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187900000006

第6章 年的怀想(2)

可是,“哑”了的只是传统除夕热闹的气氛,却怎么也“哑”不了我们那些小伙伴们对除夕爆竹声声的向往。于是,一过腊月二十,一种自制“土爆竹”的手艺,就开始在无数小伙伴中间迅速地蔓延开来。

那时,农村打挡造田、开山炸石,使用的还是一种和制鞭炮一样俗称“黑药”的“土火药”。一开始是有炸石的人们发现上山带去的火药和药引,在孩子们来过一遍之后无端地开始变少了;然后是家里的人们每次给孩子洗衣服,都会见到孩子们的口袋全都黢黑一片;再后来是大人们想找一个孩子们用过的空墨水瓶来装点什么,是怎么找也找不着了。

那些丢失的东西都跑到哪里去了?都派上一些什么用场了?小伙伴们自然是你知我知大伙都知。其实,大人们的心里也知,只是不愿说穿而已。火药可是生产队集体的东西,到处都在“以阶级斗争为纲”,说穿了对谁都没有好处。当然,有的时候也会有大人捉住某个小伙伴,当着他众多同伴的面,故意凶巴巴地诈唬一番,无非是想间接提醒让我们懂得火药的厉害,多注意安全。

那时我们自制的“土爆竹”,现在看来,应该算得上是一种最符合“爆竹”字意的“爆竹”了。现在市场上卖的爆竹都是用纸来卷成,可那时我们做出的爆竹却是用地地道道的竹筒来做的。我们常想,“爆竹”之所以称爆竹,或许其当初产生原本就是这种模样。

在拥有了火药和药引之后,要制成“土爆竹”,还得去找上一根粗细适中竹竿。那竹竿既不能太粗,太粗则费火药太多,且燃放起来威力太大也很危险;也不能太细,太细则装药又太少,燃放起来则声音不够清脆。然后带上小锯或是镰刀,躲在避人的角落,或锯或削,将竹竿截成一段段带竹结的小竹筒,最后再用小锥将竹结中间的隔钻出一个小“引”孔,这样就可以直接用来装“引”填药了。

钻“引”孔是一个极为细致的活,竹结间的隔很脆,稍有不慎,“引”孔就钻大了。钻大了“引”孔的爆竹,燃放起来只会象现在的小礼花一样“沙沙”地直喷火,不能炸响。那时的我们一直认为,辛辛苦苦做出来的爆竹不能炸响,便是一件让人极为扫兴的事情。因而在钻孔时,每个“引”都钻得十分地仔细。

所有的竹筒准备完毕,再将深藏在某个角落里的那些装满火药和药引的旧墨水瓶一起找拢,就可以开始最后的制作了。先是掐上一截引信插入引孔,之后便开始慢慢地向竹筒里面灌火药,待灌到一定高度,再塞上几粒干土,最后用棍子捣紧。一颗自制的“土爆竹”就完全做成了。

到了除夕,当大人们已不指望这天还会有什么热闹可能出现的时候,突然听得孩子们在屋外“膨!膨!膨!”地燃起了几颗清脆的爆竹,愁苦了一年的皱纹就便立刻在这爆竹声中开始层层舒展开来……。

童年除夕的“土爆竹”,燃放起来,虽不能象现在的爆竹那样彩花飞扬,可燃放在那个特殊年月缺少响动的除夕里,它不仅给我和我的小伙伴们带来了除旧迎新的无尽欢乐,也让山里寂静的年夜保留延续了一丝传统的喜庆。

汤圆.元宝.元宵节

正月十五闹元宵,说的那是城里人们的事。在我山里老家那个人户稀少且散居的村落,没有那个条件,是没法“闹”起来的。或许正是因为如此,“元宵”这个特定的节庆食品,在新的一年到来之时,也就先于城里的“元宵”,早早地就来到了家乡那些庄户人家的饮食生活之中。

“元宵”,那是北方人的叫法;对于我们南方则更多地是称之为“汤圆”。“三十的火,十五的灯”。三十除夕围着熊熊大火守了大半宿的年夜,初一的早上自然是起得晚。起晚了,做顿早饭又吃不下,做中饭又嫌早,不弄点东西填肚子又怕呆会饿,于是“汤圆”就在家庭主妇的巧手抚摩之中“闪亮登场”了。

不过,大年初一的“汤圆”不能叫“汤圆”,得叫“元宝”。虽然大伙平时都叫那东西为“汤圆”,然而初一这天,大人小孩都得称它为“元宝”。吃“汤圆”也不能叫着“吃汤圆”,得叫“得元宝”。因为在家乡的土话中,常常将闯了祸称之为“闯了‘汤圆’子”。为图个来年吉祥,大年初一,大人小孩都得必须禁禁口。

说到禁口,这里还有个故事。说的是有一户人家,家里有一个患口吃的小孩,大年初一围着灶台帮母亲端“汤圆”,按照长幼辈分一边端来一边高兴地唠叨:“爷爷吃了,爹吃。爹吃了,妈吃。妈吃了,我吃。”不想这孩子口吃,“吃”的音一发出来全都发成了“死”,气得爷爷和爹娘把碗都摔成了八块。小孩一见,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最后无可奈何地说了一句“这好!大家都‘死’(吃)不成了。”才将一家老小重拉回节日的喜庆之中。足见家乡父老对新年的忌讳之重。

家乡的父老乡亲待人的礼仪特长。正月里,不论什么人,只要是新年第一次上门,就非得留下吃过饭后再走。实在是吃过不饿,也会留下让你“过个中”后再走。而用于“过中”的食品又莫过于“汤圆”了。家道殷实的人家,会在“汤圆”中包上砂糖果仁芝麻花生之类捣碎的馅,待煮熟后再在其中打上几个鸡蛋,给你端上来。即便是家道再不殷实,也会将“汤圆”精致地整成指头大的小团,和着一碗酽酽的米酒端给你。面对团团圆圆的“汤圆”,即便吃不下,只是端一端,周身便立刻涌起一种无法言表的暖意。

“汤圆”在家乡是一种新年的吉祥和祝福,并不在意是否一定要吃在元宵节的那一天。到了元宵节,无论电费有多贵,灯是一定要多点的。无法“闹”起来的山村元宵节,自然有着山村人的过法。“腊月二十四是小年,三十除夕是大年,正月十五是把儿年”。家乡的父老乡亲是把元宵节当年过的。

长辈老人们呆在家里,让晚辈小字辈们拜了半月的年,也呆腻了。长辈老人们趁着过把儿年到孩子们家去走走,也不至于闹出长辈给晚辈“拜年”的笑话。过了正月十五把儿年,家乡的年也就算过完了。于是元宵节那天,就有姑娘、女婿早早地寻上门来,接了老丈人和丈母娘,隔得远的儿子、媳妇接了老父老母,回到家中热热闹闹的又过起了把儿年。自然,招待中少不了奉上一碗吉祥的“汤圆”。

陪父母过大年,接丈人丈母过把儿年。家乡的“汤圆”从大年初一,一直圆到了十五!

遗落在乡村老屋里的年

乡村的年,图的是喜庆,讲求的是热闹。而热闹是要靠人气给闹出来的。因而,乡村的年,人户密集的屋场就时常要比那些单家独户的人家热闹得多、喜庆得多!

伴我长大的山里老家,是一座前清遗留下来的古旧的老宅子。前后两进,共有三眼方方正正的大天井,宽敞而明亮,周围的乡亲们都俗称它为“大屋”“老屋”。老屋前后竹树环合,屋角古木参天,即便是在山里,这样的大屋、这样的屋场也是极为少见。于是,就常有附近散居的人们,尤其是小孩子们特意聚拢到这里来闲玩闲聊。一到过年的时候,那场景就越发显得更加地热闹。

——老屋里的人多,人多自然就热闹。山里的人们总是喜欢往人多热闹的地方跑!

那时,山里的老屋一共住着有四户人家,有近二十来号的人口。虽平时农忙各进各家门,各干各的活。可是,一到年关闲散了下来,大人们就开始散淡地忙活着置备年货、收拾屋子,不分你我地一齐清扫老屋周围的环境;小孩子们放假了,就嘻嘻闹闹,疯赶着从北屋穿到南屋,满屋地跑进跑出,整座老屋就顿时和谐得像是一家人。

那一年过大年,也不知首先是由哪一家提议,也不知这主意,究竟是出自于男人们的自愿,还是来自于老屋女人们的怂恿,还是老屋里的人们想来共同寻求一下过年的乐趣。总之,那一年的大年三十,老屋里的几户人家全都乐呵呵地一致约定:大年三十的团圆饭,都一律不许让女人们来上灶,全由男人们来主厨。老屋里的男人们要在大年三十的喜庆中,来相互显显各自做饭的手艺哩!

在乡村,做饭似乎天经地义地就是女人们的事情,会做饭的男人总是极少极少。平日里男人老说女人做的饭不好吃,三十男人要做团圆饭,那做女人的自然就欢喜得不得了,顺水推舟,也好让全老屋的人们都来尝尝,看看自家男人做饭的手艺到底怎么样?做小孩子的就更是急于看热闹似地举双手赞成。过年不就是图个乐吗?看那些笨手笨脚的男人们来做团圆饭,不把人咸死哽死,也要把人给笑死乐死!

结果,大年三十一大早,老屋里的男人们还真的就忙活开了。戴上袖筒、扎上围裙就开始盘算起团圆饭上的那几只碗来。肉糕是必须打的,那是碗“头子”菜,一年伊始总得要有一个好头;圆子也是必须蒸的,那是“元宝”,吃了来年好进财;传统的“十碗八扣”除了蒸肉、扣肉、羊肉豆腐、猪脑壳肉等几碗主菜外,年年吃也吃厌了,也得换换新花样……。当然,香肠、猪肝之类的下酒菜自然是必不可少的。到时,饭做也做了,手艺比也比了,好吃不好吃,到最后,男人们还得凑拢在一起,挨家挨户转着,消消停停地来喝上几杯。

男人做饭的架势一拉开,就一会儿要这、一会儿要那地不停吆喝,粗声大气地,把自家的女人支配得象只陀螺似地团团转,弄得不做饭的女人比做饭的男人还要忙。待女人麻利地将男人所需要的东西全部都找齐全了,女人就站在锅灶旁看着自家的男人笨拙的样子,闷闷地笑,只是不敢离开。女人知道,毕竟男人做饭做的少,不在一旁看着加以指点,到时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弄下去了,最后还得扯着嗓子再喊她。

男人在锅灶前一时菜刀、一时锅铲地忙碌着,女人就蹲坐在灶门前帮忙着着火,啥时放油放盐,啥时放姜放蒜,关键火候还得时时注意要多提醒男人几句。小孩子们无事可干,就快乐地在屋前屋后、屋里屋外地嬉戏疯跑,不时来回地向大人们传递老屋里其他几家男人做饭的进展。说着说着,隔墙的一阵“哈哈”就响亮地滚了过来。原来是隔壁的胡家大爹做饭忙晕了头,将新蒸出来的一笼“豆腐圆子”打翻掉进了水缸里……。老屋里的大人小孩跑过去一看,水缸里还泛着朵朵油花呢!看到胡家大爹一脸无可奈何的苦笑,大伙就全都笑得直不起腰来!

那一年的大年三十,老家老屋里的四家团圆饭,仿佛变成了一套流动的桌席。大人小孩是想上谁家吃,就上谁家吃。大伙捏着一双筷子,大呼小叫地从这家席上吃到那家席上,一轮一轮地来回不停地打着转。男人们一边吃一边喝,各自就对方做菜的失误相互打着趣。女人们则嘻嘻哈哈,不管饭菜吃到嘴里顺味不顺味,吃了就连连点头直叫好,乐得男人们端着酒杯,几家转着吃喝下来,饱嗝连连,醉眼朦胧。

如今,当年和父亲一同比试着做年饭的那些男人们,都已作古不在世了。山里的老屋也因数次房屋的改造,已干净彻底地完全拆除了。童年那些遗落在乡村老屋里的年,也随着老屋物事的消失,就再也寻不回来了……

同类推荐
  • 冰海荣光--“雪龙”号南极救援脱困全纪录

    冰海荣光--“雪龙”号南极救援脱困全纪录

    本书全景式地再现了"雪龙"号船在严酷的南极冰海上演的惊心动魄的一幕一幕:"零经验"救援--身陷险境--抓住时机--脱困突围,在大片式展现的同时,将事件置于人类南极探险史、中国30载南极科考史、中国海洋战略发展成就和对南极科学考察的巨大贡献等宏大背景下,较好地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集思想性、知识性、可读性于一体。全书汇集280张极其精美的相关图片,让本书极富现场感、震撼感。
  • 在日本看中国

    在日本看中国

    本书是陈祖芬的中国故事中的《在日本看中国》分册。书中以报告文学的形式,收录了陈祖芬大量的作品,这些作品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文笔生动亲和,具有较强的可读性。书中除收录了文字作品外,还配有大量生动风趣插图,画面简洁,寓意深刻。本书内容丰富,图文并茂,融理论性、知识性及可读性为一体,它不仅适合小朋友的阅读,同时对成年人来说也颇值得一读。
  • 看法

    看法

    娄义华:现任职中国先锋作家出版社社长兼党委书记,《香江》文学杂志执行总编。从事新闻工作十余载,先后在《当代诗坛》杂志任编辑;《湖南人口报》记者、新闻摄影记者、编辑;长沙电视台女性频道任编导;新华社湖南分社记者;长沙晚报报业集团《东方新报》社任编辑、首席记者、主编等职。
  • 元曲三百首

    元曲三百首

    《中华国学经典读本:元曲三百首》介绍了元曲的整体风貌,并同唐诗宋词进行了横向比较,使读者对中国诗歌的多元成就有所会心,且获得文学知识与情操素养的全面享受。《中华国学经典读本:元曲三百首》内容丰富,每首元曲后都有注释、语译、赏析三方面内容。
  • 张学良幽禁秘史

    张学良幽禁秘史

    《张学良幽禁秘史》描写了中国现代史上一位最具传奇色彩的将军,在改变历史进程之后,身遭恶运,历经半个世纪幽禁岁月的人生实录。 它交织着成功与牺牲,光辉与惨淡,感奋与忧郁,布满着对历史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热门推荐
  • 口耳相传的民间故事(阅读故事享受快乐丛书)

    口耳相传的民间故事(阅读故事享受快乐丛书)

    《阅读故事享受快乐丛书:口耳相传的民间故事》选编了中外民间广为流传、耳熟能详的民间故事经典,按照人物故事、节日故事、饮食故事、名胜古迹、动物故事分为五部分。人物故事:领略智者的智慧,学习仁者的豁达。哂笑愚者的蠢笨,品味百态人生。从而达到“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的目的。节日故事:感受缤纷节日,了解民风民俗;学习传统节日知识。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饮食故事:汇聚经典食物,畅饮醇酒与香茶,享受饕餮盛宴,增加人们对饮食的认识,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增添生活的乐趣。名胜古迹:游览名山大川,领略清新美丽的自然风光,欣赏巧夺天工的人文景观,让我们身心愉悦、心旷神怡,增强我们热爱大自然的信念,从而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动物故事:了解五彩缤纷的动物世界、生动有趣的动物故事,培养我们对动物的爱心,增强我们保护动物、珍惜动物的责任心,让我们明白善待动物就是善待我们人类自己的道理,从而促进人类与动物的和谐共处。
  • 神道准则

    神道准则

    他想自己应该是一个平凡的少年,但一次意外却让自己走向修炼之路。父亲失踪,母亲不知去向,是意外还是人为的阴谋?在这凶险万分的大陆上,自己又能否战胜众多强者,找到属于自己的那片天空?
  • 盛宠无边:总裁大人绝色妻

    盛宠无边:总裁大人绝色妻

    “总裁大人,胡小姐已入境,要不要派人截下来?”陷入真皮沙发里的男子纹丝不动,修长优美的手轻掸了掸指间烟灰,薄唇冷冷吐出两个字:“滚开。”“总裁大人,已依您吩咐,派人抢劫了胡小姐,胡小姐现在身无分文,马上要流落街头成为乞丐了。”“总裁大人,胡小姐在小饭馆里给人洗盘子。”“报告总裁大人!不好了!胡小姐被黑帮老大劫持了,要拍小视频了!”“还报告什么?马上给我抄家伙!”
  • 风邪录

    风邪录

    修行踏歌行,风邪路上录。有大道朝天,咱各走一边。
  • 综穿:我才不是蠢萌

    综穿:我才不是蠢萌

    完全脑洞之作,随时可能弃坑,请不要对我抱有希望
  • 猎魂王

    猎魂王

    当世间需要你来拯救时,你会如何选择?是决然放弃,还是勇往直前。是拯救世间,还是安身立命。段天沐,一个降生在乱世之中的转世少年,肩负着拯救世间所有生灵的命运。亲情、爱情、友情他将如何选择。朋友、敌人,他将如何对待。面对世间横行的鬼怪妖魔,他能否把剑而出,斩尽所有。一场危险、困难、惊险、刺激、快乐、悲伤、绝望、希望的征途即将展开。
  • 重生之小麦加油

    重生之小麦加油

    生命有太多的遗憾,我只想拥有闪光的一面.不要那么多,只要一些些.
  • 黑帮老公十八岁

    黑帮老公十八岁

    她,一个大四学生,晚上回家的路上意外卷入黑社会的斗殴中,途中得到青玉一块。第二天起床,睡衣未换,头未梳,就被某黑帮少主逼婚……她就这样无端端地嫁人了,对象是传说中的青花少主,只有十八岁的小鬼,比她还小,她不是老牛,不习惯啃嫩草,要结婚,你自个儿结去……
  • 法医老公请放过

    法医老公请放过

    他玩世不恭她静如处子,动如脱兔那一年夏天他对她一见钟情对她展开默默无声的追求她离开那天他一个人在他们相遇的地方坐了好久悲痛欲绝再次相遇她视他为陌生人他不以为然重新开始一场浪漫追爱史就此展开
  • 我死后的事

    我死后的事

    我死后才知道,我的兄弟抢了我的女人。我一下子迷茫了,发生的在我身上到底算是什么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