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637000000006

第6章 道德本性:起源和目的(2)

不言而喻,人的社会活动,主要是关于财富的活动:一方面是关于物质财富的活动;另一方面是关于精神财富的活动。关于物质财富活动,也就是对于物质财富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这种活动,谁都知道,叫做经济。关于精神财富的活动比较复杂。举例说,我王海明在这里讲课,你们在这里听课。或者拉胡琴,唱二人转,说小品,这些东西,都是关于精神财富的活动,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最终也能满足人的物质需要。这种创获精神财富的活动,至今还没有恰当的名字,姑且把它叫做“精神产业”或“文化产业”活动。经济活动和文化产业活动都是创造财富的活动,都是与财富有必然的、不可分离的关系的活动。反之,那些与财富没有必然的、不可分离的关系的活动,亦即完全不创造财富的活动,如朋友来往、同学交往、血缘关系、同事交际、爱情婚姻、拐骗盗窃、打架杀人等等,不妨名之为“人际交往”活动。

这三种活动,都是社会活动,因而要存在和发展,就必须互相配合、有一定秩序而不可互相冲突、乱成一团。这就需要对这些活动进行管理,没有管理,它们是不能存在和发展的。于是便产生了管理活动。不过,管理活动有的创造财富,有的不创造财富。创造财富的管理活动,如生产调度的工作和乐队指挥的工作,无疑仍然分别属于经济活动与文化产业:生产调度的工作属于经济活动范畴;乐队指挥的工作属于文化产业范畴。

不创造财富的管理活动也分为两类:政治和德治。孙中山先生早就说过,政治是一种管理活动:“政就是众人之事,治就是管理,管理众人之事就是政治。”这个定义是比较深刻的,但还不够精确。因为管理活动不都是政治。

像音乐指挥,其实也是一种管理。没有音乐指挥就不成调了,音乐会就没法演奏了。但是这种管理,显然不是政治,而是一种最高的音乐艺术。管理之为政治,它有一个特点,就是不创造财富;而音乐指挥是创造财富的,是创造精神财富的,音乐指挥那都是最好的音乐家啊!所以,政治这种东西,它的一个特点是,这个东西不太美,不太好,因为它不创造财富,这是它的一个特点。再一个特点,就是它和德治的区别:它是一种权力管理。权力就是仅为管理者所拥有且被社会承认的强制力量,是人们必须且应该服从的力量。它一方面表现为暴力强制,如判刑、收监、枪杀、体罚等等;另一方面则表现为行政强制,如处分、降职、降薪等等。被管理者不拥有权力。在家庭里面,你说谁有权力?当然是家长。在社会里,只有当官的才有权力。在一个班里,班长是有权力的,而普通同学是没啥权力的。所以权力是一种有组织的力量,它是这个组织的领导者所特有的。依靠权力的管理,是一种必须且应当服从的管理,我们把这种管理叫做政治。政治,简单地说,就是不创获财富的权力管理。

在权力管理之外,还有一种管理,叫做非权力管理,这是一种舆论管理。

谁干了坏事,大家就七嘴八舌:“你看这小子,它是一个小偷,品德败坏,不是个好东西”,如此等等。所谓千夫所指,无病而死。大家一说,他就不敢干坏事了。所以,舆论也是一种管理。这种管理是非权力的,因为它没有组织、没有机关,而是群众的言论所形成的一种力量。它是应该而非必须服从的。因为它没有权力机关作后盾,你不服从也无法惩罚你。这样的一种管理,我们把它叫做“德治”。德治是一种软管理,它所凭借的力量是一种非权力力量,也就是使人应该而非必须服从的力量:这种力量一方面是使人自愿服从的力量,亦即所谓教育,如思想的灌输、熏陶、培养等;另一方面则是非权力强制,即舆论强制,如人们的议论、谴责、赞扬、批评等。

我想,政治和德治之分,说到底,基于它们所管理的对象性质之不同。政治的对象仅仅是那些具有重大社会效用的行为,如民族争端、阶级斗争、杀人放火、贪污盗窃等,这决定了政治不能不具有“应该且必须服从”的力量,决定了权力是政治的本性:政治是权力管理,它要求被管理者的行为应该且必须如何。反之,德治的对象是人们的一切具有社会效用的行为,因而既包括具有重大社会效用的行为,又包括不具有重大社会效用的行为,如扶老携幼还是欺幼凌老、有礼貌还是没礼貌等。这就决定了德治仅仅具有“应该而非必须服从”的力量,决定了教育是德治的本性:德治是非权力管理,它要求被管理者的行为应该而非必须如何。这样,具有重大社会效用的行为,便既是政治对象,需要政治对其进行权力管理;同时还是德治对象,还需要德治对其进行非权力管理。反之,不具有重大社会效用的行为,则仅仅是德治对象,仅仅需要德治对其进行非权力管理。

然而,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为了使经济、文化产业和人际交往以及一切具有社会效用的行为不致乱成一团而有一定秩序,从而保障其存在与发展,仅仅有政治和德治是不行的;还必须有被管理者怎样活动和管理者怎样管理的行为规范,以便用这些规范,一方面使被管理者知道他们的活动范围、标准,知道怎样活动才能够得到社会的允许赞成而不致扰乱社会秩序、侵犯他人利益、触犯规范、受到惩罚和谴责;另一方面则使管理者知道管理的准则、范围,用以惩罚和奖赏、表扬和谴责、允许和不允许人们做什么,从而保障社会行为秩序。

否则,如果没有这些规范,那么,管理者就会无所遵循、各行其是、随心所欲滥用职权;而被管理者也就无所适从、糊里糊涂、互相侵犯、乱成一团。因此,唯有借助行为规范,才能实现对行为的管理,才能实现政治和德治,从而保障经济、文化产业、人际交往以及一切具有社会效用的活动之存在和发展。

不难看出,这种行为规范无非两种:法(包括法律、政策和纪律)与道德。

法就是权力规范,就是政治活动遵循的规范,就是社会制定或认可的关于具有重大社会效用的行为应该且必须如何的权力规范;反之,道德就是非权力规范,就是德治活动遵循的规范,是社会制定或认可的关于具有社会效用的行为应该而非必须如何的非权力规范。这样一来,每个人的一切具有社会效用的活动——经济、文化产业、人际交往、政治和德治——便都应该遵守法和道德,便都应该是法和道德之实现。否则,不遵守道德和法的任何行为,都是非法的不道德的行为;不遵守道德和法的任何政治与德治,都是非法的不道德的政治和德治。

问题的关键在于,法不过是一些具体的、特殊的规则,法自身没有原则;法是以道德原则为原则的:法的原则就是道德原则。法的原则,如所周知,是正义、平等和自由,是从正义、平等和自由推演出来的。这些原则并不属于法或法律范畴。试想,谁会说正义是一项法律呢?谁会说平等是一项法律呢?谁会说自由是一项法律呢?正义、平等、自由等等都是道德原则,是社会治理的道德原则,因而也就是法律原则,也就是政治——政治是法的实现——原则。

这样一来,不但政治应该是道德的实现,法也应该是道德的实现,从而人的一切社会活动——经济、文化产业、人际交往、政治、德治和法——最终便都应该是道德的实现。

因此,道德不但与政治和法一样,普遍源于经济活动、文化产业和人际交往的存在与发展之需要,目的是保障经济活动、文化产业和人际交往的存在与发展;而且普遍源于政治、法和德治的存在与发展之需要,目的在于造就优良政治、良法和优良德治:促进经济发展和繁荣文化产业以及保障人际交往自由安全,是道德与法和政治的共同的普遍目的;造就优良政治、良法和优良德治则是道德的特有的普遍目的。于是,道德便具有六大普遍的起源和目的:

经济、文化产业、人际交往、法、政治和德治。这六种活动连同道德之总汇,便是所谓的“具有社会效用的活动”,便是所谓的“社会活动”,便是所谓的“社会”。所以,总而言之,道德普遍起源于社会的存在和发展的需要,是维持社会活动秩序从而保障其存在和发展的手段:保障社会的存在发展乃是道德的普遍的总目的;促进经济发展、繁荣文化产业、保障人际交往自由安全以及造就良法、优良政治和德治则是道德的普遍的六大分目的;而增进每个人的利益是道德终极目的。

这样一来,道德的普遍起源和目的便完全是他律的而不是自律的:道德不是源于道德自身,而是源于道德之外的他物——社会、经济、文化产业、人际交往、政治、法和德治——道德目的不是为了道德自身,不是为了完善每个人的品德,而是为了道德之外的他物,为了保障社会、经济、文化产业、人际交往、政治、法和德治的存在发展,最终增进每个人的利益。那么,道德的起源和目的究竟为什么只能是他律的而不是自律的?

因为道德与法和政治一样,乃是一种必要恶。细察人类社会活动对于人的利害关系,不难看出:政治、德治、法、道德四种活动与经济、文化产业和人际交往三种活动根本不同。经济活动和文化产业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直接满足人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人际交往活动虽然不创造财富,却直接满足人的交往需要。因此,三者就其自身来说,都是对人直接有益的活动,都是有益无害的活动,因而都是“纯粹的善”。反之,政治、德治、法和道德,就其自身来说,不但不创造财富,而且还是对人的管理和规范,是对每个人的自由和愿望的一种限制,叫你干这个不让你干那个,是对你自由和愿望的一种压抑,一种侵犯。所以从这一点来看,道德就和政治、法一样,就其本身来说它是一种恶,它不是个好东西。因为使任何愿望受到压抑和受阻,都同样是一种恶。

这种恶是一种必要的恶。因为要是没有道德,没有政治和法律,社会就无从存在和发展;有了道德,有了法律,有了政治,有了德治,人们的愿望虽然受到了一定的压抑、阻碍,甚至摧残,但是社会却能够存在,而社会存在,每个人的个人利益就能够得到满足了。所以道德与政治和法律都是一样的,就其本身来说是一种恶,但是就它的结果来说能够避免更大的恶,避免社会的崩溃;能够带来更大的善,亦即保障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最终能够实现每一个人的利益和幸福,所以它是一种必要的恶。

法律是一种必要的恶,对此,人们基本已经能够达成共识。这个道理最早是由边沁明确讲的。他说,每一条法律都是对自由的一次侵犯,都是对欲望的一种压抑,因而都是一种恶。我们可以接着边沁说,每一条道德都侵犯了自由,每条道德都是对自由的一次践踏,都是对欲望的一种压抑和限制。从这一点来看,道德和法律一样都是一种恶。当然,道德和法律性质有所不同。法律是规范具有重要社会作用的行为,杀人放火这些行为非常重要,这些行为如果不用法律予以制止,社会就将崩溃。道德则是规范不具有社会重要性和具有社会重要性的一切具有社会效用的行为。从这一点来看,一切法都是道德,而道德却不都是法:道德占有整个天,法律却只有半个天。既然一切法都是道德,既然法是对人的自由的一种侵犯,是一种必要的恶,那么,我们就可以说,道德——法律同时都是道德——也是一种必要的恶,因为它们都是同样的规范。“不准杀人”作为法律规范,它侵犯了人的自由,它压抑了人的杀人的愿望,它压抑了凶手的愿望,它是一种恶,那么,“不准杀人”,作为道德岂不也是这样的?

当然,法律这种东西依靠的是权力,依靠的是暴力和行政处罚,这样,它对人的愿望和自由的侵犯就更为严重。反之,道德依靠的是舆论,依靠的是教育,它对人的自由和愿望的侵犯就比较轻微。但是这仅仅是问题的一个方面。

从另一个方面来看,恰恰相反,道德对人的侵犯比法律对人的侵犯要深广得多,要严重得多。因为法律仅仅规范人的极小一部分行为,就是那些具有社会重大作用的行为;而道德则规范、侵犯人的一切行为。道德堪称无孔不入,什么事情它都要管。法律只要你不杀人放火就可以了;道德却要求你的一切行为都应该循规蹈矩。所以道德对人的侵犯,比起法律要多得不可比拟。不但此也!法律对人的要求较低因而侵犯较低,它只是要求你不害人,它是一种底线伦理:法律是道德的底线。而道德对人的要求较高因而对人的侵犯也较高、较重,它不仅要求不害人,而且还要求自我牺牲。哪有法律要求自我牺牲的?所以,道德对人的侵犯更高、更强、更重。它要求你自我牺牲啊!法律仅仅触及你的肉体,对你进行惩罚;而道德则侵犯你的灵魂,叫你受尽心灵的折磨!叫你日夜不得安宁!所以,法律不会造就神经症,但是道德可以造就神经症。弗洛伊德说的那两个小女孩,表达的就是这个道理。那个最终患神经症的女孩,就是因为她对自己的道德要求高;而另一个女孩之所以没有患神经症,就是因为她对自己的道德要求低。所以,如果说法律就其自身来说是一种恶,那么,道德就其自身来说就更是一种恶了。

同类推荐
  • 德行

    德行

    怀着外交家理想的朱威走出校园,不得不面对残酷的现实。每天只有一包方便面的落魄生活使他认识到,光有理想是远远不够的。在博阳公司打工期间,朱威博得了公司的总裁邢云涛的好感。邢云涛出生官宦世家,虽然相貌平平,却心高气傲。她并不是朱威理想中的对象,但为了保住自己在博阳的职位,朱威抛弃了女友,违心地与邢云涛结了婚。
  • 求学集

    求学集

    “求学”,既有作者对不懈追求学问的自励,也有对继续求学医院的表达。收入本书的文稿主要是作者于2008年1月至2012年7月期间的作品。其时,作者在北京联合大学和北京市人大常委会机关任职。本书主要是对作者这段那时间工作和学习的一种记录,或一种既你那,包括论文、调研报告、读书笔记、讲稿等。
  • 理想国(经典超译本)

    理想国(经典超译本)

    《理想国》是西方政治思想传统的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柏拉图最重要的一篇对话录。在这个对话录里柏拉图建构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乌托邦,人类的正义与善是这个乌托邦的主题。这部作品不仅是柏拉图对自己此前哲学思想的概括和总结,而且是当时各门学科的综合,它探讨了哲学、政治、伦理道德、教育、文艺等等各方面的问题,是西方哲学家公认的“哲学大全”。译者在领会原著者思想脉络的同时,于编译中巧妙加入了现代理解与思考,缩小了阅读中的历史距离。行文简洁、有力,一改以往译文的晦涩拗口。该译本可从任何一页翻开阅读,精致的排版与精巧的开本适合随时、随地、随意、随性翻阅,特别适合非专业、非学术人群。
  • 心智时间:意识中的时间因素

    心智时间:意识中的时间因素

    里贝特的实验揭示出在任何有意识觉知之前有一个实质的时间延迟。如果所有有意识觉知之前都有一个无意识过程,那么一个必然的事实是,无意识过程启动了我们有意识的体验,因此自由的自愿行动是在觉知到该行动意图之前被无意识地启动的。这个发现对我们理解自由意志有着极为深刻的后果。
  • 回首那盏明灯:品味中国哲学经典

    回首那盏明灯:品味中国哲学经典

    本书选取了众多国学典籍里面最具知名度,也最具永恒生命启示意义的20部哲学经典,对之进行了原汁原味的品读。
热门推荐
  • 赢在人品

    赢在人品

    世界五百强金牌员工的成长法则,阿里巴巴、百度等知名企业的优秀员工吐血推荐。赢在人品,就是赢在职场。每个身在职场的人,只有不断自我修炼完善人品,才能成就事业辉煌。快来修炼人品、提升工作原动力吧,你也能成为金牌员工。
  • 追爷36计之妃常完美

    追爷36计之妃常完美

    前世,她是个孤儿,得了癌症出车祸死了。好吧!这个可以接受。接着她穿越啦!穿成了刚出生的奶娃娃,好吧!这个也可以有。可是,办个抓周,结果她豪迈的把东西都打包了;闲来无事画了个Q版乌龟,结果被可爱的将军爹爹挂在了大厅供人观赏;欢乐的日子总是很短暂的,将军府惨遭灭门……当她因复仇去接近他,谁的心先会沦陷,而女主在追求王爷的道路上又会发生哪些有趣的事。想要知道后续如何,各位亲还不赶快进来看看。这是一篇忧喜参半的养成文,欢喜中总是伴随着点点忧伤,预知后事如何,欢迎大家戳进来!感觉不错的亲们不要忘记收藏哦!
  • 恋爱进行曲

    恋爱进行曲

    她大力拍胸:放心,一切有我。他装傻却也了然于心:这句话的直译就是〔我会替你搞砸一切〕。一个糗到你小鹿乱撞的开始能否Happyending?比《命中注定我爱你》更有爱情节女王胡小媚华丽419爱情反转剧。
  • 游方郎

    游方郎

    江湖上把游医称为“皮门”,列为“京皮漂测”四大江湖之二。老行当如今看上去大都门户凋零,其实还有许多人在延续着家传的技艺。现今皮门中,医家隐没,药师壮大,各大家族牢牢的把握住绝大多数的资源,包括资源产地的一切有价值的东西。药分三种:希、贵、真,药师四类:东主、过手、万儿和游方。游方云行四野,身怀秘技却不为人知。亦敌亦友的阴阳眼、走无常、出马仙儿、半拉人……和他们一起发掘着、捍卫着这个世界的秘密。帝都沈氏,皮门药师的翘楚。历经30年隐忍、10年筹谋之后,终于迎来了决定家族存亡的时刻。然而,毫不知情的我就这么撞了进去,成为了一名游方郎君。我以为药只是不好吃的食物而已,谁知道在寻它们的过程竟然如此精彩。
  • 镇上的事

    镇上的事

    有些事情看到的不一定是真的,听到的不一定是假的,身在镇子上,去体会什么是江湖
  • 魔君很嚣张:七擒小逃妃

    魔君很嚣张:七擒小逃妃

    穿越的女人为啥非得智谋过人、看破红尘、打遍天下无敌手后,再一头撞上一段孽缘,历经生死纠缠?丫的,摆着一张漂亮脸蛋是干啥子用的?美人计多好使,为啥非要辛苦自己操劳一辈子?如果你穿越后的世界是个变态集中营,不论男女,每一个华丽丽出场后都能把你用榨汁机炸了吃,你是会在沉默中爆发?还是会在委曲求全中死亡?不,这都不是颜小沫同志的为人宗旨,咱老祖宗孙子可有曰:三十六计,走为上计,乃上计。不过,在走之前,她完全不介意搅出一个比一个烂的摊子!
  • 人生运势500问:解梦100问

    人生运势500问:解梦100问

    解梦是迷信吗?NO,解梦是牵强附会吗?NO,看透梦境,就看穿了内心潜藏的秘密。做解梦达人,了解最真实的自己。成为释梦高手,看透TA内心的秘密。
  • 灵寒碎羽

    灵寒碎羽

    他、是个从小爱读书不爱武力的少年,但是什么使他弃文从武?他、没有修真的潜力,却有习练灵功的天赋,面对同门的嘲笑,他毅然坚持着灵功的修炼。看他最终如何成功,有如何傲视苍穹,尽在灵寒碎羽···
  • 孽情:恶魔情人,我要你

    孽情:恶魔情人,我要你

    一场荒唐的顶罪风波,让年少不识愁滋味的她从此背井离乡!不想千里之外的法国,却遇上了她誓愿守护终生的人。即使被轻视、被厌恶、被毁容,甚至,被当面送给另外的男人,她也不曾后悔过与他的相遇,因为——理想终归是理想,誓言永远是誓言,不得不离别时,她对他,也始终只有那一句美好的祝愿!天之骄子的他自幼便呼风唤雨,因为一切得到的过于轻易,才永远都学不会珍惜,直到失去了,才追悔莫及!他放弃继承权、隐姓埋名、全世界找寻,只想再看一眼那道曾经始终追随在他身后的人影,但是——迟来的觉悟是否只会留下徒然的伤悲,她的身边,不再只有他一个人的位置,难道他与她的结局,最后只能剩下那句回忆中无限美好的祝愿?
  • 凯皇,等我来找你

    凯皇,等我来找你

    青梅竹马,两情相悦,菲儿,亮亮,小凯谁应该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