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340300000014

第14章 言论(2)

于是我们看到,未来一方面是某种无法证伪的神话,一方面它又相当现实地一次次被兑现为现在,更新着过去。如果在二十年前,这种思想还是需要宣传的口号,那么在今天我可以说它已经成为中国生活的基本常识,已经世俗化了。我经常听到中学生们说,你的某某物品或某种想法已经过时了。迷信未来,是“过时”成为生活随时在淘汰的对象。结果我们发现,从一件去年的过时衬衫开始,大地过时了,城市过时了,传统中国的一切都过时了,自从网络文化兴起之后,汉语也将要成为过时的东西。不是危言耸听,整个中国世界都将被理解为过时的东西。问题是,某个总是姗姗来迟的未来是什么,如果在云南小镇的那堵土墙上,未来某种还是朦胧而不清楚,但激动着人心的东西的话,那么,在今天,我们也许会发现,某个所谓未来其实乏味得很,不过是按一下某个键,然后“Enter”罢。我们终于发现,西方的现代化进程中的“过时”总是成为中国的未来。现代主义美学的“春天”不也是如此么?在文化中,“先锋派”被理解为向未来前进的一种永无止境的破旧立新运动。而其实世界的一切方面无不属于这个广泛的运动。艺术家们从未看到,这种运动已经成为我们时代最媚俗的活动,它像中世纪的经验哲学一样窒息着人们的想象力。而对这种“未来主义”的“权力话语”的反抗我很少在我们时代那些号称“先锋”的艺术活动中看到。如果“先锋派”依然是一个“包蕴一切的否定词”,“存在于对流行方式的反叛之中,它是对正统秩序的永不减退的愤怒攻击”,“必须为确保自己的不成功而奋斗”。(《资本主义的文化矛盾》丹尼尔贝尔)的话,那么我看到的却是,艺术家们对“未来主义”这一流行方式的顶礼膜拜。因为,未来已经成为惟一可以立即“兑现成功”的拥有大量现金(永不减少)的银行。

钱穆先生曾说,中国的国民性,大体应属于向后型,因此历史的发达胜过了文学。他认为中国文化是一种向后型的文化。“很少向未来的热恋,却多对过去的深情”。这种对过去的深情,既有对历史的泥古不化,也有天人合一,对大地的敬畏、对故乡和生活世界的尊重。但在二十世纪,这个中国世界的基本方向已经完全改变。

回忆一下未来主义的历史。未来主义其实是一种舶来品。狭义地讲,它与意大利的一个艺术运动有关,但该艺术运动的基本纲领,却不仅仅属于艺术,而是二十世纪历史方向的一种概括,法西斯主义就深受未来主义的影响。它的基本原则是,崇拜暴力革命、崇拜高速度和机器、否定过去。它是一种机器拜物教。未来主义率先对机器进行了歌颂。现代艺术中的表现主义、达达主义都起源于未来主义。它为艺术最终成为所谓“社会雕塑”开辟了道路。二十世纪后期兴起的“行为艺术”、“装置”都来自未来主义的影响。未来主义其实并不仅仅是在艺术上影响了二十世纪,它其实深刻地影响了历史的方向。未来主义的兴起其实还有着“进化论”的历史基础。

为什么在今日中国,现代艺术更容易接受表现主义,行为、装置的影响,因为二十世纪的中国,深受未来主义的影响。

未来主义其实是骨子里的“现实主义”,正是它为在古典世界看来毫无美感的“现代”提供了美学上的合法性。

如果从二十世纪的历史来看,那么未来主义无疑是代表着进步的所有方面,但问题是,世界的存在并不是局部时间的进步所决定的,世界赖于为命的东西,并不是未来,而是过去、后面,那些诞生了世界的基本东西。从基本上看,恰恰是未来遮蔽着存在,毁灭着存在。未来主义最终肯定的世界,难道不是越来越暴露出反生命的内容么?人们到底要在一个什么材料构成的世界里生活下去,是范宽、石涛和巴尔蒂斯的作品中所肯定的那个基本的世界,还是从未来主义到后现代艺术所肯定的塑料、玻璃、电视机的世界?(把这些材料作为“艺术语言”使用本身就意味着一种肯定,哪怕它是在否定的意义上被使用的。)这不是一个时间问题,不是进步和落后的问题,而是存在的基本问题。

二十世纪世界受到基督教文明的影响,迷信“复活”。我以为未来主义的盛行与基督教文明中的这种“复活”思想有很大关系,基督的复活给人们这样的信心,就是任何行为的后果,即便那是灾难,世界也会在废墟中重新复活。未来主义的特征是实验,其信心就来自任何后果都有“复活的基督”来承担。但经历了二十世纪这样一个充满人类的种种实验和大灾难的世纪之后,我们这些昔日被视为将要享受这个世纪完成的一切的后代人惊骇地发现,世界在灾难后并没有复活。被毁灭的大地就永远毁灭了,人类其实无力回天。而对我们创造出来的那些反生命的“疯牛”,我们同样无能为力对付。我以为二十世纪是基督教文明全面胜利的世纪,世界曾经把未来完全地寄托于它,而东方文明则沉默在黑暗中。东方的思想在二十世纪从未取得过类似希腊罗马的文化在人类思想中的地位,它只是一种另类、文化精英们在书房里把玩的古董。它从未在实用的意义上被认真对待。

我们之所以能够“面向未来”,是因为我们有一个可以信赖的后面,有一个令我们知道何谓天长地久的后面。我少年时代,对世界的信赖和热爱,乃是来自滇池、天空、河流、高山和故乡这些先在的事物,我相信古代的诗人从中获得的经验、灵感、智慧我也同样会获得。如果在我后面的居然是一个会先于我死去的滇池、天空、高原、河流、大地和故乡,人生还有什么意义呢?我承认今天与古代已经完全不同,古代是一个“在家”的世界,今天是一个“在路上”的时代,但有一个的共同点并没有改变,那就是,家和路都要有一个基本的载体,要有一个大地来承载。如果世界的进步就是把这个基本的载体毁灭,人类将不仅没有家,也没有路。

我们总是把目光投向未来,其实未来实在是太清楚不过了。我倒以为我们应该重新发现的是过去,那仅仅是一片黑暗么?在那黑暗里我们一切都真正看清楚了么,那些为我们描述历史并把历史写进教科书的人们,真的明白历史么?我很怀疑。与迷信毁灭之后就是复活的基督教文明不同,中国思想是敬畏大地的,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昔日中国世界的传统、思想、知识、生活方式比今日的一切都更亲近大地,它为什么亲近大地?“污染”一词为什么从未在那五千年的的词典中出现?那些历史学家,总是只看见制度、政治,以为这决定一切,而对于我,中国历史不只是漫长的专制主义、焚书坑儒、贞洁牌坊、文字狱……也是伟大的诗人、不朽的作家、是李白杜甫苏轼们的诗集、是曹雪芹的作品、范宽、陈老莲的绘画、是不朽的美味佳肴、才子佳人;是“唯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为声、目遇之成色”“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世界,是有益于生命的“清明上河图”式的日常生活。落后就要挨打,但中国落后的是什么?制度、政治、武器的落后,就意味着大地、食谱、秘方、诗歌、音乐、审美方式、生活方式同样落后么?历史学家从未在对专制制度那样深恶痛绝的力度上向我们揭示过中国文明伟大的、光辉的、人性的一面。“翻开五千年的历史,只看见吃人二字”,这难道不就是教科书上全部中国历史给我们的印象么?我相信,拯救,不是在远离大地的未来,而是在亲近大地的过去。文艺复兴可以从罗马的废墟中获得启示,我们是否可以重新看看我们一直在破的“旧”,它们真的只是一堆破烂么?五四的核心就是“维新”,民主也是新的一部分,在许多思想家那里,民主其实是因为新而不是“民主”本身被真正领悟成为时髦的,它并不是五四的核心。一个世纪以来,新青年已经成为中国持久不衰的最时髦的一族。新青年的其他称呼:“先锋”“革命者”“红卫兵”。

传统中国的思想导致的人与世界的关系是“和”。向后的。二十世纪中国思想与世界的关系是“斗”。维新的。“与人斗其乐无穷,与天斗其乐无穷”,人定胜天……斗的对象就是旧日的中国世界,它的意识形态、政治、道德观、审美趣味、思想、学术、价值观……这些并不是抽象的东西,而是具体的日常生活、建筑、饮食、作品、艺术、手艺和大地。传统和旧并不仅仅是形而上的关系,它有一个与旧日的大地血脉相连的身体。

革命采取的是“一张白纸,可以画最新最美的图画”。革命的梦想是在一张白纸上建造一个新的未来世界。它对中国传统的图画,采取的方式是“刮”,一把刮刀把那旧图画上的一切全部刮去。“革命不是绘画绣花………革命是暴动”。革命依据一个统一的本质从整体上宣判了旧世界的死刑,旧世界确实可能有这样的本质,但世界是由无数具体的局部组成的,它有许多歪曲着本质的部分,与本质无关的部分,属于更大的本质的部分。例如生活,这不是一个现时代的“本质”所能容纳的。因此,革命不仅仅是对于腐朽的意识形态、制度等等的革命。它刮去的同时也是旧世界的日常生活。

“轻视过去”,过去,并不仅仅是一个抽象的时间界限、概念、名词。过去是腐朽的清王朝、鸦片战争、阿Q、人血馒头、祸国殃民的国民党、南京大屠杀……。过去也是中国在“天人合一”的哲学影响下被敬畏着的大地,是未被污染的河流、湖泊、树林和“浅草池塘处处蛙”的田野,是美丽的汉语,是“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是缔造了作家曹雪芹、金陵笑笑生的古老市井、朱门深宅,是延续今日的城市、建筑和日常生活,是坐在太师椅上冲瞌睡的老祖母。最具体的过去就是你母亲。

我相信革命的目的并不是要摧毁日常生活,它的目标是意识形态、上层建筑、某个阶级的生活方式。基本的觉还是可以睡的,做爱也是需要的,吃饭也还是要用碗来盛的,春天也还是可以换些柔软的衣服的,但革命的履带是铁板一样的原则,它并不能区别世界的坚硬部分与柔软部分、干燥部分与湿润部分,分子们垂死挣扎时的嚎叫与巴赫音乐中的激情或秩序感;它并不能区分属于腐朽的制度的东西和属于中国世界与生俱来,赖以为生的东西,所以它摧毁的不仅仅是制度、意识形态,也是世界和人生。传统中国成了不过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腐朽政治和时代的陪葬品。在1966年,我作为五年级的小学生亲眼目睹红卫兵冲进四合院,用刀刮去古代木匠刻在房屋门上的麒麟、花鸟。砸碎镜子,把夫妻们做作的结婚照踩在脚之下。红卫兵并不像他们的领袖那样理论化,在他们眼里,旧世界并不是一些抽象的符号,而是就在他们手边的具体的日常世界,时间、画栋雕梁、衣服式样、建筑、物品、甚至人们的风度。革命并不仅仅触及灵魂,而是导致中国人对昔日传统的日常生活,它的家具、气味、式样、建筑、食品、形式都丧失了信任感,当罪行不仅仅来自思想,历史,而且来自每天要过的日子,人们丧失的是对世界的基本信任。革命的后果不仅仅是摧毁旧世界的制度和文化,它同时摧毁了那些最基本的东西。当人们不能肯定听音乐或听鸟叫、不能肯定在阳台上欣赏一株五月的玫瑰是否属于罪行的一部分的时候,他们又如何能够生活?1966年的革命,不仅是传统文化成为罪恶的象征,其更可怕的后果其实是“生活就是罪行”。如果说,在纳粹之后,世界不复有诗歌,那么,在“文革”之后,人怎么还能够生活?生活就是罪行。这一代作家不得不思考一些与卡夫卡、鲁迅、乔伊斯们完全不同的问题,写作不是从基本的东西出发,而是从0以下回到最基本的东西,回到诸如“在明月之夜欣赏梅花的影子是有益于生命的”这样的常识,一面镜子和它的梳子只不过是用来梳头和美容,用来造一个美人而不是腐朽生活的证据这样的常识,人是要性交的、要学习的、要读书的、要恋爱的、要挣钱改善生活的、要使用花瓶、钢琴、梳子、壁炉、网球拍等等的……之类的常识。

荷兰少女安妮的日记显示,就是在地下室里,这位少女的日记依然充满自由的人性的思想,依然在热爱着生活,不是所谓高尚的生活,而是基本的生活。“我另外有一股要吻她的强烈欲望,结果我吻了她。每次看到女性的裸体,例如在我的艺术史课本中看到的维纳斯,我都一阵狂喜。有时我觉得她们好纤美,感动得要好好用力才忍住眼泪,如果我有女朋友,那该多好!”这是在安妮地下室里的日记中的一段,维纳斯、同性恋的朦胧渴望……她恐惧的是她的血统,她并不恐惧她的日常生活传统,并不恐惧上帝、音乐、诗歌、绘画、美味佳肴和性,安妮的日记充满着对生活的真实的热爱,她的日记表明,恐惧并没有全面占领她的精神生活。

但中国情况完全不同,我看到最近出版的“文革”时期的日记,人们最大的恐惧是对生活的恐惧,对最基本的感觉和本能的恐惧,对书本、艺术、音乐、钱财、性、甚至梅花的恐惧。谁还敢在日记中提到维纳斯!这是一位红小兵的日记:“要斗私批修。今天早上天天读(文革”时期,每天都要读毛主席语录,反省自己,谓之“天天读”)的时候,我进了教室到了座位上,我看见我们那张椅子,被别人换去了。我们座位上是一把破椅子,我气了,就到那位同学那里换回来,但是那位同学已坐了很久,这时我就把热的一头给同座,我自己就快乐,同座就痛苦了。事后我想了一下,觉得这件事是不好的。“我今后一定要改正自私自利的思想,当一个斗私批修的闯将。”这是少年的日记,“斗私批修”,“闯将”这样大的状态和换把椅子这样的琐事联系在一起,思想改造是从这种最庸常的人生进行的,而不只是众所周知的“右派”。另一段,大人写的:“但不知道为什么,生活上的一个吃字,始终克制不住自己,也不考虑一下这样做在群众中的坏影响。吃好,对于个人的思想改造也无用处,因此不能不引起自己的高度重视,今后再不要如此特殊了。在吃的问题上,尽量做到和大多数人一样,力争差一点,只要能有饭吃,能图一饱,能支持工作,能不死就是好的。”(以上日记见《边缘纪录?天涯民间语文精品》一书)一切关于生活最庸常基本的部分都要上升到路线斗争的高度,“狠斗私字一闪念”。未来已经成为禁止当下生活的最冠冕堂皇的理由。人们那些最大胆的信件都是关于思想的,人们敢于发表与主流意识形态不同的思想,但人们不敢谈论生活。据《南方周末》文章说,著名演员赵丹竟然为了口袋里幸存的两分钱而写上万字的检查。人们会为真理,为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而斗争,但没有人会为人生的基本方面,例如,在月光下倾听河水东去的声音的权利而斗争,为在落日的余辉中欣赏一盆菊花的权利而斗争,为品尝一盘芙蓉鸡片的权利而斗争,为一次做爱的权利而斗争。“文革”的恐怖不在于成千上万的人被打成政治上的敌人,这种人依然是少数,“文革”的最大的恐怖在于,你永远不知道一个烟斗、一次在阳光下的散步、一次关于牡丹的谈话是否属于罪行。我记得,当年我在我父亲的五七干校的时候,干部们曾经为在某位前来探亲的家属使用过的避孕套被发现而举行批判会。为了未来,人们必须否定那些最基本的存在,否定生命、身体、人生、日常生活,以及由它们决定的文化和传统。

生活就是罪行。日常的、平庸的、基本的、普遍的――只不过是传统生活的延续的生活被视为罪行,视为需要改造的对象。某种“高尚的生活”“更的生活”成为生活的方向。生活成为为获得某种“总有一天会如此的”的“高尚生活”而进行的改造运动,生活不再是与生俱来的存在,而是与生俱来的罪恶。但这种改造并不是生活,因为它只有理论而没有具体的生活,例如一个“更高尚的城市”来证实它。它的目的中的理想主义、纯洁性都是一种乌托邦。它其实只是使权利者具有“比你较为神圣”和“生活”一词所赋予的合法性罢了。

“未来”也许在大多数意思上都指的是“更符合于人性的”。但我们越来越发现,未来其实不过是一个速度问题。未来不过是“更快的”。而过去也由于它的“慢”而被赋予“落后”的贬义。在未来的速度比赛中,“人性”其实已经被理解为“更快的”。

昔日的日常生活已经成为怀旧的对象,成为审美对象。

这是一个轻视母亲的世纪,母系世界的一切,传统、长者、老师、历史、经典、母亲河、母亲湖、故乡、大地母亲……无不被轻视和摧毁。如果“传统”一词确实已经如此声名狼藉,那么我用“母亲”一词如何代替传统如何,难道来自母亲的一切不同样被轻视、毁灭着么?拆除一个古老的街区,决不仅仅是拆掉一些建筑屋,瓦、木料、砖。它其实拆除的是时间,是时间造就的日常生活、气味、色彩、光线、痕迹,这些是诞生艺术家的基本原料。它拆除时间造就的依附着城市的鬼魂、故事、事件、记忆……是使诗人和作家得以诞生的那些基本的元素。城市是世界、思想、历史、人生、语言和文化的最重要的载体,它决不仅仅是一堆想拆就拆的建筑材料。建筑并不是这些东西,就像一本书决不是一些词汇的组合,没有人会把一部书仅仅看成一部词典。建筑也一样,它一旦诞生,它就成为栖居,而栖居就是存在。建筑表达的是人类对于世界和生活的态度。拆除一个街区,就是拆除了一个世界。就是拆除了一种生活方式,它的气味、美学、风俗、饮食、风流韵事、掌故等等,就是拆除了一个巴尔扎克。如果把巴黎拆掉,让昔日所有的气味、饮食、壁炉、橱柜、咖啡、香槟酒、花园和玫瑰一起拆掉随着旧巴黎的老房子一起拆除,普鲁斯特到哪里去“追忆”他的“逝水年华”?在―个刚刚完工的世界里是不会产生诗人的。因为那些新来的居民没有闻见过耶稣家马厩里的气味,而正是这种气味才使人们“在场”地感受到什么是诗歌。

同类推荐
  • 诗无邪

    诗无邪

    “诗三百,诗无邪”,《诗经》,一部国学经典,数千年来诵读至今,各种研究和解读亦汗牛充栋。《诗无邪:<诗经>鉴赏、评析与考证》系傅斯年先生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任中山大学教授时,讲授《诗经》的讲义。作者以深厚的史学功底,提出许多新的《诗经》研究方法、理念和观点,是一部系统、全面研究《诗经》的经典之作。
  • 浪漫是情场的官僚主义:鲍尔吉·原野幽默散文选

    浪漫是情场的官僚主义:鲍尔吉·原野幽默散文选

    鲍尔吉·原野的发诸两端:急智与悲悯。习见的生活现象经他点拨,露出可笑的一面,并因此可爱。除部分代表作品,本书集合了作者2002年的新作,秉持醇正的幽默品质,令人开怀,又带一些忧伤。
  • 浮生三侃

    浮生三侃

    本书集中了我关于艺术、男女和足球三方面的话题,想来都是娱人娱己的闲情文字。在“门外谈艺”,我写了一部分关于书画的评论和品评文字,有古人的,有今人的,更有我们身边熟悉的书画家。因为我闲来也临池学书,附庸风雅,忝为墨客。本书还收录了我的硬笔书法作品《文赋》。
  • 郁达夫作品集(3)(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郁达夫作品集(3)(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丛书实质是中国现代文学肇基和发展阶段的创作总集,收录了几乎当时所有知名作家,知名作品的全部。
  • 如沐清风:与名家面对面

    如沐清风:与名家面对面

    本书收集了作者发表在报刊上的、与文坛名家交往的文章约七十篇,包括近眸名家、名家故事、名家书信、怀念名家、名家说我、我与名家、我“读”名家有感等七个专栏。
热门推荐
  • 九天狂女

    九天狂女

    穿越后发现竟然穿成女的,而且还在狼群,未知的身世,离奇的遭遇。
  • 玄麟

    玄麟

    神魔传人玄麟寻亲之路即神魔大陆成就无上霸主之路。一块玉佩牵引着无数密辛,同时也是玄麟至尊之路的见证。这是玄麟的至尊之路,也是玄麟爱情的磨砺之路。
  • 红尘未醒

    红尘未醒

    这本是一个很讨巧的故事,作者“亦舒式”干净利落的文风,和轻轻浅浅扯动读者心弦的温暖亲情,更让本文在诸多都市言情的故事中独树一帜,让人看后感觉很贴切、很现实、很无奈,又很有共鸣。爱情来了欣然拥抱爱情走了转身微笑
  • 公主捕获殿下心

    公主捕获殿下心

    她是大名鼎鼎的蓝氏小公主,为了反抗父亲定亲的决定与王子们同居。“喂,女人我喜欢你。”“你永远是我的小公主,我愿意一辈子宠着你。”“女人!你是我的!”小公主扶额,我就想逃个婚为啥这么难??小公主和王子恋爱的故事。
  • 夺誉而生

    夺誉而生

    苍龙之志,刑天之念,扫平那一切的不公扫平那一切的不平讲述华夏最神秘的曹操后代,领枭卫跨异世夺取那本属于这个世界的荣誉
  • 末世红警军团

    末世红警军团

    末世已在世间横行,红警基地已经降临,张宗旭将引领人类走向胜利·······第一本作品尽量不坑~~~
  • 旧情复爱

    旧情复爱

    新文《佳妻有喜,上司老公请回家》戳↑这里第一个链接!【全】她是财团继承人,小时候脑部受伤,19岁时,智力却依旧停留在10岁。她身边的人,虎狼环伺,无数人眼馋她拥有的一切。他是从香港远道而来的首席执行官,也是她想要每天粘着不放的男人,是她唯一的温暖。当他亲手夺走了她双亲留下的公司,当他与别的女人举行订婚礼,被蒙在鼓里的她,突然出现,却又被不明来历的人劫持,从此下落不明。一别几年,她再回故土,不但脑伤痊愈聪慧惊人,还成了他生意上的竞争对手,她身边更有一个帅气的男医生相伴,甜蜜得令人妒嫉。然而,在重逢那一刻,众目睽睽之下,他将她拥在怀中霸道地宣布:“想拿回公司?嫁给我。”她优雅冷静地笑着:“好。”她的心,从未如此慌乱。她不是不喜欢小孩,只是,她无法看透眼前的男人究竟有几分真实?这是一场棋逢对手的博弈,看谁先赢了谁的心动了谁的情。尔虞我诈的争斗,孰真孰假?是非恩怨交替之后,她和他是否能拨开迷雾寻回最初那个自己?***********世上最遥远的距离就是——我的付出,却不是你所需。他说:“我宁愿你对我恨之入骨,也不愿被你视若无睹。”她说:“当你在远方幸福着,我能给你的最好的礼物就是——忘记。”幸福是什么?就是每一次说再见之后,都能在下一个转身遇见你。【怀孕8月,她净身出户】
  • 武逆天下

    武逆天下

    修炼无望的坚毅少年,偶然之下吞服了一枚神丹,自此逆天而行,执掌乾坤,只手遮天!弱者皆为蝼蚁,实力称霸世界!看我以一己之力,登顶巅峰,武逆天下。整个时代,即将暴走!
  • 千颂仙歌

    千颂仙歌

    慕倾,背负着三界的生死命运。失忆、囚禁、治疗,八百年后的她只是慕倾。四仙之死,冥界之行,千暮山的经历,身世之谜,回忆之凄,还有生世守望的箴言,她该何去何从?情到深处,步步皆为祸乱。“对,没错,南楠他是你和南凉的亲生孩子,是我一直欲盖弥彰瞒着你,你走吧。”走?他要她去哪里?是他先入情局,为爱所困,为何到头来深陷其中,无法自拔的是她?爱过,恨过,痛过,悔过,只是到头来心执所念,无法放下。千帆过尽,再度回首,血洗三界,哀鸣不绝,她为爱羁绊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却只是想寻回他的踪迹。当天下重归平静,相携相行,她说:“遇见你是我此生最大的劫数。”
  • 一看就懂逻辑思维

    一看就懂逻辑思维

    如果你了然于心却不能了然于口,思维的速度总是超过语速,写篇工作总结都会抓破头皮,玩“杀人”游戏总是误判和被误判……或者你面对客户总觉得一言难尽,工作上的委曲不知如何对老板说起,得到最多的评价总是“颠三倒四”,崇拜福尔摩斯和东野圭吾也想自己写推理小说,那么,你真的需要一点逻辑思维了!一个强悍的你的产生,未必需要一身肌肉,或许只需要一种强悍的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