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311200000018

第18章 难忘的童年

陈继唐

一九四二年,我出生在山东聊城城南,运河东岸的一个小村庄。

这里民风淳朴,爱习武,善舞狮,十里八乡有名。杂姓。姓张,姓李的多,还有安、孟、耿、王、杨、陈、刘、孙等,以前还有过姓靳的,姓曾的,姓平、姓常的,姓蔺的。据说,就是因为一位姓蔺的武师,早年在这里开武馆,我们村兴起的练武风。

传说他威武高大,好本事!不仅武艺高,而且会看邪拉病。谁要被什么扑了(迷信说法,意即因什么精怪而致病),犯了魔怔,找他就行。

一次,张家胡同谁家有人病了,请他去,刚走到胡同口,那边就好了。把“魔怪”吓跑了!这当然传奇,也许是巧合。但小孩儿听了,不能笑。一笑,大人们真给你急。他们对老靖很迷信!

后来,不知什么原因,他搬走了。也许是死了。

我记事时,村上还有四五个老人,据说曾是老蔺的高徒。每当玩儿,或者说,演出到最后,就会有他们出场。一亮相,就欢声四起。就像现在明星出场似的!

果真好本事!年近花甲,有的甚至年近古稀了,很利索!穿蹦跳跃,展转腾挪,来如风,去如电,看得人眼花缭乱!一招一式,很见功力。据说,他那一拳打出去,如果碰到人,一定要打到一仗开外!真打起架来,十个八个人是近不了身的!

最拿手的压轴儿节目,是耍七节鞭,或是流星锤。越耍越快,渐渐地只见鞭影不见人!全场就掌声雷动,欢呼跳跃。最后,躺下来,也是浑身鞭影,仿佛身子悬着似的!神奇极了!于是,达到高潮!一转眼,武者挺身而立!脸不变色心不跳!绝!

小孩儿一到七八岁,就跟着学,都能会一套两套拳的。我就学过七八套,“小四叉”什么的。打不好,功夫不到位,做广播操似的,瞎比划。还学过翻跟斗。曾经因在家中院子里练倒立,在小树叉上碰伤了腿,至今左边小腿儿上还留有伤疤。

狮子是用麻批儿当毛,辫了做成狮身,腿上也披上麻。一律染成绿色。用硬纸板、木头,做成大大的狮头,头上有一个个鸡蛋大的疙瘩,上下嘴唇像两只簸箕,一张一张的。前边钻在里面举狮头的人,就从狮嘴里看外边,或者伸出手来拿绣球,就像叼起来一样。后边钻进去一个人弯了腰当狮子后腚,用手抓住前边人的腰带。配合很好。能跑,能跳,能打滚儿,还能打立站,就是前边的站在后边的肩上。另外,还有一个会武术的人拿了绣球,蹦来蹦去,做各种动作,领狮子。绣球分两层,外层是竹架。里层用纸糊了,里面吊一只可以自由改变方向的蜡烛。无论怎么滚也摔不掉,摔不灭的,很科学。里边的小球,也比篮球大得多!

每到春冬农闲季节,天一黑,外边儿的鼓声就响起来了,伴着锣声:“咚咚嚓!咚咚嚓!咚嚓咚嚓咚咚嚓!”一阵一阵地响。人们就陆陆续续走出来,围成一个大圈子。在附近树上高高地挂起汽灯(那时候没电灯)。先舞一阵狮,再有人跑出来,打几路拳。还有拉娘娘车的,男人们化了装,扮成大闺女小媳妇,演绎人们所熟知的一些民间故事,逗的人笑成一片。全是义务,自愿的!就是个兴趣!玩儿!

那时候,没电视,没收音机。这成了农民的主要娱乐活动!

每到春节,还要应邀到附近村上演出,也是义务,最多管顿便饭,或者再送上几合烟,或两瓶酒,也不是好酒。后来,县上,地区,还组织过汇演,抱回来一张张的奖状,还有奖旗,锦标什么的。也有过一点儿物质奖励,给两个篮球什么的。没给过钱。我的父亲不练,有时参与组织,召集人。他幼时念过几年私塾,可能念的不错。院中与他一块儿念的人后来都成了文盲,他却养成了爱读书的习惯,见书就买,床头上满满的。会写毛笔字,写得很见功夫。每年春节,邻居们都买了红纸,有的裁好,有的裁也不裁,整张的就送去。他就自己买了墨汁,毛笔,写好多天。整个村东头,差不多各家门上都是他写的对联。

不客气地说,父亲称得上一个铁骨铮铮的共产党员。

听村上老人们讲,解放前,他在天津带领劳工与日本鬼子斗,满头满脸的血,仍不后退,最后日本人迫于其他国舆论的压力,答应了劳工的要求,败下阵来(当时天津卫住着好几个国家的军队)。

回家后,打土豪,闹翻身,他一直走在头里,当了农会干部,后来还当过副乡长,县人民法院的陪审员等等。但一直没有摆脱贫困,为我上学没少作难。

最让我难忘的一次是:

我在聊城一中上初中时,大约是五七年,秋假开学,要九元钱学费(当时,因为家里穷,学校给我六元钱助学金,而我的伙食费每月只要四元,还能剩两元零花钱,这得感谢共产党。但开学的钱,必须自己拿)。

父亲在村上转了三圈,回到家里,抓着一把分分角角的票子递给我,当我伸手接时,他又收了回去,一边声泪俱下。

他颤声说:“小唻!可得好好念!”

我放声大哭。

娘流着泪责备父亲:

“你这人,怎么这么糊涂!你叫孩子哭着走,你放心啊?”

事后,我听人说,一向以硬骨头著称,“冻死迎风站,饿死不弯腰”,连日本鬼子都不怕的父亲,为了孩子的学业,为几块钱,给人家下跪了!

真是“天大地大不如爹娘恩情大!”父母之恩,天高地厚,永远报不完!

多少年来,自己总觉得对不住爹娘,给爹娘多少东西也觉得少,每逢吃好饭时就想起他们。

就在过去半个世纪后的今天,我写下这些文字时,仍是热泪涌流,几乎哭出声来。

我姥娘(外祖母)家更穷。母亲从小没机会读书。但记忆力很好。整天有啦不完的呱,讲不完的故事。多半是劝人行善的,长工与地主的,还有立志成才的,等等。《三字经》、《百家姓》也能大段儿大段儿地背。不知她是怎么学的?她对于我后来喜爱文学很有影响,应该是我的启蒙老师!

母亲记忆力强,人性也好。不仅勤劳,而且宽厚,仁慈,爱助人,好行善,不爱传舌,在乡邻中很有人缘。一年到头儿,家里总断不了串门儿的。婶子、大娘的有空儿就爱找她玩儿,给她商量事儿。家里就成了俱乐部似的。

爷爷去世时,我还小,记不清他的样子。印象中,是一个高高瘦瘦的老头儿吧!

奶奶死得早,但关于她的传闻,我听得最多。

都说她记忆力特好!传得很神,说她虽不识字,但对四书五经都熟。我父亲在她面前念书,不会了。只要说出上句或者下句,她就能教给你。

我不知她的样子。后来参加工作后,我住的地方曾与一个药铺相邻。开药铺的是我舅爷爷,奶奶的亲弟弟,一奶同胞。他是一位名中医,文质彬彬,一副名士派头。我就推想奶奶的形象、素质,应该也是不错的。我想,我母亲,特别是父亲爱书,一定受她的影响不小。

我出生的第二年,一九四三年,就是民国三十二年,大灾。也是抗日战争最困难的时期。据说,饿死过不少人。我都不记得。

后来,一九四五年日本投降;一九四六年土改,父亲当农会长,整天开会;一九四七年大参军,一九四八年支前,村上一阵阵过大部队,父亲推小车南下的事儿,我只是朦胧记得。因为他经常爱给家里人啦哪些艰苦而危险的经历,挺自豪的!

一九四九年上学前,我经常住姥娘家,那里给我留下了美好而深刻的记忆。

那是一个有围子的村庄。在运河西边,偏南,距我村五里。全村姜姓。村周围从前有过围墙,防盗用的。那时已破败得像大土堆了。墙外还有壕沟,护城河似的。没南门北门,从东门进去,一条街直通西门。

西门里,往东不远,街北的一户人家,就是我外姥娘家。

屋后就是围墙。屋与围墙中间,有一段儿距离,就形成了几亩大的一个后园。里面长满了石榴树,一蓬一蓬的,花开时节,满园红红的,榴花似火,美极了!

秋天,石榴长大了,拳头般大,每棵树上都是,一嘟噜一疙瘩的,伸手就能摘下,甜甜的,好吃得很!

树下是绿绿的小草,还有一些叫不上名字的野树棵子,花也各色各样。当然也少不了小虫,地上有乱蹦的蚂蚱,花间有飞来飞去的蜜蜂,天空有转来转去的蜻蜓。

我最爱捉蝴蝶玩儿。看到有美丽的大花蝴蝶飞过,我便放慢脚步,悄悄地,远远地跟着它,等它落在花上,就慢慢凑上去,轻轻地捏它的翅膀。手太轻太慢了捏不住,往往不等你捏,它就飞走了,弄得心里松落落的,说不出的遗憾;太快太重了更不行,把翅膀捏坏了,怪可惜的,而且也没什么用。须恰到好处,既捏住,又不伤它。捉住用细线栓住它的腿儿,牵了它飞,拿到家里叫大人看。姥娘心疼,就说“你把它“摆坏”(方言,拿着玩儿)死了!快放了!”我就赶快放了。以后,还捉,好像就是想看自己的本事,享受捉住后那份儿成功的喜悦似的。捉蝴蝶不仅要细心,而且要有足够的耐心,等它落稳了才行。

还有,北面的围子墙,年代久了,被雨水冲刷的并不太陡。下部很厚,顶部秃秃的。顺墙有一道斜斜地道儿,我就经常爬到墙头去玩儿。墙头也很宽,不像家里普通的墙头。还可以爬到墙后的围子壕里去洗澡,逮小鱼儿。那是夏天的事儿。特别是雨后,墙里墙外,壕上壕下,密密长着的大树遮天蔽日。树叶间传出蝉声一片。壕沟里蛙声阵阵。形成一部最雄壮的交响乐,真是壮观极了!

冬天,坐在围墙的北墙跟,晒太阳,也很惬意!

下了雪,满园的石榴树顶着皑皑白雪,真像古人写的那样,“千树万树梨花开”!我那时还不知道这句诗,只是看到雪后的阳光一照,鲜亮亮的,就像毛主席在《沁园春·雪》中写的那样,“红装素裹,分外妖娆!”。当然,这句词也是以后上了学,才知道的,当时,只是觉得好看,陶醉!

小舅也帮我堆过雪人,支起筛子捉过麻雀。就像鲁迅写过的那样,真的很有趣的!

姥娘家的后园,对于我,远胜于鲁迅的百草园!这一道美丽的风景,永远清晰地甜蜜在我的记忆中!

那时候,没有幼儿园,也没有学前班儿。但是,我似乎并没少学东西,从娘的故事里,从淳朴的民风里,从姥娘家的后园里。

同类推荐
  • 巴山红旗:红四方面军川陕纪实

    巴山红旗:红四方面军川陕纪实

    本书以纪实的笔法,真实形象地描述了1932年至1935年间红四方面军进入四川、建立川陕苏区、发展壮大红四方面军和川陕苏区、最后迎接中央红军并进行战略转移、北上抗日的全过程,满怀深情地颂扬了红四方面军的丰功伟绩,生动有力地刻画了“智勇坚定、排难创新、团结奋斗、不胜不休”的伟大红军精神。
  • 小说艺术探胜

    小说艺术探胜

    雷达文学评论集,对驰名全国的佳作和活跃于文坛的许多优秀作家,做了颇有见解的评价和深入的品评与研究。对创作中的艺术问题,给予有益的研究和分析。
  •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散文诗精品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散文诗精品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散文诗精品》共收录了1901年至2010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散文诗精品70余篇,为所有读者提供一份供学习、欣赏、借鉴的散文诗经典之作。该书1996年1月初版,此次为修订后再版。
  • 抚摸台湾

    抚摸台湾

    时光匆匆,人生短暂。以往听人说此话,自己也随声附和,却是秋风过耳,如今方有了刻骨铭心的体会。今年1月正式退出政界,还原为从乡村出发时的布衣平民了。这不突然,2002年从繁忙的岗位淡出,离现在的退出就差一步了。干脆就将淡出变为退出,一心一意侍弄文字,用刻下的话说是和退出零距离了。如今看来,这零距离太关键了,不是关键在省略了退位的突然,而是那时就给了我回家的感觉,回家的自在。
  • 哲人的灵感(下册)

    哲人的灵感(下册)

    当今之人骨子里是有那么一点永远也挤不出去的奴隶的血,在心理和性格中占上风的是一种乐道人善的庸俗气质,是一种公允执中的老好心境,是一种习惯于“服从”的奴性人格,明哲保身和妥协折中成为一种不少人遵行的人生哲学,在领导面前逢迎拍马,遏抑言说冲动,克制真率表达,成为他们最基本的人生规训,并且在当今生活中具有主宰的意义。
热门推荐
  • 清末之复国大业

    清末之复国大业

    曾经很痛但已过去,如果能在那时重生也许就不一样。从清时复生,从清时复国,从清时探索一条不一样的路。{本书修改,换名为《天下变局》大家多捧场。
  • 紫樱幻雪书评集

    紫樱幻雪书评集

    拾取一抹书中墨~本书收录阅文书评团“o紫樱幻雪o”原创书评。感谢阅文书评团提供论坛书评支持!
  • 必懂的常用词语

    必懂的常用词语

    这套“中小学生语文爱好培养”丛书,包括《必用的好词好句》《必懂的常用词语》《必用的成语经典》《必用的谚语荟萃》《必用的歇后语精选》《必用的古文名句》《必读的语文故事》《必学的作文描写》《必听的语文之谜》《必知的语文学家》十册,丛书重视语文的基础知识训练,选编了常用词语、好词好句、古文名句解读,谚语、歇后语集萃,还有语文趣味故事、语文之谜以及语文大家的故事等等,目的是使中小学生在快乐的阅读中逐步提高语文知识,增加文学素养,为将来走出社会自立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 阴阳伞

    阴阳伞

    我只是想做个普通人,可是命运选中了我。我只是想救我父亲,却从来没想过这会是一个阴谋。好吧,阴谋,我认了,我做了,可是之后呢?这么大一个阳谋,叫我如何是好?
  • 道德经古本篇

    道德经古本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冷酷王爷御赐妻:至尊王妃

    冷酷王爷御赐妻:至尊王妃

    她,现代特工,穿越到了历史上没有的国度,成为左丞相的千金,直到遇见他,开始她的爱情,他,凌月国的王爷,以冷酷示人,从不近女色,却因为皇兄的圣旨要娶左丞相之女为妻,从此开始了他的宠妻之路。
  • 曼珠沙华学院:一场爱的涕零

    曼珠沙华学院:一场爱的涕零

    他,冷峻帅气的高贵殿下,本以一世无情,却不料,遇上她他,温柔邪气的高贵王子,本以一世孤傲,却不料,遇上她她,纯真可爱的普通女孩,因为一场意外,遇上他,遇上他他为她,愿弃生命于不顾,只为守护她永世他为她,坠落为魔无反顾,只为守护她永世三人行,一人伤,而这一伤呢?她该选谁,这一伤注定永世长存这一场永世的纠缠何归?彼岸花,开彼岸,花叶永世不相见,终点在哪里?
  • 神尊紫帝

    神尊紫帝

    天竺大陆,紫帝修炼玄功,称霸之路....天道仙体问鼎仙界,无敌的体质碾压盖世天骄征服神女新书武侠小说《青虹双剑》和起点《南国散诗》正在开始南剑湖粉丝QQ群:389778275
  • 史玉柱的资本

    史玉柱的资本

    新华社曾评价史玉柱说:“失败有两种,一种是事业失败,另一种是精神失败。很多企业在事业失败后,精神上也失败了。但巨人在事业上失败后,精神不败,所以可以站起来。”没有几个企业家能在负债上亿的情况下东山再起,同时又能把财富做到500亿的身家,唯有史玉柱。拂去笼罩在他身上的光环与争议,本书全方位解析史玉柱的商业思维,包括创新、营销、团队、质量等方面。史玉柱的传奇经历和睿智的商业思维,是每个创业者必须要了解的宝贵资源。
  • 国初事迹

    国初事迹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