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725600000003

第3章 战国至三国时期

一、于越人入闽与服朝于楚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林立,列国争霸。中原及其周边地区进入社会大变革、民族大融合的历史阶段。江南地区,吴楚争霸,越国一度被灭亡;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终于击败吴王夫差,灭亡吴国。到了战国中期,据《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载:公元前334年,“楚威王兴兵而伐之,大败越,灭王无疆,尽取故吴地至浙江”,“越以此散,诸族子争立,或为王,或为君,滨于江南海上,服朝于楚”。《越绝书.记地传》亦称:楚威王“灭无疆。无疆子之侯,窃自立为君长。之侯子尊,时君长。尊子亲,失众,楚伐之,走南山”。这些越王勾践的后裔、于越王族宗室及其臣民集体大逃亡,“走南山”,“滨于江南海上”,大部分进入浙江南部及福建地区,与土著闽族相融合,形成闽越族,同时开始出现闽越文化。

闽地既被于越族占领并同化,后被楚国纳入势力范围,楚文化对闽的影响也是有迹可循的。考古工作者在闽侯县竹岐庄边山的考古发掘中发现的9座竖穴土坑墓,上自战国晚期,下至西汉早期,其形制与随葬品种均属先秦时期楚文化的遗风,也有闽越式器皿。这些现象反映闽越人同样“服朝于楚”的史实,而且还有一部分楚地官民迁徙入闽,故而有楚人家族坟墓的遗存。

二、闽越族与闽中郡

战国晚期,中国南方出现了百越的名称。《吕氏春秋?恃君》篇曰:“扬汉之南,百越之际。”《汉书?地理志》注引臣瓒言:“自交趾至会稽,七八千里,百越杂处,各有种姓。”说明百越不是单一的民族或部落,而是中国东南和南部广大地区古代民族的泛称。闽越族是南方百越的一个支系,由闽族与于越族融合而成并居住在福建地区。他们有自己的语言,与汉语不同。据考古发现,闽越人可能有自己的文字,只是还无法解读。

闽越人信奉蛇图腾。许慎《说文》云:“闽,东南越,蛇种。”在考古发现的陶器中,常见蛇形或蛇纹的装饰,可见闽人对蛇的畏惧与崇拜的心理,因此奉之为图腾。

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制的封建王朝,嗣后又发动对南方百越的战争,将全国版图划分为36个郡,将百越首领皆废为君长,设闽中郡与桂林、南海、象郡等4郡。闽中郡的地望,大体包括浙江南部、江西东北部、福建全部及广东东部一带。有专家认为,还包括台湾等沿海诸海岛。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率领农民起义,反对秦王朝暴政。闽越王无诸率领闽中军队,加入刘邦的反秦起义队伍,推翻秦王朝,后又佐汉灭楚。刘邦称帝后,于汉五年(前202),“复立无诸为闽越王,王闽中故地,都东冶”,今福州遂为闽越国王都。

三、闽越国及其冶都

无诸受刘邦册封为闽越王,治理闽中郡故地。闽越国疆域,东临台湾海峡,北接东瓯(今浙南地),南邻南越(今广东地),西连汉豫章等郡(今江西地),建都于东冶(今福州地)。《史记?东越列传》称闽越国的都城为“东冶”,《汉书?闽粤传》作“冶”。一般认为所指皆为今福州地。闽越国在福州的历史遗迹,据史籍记载与考古发现者有大型祠庙、宫殿和台榭建筑遗址,还有城池、仓廪、墓冢等,集中在福州城北部及北郊、西郊一带。今福州城南及闽侯、闽清等县境存有诸多闽越王庙等祭祀性或纪念性建筑。

福州北郊新店镇古城村遗址发掘,发现战国晚期至西汉初期局部城墙、护城河、墓葬及水井、日用器皿、建筑材料等。有专家认为,古城村遗址可能是闽越国时期的重要聚落遗址。

屏山又名越王山,为福州城北主山,向南延伸有冶山支脉。在冶山东麓,发现有商周时期的文化堆积层,说明商周时期,由于海退现象,福州盆地的山丘已经显露,所以,有古闽族先民生活的遗存。至汉代,福州市区已有洲岛和大片的沼泽地显露,海湾仍较宽广。此时的屏山呈半岛状态,半岛北面有越王山耸立,东面有天马山、冶山阻挡,南面云步山横亘。这些地区发现有西汉闽越国时期的遗迹,出土有宫署及大型建筑构件遗物、各种陶制生活器皿。其中有板瓦印文多字,一种印文被隶定为“虫”字,释为“闽”的初文;其他尚无法解读,疑为闽越文字。瓦当印文有篆字汉文“万岁未央”,虎凤纹“万岁”瓦当等,都弥足珍贵。根据考古发现,结合史志文献记载推断,无诸创建的闽越国冶城,其范围北起越王山南麓,南至云步山(今省发改委大楼一带),东自冶山岭,西抵西湖东岸。

此外,在福州西郊牛头山也发现有西汉大型建筑遗迹,北郊新店过溪益凤山、东郊金鸡山和闽侯荆溪等地还发现有闽越国墓葬。

无诸领导的闽越国,仿效中原王朝制度,与中央王朝保持朝贡关系。闽越国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从中原地区引进铁器工具、兵器和生产技术,农业从锄耕发展为犁耕,提高了耕作技术和粮食产量。手工业的纺织、制陶和建筑等都有长足的进步,城市建设初具规模,改变了以往“无城郭邑里”的落后状态。

闽越国的文化生活进一步丰富,使用中原汉字,采用汉族的姓氏制度,建立起封建宗法关系,社会文明面貌一新。无诸作为开创福建历史文明的先驱者,受到后人的爱戴和纪念。

无诸死后,子孙内讧,为争夺王位而互相残杀,完全改变了社会安定的局面。《汉书?严助传》载:闽越贵族阶层“狼戾不仁,杀其骨肉,离其亲戚,所为甚多不义”。又数举兵侵陵百越,兼并邻国,以为暴强。对中央王朝也“不奉明召”,“名为藩臣,贡酌之奉不输,一卒之用不给”。闽越国陷入分裂割据的状态,无诸后嗣郢和余善劣迹渐显,或自立为王,“威行国内”。汉武帝为安抚而取权宜之计,封无诸之孙丑承袭闽越王位,另封余善为东越王,形成两王并存的局面。

公元前111年,余善公开反汉,自称“东越武帝”,在闽北筑六城以拒汉,并筑王城以驻守。汉武帝派会稽郡守朱买臣率兵征讨,“发兵浮海,直指泉山,陈舟列兵,席卷南行”。汉军分兵四路,水陆并进。第一路由横海将军韩说率领楼船水师,从会稽句章(今宁波地)南下,直扑闽越国都东冶城;其余三路出击武夷山脉、仙霞岭关隘。公元前110年冬,汉军深入闽地,越衍侯吴阳等人聚谋发动政变,袭杀余善而降汉,闽越国遂亡。汉武帝以“闽越悍,数反复”,下令将其宗族、军民迁往江淮之地,闽越邑里城郭遂废为丘墟。

四、侯官县的设置

汉武帝平定闽越并徙民后,仍有相当部分闽越百姓遁逃入于山林之中。南朝《宋书?州郡志》载:“有遁逃山谷者颇出,立为冶县,属会稽。”根据宋代《太平御览》引《吴地记》记载,时为汉昭帝始元二年(前85),距闽越亡国不过25年。

据汉代史籍记载,汉时朝廷在闽地建置“东部都尉”,治所在“冶县”。东汉时尉所北迁,留其下属侯官驻镇冶地。东冶从而又称“东部侯官”、“东侯官”或简称“侯官”(由军事机构和职官演化),隶属于会稽郡东部都尉。东汉永和六年(141),在冶县设南部都尉。建安元年(196),冶县改称侯官县。

东汉晚期,随着人口的繁衍,山越人逐渐在闽北和闽江下游形成聚落,其社会结构亦为封建宗族关系,首领称“宗主”或“渠帅”。他们统领的同姓宗支,户数多达数千户甚至上万户;还包括附属于该宗族的异姓居民。

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军阀混战。吴主孙策起兵于江东,于汉献帝建安元年(196)打败会稽太守王朗,王朗率残部浮海南下至侯官。侯官邑长商升,先是闭城不纳,经谋士虞翻说服后受之,且为王朗而起兵发难。

孙策派遣大将韩晏前往讨伐,大败而归;又派将军贺齐率军攻击侯官。贺齐先以祸福利害劝降商升,山越首领张雅、詹疆等人拒降,杀商升而与吴军对峙。贺齐用计离间张、詹,然后一鼓作气攻占侯官城。此后,侯官改属南部都尉府和后来设置的建安郡。三国归晋以后,闽地进一步接受中原教化,“山越”之称亦渐从历史上消失。

东侯官即冶县,简称侯官。因其地广大,侯官兵力微弱,所以东汉时又在冶城增设了会稽郡南部都尉。

五、东冶港及其海上交通

福州地处闽江下游入海口,北近会稽(今浙江),南抵交趾(今越南北部),在东汉时期已经形成东南沿海的重要港口东冶。《后汉书.郑弘传》载:建初八年(83),郑弘任大司农时,“旧交趾七郡,贡献转运皆从东冶,泛海而至,风波艰阻,沉溺相系”。说明在东汉已经开辟了由今福州直抵广东、广西以及越南北部的航线,东南各地的贡物由此输往东汉国都洛阳城。

孙吴经营闽中时期,为了与魏蜀抗衡,于景帝年间(一说在孙皓建衡元年)在建安郡的东冶设立典船校尉以管理造船,地点在今开元寺东直巷(吴时设都尉营),号“船场”。不久又在今连江、霞浦一带设立温麻船屯,形成两大造船基地,建造水师舰船和各类海船。其服役者多是罪犯或被贬官员。东晋著名文学家左思在《吴都赋》中称:“弘舸连舳,巨舰接舻”,“篙工楫师,选自闽禺。习御长风,狎玩灵胥”。说明在江海航行的有来自闽地制造的大船与优秀的船工水手,他们身手不凡,驾驭风涛。东吴因此也加强对海外的交通与贸易。

《三国志.吴书》记载:吴黄龙二年(230),孙权“遣将军卫温、诸葛直将甲士万人,浮海求夷洲(今台湾)及亶洲(今菲律宾)”,结果掳掠“得夷洲数千人还”。公元269年,吴国还派兵分别由荆州和“建安海道”进击交趾。这“建安海道”实即近二百年前东汉东冶港与交趾的“贡献转运”航线,直到这时仍是中国东南对外交通和贸易的重要航道。

同类推荐
  • 历史年鉴之1900

    历史年鉴之1900

    本系列包含了世界历程、科技、文学、宗教、哲学、历史、国运纪事等各方面的整理记录,作为系列年鉴。
  • 武乡,敌后文化的中心

    武乡,敌后文化的中心

    抗日战争中,八路军与武乡民众一道,在武乡这片土地上,团结合作、共同抗敌,先后与敌人进行了大小战斗6368次,歼敌28830人,取得了辉煌的战绩,可以说武乡的山山岭岭上都有过激烈的战斗,沟沟洼洼里都有着烈士的忠骨。《武乡敌后文化的中心》主要收集整理了发生在我县境内一些重大战役战斗,以展示武乡人民在战火纷飞的岁月里,与八路军并肩作战,用小米加步枪打出红色江山的光荣历史。
  • 异世之随波逐流

    异世之随波逐流

    稚嫩的面容、弱小的身躯、在这异世之中,穿越而来的叶痕成为了十几岁的孩童,谈不上发明、亦不会创造,在人生最黑暗的时刻,拜上了神秘莫测的师傅、结交到小小的红颜知己,所有的一切,都从一个小乞丐开始做起。
  • 大辰时代之醉陌泪晨

    大辰时代之醉陌泪晨

    天地何用?唯有热血最强!天下英雄谁敌手?醉陌!!万里山河!她一笑,化作绕指柔!男人的梦。唯一的泪晨!风际会,战云漫天的乱世,他们前生注定的不死情缘,今此用天下人的历史去续写——
  • 奋斗在晚清

    奋斗在晚清

    因为一次意外,现代人陈亚望来到了1850年的清朝,并拥有了自由往来于1850年的清朝与2015年的美国两个平行时空的能力。一边是腐朽无能的清政府,一边是虎视眈眈的帝国主义列强。拥有了特异功能的现代屌丝陈亚望不再沉默,借助金大腿搬用现代科技,广纳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们,外拒列强,内拯民族,终于使中华民族摆脱了积贫积弱的悲惨命运,重新屹立于世界之巅。
热门推荐
  • 凌无绝杀

    凌无绝杀

    一位少年打抱不平获得隐世老者青睐,立下誓言决心颠覆世界,改变人生……
  • 神雷临

    神雷临

    随心而至,随势而成,放飞心灵,游于天际。冥冥之中,又该如何?天命如此,随我流动!聂凡随我流的性格能接受一切,如溪水般,留下源泉给周身经过的生命,却一直流向前方没有留恋。崖且孤高,嫣慕明月。人且平凡,敢惹鬼神。豪情万丈,嘶吼于天,神雷临世,熯天炽地。聂凡丰富的情感洒脱整个异界,促使出他对强大的渴望,心之所向再无阻难,终究成为另类的雷神。——————————————希望问海呈现的异界,能让各位看官眼前一亮。还望支持,跪拜之,求点击,求收藏,求票票!!
  • 沉重的父爱

    沉重的父爱

    《沉重的父爱/冰心儿童图书奖获奖作品》编著者邢庆杰。《沉重的父爱/冰心儿童图书奖获奖作品》是冰心儿童图书奖获奖作品,为配合青少年素质教育,为青少年量身定制的小小说作品,既是青少年认知社会的窗口、丰富阅历的捷径,又堪称写作素材的宝典。《沉重的父爱/冰心儿童图书奖获奖作品》所选作品多为国内知名作家的精品力作,具有强劲的文学感染力;作品遴选注重情节感人,注重人文关怀阅读效果的同时,更注重其价值取向,旨在引导青少年全面、客观地认识社会,开阔视野和胸怀,提高综合素质,进而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 一瞬集

    一瞬集

    为什么古人要说,“人之百年,犹如一瞬”?就以最常见的“人生公式”来看:青年希望,中年竞争,老年悔悟……百年何其漫长、何其辛苦,怎能“一瞬”?我以为,“一瞬”之说,有两层涵义。其一,与人类生存的地球、以及茫茫无际的时间和空间相比,人的一生确乎是“一瞬”。奄忽若飙尘,去若朝露晞。其二,说百年如一瞬,指出了人生最大的特点:难以把握。看似迅捷简单,实则复杂多变;看似自然而然,实则神秘莫测。快如一瞬而逝,绝不重复,无法更改,没有规律可循。
  • 超级侠医

    超级侠医

    人心向上,人性向下。你的病,我来治,你的心,我来医。上医医国,下医医疾,一颗铁胆侠心,一段铮铮铁骨,傲然行世间,沛然莫流行!
  • 向魏书生学什么

    向魏书生学什么

    向魏书生学什么向扛起民主教育的大旗,教书必须育人,培养学生做心灵的、王人,促进学生自育自学,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科学管理班集体,探索有自己特色的教学方法,改变自我,超越自我。他先后在全国各地作了1100多场报告,讲了900多节公开课。马来西亚文报纸称他为:穿西装孔子,他就是魏书生。为师当学魏书生,从教当学魏书生;这是对当代名师魏书生一生忠于教育事业的赞美。
  • 烽火乱世情

    烽火乱世情

    一不小心穿越成了村妇,家徒四壁还偏偏遇上战火纷飞,父母年老体衰,还有四个小萝卜头,田丹表示亚历山大。都说亲人最亲,可没想到这年头亲人也不可谱,果断带着父母兄弟和儿子分家。手中有粮,心里不慌,这是田丹的口头语。徐天醒来时发现自己竟然重生到了那个小山村,回想他这一生的感情之路,他突然发现他记忆中最深刻的还是那个山沟沟里的妇人,这一生他绝不会轻易放手。当穿越男遇上重生男,田丹表示激情四射啊!
  • 玥君舞

    玥君舞

    玥君将目光从冰面移到男孩儿脸上,他有一双明亮的眸子,玥君看到他暖心的笑容脸上微微有些发烫,很快别开眼,轻声回答到:“我叫玥君。”“玥君?好名字。待你长大,我娶你可好?”男孩儿嬉笑着问道。“你!”玥君微怒,红着脸跑开,身后传来男孩儿爽朗的笑声。“丫头,记住了,我叫司马衷!”男孩儿冲着那个跑开的背影喊道。
  • 金刚顶经大瑜伽秘密心地法门义诀

    金刚顶经大瑜伽秘密心地法门义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辛亥情事:传奇都督之生死情缘

    辛亥情事:传奇都督之生死情缘

    本书为章回体长篇历史小说,集中描写了1914—1916年传奇将领尹昌衡北上赴京维护共和,反对独裁,捍卫辛亥革命成果的一段经历。这一时期的北洋政府,政治情势波诡云谲,各派势力明争暗斗。袁世凯通电尹昌衡到北京述职,实则软禁这位勇猛武将,妄图利诱其支持自己称帝。尹昌衡坚决反对独裁,艰难周旋于袁世凯的权术之中。期间,尹昌衡与青楼女子良玉楼相识,结下一段荡气回肠的生死情缘,堪比同时期蔡锷与小凤仙的爱情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