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176900000004

第4章 颇具数学天赋的中学生

这一年的春节一过,小罗庚就九岁了。虽然活泼淘气的习性没有什么改变,但是懂事多了。华老祥的小店并不很兴隆,收入不是很多,家庭生活虽然比种田做工的人家稍好一点儿,但仍然是比较紧巴的。平时粗茶淡饭,油星很少,除了逢年过节,难得称上二斤猪肉。饭桌上经常是两样咸菜,一碗菜。夏秋两季常吃青菜,到了冬季,就大多是干菜了。小罗庚的母亲勤劳能干,善于持家。她在蔬菜最便宜的时候,多买一些,什么茄子,豆角,南瓜,萝卜之类的,或用刀切成块,或用剪刀剪成条,摊在盖帘上放在院子里晾干,收藏起来留作冬天吃。每当这时,小罗庚就帮助母亲干活儿,洗洗菜,拿个家什,满跑满颠,也十分快活。孩子们穿的衣服,也是大的穿小了,改一改再给小的穿,小罗庚就经常拣姐姐穿剩下的衣服。每到春节,才能给小罗庚做一套粗布新外罩,至于姐姐莲青,就办不到每年一套新的了。

说小罗庚懂事,那就是在吃穿上从来不向父母要这要那。他似乎知道自己家不是富户,没有多少钱。粗茶淡饭,小罗庚总是吃得很香。母亲做什么就吃什么,从来不挑剔饭菜好坏,上桌子就狼吞虎咽,好像什么东西小罗庚吃起来都是那么香甜,那么有滋味。有时母亲给小罗庚煮上一个鸡蛋,这就算是最大的改善和最好的吃食了。在当时,能得到一只熟鸡蛋,就是小罗庚的最大愿望了。新鲜鸡蛋煮熟以后,蛋皮不太好剥,在蛋皮上粘着少许蛋白,小罗庚总是把蛋壳上的蛋白舐干净,不让一点儿可吃的部分浪费掉。有时是一次只吃半个,剩下半个放在衣服口袋里,留着下次再吃,他舍不得一次就把一只鸡蛋吃光。小罗庚本来就淘气得很,蹬梯上高,连滚带爬,所以穿衣服非常的费。今天划个口子,明天磨破一块,一件新衣服穿在身上,十天半月就变了模样。华老祥哪里有钱给孩子常换新衣服,只好缝缝补补。所以,小罗庚总是穿着带补丁的衣服。小罗庚对穿衣服丝毫也不在意,给什么穿什么,似乎不知道什么叫好看,什么叫不好看,有个穿的就行。反正能吃饭,能尽情地玩耍,能经常拨弄他的算盘,他就心满意足了。这恰恰为华老祥夫妇减轻了负担。

转眼就到了下半年。华老祥开始考虑让小罗庚上学念书的事了。华老祥想:自己13岁就在买卖家当学徒,没念几天书,文化底子太浅,做起买卖来也觉得吃力。有些字不会写,记账不方便,平时顾客谈论个什天下大事,也是孤陋寡闻的。虽然他精明能干,几十年下来,买卖上磨炼得熟络了,倒是不怎么受憋,但是总觉得心里不充实。华老祥对儿子寄托了很大的希望,下定决心一定要让儿子出人头地。所以要供儿子上学念书,并且要尽量多念书,这是他的坚定信念。问题是上什么样的学堂去念,这倒是费了一些心思。

辛亥革命以后,各地兴起了新学和白话文,纷纷办起了新学堂,叫做学校。同时,私塾也存在。私塾和学校学的课程不一样,收的学费也不一样。私塾仍然是老一套,念的书是四书五经、八股文。一个老先生教几个学生,仍是哼哼呀呀地背文言文。启蒙课程则是什么“百家姓”、“三字经”、“名贤集”、“朱子治家格言”等,主要是教认字。多少也学一些算术和地理自然知识,但这不是主要的。这种课程叫做“格致”,十分浅显。由于学生少,请专门的老先生,学费要得多一些。而新办的学校,由于受西方新思潮的影响,按照西方的规矩办学,还真有些新东西。什么数学、地理、历史、自然、国文等课程都当作主科。国文课偶尔学点古文,大多是诗歌、传记等,量少,而且主要是学白话文。由于是一个教师教几十个学生,收费相对低一些。华老祥早年也参加过辛亥革命,跟着人家呼呼啦啦跑了一阵子,也剪了辫子。他想通过革命能改变一下他的经济地位,但不久这个理想就破念了。革命风暴稍现即逝,只是黄龙旗变成了五色旗,街上的人剪了辫子或把辫子盘在头顶上。除此之外这个小镇就没有什么变化了,贫穷还是贫穷,愚昧还是愚昧。华老祥心灰意冷,变得更加守旧,更加认命。但不管怎么说,还是接受了一些新思想。然而当时人们对新生事物抱有不同的看法,有的难以接受。许多亲友都主张让小罗庚上私塾,学点正经的东西,这才是正路,新学校乱七八糟的东西学了也没有用。看来人们的陈旧观念是很难转变的,华老祥见多识广,倒是愿意让小罗庚上新学校。他为了保险起见,特地到学校以拜客的名义,向学校的老师问清了情况。他认为还是上新学校学点数学、自然、地理什么的会增长知识,更适用。因此决定在下半年开学时,就让小罗庚上新学校去念书。

转眼就到了8月份,9月初小学就要开学了。这时为小罗庚上学做准备成了华老祥家的一件大事。华老祥特地到杭州去,给小罗庚买了新式书包,这用绿帆布做的书包,在金坛镇还没有见到过。别人家的孩子上学都用更生布,一种家庭手工织造的粗布,包起书和本子,夹在胳膊下面。华老祥为供儿子上学是舍得花钱的。他绝不让儿子委屈,绝不让儿子被人瞧不起,一应文具用品都买好的,都要比别的孩子高一等。华老祥又买了木制的文具盒,这种用薄木板制成的小盒子,盖子是可以拉动的。正面还刻着精细的花纹,漆上油漆,闪闪发亮,这个东西在金坛镇是少见的。母亲忙了两天,贪了两个黑夜,给小罗庚做了一套新衣服,这套新衣服的料子虽然只是普通的斜纹布,但是母亲用心裁剪,加细缝制,小罗庚穿上倒是十分的合身,显得精神多了。

小罗庚就要上学了,这些天来显得特别高兴,每天都要爱惜地摸摸他的新书包,有时还要背在肩上在院子里走上两圈。时常拿着那个精美的文具盒摆弄来摆弄去,爱不释手,并且时常问父亲,今天是几号了,离上学还有几天,他是多么盼望早一点去上学啊!

小罗庚盼着盼着,开学的日子终于到了。一大早,华老祥就为小罗庚准备好各种物件,母亲给他穿好衣服。匆匆吃了几口饭,小罗庚就嚷着要走。还不到七点钟,华老祥夫妇就带上小罗庚向学校走去。在路上,华老祥不断地叮嘱小罗庚到学校要好好学习,听老师的话,别和同学打架等等。来到学校门口,大门还没有开。隔着大门,他们看到学校院子里没有一个人影,老师和学生们还都没有来呢?他们就在门前踱来踱去,母亲则一会儿为孩子扯扯衣服,一会儿弄弄书包,又嘱咐小罗庚一些要注意的事儿。

金坛镇的小学校叫做启明小学校,刚刚办了没有几年。学校坐落在镇子的最东头,再往东就是一片起伏的小山丘,山上长满松树,桐树和柞树。学校有十几间坐北朝南的青砖瓦房,教研室和教室都在这一栋房子里。在房子的正门前面,有一个二尺来高、用青砖砌成的长方形的台子,这是老师给学生开会训话的讲台。讲台前面是一片平地,学生集会和活动都在这里。在教室的旁边,竖起一根一丈来高的木桩,上面挂了一个铸铁大钟,师生的作息,就听这钟声的号令。学校的四周是一溜五尺多高的青砖院墙,在院墙的内侧,栽种了两排七尺高白杨树。这座学校虽然规模不大,比较简单,但是还是显得十分整齐干净。

由于金坛镇人口不是很多,附近山村的孩子又很少上学念书。还有几家私塾照样设馆教学,有些孩子还到私塾去念书。所以这所小学的学生并不是很多。一到六年级,每个年级只有一个班,每个班也只有30多个学生,总共学生也不足200名。教师也只有十多位,是个很小的学校。

等到了上学的时间,老师和学生都陆续地来了。华老祥夫妇带着小罗庚到校长那里去注册,交上一应费用,小罗庚就到班级去上课了。小罗庚来到一个新环境,见到了许多小朋友,感到非常好奇,瞅瞅这个,瞧瞧那个,摸摸桌子,挪挪凳子,什么都使他感兴趣,显得很是惬意。

小罗庚虽然十分淘气,但是到了新的环境里却是很规矩。老师告诉怎样做就怎样做,还真是个好学生。放学回家,就没完没了地向华老祥说学校里的新鲜事。说今天学了什么课程,他学得怎样明白,记得怎样扎实。可是过了不久,熟悉起来,小罗庚就不怎么安生了,他虽然爱学算术,但是他认为老师教得太简单了。因为近两年来,他的小账和算盘已经是十分的熟练了,加减乘除都不在话下,所以听起课来没等老师讲他就会了。于是他就开始在课堂上玩了,有时还要引逗其他的孩子玩。老师看见小罗庚根本不听课十分气恼,着实批评了几次。有时还故意在小罗庚不听讲的时候把他叫起来,让他回答比较难的题目。时常是老师出题的话音刚落,小罗庚就把答案回答出来了。老师很是惊奇,心里纳闷:这孩子根本不听课,却怎么也难不住他。后来,一上算术课,小罗庚就坐得不耐烦,总想出去玩耍。所以,有时到了算术课,小罗庚就偷偷溜出来,到后山上去摘野花,扑蝴蝶。有两次竟鼓动几个小男孩一块儿在算术课时溜了出去,一块儿到后山去玩。课堂缺的学生多了,老师这才发现,一经追问,才知道几个学生逃课了。老师把这几个孩子找了回来,狠狠批评了一顿。虽然经常逃课,小罗庚倒是没有什么问题,一考试总是得5分。而受他影响的其他几个孩子,却吃不消了,一考试就答不上来。渐渐地其他几个孩子的家长知道了这件事,对华老祥产生不满,认为小罗庚影响了他们的孩子,向华老祥告了几状。华老祥听说以后也十分生气,但是他心疼宝贝儿子,舍不得打一下,只是严厉地把小罗庚说了一顿,吓唬了一阵。自此,小罗庚不敢逃课了,也规矩了一些。

小罗庚最爱学的是算术,自然和地理课,其他课却没有什么兴趣。所以,除了算术成绩总是在全班最高以外,其他课却是平平常常,勉强能跟上。老师也认为小罗庚只是小聪明而已,并不十分看重他的数学天分。由于别的课程都不怎么好,所以小罗庚在小学念书的时候,并不是一个好学生。

时间过得真快,不知不觉小罗庚就念完了小学。在他念小学的时候,金坛镇还没有初中学校。正是在他小学毕业的时候,金坛镇有一个知识分子叫韩大寿,把他家里的50亩水田卖掉,办了一个初级中学,取名叫金坛初中。小罗庚小学一毕业,就幸运地进了这个初中,成为第一班的一个学生,这个班共有8个学生,到三年毕业的时候,就只有6个学生了。

小罗庚上了初中以后,他仍然认为课程像小学那样简单好学,因此学习上并不十分努力。他的算术学得很好,也爱学算术,但是到了初中,要学代数、几何,原来的算术基础就不太管用了,学起来感到吃力,一时又改不掉老毛病,所以学习成绩总是不太高。初中一年级时,教他数学的老师叫李风波。这位李老师看到小罗庚不用心学习,很不喜欢他,对小罗庚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反应敏锐的才能并不欣赏,有时在课上为难他。每次考试都只给小罗庚六十几分,打击了小罗庚的学习积极性。小孩子没有自制能力,受到的影响很大,所以学习成绩始终平平常常,分数凑合及格,勉强不当蹲班生。

到了初中二年级的时候,数学老师换成了叫做王维克的青年教师。这位王维克是留学法国学习物理的,学成回国,受聘在家乡的金坛中学教数学。王维克第一次到班上来,就问即将离任的李风波:“我们学校有哪些好学生?”李风波轻蔑地说:“没有。好学生都到省立中学去了,留在这里的穷光蛋都是鲁蛋。”李风波说的“鲁蛋”是南方方言,意思就是“笨蛋”。

这句话给了小罗庚很大刺激。当时他心里想:李老师这样瞧不起穷人家的孩子,难道穷人家的孩子就不是人么?就不能学得好吗?这时的小罗庚最讨厌谁说他不行,说他没出息。平时李风波对他不好,他对李风波也没有好感。这句话深深地刺痛了他的心。他的性格就是:你越说我不行,我就要学出个样子来给你看。小罗庚暗下决心:非要把数学学好,给穷人家的孩子出口气,堵堵李老师的嘴不可。这种朴素的情感成了小罗庚发奋学习的动力。他憋着一口气,拼命地把落下的课程赶了上来。本来小罗庚对数学就有浓厚的兴趣,底子又很厚实,因此成绩直线上升,成了班级数学学得最好的学生。

王维克老师出生在金坛,到外国走了一趟,对金坛还是有一份家乡的感情。非常关心这几个孩子。他并没有受李风波的影响,并没看不起这几个穷人家的孩子,反而处处热心关怀,尽心尽力地教导他们。王老师讲数学课总是通俗易懂,清楚明白。小罗庚这时就像变了一个人一样,总是全神贯注地听王老师讲课,对王维克产生了好感,非常尊重这位又热心又有知识的老师。王维克讲课还时常出些课程以外的难题,来启发学生们开动脑筋,引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这一点正对小罗庚的胃口,越是难题,他越是有兴趣去做,不弄明白决不罢休。在他的思想上,对于难题,总是要比别的同学首先找出答案。这种学习精神,时常得到王维克的欣赏和肯定。

有一次,王维克老师给学生们讲一个有趣的数学难题: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这道题的意思就是:这堆东西不知道有多少个,三个三个地数,余二个,五个五个地数余三个,七个七个地数,余二个,问这堆东西是多少个。这道题是个有名的难题,被称作“物不知其数”。在我国古典数学中,较早问世的《孙子算经》首创了这类题目,也找出了解题的定理。传说韩信点兵法就运用了这个解题法,后来传到西方,被称为“孙子定理”。这道费解之题,不知耗尽了多少人的智慧,也不知锻炼了多少数学家的头脑。这一历史上的名题对于中学二年级的学生来说,那是太难了。

王维克老师为了引起学生注意,强调题目之难,故意念得缓慢清晰。他的原意是为启发学生对数学奥妙的兴趣,激起学生努力追求的信心,根本没有指望学生们能回答上来。其实这道题应该用“余式定理”来解析,就是《孙子算经》里讲的方法。初中生根本不知“余式定理”是怎么回事,更不知道《孙子算经》为何物,怎么可能得出答案来呢?王维克老师念完了题目,就准备绘声绘色地给学生们讲解。

“23!”王维克老师的话音刚落,华罗庚的答案就脱口而出。王维克老师大吃一惊,睁大眼睛,足足盯着华罗庚看了半分钟。他绝没有想到初二学生能解出来,更没有想到解得这样快。以他的学历和经验,认为这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他半信半疑,以为是“瞎猫碰着死耗子”,华罗庚偶尔蒙上的。于是他叫起了华罗庚,又出了一道“物不知其数”的题目。谁知仍然是话音刚落,华罗庚就随口说出了答案,并且准确无误。这下子王维克震惊了,相信了,他似乎看到了华罗庚大脑中数学细胞放出的火花。对华罗庚着实另眼相看了。

其实,华罗庚并未学过《孙子算经》,更不会余式定理。他是以如下的妙法思考的;三三数之剩二,七七数之剩二,余数都是二,此数可能是3×7 2=23,再用5去除,恰好余3,所以23就是所求之数。王维克老师问华罗庚是怎样算出来的,华罗庚才把上述思考方法说了出来。王维克心想:这不正是余式定理的应用吗?没有学过余式定理的小孩子竟能想得到,实在是不简单。

王维克老师开始注意华罗庚了。每次上数学课,华罗庚总是精力非常集中,深沉地思考问题。有时老师讲完了课,华罗庚还提出一些与课程内容有联系的或大大超出课程内容的问题,王维克都给详细讲解,他也能听得明白。在20世纪初那个年代,中学的课程比较简单。数学课在一年级时仍然是算术,什么堆积问题,方程问题,行程问题等,到了二年级时才接触简单的代数和几何。华罗庚学起这些课程,感觉非常轻松,有时还会觉得很不解渴。王维克看出了他对数学的兴趣和潜力,就有意培养他,时常给华罗庚出些超出课程内容的题目,让他自己看书去做题,很多时候华罗庚都能得出正确答案。

有一次,王维克老师在讲完代数一次方程的解法之后,给华罗庚出了几道二次方程和三次方程的问题。实际上,二次、三次方程是当年高中的课程,其解法涉及许多代数知识,当然那些知识华罗庚还没有学过,按常理是解不出来的。王维克只是想难一难华罗庚,以免他产生骄傲情绪。同时也让他了解数学知识十分丰富,引起他的学习兴趣。华罗庚拿起这些陌生的题目以后,开始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但他并不气馁,他向王维克借来书籍,自己回家学习。虽然老师没有讲,但是他经过半个月的努力,终于做完了那几道题,王维克批阅之后,竟然完全正确。王维克十分高兴,特意找来华罗庚,给他讲怎样看书,怎样理解,指导他提高自学能力。

由此,王维克老师认定华罗庚是有数学天赋的。他就经常给华罗庚一些超出课程难度的数学书看,还经常个别进行辅导。在王维克的教导下,华罗庚的数学程度已经远远超过了初中生的水平。因此,王维克特别批准,华罗庚可以不参加任何数学考试,任其自由活动,而成绩单上一律是满分100分。

华罗庚对王维克老师非常尊重,非常愿意接近王老师,也时常向王老师请教问题。这倒不是因为王维克对他的恩赐,而是华罗庚从内心深处羡慕王维克渊博的学识,崇敬王维克关心穷人家孩子的品德,佩服王维克孜孜不倦追求学问的精神。王维克就住在学校的单身宿舍里,每天晚上都要看书解题到深夜。在他的房间里,除了一架书、一张床、一张桌子以外,别无他物。华罗庚经常到王维克的宿舍里去,时常看到王维克伏案苦读的情景,很为王维克的精神所打动。

金坛初中离华罗庚的家并不太远,华罗庚放学吃过晚饭,时常就到王维克的房间里来,王维克非常喜欢这个聪明的学生。华罗庚一来,王维克就指着书架对华罗庚说:“知识的海洋博大精深,数学天地广阔无垠,奋斗吧!小伙子,光明的前途和卓越的成功在等待着你,就看你对这些书是什么态度了。”华罗庚明白这是老师在教导他多看书,多学习。于是他就在王维克的房间里看书学习,两个人不言不语,用心看书解题。老师学更高深的东西,学生学基础的东西,互不干扰。夜深人静,小屋灯光明亮,只能听到偶尔翻书的声音,钢笔划在纸上的沙沙声,师生二人在知识的海洋里徜徉,而受益最大的还是学生。他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学会了做人,磨炼了意志,树立了理想,养成了好习惯。这些对华罗庚的一生都受益无穷。

华罗庚成名之后,有人问他:“你是怎样爱上数学的呢?”华罗庚回答说:“这与金坛中学的数学老师王维克有很大关系。”的确,是王维克发现了华罗庚的数学才能,是王维克对华罗庚精心培养,是王维克鼓励华罗庚努力向数学高峰攀登,这对华罗庚后来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

同类推荐
  • 走进大师齐白石

    走进大师齐白石

    本书通过大量的生活照片介绍了大师齐白石的艺术人生。齐白石是我国著名的国画大师,在他一生的创作中,曾为我们留下了无数珍贵的画作。目前,正在北京中华世纪坛举行的北京国际双年展,开设了齐白石特展,给了我们一个领略大师作品魅力的机会。
  • 汤唯历险记

    汤唯历险记

    这两年到底发生了什么?有人说汤唯凭《色·戒》钱名两全已经够了,她休息了;有人说一脱成名的女明星不会路途长远。而谁都不会想到,汤唯选择了做回学生,回到平淡的学生生活。到底是什么让汤唯放下眼前的名利选择回到从前?又是谁带着她强势回归?
  • 出轨的盛唐:武后

    出轨的盛唐:武后

    一本书讲透中国古代女人的权力心术,生动诠释古代女性与权力惊撼媾和的宫闱心计:色媚、隐忍、阴毒、怀柔、狠厉、绝情……解密武则天最隐忍、最狠厉、最孤绝又最辉煌的一生,再现盛世大唐最阴暗、最情色、最血腥的权力争斗;一本精彩诠释中国古代女人只有在床上先征服男人才能在权力场上征服天下的最经典教材,生动描写了武后的从容镇静,老成练达,虽然难以洗涤其残忍毒狠之罪,却是人人敬佩。她做皇后28年,皇太后7年,后以本人名义做皇帝15年,兹后唐朝其他15个皇帝也全是她的孙辈和后裔。所以,纵是武则天的头衔一改再改,她仍是唐朝的祖先和国母。以一个篡位而颠倒朝代的人物,又在太庙里千秋享配。
  • 生死李连杰

    生死李连杰

    李连杰头上有很多光环,很多荣耀,但他身上也汇集了诸多矛盾,诸多质疑。他呼吁影迷及所有爱心人士持之以恒的捐款,称赞李光标的裸捐,但他自己花费2亿巨资打造私人豪宅;他积极创建壹基金,参与壹基金的各类救援活动,但他自己到底为壹基金捐了多少钱,却打死也不肯说;他是个深情的男人,被……
  • 莎乐美:一个自由的女人

    莎乐美:一个自由的女人

    露·安德烈亚斯·莎乐美,一个不起眼的名字,但只要把与她相关的名字罗列起来:尼采、里尔克、弗洛伊德……“莎乐美”便会如雷贯耳。这位出生于俄国,夹杂着法、德、丹麦、俄国四种血统的女子,一生之中,所到之处无一例外地吸引并征服了众多“时代名人”,直至生命末年,依然光彩照人,熠熠生辉。她凭借的不是超人的美貌,而是迷人的思想、广博的学识、非凡的领悟性和异常的理解力,更重要的,是她与生俱来的自由精神和无可妥协的独立灵魂,本书讲述的就是莎乐美充满传奇的一生,由法国知名女作家、国务秘书弗朗索瓦丝·吉鲁完成。
热门推荐
  • 课外侦探组(番外版):密林虎踪

    课外侦探组(番外版):密林虎踪

    本书是中国的名侦探柯南系列。小主人公米多西、欧木棋和马威卡三人同第九探案组的表姐麦洁一起,对种种诡异的案件进行了细致调查。凶手是如何嫁祸《韩林的自画像》而逍遥法外的?高空表演的小丑为什么系有保险绳却不幸坠亡?进行全国巡演的天才琴童为何突然失踪?为什么档案室恰巧被雷电击中着火,而其他科室安然无恙?一切的悬疑和罪犯的诡计都没有逃过课外侦探组的缜密推理。这本书可以锻炼读者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并使读者的知识面得到扩大。
  • 修仙恋

    修仙恋

    修仙道士的浪(gou)漫(xie)爱(ji)情(qing),自己的原创,希望其他作者不要抄袭啊,感谢啊
  • 网王之葵倾

    网王之葵倾

    玫瑰花的蕊,仙人掌的肉,啄木鸟的舌,还有,大道寺葵洛的温柔。加油,大道寺葵落,放下他,放下忍足侑士。期待向阳花夺日倾。女主不小白,不圣母,不傲娇。可能np。阅遍网王np文,写得精彩细腻的真的少。如果np了,我会尽量让感情真实而来。葵洛:呐,比起一见钟情,我更相信日久生情。
  • 祸国(下)

    祸国(下)

    昭尹为沉鱼的胆量和见识所倾倒,遂派她出使程国,以为程王祝寿为名,暗中窃取机密情报。孰料改写四国历史的风云际幻就因为这么一个不经意的决定而开始了……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从天真纯洁的多情少女,到母仪天下的皇后;从任人鱼肉的弱小女子,到叱咤风云的一代女王……
  • 丫鬟夫君

    丫鬟夫君

    让一个人回心转意有多难?——若是有情人,不过一瞬……“我有些担心。”他轻轻说着,“你一直都没回来……所以我有些放心不下。”——时隔六年,你我再次相逢,却是故人难如旧。
  • 就算与众神为敌

    就算与众神为敌

    “我们说好不分离,要一直一直在一起”“就算与众神为敌,就算……与真理背离!”不愿杀生却无法控制,慌乱中正邪由心而辩!大陆动荡之际,情感主宰之时,身怀魔源的少年该何去何从!
  • 鬼王是我小老婆

    鬼王是我小老婆

    魅惑众生的九尾狐狸?吸人精气的合欢树妖?道家妹子求双修,仙家女神若即离。游走在这些危险分子中间可不是容易的事情。但为了世界和平,少年王小明豁出去啦!
  • 带着剑三去重生

    带着剑三去重生

    (╯‵□′)╯︵┻━┻这种高难度的问题肿么可以指望懒到生毛的作者君!!←_←乃们太天真了!!太天真!天真!真!
  • 人生每日忠告

    人生每日忠告

    本书内容包括:你拥有了梦想,就拥有了全部、走向梦想的天堂、追求的彼岸,是什么、做情海里那一朵依恋的白云等。
  • 霸天武神

    霸天武神

    十万年前统治九天十地的将王皇朝崩塌,将王陨落,三大战将战死,血染九天十地!十万年后,三大战将之首李潇重生。身怀前世记忆,修炼无上功法,在这个万族鼎立,天才争锋,恢弘浩荡的世界中,镇万族,踏天骄,登天路,破苍穹!天地无间,唯我霸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