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676200000006

第6章 《诗古微》述评

《诗古微》和《书古微》,是魏源治今文经学的思想结晶,是他在经学方面的代表作。

二书均成稿于道光初年。《诗古微》约在道光二年(1822)便有修吉堂的刻本,道光二十年(1840)又有二十卷刻本,并写了《诗古微序》。时已四十七岁。

魏源称其书曰“古微”,本意是要发掘、阐释古人在《诗》、《书》中寄托的微言大义。故他于《诗》,属意于齐、鲁、韩三家;于《书》,属意于伏胜、欧阳。可是,三家诗及伏胜等所传《尚书》,早已亡佚,魏源只能从其他古籍中拾零辑逸,故他要在废墟上重建今文《诗三百》和《尚书》,虽筚路蓝缕,也难启山林。

秦火之后,西汉有齐人辕固所传《齐诗》,鲁人申培所传《鲁诗》,燕人韩婴所传《韩诗》,平帝时均分立博士,授诸学宫;另有自称子夏所传之《毛诗》,则为私学。但自古文经学兴起后,《齐诗》亡于魏,《鲁诗》亡于西晋,《韩诗》《两汉经师今、古文家法考叙》。

亡于北宋。三家诗本有三百五十七卷,仅《韩诗外传》留存至今。

魏源作《诗古微》的用意是:“所以发挥齐、鲁、韩三家《诗》之微言大谊,补苴其罅漏,张皇其幽渺,以豁除《毛诗》美、刺、正、变之滞例,而揭周公、孔子制礼正乐之用心于来世也。”他是要继绝学,光古义,同时剔除《毛传》及《大序》、《小序》的不通不妥处。他的导师刘逢禄为此书作序,说:“邵阳魏君默深,治经好求微言大义……于《诗》则表章鲁、韩坠绪,以匡[毛]传[郑]笺,既与予说重规叠矩;其所排难解剥,钩沉起废,则又皆足干城大道,张皇幽渺,申先师败绩失据之谤,箴后汉好异矫诬之疾,使遗文湮而复出,绝学幽而复明。其志大,其思深,其用力勤矣!”他的好友李兆洛也为此书作序,说:“自汉以来之治《诗》者,未有如默深者也。榛荆灌莽之蹊,一旦挈而还之康庄,其为乐孰大于是?”梁启超也说:“魏源着《诗古微》,始大攻《毛传》及《大小序》,谓为晚出伪作,其言博辨,比于阎氏之《书疏证》,且亦时有新理解。”他们都认为魏源做了件好事:使三家诗“幽而复明”,“还之康庄”。

其实,自三家诗逐渐亡佚以后,早就有人在辑佚、阐释参见《汉书·艺文志》和《隋书·经籍志》。

三家诗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东汉大儒谢曼卿、卫宏、郑玄、马融等均倡举《毛诗》,卫宏作《毛诗序》,马融作《毛诗传》,郑玄作《毛诗笺》,于是,《毛诗》日盛,成为正统的《诗》学。其中,郑玄的《笺》,以《毛序》为主,亦间采《鲁诗》、《韩诗》之说。但是,至宋,学风一变,疑古之风大兴。欧阳修最早发难,说:“使徒抱焚馀残脱之经,伥伥于去圣千百年后,不见先儒之说,而欲特立一家之学者,果有能哉?吾未之信也。”因作《毛诗本义》十六卷,不再确守毛、郑旧说。苏辙作《诗集传》十九卷,认为《毛序》“反复繁重,类非一人之词,不可尽信,故惟取《小序》之首句,而删其以下之馀文”。其后,郑樵作《诗辨妄》、王质作《诗总论》、杨简作《慈湖诗传》,力诋《毛序》和《郑笺》。朱熹本推崇《小序》,后来读了郑樵的《诗辨妄》,改变了观点,基本上抛弃了《小序》,杂采三家诗遗说和《郑笺》,成《诗集传》,对后世影响很大。

在破除对《毛序》的迷信的同时,宋代开始注意对三家诗的辑佚工作,最早有王应麟作《诗考》一卷,“采掇诸书所引,以存梗概。齐、鲁二家,寥寥数条,惟《韩诗》较伙”。至明,季本作《诗说解》,李先芳作《读诗私记》,何楷作《诗经世本古义》,朱谋玮作《诗故》,兼采汉、宋,均有助于三家诗坠绪的发扬。清代,更有范家相纂《三家诗拾遗》、徐璈纂《诗经广诂》、丁晏纂《三家诗补注》和《诗补《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引《六艺论》:郑玄“注《诗》,宗毛为主。毛义若隐略,则更表明,如有不同,即下己意,使可识别”。《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考》、冯登府纂《三家异文疏证》及《三家诗集注》、阮元纂《三家诗补遗》。惠周惕的《诗说》、庄存与的《毛诗说》,亦舍训诂而研究微言大义,张大了今文《诗》学。魏源的《诗古微》,大体上是在范家相、徐璈的基础上有所增益,使三家诗更为完备,更有系统。在魏源之后,陈乔枞撰《三家诗遗说考》、《四家诗异文考》、《齐诗翼氏学疏证》,迮鹤寿作《齐诗翼氏学》,王先谦作《诗三家义集疏》,更大振三家诗说。

关于《诗古微》的内容,魏源自述道:“上编六卷,并卷首一卷,通语全经大谊;中编十卷,答问逐章疑难;下编五卷,其一辑古序,其二演外传。”从这些内容,可见魏源对三家诗用功之勤。

但是,魏源治三家诗,并不完全遵循三家诗家法。《诗古微》征引繁富,包括经、史、子、集、词书、类书及金石碑刻,达七十四种。他以古文经学派所推崇的《周礼》、《左传》的经解来证《诗》,又常以宋人之说来驳《毛传》,这些,都被前人讥为变乱家法。古文经学家章太炎笑他“不知师法略例,一切掍合,殊无条理”。今文经学家皮锡瑞则责备他“明引三家之诗,而与三家相反对”,“诬三家而创新解。解《关雎》一诗即大误”。真是古文和今文两边都不讨好。

尤其是,魏源把三家诗混为一谈。他说:“三家遗说,凡《鲁诗》如此者,《韩》必同之;《韩诗》如此者,《鲁》必同之;《齐诗》存什一于千百,而《鲁》、《韩》必同之。苟非同出一原,安能重规叠矩?”他甚至直截了当地声称:“始于碍者卒于通,三家实则一家。”《齐》、《鲁》、《韩》在西汉既为三家,分立三博士,自然因为各有其不同处。《史记·儒林传》云:“申公独以《诗》经为训以教,无传,疑者则阙不传”;“齐言《诗》皆本辕固生也”;“韩生推《诗》之意而为《内外传》数万言,其语颇与《鲁》、《齐》间殊,然其归一也”;“韩赵间言《诗》者由韩生”。这些记载说明:三家诗,不但传授的人不同,传授的地点不同,而且内容也不尽同;但是,“其归一也”,大旨是相同的。故皮锡瑞说:“以《史记》之说推之,可见齐、鲁、韩三家《诗》大同小异。惟其小异,故须分立三家;若全无异,则立一家已足,而不必分立矣。惟其大同,故可并立三家;若全不同,则如《毛诗》大异,而不可并立矣。”魏源把三家混合为一,就不免张冠李戴。如《王风·黍离》,《鲁诗》认为是“为卫宣公子寿所作”,《韩诗》认为是尹吉甫杀孝子伯奇以后,其弟伯封所作。魏源则合两人为一人,认为伯封是卫寿之字。当然,这种笑话在整部《诗古微》中是极个别的。

其实,魏源治《诗》,只是为三家诗争得一个应有的地位,发掘《诗》义,以纳于礼、乐,充分发挥《诗》作为诗《诗古微·齐鲁韩毛异同论上》。

教的教材作用。他说:“自四始之例明,而后周公制礼作乐之情得;明乎礼乐,而后可以读《雅》、《颂》;自迹熄《诗》亡之谊明,而后夫子《春秋》继《诗》之谊章;明乎《春秋》,而后可以读《国风》。”“《诗》之道,必上明乎礼乐,下明乎《春秋》,而后古圣忧患天下来世之心,不绝于天下。”又说:“无声之礼乐志气塞乎天地,此所谓兴、观、群、怨可以起之《诗》,而非徒章句之《诗》也。”从这种传统的诗教观和对《诗三百》的教化作用的认识出发,他认为,只有三家诗的微言大义,才能担负这个重任。正因为魏源不把精力放在《诗》的章句上,而重在疏通《诗》义,认为“未有离礼乐以为诗者”,所以,他破除了门户之见,以三家诗为依托,吸收了《毛诗》及其他古文经学派的一些见解和例证。

‘为了给自己的这种做法披上一件合理的外衣,他提出了写诗者、采诗者、用诗者的诗义三不同的说法:“夫诗,有作诗者之心,而又有采诗、编诗者之心焉;有说诗者之义,而又有赋诗、引诗者之义焉。”他解释说:“作诗者,自道其情,情达而止,不计闻者之如何也;即事而咏,不求致此者之何自也;讽上而作,但蕲上寤,不为他人劝惩也。至太师采之以贡于天子,则以作者之词而谕乎闻者之志,以即事之咏而推其致此之由,则一时赏罚黜陟兴焉。国史编之以备蒙诵、教国子,则以讽此人之诗,存为讽人人之诗,又存为处《古诗微序》。此境而咏己咏人之法,而百世劝惩观感兴焉。”诗,一般地说,语言简练,跳跃性强,形象性浓,意旨幽隐。故写诗者的思想,与采诗者、编诗者的理解,可以相同,或相似,也可能完全不同。所以,魏源把写诗者的本意,与采诗者的目的、引诗者的意图分为三个层次,是有一定道理的。梁启超评论说:“其论诗不为美刺而作……此深合为文艺而作文艺之旨,直破二千年来文家之束缚。”’

魏源进一步说:“《毛》以《二南》皆美文王后妃之化,而《韩》则以《汉广》为说人、《汝坟》为辞家、《芣苡》伤夫有恶疾。《毛》以变雅皆刺幽、厉,而《鲁》、《韩》则以《抑》及《宾筳》为卫武自儆、《白驹》为贤者招隐。是三家诗特主于作诗之意,而《毛序》主于采诗、编诗之意,似不同而实未尝不同也。”魏源以“似不同而实未尝不同”一句话,泯灭了各家解《诗》在美、刺问题上的千古争论。他又举例说:“周大夫感贤才幽隐而弦《鹿鸣》,召穆公闵周公不穆而奏《常棣》,虽非诗人言志之初心,适符国史美、刺之通例。此则《齐》、《鲁》、《韩》、《毛》各有所得。观其会通,以逆其志,未尝不殊途同归也。三诗之得者,在原诗人之本旨。”而《毛诗》则是“执采诗者之意为作诗者之意”。他同时说:“三家虽主作诗之意,而亦间及编诗、奏诗之意”,而“《毛序》虽以采诗、编诗之意为主……而推其《诗古微·齐鲁韩毛异同论中》。义例,可见序诗者与作诗者之意,绝不相蒙。作诗者,意尽于篇中;序诗者,事征于篇外”。

魏源又归纳说:“《风》之美、刺,出于王朝之庆让,《雅》之美、刺,别于王政之隆替,非必诗人之意,篇篇此美此刺也。”虽然对同一首诗,写诗者、采诗者和编诗者的理解,各不相同,是常符合事实的,但魏源在这里强调三者的不同,目的却在调和《诗》的古文和今文的歧义。

对《诗》中每首诗的不同理解,除了各家有自己的家法外,还有诠释者的学风因素及时代因素在起作用。以《周南·芣苡》为例,全诗三段,每段四句:

采采芣苡,薄言采之。采采芣苡,薄言有之。

采采芣苡,薄言掇之。采采芣苡,薄言捋之。

采采芣苡,薄言袺之。采采芣苡,薄言之。

芣苡,即车前草,可以治病,包括治难产。故《韩诗》认为,作此诗,是“伤夫有恶疾也”,采芣苡以治恶疾。这,或许近于写诗者的本意。但《毛序》云:“《芣苡》,后妃之美也,和平则妇人乐有子矣。”郑玄笺:“天下和,政教平也。”这样一来,一首劳动时的歌词,变成了“美”后妃之德。魏源驳斥说:“苟以诗在《周南》,必美文德,则《汉广》、《芣苡》,又何词颂上耶?”到了宋代,朱熹则说:

“化行俗美,家室和平,妇人无事,相与采此芣苡,而赋其事以相乐也。采之,未详何用。或曰,其子治难产。”这样的解释,虽然仍有“化行俗事,家室和平”这类“美”统治者的言辞,但已比较朴实,比较贴近诗意。今人李长之则就诗说诗:“这是从事采集劳动的妇女们的歌唱,可能原是合唱的。从那字句里,我们仿佛看到集体舞蹈的形象似的,劳动热情在那里洋溢而出。”余冠英解释说:“这篇似是妇女采芣苡子时所唱的歌。开始是泛言往取,最后是满载而归,欢乐之情可以从这历程见出来。”

虽然魏源还不可能像今人这样就诗说诗,但他在破除《诗》的“美刺说”方面所采取的兼容并蓄的态度,却是大可称道的。

所以,我们说,《诗古微》并不是纯粹的今文经学着作。

《诗古微》的初刻本只上、下两卷,二刻本成于“道光二十载,岁次庚子”,曾收入《皇清经解续编》,两相比较,二刻本内容更为充实,但删去了初刻本中李元洛写的序和书的卷首。为什么会这样?龚自珍于道光十一年(1831)九月十五日写的一封信,透露了一点信息。龚自珍写道:魏源“所着《诗古微》,颇悔少年未定之论,闻不复示人”。

所谓“少年未定之论”,指初刻本“高言西汉,说《诗》欲排毛公,理三家遗绪”。

51《诗》有《毛诗》存在的理由,说:“以汉人分立博士之制,则《毛诗》自不可废,当以《齐》、《鲁》、《韩》与《毛》并行,颁诸学宫,是所望于主持功令者。”这种四家诗并行、沟通今、古文经学的差别的主张,正是他从写诗者与采诗者、编诗者的意旨不同这个观点出发,取兼容并蓄的态度而作出的结论。后来,刘师培评论说:“魏源作《诗古微》,斥《毛诗》而宗三家诗。”梁启超评论说:“魏源着《诗古微》,始大攻《毛传》及《大小序》,谓为晚出伪作。”这些评论是片面的,是不知魏源对《诗》的态度有前后变化。

同类推荐
  • 皇太极传

    皇太极传

    皇太极的一生基本是在与明朝的作战中度过的,称得上是一位马上皇帝。他在政治、经济、邦交等各方面都有相当的建树。本书作者在详实资料的基础上进行了艺术加工,将皇太极的一生呈现在读者的面前,读来引人入胜。
  • 我的中国梦

    我的中国梦

    刘平生于1955年,1967年时,不满12岁的她成为一名红卫兵,至2005年成为CEO,38年间,她曾是红卫兵、大学生、工人、教师、政府官员。5次身份更迭,7次超前抉择, 9种可贵品质,成就1位CEO。刘平曾当过红卫兵,童年时经历一个接一个的运动,少年时恰逢上山下乡运动,青年时感受改革开放浪潮的洗礼,中年时在国企与政府部门打磨沉淀,最终走出体制——这个经历过“文化大革命”和改革开放全过程的中国妇女,可以在地球任何一片大陆上当一名成功的CEO。这正是她的传奇经历的真实写照。
  • 欢也飘零,悲也飘零:苏曼殊的红尘游记

    欢也飘零,悲也飘零:苏曼殊的红尘游记

    命运是一个残酷而又温柔的诗人,他一边谱写着人世间最曼妙的诗章,一边又在安排最悲惨的命运。这世上的人有千千万,命运喜欢给他们各自安排截然不同的人生。于是有人在乱世之中仍能游刃有余,有人生来含玉,一生快活;也有人从一出生就带着苦,带着痛,带着悲。命运是这样顽皮,那个被他赋予可怜人生的人却偏偏拥有一颗玲珑如玉的心。
  • 秦始皇传

    秦始皇传

    对于嬴政的一生,后人又是如何评价,此时躺在皇陵的嬴政已经一无所知了。而只有本书的作者还以曲折的文笔演绎着他的一生,与他有关的谜一般的一切!
  • 安防人的创业史

    安防人的创业史

    本书是中国安防行业第一本歌颂安防企业家的书。书中记叙、描写了湖北省安防行业十二位优秀企业家艰难曲折的创业历程,真实地再现了这些企业家顽强拼搏的感人故事。他们敢想敢做,拥有火一般的热情与果敢执着的气质;他们有永不服输、永不放弃的精神,无畏无惧、勇往直前的勇气;他们创造了自己独特的管理方式、经营战略和企业文化;他们肩负伟大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为安防事业,为人类生活的和谐与安宁,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这12位安防创业家,只是众多安防人创业的一个缩影,还有更多成功创业者可歌可泣的故事值得我们去歌颂。
热门推荐
  • 薄幸王爷:特工王妃不得宠

    薄幸王爷:特工王妃不得宠

    死后重生,她成了权势滔天的一国丞相之女,然而,在大婚前夕,却被一名戴着面具的男子狠狠的压在了身下,肆意凌辱。“慕容烟,记住,你是全天下最为人不齿的荡妇,你的夫君不会爱你,你的家族因你蒙羞,你不会再有幸福可言,而我,会引着你堕入地狱。”【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青空物语

    青空物语

    凄惨的高考成绩,让我只能上一所从名字就能看出是不入流的三本破烂院校。但是入学之后才发现,这个学校好像……貌似……有点……奇怪?为什么学校接待处的值班人员是只会说话还会化妆的兔子?!为什么学校里走来走去的生物都长得很奇怪?!为什么一座食堂要建成大便的造型?!为什么音乐喷泉会喷实验用硫酸?!…………老妈,你是把我丢到火星学校来了吗?!
  • 神女转世:娇妻你别跑

    神女转世:娇妻你别跑

    百里家三小姐,天生废柴,灵力全无。爹不疼,姨娘陷害,还有一群三八姐妹想要置自己于死地。未婚夫被大姐撬墙角,还有什么比这更悲催。一朝自杀魂归位,冷眼睥睨:“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十倍返回。礼尚往来嘛!”“别玩了,该睡了,被窝都给你暖好了,咱们造人吧~~~~~~”某帝邪魅的看着她。
  • 弑仙龙玉

    弑仙龙玉

    万年前,神魔两届互不相犯,但是突然出现的一块玉佩,魔界不惜和神界翻脸而去夺取玉佩,神界最高统领无上神帝无法抵挡魔界的进攻,只好用秘术把自己的儿子和玉佩送往人间没落的王国,玉佩从此消声灭迹,万年后这一块玉佩再次轰动整个神界...
  • 北大随笔

    北大随笔

    我把这部集子叫作“杂文”而不叫作“全集”,或“选集”,或“文存”,是有意义的,并不是随便抓用两个字,也并不是故意要和时下诸贤显示不同。我这部集子实在并不全,有许多东西已经找不着,有许多为版权所限不能用,有许多实在要不得;另有一部分讨论语音乐律的文章,总共有二十多万字,性质似乎太专门一点,一般的读者决然不要看,不如提出另印为是。这样说,“全”字是当然不能用的了。
  • 你路过我的这辈子

    你路过我的这辈子

    方童在毕业后选择去了支教,在悠悠岁月中认识了一心为学校的郭放,相遇在错误的时间,爱恋总是困难苦涩的。他们在世俗的眼光和道德的底线徘徊,当他们终于鼓起勇气决定一起离开时,现实总是会将美好的幻想打回原型。方童终究一个人离开,再相遇,是错过还是不忘初心.....
  • 总裁的玩具

    总裁的玩具

    就在我对女人失去信心,对男人毫无戒心的时候,他闯入了我的生活,那个高高在上,无所不能,钱多到太阳系,眼睛能歪到火星的帅气男人,冷眼望着我,说出了一句让我喷饭的话:“你,做我的玩具!”(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芮戏之玉幻

    芮戏之玉幻

    因接到一部熟悉而奇妙的戏,关雨芮恍惚中得到了玉石,而恍惚中得到的玉石你是谁?去找芷仙前辈?谁敢动她。好玩吗?哪一张是你真正的脸?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是谁写的?我知道未来?如果你知道未来,怎么改变?我想回去。本身婚约?我是演员,怕什么。这紫色的花,又是一年花季。我的体质特别?这是回去的方法?邪魅冷艳散发出威震天下的王者之气的他,清雅脱俗散发出水灵活泼淡淡仙气的她二十一世纪的规则。你的规则,我来抉择。我那里是不可以的,我不可以接受。愿不念,但为幻欲不恋,但为愿
  • 锦绣医妃之庶女不善

    锦绣医妃之庶女不善

    她是现代唐门医药圣手,穿越架空异世,既是南宫王府的庶出四小姐,人人避讳的天煞孤星。又是一路上救死扶伤口碑极好的医仙之徒,更是王府唯一一个与美貌沾不上边无德无才的女儿。人善被人欺,别以为她沉默久了,就是个好欺负的茬。伪善的姐妹,薄凉的父亲,咄咄逼人的嫡母,这帐得一个个来算。他是人人敬畏的战神王爷,传闻陌王爷貌美骁战,不近女色,却有有断袖之癖。可是,明明是断袖,她怎么就怀孕了呢?“妹妹,对不起,我不是故意要抢你的心上人。”貌若天仙的大姐楚楚可怜,手却炫耀似紧紧挽着男人的手。赵晋看着眼前神色不明的少女面带歉意,“绯月,是我对不起你。可你要是真心对我,就该放手。”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妖孽殿下你好

    妖孽殿下你好

    他,邪魅少年,黑道里赫赫有名的“夜斯”黑手组织的少爷。他,阴森恐惧,做事阴狠,却独宠她一人。他是她名义上的哥哥?她是他名义上的妹妹?当跨过那段距离,他们会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