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起我们队长王进喜呀,他干起活儿来,那真叫‘革命加拼命’;可对待咱们钻工,那就像长辈对待晚辈那么关心、爱护……”
二全说起队长王进喜来,那话匣子可就关不上喽。
那是1964年12月21日,咱队长王进喜当选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到首都北京去开大会,那是多么光荣的事!
在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周恩来总理代表国务院作了《政府工作报告》,这个报告多处讲到了大庆的先进事迹,总结了大庆经验,并向全国发出了学大庆的号召。
关于大庆,周恩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讲道:
“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建设起来的大庆油田,是根据我国地质专家独创的石油地质理论进行勘探而发现的。它的全部开发工程,包括设计、钻探、采油以及现代化的炼油厂的建设,完全是依靠我们自己的力量进行的。”
周恩来指出,大庆油田的建设,是“两论起家”,就是通过学习《实践论》和《矛盾论》,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去分析、研究、解决建设工作中的一系列问题。这个油田的建设,也是学习解放军,具体运用解放军的政治工作经验的典范。这个油田的建设,自始至终地坚持了集中领导同群众运动相结合的原则,坚持了高度革命精神同严格科学态度相结合的原则,坚持了技术革命和勤俭建国的原则。
周恩来在报告中充分肯定了大庆石油会战的成绩:
“这个油田的勘探和开发速度是最快的,建设质量是优等的,采油技术和管理水平是很高的,有一些是世界第一流的。”
在肯定了大庆油田的成绩之后,周恩来满怀豪情地说:
“现在,由于大庆油田的开发和一些新炼油厂的建成,我国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人民生活所需要的石油,不论在数量或者品种方面,基本上都可以自给了。”
周恩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还站在更高的层面上阐述了大庆经验的意义:
依靠党的领导,依靠群众,这是我们取得革命和建设胜利的最根本的保证。石油工业部、大庆油田,就是这方面的先进典型。
周恩来在报告的最后还特别强调,要在全国各行各业开展比先进、学先进、赶先进、帮后进的运动,形成学解放军、学大庆的热潮。我们各级领导机关、各种事业单位和广大干部,要学习解放军、学习大庆的彻底革命的精神和工作作风,使自己在革命化的道路上向前迈进。
周恩来对大庆基本经验的概括,高屋建瓴,言简意赅。它表明,大庆经验并不是哪个人或是哪一些人的创造,而是毛泽东思想与石油工业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石油大会战中的生动体现;是党在革命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积累的丰富斗争经验,在特殊条件下的创造性应用。
在大会上,王进喜代表全国的工人阶级作了《用革命精神建好油田》的发言,受到与会代表的热烈欢迎。那报纸上都刊登了咱队长的照片呢!
那次发言,王进喜是作了认真准备的。在繁星满天、金碧辉煌的人民大会堂里,王进喜面对万余名听众讲话。开始时,他多少有点拘谨,为了不讲错,他用手在讲稿上比着一行一行地讲。他以大庆会战为背景,以1205队和钻井二大队工作为主线,重点汇报了大庆工人阶级迎着困难上、与恶劣的自然条件斗、与各种困难斗,终于取得了会战的伟大胜利。
王进喜的讲话内容充实,事迹感人,代表们不时报以热烈的掌声。人们鼓掌时,王进喜也跟着鼓掌,但是等鼓掌过后,他却找不到自己刚才讲的那一行了。他索性脱开讲稿,按照自己准备好的内容讲了起来。他讲得自然、生动,又有气魄。当他在大会堂朗诵起自己的那一首短诗:
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
石油工人干劲大,天大的困难也不怕!
整个人民大会堂掌声雷动,经久不息!
1965年1月14日,党中央将周恩来的《政府工作报告》发至党内县团级以上干部学习。
王进喜成为那个时代千千万万个普通中国人心目中的英雄。他被请去参加座谈、到各单位作报告。在北京作报告时,他经常被热情的听众围住,人们请他签名,请他合影。有时他走在街上被人认出来,立刻会有成百成千的人围住他,以至于不得不请警察出来帮助维持秩序,疏导交通。
王进喜成为那个时代最为耀眼的明星,成为那个时代最受人爱戴的英雄。
1964年12月26日是毛泽东的71岁生日。
那一天,毛泽东在人民大会堂的小宴会厅里安排了三桌酒席,用他自己的话说,是用自己的稿费请大家吃顿饭。他很重视那次宴请客人的生日酒会,就连哪位客人坐在哪个座位上,他都亲自列了单子,交给汪东兴等人去办。
这一天,王进喜正在北京参加三届人大一次会议。
人代会散会时,王进喜被通知不要走。同时接到通知的还有陈永贵、董加耕、邢燕子等人。不一会儿,周恩来把他们领到一个休息室,朱德已等在那里。见面后聊了几句,周恩来又把他们领到一个小宴会厅,看到那里已经摆好几张桌子,许多党和国家领导人早已等在那里。他们这才知道是毛主席过生日,请他们几位来吃饭。
没过几分钟,毛泽东来了。全场起立,热烈鼓掌。王进喜等人被安排在主桌,挨毛泽东依次落坐。董加耕坐在毛泽东左边,挨着董加耕的是王进喜,邢燕子在毛泽东右边,她身边是陈永贵。王进喜左边是余秋里,依次还有曾志、钱学森、彭真、罗瑞卿等。
人们坐定后,毛泽东开始讲宴会的开场白:
“今天既不是做生日,也不是祝寿,而是实行三同。我用自己的稿费请大家吃顿饭。我的孩子没让来,他们不够资格。这里有工人、农民、解放军,不光吃饭,还要谈谈话嘛!”
对于几位劳模,毛泽东一个一个地问情况。
谈到大庆时,毛泽东说,余秋里和石油工人们一起搞出个大庆来,很不错嘛!石油工人干得很凶,打得好,要工业学大庆。
这顿饭吃得很简朴,桌上摆了红、白、黄三种酒,共有12道菜,以蔬菜为主。
王进喜没喝酒,吃的也不多,很少说话,就是坐在那里看毛主席,听毛主席讲话。他看到,毛主席71岁的人了,身体很健康。
席间,毛泽东给四位劳模都夹了菜,还不断地吩咐服务员给他们添饭添菜,叫他们一定吃好。
从北京回来后,咱队长仍然保持谦虚谨慎的习惯。王队长常说啊:
“我从小放过牛,知道牛的脾气;牛出力最大,享受最少。我要老老实实地为人民当一辈子老黄牛。”
他还说,咱是个普通工人,没啥本事,就是为国家打了几口井。一切成绩和荣誉,都是人民的;我自己的小本本上,只能记差距。他一边参加劳动,一边听取群众意见,解决工人的实际问题,成为全油田工人的知心朋友。
譬如队长看到天冷时工服不保暖,工人挨冻;他就到缝补厂去建议,将棉工裤后腰加高加厚,给工人做皮背心、皮护膝,让工人热热乎乎地干活。
钻井生产、生活,特别是住房、粮食面临困难时,队长便利用工余时间,带领职工和家属开荒种地、烧砖、割苇,盖“干打垒”住房,为国家分担困难,让工人和家属“吃饱肚子去会战”,“回来有一个窝”。
大队驻地离市镇比较远,工人和家属买粮、寄信、看病都不太方便。队长想方设法,带领职工家属办起了商店、粮店、豆腐坊、卫生所等,建起了比较齐全的生活基础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