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170900000002

第2章 一品清明淡泊茶(1)

从茶文化说起

我国是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大国,不但人口多,文化也深厚,不说别的,就说茶吧,不仅讲究茶艺、茶道,更有茶文化。

茶文化是什么意思呢?说简单也很简单,我认为就三个字,但要注意的是,茶,不仅是各种泡了喝的茶叶,还包括非茶叶制成的茶,如桂花茶、菊花茶、姜母茶等;文,当然是指文明;化,指的乃是消化。可见,所谓茶文化,就是有关茶的文明与消化。

也许有朋友不赞同我的观点,但我的观点是参照某著名学者的观点说的,那学者认为:有没有文化,不能以读书识字或文凭为准,还要看他对文明有没有“消化”。所以,我认为茶文化就是有关茶的文明与“消化”。

再说,文化二字关键在于对这两字义的理解,“文”为什么是指文明呢?在这里不是指文字,文字只是文明的符号;也不是指文章,文章是运用文字符号表达出来的文明思想,而不是文明本体。“化”为什么说是消化呢?因为文化的化,不是变化、熔化、感化、硬化,更不会是化肥、化石、化妆、化疗,所以最朴实也最可靠的理解,就是消化。

其实,就是不参照那学者的观点也一样,因为茶本来就是有助消化的,当然,茶不仅有助消化,还蕴涵并展示着文明。不信你只要看看动物就会明白,动物才不喝茶呢,因为茶既不是食物也不是水,我们人类之所以喝茶,就是因为人类有文明,而茶正是文明的产物。

如果说上古的神农因尝百草而发现茶,只是文明的无意蕴涵,那么唐代的陆羽历经三十载艰辛著述《茶经》和开创茶道,就不能不说是文明的有意展示了。

人类是文明的,中国人更是文明人,因为,中国人不仅发现了茶,还发明了极其文明的茶道。当然,如同有文明不等于都有文化一样,精通茶道也未必都很精通茶文化,因为茶道只是茶文化的一个侧面。

相信朋友都知道茶是有助消化的,但也应该要知道,喝茶不能只为了消化鱼肉,却不想消化文明。因为,如同吃了鸡鸭鱼肉不消化会患胃肠病一样,文明要是不“消化”也会得“文明病”的。朋友,喝茶如果只是为了消化鸡鸭鱼肉和山珍海味,那未免也太俗气了吧,所以,当我们在喝茶的时候,也该品鉴茶中的“汗香”与文明“养分”,只有这样,才能有助于对茶文化的消化,也只有如此,在品茶时才会留意茶中蕴涵着的诸多典故,才能领会到茶文明中的乐趣和韵味。

平时,常有朋友请人品茶,如果有空,我也喜欢参加,只是,座间如果有人高谈茶道,我多保持沉默,因为自己对茶道毕竟所知有限,但若有人提起茶文化,我就会说说自己多年喝茶领悟到的三品茶德,即:一品“清明淡泊茶”,上品“虚怀若谷茶”,极品“人生岁月茶”。

下面,就让我用这三品“良茶”来“泡斟”茶文化吧。

茶道虽雅,焉能与茶德媲美

有句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鲁迅也说过:“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可见茶对于中国人来说,是家庭一件不可或缺的饮品,而且由来已久,要不,在文学作品中怎会常有“茶余饭后”之说呢?中国人喜欢喝茶是毋庸置疑的。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识茶、饮茶、种茶、制茶的国家。有研究者认为,饮茶的习惯,最早起源于川蜀地区。顾炎武的《日知录》说:“自秦人取蜀而后,始有茗饮之事。”早在西汉时期,四川就已有专门出售茶叶的市场--武阳,也就是今天的彭山一带。到了西汉末年,茶不仅已由四川传播到全国各地,茶,还成为皇室贵族的高级饮料。

茶在民间普及大约是从晋代逐渐开始的,到了唐朝已经开始兴盛,当时的一些城市出现了专门卖茶的茶馆,一些贵族家中还设有茶库,茶的消耗量也已经很大,这从唐贞元九年(793)政府开始征收茶税的记载,就足以证明当时茶的生产和贸易之发达。

林语堂说:“饮茶为整个国民的生活增色不少,它在这里的作用,超过了任何一项同类型的发明。”哦,茶在中国人的生活中举足轻重。

相传,神农尝百草的时候,有一次吃到一种树叶,下肚后不久,整个肠胃像被洗过一样干净清爽,人感觉特别舒服,神农记住了它,并给它起名为茶。

“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这是陆羽《茶经》上说的。陆羽是唐代竟陵人,字鸿渐,生于公元804年,号竟陵子。竟陵即今天的湖北天门市。陆羽写的《茶经》不仅是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而且他也是中国茶道的创始人,所以后世有人尊他为“茶神”。

由陆羽创始的茶道,历经两千多年的发展,几乎在全世界不同的区域都有其不同的茶道形式,茶道已经成为茶文化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那些优雅的茶道风情,往往能引起人们舒心惬意的品茗情怀。

不过,如果你是已经脱俗了的君子,那喝茶就不一定都在乎或注视茶道风情了,更不会过于看重茶的贵贱和品质的优劣,因为君子更注重的是茶德。

何谓茶德?就是喝茶人在喝茶的时候所表现出来的德行,譬如:忙人喝茶是为了缓解口渴;闲人喝茶却是为了聊天消时;养生家喝茶是为了强身健体;活动家喝茶是为了沟通感情;富阔权贵饮茶,常常有歌舞美女伴随;奸商媚俗饮茶,每每跟金钱脂粉混杂;而名流雅士品茶,往往与琴、棋、书、画关联。是的,喝茶虽是生活常事,但在现实社会中,喝茶却因着不同人的不同德行表现出不同的喝相,从而反映了不同的茶德。

也许有人会说,上古神农发现了茶后,人们在喝茶过程中就自然地形成了茶艺,唐朝陆羽写《茶经》又创立了茶道,茶、茶艺、茶道都有了,现在你写《茶话人生》也就是了,何必又强调茶德这名堂呢?朋友,因为讲茶德是现在时代的需求。

要讲茶德,就得先说德,德是什么呢?《说文解字》告诉我们:“德,升也。”可见,德是品质的升华,那么茶德就是喝茶品质的升华。作为万物之灵的人,当然得有德,所以君子喝茶,要讲茶德。

老子认为德是道的美好表现,所以整部《道德经》所演绎的就是道的美。

德,你想,就连老子极力推崇的至高无上的道也讲德,可见德是多么重要。是的,我们不能只知道道理,还要学会道德,理是道的一面,德是道的另一面,而且,理是德的保障,德是理的呈现。

《道德经》第三十八章说:“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意思是说,真正有大德的人,不会处处彰显自己的德,那些下德的表现,好像处处都不失德,其实是因为无德。是啊,笔者在这里讲茶德,正是因为自己需要茶德,但愿读者诸君都已经是“上德不德,是以有德”的好茶友了。

不过,相信大家也都会认同的是,现在已经到了信息爆炸、竞争激烈的时代,不仅农、渔、工、商、学等绝大多数的人为求生存忙得不可开交,就是老板、经理、专家、教授也都难得有闲工夫摆弄茶道,所以,依笔者看来,当今的君子,喝茶不谙茶道尚可,如果不知茶德就有点遗憾,因为不谙茶道无伤大雅,但在物欲横流的今天若不懂茶德,难免在以茶会友的不经意间有失斯文。

陆羽写茶,茗翁之意不在茶

陆羽的《茶经》,大家都以为是茶的专著,其实不然,他的《茶经》其实是“茗翁之意不在茶”,只要认真品味他的文字,你就会发现他在说茶的过程中,经常穿插着说一些很有意思的题外话。

比如,他在“六之饮”的开篇说:“翼而飞,毛而走,呿而言。”这些话把它翻译过来就是:“长翅膀的飞禽就飞翔,长毛的走兽就奔跑,长嘴的人类就说话。”显然,这些话与茶是没有什么关系的,那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其实,这些话也与蒲松龄借鬼狐讲人世一样,是借茶讲人生的意味啊。

我们再来看他同一篇中的另一句话吧,他说:“于戏!天育万物,皆有至妙,人之所工,但猎浅易。”这话不是也很值得我们咀嚼吗?是的,“老天爷孕育的万物,各有各的妙用,可人们所花的工夫,往往只涉及浅易的层面”,陆羽一想到这些,话还没说哩,就先发了“于戏”的感叹。

陆羽《茶经》书中此类的文字不胜枚举,如在“三之造”中他说:“茶有千万状,卤莽而言,如胡人靴者,蹙缩然;犎牛臆者,廉襜然;浮云出山者;轮囷然;轻飙拂水者,涵澹然;有如陶家之子,罗膏土以水澄泚之;又如新治地者,遇暴雨流潦之所经;此皆茶之精腴。”这段文字,我们如果了解了其中的关键词就会有所领悟,如第一句的“卤莽”,是迷茫不清之意,第二句的“犎”是指大野牛,第三句的“浮云”是居高之物,“轮囷”是盘旋曲折自高而下之意,第四句的“膏土”是细融如油脂的土,第五句的“暴雨”是大水,而“潦”是小水。所以这几句话的意思是:“糊涂如胡人之靴的茶是精腴之茶,野蛮如牛一样的茶也是精腴之茶,有自高而下关系的茶是精腴之茶,富有油水的茶也是精腴之茶,像那暴雨一样从天而降的茶更是精腴之茶。”

陆羽在讲了这些精腴的茶之后,又说:“有如竹箨者,枝干坚实,艰于蒸捣,故其形籭簁然;有如霜荷者,茎叶凋沮,易其状貌,故厥状委悴然。此皆茶之瘠老者也。”这“瘠老者”指的是干瘦而不鲜嫩的茶。

多妙啊,茶,居然也跟我们人生在世的遭遇一样,有富贵的也有贫瘠的,有野蛮的也有文弱的,有幸运的也有不幸的,因此,世态百相的人们,在制茶、买茶、泡茶、喝茶、送茶、献茶、说茶、夸茶的时候,也就相应地产生了“势利茶”、“淡泊茶”、“自满茶”、“若谷茶”、“时髦茶”、“岁月茶”等等。可见,茶与人确有很多相通之处,所以做人要有道德,喝茶要讲茶德。

也许有人会批评说,陆羽对茶的这些描写,都是对茶饼表面各种纹理的形容,并不是你所理解的那种意思。对不起,认为那些是形容茶饼表面各种纹理的注解,根本是解不通陆羽原话的,我的理解可能有点让人感到突兀,但请诸君多想一下茶的清淡品性,也许就会觉得我的理解要比原注解更合理一些。

好在我写完上述观点后,为了想再分析一些《茶经》的类似句子而查阅资料,结果发现,对陆羽《茶经》的这种理解也不是我独家所有,瞧,2004年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的《茶典》编注者,在该书的前言中就有这样一段耐人寻味的论述,他说:“在《茶经·四之器》中,陆羽说:‘方其耳,以正令也;广其缘,以务远也;长其脐,以守中也。’就反映了儒家的‘中和守正’的观念,就已经带有‘道’的萌芽了。”

说得多好啊,如果照《茶经》的注解,“方其耳”是指锅两边方形的执手耳,“广其缘”是指锅平坦而宽的边缘,“长其脐”是指锅的中心部分要长,可该书编注者却说这三句反映的是儒家“中和守正”的观念,带有“道”的萌芽,可见,那编注者也认为陆羽的文字是另有含义的。

其实,把茶作为抒发人生情感媒介的,又何止少数写茶书的人呢?就是借茶感发的喝茶人也是数不胜数的,在前述《茶典》的那篇前言里还接着指出,陆羽的好友唐僧皎然在《饮茶歌诮崔石使君》诗中说:“一饮涤昏寐,情思朗爽满天地;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编注者告诉我们,这是认识到了茶的清、淡的品性,和涤烦、致和、养生、怡情、修性的功用。

还有,清朝陆廷灿著的《续茶经》,在“茶之饮”开篇引用庐仝的《茶歌》中,也有“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的诗句。瞧,这庐仝的《茶歌》中,反映的尽是他自己的“孤闷”、“枯肠”和“不平事”。可见,陆羽的“长嘴的人类就说话”,不仅有深长的寓意,而且也很有先见之明。

“糊涂”遭遇势利茶

本书取名《茶话人生》,当然就是要通过茶话讲人生的意思,所以可能说来有点话长,但好在茶道之繁人们都不嫌,相信饮茶雅士也定有雅兴品味下文诸多饮茶逸事及其典故和趣闻。

十几年前,我买了一套很不错的书,叫作《糊涂学大全》,书中引经据典,说了很多令人叹服的道理,并且很认真地告诉人们说,大糊涂大聪明,小糊涂小聪明,不糊涂不聪明。但该书教人糊涂并不是消极的,乃是对郑板桥“难得糊涂”妙语的一种现代诠释。

陆羽的《茶经》是否有郑板桥那样“难得糊涂”的寓意,有没有辛弃疾那种“识得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的韵味,相信不是人人都清楚的,但同样是喝茶,不同层次的人所喝的茶也不同,一定是众所周知的。虽然富贵、清贫也都有各种交往,喝过的茶也不可能一成不变,但富贵之人喝的多是名贵好茶、普通百姓喝的多是廉价粗茶是可以肯定的。

笔者就有与各种人士喝茶交往的体会,有时是攀高了喝,有时是低就了喝,这样一来,也就喝过了不少茶,时间久了,也培养成什么茶都能喝的习惯。不过,虽然说我什么茶能喝,但是有一种茶我是绝对不喝的,就是“势利茶”。

同类推荐
  • 现代散文鉴赏

    现代散文鉴赏

    书的力量是巨大的,它可以引导人的一生走向成功。正是基于此,我们编著了《中华阅读文库》,作为读者朋友面对现实生活的一面旗帜,来感召、激励人生,共同朝着美好的未来前进。人首先要认识自己,才可以认清世界。这些已经被中外智慧人士不断印证过了。他们的成功,正是因为有着矢志不移的追求;有着不可摧毁的意志;有着对痛苦等闲视之的心境。在一次次生活的坎坷与磨难中自我提升与超越,才使他们成就了自己,丰富了自己。
  • 老夫子诠解红楼梦

    老夫子诠解红楼梦

    毫无疑问,《红楼梦》是我国最具影响力的古典文学作品之一,此外,《红楼梦》还是一部“奇”书,奇就奇在它是伴随着许许多多的“谜” 的产生而产生的。几乎是在《红楼梦》产生的同时,与之相关的许许多多的“谜”就成了人们争论不休的焦点,几百年来,关于《红楼梦》的争论从未间断过,你方唱罢,我方登场,但是一直到目前为止,这场争论好像还没取得任何实质性的结果今天,《红楼梦》的诞生已经将近三百年历史了,但是关于它的各种各样的争论丝毫没有淡出人们的视线,反而愈演愈烈。
  • 人生百味

    人生百味

    《人生百味(散文)》内容丰富,闪现着思想光芒的书系读者群相信也会非常庞大,学生、上班族,文学爱好者、一般读者都可以阅读和收藏。这些文章能使我们站在大师的肩上,感受文学艺术的最高境界,直接欣赏水平和阅读品味。
  • 生存之一种

    生存之一种

    卢一萍,原名周锐,1972年10月出生于四川南江县。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曾就读于上海首届作家研究生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92年开始小说写作。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激情王国》,长篇纪实文学《八千湘女上天山》,随笔集《世界屋脊之书》及游记《黄金腹地》、《云南天堂》等,作品曾获天山文艺奖、解放军文艺奖、中国报告文学大奖、国家“五个一”工程奖及上海文学奖等。《生存之一种》是作者的一部中篇小说集,书中收录了《笼罩》、《如歌军旅》、《二傻》、《生存之一种》、《远望故乡》等5篇,文章笔端细腻深刻,读起来意境深远,值得品评。
  • 野菊花

    野菊花

    野菊花,经风雨,傲霜冻,鲜艳美丽,芳香迷人;花中强者,品质高洁,多好的野菊花!它是浓缩作者七十余年生活历程的真实写照,又是他们夫妻神圣而纯洁爱情的象征。作者以野菊花作书名,含义深刻。
热门推荐
  • 阴阳风水决

    阴阳风水决

    曾经被诅咒的地方,走上去将会是一条不归路,但是我没有选择,为了挚爱的人,为了云云纵道,我别无选择
  • 高唐梦

    高唐梦

    李饮家贫,从小习毛体,喜诗词,上高中不久,便开始了大唐开元之旅。本书风格写实,文笔先下重墨,之后会浓淡相宜。——这是芹菜的第一本书,肯定会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真心希望得到大家的宽容、理解与支持。——以下附庸风雅——香草美人,当从那馨香之物始。至于仗剑去国,游历天涯的情志,大唐除了这白之侠气和饮之儒雅,竟是难寻其右。饮穿大唐,唯有缚鸡之力,未得莫测神功。此人生存之道太差,只运气极佳,又因儿时于那诗词歌赋的些许嗜好,竟在大唐成了正果。至于正果究竟为何物,以愚拙见,当是免不了正头娘子以齐家,偏枕美妾以风流。再如治国、平天下者,当是凭栏浊酒咏醉之词,不足为据,只做流年笑谈罢了。
  • 血色玫瑰之骄傲吸血公主

    血色玫瑰之骄傲吸血公主

    她,是吸血鬼,曾被贵族当作试验品,亲哥哥被贵族杀害。好不容易逃出来却流浪街头,恶魔发现了她,便上前安慰,不知道为什么,恶魔觉得她很熟悉,像曾经相识……她被一户有钱人家收养,成了首富大小姐,又成了世界第一杀手叶魅……吸血鬼女王发现她,就是失散多年的亲生女儿,而儿子已被害死……
  • 总裁霸道爱:独宠小娇妻

    总裁霸道爱:独宠小娇妻

    一场生日宴,堂堂颜家大小姐被迫沦为商业牺牲品,逃离相遇,生命的羁绊就此开始。一场一场的试探和密谋,随之牵扯出的复杂背后,又是怎样的扑朔迷离?叱咤风云的冷氏家族,令人闻风丧胆,以手段狠辣出名的冷氏总裁,竟对一个不入流的千金小姐万般豪宠,更是惊掉了无数自称上流人的下巴,只有颜晨汐知道,恶魔一样的他,有多令人心惊胆战!越是害怕,噙着妖孽般的邪魅的他,越是步步紧逼。哼,恶魔总裁,总有一天我会甩掉你的!学生党一枚,写的不是很好,求指教,求评论,总之各种求!!!,
  • 太上洞玄灵宝天尊说大通经

    太上洞玄灵宝天尊说大通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当代学生经典必读:一生必读的名家杂文

    当代学生经典必读:一生必读的名家杂文

    当今世界是个知识爆炸、信息泛滥的时代。电视、网络、报刊传播媒体填满现代人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今天的中学生,可以花在课外阅读的时间是越来越少,而读书、读优秀的作品、读名家的经典作品,是青少年成才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将来,读书作为一种更主动、更理想、更有利于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惯而获得知识的方式,都不曾改变,也不会改变。
  • 无敌小明明

    无敌小明明

    上网而死的扬毫鸣,在一根铁棒的帮助下,穿越到了打架的世界。在哪里,到底会有什么东西在等着他呢?
  • 竹马戏王妃

    竹马戏王妃

    谁说青梅竹马一定就是爱?青梅味酸竹马已弯,见面不是打就是踹。我是将军府三小姐,十二岁入王府,敛起俏皮,藏起心机,假装懦弱,心里却磨刀霍霍。腹黑霸道的他,却一次次招惹我。我不爱他,我也不知道谁在爱着我,我只知道我爱的那个人一次次伤我,而我却如飞蛾扑火。假如爱不可得,罢了,我放开手,放弃执着。可是谁想,一朝逃离,却又续无数缠绵。既然爱我,那为何放在心里不肯说?
  • 色色王爷萌萌妻

    色色王爷萌萌妻

    不过是发烧了竟然穿越了!苏安然觉得很无语。不过她是不会气馁的!靠一个神秘空间发家致富。不过,这个色狼王爷是怎么回事?王爷,不要乱摸!
  • 我的另一半是他

    我的另一半是他

    一个平凡的少女因高考,考到了694.5被选进了一所重点高中。认识了一个闺蜜,得到了一本神奇的笔记本,据说能预测你的另一半是谁。因为一段不平凡而显得有趣的情缘,由此她觉得爱情就像含下半粒糖,甜到伤,却爱如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