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808400000042

第42章 参考文献(2)

〔3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年,第379页

〔3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年,第281页

〔34〕袁祖社,《权力与自由》,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第361页

五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9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194页

〔2〕袁祖社,《权力与自由》,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82页

〔3〕密尔顿·弗里德曼,《资本主义与自由》,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第9页

〔4〕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102、199页

〔5〕理查德·布隆克,《质疑自由市场经济》,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5页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193页

〔7〕《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10页

六 参考文献:

〔1〕卡西尔,《人论》,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年,第33页

〔2〕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殊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38页

〔3〕马尔库塞,《单面人》,湖南,湖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第49页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154页

〔5〕陈中立,杨楹,林振义等,《思维方式与社会发展》,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第637页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518页

〔7〕《列宁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85页

〔8〕斯蒂芬·霍尔姆斯,《反自由主义剖析》,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第61页

〔9〕弗洛姆,《健全的社会》,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8年,第370页

〔1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37页

〔11〕袁祖社,《权力与自由》,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第5页

〔1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273页

〔1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年,第181页

〔14〕同上,第63页

〔15〕中共中央宣传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北京,学习出版社,2003年,第66页

〔16〕黑格尔,《法哲学原理》,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年,第197页

〔17〕中共中央宣传部,《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北京,学习出版社,2003年,第100页

〔1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174页

七 参考文献:

〔1〕卢梭,《社会契约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年,第8页

〔2〕康德,《法的形而上学原理》,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年,第50页

〔3〕斯宾诺莎,《伦理学》,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年,第4页

〔4〕边沁,《政府片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年,第115页

〔5〕安东尼·德·雅塞,《重申自由主义》,北京,中国科学出版社,1997年,第18页

〔6〕罗尔斯,《正义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第250页

〔7〕安东尼·德·雅塞,《重申自由主义》,北京:中国科学出版社,1997年,第52页

〔8〕黑格尔,《小逻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年,第116页

〔9〕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2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年,第244—245页

〔10〕康德,《法的形而上学原理》,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年,第50页

〔11〕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4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年,第288—289页

〔12〕黑格尔,《法哲学原理》,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年,第136页

〔13〕同上,第176页

〔14〕同上,第323页

〔15〕同上,第52—54页

〔16〕同上,第82页

〔17〕同上,第83页

〔18〕同上,第12页

〔19〕海涅,《论法国》,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年,第337—338页

〔20〕转录自薛华,《自由意志的发展》,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第51页

〔21〕郁建兴,《自由主义批判与自由理论的重建》,上海,学林出版社,2000年,第114页

〔22〕〔23〕黑格尔,《法哲学原理》,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年,第15页

〔24〕同上,第258页

〔25〕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4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年,第274页

〔26〕黑格尔,《法哲学原理》,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年,第165页

〔27〕〔28〕同上,第173页

〔29〕同上,第253页

〔30〕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下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年,第5页

〔31〕斯蒂芬·霍尔姆斯,《反自由主义剖析》,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第8页

〔32〕同上,第29页

〔33〕同上,第30页

〔34〕同上,第130页

〔35〕同上,第141页

〔36〕转录自同上,第143页

〔37〕同上,第354页

〔3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年,第246页

〔3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年,第259—260页

〔40〕同上,第326页

〔4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年,第67页

〔42〕同上,第246页,

〔4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368页

〔4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7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13页

〔4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29页

〔4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417页

〔4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124页

〔4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234页

〔4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年,第344页

〔5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年,第273页

〔5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年,第148页

〔52〕同上,第359页

〔5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120页

〔5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267页

〔55〕同上,第267页

〔5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463页

〔5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年,第208页

〔5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121页

〔59〕同上,第121页

〔6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I,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73页

〔6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174页

〔62〕〔6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145页

〔64〕卢梭,《爱弥尔》下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978年,第676页

〔65〕卢梭,《爱弥尔》上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978年,第103页

〔6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年,第229页

〔6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年,第463页

〔68〕汉娜·阿伦特,《耶路撒冷的艾希曼:伦理的现代困境》,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4页

〔69〕安东尼·德·雅塞,《重申自由主义》,北京:中国科学出版社,1997年,第80页

〔70〕同上,第87页

〔71〕同上,第110页

〔72〕同上,第117页

〔73〕同上,第135页

八 参考文献:

〔1〕鲁品越,《实践概念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位一体”体系》,《中国社会科学》,1995年,第4期,第132页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48页

〔3〕〔4〕〔5〕〔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154页

〔7〕同上,第562页

〔8〕同上,第76页

〔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562页

〔1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18页

〔11〕同上,第14页

〔12〕同上,第82页

〔1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377—378页

〔1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15页

〔15〕同上,第40页

〔1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153页

〔17〕《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833页

〔1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154 页

〔19〕王守昌,《西方社会哲学》,北京,东方出版社,2002年,第297—298页

〔20〕萨特,《存在与虚无》,北京,三联书店,1987年,第708页

〔21〕参见桑志达,《自由面面观》,《高校理论战线》,1992年,第1期,第66页

〔2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254页

〔23〕〔2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年,第438页

〔2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18页

〔2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24页;

〔2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79页;

〔2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年,第197页;

〔2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年,第222页;

〔3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50页;

〔3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454页;

〔32〕参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217页;

〔3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9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194页;

〔3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223页;

〔35〕同上,第221页;

〔3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25页

〔3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年,第576页

〔38〕《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761页

〔3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273页

〔40〕《列宁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720页

〔4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82页

〔42〕同上,第24页

〔4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年,第63页

〔44〕《毛泽东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070页

九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202页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96页

〔3〕王炳书,《实践理性论》,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8页

〔4〕参见文德尔班,《哲学史教程》,下册,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年,第761页

〔5〕黑格尔,《小逻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年,第142—143页

〔6〕同上,第411页

〔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82页

〔8〕同上,第122页

〔9〕转录自张汝伦,《历史与实践》,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319页

〔10〕参见李火林,《实践方式与实践——精神方式》,《青海社会科学》,1997年,第5期

〔11〕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上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年,第16页

〔12〕黑格尔,《小逻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年,第394页

〔13〕王炳书,《实践理性论》,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1页

〔14〕黑格尔,《小逻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年,第143页

〔15〕王炳书,《实践理性论》,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60页

〔1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16页

〔17〕郑家栋,《理性与理想:中国现代人文主义哲学的基本精神》,《哲学研究》,1993年,第8期

〔1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95页

〔1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154页

〔2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80页

〔2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37页

〔22〕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76页

〔2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年,第35页

〔24〕转录自王炳书,《实践理性论》,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176页

〔2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125页

〔26〕同上,第128页

〔2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441页

〔2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年,第515页

〔29〕同上,第85页

〔3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443页

〔31〕黑格尔,《美学》,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年,第120页

〔32〕参见《马克思恩格斯选全集》,第4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96页

〔33〕拉兹格,《用系统的观点看世界》,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第87页

〔34〕安信能成,《康德实践哲学》,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79页

〔3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年,第435页

〔36〕同上,第436—437页

〔37〕同上,第437—442页

〔3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44页

同类推荐
  • 做一个合格的党支部书记

    做一个合格的党支部书记

    党支部书记是党的基层组织的主要领导者,是党支部全体党员的带头人,是支委会“一班人”的“班长”。实践证明,要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关键因素之一是要有一个合格的党支部书记。面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的历史时期,对支部书记的素质、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毛泽东读书心得:毛泽东读三国

    毛泽东读书心得:毛泽东读三国

    泽东青少年时代就十分爱读《三国演义》和《三国志》。他说:“吾人揽史时,恒赞叹战国之时,刘、项相争之时,汉武与匈奴竞争之时,三国竞争之时,事态百变,人才辈出,令人喜读。”毛泽东1906年接触了《三国演义》,1912年在湖南一师期间,接触了《三国志》。从有记载文字佐证,他至少读了70年的《三国演义》。可以说《三国志》和《三国演义》伴随了他一生的读书生活。《毛泽东读“三国”》文字流畅,内容扎实、准确,剖析客观公允,对青少年树立正确的思想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作者从有关毛泽东阅读《三国志》和《三国演义》的大量资料中,加以理性思维,写了《毛泽东读“三国”》这部图书。
  • 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讲话

    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讲话

    本书在阐述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问题时,紧密结合了农民、农民工的实际生活需要,语言简练、通俗易懂,是一本适合农民、农民工阅读的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知识普及读物。通过学习此书介绍的民主法制建设,读者可以了解到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运作程序及运营模式。本书在阐述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问题时,紧密结合了农民、农民工的实际生活需要,语言简练、通俗易懂,是一本适合农民、农民工阅读的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知识普及读物。通过学习此书介绍的民主法制建设,读者可以了解到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运作程序及运营模式。
  • 各级领导者应对和处置突发事件培训手册

    各级领导者应对和处置突发事件培训手册

    本书全面地、系统地阐述了突发事件的性质、特征、类别、应对方法、应急预案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特别对我国的“一案三制”的应急管理体系建设这一核心框架给予了更多的思考和阐述,并借助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和演练,其中既有实战经验和教训的科学归纳与总结,也有经典理论、原则、方法和技巧的深入剖析与指导。
  • 联合国行动内幕

    联合国行动内幕

    从海湾“沙漠雷暴”行动到中国蓝盔部队开赴柬埔塞,本书为您揭露联合国行动的内幕。
热门推荐
  • 贴身使者

    贴身使者

    杀手之王叶宁回归都市?我只想上学,为什么你们还要打扰我?家族,势力,敌人,阴谋纷至沓来。且看叶宁怎么笑对这些种种
  • 七界天

    七界天

    凡俗一世几度春秋,仙魔转眼万古成空。唯我不灭,七界,混沌,我为天。
  • 爱不过天涯

    爱不过天涯

    她到底有多爱他,一把剑,就洞穿了胸膛。血缓缓流下。
  • 御气飞升

    御气飞升

    因为老和尚一句“教你个屁”,楚云河无意学得《屁经》奇功,视为毕生耻辱,却莫名其妙间成为正气散仙隔世传人,自此背负着维护世间和平的伟大使命?出身卑微的他,在龙翔寺厮混数年下山闯荡,凭《屁经》及绝世好运护身,逢凶化吉。几经波折,逐一降服神州妖邪,终能“御屁飞升”,成就不死之身,甚至穿越异界获取神秘异能,拥有与恶魔级大反派拼至玉石俱焚的雄厚本钱…
  • 华美蜕变

    华美蜕变

    这是她的爱情故事,也是她的成长历程,更是她的蜕变记录。也许你看不到华丽的文字,也许你看不到惊心动魄的情节,但是你可能在这里看到一个自己,或是一个朋友,一个家人。
  • 二次元乱入

    二次元乱入

    我叫华子,好好的过我的生活,直到那天遇到了妲己,然后姜尚成而我二大爷,熊孩子哪吒成了我表弟......我才意识到自己的生活被乱入了,随即而来的是......--------------------都市生活搞笑文,没有升级打怪神马滴,只为在你为生活劳累的时候逗你一笑,足矣,希望大家多多捧场,收藏一下
  • 苦儿流浪记(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苦儿流浪记(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语文新课标指定了中小学生的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广大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培养语文素养,促进终身学习等具有深远的意义。
  • 浮生一剑

    浮生一剑

    一剑悲欢,不过浮生一梦。你愿做一把无情剑,还是当一个有心人。
  • 这个尸王是我师兄

    这个尸王是我师兄

    我不知道。我是不是得罪了上天,年幼之时便失去双亲,厄运缠身.灾祸不断。直到遇到师父,踏上茅山,为我赐名炎露,我的厄运才平息了许多。但从进入茅山的那一刻,我的世界也跟随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头七游魂,百年厉鬼,嗜血鬼妖,九尾青狐,千年尸王····一些从未出现在常人眼中的东西,进入了我的世界。
  • 花开无泪

    花开无泪

    她,犹如一朵花,美丽地凋零。再次盛开,她不再柔弱,她要灿烂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