”。这说明马君武已比较详细地了解到民主共和政体的核心内容,他所信奉的,是一个三权分立的,人民享有自由、平等、选举权、罢免权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1905至1907年,在同盟会刚刚成立,全国革命高涨的时候,马君武先后两度离职就学。1905年8月,他辞去同盟会执行部书记、广西主盟之职,就读于东京帝国大学;1907年初,辞去上海中国公学教务长、上海分会会长之职,赴德国留学。这是否说明了马君武在革命中的退缩行为?关于这一点,在有关马君武的所有评传中均未加以说明,但这是关系到对马君武进行公正评价的关键性问题,是不能不辨析淸楚的。

马君武的两度离职就学,均不能说明他对革命的退缩或怀疑。

从主观动机看,如前所述,1905年,在同盟会成立过程中,马君武一直是其中的活跃分子,而且深得孙中山先生的信任,没有表示出对革命的任何怀疑和悲观。1906年回上海后,他一直以饱满的热情投入革命工作,被迫离职出国前夕,写下了《去国辞》五首,真实地表达了他当时的思想状态。在诗中,马君武把斗争矛头直指淸政府,指斥其大兴文字狱,滥杀无辜,残酷镇压人民的罪行,“屡闻朝市兴文祸”,“无数沉冤厉鬼魂”。同时,君武表示,他投身革命而遭到像清流党人那样的迫害,但心甘情愿。“黑龙王气黯然消,莽莽神州革命潮。甘以清流蒙党祸,耻于亡国作文豪”。最后,君武表示,他虽然去国万里,流亡异域,但依然魂系祖国,其革命决心决不会因此动摇,“万里旅行辞祖国,百年戎祸笑伊川。男儿生不兴黄祸,宁死沧浪作鬼还”。字里行间,无不反映他对革命的耿耿忠心。

在革命斗争年代,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是青年学子的共识。同盟会时期,将学业与革命摆在同等重要地位的不乏其人,陈天华曾鼓励同学“刻苦求学,徐以养成实力,丕兴国家,则中国或可以不亡”。宋教仁为“学成有本事的人”,辞去《民报》职务,改名宋链,进入早稻田大学留学生预科。马君武虽然两次离职就学,但并未因不在职便放弃革命工作,相反地,他努力求学的目的仍是为了革命。1905年,马君武离职后,在《民报》上连续发表文章,鼓吹民主共和。学习之余,暑假期间,利用自己所学,为革命秘密制造武器,向革命党人传授炸药制作技术《取缔规则》颁发后,他毅然弃学归国,创办中国公学,以革命勇者的姿态活跃于上海,说明在革命的紧急关头,在读书和革命之间,他选择了革命。第二次离职后,君武虽远在德国,仍时时关注祖国的风云变幻。1906至1908年,孙中山领导的历次武装起义相继失败,同盟会内部出现分裂,革命陷人困境。1909年,孙中山先生再游海外,开始了秘密筹款的艰难岁月,7月下旬抵达比利时布鲁塞尔。君武闻讯,与同学专程从德国到布鲁塞尔迎送,和孙中山先生一起“谈论了海内外党务和国内革命计划”。“同志八九人,相见甚欢”。临别,马君武赋诗为孙中山送行,诗曰黍离怀故旧,烽火老先生。天意殊未定,人权久不平。荀荀一杯酒,玫瑰十年兵。又是他乡别,英伦重此行。”表达了君武对祖国革命形势的关切和对孙中山的崇敬之情。1911年10月,动荡的中国终于响彻辛亥革命的惊雷,君武获悉,不禁欢喜雀跃,立即启程归国,在革命需要的时候,再次以赤子般的热忱置身革命的洪流。

就客观原因看,马君武两次离职均事出有因。同盟会成立时,马君武正在东京帝国大学攻读制造化学专业,以身在学校学习而担任同盟会书记、广西主盟之职,是难以负起实际责任的。而且,就当时革命形势看,当时留日学生的革命情绪高涨,党人对前途充满信心,如孙中山说:“自革命同盟会成立之后,予之希望则为之开一新纪元”,“始信革命大业可及身而成”。因此,这时的马君武没有理由逃避或怀疑革命,其辞职不就仅仅是迫于学业。1907年初,马君武在端方的追捕下被人营救,指定赴德国留学,无从选择,这既可免受迫害,又有学习的机会,他在此时暂避反动派的追捕是完全必要的。

值得一提的是,1907至1911年,在长达四年时间里,国内革命斗争风起云涌,马君武却只身就学于德国柏林工业大学,周围同志稀少,从而在客观上使他远离了国内的实际斗争环境,以致他在这段时间里,“对国内的革命事情不大清楚”。因而参与实际的革命活动较少。

三、马君武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辛亥革命爆发后,马君武回到上海,出任《民立报》主笔,他连续发表文章,阐论创建共和的各项方针。

同类推荐
  • 惘风

    惘风

    风是天地的吹息,或写意或轻松,但她也能带来迷茫,千古的英豪为何来到这家小店?这家看似平凡但又神秘的小杂货店里有个奇怪的店长他自称能办到任何事,但只限有缘人。。。。迷惘的风啊,要往哪吹呢?
  • 篡改大明

    篡改大明

    一次执行任务时的意外让徐伟回到正德末年,成为饱受族叔排挤的落魄少爷。此时俺答强势崛起,宁王蓄谋造反,白莲教也在蠢蠢欲动,偏偏在这个节骨眼上,正德皇帝却又无嗣而亡。江山飘摇,乱象环生,本来只想做个安稳富家翁过过消停日子,但没想到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为了俏皮懂事的小妹妹,为了忠心追随的小丫鬟,为了家族和兄弟,却不得不奋起!征蒙古,驯女真,开海禁,拓疆土,调教萝莉,养成武将;斗权臣,议大礼,灭倭寇,平叛乱,随王伴驾,出将入相。一个被排挤的的落魄少爷,一步步走到朝堂之上,在渐入衰亡的明末翻云覆雨这一次,他能否改写历史,又会将大明带向何方?
  • 帮着扶苏做皇帝

    帮着扶苏做皇帝

    她想成为一流演艺明星,但是她被人潜规则后,她却依然只能在夜店唱歌.她被人包养,甘心做小三,应该这样可以实现她的欲望,可是却被人在酒里下药.在昏迷中,她来了2000年前的中国,而且她发现,她正躺在扶苏的床上......
  • 明末雇佣军

    明末雇佣军

    大明的精英阶层只知自利,毫不在惜家国、民族。领兵将领说降便降,想反便反,手下兵卒不过吃饷的工具。文官、士绅满口仁义礼制,却处处相悖,真如文丞相之节气者,百中无一,即使如黄道周者也是空有气节,却无能力。走卒商贩更是逐利为上,左右逢源。都说南宋崖山之后无中国,可知道大明之后亦是再无中国!顶着那金钱鼠尾,再无那中国气息,自私自利之农、工、官、商再做那为奴成役之事,中国何在?崖山之后便失了汉唐博大之风,而今又要遍地成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如此浩荡之华夏何在?
  • 正统

    正统

    正统十三年,天下之势波诡云谲。瓦剌窥边,流民蜂起,山雨欲来,大厦将倾。少年林毓适逢其会,周旋于各大势力之间,书写了一段不为后世所知的历史。
热门推荐
  • 快穿之雪妖攻略

    快穿之雪妖攻略

    她!是来自雪山的呆萌雪妖,他是来自未来的主宰,两个命运不同的人相遇这是阴谋还是命运?来自竹马的守护,来自未来主宰的宠爱,她又将如何抉择?
  • 他道我是佛

    他道我是佛

    鼓声不止。战火不息。师父说要万般冲突皆是为利。可惜出家人不懂情。不知“情”才是混乱之源。
  • 《神棍降临:传奇世界》

    《神棍降临:传奇世界》

    一个一直想拜入佛门的女孩,却因意外穿越到了异次空九星大陆,却因缘分也入了佛家。凭着佛家法典,在异世混的风生水起、精彩不断获了九星大陆许多男女的心,解开了九星大陆的神秘蒙纱。
  • exo之双重性格女配要逆袭

    exo之双重性格女配要逆袭

    林沫颜因为吐槽小说里的女配第二天居然发现自己穿越了,看一下他怎么智斗小白莲
  • 超级寻宝仪

    超级寻宝仪

    少年周中,意外获得超级寻宝仪系统,从此寻得世间遗落无数宝藏,金钱美女源源不断。
  • 夺隋

    夺隋

    携生产食物的异能,穿越隋末,附身与天叫板,结果被雷劈死的一代战神李玄霸,参与隋第三次征辽战争。辽河被断,归乡路堵。我辈之士,何惜一战!征高丽,战突厥,收契丹,平四海内乱;冲冠一怒为红颜,与父斗,与兄斗,搅他个天翻地覆!“既然扶不起,那么这大隋的天下便由我来坐!”——李玄。
  • 狂仙弑神

    狂仙弑神

    谜一样的身世,悄然离去的父母,曾让余心成一筹莫展。家族玉佩,绝世功法,美女相伴,让他踏上了寻亲之路!入宗门,斗强者,少年英姿赢得美人心!一炼体,二炼器,三炼丹药,让他成为最耀眼的新星!只是层出不穷的敌人,诡异多端的阴谋,五花八门的陷阱,能否让他得夙愿,一家团聚,傲视群雄?
  • 解君心

    解君心

    俊美绝伦的名门贵公子玉君好宣布,他要找个独一无二的人做娘子。怎么样才算是独一无二?就像他的偶像一样。有一天,他遇到采花大盗,幸好被他的偶像及时相救。他的偶像是个女人,还是一个武功高强神秘冷艳的绝世大侠客……
  • 莫洛克拉的宝藏

    莫洛克拉的宝藏

    月硕,一个平日里总被欺负的十六岁高中生,在一次偶然中无意被一位神秘的黑衣人看中,黑衣人带他来到了一个陌生的星球后便消失了。十六岁的月硕,该怎样拯救自己呢,是不懈拼搏,还是坐以待毙?而又是什么样的敌人,正在等待着他呢?冒险的过程中,月硕历经了磨难,收获了许多,但也失去了许多。最后,他是否能如愿以偿地回到自己的人类地球呢?
  • 离别前总有笙歌

    离别前总有笙歌

    当年,他们都误会了对方,而多年以后,男主想要追回女主,而女主一心以为他当初已经对别的女孩动心了,不愿和这种人一起过一辈子,但是,这一切都是误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