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325100000008

第8章 三藩起兵

在康熙十二年(1673年)三月的一日,年幼的康熙皇帝在书房内看书,有太监禀报有平南王尚可喜的奏折。康熙皇帝打开一看,原来是尚可喜上书要求回辽东“养老”,留其子镇守广东。这时康熙已亲政数年,并运用智慧清除了鳌拜。他鉴于历代藩镇得失的经验和三藩之害的教训,早已准备撤藩。因此,康熙皇帝读尚可喜奏疏,自然大快心意。他立即批复,特别批复了准许尚可喜回辽东养老,并且赞扬他归老辽东的奏疏。

康熙皇帝做完批复后心想,虽然尚可喜回乡,但是其他藩王怎么办呢?还有如何处理广东接下来的事情呢?

康熙下令让大臣们入宫讨论这件事。在明珠等人的建议下,康熙皇帝否定了尚可喜疏请长子尚之信承袭王爵的要求。议政王大臣等则以尚之信置镇广东,会造成该藩及藩下官兵父子兄弟宗族分离为借口,让其他人都随尚可喜回辽东,在广东只留下清朝八旗军队。

听完大臣的讨论后,康熙皇帝说道:“就这样办吧,希望他们能尽快回到辽东去啊。”随后,兵部决定平南王父子迁移后,藩下原有绿旗官兵,仍驻扎广州府,归广东提督管辖,其官员升转亦照各省绿旗官员规则办理。以上各议完全符合康熙的旨意,康熙欣然同意。他随即命令尚可喜率诸子、家口及藩下十五佐领官兵,迁移辽东海城。至于沿途所用钱粮均有户部支给。康熙又特遣两位侍卫专程前往广东宣读谕旨,并给尚可喜进行了赏赐。

不一日两位侍卫来到广东,尚可喜恭敬地说:“不知道皇帝是否批准我回乡养老啊。”当宣读完圣旨后,尚可喜心头一凉。原来,尚可喜想的是要个人引退而把藩地和王爵留给长子尚之信的,但是康熙皇帝却同意了他的请求,还把他的藩王给撤了。这些都是他没有想到的。藩王一撤,尚可喜的军权被剥夺了,藩王的根基被拔掉了,版图统统成了泡影。但事已至此,尚可喜也无可奈何。

尚可喜归老辽东和康熙撤藩的决定迅速地在朝廷内外传开,吴三桂和耿精忠得到这个消息后,惶惶不可终日。原来,这三个藩王早就联合在一起了,这次尚可喜先提出回辽东就是他们想试探一下年幼的康熙皇帝,谁知道事情还成真了。他俩从来没有像尚可喜那样萌发过功成引退的想法。

然而,严酷的问题已摆在他们面前,要不要像尚可喜那样上书自请撤藩?要不,清廷是不会允许二藩继续存在的,待清廷逼令撤藩,自己反而会陷于被动;如自请撤藩,一旦清廷同意,权力丧尽,这又非所自愿,但也无可奈何。最后靖南王耿精忠只好走一步看一步,先上书奏请撤藩。

吴三桂的儿子吴应熊在得悉平南王尚可喜上书奏请解职东归时,早就派人送信告诉他的父亲,现在又获悉耿藩自请撤藩,赶忙写了一封信给吴三桂:“现在康熙皇帝看来要真的对付我们了,别看现在的皇帝年纪很小,但是很有心机,再加上孝庄太皇太后和明珠等一帮谋臣,我们要慎重对待了。是否要上书请求回辽东,请父亲马上决定。”

当吴三桂收到信时,也很难决定。他斟酌再三,他自恃是云贵边防的“长城”,势力强大,估计清廷还不敢动他。吴三桂在谋士的帮助下,还是像其他两位藩王一样,上书请求回辽东。

在紫禁城里,这时候康熙比智擒鳌拜那时候长了几岁,玄烨看起来更加像一个有作为的君主。这时候,贴身侍卫回报说有南方来的奏折。康熙眼前一亮说声:“好啊,终于来了,快快传明珠等人觐见。”不一会在康熙皇帝小小的书房内聚集了很多人,立即掀起了一场激烈争议。

以图海为代表的多数大臣认为不宜立即撤藩,唯户部尚书米思翰、兵部尚书明珠、刑部尚书莫洛苏拜及塞克德等少数大臣则认为既然南方已经安定了,就应该立即撤藩。这时的目光就集中到了康熙皇帝的身上。

其实,康熙早有撤藩打算,便开口说道:“各位大臣不要忧虑,你们的心我都清楚,都是为了大清好。但是三藩每年都要消耗朝廷很多钱财,而且他们也有尾大不掉之势。我决定了同意吴三桂他们的请求,立即撤藩。”当康熙说完这些话,他长长地出了口气,他知道这个决定是很难下的,要面临很大的困难。

很快朝廷同意撤藩的消息传到了吴三桂的耳朵里,一听到这个命令吴三桂愕然气阻,顿时瘫软下来,呆若木鸡。他自恃凭着自己的汗马功劳和强大的军事实力,只要自请撤藩安插的奏疏一上,摆弄一下忠于清廷、并无异志的样子,就可以消释清廷对自己的疑虑,取得康熙信任,让他永镇云责,世袭藩封。他没有料到,康熙竟同意了他的请求,结果弄假成真。

吴三桂在极度悲愤和慌乱中慢慢地缓过气来,他深感自己已处在生死攸关的时刻,严酷的事实逼他须做出回答,要么顺从康熙意旨,撤藩安插;要么抗旨谋反,孤注一掷。他明白,军权与军队是他拥有权位、荣誉和财富的支柱。撤藩意味着解除他的兵权,剥夺了他为之苦苦经营的云贵这块藩地上所拥有的一切。他更怕一旦权力全失,他只得顺从清廷摆布,前途难以预料。这条路是吴三桂万万不愿走的。举兵反叛虽有顾虑,但是他的党羽遍布各省,而且清朝的开国老将大都先后死亡,康熙年轻,乳臭未干,本不足虑。他的儿子吴应熊在北京可以作为内应。他愈想愈觉得自操必胜之券,于是选择了谋反的道路。他明里装作听命诏旨,暗地里开始笼络周围有实权的人。云南巡抚朱国治是他网罗的重点。

一天,吴三桂邀请朱国治来欣赏他的武器库。主要目的,还是为了显示自己的势力,想拉拢朱国治。朱国治早就知道吴三桂的狼子野心,他已经把生死置之度外。朱国治接到吴三桂的邀请后,心想:“不如去吴三桂那里,把他羞辱一顿,虽死无憾了!”所以,他立刻前往,去参观武器库。

吴三桂的武器库里,兵器十分精良,还有许多他勾结沙俄,偷购的许多火枪、火药。吴三桂哈哈大笑,得意地说:“这些兵器,每一件都有来历。小王储存多年,也只是念旧之意。”朱国治说:“原来是这样。王爷当年东扫西荡,南征北战,立下汗马功劳。这些兵器,都是当年上阵用过的?”吴三桂微笑说:“正是这样。小王一生经历数百战,出生入死,这个王位,那是拼命拼来的。”朱国治假装点点头,说:“当年王爷镇守山海关,不知用的是哪一件兵器?立的是哪一件大功?”

吴三桂一下子就变了脸色。他当年镇守山海关,是和满洲人打仗,立的功劳越大,杀的满洲人越多。朱国治问他这一句话,显然是讥刺他做了汉奸。一时之间,吴三桂的双手微微发抖,忍不住便要发作。朱国治又说:“听说明朝的永历皇帝,被王爷从云南一直追到缅甸,终于捉到,被王爷用弓弦绞死……”说完,他指着墙上的一张长弓问道:“不知道用的是不是这张弓?”吴三桂当年害死明朝永历皇帝,是为了向清朝表明,自己效忠清朝,绝无二心。

但是,对自己杀了明朝皇帝,在他的内心里,还是很内疚,并深以为耻。这件事,在王府里谁也不敢提起,没有想到朱国治竟当面揭了他的疮疤。他恼羞成怒,厉声说道:“你今天一再出言讽刺,是什么意思?”朱国治装作什么也不知道的样子说:“没有啊!本官怎么敢讥刺王爷?只是,本官曾听说,王爷绞死永历皇帝,是亲自下的手。弓弦吱吱吱地绞紧,永历皇帝唉唉唉地呻吟,王爷就哈哈大笑。很好,很好,王爷真是忠心得很哪!”吴三桂再也忍不住,霍地站起来,大声说:“来人,把他给我抓起来。拖下去!”朱国治仰天大笑,说:“吴三桂,你欺世盗名,时日已经不多了!”吴三桂气得大喊:“拖下去!拖下去!”朱国治被拖走了,吴三桂暴跳如雷,打折了一张桌子。

这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吴三桂集合部下官兵,扣留了朝廷使臣礼部右侍郎折尔肯、翰林院学士傅达礼。他自称“天下都招讨兵马大元帅”,打出“反清复明”的旗号叛清。为了稳定军心,他当众杀害了拒绝从叛的云南巡抚朱国治等。临刑前,朱国治仰天大笑。吴三桂冷笑着说:“朱国治,我已经决定带领义师,杀回燕京,保扶三太子复位,玄烨的日子不多了!”“吴三桂,你这奸贼!”朱国治气得破口大骂,“你逆天行事,欺世盗名,是猪狗不如的衣冠禽兽!”吴三桂气急败坏地喊道:“杀掉他!”

吴三桂慢慢坐回中军主帅的大椅中。恼怒、沮丧、困惑、疲倦一起袭上心头。三声大炮掠空而过,号角手把长长的号角高高仰起——“呜呜——”一阵悲凉鸣叫,空旷的群山回音袅袅。惨白的阳光下,冉冉升起一面明代黄龙旗,上头绣着“皇周天下都招讨兵马大元帅吴”13个大字,在凛冽的寒风中瑟瑟舞动。

操演场上,数万名士兵全穿上白衣白甲,把辫子散了,照着明代发式挽在头顶。可是,他们前额上剃过的头发却一时长不出来,有的发青,有的溜白,有的乱蓬蓬,略显得有些滑稽。

吴三桂走出殿堂,登上校台,亲自检阅了三军仪仗。三声炮响,朱国治那颗血淋淋的人头滚落在潮湿的草地上。这边,司仪官——吴三桂的女婿夏相国又高声赞礼说:“诸位将士,请静听大元帅讨清檄文!”吴三桂连忙清了清嗓子,双手捧着檄文登上校台,大声读道:“为了替明代皇帝报仇,我决定发兵讨伐,赶走满清鞑子……”

吴三桂的檄文是欺世盗名、充满谎言的伪作。当初,把清兵带进中原的是他,最后杀死明代永历皇帝的也是他。所以,檄文的内容,根本是无法自圆其说的。吴三桂过去的所作所为,人们是不会忘记的。年幼的康熙皇帝将要再次面临一次危机。

同类推荐
  • 螳螂警长克拉克(读故事学科学丛书)

    螳螂警长克拉克(读故事学科学丛书)

    螳螂警长是一个聪明而有知识的警长,他和有点呆笨的助手狒狒警官破了许多奇奇怪怪的案件,如被盗的MP3、古堡疑案、湖心岛的黄金、猪宝宝被绑架等一系列大案。通过破案过程,介绍了一些动物的特征,使读者对动物知识有更深的了解。
  • 处世故事(影响青少年一生的中华典故)

    处世故事(影响青少年一生的中华典故)

    《处世故事》每个典故包括诠释、出处和故事等内容,简单明了,短小精炼,具有很强的启迪性、智慧性和内涵性,非常适合青少年用于话题作文的论据,也对青少年的人生成长以及知识增长具有重要的作用。
  • 快乐心灵的200个小故事

    快乐心灵的200个小故事

    故事是青少年认识世界的一扇窗口,是开启智慧之门的一把钥匙。当青少年朋友们面对失败、遭受挫折和感到失望时,本书会给他们力量;当青少年朋友们迷茫和失落之际,本书会给他们慰藉。一个个短小平凡的故事,简单的语言,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一个智慧的人必然是一个善于从平凡的事情中、从简单的语言中领悟大道理、发现大智慧的人。
  • 课外侦探组(番外版):兔年校园怪案

    课外侦探组(番外版):兔年校园怪案

    本书是中国的名侦探柯南系列。小主人公米多西、欧木棋和马威卡三人同第九探案组的表姐麦洁一起,对种种诡异的案件进行了细致调查。凶手是如何嫁祸《韩林的自画像》而逍遥法外的?高空表演的小丑为什么系有保险绳却不幸坠亡?进行全国巡演的天才琴童为何突然失踪?为什么档案室恰巧被雷电击中着火,而其他科室安然无恙?一切的悬疑和罪犯的诡计都没有逃过课外侦探组的缜密推理。这本书可以锻炼读者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并使读者的知识面得到扩大。
  • 更聪明的智慧故事

    更聪明的智慧故事

    每一粒种子在合适的条件下都会发芽,每一个孩子都是未来栋梁的种子。本书以努力用一种新鲜快乐的方式,把那些激励着孩子们健康成长的品质深深植入到他们的心田。本书是以单编的故事形式出现,每一篇文章由一则故事和“智慧箴言”组成,高深的箴言内容变成孩子们自己的语言,方便孩子们的思维习惯,从而改变一些说教的成分,改变箴言本身具备的严肃的成人化语气,更易让孩子们接受,从而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学习的快乐,以至成长的快乐!故事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一个人的心灵,因此,看故事是孩子们塑造美好心灵的一种绝佳方式。这本故事书收集了让孩子更聪明的智慧故事几十个,并配以手绘图画。全书语言通俗,容易理解,适合广大青少年朋友阅读。
热门推荐
  • 超级异能者

    超级异能者

    一个普通的少年进入深山老林找到山洞山洞里他学会了金木水火土天玄地理黄十种异能,脑力是普通人的百倍,精通各种各种化学生物物理知识,带领全家走向富可敌国的家族,还有各种不可侵犯的所有权利
  • 重山烟雨诺

    重山烟雨诺

    苏伊诺一个什么都懂的逗B女,季曜沂一个一根筋的大好青年。携手经历了一些不敢想象的人生,出现了各种不忍直视的狗血桥段。从一个武功高强的高手,变成一个打架除了看就只能跑的逗B女,从一个天赋异禀的大好青年,变成快当配角的小男子。请看小女子和大,大,大豆腐的爱情和不同常人的人生。
  • 问剑巅峰

    问剑巅峰

    他,一生热衷于剑道,而命运却一而再再而三的玩弄他,兄弟,朋友,爱人,亲人,都在他的面前一个个离去,他究竟能否成就最终的巅峰,上天是否为他留有一线。
  • 南境诡事

    南境诡事

    夜半被鬼压身,玩笔仙莫名晕倒,身边人接二连三的发生诡异事件……我只是一个爱听鬼故事的普通大学生,确未想过自己也会置身其中,离奇的经历竟然是有高人暗中操纵。揭开掩盖在南境迷雾下那神秘的古彝文化,我竟在其中发现了一连串的阴谋……
  • 情惊艳世:独宠呆萌甜心

    情惊艳世:独宠呆萌甜心

    那个夏天,孤傲一世的腹黑总裁慕容麒对呆萌音乐甜心左梓馨一见结缘,二见惊心,三见倾心。临城最盛大的婚宴上,全城祝贺慕容总裁喜结良缘,可惜身侧之人并非甜心。转眼她因爱纵身大海,五年后,响誉世界的音乐女神带着漂亮儿子回国。再见是她已遗忘,他却仍旧深情。“女人,好久不见!”“大叔,你是谁?”此后,慕容总裁放下高贵的身份,端菜送水无事不做,只为换她一句:“我爱你!”Ps:甜文,宠文,虐文苦恋走开走开。。。。。(有兴趣可以来一起交流交流哟!么么哒!欢迎加入,群号码:423591160)
  • 我们的时间都去哪儿了

    我们的时间都去哪儿了

    如果你和父母分隔两地,每年你能回去几次?一次几天?算一算,这辈子你到底还能和父母相处多久?有人说100天,有人说25天,无论多少天,答案都是让人那么心酸。趁父母还健在的时候,去尽自己的一份孝心吧,哪怕是父母累时端上一杯水,寒时送上一件衣,痛时的一句贴心话,也会让我们操劳一生的父母感受到欣慰和幸福。
  • 藤阴杂记

    藤阴杂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天赐

    天赐

    一切平衡被打破,人力已无法挽回,而地球亿万年来的守护者们--诸神,终于到了非做些什么不可的时候!于是,几道雷电破天而来,从一个女孩的"复活"开始,身怀异能的"天赐者",肩负不同的使命,在世界各地纷纷现身。在强大的异能者面前,弱小如人类如何自处?谁能将我们救赎?
  • 狄仁杰之凉州迷雾

    狄仁杰之凉州迷雾

    大周武则天豢养男宠,男宠中以张氏二兄弟最为得宠。张氏二兄弟依仗武则天而骄横跋扈,扰乱朝纲。与此同时凉州军队大营巨变,凉州卫大将军涉嫌谋杀并失踪,但千丝万缕的线索都指向了张氏二兄弟。权利、欲望、金钱、女人、爱情、仇恨使得本来安详的边陲凉州迷雾重重。
  • 蝶裂

    蝶裂

    太祖皇帝突然病世,更离奇的是太祖竟然没有传位给儿子,而是传给了兄弟。朝里朝外一时众多非议,民间甚至流传太祖皇帝是被当今皇帝加害而死的。一时间新朝岌岌可危,不得以,杜太后发明旨晓谕朝廷,才平息了这段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