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362400000021

第21章 宗教信仰:“无灵”的城市与“有灵”的乡土(1)

列维-斯特劳斯在《忧郁的热带》说,“城市代表文明最复杂最精纯的面貌,在一片小小的空间里面吸引集中了一大堆人,再加上城市发展的不同阶段所经历的时间,提供一个使各种潜意识的态度得以沉淀的熔炉,那些态度个别出现的时候很难察觉,但由于很多基于相同理由以相同方式具体地表现出同样的态度,因而形成了了重要的影响……由于城镇和显微镜一样具有把微小物件放大的长处(或者说限制),而能在集体意识的显现板上,把我们那些到处窜动的、微生物群体似的古老而仍然活生生的迷信显示出来。”

而中国的情况则截然相反。中国影响面积最广至少在汉族中间影响最广的宗教应该是佛教和道教。可是,佛教和道教庙观皆皆建设在远离城市的乡野之地,于是,举凡信教,其心总在乡野间游走。在这种宗教氛围下,总是在引发、在暗示……自然之美,天地之阔,岁月之悠悠,这样中国人及中国文化怎么能没有浓浓的乡土情结呢?反观西方,他们是把教堂往人多的地方建设,往城镇和城市中间建设,这样一来,只要教徒们信教,他们在心中就向往着城镇,他们会从山野、平原、水埠……四面八方向城镇集合,这里是他们的精神家园。

西方又把朝拜的日子固定,六天后一个礼拜,它刚好是一个劳作的周期,一气干了六天生理上就需要休息一天,这才奠定了西方都市化和原初秩序的基础。而中国的宗教礼拜是和农事、节气等农业社会的节奏而制定的,这是乡村社会原始秩序的基础。因此,中国宗教的根在农村,西方宗教的根在城市。在中国社会就形成了一种有趣的现象就是“无灵”的城市与“有灵”的乡土。那就让我们在平西这片土地上去慢慢地厘清那些“灵”与“非灵”的东西。

平西人对家园的认同,早已经固定在乡村里,尽管他们居住住的空间面貌更接近城市与村庄的杂糅体,但是这不是农业的乡土情调和工业的规范化建筑简单区别的,同样,我们有理由相信,平西人的都市认同心理弱于乡土,大部分原因是起源于宗教。

城中村背靠的是农耕文明传下来的种种风俗和观念,面对的则是步步紧逼的以现代化为最大特征的城市文明。在这两种文明的交锋处,城中村和它的村民们作为一种混合体出现,也慢慢地形成了其独具特色的文化、风俗形式与内涵。传统的平西也是“灵验场所”,像传统的汉族一样,平西人有着一个多神的神道系统。下雨由“龙王”、“雷公”、“电母”掌管;作物丰收、地方平安靠的是土地公;风调雨顺、出入平安,要拜伏波将军;生儿育女则是花婆娘娘的专职,等等。解放前,平西种菜、种稻,靠天吃饭,旱灾时要举行仪式求雨。除此之外,由于平西位于邕江西岸,沿岸而居,最大的天灾就是水灾。以前,当地的解释是当地的人惹怒了水龙王,才会引起水灾。平西解放后,在1958年、1968年和1970年先后遭受了三次大的洪水。1968年的邕江水位达到了76.38米,1970年的水位达到了74米。洪水冲破大堤涌进村子,都漫过了二楼,房倒屋塌,蔬菜,粮食被淹,江水持续了3、4天后才退掉,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1970年,大水退却后,政府组织市民修建邕江大堤,当时的平西村民都是义务地去修建,每个劳动力每周去一天,成年人用板车拉泥,当时的学生则上工地帮着推拉板车,当时劳动工具差,所以他们要去石柱岭、望州岭去拉泥土,一天时间来回只能4趟。自从1970年修建邕江大堤以来,平西很少再遭到洪水,只有2001年,邕江水位达到77.44米时平西人才受到困挠。据报告人说,政府又在加固大堤,尽管今年的雨水比较大,水位升降比较厉害,但是村里人一点也不恐慌。所以相对前些年,既怕洪水又怕政府征地,不敢搞大建设地混日子,现在的平西人过的日子安稳、舒适而且他们自己也更加有想法了。可见,大多数村民在历史和事实面前不再盲目地信仰“龙王”了。

解放前后,平西的继嗣活动比较多,有农历二月初二的“土地诞”、农历三月初六的“花婆诞”、农历四月十四的“伏波诞”,清明拜山继嗣祖先、农历七月十五“祭鬼”等。这些活动在“文革”时期基本上都停止了,原来的神龛庙宇都在60年代的“四清”运动中被捣毁了。直到上世纪80年代,民间信仰活动才重新抬头,随着政策的放开,90年代中期,民间信仰活动有“复兴”的迹象。但是近几年,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村落空间的逐渐缩小,常住人口的分散等原因,民间信仰活动逐渐呈现出衰败的趋势。

总体来说,平西人的信仰有着以下特点:一,多神性;二,历史人物神化,如相传,伏波将军本为汉代名将,在后世上升到“神”的高度(在附录中,笔者有所交代)。又如梁氏族人将其祖先(一位反清复明的宁死不屈的将领)神化,并建了双宗庙予以供奉;三,来源的广泛性,既有壮族的“花婆”崇拜,又有邕江船上人家(旦民)的“伏波将军”崇拜;四,神的人化,平西的拜祭对象都是成对(男女搭配)出现的,有土地公,想当然的就要把“土母”一起拜;有花婆娘娘,想当然就有花婆公公;就算是给梁将军画像,也要把其夫人一起画上去。五,神性的变迁,如,解放前后土地公的主要“职能”是保佑五谷丰登、地方安宁,但是随着土地的失去和生存方式的变迁,尽管按原先的节气“春祈秋报”,但平西人愿望中赋予他的功能是保佑家人平安,自己发财,生意兴隆,甚至主宰生育。“伏波将军”原先也是邕江边的人祈祷出船平安,现在则用来保佑地方安宁,出入平按,风调雨顺。显然,“神性”在这里是相通的,也是“万能”的,人们需求的变迁主导了其功用的变迁。

城市的发展带来的一个日新月异的结果是公共场所的日益增多,可是具有灵性的公共场所的一个特点是它必然唤起人在心灵上的超脱感,但是在增多的公共场所中,这样的类型却越来越少。城市的公共场所中,已经鲜有那种可以使人在都市化的世俗生活中暂时解脱出来,以寻求一种精神上的宽慰或超脱的场所。因此,中国的乡村是“有灵”的,而城市是“无灵”的。中国人建设城市,至今仍有一种临时驻扎的心态,认为这里是讲排场、消费和享受的地方,而西方人建设城市,他们就是在建设自己的家园,也包括精神家园。

王铭铭在《无处非中》里面讲到在西班牙古城圣地亚哥访学参观的经历时,谈到了他的“灵验的遗产”与“不灵验的遗产”的概念。“所谓灵验的遗产,具体指人们还在用的宗教-象征建筑,而不灵验的遗产,则指那些宗教象征内容已经被清理、仅仅剩下空壳建筑的死博物馆。”而平西这个城市化与乡土性交锋的敏感地带,也存在着“灵验的遗产”不断向“不灵验的遗产”变迁的不少例证。

一、土地神崇拜与“灵验的遗产”

土地神崇拜是中国传统的民间信仰之一,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传统。每年的农历二月初二相传是土地公的诞辰,我国大部分地区的人们通过举行土地神祭拜仪式来祈求农业丰收和地方平安。敬奉土地神在我国各地区是极为普遍的,凡有人烟处,都敬奉土地神。由于各地区、各民族所处的地理环境不同,民间敬奉土地神带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有单祀土地公者,也有的是土地公土地婆合祀,简称“土公土母”。平西二巷的“土地旦”就是只祀土地公。

各地区其庙宇的规模,式样也不一样,平西二巷的土地庙用红砖砌成墙,水泥顶,足有两米高,供台大约有一米宽、1.5米长,颇具规模。里面供奉土地公公石像。他手拄拐杖,笑容可掬、满目慈祥。在土地公的牌位旁,还供奉着伏泼将军。据报告人梁增全师傅说,伏波将军名叫马援,是汉朝的一名将军,受中央政府之命打仗打到了广西,保护广西一带的平安,深受人们的爱戴。当地人们为了纪念这位将军还特意在平西(即现在的邕江一桥桥头)修建了伏波庙,还将农历四月十四定为伏波旦,每年的这一天人们都要杀鸡鸭到伏泼庙供奉伏泼将军。据说伏泼庙建于康熙4年,1977年的时候已被拆除。当地有个风俗就是每年的“土地旦”,就是把土地公和伏波将军一起祭拜。

2OO4年二月初一,平西二巷附近的村民又自发集资举行“土地诞”。他们请浪可的道公“做道场”,并请附近杨村的“平话剧团”演出了“师公戏”,从农历二月初一早晨开始,到第二天晚上结束,规模宏大,场面精彩。

(一)“道场”的基本过程

经过悉心而繁忙的准备之后,上午八点,道场正式开始。在锣鼓声中,首先由道公“宣意”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西省南宁市江南区平西村,信士梁某某、黄某某等等(一一宣读信士的名字),于2OO4年农历甲申年二月初一举行“土地旦”仪式,虔备二百四十分位云崇一堂,鸡鸭鱼三牲之礼、净酒一坛,光灯宝烛一盒,堂旗花醮果一筵,承命拜请……”

“宣意”完毕,接下来的场面即是相互连接的八条法事,基本的步骤如下:

1、正一清醮发奏科:

一般用一个多小时,分两个步骤:第一道程序的主要目的是清理法坛,向天上的各路神仙发去奏折。首先请师、请圣,主道公念《发奏科》的经文,请三界各路神仙们,请神仙们登宝座,向神仙们敬献茶酒,先敬茶,唱入茶赞的经文,然后敬三趟酒,唱“入酒赞”的经文;然后是烧官文。官文由一个“表里”(一种用黄色的纸糊成的圆筒,上面缠有紫色或红色的纸花,内装有章文)和12个“疏文”(外贴有标签的、内装一张章文的、纸质的黄色盒子,折叠成尺子状)组成,把香捆扎在上面。道公把官文和烧纸钱“报堂马”一起烧掉。“报堂马”的颜色是有讲究的,必须是粉红色的马。这一步的用意是让功曹骑着“报堂马”上天给神仙们送去章文,奏请它们下来帮助道公施法驱邪。

2、正一开坛启科:

也称“开坛请圣”,大约用四十多分钟。这道程序的用意是请师和请圣下凡助“弟子”(道公自称)完成仪式。首先是设法坛,主道公念《清醮开启科》的经文。进香三枝,接着净坛场,道公用“甘露”把法坛清除干净,用一支香点碗里的“圣水”向四方与中央洒开,意在洗净道场。洒遍道场的四周。这样做的目的是“驱邪”,也称为“洒净”。净完坛场后就可以请师了。师为三清道祖,分别为太清仙境降生道德天尊、上清真境御灵天尊和玉清圣境大道元始天尊,接着向三清敬献茶、酒,也是先敬一趟茶,后敬三次酒。

3、酬谢诸科:

也可叫作“诸天科”,大约用一个多小时。请附近所有寺庙里的神仙来道场“安坐”,首先向各路神仙们敬献茶和酒,然后道公念经文给各路神仙们进“十供”之礼。所谓“十供”指的是香(折短的香支)、花(一种白色花白色花)、灯(用蜡烛代替)、果(水果)、茶(茶叶)、食(米)、宝(金、银等珠宝首饰)、珠(宝珠,可用珍珠,这里用玻璃球代替)、衣(五色衣,用彩色纸剪成的)。每一样供品都用小碟盛着,道公依次拿起来放在“桥杆”(道公手中的法器)上,在三清的神位前参拜过,然后传给信士们,呈“之”字形传递,由最后一个信士传递给土地公公。前后两个信士必须是男的。通过敬献“十供”,来表示当地人的虔诚,不杀生,不为非作歹,有诚心。最后道公呈上两个蜡烛盆,每盆有12支,然后由道公一一参拜过,接着道公带头点燃一支蜡烛,然后传给信士们,由信士们逐一将蜡烛点燃,这样做的意思是让信士逐一酬谢各路神仙,感谢神恩。

4、单朝行道,拜进朱章:

一般用两个小时。首先是唱“雷府统朝科”的经文。道公要施“三拜”之礼,所谓的“三拜”之礼就是,道公先在三清的神位前转三圈,同时嘴里念诵经文,用香点“圣水”画符,然后道公在三清的神位前伏地趴下,磕头参拜,念经文,信士们跟着道公磕头参拜。紧接着道公再次转圈、诵经、画符、伏地,一共重复三次。然后道公将一红布铺在地上,按照12地支的顺序摆放硬币,每堆放三个硬币,接着再按照“九宫八卦”步法来步纲。

步完纲后紧接着道公起身,向三清进三柱香,然后道公开始唱“飞章科”经文。这时,一名信士趴下,按习俗必须是一名男信士,若没有男信士,必须要找一个诚心诚意的女信士代替,信士背上背着6个“表里”和章文,“表里”和章文用香枝捆扎在一起。道公念“平安消灾章”的经文,为背章文的信士“洒净”。道公接着诵经文,念催师咒,请邓、赵、马、关四元天将护法。接下来的步骤是“踩纲”。道公按照12地支的顺序在每一堆硬币上踩一下就唱相应的一段经文。然后是“退纲”,道公按照与“踩纲”相反的步骤在每一堆硬币上踩一下,每走一步也必须唱相应的经文,最后烧信士背上的“表里”和章文。

5、奏斗解厄:

“斗”指的是“五斗星君”。它是道教敬奉的五位尊神,是星宿崇拜的人神化,即北斗星君、南斗星君、东斗星君、西斗星君和中斗星君的合称,它们的职掌分别:主掌解厄诞生、延寿度人、纪算护命、纪命护身和保命。因此,这一程序的目的就是通过奏请“五斗星君”,为仪式的主办者驱除百邪、横扫凶气。道公要念《璇玑礼斗科》,并暗诵“五斗星君”的名字,并用剑把分米给他们(分小酌洒出)

首先是“请师燃灯”。道公将一个木盘子端上,盘子下面盛有米(12斤),在米上铺了一张红纸,上摆有12个小碗,每个碗里盛有油和灯心,这就是所谓的灯。每一盏灯代表一位神仙,请的神仙分别是:贪狼星君、巨门星君、禄存星君、文曲星君、五廉贞星君、武曲星君、破军星君、左辅星君、右弼星君、大罗中天星君、东南西北中等星君。每请一位神仙就燃一盏灯。接下来的步骤是“奏斗”。道公读信士的名字,分米给他们。最后是“解厄”。道公将两枚硬币系于筷子上,先为信士念“七元解厄咒”,将符在事先装有水的盆子上点燃,接着由信士将筷子上的线扯开,将硬币沉入盆中。看硬币的正反面,正面代表着阳,表示福;反面代表着阴,表示祸,很有占卜的意味。然后道公和信士们一起用筷子搅动盆中的水和硬币,意思是“解厄”,为信士们解除灾难,跟着就是信士们抢盆中的硬币,意思是求得吉利。最后信士们还用盆中的纸灰水擦脸、身、眼睛和四肢等处,即为哪不舒服擦哪,暗示着祛除病灾。解完那些硬币的后,道公就把那些筷子抓作一把,主人再抓上面,一起把烧纸钱留在脸盘中的灰一起搅到水里。水中的硬币就成为好运的代表物,主人就把它们收藏起来。

6、济孤帐魂:

同类推荐
  • 中华成语故事(利)

    中华成语故事(利)

    成语源远流长,是汉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多源于历史典故诗词歌赋和寓言故事中。成语把丰富的历史知识和浓郁的文学色彩融为一体,堪称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是中国历史文化的精华。每个成语都是个故事,它的形式虽然简单,但却形象生动,十分富有表现力,往往几个字就能说出一个非常深刻的道理,发人深省,读了让人受益匪浅。
  • 一个人跳舞:西方文人的独身

    一个人跳舞:西方文人的独身

    该书探究西方近现代一些知名艺术家、哲学家、文学家的独身现象,包括尼采、叔本华、萨特、卡夫卡、金斯伯格、凡高、安徒生、乔治·艾略特、简·奥斯丁、波伏瓦、梭罗、贝多芬、勃拉姆斯等人。他们因着孤高的精神向度,特立独行的生命选择,对存在的根本性的探求,最终选择了独身,这种生存方式的选择,诠释着他们毕生的道德观、伦理观和价值观。该书即从他们的独身问题出发,探究这些文学家、艺术家、哲学家的内心世界和精神秘密。
  • 亲情哈密

    亲情哈密

    少年时,在地里埋下一颗种子,认真地清除瓦砾砖石,给它以最好的肥料,灌溉以最清纯的水,每日看它在阳光下抽芽、生长,便成为生活中最期待最快乐的事。长大了,忽然明白,原来亲情也是点播在血脉里的一颗种子,我们落地的时候,它便开始生长,渐渐长成一棵树。那棵树的养分,是母亲的第一滴乳汁,是父亲的第一声叮咛,是祖母细细缝就的第一件小棉衣,也是祖父意味深长的第一个故事。
  • 学国学,用国学

    学国学,用国学

    本书紧紧围绕“本领”和“能力”,通过分析国学与现代社会的一系列问题,让领导干部能够清楚地了解国学知识,学会用国学知识中的精髓来分析当今社会出现的问题,懂得用国学知识来提高自身执政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性。可以说这本书所讲的内容,把握住了时代发展的脉搏,点明了国学精髓的所在,开创性地把当今社会的突出问题与国学联系起来进行探究,是一本既讲得时尚,又要讲得明白;既讲得有深度、有层次,又讲得很管用、很实用的国学经典书籍。
  • 汉族风俗史(第四卷):明代·清代前期汉族风俗

    汉族风俗史(第四卷):明代·清代前期汉族风俗

    本书作为《汉族风俗史》之第四卷,经过10余年风雨的磨练,现在终于要出版了。
热门推荐
  • 生死创世决

    生死创世决

    瑞雨从二千多年前来到现代社会,拥有仙人实力且奇遇不断他奇遇不断,修为起起落落,不管修为如何,他都是牛的人物。
  •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沼泽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沼泽

    本书主要介绍了沼泽的成因、分布、类型、特征以及沼泽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 珍珠舶

    珍珠舶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聪明女人会说话

    聪明女人会说话

    女人可以不漂亮,可以不性感,但你不可以「不会说话」。因为说话是唯一可以通过自我修炼达到幸福的秘密武器。一个会说话的女人,必定能够将自己的智慧、优雅、博学、能力通过自己的口才展示在众人面前,从而使自己受到周围人的喜爱。做一个会说话的女人,给自己一个优雅、自如、圆满的幸福人生。
  • 闺蜜双穿:契约萌兽,偷遍天下

    闺蜜双穿:契约萌兽,偷遍天下

    跳飞机穿越?这都什么烂事啊!?现代双生神偷暗夜双生狐穿越古代,不知羞耻的重操旧业,泡美男,逗萌兽,偷皇宫,那小日子不知道有多舒服!闺蜜同心,畅游天下嘛~
  • 奢侈态度

    奢侈态度

    《奢侈态度》作者王迩淞将其对奢侈品和时尚行业的长期观察所得,通过五十篇文章展现给读者。作者的视角从奢侈品的历史开始,延伸到奢侈和时尚市场行业的社会、人文、财经领域。从手工艺的地位到顶级设计师的魅力,从镜脚细节到巧克力制作,从爱马仕继承人到保时捷股价,作者用最宽广的视野指点奢侈品的前因后果,带给读者最意想不到的“奢侈品内幕”。
  • 尸帝傲视录

    尸帝傲视录

    被邪灵的捕食逼近结界数万年后,直到那一天,人类终于回想起被圈养的那一份屈辱,以及那中几乎已经被遗忘的恐怖!直到他的出现,一个拥有特殊体质的人类士兵——雷光
  • 小说选刊(2013年第8期)

    小说选刊(2013年第8期)

    本期收录了众多名家的优秀作品,如铁凝的《铁凝短篇二题》,鲁敏的《零房租》和崔敏的《好为人师》等,以飨读者。
  • 蔷薇学院

    蔷薇学院

    有一个学院,他有各种各样的契约只要你愿意付出契约内要求的代价,它就可以帮你达成一切愿望但是,真的有人敢付出这么大的代价吗?
  • 小花仙之拯救拉贝尔

    小花仙之拯救拉贝尔

    安安和库库鲁来到了拉贝尔大陆,并且拯救了拉贝尔,安安也见到了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