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176900000003

第3章 准确神速的小算盘

华老祥夫妇有了上次的教训,再也不让小罗庚随便乱跑了。他们把小罗庚关在院子里,时刻让他活动在大人的眼皮底下。小罗庚现在已经是玩得很野了,关在院子里不让出去,哪里受得了,整天哭着闹着要到街上去跑。有一天,小罗庚的妈妈正在浆洗被里被衬。眼看到做午饭的时候了,还有一大堆没有洗完,她只好加快了速度,一心一意抓紧洗涮,华老祥也在前面店里忙着过称收上来的蚕丝和棉花。两个大人一眼没照顾到,小罗庚就偷偷地溜了出去。小罗庚一跑出院子,就像从笼子里放出来的小鸟一样,自由自在地找他的小伙伴玩耍。

小罗庚的母亲洗完了被褥,正要进屋去做午饭,忽然想起了孩子,就在院子里找,喊了几声也没有回音,奔到前面店铺里,孩子也不在那儿。华老祥正在称蚕丝,一听说儿子不见了,着急起来,冲着老伴大发脾气:“没用的婆娘,连个孩子都看不住,这下要是找不着,就跟你没完。”说着立即放下手里的秤杆,奔到街面上去喊。老伴自知是自己的疏忽,自责不迭,心里有委屈也不敢回嘴,跟着丈夫到街上去找。这次小罗庚还不曾去远,正在桥头窖货店门前堆着的大缸中间和几个小孩子捉迷藏。华老祥夫妇见到儿子,拉起来就走,弄得小罗庚连挣带喊,不肯回家。华老祥两口子好不容易才把他哄回来。

从此以后,父母对小罗庚看得更严了。母亲宁可什么活计也不干,也不让儿子离开自己的身边。这可苦了小罗庚,整天无精打采,闷闷不乐。华老祥给他买来糖果饼干,他也不爱吃;他买来时新玩具,他也扔在一边不爱玩。过了几天,饭也吃得少了,晚上睡觉也不踏实了。

华老祥夫妇心痛儿子,最不忍心看到儿子受委屈,眼看这样下去,非把孩子憋出病来不可。放出去又怕再跑丢了,真是着急上火了好几天。华老祥对老伴说:“总是把孩子关在院子里,也不是办法,弄不好闹出个病灾的,就犯不上了。”老伴没有什么主意,只有问老头:“你说咋办吧?这孩子这么野,都是你惯的,我可没辙了。”华老祥想了想,就到原先经常和小罗庚在一起玩的两个大一点的孩子家,请两个孩子的家长同意,让小罗庚和他们在一起玩。邻居相处都很融洽,他们知道小罗庚总是乱跑,华老祥担心孩子再跑丢了,都十分同情地答应了华老祥。再说几个孩子互相照应,对大家都有好处,那还有什么说的。

从此,小罗庚可以飞出小院,和几个大哥哥在一起玩耍了。别看小罗庚是最小的,但是玩起来他总要当将军,当司令,让那几个大一点的当小兵,当坏蛋。那几个大点的孩子都服服帖帖地听小罗庚的号令,因为小罗庚特别聪明,点子又多,总能玩出个花样来,这些孩子都服他。有了伴儿,小罗庚就不能单独乱跑了,华老祥夫妇也放心了。

一天,有一个大一点的孩子,拿了几十文钱,按照父亲的要求,去一个日用杂货店买东西。小伙伴们也都吵着嚷着一起去了。这家杂货店的大门两边,虽然挂着一副写着“言不二价,童叟无欺”的对联,但是做起买卖来却不怎么地道。那孩子要买半斤酱油,一斤咸盐,三两陈醋,二两香油,九枝香。原来这家要请客,大人们忙着打点饭菜,就打发孩子出来买这些东西。店主一边嘴里念着各个东西每斤的价钱,买多少,一边拨弄了一通算盘,说这些东西总共要36文钱。那孩子数了钱交给店主,收好这些东西就要急着回家。这时,小罗庚正在玩着他的大刀片儿,似乎没有用心听店主念叨的价格和数量,他见那孩子要走,抢上一步,用大刀指着店主说:“不对,不对,是29文钱!”

店主心中有数,不禁吃了一惊,但还是硬着头皮说:

“是36文,没有错,快走吧!孩子们!”

小罗庚一抡大刀,架在了店主的胳膊上,瞪起眼睛大声地喊起来:

“你欺负人,是29文钱,快找给人家7文钱!”

店主还硬说是36文,小罗庚急了:

“29文,就是29文,你不给找钱,我就去找我爸爸和你算账!”

店主看到这个小家伙真是糊弄不了,怕事情闹到华老祥那里,会大失体面,就和缓地说:

“再算算,有账不怕重算。”

店主又念念叨叨好一阵子,算盘拨得哗啦哗啦地响,这才抬起头来说:

“这个账真是太零碎了,一时算马虎了,倒真是29文。这是7文钱,拿好,别再乱说了,孩子们!”

小罗庚这才收回他的大刀,拣起他的竹竿儿,蹦蹦跳跳地和那几个孩子奔出店门,消失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之中。那店主看着这群小孩子渐渐走远,心里着实不是滋味,他想:精明的华老祥,做买卖就很精,账算得快,怎么养的儿子也是这等伶俐,小账算得这样快?唉,真是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他着实没有料到,做了几十年买卖,今天倒栽在一个八岁的小孩子手里。他真的担心这件事传出去,心神不安了好几天。

没有不透风的墙,过了没有多久,这几个孩子就把小罗庚小账算得快的事断断续续地说给了华老祥。华志祥一听,重算了一下账,还真是零碎得很,不太好算,小罗庚竟然算得那样快,那样准。心下高兴,知道自己的儿子将来在做买卖上会是一把好手。由此,华老祥就在培养儿子上开始下工夫了。

原来,小罗庚会算小账,这是在父亲身边耳濡目染的结果。华老祥每天晚上都要算店里的收支账目,小罗庚就在身边玩,对一些零碎账目早就熟悉了。其实,华老祥老早就教小罗庚数数儿、认字了。小罗庚在四五岁的时候,就能数到一百,能认百十来个简单的字。在小罗庚七八岁的时候,华老祥也教了他些三加二等于五,五加三等于八这样简单的加法。可他绝没有想到,儿子竟能算出这样复杂的加法来。

从此以后,华老祥每天晚上算账,都要把小罗庚叫到跟前,让他帮助自己算账,自己念出数,让小罗庚加起来,看能不能算得出。小罗庚根本不把这些小账当回事儿,一边玩,一边听,等华老祥念完了数字,立即张口就来,说出结果。华老祥现拨弄好一阵子算盘,结果和儿子说出来的钱数丝毫不差。一天的来往账目,小罗庚用口算,比华老祥打算盘还快、还准。华老祥这个高兴,每当算完了账,总是摸着小罗庚的大脑袋,拍着小罗庚的肩膀,笑着夸奖儿子几句。小罗庚来了兴趣,每天一吃完晚饭,就马上坐在桌子前面喊“爸爸,快算账吧!”往日华老祥要三个时辰才能算完,有了小罗庚帮着算,不到两个时辰就利利索索地完事。后来,华老祥索性只念数字,由小罗庚口算出结果,他只是用毛笔写上就行了。

南方人都很精细,做买卖分毫不马虎。华老祥更是精明人,他收购和卖出蚕丝,几两几钱都较真儿,价格又经常变化,又不是整数,这个账算起来就不那么容易了。小罗庚算比较简单的是不在话下,算收蚕丝卖蚕丝的账就不行了。小罗庚每天算店铺里的来往账算得来了兴趣。非要试着算蚕丝的账。华老祥为了培养儿子的计算能力,不管怎么忙,也要手把手地教小罗庚怎样算,小罗庚学起来是那样认真,接受能力是那样强,渐渐就有些门道了。然而这样复杂的账,用口算是玩不转的,往往出错。于是华老祥开始教小罗庚打算盘。

小罗庚对算盘那是再熟悉不过了,他不止千百次地看过父亲打算盘,学起来倒是快得很,旧时代的算盘很大,华老祥的算盘有11个档,每个档上有上面2个、下面5个算盘珠,每个算盘珠都有铜钱那么大,小罗庚的小手拨弄起这些大算盘珠,还真有些不灵便。华老祥先教加减法,这对小罗庚来说简直就跟玩一样,只要告诉他怎样定位,他就算学会了。不到半天工夫,一般的数字就算得非常麻利了。但是,小罗庚说:“这个大玩意太慢,还不如我心里想的快呢?”华老祥就对儿子说:“算加减好办,算乘除法,你口算就怕不行了!”“那你快教我乘除法吧!”小罗庚着急地嚷着。

于是,华老祥先教小罗庚“小九九”,就是乘法口诀,一一得一、一二得二……三三得九……四五二十……五七三十五……八九七十二……反复教了几遍,又在算盘子上比划了一阵,没有两三天工夫,小罗庚就背得滚瓜烂熟。然后,就教定位法,再教带小数的乘法,不到半个月小罗庚乘法就打得很熟了,并且相当准确。自此小罗庚就迷上了算盘,有时还要和华老祥比赛,看谁打得快,打得准。十有八九是小罗庚先算完,每次都是准确无误。小孩子好胜心理特强,越是说他算盘打得好,他越来劲。华老祥时常感慨地自言自语:“真是老了,脑筋来得慢了,打了几十年算盘,还不如七八岁的小孩子。”但神情上却表现了十足的骄傲和自豪。

等到学习除法,却费了些周折。小罗庚虽在算术上有些灵气,但毕竟太小,接受起来比较吃力。除法的口诀也不太好背,中间含着几步运算,对一个九岁的孩子来说,是相当困难的。每一句口诀,华老祥讲了几遍,小罗庚还是似懂非懂,但他背得倒挺快。华老祥不是教师出身,讲起来也不得法,有时自己也说不清,难怪小罗庚学起来吃力。光是“三一三余一,四三七余二,五三填作六,六四六余四、八七八余六”等口诀,就讲了三四天,还是不得要领。最后华老祥干脆反复念叨,让小罗庚背下来。小罗庚背得很快,父亲任意提出前半句,他就能张口说出后半句。如华老祥说“七四”,小罗庚张口就说“七四五余五”,并且大约知道这是说用七去除四十商五余五。华老祥看看是差不多了,就教小罗庚在算盘上怎样打。小罗庚有了乘法的基础,在算盘上打起来倒是不太吃力。

小罗庚学起算盘来用心,时常爬上柜台,拉过算盘就拨拉起来。顾客要来买东西,父亲要用算盘算账,他说什么也不给,还在算盘上拨弄起来没完,有时还说“我给你算!”华老祥刚念完数,小罗庚就算完了。有时一手拨弄算盘,一边口算,很快就得出结果,一报数字,华老祥很有信心地向顾客收钱。开始顾客还不信小罗庚能算得那样准,都是老熟人,说信不着面子上不好看,总是默然地站在那里,用心算一算,算完了,还真对劲。华老祥是对儿子算的结果深信不疑,每当这时他就含笑瞧着顾客,他明白顾客的心理,却不说破,心里想:“有眼不识泰山!我的儿子算得没错,你算吧,算完了你就知道小家伙的厉害了。”渐渐地全镇上的人们就不约而同地吃惊了:“华老祥的儿子,淘得没边没沿,什么时候学得小账算得那样快,那样准,连华老祥都不是个儿,真是不简单!”

自从小罗庚学起了算盘,就变得不那么没天没地的淘气了。时常托着算盘子在大街上拨来拨去,引来过往行人围着看热闹。有不信的人要考一考他,随口说出一大堆数,小罗庚不慌不忙,三下五除二,马上得出结果。等大人们拿过来一算,保准不带错的。有的人想故意难他一下,说出带小数的很复杂的数让小罗庚算,这也难不倒他,屡试不爽。由此,“小算盘”的外号就在全镇传扬开了。有时小罗庚也会遇到难题,他不顾父亲在忙什么,非得拉来华老祥教会他。有时他还不厌其烦地问一些难算的题目,有时还会找出一些简便的小窍门。这时华老祥就意识到,应该培养孩子学习做买卖了。今年小罗庚已经九岁了,自己是十三岁开始学的生意,儿子这样聪明,早个三年五年学起来不是更好吗?

自此,华老祥每当算账时,就叫来小罗庚,无论什么复杂的账目都让小罗庚去算。他真的把儿子当作一个帮手了。小孩子不定性,有时兴趣来了,算得又快又准,张口就来,有时算得时间长了,他就故意慢腾腾地算,老半天也拨弄不完。华老祥还以为儿子不会了呢,就要拿过算盘自己算。这时小罗庚才把结果随口说出来。还有的时候,小罗庚算完了,告诉父亲结果,等华老祥的毛笔醮好了墨汁,正要落笔的时候,他又说不是这个数字,错了,是那个数字才对,故意捉弄人。每当这时,华老祥不放下毛笔,在小罗庚的胖屁股上轻轻地拍打两下,含着笑说:“你这个小捣蛋鬼儿!”在做针线活的妈妈,也陪着笑一阵子。

小罗庚的算盘打得倒是很快很准了,但是在算棉花和生丝那种带小数和乘除法的数时,小罗庚还是有些不太能把握。可华老祥打算盘在金坛镇的买卖人之中,还不是最好的。他教小罗庚除法,都有些说不太明白,只知道怎样打。为了培养小罗庚,华老祥特意请来金坛的算盘高手,水果店的林老板,前来给小罗庚点拨点拨。华老祥先是和林老板喝茶吃酒,酒足饭饱之后,叫过小罗庚,拿过算盘了,林老板这就开始给小罗庚讲那除法到底是怎么回事,怎样打才准才快。小罗庚学习打算盘正在兴头上,听得很认真,记得也扎实,很快就上路了。等到林老板要看小罗庚学得怎么样,出了几道题让他算时,小罗庚跃跃欲试,很麻利地就算完了。林老板着实挺吃惊,对华老祥说:“你这儿子有点灵气,学的真是挺快!”小罗庚一听夸奖,就嚷着还要再算几个数字。林老板又教了小罗庚除法的“大扒皮”的简便算法,小罗庚也是一学就会。并且还对华老祥说:“林大伯比你强多了,你说也说不明白,林大伯说得很好,我一听就懂”。听小罗庚这么一说,林老板和华老祥都笑了起来。

华老祥的“乾生泰”小店,不仅卖些日常用品和旧杂货,而且主要是个代销店。冬天卖棉花,夏天卖生丝,从中拿点佣金。有时也倒卖棉花和生丝,从中挣点差价。华老祥是棉花和生丝行当里的高手,他只要用手摸一摸棉花,就知道它属什么等级,成色如何,值多少钱一斤。他还善于讨价还价,账也算得认真,所以做这种买卖他绝不会吃亏,总是能赚钱,绝没有赔的时候。但是,这种买卖只能是在夏冬两季才有,量也不是很大,因此赚的钱也不是很多。每当到了经营棉花和生丝的时节,华老祥就特别忙。他要到乡下种棉花和养蚕的人家去联系收购或代销的事,要仔细地看货,认真地谈价格。还要雇挑夫把货物挑到店里来。在镇上或来往货船上去联系买主。自家小店的生意就由妻子和女儿来照应。

华老祥只要到外面去,总是要领着小罗庚,不管路远路近,也不管忙与不忙。华老祥有他的想法,一是想让小罗庚到外面去见见世面,学得闯荡一点,大方一点,别缩首畏尾,见了生人就不敢说话。二是想让小罗庚在生意场中受到感染、培养兴趣、长点见识。

每当小罗庚见了生人,父亲就告诉小罗庚怎样称呼,怎样行礼,怎样问候,怎样大大方方地回答问话。小罗庚从不眼生,无论到了哪里,有多少生人,他都按父亲教的自如地应付,然后就坐在父亲身边,用心听大人说话。每当大人们谈起棉花、生丝的价格和数量时,还没等大人们算明白,就冷不顶地冒出一句,把结果报出来。这时,华老祥出于礼貌、表现深沉,就轻声地呵斥小罗庚:“大人说话,小孩子别乱插嘴。”心里却在想:“我儿子比你们算得快!”等大人们算完了,一看结果,和华老祥儿了算得丝毫不差。于是,都争着夸奖这个聪明有为的孩子。

买卖人的人际交往,要比种地做工的人活络得多。每当农历的重要节日,或有个什么大事小事,华老祥要请别人,别人也要请华老祥。有这些应酬的时候,华老祥总是带上儿子。请客吃饭,在旧时代规矩就多了,女人和小孩是不能上桌的。可华老祥不管那么多规矩,总是向客人道歉几句,然后让小罗庚正正当当坐在那里,和大人们一样吃饭。小罗庚虽然生性淘气,可到了那样的场合,却总是规规矩矩,不多言多语,安静地吃饭,从不弄出让主人尴尬的场面来。到别人家作客,华老祥也必带上儿子。大家都知道华老祥喜欢儿子,所以主人们出于礼貌,总是热情地逗小罗庚,问他爱做什么游戏?认识多少字?会背诗词吗?会唱歌吗?每当这时,华老祥总要让儿子表演一番。小罗庚就大大方方地背几首唐诗,唱几首小调,逗大人们哈哈一笑。有了小罗庚,气氛活跃多了。到了吃饭的时候,当然要把小罗庚当成一个客人,首先把他抱起来放在饭桌前。华老祥总是客套几句,谦虚几句,说小孩子没规矩千万别见笑的话,顺势就坐在儿子身边。

小罗庚总是改不了他的习惯,每当大人们在饭桌上谈起生意上的账目时,只要是需要算一下的,他总是冒出一句话,把结果抢先报出来。虽然有时显得十分唐突,让大们眼楞,但是大家还是喜欢这个又快又准的“小算盘”。都说这个孩子有做买卖的天分,将来华老祥的家业不仅后继有人,而且必定会发达起来。

同类推荐
  • 陈永贵传

    陈永贵传

    作者在广泛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客观全面地记述了陈永贵从一个穷苦农民成长为全国劳模,直至升任中央高层领导的非凡人生。生动展示了他带领大寨人艰苦创业的感人经历,记述了大寨成为全国农业先进典型后,学大寨运动对中国农业发展的重大影响。同时也记述了“文化大革命”中大寨推行“左”倾路线造成的严重后果,以及陈永贵晚年的反思。
  • 近代天津十大收藏家

    近代天津十大收藏家

    《近代天津十大收藏家》讲述了天津是中国一个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在中国近代史上,众多有影响的风云人物出白天津。历史不会忘记他们。
  • 北洋风云人物系列之曹锟

    北洋风云人物系列之曹锟

    本书以纪实的手法描写了北洋直系军阀领袖曹锟复杂的人生经历 ,文笔生动,人物众多,刻画细腻,可读性强,再现了晚清至民国初年军阀斗争、风云变幻的真实情景。
  • 和珅成败论

    和珅成败论

    纵观和珅的足迹,本书以五个阶段阐述他平步青云的经过,围绕怎样博得乾隆帝的宠爱,而步步升迁,登上“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爵位全方位地展开论述,用一个阶段叙述一步失足沦为千古恨。在写作过程中,也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叙述;由于历史时期的原因,书中也出现文言文与白话文并用,主要体现材料的真实性。同时,在叙述的基础上,是以年为经,以事为纬,条块结合,前后照应。
  • 七彩的分光

    七彩的分光

    应用光学家王大珩,讲述自己从事光学研究的经历和故事。主要内容包括:出生地的秘密、祖父的丹桂、16岁的私塾先生、驻日公使寻访穷留学生、学业荒芜两鬓丝、八旬老父自题挽联抱憾而终、踩着板凳上黑板、鸡兔同笼的教益、小圣人挨板子、水碗中弯折的筷子、一个人得了两块银盾、“抠门儿”老子、考上了三所大学、最崇敬的老师、与钱三强莫逆相交70载、南下逃难等等。
热门推荐
  • 吐槽青蛙最伟大

    吐槽青蛙最伟大

    文案:如果me不是青蛙,你不是王子该有多好啊。Oh,对了,前辈你只是王子括号伪,所以就算me是青蛙也不一定要和你‘配种’……前辈,童话里王子不都是和公主一起的吗?就算前辈你是王子括号伪,那也该找个公主括号伪来‘配种’啊!me只是一只小小的青蛙,dagala,你就放过me吧!嘻嘻嘻嘻……死青蛙,你想死吗?!‘配种’?你当王子是公狗么?嘻……(扔飞刀)啊……itai,前辈,呜……眼泪都出来了……嘻嘻嘻嘻……我刺了你,你就给我倒下吧……Yadane,伪ouji……
  • 超级召唤
  • 枕上婚色

    枕上婚色

    她,没钱没权渣身价,被闺蜜撬了墙角,悲催。他,尊贵霸道且牛逼,唯独只看上了她,眼瞎。孙歆嫒倒是不明白了,怎么走哪他都堵个正着呢!还没来得及跑路,儿子揣着他俩的结婚照,眼泪汪汪说着:“妈妈,你可别再抛弃爸爸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TFBOYS之水晶般的夏天

    TFBOYS之水晶般的夏天

    当TFBOYS遇上两位千金大小姐会发生什么呢?
  • 异界冠军侯

    异界冠军侯

    曾经有一个男人,他十七岁参军十八岁封侯;一生征战从无败绩,他是世界上最早使用闪电战和游击战的将领。他有时骄横跋扈、有时率真可爱,他爱兵如子、号令如山,他声色俱厉雷动风行。一句‘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千古名句和一个‘封狼居胥’的千古佳话让多少神州儿郎前仆后继征战沙场誓死方休无怨无悔。可惜天妒英才英年早逝,他像流星一般的飞逝而过。他就是骠骑大将军——冠军侯——霍去病!且看这一世他没有了姨父皇帝的独家专宠也没有了舅舅将军的照顾培养是否还能像前世一样走向人生巅峰成为一代战神!
  • 零度奇谈

    零度奇谈

    各国众多科学家在执行一个神秘的研究计划—“零计划”。这个世界存在着太多太多的未知和神秘,用所谓的科学来解释有时候是幼稚的。这个世界是否存在“妖怪”和“鬼”?动物的复仇?时空隧道?风水?术数占卜和预知未来?传说的道士修炼成仙?到底什么是转世?神秘的诅咒?神秘生物?僵尸?一个叫易零的奇特少年代领着我们经历一个又一个的诡异神秘的未知事件。故事根据世界上的未解之谜和一些传说改编,属于奇幻类的故事,情节人物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 守护甜心之复仇苜蓿

    守护甜心之复仇苜蓿

    这里苏黎/韵璃,这篇文章写的是守护甜心的复仇后续文,比较苏,第一次写,请见谅
  • 都市狂兵

    都市狂兵

    为报师恩,毛头小子下山护花!我这么帅气的贴身保镖免费保护你,偶尔给我一些好处难道还难为你了吗?
  • 砖王之王

    砖王之王

    天上会飞的鸟人?海底会潜水的鱼人?什么隐身,什么金刚不坏,世界似乎混乱了,什么千奇百怪的事接连发生。超能力再强,嘿嘿,看我一板砖给你砸回老家。
  • 西点执行力的20堂课

    西点执行力的20堂课

    西点军校以管理理念创新为世界瞩目。这批政商优秀人才以自己超凡的执行力与智慧书写了卓越人才,演绎了军人物质的神话与传奇。韩远方编著的《西点执行力的20堂课》立足于培养个人综合素质与能力,突出现代企业管理的神奇魅力,把每一条军规延伸到企业和团队的执行力锻造上,给人大有启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