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158800000010

第10章 英年早逝

张穆在他的学术成就日臻完美之时,家庭却屡遭变故。道光二十七(1847)年十月,张穆的长兄开暹去世,翌年,他的二兄、三兄病故。兄弟四人已去其三,只有张穆还在人间。

但更大的灾难早已等待着他,就在这一年的二月,张穆一家,遭到了灭门之灾。

据何绍基的《种竹日记》记载:“道光二十八年二月二十六日。石舟著人来,俱往观之,其夫人以两日病遽逝也。一女病疹,乃郎亦病在床。”

从那“一女病疹”的“疹”字来难测,他的女儿患的是“麻疹”即天花。这是一种死亡率极高的传染病,当时又没有任何预防和治疗手段,一旦染病,十死八九。

据说此时的道光皇帝吓得赶快躲到热河的行宫。周围侍奉的宫人和晋见的大臣,必须是出过疹的人,因为他们已经具有了免疫能力。

但普通百姓,只好在家里等死。张穆在《祭三兄》的祭文中说:“穆九日之间妻亡,子女也相继亡,俾十年构营之巢,一旦迅扫而空之。”不足十天,妻、子、女三人相继死亡!

前文说过,人生的三大不幸:少年丧父,中年丧妻,张穆已历其二。岂料,刚过不惑之年,晚年丧子的噩运又不邀自来,而且是一子一女双双夭折。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命运之神又一次扼住了张穆的喉咙!

但这个百折不挠的钢铁汉子却又一次挣脱了命运的绞杀,带着累累伤痕,又向着他既定的目标前进了。

道光二十九年(1849),是张穆人生旅程的最后一年。这一年,他刚满45岁。

也许是因为命运多舛,人生坎坷;也许是因为门衰祚薄,亲眷凋零。石舟先生竟然萌生了归耕田园的思想。希望自己也能够像陶渊明那样,“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而终老田亩。

这一年的春天,他仿绘《烟雨归耕图》,自撰《百字令》,喟叹“客游倦也”!词中写道:“靖阳亭古,耕读吾家事。绿蓑青笠,渊明应说今是。”并作七律四首,名为《复题烟雨归耕图》。其中有句云“记得当年耕且读,围洼深处荷锄归。”并自注:围洼,阳泉北岭名。

如果这个愿望不能实现,他就打算在北京雷光桥置买地皮一段,先葬亡妻然后筑舍隐居。

但打算总归是打算,而张穆也并非陶渊明。

试想,一个毕生把顾炎武当作师法的榜样,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己任的靖阳亭长,能够像靖节先生那样安心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隐士生活吗?

这位浑身创伤而奋斗不息的斗士,在他的“栖云亭”作心灵上的小憩之后,又匆匆上路了。

《上大夫星阶公书》、《落帆楼文稿序》、《癸巳存稿序》、《跋明李思训碑》、《唐拓武梁祠画像歌》、《有感于太常仙蝶》……一篇篇文采飞扬的诗文,从他的笔下写出。

但这只是张穆的业余活动。他的主要任务还是一头钻进斋之中去完成他的未竟大业,继续撰写《蒙古游牧记》。

上文提到过,张穆在道光二十六年(1846)完成了他的《蒙古游牧记》的写作。那时写成的是该书的前十二卷。经过再三审核,业已定稿。后来又写成四卷初稿,经过反复斟酌,觉得它只是一个比较详细的提纲,其中古迹和山川仍需详细考订。于是,夜以继日,在“纵横万里小斋”中继续他对广袤的西北疆域的考证。

常来斋关心《游牧记》撰写的还有他的挚友何秋涛。两人讨论的重点仍然是该书的十三至十六卷的山川古迹部分。

1849年阴历十一月初九,在没有任何先兆的情况下,张穆突然病逝。

据人们后来回忆,张穆是在他的斋书桌前的椅子上去世的。当人们进去发现他的时候,他已经静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是永远地睡着了。不过,手中仍然握着那枝朝夕不离的毛笔,眼前仍然放着他未校订完毕的书稿……

他的旷世之作《蒙古游牧记》,在他死后不久,由他的友人何秋涛整理刊行。

何秋涛在为张穆撰写的《墓志铭》中写道:“先生既殁,秋涛偕何编修次其稿曰《斋文集》《靖阳亭杂记》各若干卷。编修为缮治成帙。”

“《延昌地形志》《蒙古游牧记》杂涂已,未脱稿,秋涛为理而成之。其已行世者唯顾亭林,阎潜秋两谱云。”

从中可以看出张穆著作的大概。

至于张穆后人的下落,何秋涛在墓志铭中称:张穆死时“先生之妾方娠也。未知其子之男女。”可见,其妾有张穆的遗腹子女在身。

后来,祁寯藻的《息园日记》中记载说:“咸丰十一年(1861)八月初八日。平定张氏老妹今年65岁,尚强健,所抚招姑,即石舟遗女也,今年12岁。”

这时,张穆离开人世已经12年了。

张穆逝世后,何秋涛撰写的祭文中称赞他“性孝友,重然诺,闭户人海中几十载,左右图书,日以讨论为事。盖其志专欲以文学名世也。”

祁寯藻在当年撰写的墓文中称赞他:“学博、气大、志高,孝于亲,友于兄弟,著书满家,发言惊座。”

《清史稿》是这样评价张穆的:“通训诂、天算、舆地之学。”“程恩泽见之,惊说‘东京崔蔡之匹也’。”

那程恩泽把他比作东汉时期的大学者蔡伯喈。

此外,在当代出版的《辞源》《辞海》中皆有专条介绍张穆。

《山西通志·文学录》是这样介绍他的:“生具异禀,于书无所不读,才名籍甚,称为鸿儒。”说他天生的才能禀赋都有异于常人,兴趣广泛、博览群书。他的才气和名声誉满天下,人们称他为鸿儒。

咸丰初年,张穆陪祀于京都顾祠,使其有幸终于和他景仰的前辈同祀一堂。

光绪年间又祀于晋阳书院之三立阁。

后又供入太原的“四徵君祠”,与山西著名的学者阎若璩、傅山、范镐鼎、吴昊,一起享受后人的祭祀。

其后又供入平定州城之崇贤堂。

关于这座崇贤堂,笔者在此略作介绍。

崇贤堂始建于宋,初名思武楼,坐落在平定州署东北角的高阜,宋大观四年(1110)即更名为涌云楼。元朝至元二年(1265),知州刘天禄建为堂。奉祀在金朝时期曾经担任过平定州官后升为礼部尚书的赵秉文,从平定老家走出的一代大诗人元好问,金礼部尚书赵云翼,翰林学士李治,名为四贤堂。后又增祀元中书左丞吕思诚,与国子监司业王构,遂改名为六贤堂。明成化年间(1465~1487)又增祀刑部尚书耿九畴,又更名为崇贤堂。

至清同治七年(1868),知州庆亮又进优贡生张穆。有清一代,平定被誉之为“文献名邦”。在这个贤者辈出,人才济济的地方,仅有石舟先生入祀崇贤堂,说他是“名邦硕儒”,不为过矣!

这崇贤堂老百姓叫阳春楼,下临青石砌成的大坡一条,俗称“喊坡”。据说古代诉讼之人一走上喊坡,便手举状纸,高声喊冤,以便惊动衙门里的差役和官员,以此而得名。下喊坡,过嘉河桥,便到了十字街,即州城之通衢也。

笔者还记得,在抗日战争时期,那座崇贤堂还在,只是贤人们已不知去向,日本人用它来敲钟报时,早午晚3次,当当当的钟声响彻全城。

后在解放战争期间毁于战火。

据说现在在原址上又重建一阁,仍以阳春楼名之。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那崇贤堂所祭祀的贤人,都是既有科考功名又有高官显职的达官贵人,而张穆只是凭一介“贡生”的资格跻身其间。在那个崇尚功名利禄的时代,张穆能够破例地受到人们的尊敬,也足以看出他在家乡人民心目中的地位。

二十世纪初,阳泉市有关部门曾举办过张穆诞辰二百周年的纪念活动,并把他的故居定为市一级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对张穆的研究,我市近年来也渐渐有人问津,其中,以王俭先生的成绩最著。但由于张穆所涉及的学术领域较为生僻,而其行文风格又古奥艰深,想让这位伟人的生平业绩广为人知,还有待我们的进一步努力。

同类推荐
  • 千年之明记

    千年之明记

    东天阿修罗伽、太上无极元尊、轮回转世千载、历十万八千劫、千年轮回之路、步步妙法生莲、天数五万六劫、情劫终究不过、宁负天下众生、不负卿芳一人、宁舍王位道化、不弃佳人相随、奈何命数无常、不辜天下众生、不负兄弟家国、终究负你一人。春秋战国的阴阳家家主、大秦帝国的幕后推手、徐福的授业恩师、长生药的炼制者。此人究竟是谁?嬴政为何抹去它的存在而焚尽万书?或许只是故事?或许只是传记?真实的是那,波澜壮阔的史诗!感天动地的爱情!将军,请扬我军神威!家主,请壮我阴阳大道!卿不负君兮,君相伴。君不负卿兮,卿相随。不为人知的历史、慷慨激昂的悲歌。血与泪、爱与恨、阴谋与算计...尽在明记。
  • 恶搞三国——三贱客

    恶搞三国——三贱客

    恶搞的一篇传统穿越小说,只供大家一笑。
  • 大唐帝国征服史

    大唐帝国征服史

    说是地理条件限制,大唐也曾将版图延伸到里海之滨,是什么限制了汉民族的征服与扩张?煌煌盛世,又如烟火般幻灭,是什么终结了铁血荣光?有否不甘,有否惋惜?穿越千年,李治还你一个全新的盛世大唐,铁骑马踏欧亚,战舰炮指罗马,贸易我说了算,丝绸可以天价。“番邦酋首,不过帝国之奴,稚龄之童,耄耋老汉,可斩之!”
  • 拯救大汉族之杀胡令

    拯救大汉族之杀胡令

    他曾和胡人进行过六次血战:首战以汉骑三千夜破匈奴营,杀敌将数名,逐百里,斩匈奴首三万;再战以五千汉骑大破胡骑七万;三战以汉军七万加四万乞活义军破众胡联军三十余万;四战先败后胜以万人斩胡首四万;五战以汉军六万几乎全歼羌氐联军十余万;六战又以步卒不足万人敌慕容鲜卑铁骑十四万,十战十捷。他的一纸《杀胡令》挽救了濒临灭亡的大汉民族,他就是鲜为人知的民族英雄冉闵!
  • 如云人生

    如云人生

    民国时期,一个落魄的的商行公子与省会黑帮老大之女邂逅之后,创立了自己的帮派,并渐渐统一其他帮派。与军阀的矛盾,对外国侵略者的抗击,种种的爱情纠葛,谱写出一个枭雄的一生。
热门推荐
  • 宅男大师

    宅男大师

    一个宅男意外来到异界一步一步成为娱乐大师的故事。
  • 都市中的特种兵

    都市中的特种兵

    他曾经是来自部队中的部队实力无人能敌却在他20岁的时候离开了部队他放弃所有的荣耀只为了他承诺的誓言谁也不知道他来自什么部队一切信息一切人物都是神秘的可是在回来的时候却发生很多事情接到了个神秘的任务他该如何选择因为他在部队的命令没有拒绝二字他在犹豫中一年的时间他会发生什么而他的三个兄弟会不会也面临着这样的想法一场心里战争爆发他的命运将会是怎么样的他的未来是怎么样的让我们拭目以待
  • 混底层散记

    混底层散记

    奋斗了很多年之后,突然发觉自己越来越能混日子,没有更高职位的期望,没有赚大钱的打算,只希望日子能够安稳平淡的过下去,但这也需要有智慧,需要和周遭一起混底层的人一起团结、奋斗!
  • 名门财女

    名门财女

    现代女强人穿越到穷困潦倒王室之家!身为设计专业人士的曾云善,怎样利用专业知识,带领兄弟姐妹走上康庄大道?发家致富奔小康!
  • 缘起歌来

    缘起歌来

    她是上古第一女上仙,师承九天,一战成名,却在渡劫时成魔,重新堕入轮回他是上古最年轻的天神,神是孤独的,也是寂寥的,他为还恩,将她带回自己的宫殿,却也让万年不变的生活激起层层波澜他是上古最后一个魔,魔功高强,却未有一人能懂初见她时,他还是个小豆丁,再见她时,她已长成了明朗的少女,让他为之动情“从今天起你就住在后星,由我教你术法”“帝君我可不可以叫你阿垣”“我是狐,不是猫,不要总是让我学猫喵喵叫”“你既杀了我的猫儿,从今天起你就必须做我的猫!'“我许你十里红妆,你何时想要就来找我,天上凡间我只等你一人””狐族生来雌雄莫辨,只待动情时分方化真身,你虽已动情,但我不在乎,因为你的心早晚会是我的"
  • 写给青少年的成语典故读本

    写给青少年的成语典故读本

    "中华成语作为历史的缩影、智慧的结晶、语言的精华、文明的积淀,处处闪烁着睿智的光芒,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成语以其言近旨远、华美简洁、形象生动的独有特点,传承了中华几千年丰富的历史精华,反映了古代中国政治、军事、文化、民间习俗、道德风尚和理想志趣。成语中包含的内容极为丰富,一般都有其由来、典故和史实,这些精彩的历史片段,构成了一个个鲜活有趣的成语故事。通过这些故事,人们可以了解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探寻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从中总结出来的高超智慧以及历久弥新的语言文字,无疑能给人们带来奇妙无穷的阅读快感。
  • 独宠娱乐女王:首席的心尖宠

    独宠娱乐女王:首席的心尖宠

    他是a市最冷酷,权威!是人人敬畏的高冷总裁霍靳言!她是三流演员,一次意外重生到了他的隐婚妻子徐尹一身上,她惹不起这个男人,她想,那就躲吧。只是她都已经离婚了,他娘的他还要在她肚子里种下两个蛋!打胎被拒!那就生下来吧。八年后她带着儿子回归,他堵在家门口“老婆,回家吧。”她怒“霍靳言,你要不要脸,是不是男人,我们已经离婚了。”他笑“你带着我的种潜逃了八年还敢提离婚?至于我是不是男人,昨晚你不是摸过了!”
  • 宠妻如命:总裁爱上瘾

    宠妻如命:总裁爱上瘾

    从一次意外开始,到情根深种。她曾想用一个宝宝留住这个男人。从车祸到再次相逢,他想用一纸婚约将她强留身边。不正经版简介:“老公,你要干吗?”“你……”“老公,你要做什么?”“爱……”“老公,你能不能找点别的事情?”“嗯,睡吧。”正经版洛震霆:命运兜兜转转,不论过程多复杂,你终将是我的,只能是我的。言夏:爱过你,恨过你,然后再次爱上你,不后悔,不辜负。
  • 历代御医推荐给皇帝的养生食谱

    历代御医推荐给皇帝的养生食谱

    本书以史料为经、趣闻为纬,详尽介绍了历代皇家秘而不宣的养生食谱,集知识性、生动性、实用性为一体。千载而下,人人得享帝王之福,不亦乐乎!饮食养生在我国历史悠久,自古就有“药食同源”和“药补不如食补”的说法。今天,简便有效的饮食养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本书以严谨客观的文史档案为主料、趣味盎然的稗官传说为调剂,从“益气养血”、“补肾壮阳”、“补虚护元”、“健脾养胃”、“保肝润肺”、“明目聪耳”等11个方面,介绍了200道御医推荐给帝王们的养生食谱。您可根据个人体质,亲自动手制作,一享帝王之乐。
  • 鬼图鉴

    鬼图鉴

    修真界名门之子——郭康,天生鬼星体制,被鬼图门掌门人偷走,却阴错阳差得掉入了古墓,被盗贼世家收养,他会掀起何等浪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