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全国农业大面积受灾,人口已达六亿的社会主义中国经受着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在这严重的经济困难时期,萨尔图亦难幸免,石油大会战的粮食供给已经成了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大问题。
会战指挥部就粮食问题召开紧急会议,针对目前国家农业大面积受灾、粮食供应全面紧张问题进行研讨;会议指出:现在全国上上下下都缺少粮食,指挥部号召大家因地制宜、克服困难,在度过难关的同时,会战一定要坚持下去;要求各单位各部门做好安抚民心的工作,即使再减口粮,也不能减革命干劲!……
大庆会战遇到的最大困难是职工吃不饱肚子。刚开始会战的时候,职工吃的粮食基本上能按工种定量供应,副食品从黑龙江省和南方调进。虽说职工们劳动紧张,体力消耗大,伙食倒还过得去。
但是到了9、10月份,在全国粮食供应紧张的情况下,被称为我国北方粮仓的黑龙江省的粮食储备已经超过了“危险线”,再也无法坚持原来的粮食定量标准,不得不按国家规定,把会战职工的粮食定量减下来。
黑龙江省副省长陈剑飞专程来到萨尔图,向康世恩抱歉地表示,黑龙江再也无法供应本来就不够的粮食定量标准了。
会战职工定量减的幅度很大,从几斤到十几斤。从钻井工人、采油工到干部、专家等一律减少定量;同时,副食品明显减少,肉食几乎没有供应。
那是一场全国性的粮食大饥荒。许多职工的家属和子女,由于家乡闹粮荒,为寻活路也来到油田。这更加剧了油田缺粮程度,许多职工一人的定量一家人分吃。
当时在自由市场上,土豆按个卖,甜菜切成片卖。绝大部分会战职工工资在50元以下,一天的工资只够买几个土豆、几片甜菜。有的职工没办法就跑到冻土地里拣冻白菜帮子和甜菜叶来充饥,还有的靠开水里加点酱油度日。人们在冰天雪地里干活,体力消耗比夏秋更多,职工体质开始明显下降。
1960年底至1961年初,会战真是到了难以坚持的地步了。半年多的会战,使职工队伍已成疲惫之师,长期吃不饱肚子,人们的体力渐渐支撑不住,很多人因缺乏营养得了浮肿病。
当时,石油部党组正在北京开会,张文彬在会战前线主持工作。他通过萨尔图直通北京的电话专线向余秋里汇报说,职工队伍中出现了浮肿病,蔓延很快。得浮肿病的职工,开始是几百人,很快上升到1000人,以后是2000至3000人,最多时达到了4600余人。
治疗浮肿病,制止浮肿病蔓延,尽可能地改善职工生活,成为关系会战大局的最尖锐、最紧迫也是最为关键性的问题。
石油部党组的会议还没有结束,康世恩就奉命赶回大庆解决会战队伍中的浮肿病问题。余秋里给他的指示是:坚持一手抓生产,一手抓生活,千方百计克服困难,毫不动摇,坚持会战,天塌下来也要顶住!
康世恩一下火车,首先来到一线钻井、油建工人住地,了解情况。有个转业不久的青年工人,看样子身材魁梧、壮实,却躺在床上,眼睛睁得大大的,可就是起不来床,说话也有气无力。康世恩走上前去,按按他的脸部和腿部,一按一个坑,好久恢复不过来。很明显,这是得了浮肿病。
康世恩了解情况后,便主持召开了会战领导小组会议,作出一系列规定:
第一把手既要抓生产,又要管生活,第二把手专管生活;
食堂设立政治指导员,就餐人数在200人以上的要建立伙委会;
指挥部派车出去搞生活物资;
得浮肿病的职工一律停止工作,为他们办专门营养伙食,每人每天2~3两肉;
大搞代食品;
粮食按定量吃够;
组织打猎队、捕鱼队……
石油部党组会议刚一结束,余秋里也急匆匆地赶回大庆。在安达一下火车,他就问康世恩:“你哪只手有劲?”
康世恩说:“当然是右手了。”
余秋里挥了挥他的独臂说道:“那好,我们就用右手抓生活,左手抓生产!”
这天,王进喜心急火燎地找到牛师傅:“咱钻井队的粮食只剩下一天的啦,牛师傅,你赶紧的,坐汽车去指挥部,务必将明天的口粮给取回来。咱钻井队明天的口粮可就指望你啦!”
牛师傅点点头,将队长交给他的粮本揣好,扒上汽车就走了。
与康世恩一样,余秋里到大庆后,第一件事也是深入一线调查研究,听取基层干部群众的意见。他同会战领导小组成员反复研究,统一了思想:会战一定要坚持,困难一定要克服。为了加强生活方面的组织领导,除了松辽局原来主管生活的副局长以外,还指定领导小组成员张文彬用主要精力抓生活,吴星峰也用一部分精力抓生活。同时,还严格规定,不管这里的冬天何等寒冷,寒流如何厉害,会战队伍必须坚守阵地。一个人也不准撤走,生产一刻也不能停顿,输油管一寸也不能冻坏,人一个也不准饿坏,设备一台也不准趴窝。
数万人的大会战,在粮食极度紧张的时候,食堂就成了关键。
余秋里和会战领导小组成员经过调查发现:
能够利用有限的物资,让职工吃好、账目清楚、没有贪污、群众比较满意的食堂,约占食堂总数的31%;
基本上过得去,群众意见不大的约占60%;
问题较多,账目不清、粮食超支又吃不好、吃不够定量,群众意见很多的约占9%。
为此,会战指挥部专门召开了生活会议,作出了《关于安排当前职工生活的紧急指示》,提出“干部进食堂,书记下伙房”的口号。规定每个基层大队和中队,必须保证有一名干部在食堂同炊事员同做、同吃、同算、同议,不准有一个食堂出现空档;
抽调部分优秀干部和红旗手、劳动模范以及关心群众、办事公正的人,担任食堂管理员和炊事员,加强食堂的力量,改变食堂的服务态度,减少就餐排队的时间;
食堂必须达到一清、二无、三好以及三热一暖,即账目清楚,并能公之于众,无贪污、无浪费,饭菜花样调剂好、服务态度好、清洁卫生好,饭热、菜热、汤热、餐厅暖和。
各级领导的表率作用也带动了广大职工。工人们自觉地把办好食堂当成坚持会战的大事。1202钻井队工人卢兴山回家探亲,父母妻儿倚门而望。可卢兴山没有先到家,而是到离家很远的地方为队里买了一副石磨。他知道队里有人得了浮肿病,上级给了点黄豆,钻井队只能煮着吃,炒着吃。他便利用探亲的机会,千里运回一副石磨,让队里的人可以吃上几顿豆腐,调剂口味,改善营养。
由于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再加上黑龙江省和部队的支援,一两个月内,浮肿病发病率和病情得到了控制,并逐月下降。整个冬春,没有饿死一个人。
这在那种极端艰苦的条件下,实在是件非常不容易的大事。后来,他们又通过挖野菜,找代食品,特别是后来通过大搞农副业生产,有效地改善了职工生活,使石油大会战在千难万难之中终于坚持下来。
王进喜在万般焦急中去了食堂三次,才等到领粮食的车子,车上是空空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