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要想成事绝对少不了拍马屁,也许会让很多人反感或不屑,但这确确实实是真的,而且一套合乎事理的马屁还真能让你做事时如顺风行船,省力不少。
一提到“拍马屁”,人们总会皱着眉头,认为“拍马屁”就是对别人谄媚奉承。事实上,根据著名史学家顾颉刚先生的考证,“拍马屁”的原意是赞美别人,并无褒贬之分。但是,现实生活中人们的地位,利益及道德都不尽相同,赞美别人,就出现了善意、恶意、无意之别。然而,现实生活中,有些该拍的“马屁”还是一定要拍的。新主管上任了,在第一次会议中,小张抢在所有同事前面,大声称颂新主管在前一个单位中的贡献与成就,并肯定他的能力与学识,“相信在新主管的领导下,会创下有史以来最好的成就!”小张一副兴奋、期待的表情。而听了一番奉承话语的新任主管,尴尬中夹着自得,任何人都看得出来,小张的话对他产生的作用。
小张的确拍对了马屁,新任主管对他不错,不但有事咨询会找他,也把重要任务交给他,小张一夕之间成为同事口中的印第安人——红人。
一年后,新任主管走了,来接任的是原来主管的死对头,在第一次会议中,小张又抢在所有同事前面对新主管大肆赞扬一番,但和上次不同的是,他也把前一任主管大骂顿,说他如何不公,如何有私心,如何无能,听得新来的主管“平静的脸庞隐约漾起笑纹。”
小张当然又成了“印第安红人。”
与其说小张的行为“很恶心”,不如说他深深懂得人性的需要,因此发展出他自成一套的求生存秘诀。
人是地球上最高级的动物,除了物质需求以外,还有精神上的需求,冀求社会上的承认和肯定。我们每个人都蕴藏着还未利用的潜能,这种能力在指责下就萎缩,在激励之下会发挥。
一般的“肯定”多用在同事、朋友之间及下属之间,但事实上,主管也需要下属的“肯定”,为他的领导寻找基础及“安全感”,否则听不到“肯定”的声音,便会有高处不胜寒的孤寂,也就因为如此,所以才有“马屁精”的出现;有“需要”就会有“供给”,这是很自然的现象,而“需要者”,在获得满足后给予“供给者”回馈更是人情之常,因此,对“马屁精”的“马屁话”感到“恶心”就大可不必了。有人靠实力求生存,有人靠“拍马屁”赚口饭吃,会拍马屁的人永远会拍马屁,不会拍马屁的人怎么也不会去拍马屁,人各适其性。
至于小张在新主管面前大骂旧主管,此种行径也不值得大惊小怪,因为世上就是有这种人,为了自己的利益可以不顾恩义;这种人虽然可以获一时之利,但长远来看,对他还是不利的;因为人性固然“利己”,但对别人却还是有一客观的道德标准的(对自己另当别论)。而对小张极为不利的是,他这种性格因为大鲜明,好掌握,终将成为有心人利用的对象,利用过后便弃之如敝屣,因为这性格不具备被尊重、珍惜的元素,尤其是,利用他的人也害怕不知何时会被这种人反咬,所以不如“用过就丢”。这是像小张这种人的悲哀,更悲哀的是,这种人也永远不会知道、不会承认这种“悲哀”的存在及可能性。
因为拍马屁是人性的所需,无论是拍还是被拍者。做事时要细心体察人心,投其所好,该拍的马屁一定要拍。马屁不是短暂的流行时尚,而是一种持久的习俗或者说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