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713900000007

第7章 李叔同(弘一法师)小传(2)

刚回到天津,时任直隶高等工业学堂校长的老朋友周啸麟就登门拜访,邀李叔同担任该校的绘图员,李叔同欣然上任。在这份工作中,李叔同完全抛弃了以往的老观念,大胆创意,将西洋美术理念融入工业产品外观设计,得出的产品外观独具一格,图纸清晰易懂,科学标准,应用到生产制作中广受好评。由此,他成为中国现代工艺美术教育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可惜社会动荡,好景不长。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就在这朝政变更之际,一些商人宣告破产,李家经济再遭创伤,百万家资荡然无存。1912年1月,中华民国政府在南京成立,李叔同听到这消息,感慨万千,悲愤之下提笔写下一曲《满江红》。春节后,袁世凯指使部署曹锟在京津地区政变,直隶高等工业学堂被迫停课。无奈之下,李叔同再次离开天津,南下上海,发誓从此再也不回来。

回到上海,好友杨白民就来求见,目的是邀请李叔同到他创办的城东女学任教。李叔同答应了,对比十多年前和母亲、妻子来上海发展的情形,如今他的状况有些不堪,李家繁华不再,他已不再有母亲操持家务,而是赤裸裸地面对生存压力。这时的李叔同需要工作,尽可能地兼顾更多的工作,以维持他的生活开支习惯。

1912年3月,李叔同首次参加南社寓园雅集,并亲自设计了《南社通讯录》的封面,接着又受陈其美的邀请,进入《太平洋报》做编辑,同时仍兼任城东女学国文教师。

李叔同在《太平洋报》期间,工作非常卖力、认真。他撰写了《太平洋报》的报头,亲自设计报纸广告和文案。在广告方面,李叔同大胆创意,创作出新鲜独特的广告版面,借鉴英美以及日本的广告传播方法,提出了新型的宣传渠道模式,并且还自创出一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英语书法”——用中国书法的形式去写英文。在报社,李叔同独自负责画报副刊,在极短的时间内把副刊办得绘声绘色。他在副刊上面开设《西洋画法》专栏,介绍石膏写生、木炭、油画等画法。其文章图文并茂,时常拿传统国画技法进行举例对比,易于阅读者理解和实践,甚至有读者写信或者寄作品到报社,向李叔同讨教。为此,中国的绘画艺术界将李叔同推崇为“中国传统绘画改良运动的第一人”。

在那军阀混战的年代,很多报纸的存活时期都不长,1912年7月,《太平洋报》也不免停办的结局。这件事对李叔同的打击不小,让他对上海感到失望。不过,浙江官立两级师范学堂校长经亨颐在这时候向他发出了邀请,去杭州任教,教授音乐、美术课,希望他能提升学校的美学教育。李叔同对此颇有兴趣,欣然接受了经亨颐的约聘,来到杭州任教。

次年,浙江两级师范学校改名浙江省第一师范学校。

曾经的浙一师,音乐、美术课程不受重视,授课只是由其他科的教师兼任,更别提有相应的配套设施了。李叔同来到浙一师后,提出劈开校舍建设画室和琴房,搭建舞台,定期举办文艺汇演、画展等活动,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艺术鉴赏力。

在课程设置上,李叔同开设艺术鉴赏课和中国、欧洲美术史,中西结合,全面提升学生的美学意识。为此他还倡导学生把英文读好,再读通日文,借此阅读欧美名著。他还撰写欧洲文学史,创办《白阳》杂志,以此阵地广泛介绍西洋文学艺术。其中,《近世欧洲文学之概观》是中国人撰写的最早的关于欧洲文学史的文章。

李叔同要求学生不仅知晓理论,还要有实践能力,拥有绘画技法。他倡导木刻艺术,指导学生研习木刻和金石技法。为提高学生对木刻艺术的认识,1912年到1913年间,李叔同和夏丏尊成立漫画会和乐石社,亲自刻印《木刻画集》。这是中国最早的现代木刻版画集。

1914年,李叔同将一位裸体男模带入课堂,开创了中国第一堂人体写生课。比首次开设女裸模写生课的刘海粟早了三年。

在音乐方面,李叔同注重钢琴课的训练,教授学生简谱和五线谱乐理。对于一些有独特天资的学生,他则特别对待,如刘质平就是他特别培养的音乐人才。刘质平毕业后,李叔同还资助他东渡日本,入东京音乐学校深造,后来成为我国杰出的作曲家。

不到两年时间,李叔同就将浙一师的艺术氛围带动起来,让美术、音乐这两科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学生们学习艺术的兴趣格外高涨。每天早晨天还不亮,学生们就到琴房占座,琴声迭起。每天下午课余活动,画室里挤满了练习石膏写生和炭笔画的学生,而且画架越摆越多。每逢节日,学校礼堂举办的文艺汇演或画展,总有浙江的名流慕名前来观赏。

在浙一师,是李叔同创作学堂歌曲最鼎盛的时期。当年留学日本,李叔同非常喜欢《旅愁》的旋律,该曲调源于日本人改编美国作曲家约翰?庞德?奥德威的歌曲《梦见家和母亲》。李叔同决定创作出国语版的《旅愁》,改名《送别》。这首歌一经推出,很受学生的欢迎,在很短的时间内传唱全校,不论是运动场还是食堂,都能听到有人哼唱《送别》。后来李叔同将此编排成合唱,在文艺汇演上感动全场,成了学校合唱团必演曲目。

在浙一师执教的六年时间里,李叔同可谓是硕果累累,成就斐然。他不仅创下了无数个“中国第一”,还培养出了丰子恺、刘质平、吴梦非、李鸿梁、蔡丏因、曹聚仁等大量的艺术人才。李叔同为此也深感欣慰,出家后他在给侄儿李圣章的信中这样表示:“任杭教职六年,兼任南京高师顾问者二年,及门数千,遍及江浙。英才蔚出,足以继承绍家业者,指不胜屈,私心大慰。弘扬文艺之事,至此已可作一结束。”随缘皈依:放下一切索性做了和尚

清末民初,杭州是佛家圣地,和尚比平民还多,寺庙大大小小两千余所。李叔同在杭州的住所附近就有寺庙,有时散步到寺前,就好奇地进去看看。

有一次,有位社会名士来浙一师做演讲。这位名士学粗才浅,作态官僚,李叔同和夏丏尊对他都很反感,于是两人偷溜到西湖的湖心亭去喝茶解闷。闲聊时,突然有位和尚从两人眼前潇洒走过,引得两人默默地看。望着和尚那悠哉自若、渐行渐远的背影,夏丏尊啧啧感叹:“像我们这种人,出家做和尚倒是好的。”李叔同只是淡淡地笑,谁知这句话竟成了他日后生活的预言。

夏丏尊和李叔同是浙一师的同事,也是学校里说话最投机的好友,有什么事、什么话都喜欢找对方分享或倾诉。夏丏尊偶然从一份日本刊物上见到一篇关于断食的文章。文中介绍断食“能使人除旧换新,改去恶德,生出伟大的精神力量”,又可治疗各种疾病,并详细讲述其方法和注意事项。日后,夏丏尊对李叔同说起这事。李叔同对此非常感兴趣,便向夏丏尊将杂志拿去。看完后,李叔同来找夏丏尊分享心得,还说“有机会最好断食来试试”,兴许能使体内细胞除旧换新,治好他那严重的神经衰弱症。

起初,夏丏尊以为是李叔同随口说说,没想到他竟然暗中采取行动,自己跑去断食了。李叔同与西泠印社的叶为铭商量断食的想法,他想找个清静的地方。叶为铭觉得断食这种事常人难以理解,在佛家院内进行兴许会好些,于是推荐他去虎跑寺。随后,通过丁辅之先生介绍,李叔同与虎跑寺取得联系,得到寺庙方丈许可后,李叔同就悄悄带校役闻玉一起进山,实行断食计划。

李叔同从1916年12月25日开始断食,到1917年1月11日结束,全程共十七天,进行得十分顺利。李叔同每天都做记录,其内容包括自己的饮食种类、数量、餐次,身体的变化、反应,以及每天都在干什么,每一天的感受,日后集结成了《断食日记》。

奇怪的是,李叔同在断食过程中并不觉得痛苦,反而自感身心灵化,似有仙象。断食期间,他以写毛笔字打发时间,笔力丝毫不减,而心气比平时更灵敏顺畅,并出现了“酣睡八小时”的记录,被他自己称之为“甚畅快,入山以来未之有也”。为此,他非常高兴,断食结束后特意去照相馆拍照留念,并制作成明信片赠送友人,上面印有“某年某日入大慈山断食十七日,身心灵化,欢乐康强——欣欣道人记”的字样。

夏丏尊得知他断食一事,大吃一惊,责问李叔同为什么事先不告诉他,李叔同笑着说:“你是说不能行的,并且这事预先教别人知道也不好,旁人大惊小怪起来,容易发生波折。”

断食后的李叔同变化非常大。他开始发心吃素,与马一浮关系更密切,还向其借来《楞严经》等佛学书籍日夜研读。

李叔同和马一浮结识于南洋公学时期,但真正往来成为朋友,是在杭州。马一浮打算用三年时间专攻文澜阁《四库全书》三万六千卷,于是来杭州修行,寄宿西湖孤山旁的广化寺内,李叔同常到寺里去看望他,有时就在寺庙里小住几日,回来后,总对夏丏尊赞叹佛家生活如何的清净高雅。

断食后的那个春节年假,李叔同没像往常那样回上海陪日本妻子,而是去虎跑寺过年。二月初五,是母亲的祭日,李叔同就特意提前两天过去,在寺里诵《地藏经》三天,为母亲回向(以自己所秀之善根功德,回转给众生,或为亡者追悼,以期待亡者安稳)。恰巧马一浮的朋友彭逊之也准备入山习静,马一浮便陪同他来虎跑寺,大家在寺中聚会,共度春节。

这次聚谈,每个人都深受感染。十天后,彭逊之便剃度为僧,李叔同目睹了他受戒的全过程,大受感动,当场皈依了悟和尚,法名演音,号弘一。那天是1918年2月25日。

不过,这年寒假过后,李叔同虽然还在浙一师任教,但他心性大变,苦闷颇多。他对夏丏尊倾诉了种种出家的难处,打算暂以居士资格修行,寄住在虎跑寺,暑假后将辞去教职,离开学校。

眼见平日好友将抛弃他遁入空门,夏丏尊大有寂寞之感。看李叔同整天吃斋念佛,持律受戒,不再与他说诗谈曲,喝茶游玩,他非常落寞。随着暑假临近,夏丏尊越发烦躁起来,终于忍不住出言相激:“这样做居士不彻底,索性做了和尚,爽快!”当时的李叔同只是笑笑不语,似乎并不在意,没想到他果真采取了行动,在暑假到来前,提前了期考时间,并将自己的衣物、字画、书籍分赠给夏丏尊、丰子恺、刘质平等同事及学生,将自己的篆刻以及所藏名家篆刻赠给西泠印社。随后换上麻布长衫,与得意门生丰子恺、刘质平合影留念,即往虎跑寺出家。

1918年8月19日,李叔同正式出家,当天正好是大势至菩萨生日。

李叔同出家时三十九岁,是两个孩子的父亲,也是两位妻子的丈夫。他出家的消息没通知自己的家人。在出家前一天晚上,李叔同提笔写了当初姜丹书托付他为病逝的母亲写的一幅墓志铭,落款为:大慈演音。作品完成后,他将手中毛笔折成两截,表示这是他在俗家所写的最后一件作品。待姜丹书赶到已是人去房空,只见桌上残烛一支,断笔两半。

住在上海的日籍妻子听闻丈夫出家的消息,非常震惊。她找到李叔同的老友杨白民,央求他带她到杭州去见一见丈夫。三人在岳庙前的餐馆共进午餐,日籍妻子噙着泪劝李叔同,大意为:先生既已出家,我无力挽回,日本的和尚可以有妻室,中国也应这样。我还依旧愿意留下来继续做你的妻子。弘一法师却毫无动容,从怀里掏出一块手表送给日籍妻子做纪念,安慰她道:“你有技术,回日本不会失业。”饭罢,弘一乘小船而去,头也不回。日籍妻子恸哭不止,此后再无消息。

李叔同成为弘一法师,在天津独自抚养两个孩子的发妻俞氏大受打击,于1926年抑郁而终,年仅四十八岁。此事对浙一师的震荡也很大,学生们纷纷讨论,都在问李先生为何出家,校长经亨颐在新学期的全校大会上以“李先生事成可敬,行不可法”来告诫师生,生怕起乱。

对于李叔同出家的原因,众说纷纭。不少人对此表示惋惜,并质疑,讥笑,甚至不屑。著名工商业家穆藕初是李叔同在当年泸学会时的朋友,他听说李叔同出家,对此很不满,认为他这是在浪费才华。可日久天长后,似乎当初那些反对李叔同出家的人都渐渐理解了他,赞成他的这种人生选择。1923年,穆藕初因生意困厄,心情极其恶劣,听说弘一法师来上海,他就去太平寺探望。一番详谈之后,穆藕初对佛教的态度大为改变,就像后来经亨颐、夏丏尊、丰子恺、刘质平一同募款为弘一法师修建“晚晴山房”,他不仅理解了弘一法师,还出版了弘一法师修编的律学巨著《四分律比丘戒相表记》,“晚晴山房”的募款里也有他的一份。苦研典籍:系统修持的佛门学人

由艺术先驱转变成僧人的李叔同,绝非一般撞钟念经的和尚。他发心出家,除了看透红尘的变幻,还有就是对博大精深、玄奥莫测的佛学思想的入迷和向往。何况他是个做什么像什么的人,对任何事都很认真,做就做个彻底。在佛学方面,他也得做出自己的特色来。

弘一法师最先在灵隐寺受戒,学习佛家的戒律。当年秋天,他去虎跑大慈寺与华德大师学习唱赞颂,并亲手抄录《赞颂辑要》,创作《赞颂辑要?并言》,总结归纳出歌唱赞颂的种种好处。

弘一法师专心修持佛学,不愿再做俗家事,可总是有人来求他的墨宝,这让他非常苦恼。于是范古农居士就劝他,既然有人喜欢,不如写一些佛家妙语给求书者,既能弘扬佛法,又能广植佛缘。弘一法师受到启发后,开始挥笔写佛语,并磨炼出一种更适合抄经的字体,他的书法艺术随之趋向顶峰。不久后,弘一法师收到嘉兴精严寺邀请,恳请他去寺中读藏经。弘一法师欣然前往,一个多月后再折回杭州,参加海潮寺“打七”。这年末,弘一法师在玉泉寺过冬,与程中和居士相约,就在玉泉寺结期修净业,度过春节。

1920年的春天,《印光法师文钞》要印行出版,印光法师是当时非常著名的高僧,他特意来请弘一法师题词,他为此作了《印光法师文钞?弃辞》,然后去新城贝山闭关修行。闭关期间,他精研律宗经典《戒本疏》等佛藏后,大受感动,发愿致力于南山律宗的整理和修持。

南山律学,即南山律宗的教学。南山律宗是唐朝四分律宗三派之一,是道宣在终南山上开创的,所以被俗称为南山律宗。这是中国佛教中非常著名的流派。在宋代,南山律宗名僧辈出,南宋以后,禅宗独盛,律宗步向衰落。到了清朝,唯有千华派第二祖的读体律师一位传人。在弘一法师之前的一百多年,律宗再无一位大家。

弘一决定继续精研律宗典籍,专注于研习南山律,并在佛前发愿:专学南山,尽力弘扬以赎回昔年轻谤南山律的罪过。

1922年农历正月,弘一法师拜温州庆福寺长老寂山上人为师。继续闭关,修订、完善草本《四分律比丘戒相表记》。直到次年三月才出关。此后,弘一法师开始云游四方。他由温州抵达上海,住在闸北太平寺,与尤惜阴居士共同撰写《普劝发心印造经像文》。四月回到杭州小住,又去绍兴,住在草子田头普庆庵。九月再次去衢州,住在莲花寺。

同类推荐
  • 蓑雨人生:苏轼

    蓑雨人生:苏轼

    本书讲述了大文豪苏东坡的坎坷人生路。内容包括:立志求学、初入仕途、贬谪之旅、政绩显赫、再度贬谪、精神道德与文化成果等。
  • 孙子传

    孙子传

    中国当代第一部华夏谋略大师兵圣孙子的传记文学作品。抵达《孙子兵法》形成背后鲜活的历史,发现大师永恒的魅力。本书以文学语言描绘了兵圣孙武所处的时代和《孙子兵法》十三篇撰写的过程以及孙武为此书亲身实践百胜的战绩,艺术地再现了他与吴王阖闾、名将伍子胥等人以弱吴终胜强楚的历史经验,给后人留下无尽的深思。本书描写的王公美妃、将军、异人、猛士栩栩如生,风格雄奇而细腻,引人入胜,是我国当代第一部孙子的传记文学作品。
  • 和珅全传

    和珅全传

    和坤的人生处处充满着各种传奇。他本身就是一个传奇。贪官其实也是人,他也有感情。也有喜怒哀乐,也有他善良的一面。其实在那个时代,不管是贪官还是清官都一样只是皇帝的奴才,贪官很多时候只是不幸的成为皇帝的替罪羊,一如和坤。《和珅全传》以真实的历史为基础,为你展现一个真实的、人性的和珅,不再仅仅是一个贪官的脸谱,而他跌宕起伏,颇具戏剧色彩的人生,无疑能让你对历史、对人性有着更多的体会。将门之后,却遭遇家道中落,他靠着自己的努力由一名小小的侍卫逐渐成长为皇帝不可或缺的左右手,然后他独揽大权,一人之下万人之上。顶峰时一切却戛然而止,前朝宠臣成为了新皇帝的阶下囚,生命终结于一条白绫。
  • 因为有爱,才会期待:张爱玲

    因为有爱,才会期待:张爱玲

    有人说她是小资的创始人,有人说她是民国时代的临水照花人,还有人说她是文坛的一朵奇葩,人性的洞察者。是的,她的一生充满了传奇,就像她笔下的文字,精彩、孤寂和低郁。她,就是花开花落、芳香隽永的张爱玲。《因为有爱,才会期待:重遇谜一样的张爱玲》笔触清丽,以张爱玲的人生轨迹为线索,采用夹叙夹议的方式为读者展现了张爱玲极富传奇的一生。
热门推荐
  • 冰封:异能之恋

    冰封:异能之恋

    在五岁那年,她变的冷酷,一直孤身一人,心一直处于封闭的状态,自从遇见了他,她的生活,彻底改变了。。。她一次次地拒绝,而他却一直不放弃,直到一次。。。。她接受了他。。。。生同床,死同穴。。。。
  • 妃你莫属:王爷请娶我

    妃你莫属:王爷请娶我

    他是王爷了怎么了,只要她喜欢,他就得娶她,什么公主什么圣女,她都不要管,因为爱上了,谁也不能来阻止,哪怕是父王母后,哪怕是王公大臣,哪怕是三纲五常,只要她喜欢就够了,只要他答应就够了,爱是两个人的事,就算真的到了那个时候,她会嫁的,但那人必须是…
  • 乙未日记摘录

    乙未日记摘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遭受拒绝时销售应当这样说

    遭受拒绝时销售应当这样说

    《遭受拒绝时销售应当这样说》提到的客户拒绝形式五八门,而给出的具体应对策略也蔚为大观。对于工雉在销售一线的读者来说,《遭受拒绝时销售应当这样说》具有极强的指导作用——倘若今天看了,认真体味一晚上,明天若再遭受客户拒绝,就决不会表现得捉襟风肘。
  • 夕颜花开暮色悲凉

    夕颜花开暮色悲凉

    奈何终有曲终人散时,夕颜花开暮色悲凉,你是否还记那日悲凉的暮色,那朵戴在我发髻间的夕颜花,那个执花等你的我。
  • 紫渊之心

    紫渊之心

    紫渊七岁那年,便开始行乞。紫渊十二岁那年,偶然被一颗破碎的心脏砸晕。从此之后,便踏上一条交织着阴谋诡计和血腥暴力的道路。仰望……便是遮挡住天空中的血雨腥风。俯视……满是隐藏在大地下的污秽黑暗。经历过刻骨铭心的爱情,体验过伤痛欲绝的背叛,享受过九死一生的战斗。才能成就一世威名,奠定成神的基筑!这是一个属于紫渊大君的年代……
  • 定律执笔者

    定律执笔者

    一次奇遇,龚靖意外获得了一支奇笔。执笔于手,以血为墨,谱写世间万千法则。动量定律,万有引力,牛顿力学,热力学定理灵活书写于笔下。从此龚靖可手缚万斤之力,纵身一跃腾空百米,子弹徒手可接。然而离奇的事件接踵而至,神奇的领域若隐若现,未知的世界在向他招手......是命运的巧合?还是蓄意的阴谋?执笔于手,与笔偕老,煌煌天道,无定无常,纵有不测,亦可扭转乾坤。我是谁?我是定律执笔者!
  • 源来茹此

    源来茹此

    抱着不可能的心态去应征助理,没想到竟然被录用,所以说梦想一定要有的,一旦见鬼了呢?
  • 重生庶长女

    重生庶长女

    文案一:现代小孤女重生在一个历史上不存在的王朝,成长于赫赫有名的勋贵之家,却是一个不受宠的庶长女!上有一朝长公主之尊的祖母冷眼相待,下有嫡兄嫡妹虎视眈眈,中间高官父亲忽视、贵女嫡母不容,且看小孤女如何在这四面楚歌的家族中步步为营,收获属于自己的幸福小生活!文案二:孤儿出身拥有萝莉身女汉子心的墨微微一向自觉心脏强壮,所以面对自己刚刚活了28岁就戛然而止的生命无比坦然。可是重生到这么个架空朝代算是什么鬼?!好,就当是重活一回了。可是重生的人都是事故体质。升级、宅斗、打小怪兽······墨微微为自己点蜡······这是一个现代孤女重生到高门之家被迫奋斗成人生赢家的故事······
  • 神域灵途

    神域灵途

    宇宙间有无数个神秘的空间,人类还太过渺小的居住在地球之上,一次契机让得地球与一个神秘的空间融合,从此地球上陆陆续续出现许多拥有特殊能力的人,这类人被称为~~神之子。英俊帅气的魔术少年为了逃避而选择离开欧洲来到日本,却不料触碰到了最终的界限,即将打开通往神秘空间的大门。少年将如何上演异空间的神话,在神与神的战斗中究竟有着怎样的内幕,我们一起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