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637000000007

第7章 道德本性:起源和目的(3)

有些东西看起来好像是非常温和的,其实,越是温和的东西,往往越是残酷越是厉害。鲁迅早就借老子的口说过:你看那舌头和牙怎么样?舌头是软的,牙是硬的。但那牙都掉了,而舌头却永在。越柔的东西对人的侵犯往往越严酷,杀人不见血啊!道德和美德就是这样一个东西!对于道德和美德的这种本性,没有人比弗洛伊德看得更加透彻了。因为他发现,几乎百分之百的神经症患者都是他的道德良心造成的,都是他的良心所引起的内疚感所造成的,都是一种无意识的内疚感所致。神经症是一种最可怕的疾病!是一种最可怕的恶!看一看那些可怜的有洁癖的人,他们洗啊洗啊,一直把手洗出血。那些有强迫症的人,走路和开门都经历着可怕的痛苦和折磨。比如说,他心里会这样想:走七步他要把它打开。那么,他就非得恰好是七步开门。如果不是七步,他就要步子变得大一点或者小一点,否则他就闹心呀!更严重一些的强迫症患者,见了门,他要打立正才能开门。否则,他就痛苦得不得了。这些神经症是怎么得的?怎么会得了这种怪病?弗洛伊德说,那是道德良心,是一种内疚感造成的。因为内疚感比较强的人,道德感比较强的人,品德比较高尚的人,干了坏事之后,他的良心就极为痛苦。达尔文曾经描写过,这种良心的痛苦具有最深刻的震撼力,这种震撼力使得他宁可去自首接受惩罚,也决不愿意继续处于这种心灵极度不安极度痛苦的状态。可见,道德是对人的自由和愿望的更深刻的一种规范、限制、侵犯、践踏、损害。所以,如果说每一种法都侵犯了自由和欲望因而是一种恶,我们更可以说每一条道德都侵犯了自由和欲望,每一条道德都是一种恶。

道德与政治、法和德治这四个东西的本性,其实都是一样的。就它们本身来说,都不是好东西,都是人类不得已才创造出来的东西,因为没有它们社会就不能存在和发展。所以,这四个东西与经济、文化产业和人际交往三者根本不同:后三者都是纯粹的善,而前四者都是必要恶。以往我们对于这一点了解得不太多,在某种意义上讲我们根本就不了解。一说这是“政治任务”就崇高得不得了,政治是个啥呀?政治就它本身来说是个最坏的东西,它对人的自由和欲望是一种最强大的、最严重的侵犯。当然,没有政治是不行的,没有政治,社会必定崩溃,政治固然是一种严重的恶,却能够防止更大的恶:社会崩溃。因此政治是一种必要恶,是一种最重要的必要恶。道家也不是主张无政府主义,它还是要“无为而治”。它为什么要求“无为而治”?因为政治是一种最为剧烈的毒药,是一种最为惨烈的必要恶。人类原本有四毒四害四恶,有后患无穷同时又功勋无比的四毒四害四恶,那就政治、法、德治和道德。政治是四毒四害四恶之首!所以道家认为什么样的政治是最好的?无为到让你感觉不到,那就是最好的政治!哈佛大学着名的哲学家诺齐克将这种观点推到极端,认为国家的作用就是一个守夜人的作用,它的全部作用就是敲敲梆子防御外敌入侵而已!国家主席就是一个大更夫,就是一个大敲梆子者而已!为什么专制政府是最坏的政府呢?因为它对人的自由和欲望侵犯最重。宪政民主政治为什么最好呢?因为它对人的侵犯最轻。什么是宪政民主政治?宪政民主政治就是符合自由宪法的自治,宪政民主政治就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掌握在每个人的手里,国家的政治不以某一个领袖的意志为转移,不是以某一个人的意志为转移,那就是你自己管自己、自己整自己。自己整自己,并且是遵循自由宪法,你想你能自己将自己整得那么重吗?宪政民主政治为什么是一个好的政治呢?其中的一个道理就在于此:它是一种对每个人的自由和欲望侵犯最轻的政治。

道德和美德,与政治和法律一样,是一种必要恶,意味着:道德的起源与目的不可能是自律的:一方面,道德不可能起源于道德自身,不可能起源于完善自我品德之个人道德需要;另一方面,道德目的不可能是为了自身,不可能是为了完善每个人的品德而满足个人道德需要。因为道德和美德既然就其自身来说,都仅仅是对人的某些欲望和自由的限制、压抑、侵犯,都仅仅是一种害和恶,那么,如果说道德目的就是为了道德自身,就是为了完善人的品德,岂不就等于说:道德的目的就是为了给予每个人以害和恶?岂不就等于说:道德目的就是为了限制、压抑、侵犯人的欲望和自由?岂不就等于说:道德就是为了压抑人的欲望而压抑人的欲望,就是为了侵犯人的自由而侵犯人的自由,就是为了害人而害人,就是为了作恶而作恶?

任何必要恶,就其自身来说,仍然是一种恶,因而皆不能自成目的:一切“必要的恶”的目的都是在这种“必要的恶”之外的他物。阑尾炎手术是一种必要恶,其目的不可能是其自身,不可能是为了给你的肚子豁一个口子;它的目的一定是在阑尾炎手术之外的他物:避免死亡。道德是一种必要的恶,因而道德的起源和目的一定是他律的而不是自律的:道德不是源于道德自身,而是源于道德之外的他物——社会、经济、文化产业、人际交往、政治、法和德治——道德目的不是为了道德自身,不是为了完善每个人的品德,而是为了道德之外的他物,为了保障社会、经济、文化产业、人际交往、政治、法和德治的存在发展,最终增进每个人的利益。这种观点就叫做道德他律论。因此,所谓道德他律论,亦即道德起源和目的他律论,就是认为道德起源和目的在于道德和美德之外的他物——亦即每个人的利益和幸福——的理论,因而是道德起源和目的之真理。

三、人与动物的分界

道德起源和目的他律论是真理,是否意味着道德起源和目的自律论是谬误?答案是肯定的。道德起源和目的自律论的主要代表,当推儒家、康德和基督教伦理学家。我读他们的有关着作,总是感到惊讶。因为他们的道德起源和目的自律论之基础,乃是一种极其陈腐可笑的人类中心主义滥调。他们从这种滥调出发,努力寻找什么人之所以为人、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人性”。我常想,这种人性的研究究竟有什么科学意义呢?你想想看,人性如果排除食欲和性欲等一切人与其他动物共同的东西,它还会剩下什么呢?能够制造工具?

可是大象、白蚁等等也能够制造工具。具有语言?可是大猩猩也能够运用60多个英文单词,鹦鹉也会说话。具有理智?可是大象、狗甚至猪也都具有自制——自制亦即情欲服从理智——能力而有所不为。无疑,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人之所以为人者的人的人性是微乎其微的。所以孟子也不得不承认:“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

可是,道德起源和目的自律论者却自以为终于找到了这“几希”的人之所以为人者,那就是美德!他们认为,法律和道德并不是必要恶,而是必要善,是一种必要的内在善、自身善。新儒家冯友兰曾就此写道:“国家社会的组织,法律道德的规则,是人依其性以发展所必有底。对于人,它们是必要底,但不是必要恶,而是必要的善。”道德和美德是一种必要善,是一种必要的内在善、自身善的观点,在康德那里得到了系统的论述。在他看来,一个人的道德意志、道德品质、品德之善,不仅就其自身来说就是善,因而是一种自在善、内在善,而且是一种无条件的绝对善。道德和美德既然就其自身来说就是善的,是一种自在善,那么,道德的起源与目的,真正讲来,便是自律的:道德起源于道德自身,起源于每个人完善自我品德的需要;目的在于道德自身,在于完善每个人的品德,实现人之所以异于禽兽、人之所以为人者。这一点,孟子讲得十分透辟:“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圣人有忧之,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那么,这种观点能否成立?否,美德并不能把人和动物区别开来。因为动物也一样是有美德的。狗就有忠诚的美德,甚至比人更忠诚。狗和其他的动物不仅有“忠诚”的美德,还自我牺牲的美德,能够达到美德的最高境界。达尔文反复讲过这个道理。他在《人类的由来》中写道,有一小群狒狒突然发现一大群鬣狗围上来,就奋力跑到另一座山,突破了鬣狗的包围。但是,当狒狒们到了安全的地方时,才发现有一只小狒狒掉了队,被鬣狗团团围住。在这千钧一发的危急关头,一个大狒狒——他并不是小狒狒的父母——竟然冒着必死无疑的危险冲下山来,闯入鬣狗的包围圈,抱起小狒狒就跑。这一奋不顾身的举动把鬣狗们弄得目瞪口呆,等到明白过来时狒狒已经冲出了包围圈。这是何等富有自我牺牲的崇高美德啊!达尔文在《人类的由来》中还讲道,有一只小猴子对饲养员的感情很深,满怀感恩之心。它与一只大狒狒关在一个笼子里,小猴子平常最怕那个大狒狒。狒狒多凶猛啊,它敢和狗熊搏斗。有一天,大狒狒突然发怒,一口就把饲养员的脖子咬住了,咬住了它就不撒口,牙齿一点一点向里推进,越来越深,饲养员眼看就要被咬死了。这时,小猴子突然不顾一切地跑过来,在大狒狒身上狠狠地咬了它一口,大狒狒痛得把嘴咧开了,饲养员伺机跑了出去。这是何等难能可贵的美德啊!所以,动物不但有美德,而且可以具有最高尚的美德,因而认为道德目的就是使人品德高尚从而与其他动物区别开来的观点,是根本不能成立的:这种观点不过是一种极其陈腐过时的人类中心主义滥调罢了。

道德自律论的错误不妨诉诸归谬法:如果道德目的是为了完善每个人的品德从而使人和动物区别开来,那就应该为了猪的利益而牺牲人的利益。因为道德目的乃是衡量一切行为应该不应该、道德不道德的终极标准。我们说,应该杀猪而不应该杀人,只是因为道德是人类创造的。人类创造道德的目的,最终是为了增进人类利益,是为了保障人类社会存在发展:杀猪有利人类社会、符合道德目的,因而是应该的;杀人有害人类社会、违背道德目的,因而是不应该的。然而,若就一个人的品德完善的程度来说,造福的对象离自己越远,他的品德便越完善:为别人高尚于为自己;为自己的同乡,高尚于为自己的妻儿;为自己的同胞,高尚于为自己的同乡;为人类高尚于为同胞。可是,为什么不可以进一步推下去:为了猪类高尚于为了人类?只是因为道德目的不是为了道德自身,而是为了保障人类社会的存在发展。道德目的是为了保障人类社会,因此,一个人造福的对象,才会在其是人类的前提下,离自己越远便越符合道德目的,便越高尚。如果人类创造道德的目的是为了道德自身,是为了完善每个人的品德,那么,每个人的造福对象,最终说来,也不应该以人类自己为限,而至少应该以一切与自己同样有苦乐福祸感情的动物为限。因为人类造福对象如果以自己为限,那就是自私,就不够高尚,就违背道德的目的,就是不道德的了;只有超越自己而以一切与自己同样有苦乐福祸感情的动物为造福对象,才算得上真正的无私,才算得上品德完善,才符合道德目的,才是道德的行为。所以,如果人类创造道德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使自己的品德完善,那么,每个人的造福对象,就应该超越人类自己而以一切与自己同样有苦乐福祸感情的动物为限;而且,在这个限度内,造福的对象无疑离自己越远,便越符合道德目的,便越高尚:为了猪高尚于为了人,因而当二者利益发生冲突时,应该为了猪的利益而牺牲人的利益。所以儒家和基督教这种道德目的自律论,合乎逻辑的最终的结论,并不是人道主义,而势必导致猪道主义、驴道主义、马道主义和狗道主义。这就是道德自律论所蕴含的反人类主义的荒谬结论:它充分表明道德自律论是不能成立的。

道德自律论的错误,直接说来,主要在于混淆自身善和结果善。道德与法一样,就其自身来说,不过是对人的某些欲望和自由的压抑、侵犯,因而是一种害或恶;就其结果和目的来说,却能够防止更大的害或恶(如社会的崩溃)和求得更大的利或善(如社会的存在发展),因而是净余额为善的恶,是必要的恶。

美德与道德一样,就其自身来说,不过是对拥有美德的人的某些欲望和自由的压抑、侵犯,因而是一种害或恶;但就其结果和目的来说,却能够使拥有美德的人防止更大的害或恶(如社会和他人的唾弃)和求得更大的利或善(社会和他人的赏誉),因而是净余额为善的恶,是必要的恶。道德自律论者的错误,就在于将结果善当作自身善,从而认为道德和美德自身就是善的,是一种纯粹善。

从此出发,便可以得出道德目的乃在于道德和美德自身的道德自律论之结论了。

同类推荐
  • 墨家的攻守之道

    墨家的攻守之道

    墨家思想是中国古代完整版的辩证唯物主义及辩证唯物论。中华文化的特质是一种人伦文化,热爱自然科学、关心物质运动的人被划人”劳力者”阶层,这种近乎本能地看轻自然科学的意识是中华文化的主要弊端。所以,中国历史上,自然科学家很少有崇高的地位。墨子懂得太多的自然的道理,有那么多发明创造,这不能不说是中国古代史上的一个奇迹。
  • 识人三经:人物志

    识人三经:人物志

    中国数千年辉煌灿烂的文明史,就是人的智力不断提高、智慧不断扩充的历史,是一部人才发展史。可以说,人才的选拔和使用,是一个亘古不朽的话题。历史上有作为的政治家和有识之士都明白,得人才者得天下,失人才者失天下。《尚书》中说:“知人则哲,能官人。”《周书》中说:“安危在出令,存亡在所用。”《吕氏春秋》说:“得贤人,国无不安,名无不荣;失贤人,国无不危,名无不辱。”唐太宗李世民说:“致安之本,惟在得人。”明太祖朱元璋说:“贤才,国之宝也。”所以,古人十分重视人才,讲究用人之道,并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总结和概括用人方略,形成了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才学理论。
  • 哲学的故事

    哲学的故事

    本书作为“彩色人文故事”系列丛书的一种,以生动有趣的故事讲述哲学知识。近50个精彩故事独立成篇,连缀起来又共同组成一幅精彩的哲学画卷,清晰地呈现出哲学发展的脉络。此外,还增设了“哲学辞典”、“哲学家小传”、“名人名言”、“名人评说”、“著作列表”等辅助栏目,以加强知识的深度和广度。
  • 康德理想的道德与人性

    康德理想的道德与人性

    我们编译的这本《康德理想的道德与人性》一书中,其题材内容可以说是康德哲学思想的经典智慧。
  • 敷教在宽:康有为孔教思想申论

    敷教在宽:康有为孔教思想申论

    本书第一次全面、细致地梳理了康有为不同时期的孔教思想,阐明了康有为提出孔教建制主张的理学基础和经学基础,揭示了康有为孔教思想背后的庶民关切和国家关切。就过去的研究而言,历史学界重视中年康有为,大多数研究都是围绕戊戌变法展开的;儒学界则重视老年康有为,关联于民国后孔教会的成立和运作。本书特别强调青年康有为的重要性,即写作《教学通义》时的康有为,认为康有为在《教学通义》中提出的敷教主张规定了他后来孔教思想的基本方向。康有为的孔教思想在今天仍然值得我们认真对待。
热门推荐
  • 逗嫁豪恋,萌妻有点呆

    逗嫁豪恋,萌妻有点呆

    因为参加一场奇葩的婚礼,新娘突然变成了她,在外人眼里看来,他表面温文尔雅,实际上霸道专制冷酷无情。可偏偏他在她的面前,事事顺她,夜夜笙歌好不任性。这场婚礼成就了她,还是毁灭了她,谁也不知……他很好的扮演了老公的角色,保护她守护她疼爱她专宠她,他们的生活就此展开,演绎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爱!
  • 至尊邪女不能惹

    至尊邪女不能惹

    天生才女逆九天,霸道来袭归学院,可,,,,,,,为何有些狗就是爱挡路捏,想不通,真心想不通,偶只是想平静混完这几年而已,好吧,既然如此,就别怪姐狠心啦,嫌弃姐等级低是吧,小心老娘亮瞎你的狗眼,嫌弃姐没钱,老娘用钱砸死你,什么什么???竟然要和老娘抢男人,想死的就尽管上来吧,看她如何狂帅酷霸拽,虐死狗狗不偿命!!!!!
  • 光阴拼图

    光阴拼图

    时间跨度从六十年代初到七十年代末,描写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的细节,像一幅幅光阴的拼图,情节细而不碎,以小见大,用碎片反应时代,在轻松的阅读里引起对旧时光的回忆。既有欢笑,也有反思。
  • 帝道至尊

    帝道至尊

    天玄大陆,强者如林!帝羽,身为帝家之人,却不能姓帝!他的父亲究竟去了哪里,帝家究竟有什么惊天大秘!击破实力强横的家族,战败底蕴深厚的无上大教,俘虏妖族,且看他如何霸绝天地,成为诸天万界第一人!
  • 末世来临之夏汐

    末世来临之夏汐

    她与哥哥相依为命,一场梦预知了未来。末世来临,食物腐烂,丧尸食人,动物进化,植物变异。这一切的一切都威胁着人类的生命。想要下活下去,那就战斗吧!想要食物,那就战斗吧!且看女主和他哥哥,如何杀丧尸,斗变异丧尸动植物。一路向西,收队友,去国都,走上人生巅峰。这就是结局了?当然——不是了。她以为自己已经够强烈了,当哥哥为救她而死,当队友背叛,却只能重伤逃走。她才明白,只有更强,没有最强。只有变强,才能报仇,才能保护想要保护的人。
  • 妖凤邪皇:绝世风华

    妖凤邪皇:绝世风华

    她是国家特工,执行任务时却遭同伴背叛,穿越成为了司马府家的二小姐司马如意,一个人人眼中的废物。废物?她傲然一笑。既然老天让她在这里重生,她必将傲然这世间!后娘阴险狠毒,大姐诡计多端。呵!今非昔比的她有的是办法!就连皇帝的儿子,她都敢打,她怕什么?总之……她这辈子再也不要任人欺凌,再也不要位居人下,誓要谱出一段绝世风华!
  • 超位彩虹

    超位彩虹

    这个世界决定人命运的,是人类综合能力排名。叶凌作为排名第100亿位的‘超低位’,自然受到了很多不公的待遇。在这个真气、超能力、魔法、高科技并存的宇宙里,本文讲述的就是叶凌和一大群美女,不断变强、崛起,成为人类最强的故事。(本作是以都市后宫扮猪吃老虎为主,修真、超能力、机战为辅的西瓜流后宫文。)
  • 重生为晓之最强

    重生为晓之最强

    重生成为‘晓之白虎’——小南的弟弟,小北和他的姐姐一样,也有着顷刻间就能够毁天灭地的能力。当他身边那七个不同颜色的球状物体真正融为一体的时候,据说,还能够瞬间就灭掉一个国家。有了他的存在,弥彦估计是想死也死不了了。而山椒鱼半藏,或许,也仅仅只能成为他登上神坛的台阶。是创造类似于弥彦所说的和平的世界好呢?还是携带着众多美女一起快活好?小北无奈地甩甩手,嘴中喃喃自语,“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
  • 三剑客(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一辑)

    三剑客(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一辑)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雀占鸠巢之房客入侵

    雀占鸠巢之房客入侵

    宅女姚司懿和基友赵流云旅游回家发现自己房间对面搬来了一个新的房客。此男与自家老妈互认姐弟,眉来眼去,但偏偏就是她半年前的无良男友!一朝翻脸,让相识三年情分滚滚东逝水的顾明大人如今改头换面、笑脸相迎。就在姚司懿以为爱情失而复得的时候却被爆出基友赵流云和顾明大人曾经有过一段过去。昔日舍友的来访,揭开了她那一道至今尚未痊愈的伤疤。当顾明大人一如既往装傻充愣的挑逗她时,姚司懿一把扑上去狼啃狗咬。混蛋!谁叫你害得老娘到现在都只能宅在家里的!(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