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人办事难免会遭到冷遇,遇到白眼的时候,这时你如果拂袖而去或怀恨在心,有时就会因小失大,从而影响求人效果。
有位青年到多年不见面的一同事家去探望,想求他替自己办点事。但是,昔日的这位同事如今已是商界的实力人物,每天处理的事很多,十分疲劳。因此,对来家的拜访客人,只要是一般关系的,一律不冷不热待之。
这位青年一心想会受到热情款待,不料遇到的是不冷不热,心里顿时有一种被轻慢的感觉,认为此人太不够朋友,小坐片刻便借故离去。他愤愤然,决心再不与之交往。后来才知道,这是此人在家待客的方针并非针对哪个人的。他再一想,自己并未与人家有过深交,自感冷落,不过是自作多情罢了。于是又改变了想法,并采取主动姿态与之交往,反而加深了了解,促进了友谊,同事也很快把他要办的事替他办好了。
遭到冷遇在人生之中是难免的,关键是要有好对策。
求人办事时,受到冷遇是很常见的。对此,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应:或拂袖而去,或纠缠不休,或怀恨在心。有这样的反应也是正常的。但如一概而论,则有时就会因小失大,无法进行铺垫,从而影响求人效果。因此,了解冷遇的具体情况再作不同的反应,是十分必要的。
若按遭冷遇的成因而分,不外三种情况:
一是自感性冷遇,即估计过高,对方未使自己满意而感到的冷落。
对于自感性冷遇,自己应反躬自省,进行心理调节,实事求是地看待彼此关系,避免猜度和嫉恨于人。
常常有这种情况,在准备求人之前,自以为对方会以热情接待,可是到现场却发觉,对方并没有这样做,而是采取了低调。这时,心里就容易产生一种失落感。
其实,这种冷遇感是自己对彼此关系估计过高,期望太大而形成的。应该说,这种冷遇是“假”冷遇,非“真”冷遇。如遇到这种情况,应自己检点自己,重新审视自己的期望值,使之适应彼此系的客观水平。这样就会使自己的心理恢复平稳,心安而理得,除去不必要的烦恼。
二是无意性冷遇,即对方考虑不同,顾此失彼,使人受冷落。
对于无意性冷遇,则应采取理解和宽恕的态度。在交际场上,有时人多,主人难免照应不周,特别是各类、各层次人员同席时,出现顾此失彼的情形是常见的。这时,照顾不到的人就会产生被冷落的感觉。
当你遇到这种情况,千万不要责怪对方,更不应拂袖而去。相反,应设身处地地为对方想一想,给以充分的理解和体谅。
三是蓄意性冷遇,即对方存心慢待,使人难堪。
对于蓄意性冷遇,也要从具体情况出发给予恰当处理。一般说,当众给来宾冷遇是一种不礼貌行为,而有意给人冷落那就是思想意识问题了。在这种情况下,予以必要的回击,既是维护自尊的需要,也是刺激对方、批判错误的正当行为。
还有一种方式,就是对有意冷落自己的行为持满不在乎的态度,以此自我解脱。有时候,对方冷落你是为了激怒你,使你远离他,而远离又不是你的意愿和选择。
求人办事遭遇冷遇是常事,遇到这种情况,聪明的人会采取不在意的态度,“厚脸皮”地面对冷落,我行我素,以热报中,以有礼对无礼,从而迫使对方改变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