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自己该怎么去做的人,就很容易陷于无所适从,进退维谷的泥沼。
有这么一则寓言故事有对父子赶着一匹驴进城,子在前,父在后,半路上有人笑他们:
“真笨,有驴子竟然不骑!”
父亲觉得有理,便叫儿子骑上驴,自己走路。走了不久,又有人说:
“真是不孝的儿子,竟然让自己的父亲走路!”
父亲赶忙叫儿子下来,自己骑上驴背。走了一会,又有人说:
“真是狠心的父亲,自己骑驴,让孩子走路,不怕把孩子累死?”
父亲连忙叫儿子也骑上驴背,这下子总该没人有意见了吧!谁知又有人说:
“两个人骑在驴背上,不怕把那瘦驴压死?”
父子俩赶快溜下驴背,把驴子四只脚绑起来,一前一后用杠子抬着。经过一座桥时,驴子因为不舒服,挣扎了一下,结果掉到河里淹死了!很多人办事就像这故事中的父亲,人家叫他怎么做,他就怎么做;谁抗议,就听谁的!结果呢?大家都有意见,而且大家都不满意。
其实,当你告别了孩提时代,初谙世事的时候,你发现许多大人们,善于揣摩别人的心思而投其所好,八面玲珑地待人接物而左右逢源。于是,你也“东施效颦”,想修炼出一副老成持重的尊容,想能有一副叫人一看就悦目的面孔,有叫人悦耳的嗓音,甚而自己将自己改造得面目全非,完全仿效他人,以首长的车型评论其级别,以女子或男子的经济基础、“上层建筑”论婚配,以路人的穿着评论其地位,以上级的职务权力论其轻重,以朋友的利弊关系定论亲疏……然后,以相应的“对策”来“对付”对方。于是有了吹捧或蔑视、高贵或低贱、热情或冷淡,用得着或没用等等待人心态。然而,你终于没修成“正果”。哪怕一次小小的疏忽也让人不能原谅,你仍是四面楚歌,活得很累很苦。
左右迎合,往往事与愿违。这类人做任何事总想取悦所有的人。当他具体处理某一件事时,首先考虑的就是:我怎么做才能赢得大家的好感呢?于是他就时时刻刻揣猜别人对他的要求。结果,他竟不知道自己怎么去做,自己需要什么,陷于无所适从、进退维谷的泥沼。他总是失望,因为他不可能满足每个人的要求。
没有原则的人还往往禁不住他人的诱惑,自己的意志比较薄弱,什么事情,最初还能遵循自己的原则,但一经别人三言两语一劝,马上防线就崩溃了。举个日常生活中最简单,最普遍的小例子:拿喝酒来讲,几个朋友坐在一起,常常要推杯换盏,边喝边聊。几杯酒下肚之后,本来自己只有三杯的酒量,而且开始时还能控制自己不喝得过多,但为忍多久,在朋友的再三劝说之下,脑袋一热,什么三杯原则,五杯又怎么样?于是,原则丢在了脑后,放开肚子喝了起来。其结果常常是酩酊大醉,误了其他的事不说,对自己的身体损害极大。这是多么不合算的事啊!
一般来说,像故事中的父子那么做的人有以下几种心理:
(1)不想得罪任何人,甚至想讨好每一个人,至于是非对错,不管啦!
(2)本身就是没有主见的人,无法分辨是非对错,所以谁说得有理,就听谁的。
不管是什么样的心理,想面面俱到,不得罪任何人,又想讨好每一个人,那是绝对不可能的。因为在做人方面你不可能顾到每一个人的面子和利益,你认为顾到了,别人却不这么认为,甚至根本不领情都有可能;在办事方面;你也不可能顾到每一个人的立场,每个人的主观感受和需要都不同,你越是想让每个人满意,事实上,就会有人不满意。
结果呢?有两个结果:
(1)为了面面俱到,反而把自己累死,而因为怕对方不满意,还是小心察言观色,揣摩他的心思,这多辛苦,恐怕非神经衰弱不可了。
(2)别人摸透了你想面面俱到的弱点,便会软土深掘,得寸进尺地需索要求,因为他们知道你不会生气,于是你就变成人人看不起,给人好处别人不感谢的天下超级大笨瓜。
那么该怎么做?
做你应该做的!也就是说,你认为对的,你就不动摇地去做,参考别人意见时要看意见本身,而不是看别人的脸色。这么做有的确实会让一些人不高兴,但你的不受动摇,却可赢得这些人事后的尊敬,毕竟人还是服从公理的,除非你的坚持纯是为了私心。
这么做,会有人称赞你,也会有人骂你,但想面面俱到的人,结果是——每个人都笑你。
办事时如果你力求面面俱到,那么你只能陷于无所适从,进退维谷的泥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