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636300000004

第4章 一九八七(2)

“我-它”关系对于人的生存和发展是不可缺少的,人类的许多成就都必须通过对世界持“我-它”态度才能取得。可是在“我-它”关系中,“我”的兴趣只在于从“它”那里获取什么东西,利用“它”来达到某种目的,而不在于把“它”作为人格来对待,来发生相互的关联。显然,如果这种关系或态度扩及人与人之间,那是十分可怕的。事实上,我们在多数场合下有意无意地采取的,正是这么一种态度,而且布伯认为,在人类历史和文化中,“我-它”关系正一步步吞噬着“我-你”关系的地盘。与此相对照的是,当我们把一个人作为“你”来对待,也就不把他视为一个物或一个客体了,“当我面对一个人,把他作为我的你,并对他讲说原初词我-你,这时他就绝不是物中之一物,也不是由物所构成的了。”(参见陈维纲译本第23页)这种真正的符合人性的关系,本来就只出现在少数场合,“转瞬即逝”,由于“我-它”关系的侵蚀,就益发可贵,愈加需要了。

把人作为物来对待,对人采取“我-它”态度,不仅仅贬低了别人,同时也付出了自己的人性作为代价。因为只有通过真正的符合人性的关系,即“我-你”关系,人才能成为真正的人。例如,一个主人把奴仆作为物,作为“它”来对待,随着奴仆所受的非人待遇而来的,就是主人自己的非人化。所以林肯说:“我不要做奴隶,也不要做奴隶主!”所以布伯说:“人离它无法生存,但谁若仅仅同它生活,谁就不是人。”(参见陈译本第51页)布伯的这些思想看似抽象,其实揭示了人类生活中一个根本性的实际问题。

由于“我-你”关系涉及人的整个存在,它要求人用自己的整个身心对别人的全部存在作出回应,如果我们同人建立了“我-你”关系,那就不可能去仇恨人。像“文化大革命”或法西斯战争宣传那样把“敌人”抽象化(例如“黑五类”)、非人化(例如“牛鬼蛇神”),从而煽起仇恨狂的现象,就是利用了人会对作为“它”的抽象对象冷酷无情,而不会对作为“你”的具体完整的对等相关者冷酷无情的心理。

读者很容易以为,布伯所说的“我-你”关系,只能存在于人与人之间。然而布伯认为,人与动物、植物甚至无生物之间也可以有这种关系。人观察一棵树或一片树林,可以估算其木材数量,只关心利用之或出售之以获利。这当然是“我-它”关系。但这并非人与树或树林发生关系的唯一方式。人也可以悠然仰卧于树木的浓阴之下,凝神观照,心旷神怡,甚至“物我合一”……这一切都表明人与树进入了“我-你”关系。类似的情况更为经常地出现在人与动物之间。布伯在《我与你》中关于人与猫建立“我-你”关系的瞬间的那段精彩描写,即为一例。

这种思想并非哲学家脱离实际的奇思妙想,而自有其深刻的现实意义。当代的生态学警告人们:把自然视为一个取之不尽的资源库的时代已经结束,人类赖以生存的生物圈是一个十分脆弱的东西,人只有把自己置于与自然相互依赖的关系之中,才有希望避免生态灾难。换言之,人必须同自然建立一种共生关系,仅仅考虑人的生存,就会毁掉人的生存。布伯的思想与之不谋而合。他早在六十多年以前,就号召人不仅仅在社会关系方面摆脱“我-它”关系的统治(参见陈译本第65-70页),而且在人与自然的关系方面也摆脱“我-它”关系的束缚。他不但在那通向“非人”与“毁灭”的路口亮起了红灯,而且在那通向“真正的人”与“生存”的路口挂起了指路标。

当然,布伯的这些思想都有着深厚的宗教根基。在宗教思想方面,布伯认为人与上帝也可以有“我-你”和“我-它”两种关系。很多人把上帝视为一种抽象,可以论述,可以用理性论证加以证明,可以像对一个客体那样加以考察和讨论,这当中包括不少哲学家和神学家。布伯认为,这些人是用“我-它”方式来对待上帝,把上帝当成一个可以运用理性来解决的问题,这就把上帝当成了一个对象、一个物、一个“它”。在“我-它”关系中,我们不可能真正认识一个人,同样绝不可能认识上帝。同上帝的唯一适当的关系,应该是相互性关系,是“我-你”关系中最内在强烈的关系。我们对待上帝,不仅要将其作为“你”,而且要作为“永恒的你”。

但是人们会问:在哪里才能找到这么一种与上帝的关系呢?

布伯的回答是,上帝即“永恒的你”,是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永远在当下存在的。上帝呈现在每一个真正的“我-你”关系中,而每一个真正的“我-你”关系也促使人去追求同那“永恒的你”的“我-你”关系。上帝不像鲁道夫·奥托(RudolfOtto)所说的那样是“全然相异者”,上帝是“全然现存者”。同上帝的适当关系,不在于为其存在和属性进行论证和辩论,而是以祈祷和牺牲为基础的。正因为如此,人们谈论上帝时所用的流传最广的类比,是把上帝比作人。这种谈论上帝的方式,就是在承认这个类比不能穷尽上帝性质的同时,努力去把握上帝作为“永恒的你”的意义。

乍看之下,布伯的宗教思想颇有神秘主义色彩,但是稍加体会,就会发现他恰恰是神秘主义和消极出世思想的激烈反对者。他不但用相当篇幅深刻地批判了神秘主义和出世思想,而且反复说明:充分介入世俗生活并使之神圣化之日,就是同“永恒的你”相见之时。“倘若你穷究万物及限在之生命,则你趋近无底深渊;倘若你无视万物及限在之生命,则你面对无限空虚;而倘若你圣化生命,则你与无限生机之上帝相遇。”(引自陈译本第102页)使生活神圣化意味着摆脱一味利用的关系,即“我-它”关系,“非本真关系”,而同世上的一切建立“我-你”关系,即“本真关系”。“生活不能被分成两半,一半是同上帝的本真关系,另一半是同世界的非本真的我-它关系——你不能一面虔诚地向上帝祈祷,一面又汲汲于私利。人若把世界视为谋利的手段,则他也会把上帝视为谋利的手段。如果一个人(不是指“无神论者”)对那无名者(按指上帝。——笔者)说话,乃是出于暗夜里顶楼小窗中的渴求,那么他就是一个不信神的人。”(参看陈译本第132页)撇开这里的宗教思想不论,其中表现的人生态度显然是积极而高尚的,而且也是对那些“信神”或不信神的唯利是图者的深刻批判。在谈到同“永恒的你”相遇而获得的“充实的现在”,即所谓“启示”给予人生的意义时,布伯写道:“这种意义,不是来生的意义,而是我们的此生的意义,不是彼岸世界的意义,而是我们的此世的意义,它要在此生之中,在与此世的关系之中得到证实。”(参见陈译本第135页)布伯是犹太教哈西德教派的思想家,但他的思想是超越宗教和宗教界限的。

下面这段话既反映了他的这一特点,也表明了他的人生观的入世性质和积极性质,还可以视为《我与你》一书的一个总结:你必须自己开始。假如你自己不以积极的爱去深入生存,假如你不以自己的方式去为自己揭示生存的意义,那么对你来说,生存就将依然是没有意义的。每一件事物都在等待着你去圣化;每一件事物都在等待着在相见中被你发现,在相见中被你实现……用你的全部存在去同世界相会吧,这样,你也将与上帝相会。(《无声的问题》,载于《在转折点上》,纽约,1952年版,第44页。转引自利文斯顿着《现代基督教思想》,第353页)最后我想顺便谈谈对《我与你》“后记”的最后一段话的理解。陈译本中这段话是:“我们不能证明上帝与人的相互关系的存在,正如不能证明上帝的存在。如果谁敢于讨论此问题,他必须提出证据,并让对话者也拿出证据,现时的或将来的证据。”这段译文给人的印象是:在提出证据之前,人们不该讨论上帝与人的相互关系是否存在的问题。这与这段话前边的一段话、与全书表达的思想都有矛盾。

相比之下,沃·考夫曼(WalterKaufmann)的英译文(CharlesScribnersSons,1970)似乎与全书的精神和布伯的一贯思想更为切合,意思也与前文相衔接。这段英译文可以译为:“上帝与人的相互关系之存在,犹如上帝之存在一样,是无法论证的。但任何人仍然敢于谈及这种相互关系,这就是在为之作见证,也是在请求他的听众为之作见证——现在或未来的见证。”(着重号为笔者所加。“论证”指理智的推理,“见证”指人生的体验)我认为陈君的译文精炼凝重,典雅传神,笔者不谙德文,本不应对据德文原版翻译的译文置喙,之所以敢于提出这句话来商讨,实在是因为它不唯是引人注目的全书结语,而且我觉得也是一句含义丰富的典型表述,对于理解《我与你》的思想比较重要,因而值得我们再三体味、探讨。

现代人多爱读短文,读薄书,我亦如此。我以前读过不少介绍布伯的文字,“我与你”三字如雷贯耳,但始终没有机会得睹全书,这次托陈君之福,得以竟读。

掩卷之余,倍感此书似薄不薄,斯文似短非短,非再三咀嚼玩味不可。惜乎自己常陷于“我-它”纠结,无暇常与早已作古的布伯作“我-你”之会,只好一边慨叹“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一边以“慎思笃行”的中国古训聊以自慰了!

原载《读书》1987年第9期

后收入《有心无题》,三联书店1997年版

同类推荐
  • 这世界,我只喜欢你

    这世界,我只喜欢你

    爱的世界是一首永远唱不完的歌,有一种爱只能在文字里相守。行走岁月感受世间冷暖,在时光的交错中看芸芸众生的爱恨情仇,聚散离合的悲喜是尘世中无法避开的伤口。那些隐藏在微笑的背后的沧桑不为人知,只能用柔软的笔触去抒发一个人的坚强。爱情、旅途都是一个人的地老天荒,这些孤独的吟唱在你捧起的手心勾起如烟的往事……
  • 感悟故乡:那山那水那人和我

    感悟故乡:那山那水那人和我

    故乡的一轮明月正在异乡的土地上冉冉升起,我像童年时那样想问那月亮:你不是从头到尾都看见了、听见了吗?每当我想起故乡,浮现在我眼前的总是故乡的一轮明月,和月光下我母亲的身影。
  • 高适集

    高适集

    《高适集》主要内容:高适是盛唐边塞诗的杰出代表,边塞诗的创作,开拓了诗歌的广阔视野,尤其表现了那种长期戎边浴血苦战中昂扬向上的精神。高适的边塞诗有的抒发保国安边的豪情,有的歌颂边塞将士的英勇,有的更是多方面地描绘了边疆奇特风光及当地的生活习俗。在反映民生疾苦方面,高适是盛唐诗人中较突出的一个,他以极大的同情写出戍卒所遭受的苦难境遇,表现久戍思归的哀怨。
  • 杨万里集

    杨万里集

    《中国家庭基本藏书(名家选集卷):杨万里集(修订版)》结构包括原文、译文及注释,注释详实,通俗易懂,让读者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古代文学的渊源。《中国家庭基本藏书(名家选集卷):杨万里集(修订版)》是以《四部丛刊》影印宋钞本为底本,参校王琦珍整理的《杨万里文集》。除作参校《全宋诗》,择善而丛。作品大致按年代先后为序,限于《中国家庭基本藏书(名家选集卷):杨万里集(修订版)》体例篇幅等方面的要求,作者选注了杨万里有代表性的诗作百余篇,全部词作八篇、以及文十余篇,以馈读者
  • 坐看云起

    坐看云起

    为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和自治区成立五十周年,宁夏杂文学会隆重推出了“二十一世纪宁夏杂文丛书”,这套丛书遴选了宁夏十位杂文作家的作品集。
热门推荐
  • 绝色倾颜

    绝色倾颜

    前世的她已男子身份活着,为人冷傲。今世的她重生于灵武大陆,本是一美女,却偏偏为自己画上胎记。这是一个奇幻的大陆,有着不可思的灵力、魂力和魔兽。她一步一步走向世界的顶端成为众人心中的神。她只想要一份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爱情,能够与她共度一生的人,为何如此困难?本文正剧,一对一。静静头一次写文,更文可能慢点,希望大家能够理解。
  • 涅槃重生:杀手太子妃

    涅槃重生:杀手太子妃

    她带着不甘重生归来,本来只想报仇血恨,让渣男和白莲花不得好死!可是却没想到前世她亏欠最多被她害得最惨的太子却出现了,并且霸道的一定要娶女主为太子妃!
  • 小子们上课请勿11

    小子们上课请勿11

    米老师抚脸嗔笑:“一群臭小子、小基佬……TM高考了给老娘认真点!表辜负老娘对你们的一片关心啊擦!不管乃们是嘛兄弟11、嘛竹马情深、嘛师生难绝、嘛跨国爱恋……丫的要亲热给老娘回家亲热!毕业了随你们亲热!BUT小子们,上课就给我老实点,表动不动就11了OK?”
  • 欺骗无期——君莫悔

    欺骗无期——君莫悔

    一对高中情侣穿越至未知时代。女子为嫔男子为王,王力排众议,封女为后,许诺一生一心一人,如若负心,一死相还······最终男子只得一句:“你不配”,于是血染古寺,雨停了,烟散了,心死人灭······
  • 制霸老公,请放手

    制霸老公,请放手

    她为了保住父亲生前的心血,被迫和他分手。从此他们形同陌路却又日日相见。他和别人相亲高调喊话,让众人关注。“相亲就相亲,我不在乎,我不在乎,我不在乎!”她无动于衷。正式订婚时她却意外出现,包中藏刀。“你敢和别人结婚,我就敢死在当场。”“张兮兮,是不是我把手里的股份给你,你就会和我睡。”他邪魅的问道。“你就不能把股份分几次给我,多睡几次!”捂脸~~
  • 羽茉之芯

    羽茉之芯

    “人类?机器人?究竟是谁已经不重要了。思索着,寻找着,那个能证明我存在,让我想要存在,你们都拥有而却从不珍惜的东西——情感。”羽茉,一个既不是人类,也不是机器人的奇怪女孩儿,没有情感的她找不到自己存在的理由,所以总是强制性的给自己增加存在意义,也一直在寻找着能证明自己存在的那物。
  • 扛把锄头走天下

    扛把锄头走天下

    世界在我手中,YY即是真理。谁说文笔不佳的人不能写小说,我们也有对世界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在玄幻世界里只有一条铁律:试问谁人不YY,谁不YY谁变态。
  • MC之流浪之神

    MC之流浪之神

    2016年新年开始,我的世界这款游戏已经成为人人都知,人人都会的神级游戏,然而,就在新年那天,一颗陨石降了下来,正好一块核心碎片掉到了疯狂博士him的实验室里,当时him正在制作mc的虚拟游戏,结果,异变了,世界生成中——地形生成中——
  • 通向星神之路

    通向星神之路

    在漫威世界中寻找生命的真谛。他能够通过经历吸收生物的特质,然而却必须去感受他们的生活、力量从来不是平白获得的。他是蜘蛛侠的英雄道路上的导师,钢铁侠的引路人。那个声音数次响起,却总是重复着同样的话。什么才是星神?让我们一起跟随主角的脚步揭开它的面纱。
  • 超级仙医

    超级仙医

    被恶灵伏击,秦峰使用父亲遗留给自己的“神符”死里逃生,却让他回到了十年前被逐出秦家之时。秦峰身为第六十八代命纹师强势回归,携各色美女佳人,化解重重危机,混得如鱼得水,风生水起。且看超级仙医如何改变命运,掌控未来,一路高歌猛进,成为天下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