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我们常听别人说:“借光,借光。”这借光就是劳驾的意思。而当自己“借”给别人“光”之后,如你顺势求别人“借”给自己一点“光”,无疑是会达到互助互利的效果。
在求对方办事时,对方虽不求要得到你的回报,但并不情愿为你白忙乎,如果你在得到别人的帮助后,递上几句人情话,或在对方困难时,你也能主动帮忙,那么以后再得到别的帮助也就不会太难。
有时对方没有什么需要帮忙的事情,此时你要让对方精神上得到满足,表现出对对方的崇拜和尊敬,不断地夸奖对方的能力。
如果你与对方关系很密切,求他帮忙时,他会提出条件来,那你也要多为对方考虑,尽量多为对方解决一些困难。不论关系多密切,你总算是求人家,而没有回报,时间久了也就不行了。
如果你求别人帮助的是一件名利双收的事,那对方也希望从中得到一些名或利。如果对方什么都得不到,而你却名利双收,对方就会在心理上失衡。现在的人对口头许诺不感兴趣,所以,你最好要提前满足对方的欲望。如果不能,也一定要守信用。如果你不能履约,以后再求对方就难了。
生活中经常有这样的人,帮了别人的忙,就觉得有恩于人。于是心里有一种优越感,高高在上,不可一世。这种态度是很危险的,常常会引发反面的后果,也就是:帮了别人的忙,却没有增加自己人情账户的收入,这是因为这种骄傲的态度把这笔账抵销了。
给人帮忙必须使人能够看出来,因此在细节上必须注意:
(1)不要使对方觉得接受你的帮助是一种负担;
(2)要做得自自然然,也就是说在当时对方或许无法强烈地感受到,但是日子越久越体会出你对他的关心,能够做到这一步是最理想的;
(3)为人帮忙时要高高兴兴的,不可以心不甘、情不愿。
如果你在为人帮忙的时候觉得很勉强,意识里存在着“这是为对方而做”的观念,假如对方对你的帮助毫无反应,你一定很生气,认为“我这样辛苦地帮你忙,你还不知感激,太不识好歹了!”如此的态度甚至想法都是不自然的表现。
如果对方也是一个能为别人考虑的人,你为他帮忙的种种好处绝不会像打出去的子弹似的一去不回,他一定会用别种方式来回报你。对于这种知恩图报的人,应该经常给他些帮助。
古代有位大侠郭解。有一次,洛阳某人因与他人结怨而心烦,多次央求地方上有名望的人士出来调停,对方就是不给面子。后来他找到郭解门下,请他来化解这段恩怨。
郭解接受了这个请求,亲自上门拜访委托人的对手,做了大量说服工作,好不容易使这人同意了和解。
照常理,郭解此时不负人托,完成了这一化解恩怨的任务,可以走人了。可郭解还有高人一着的棋,有更技巧的处理方法。
一切讲清楚后,他对那人说:
“这个事,听说过去有许多当地有名望的人调解过,但因不能得到双方的共同认可而没能达成协议。我在感谢你的同时,也为自己担心,我毕竟是外乡人,在本地人出面不能解决问题的情况下,由我这个外地人来完成和解,未免使本地那些有名望的人感到丢面子。”
郭解进一步说:
“这件事这么办,请你再帮我一次,从表面上要做到让人以为我出面也解决不了问题。等我明天离开此地,本地几位绅士、侠客还会上门,你把面子给他们,算做他们完成此一美举吧,拜托了。”
人都爱面子,你给他面子就是给他一份厚礼。有朝一日你求他办事,他自然要“给回面子。”即使他感到为难或感到不是很愿意。这,便是操作人情帐户的全部精义所在。
在记取人们是如何注重面子之后,还必须尽量避免在公众的场合使你的对手难堪,必须时时刻刻提醒自己不要做出任何有损他人颜面的事。
只有这样,帮助他人之后才为自己借光提供了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