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402500000004

第4章 数学宝殿(2)

中国古代数学的十大瑰宝——《算经十书》

我国古代千余年间陆续出现了10部数学著作,被称为中国古代数学的十大瑰宝。它们是(1)《周髀算经》:这是一部我国流传至今最早的数学著作,也是一部天文学著作。在数学方面主要讲了学习数学的方法。(2)《九章算术》:是算经十书中最重要的一种。(3)《孙子算经》:较系统地叙述了算筹记数法和算筹的乘、除、开方以及分数等计算的步骤和法则。(4)《五曹算经》:北周甄鸾所著,全书共收集了67个问题。所谓“五曹”是指五类官员,即“田曹”、“兵曹”、“集曹”、“仓曹”、“金曹”五大类问题。(5)《夏侯阳算经》:全书共3卷,收有83个数学问题,内容与《孙子算经》类似。(6)《张丘建算经》:南北朝时期的著作,除《九章算术》的内容外,还有等级数问题、二次方程问题、不定方程问题。(7)《海岛算经》:魏晋时期刘徽著,以测海岛的高、远而得名。(8)《五经算术》:北周甄鸾著,对《易经》、《诗经》、《周礼》、《礼记》、《论语》、《左传》等儒家经典中与数学有关的地方加以注释。(9)《缀术》。(10)《缉古算经》。以上10部书统称为《算经十书》。

“哥德巴赫猜想”只差最后一步

哥德巴赫猜想原稿抗日战争刚结束后不久,福州市的一个中学“英华书院”来了一位知识渊博、诲人不倦的数学教师。在数学课上他给学生们讲了许多有趣的数学故事。有一次,他向学生们讲了“哥德巴赫猜想”的难题,并且说:“自然科学的皇后是数学,数学的皇冠是数论,‘哥德巴赫猜想’则是皇冠上的明珠。”这些话,深深地打动了学生陈景润的心,鼓舞着他立志要去摘取这颗明珠。有志者,事竟成。经过20多年的奋战,陈景润已经离拿下这颗明珠只差一步了。那么,这颗明珠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200多年前,德国数学家彼得堡科学院院士哥德巴赫,曾以大量的整数做试验,结果使他发现:任何一个整数,总可以分解为不超过三个素数的和。但是,他不能给出严格的数学证明,甚至连证明该问题的思路也找不到。因此,1742年6月7月,他把这个猜想写信告诉了与他有15年交情,当时在数学界已享有盛誉的朋友欧拉。信中说:“我想冒险发表下列假定:大于5的任何整数,是三个素数之和。”欧拉经过分析和研究,在回信中说:“我认为每一个大于或等于6的偶数都可以表示为两个奇素数之和”。欧拉又进一步将这个猜想归纳为以下两点:

(1)任何大于等于6的偶数都可以表示为两个奇素数之和。

(2)每个不小于9的奇数都可以表示为三个奇素数之和。

我们可以利用一些具体的数字进行验算,看看欧拉上述两个猜想的正确性,如

6=3+318=11+7

8=3+520=13+7

10=5+5……

12=5+748=29+19

14=7+7……

16=13+3100=97+3

9=3+3+3

11=3+3+5

13=3+3+7

……

27=3+11+13

……

103=23+37+43

同时,欧拉的两个命题是有联系的,容易发现:第二个命题是第一个命题的直接推论,若第一命题正确,就能非常简单地推出命题二是正确的。

因为,假设命题一正确,我们设奇数A≥9,则

A-3≥6

而且A-3是偶数。

由命题一可知,必有两个奇素数n1、n2,使得

A-3=n1+n2

所以

A=3+n1+n2

因此,命题二是正确的。

由此可见,命题一的正确性被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也就彻底解决了。

哥德巴赫问题所以引起人们极大的关注并激励着不少人为解决这一难题而奋斗一生,其原因就在于:若解决这样的问题就必须引进新的方法,研究新的规律,从而可能获得新的成果。这样就会丰富我们对于整数论以及整数论与其他数学分支之间相互关系的认识,推动整个数学学科向前发展。

1900年著名德国数学家希尔伯特在国际数学会的演讲中,把哥德巴赫猜想看成是以往遗留的最重要的问题之一。1921年英国数学家哈代在哥本哈根召开的数学会上说过,哥德巴赫猜想的困难程度可以和任何没有解决的数学问题相比。200多年来,这个难题吸引了世界许多著名的数学家,他们付出了艰苦的劳动。虽然这个问题还没解决,但是进展很大,19世纪数学家康托耐心地试验了从2到1000之内所有偶数命题——都对;数学家奥倍利又试验了从1000到2000以内所有偶数命题——也是对的。即他们二人连续验证了在2到2000这个范围内,任何大于或等于6的偶数都可以表示为两个奇素数之和。

1911年数学家梅利又指出从4到9000000之内绝大多数偶数都是两个奇素数之和(即他共验证了449986个偶数命题是正确的,只有14个偶数他没能验证出来)。后来更有人一直验算到了3.3亿,都表明哥德巴赫猜想是正确的。上述一些数学家们虽然做了大量的工作,但都没有离开验算的轨道。

1923年两位英因数学家希尔德和立特伍德在解决哥德巴赫问题的探索中得到新的进展。他们虽然没有解决这个难题,但是却使这个问题与高等数学中的解析因数论建立了联系。一方面为解决这个问题搭了第一座桥,使哥德巴赫问题解决的途径从验证阶段踏上了解析证明的新征程;另一方面在两个不同的学科间发现了微妙的联系,从而会引申出许多新的发现,为制定新的理论打下基础。

直到1930年,这个难题才有了决定性的转折,苏联青年数学家西涅日耳曼采用筛法和数列密度法证明了“任一大于等于9的自然数,一定可表示为不超过300000个奇数之和”(注意:任一大于9的自然数,上述定理都成立,则任一大于9的偶数,上述定理当然也成立)。这个结果与哥德巴赫猜想相比,似乎非常滑稽可笑,然而,正是这个定理为证明哥德巴赫问题找到了新的方法。西涅日耳曼感到要从哥德巴赫问题的原来形式去证明是徒劳的。因为,一个能表示成几百个素数之和的数,未必能表示成三个或两个素数的和,可是一个数若能表示成一百个素数的和的问题得证,就能使一个数表示成三个或两个素数之和的问题的证明变得容易了。在数学上为了证明某个命题,常常需要把它变化一下形式,即变成它的等价命题或者是放低要求的命题。新命题证完,原命题立即得证或者容易得证。

西涅日耳曼提出:是否存在一个完全确定的,但又是尚未知道的整数,使任何自然数都可表示成不超过C个素数和的形状?换言之,不论N是怎样的自然数,总可以将它写成

N=P1+P2+P2+…+Pn

的形状。其中Pi(i=1,2,…n)均是素数,而n一定是小于C(至多等于C)的整数。若能证明C=2,那么,哥德巴赫问题就能证明了。西涅日耳曼开拓了这条新路,找到了解决老问题的新方法,受到人们的称赞,并把C称为西涅日耳曼常数。有开拓者就有后继人,后来又有不少数学家把C这个数降到67,也就是不论怎样大的偶数,都可以表示为至多是67素系数之和的形式。

1937年苏联另一位数学家维诺格拉道夫,把西涅日耳曼常数又降到4,之后又凭借他自己创立的一种新的数学方法——估计指数和的方法,证明了:每一个充分大的奇数都一定可以表示为三个奇素数之和,将哥德巴赫猜想的第二个命题解决了。正是由于维诺格拉道夫创造了新的数学方法,解决了“半个”世界著名难题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被授予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的称号,并获得了斯大林奖金。

我国对这个问题的研究也有很长的历史,并且也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这是非常值得我们自豪的。

大家非常熟悉的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教授,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开始这项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新中国成立后,在华罗庚、闻嗣鹤两位教授的指导下,我国一些年轻的数学家不断地改进筛法,对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取得了一个又一个可喜的研究成果,轰动了国内外的数学界。

我国青年数学家陈景润在研究哥德巴赫问题上,有着惊人的毅力和顽强的精神。1965年苏联数学家维诺格拉道夫、布赫斯塔勃和朋比利又证明了:偶数=(1+3)。这个结果在当时已经是很了不起的成就了。然而,陈景润还是不畏劳苦地攀登着。由于他精心的分析和科学的推算,不断地改进“筛法”,大大地推进了哥德巴赫问题的研究成果,取得了世界上领先的地位。1973年他终于证明:每一个充分大的偶数,都可以表示成一个素数及—个不超过两个素数乘积的和,即:

偶数=(1+2)

若把两个素数乘积变成一个素数即:

偶数=(1+1)

这样,哥德巴赫问题——这颗皇冠上的明珠就要被摘下来了。

陈景润的成就,在国内外引起了高度的重视。我国数学家华罗庚和闻嗣鹤都曾高度评价他的研究成果。英国数学家哈伯斯坦和西德数学家黎希特合著的《筛法》一书,原有十章,付印后又见到陈景润的(1+2)的成果,感到这一成就意义重大,特为之添写了第十一章,标题叫做“陈氏定理”。

哥德巴赫猜想离彻底解决仅一步之差了。但是,这即将登上顶峰的最后一步,也是极端困难的一步。不过看到陈景润的研究成果,看到我国数学才能卓著的年轻人不断涌现,看到广大科学家为攻克一个个堡垒而表现出来的顽强毅力,相信,登上顶峰、走完这艰苦的一步,肯定是为期不远了。

同类推荐
  • 诗经(读好书系列)

    诗经(读好书系列)

    每一粒种子在合适的条件下都会发芽,每一个孩子都是未来栋梁的种子。本书以努力用一种新鲜快乐的方式,把那些激励着孩子们健康成长的品质深深植入到他们的心田。本书是以单编的故事形式出现,每一篇文章由一则故事和“智慧箴言”组成,高深的箴言内容变成孩子们自己的语言,方便孩子们的思维习惯,从而改变一些说教的成分,改变箴言本身具备的严肃的成人化语气,更易让孩子们接受,从而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学习的快乐,以至成长的快乐!故事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一个人的心灵,因此,看故事是孩子们塑造美好心灵的一种绝佳方式。这本故事书收集了让孩子更聪明的智慧故事几十个,并配以手绘图画。全书语言通俗,容易理解,适合广大青少年朋友阅读。
  • 幼儿园的小多米:我们一起玩儿吧

    幼儿园的小多米:我们一起玩儿吧

    从孩子怎样与人交往为切入点,围绕分享、宽容、礼让等主题进行情景还原,通过融合了趣味性和可读性的小故事,让孩子在快乐的阅读中学会待人接物,与人相处的能力。
  • 世界最具幻想性的童话故事(2)

    世界最具幻想性的童话故事(2)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生命故事总动员

    生命故事总动员

    本书主要介绍生命学科的相关知识,从“生命学家故事”、“生命重大发现”、“生命未来动态”三个篇章入手,使读者更容易、更有效地了解生命学科领域内的知识。
  • Q版语文

    Q版语文

    “全球精神减压中心”重点推荐读本。搞笑经典,抽风试题,让您轻松获得诺贝尔开心大奖,颠覆传统,挑逗全身神经,让你越策越开心。全书共六个单元,内容包括:小猫钓鱼、小蝌蚪找妈妈、龟兔赛跑、小马过河、狐狸和乌鸦、自相矛盾、塞翁失马等。
热门推荐
  • 神偷来了

    神偷来了

    神曰:人是脱离不了我的掌控的。可陌澜汐偏不信命,她坚信自己可以掌控自己的人生。什么傻子,什么废材,睁大你的眼睛,看看陌澜汐是如何逆天的。
  • 中国文化史速读

    中国文化史速读

    本书将中国文化发展史上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事物或事件加以收集整理,做成一专题史。详细地阐述事件的过程和对历史产生的影响。
  • 从天而降:邪君你媳妇掉下来了

    从天而降:邪君你媳妇掉下来了

    不就穿越么,本姑凉很蛋定。但是。。。头次男扮女装就被采草是什么鬼。。。还有、、不就看了你洗澡么。。你这娇滴滴的样子是闹哪样??
  • 背后有人

    背后有人

    大学毕业生刘菲菲,只身来到N市创荡,应聘进入条件优越的宏达公司。刘菲菲进入公司,才发现这个公司太诡异:换文秘比翻书还快,她的前任,不是车祸身亡,就是离奇失踪,公司的女文秘被称为“死亡替补员”。而更让她恐慌的是,老板方渐鸿也不是省油的灯,一有时机就对她进行骚扰;夜半时分,楼上久无人居住的房间竟然有脚步声…….
  • 神兵天降

    神兵天降

    精元问世,群侯纷争。魔族问世,腥风血雨。不幸坠崖,遇见奇人。家族之耻,怀恨在心。几年陈酿,登峰造极。本书讲述一位天才少年在短短几年的时间,从家族当中默默无闻的小子,慢慢崭露头角,最后为家族出人头地,以铁血佣兵团为复仇目标最后建立“神兵团”并且问鼎大陆巅峰的传奇人生。
  • 史前巨鳄

    史前巨鳄

    漫天都是七彩缤纷的流星,流星在大气层燃烧,化为密布全球的奇异彩色雨点,落到陆地上,落到高原,落到海水中......“妈妈你在哪?”一条身长近十六米的巨鳄趴在孤岛之巅对月咆哮......大气开始改变,地球万物都在改变着...一夜间,所有的一切都变了,以前任杨龙欺负的人类一个个变成了徒手劈山裂地的勇者,身体有十米大小的龙黄蜂,高耸入云的长颈鹿,羽翼遮天蔽日的麻雀,昔日的霸者,蔑视一切的史前巨鳄又将有何种变化?不,这一切都只是阴谋!
  • Going into Society

    Going into Society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林天行

    林天行

    21世纪地球的一个有远大幻想的无为青年,历尽艰险苦难,幻想着有一天能一飞冲天,然而突如起来的穿越,却并非青云直上,再度并且更加平凡低下的他为了打破命运的枷锁,冲破贫贱的命运,勇往直前!他要向世人证明,富人就是由穷人演变,强者就是由践踏而起,前世今生,他要一一打破,且看主角如何闯荡异世,以平凡之身如何揭发一个又一个的不平凡之事…………天士,凝结元力;天师,本命真灵;天将,御空飞行;天王,雄霸一方;天帝,盖世千古;玄天,道之与玄;玄尊,唯我独尊!
  • 巨虫领主

    巨虫领主

    一个特种兵、一个是富家小姐,一次任务,让两人来到了一个,满是巨大昆虫的世界,人高的吸血蚊虫,比牛还大的蜘蛛,如同怪兽的飞龙。这里除了原始和野蛮外,还有曾经辉煌过,而现在却快灭绝了的虫人文明。面对着各种各样强悍的种族,伴随着痴情与忠贞,善良与忠诚,看他如何带领虫人们,建立起一个崭新的虫人文明。最近也不知怎么啦,想在起点上写评论和投票那是非常的困难,往往试了十次也不见得能成功一次,很是郁闷,因此,最近我支持朋友们也很不稳定,抱歉,抱歉。不过我还是会不断支持朋友到底的
  • 凤怜月华冷

    凤怜月华冷

    他,白衣胜雪,有着闭月之貌,幽兰花般的清澈醇香,内心的炙热覆着清冷的外壳。他,红衣似伙,有着曼珠沙华般的妖娆魅惑,带着复仇的决心,踏上毁灭仇人的道路。他于他,是仇人之子,是玩物,是让仇人心毁、泄愤泄欲的工具。他于他,是突如其来的困惑,是内心不自在的彷徨,是那心动瞬间的毒药。他们相互吸引,相互欣赏,却也在对方的世界里丢心、残心。于是,白衣手执白玉笛,红衣手抚红古琴,两个心思各异的风华之人,最后一曲倾世恋歌《痴心殇》可是,我怎么舍得伤你,怎么舍得那就只让我心神毁灭,堕入轮回,来世再来你身边作陪你可愿等我,等我来世,等我作伴,你可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