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636300000012

第12章 一九九二

纪事

关于留学生卢刚在美国杀人的讨论,暴露了当代中国青年价值观的混乱,故有此文。年初在国际宗教史协会(IAHR)北京会议上第一次用英语发表关于现代宗教改革的论文,被我很尊敬的陈泽民教授评为“一个哲学家的梦”,很为震动。妻子在暑假后赴加拿大半年,期间我一人照料上小学的女儿,一日忙于三餐做饭,又为寄送“宗教与世界”稿件摔断了脚趾,十分狼狈。

年底为在香港举行的国际会议写作英文论文“中国知识分子向何处寻求智慧”,完成那天因通宵写作,凌晨腰疼得无法从椅上站起!赴港申请批准拖延,终未成行。

从绝对命令到社会生态

爱荷华大学校长在被害者葬礼上说:“我们无法理解,我们感到茫然……”对这次讨论中出现的某些说法,我也无法理解,但是绝不茫然!

例如,有一种说法是:在某种“公理系统”中,卢刚“绝对是位英雄”,因为他“追求绝对的公正”,“追求的是超越,考虑的是存在的意义,而不仅仅是衣食住行。”这几句话如果不是反话,确实无法理解。但是有一点是清楚明白的: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价值观,可以为之说出一套“理”,甚至说得很有“系统”,可是那个“理”却未必“公”。像卢刚那样为一己“出气”而使未犯死罪的人惨遭横死,用放暗箭打冷枪的阴险去制造奇冤大屈,这是堕落为大奸大恶,哪来半点“英”气?这是在制造“绝对的不公”,哪还有“理”可言?所谓公理,应是人类理性能够接受的道理。理性告诉我们:假如人人都可以为自身的“自我”去毁灭他人的“自我”(甚至因此而成“英雄”),则一切“自我”都将不复存在。

“公正”意味着为了某种真正的“公理”或公平原则,不惜作出不利于自己的判断或抉择。所以“大公”必连着“无私”(在此,“公”指的是公正原则而不是某个团体)。卢刚恰恰是为泄私愤而践踏了公正的原则或公理(如“对等原则”,“人人有生命权”等),这不必多说。这里要问的是:如果生活中找不到“绝对的公正”,人是否就可以为所欲为?

假如“绝对公正”指的是要“所有人都满意”,那确实很难找到。不过的确有一条“绝对公正”的原则,那就是康德揭示的道德律“绝对命令”,所有人都必须遵守这条命令:“不论做什么事,总应该做到使你的意志所遵循的准则,永远同时能够成为一条普遍的立法原理。”这意思是说,如果你真心想要人人都接受你做某件事的道理,那么你就可以做那件事,否则就不该做那件事。例如,你想造假药时,如果你真心想要人人都做假,真心愿意你喝的牛奶掺了尿素、你买的火车票都是假票、你看的报上全是假消息、你生病时到手的全是假药,那么你就可以造假药,否则你就不该造。康德发现的“绝对命令”、“人是目的”等道德律,实际上正是人类社会得以产生和维持的基础,正是人作为人不能不接受、若不接受则无法做人的公理。东方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仁者,爱人”之说,西方有“爱邻人”、“爱人如己”之说,这绝不只是什么“立教”者、“立法”者的事情,而是为人之本、做人之根;这也不只是什么哲人教主的教导,乃是人之由来、人之所往!

所以前述问题可以这样来回答:生活需要一条“绝对公正”的原则,那就是,人不可以为所欲为,或者说,自由的界限,是不侵犯他人的同等自由。康德说的道德律,是“绝对服从”又“法由己立”,以人为目的而普遍有效,这就是“意志自律”,也即自由。由此可以看出,当代不少青年对西方“自由”学说的误解,已到了颠倒其本意的程度。一般只认为“自由不错,应该追求”,然而西方哲学思想所说的自由(这里指意志的自由,不是指社会政治层面的“出版自由”之类),是人本来就有的,不待“追求”。它几乎等于“选择”或行动自决,所以它要人对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不能推诿给必然性),于是它带来的常常是悔恨或痛苦,而不是安宁或幸福。

说它“好”,是因为它能使人摆脱必然(即有别于自然),但它有一大“害处”,即它与人的局限性一起造成了犯罪(道德上宗教上的罪)的可能。至于某些以“自由”之名而犯的罪行,其实恰恰是放弃自由。例如,你指责我偷窃你的食物,我可答曰:“我饿时有吃饱的自由!”这样说实际上把自己降到了无自由即“非人”的层次,因为如猪狗之类的“非人”,饿时见食必吃,这是受制于必然的自然规律。而人却能够为某种目的,拒不服从这种自然规律,因为人有自由,意志可以自律。所以康德指出,自由是道德律的前提,道德律又是自由的体现,自由与道德是无法分割的。

看来,梁启超在本世纪初的这段话,在本世纪末还得重复:“嗟夫!今世少年,莫不嚣嚣言自由矣,曾不审夫泰西之所谓自由者……无一役非为团体公益计,而决非一私人之放恣桀骜者所可托以藏身也。”(《论自由》)现在不少人认为自私自利可“托以藏身”的,还有“功利主义”、“快乐哲学”等学说,以及“个人”、“自我”等概念(此次讨论亦有涉及)。殊不知这里也有南辕北辙式的误解,以至在丧失“国粹”的同时,又糟蹋了“洋粹”。例如,“功利主义”讲的善恶标准,要在是否“符合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而非一己私利;“快乐哲学”讲的个人幸福,在于符合自然的法则或神意而得到和谐安宁;“个人本位”讲的是尊重保护个人独自具有而不可替代的价值,因此侵犯(更不必说毁灭)个体的他人,恰恰是在践踏这个原则;至于“自我”,乃是属于人而不是非人,属于前述“自由”而不是必然的东西,因此可以说,侵犯他人的自我,就是侵犯自己的自我(正如辱骂别人之时就侮辱了自身);以自我为中心,就是贬低自己的自我(贬为一个偶像)。

梁启超指出,各种奴隶状态均“莫惨于奴隶于我”,战胜自己才能自强:“自胜焉,强焉,其自由何如也!”这就涉及开头提到的“超越”问题。所谓超越,就是要超越自我。像卢刚那样深陷于忌恨的泥潭,既超不出对“偷斧子的人”的猜疑心,又越不过因所谓“个人羞辱”的报复心,只能灭顶于一己幻觉,从何超越自我,遑论“追求超越”?他那种金钱可慰父母之心、性交重于厚爱深情的态度,那种为“论文得奖”、“风光风光”而活着的境界,清清楚楚地表明,他恰恰陷入了存在哲学揭示的那种只为“眼下”而活、不思存在意义的低级生存方式。从这种低于人的生活方式,走向“好活不如赖死”的行为,实属必然。因为,“不知义”,正可说是“赖”;“低于人”,恰无异于死。

印度教有言:大梵像整个空间,个人灵魂像罐子里的空间。这个比喻形象地说明了“小我”与“大我”本为一体的关系,深刻地揭示了自我的非孤立性和超越自我的必要性。海德格尔则说:人的存在是InderWeltsein(在世,在世界之中存在),个人的存在是同世界不可分离的。从亚里士多德关于人是政治动物的学说,到马克思关于人的本性是社会关系的理论,无数思想家都指明了人类体验到的这一事实:没有个人就没有社会,没有社会也没有个人。正如破坏自然的和谐、打断自然生态的链条意味着死亡一样,破坏社会的法则、打断人际生态的链条,也将导致死亡,更快速、更直接的死亡,包括每一个人的自我在内的死亡,而且是作为弱肉强食的禽兽的死亡!

海明威曾引用过300多年前英国宗教诗人约翰·堂恩的一段话:“谁都不是一座岛屿,自成一体;任何人的死亡都使我受到损失,因为我包孕在人类之中。所以,绝对不必去打听丧钟为谁而鸣;丧钟是为你而鸣。”这位美国作家曾多次远渡重洋,为异国人民的生存而战,以实践这段警世恒言。他死后30年的今天,我们要问:如果人类自己毁灭自己,谁来为我们敲丧钟呢?

原载《北京青年报》1992年5月28日

同类推荐
  • 耕堂劫后十种:秀露集

    耕堂劫后十种:秀露集

    本书是作者的杂文作品集。一、戏的梦二、书的梦三、画的梦四、石子——病期琐事五、乡里旧闻等。
  • 唐诗宋词元曲(第十卷)

    唐诗宋词元曲(第十卷)

    唐诗、宋词是中国诗歌史上流芳百世的不朽丰碑,将我国的诗词艺术推向了最高峰。警句名篇被历代文人墨客所吟咏,以至名人评说“唐后无诗,宋后无词。”为了更好的继承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我们本着思想性、艺术性、可读性兼顾,信达雅并重的原则,重新校订注释编纂了这部《唐诗宋词》,并配以清晰线描图,以飨读者。可谓“吟一首如遍品天下之敬醴,诵一句若尽阅华夏之圣观”! 本书采取最为脍炙人口的经典选本,融合中国古代绘画艺术作品,生动形象地阐发文学的主旨和意境,达到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完美境界。
  • 福建尤溪民间故事

    福建尤溪民间故事

    《福建尤溪民间故事》收编的34个故事中,有的是在当地曾经发生过的一段真实历史,而绝大部分是在史志记载之外,长期散落在民间的口头传说。采取正史、野史、奇闻、逸事结合,汇集而成的情节有趣、内容新颖。其中,有的故事虽然发生近代,但它在当时却是关系到当地百姓生命财产安危的特大历史事件。有过亲身经历的当地老人,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仍心有余悸。现代人,对于这一段历史,都很陌生,只是偶尔在闲谈中,像听故事一样,听人传说,印象淡薄,相距遥远,今天已融入到民间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 青春雕像

    青春雕像

    本书主要内容为:红玫瑰,少女,读你, 知音,星,网,你的眼睛,你的眼睛,颤栗,季节。
  • 新诗观止

    新诗观止

    收胡适、鲁迅、郭沫若、李大钊、藏克家、俞平伯、柔石、艾青、流沙河等作家诗作200多首。
热门推荐
  • 榕阴草堂诗集校注

    榕阴草堂诗集校注

    潘乃光的诗歌,直抒性灵,清淡自然,是他几十年幕府生活的结晶,亦是他用心灵去触摸幕府体制之后的伤痛之言。其诗不仅是他游幕的人生传记,同时也是他整个心灵的独自,是一部心灵的历史。它展示的不仅是他个人的人生遭遇,同时更是整个晚清游幕文人的生存状态的历史缩影,生动地再现了他们的生活原貌。在他的诗中,其情感之无端,思想之激烈,人生之蹉跎,岁月之流逝,种种伤时感世之言,无不警示着幕府士人生存状况的恶化,诠释着他们在特定时代的心灵感受,掀开了晚清一代游幕士人所处文学生态环境之一角。本校注以光绪十九年铅印本作底本,手抄本为参校本。对潘乃光的诗歌文本进行了系统的校正与阐释,力图再现其诗歌原貌。
  • 三界奇书

    三界奇书

    魔神现,混沌劫,洪荒破碎,六界不存;神劫再临,毁天灭地,天地岁月,是否会因此重生,万物生灵的命运又将何去何从。八世至善,九世轮回,出生平凡,但是,鸿运齐天的秋小凡,又将如何以微末的生命,阻止这场延续至今的远古浩劫,一步步走上混沌封神之路。
  • 我们在北京相遇

    我们在北京相遇

    《我们在北京相遇》改编的《北京你好》,获第十四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佳电视电影奖。
  • 佛说开觉自性般若波罗蜜多经

    佛说开觉自性般若波罗蜜多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都市异能在异界

    都市异能在异界

    带着异能来到异界。赌石?哥逢赌必赢。天才?貌似不够看啊!煅器师,很稀少?可哥背靠高科技新球,完全没问题啊!至于其他方面,这个怎么说呢……用小胖子的话来说就是:“老大,你这有点开挂啊!”叶宁瞥了他一眼:“你懂个毛,装逼要严肃,打脸要认真。”
  • 变态儿子天才妈咪

    变态儿子天才妈咪

    三年前的萧情,三年后的白墨宸,本是敌人的(她)他们爱上了对方,坠入了恋情之河,永远不能逃脱...三年前——”对不起...小熙...”黑发男子深深低下了头“为什么?萧情...”女子神情落寞三年后——“女人!你是第一个敢这样和我说话的人!”栗紫色发男子危险的眯起眼睛看着面前的女人“是吗?那我可真是深感荣幸啊!白大少!”面前的女人倾城一笑——————————————“女人!嫁给我!我宠你!”栗紫色发男子的话语非常霸道“想让我嫁给你?凭你本事!”女人明媚一笑但是突然出现的萧情打破了这原本美好的一切纳兰珞熙!告诉我你的选择!
  • 毓麟验方

    毓麟验方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我要休仙

    我要休仙

    霍乱之地,妖星地球,万魔重生,武动苍穹!仙二代为了达成修仙之愿,无意降落妖星,为了修炼加入“八部门”跟随者莫爷爷等人开始了自己一生的盗墓之旅!为了修炼不断的挑战“隐墓”排行榜!从第二十八位黄河隐墓开始挑战,黄河祖兽龙鱼,阴阳虫红猛,碧眼罗汉,无极阴尸,青铜古象,兽身尸傀,更有“幻世密林”……
  • 凯恩斯(世界历史名人丛书)

    凯恩斯(世界历史名人丛书)

    凯恩斯革命”并不是一场闹剧,也不是一场悲剧,而是人类思想遗产宝库中的一部分,是人类关于政府与企业角色安排问题的思维进程中有益和必要的一步,它深化了人们对于企业自由经营和市场机制的认识。
  • 武林第一

    武林第一

    药炎家族大本营被敌派入侵。身为家族中的废物少年逃到深山中。看见一位老僧。老僧拿着2本书告诉药炎,一本书可以活下来得到通天力量,一本书碰到就死,得到神功的药炎救得父母又被告知‘非亲生’于是走南闯北增强实力去挑战当时内路最强的门派——孤天门,在赵国被赵国大家族——雍门家族的四小姐给忽悠成未婚夫。这是武侠的世界,却有一股仙侠风。这里是新的武侠,这里的门派,武功都是新的,这里的世界是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