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887400000030

第30章 曾巩家族及其亲友门生(3)

自天子、大臣至于群下,自掖庭至于四方幽隐,一有得失善恶,关于政理,公无不极意反复,为上力言。或矫拂情欲,或切劘计虑,或辨别忠佞而处其进退。章有一再或至于十余上,事有阴争独陈,或悉引谏官御史合议肆言。”范之所以敢于直谏,在于仁宗的听谏:“仁宗常虚心采纳,为之变命令,更废举,近或立从,远或越月逾时,或至于其后,卒皆听用。盖当是的,仁宗在位岁久,熟于人事之情伪与群臣之能否,方以仁厚清静休养元元,至于是非与夺,则一归之公议,而不自用也。其所引拔以言为职者,如公皆一时之选。而公与同时之士,亦皆乐得其言,不曲从苟止。故天下之情因得毕闻于上,而事之害理者常不果行。……仁宗之所以其仁如天,至于享国四十余年,能承太平之业者,由是而已。”

此序作于神宗元丰中,所谓“一归之公议,而不自用”,“天下之情因得毕闻于上,而事之害理者常不果行”等语,都是有感而发,是富有针对性的。王遵岩评云:“沉着顿挫,光彩自露。且序人奏议,发明直气切谏,而能形容圣朝之气象,治世之精华,真大家数手段。”吴闿生对此序评价尤高:“曲折顿挫,而一气舒卷,驱迈淋漓之气勃郁纸上。……(“仁宗在位久”至“而不自用也”)极言仁宗之德化,以其适与当时(熙宁、元丰)相反,故津津言之,以为借鉴。……句句转换,盘旋曲至,悱恻缠绵,使人反覆咏叹,自不能已;而于讥切当时之旨,始终含蓄茹咽,未尝稍露,文情高逊轩翥,敻不可及。”

《李白诗集序》(卷一二)首叙宋敏求所编《李白诗集》二十卷是分类编排,“而未考次其作之先后。余得其书,乃考其先后而次第之”。而序的主体是记述李白一生的曲折经历,短短的三百字,翔实可信:“其始终所更涉如此,此白之诗书所自叙可考者也。范传正为白墓志,称白“偶乘扁舟,一日千里,或遇胜景,终年不移”,则见于白之自叙者,盖亦其略也。《旧史》称白山东人,为翰林待诏,又称永王璘节度扬州,白在宣城谒见,遂辟为从事。

而《新书》又称白流夜郎,还浔阳,坐事下狱,宋若思释之者,皆不合于白之自叙。盖史误也。”末评其诗云:“白之诗连类引义,虽中于法度者寡,然其辞闳肆隽伟,殆骚人所不及,近世所未有也。

《旧史》称白有逸才,志气宏放,飘然有超世之心,余以为实录。

而《新书》不着其语,故录之,使览者得详焉。”何焯《义门读书记》卷四一云:“文甚严洁,为考白诗之先后而次第之,故于白始终所更涉特详,而并辨《新》《旧》二书(指《旧唐书》、《新唐书》)之误。”

曾巩一生整理了大量典籍,每整理一部书,他都要写一篇目录序,如《战国策目录序》、《南齐书目录序》、《梁书目录序》、《陈书目录序》、《新序目录序》、《列女传目录序》、《说苑目录序》,其中有不少名篇。《战国策目录序》(卷一一)首先反驳刘向之叙:

“向叙此书,言“周之先,明教化,修法度,所以大治。及其后,谋诈用,而仁义之路塞,所以大乱。”其说既美矣。卒以谓“此书战国之谋士度时君之所能行,不得不然。”则可谓惑于流俗,而不笃于自信者也。夫孔孟之时,去周之初已数百岁,其旧法已亡,旧俗已熄久矣。二子乃独明先王之道,以谓不可改者,岂将强天下之主以后世之所不可为哉?亦将因其所遇之时、所遭之变而为当世之法,使不失乎先王之意而已。二帝三王之治,其变固殊,其法固异,而其为国家天下之意,本末先后,未尝不同也。二子之道,如是而已。盖法者所以适变也,不必尽同;道者所以立本也,不可不一,此理之不易者也。故二子者守此,岂好为异论哉?

能勿苟而已矣,可谓不惑乎流俗而笃于自信者也。”“法者所以适变也,不必尽同;道者所以立本也,不可不一”,这是全文主旨。

次论战国游说之士恰恰与此相反,结果是身死国灭:“战国之游士则不然,不知道之可信,而乐于说之易合,其设心注意,偷为一切之计而已。故论诈之便而讳其败,言战之善而蔽其患,其相率而为之者,莫不有利焉,而不胜其害也;有得焉,而不胜其失也。

卒至苏秦、商鞅、孙膑、吴起、李斯之徒以亡其身,而诸侯及秦用之者亦灭其国,其为世之大祸明矣,而俗犹莫之寤也。惟先王之道,因时适变,为法不同,而考之无疵,用之无弊,故古之圣贤,未有以此而易彼也。”末论不可灭其书,只可明其非,明其说之不可从,不可为:“或曰:“邪说之害正也,宜放而绝之,则此书之不泯其可乎?”对曰:君子之禁邪说也,固将明其说于天下,使当世之人皆知其说之不可从,然后以禁,则齐;使后世之人皆知其说之不可为,然后以戒,则明,岂必灭其籍哉?放而绝之,莫善于是。

是以孟子之书,有为神农之言者,有为墨子之言者,皆着而非之。”《崇古文诀》卷二七云:“议论正,关键密,质而不俚,太史公之流亚也。咀嚼愈有味。”方苞评云:“南丰之文长于道古,故序古书尤佳。此篇及《列女传》、《新序》目录序尤胜。淳古明洁,所以能与欧、王并驱,而争先于苏氏也。”

《南齐书》,梁萧子显所撰。曾巩《南齐书目录序》(卷一一)首论作史目的云:“将以是非得失、兴坏理乱之故而为法戒,则必得其所托,而后能传于久,此史之所以作也。”而重点是论对史家的应有要求:“然而所托不得其人,则或失其意,或乱其实,或析理之不通,或设辞之不善,故虽有殊功韪德非常之迹,将暗而不章,郁而不发,而梼杌嵬琐、奸回凶慝之形,可幸而掩也。尝试论之,古之所谓良史者,其明必足以周万事之理,其道必足以适天下之用,其智必足以通难知之意,其文必足以发难显之情,然后其任可得而称也。”并举《尧典》、《舜典》以为例,认为二《典》“所记者岂独其迹也?并与其深微之意而传之,大小精粗无不尽也,本末先后无不白也。使诵其说者如出乎其时,求其旨者如即乎其人。是可不谓明足以周万事之理,道足以适天下之用,知足以通难知之意,文足以发难显之情者乎?”之所以能如此,就是因为史官得其人:“则方是之时,岂特任政者皆天下之士哉?盖执简操笔而随者,亦皆圣人之徒也。”浦起龙《古文眉诠》卷七一对这段史论评价甚高:“数语通论史学,洵名言也,且不独史法然也。”

接着曾巩批评“两汉以来,为史者去之远矣”,包括司马迁在内:

“司马迁从五帝三王既没数千载之后,秦火之余,因散绝残脱之经,以及传记百家之说,区区掇拾,以集着其善恶之迹、兴废之端,又创己意,以为本纪、世家、八书、列传之文,斯亦可谓奇矣。

然而蔽害天下之圣法,是非颠倒而采摭谬乱者,亦岂少哉?”至于《宋书》、《齐书》、《梁书》、《陈书》、《后魏书》、《后周书》更不值一谈。对《南齐书》的批评只有最后一段:“子显之于斯文,喜自驰骋,其更改破析、刻雕藻绘之变尤多,而其文益下,岂夫材固不可以强而有邪?数世之史既然,故其事迹暧昧,虽有随世以就功名之君,相与合谋之臣,未有赫然得倾动天下之耳目,播天下之口者也。而一时偷夺倾危、悖礼反义之人,亦幸而不暴着于世,岂非所托不得其人故也?可不惜哉!盖史者所以明夫治天下之道也,故为之者亦必天下之材,然后其任可得而称也。岂可忽哉!

岂可忽哉!”但正如储欣《唐宋十大家全集录·南丰先生全集录》卷一所云:“以二《典》责萧子显,虽至迂至愚,亦不出此,要以发其胸中史学而已,读者不可不知。”此文重点确实是在发其史论,评史家得失如指诸掌,这也是此序价值之所在,而不在对《南齐书》的具体评论。

曾巩的题跋也写得很好,其《读贾谊传》(卷五一)先总论三代两汉之文的特色:“余读三代两汉之书,至于奇辞奥旨,光辉渊澄,洞达心腑,如登高山以望长江之活流,而恍然骇其气之壮也。

故诡辞诱之而不能动,淫辞迫之而不能顾,考是与非若别白黑而不能惑,浩浩洋洋,波彻际涯,虽千万年之远,而若会于吾心,盖自喜其资之者深而得之者多也。既而遇事辄发,足以自壮其气,觉其辞源源来而不杂,剔吾粗以迎其真,植吾本以质其华。其高足以凌青云,抗太虚,而不入于诡诞;其下足以尽山川草木之理,形状变化之情,而不入于卑污。及其事多,而忧深虑远之激扞有触于吾心,而干于吾气,故其言多而出于无聊,读之有忧愁不忍之态,然其气要以为无伤也,于是又自喜其无入而不宜矣。使予位之朝廷,视天子所以措置指画号令天下之意,作之训辞,镂之金石,以传太平无穷之业,盖未必不有可观者。遇其所感,寓其所志,则自以为皆无伤也。”中为贾谊一不遇而忧死辩护:“余悲贾生之不遇,观其为文,经画天下之便宜,足以见其康天下之心。

观其过湘为赋以吊屈原,足以见其悯时忧国,而有触于其气。后之人责其一不遇而为是忧怨之言,乃不知古诗之作,皆古穷人之辞,要之不悖于道义者,皆可取也。贾生少年多才,见文帝极陈天下之事,毅然无所阿避。而绛、灌之武夫相遭于朝,譬之投规于矩,虽强之不合,故斥去,不得与闻朝廷之事,以奋其中之所欲言。

彼其不发于一时,犹可托文以摅其蕴,则夫贾生之志,其亦可罪耶?”末谓悲贾谊实自悲:“故予之穷饿,足以知人之穷者亦必若此。又尝学文章,而知穷人之辞自古皆然,是以于贾生少进焉。

呜呼!使贾生卒其所施,为其功业,宜有可述者,又岂空言以道之哉?予之所以自悲者亦若此,然世之知者其谁欤?虽不吾知,谁患耶?”论三代两汉之文气势磅礴,妙喻连篇;“古诗之作,皆古穷人之辞”,悲贾谊实以自悲,感情真切,是一篇十分优美的题跋。

曾巩《书魏郑公传》(卷五一)是一篇辨是非的题跋,辨魏徵“以谏诤事付史官”之是,孔光焚谏稿以掩君过之非。文谓魏徵能谏,唐太宗能纳谏:“余观太宗常屈己以从群臣之议,而魏郑公(徵)之徒,喜遭其时,感知己之遇,事之大小,无不谏诤,虽其忠诚所自至,亦得君以然也。则思唐之所以治,太宗之所以称贤主,而前世之君不及者,其渊源皆出于此也。能知其有此者,以其书存也。”此为人所共知的史实,此跋之可贵在于就魏徵“以谏诤事付史官”一节反复论之:“及观郑公以谏诤事付史官,而太宗怒之,薄其恩礼,失终始之义,则未尝不反复嗟惜,恨其不思,而益知郑公之贤焉。”因为不当“灭人言以掩己过”,并以太宗末年之悔过,以伊尹、周公的谏语皆存于书以证其说,而历代暴君无谏词存世是“天下不敢言”的表现:“桀、纣、幽、厉、始皇之亡,则其臣之谏词无见焉,非其史之遗,乃天下不敢言而然也。则谏诤之无传,乃此数君之所以益暴其恶于后世而已矣。”接着又反驳主张掩过的种种借口,一是“《春秋》之法,为尊亲贤者讳”是讳恶不是讳谏:“夫《春秋》之所讳者,恶也,纳谏诤岂恶乎?”二是孔光焚谏稿以掩君过:“以焚其稿为掩君之过,而使后世传之,则是使后世不见稿之是非,而必其过常在于君,美常在于己也,岂爱其君之谓欤?孔光之去其稿之所言,其在正邪,未可知也,其焚之而惑后世,庸讵知非谋己之奸计乎?……君臣之间,议论之际,不欲漏其言于一时之人耳,岂杜其告万世也?”末仍归结到颂魏徵之贤:“以诚信持己而事其君,而不欺乎万世者,郑公也。”浦起龙《古文眉诠》卷七三论此文主旨说:“读《魏公传》,见“谏草付史官”一语,特地拈出,为其足以破孔光焚草之奸,而窒后世诸臣之借口,乃着此篇。彼泛谓表直节云者,未辨眉宇。”确实“表直节”不是此文主旨,“破孔光焚草之奸”才是此文主旨。前人对此文的反复论难颇多好评,《崇古文诀》卷二七云:“专是论后世削稿之失,反复攻击,宛转发明。后面三转论难,每转愈佳。此等议论,有益于世,足以破千载之惑。”蔡世远评云:“南丰此论,屈折尽透,比《范贯之奏议序》更曲畅。”姚鼐《古文辞类纂》卷九评云:“其言深切,足以感动人主,又繁复曲尽而不厌。”

曾巩杂记文往往夹叙夹议,引人入胜,如《墨池记》(卷一七)不着笔墨于景物,而是借王羲之勤学苦练来抒发议论。首写墨池:“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岂其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邪?”由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提出种种疑问和推论,得出学不可少、道德更需深造的结论。次写学舍:“墨池之上,今为州学舍。

同类推荐
  • 私奔者

    私奔者

    本书是海男文学第二卷。边陲,高原,云南丽江的所在,海男作品的一个大的地域与人文背景。由于高原,它洋溢着神秘,且注定要演绎香格里拉的传说。于是,回归现实,这里的男女就生活得异常生动。他们的行为拙朴、灵动、有些古老的色彩斑谰,又用一种全开放的姿态走向现代。这里最动人的应是海男讲述的一个个曲折动人情欲横生的男女故事。
  • 唐诗之美

    唐诗之美

    本书作者撷取30位极具特色诗人,以每人的一句不常见而又浓缩了诗人性情的诗句为题,以一首诗为窗,轻轻打开,整个大唐朝绚烂的诗意天空映入我们眼帘,并附有原作欣赏、诗人小传。
  • 生命之树

    生命之树

    威廉·巴特勒·叶芝是爱尔兰著名诗人、剧作家和散文家,也是英语世界中最伟大的现代诗人之一,歌德堡诗歌奖、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叶芝一生创作丰富,深受浪漫主义、唯美主义、神秘主义、象征主义的影响。《生命之树》这本散文集反映了他受到雪莱诗歌、布莱克浪漫主义、爱尔兰民间神秘主义等多方面的影响,是叶芝文学思想与艺术思想的结晶。
  • 大山水

    大山水

    《大山水》是作者在该领域数年闭关之后的爆发之作,为《大地三部曲》之一,它是作者在这一创作领域中从文体到思想的一次重要尝试。全书点数了帕米尔高原、青藏高原、横断山区这些雄山峻脉与四围堪称地球上最壮观最神奇的复杂水系的生生关系,尤其着墨于山与水、水与人的关系;呈现了神山圣水流变对人文积变的绝对影响,最终收笔于日复恶化的水环境的忧思。
  • 众说钟叔河

    众说钟叔河

    本书收录了1981—2014年间评介钟叔河出版成就及创作成果的文章,根据文章内容共分为四辑。辑一“先行者并不孤独”,多为综合性文章,纵论钟叔河其人其书;或集中一件事情,一项话题,一次见面,一点印象。辑二“现代读书人的胸襟与眼界”,主要谈钟先生所编书籍。辑三“青灯有味忆当年”,偏重于钟先生自己的著作。辑四“温和的意义”,专收商榷、批评、讨论类文章,力图呈示全貌,保全“众说”况味及“百家争鸣”之追求。钱钟书、杨绛、张中行、黄裳、朱正等大家云集,字间行里,时间深处,诉说钟叔河先生的文人本色、编著成果,以及不绝如缕之文化回响,极具可读性与史料价值。
热门推荐
  • 我暗恋了你整个高三

    我暗恋了你整个高三

    人生最遗憾的事之一,莫过于——轻易地放弃了不该放弃的;固执地坚持了不该坚持的。人生最遗憾的事之一,莫过于——你喜欢的人同时也喜欢你,你们却没有在一起。纪念高三。
  • 影响女人40岁后的55个转折点

    影响女人40岁后的55个转折点

    40岁时的很多想法、做法直接影响后半生的生活质量,《影响女人40岁后的55个转折点》告诉你:40岁的很多事情直接决定你能否收获一个圆满的人生!每个人都会怕老,成长过程是每个人都要经历的,其实每个年龄阶段都有不同的美,关键是要看你自己如何面对。烂漫少女会说:“到40岁我就不活了。”其实她们到了40岁也一样活得好好的。没准儿心里还在偷着乐:“没想到到了40岁,我这朵鲜花才彻底盛放……”每个年龄段都有每个年龄段的美好,好好享受当下的生活,才不枉当一回女人。
  • 凤池吟

    凤池吟

    她是一个被遗弃的女子,父母的离异,祖母的逝世使她万念俱灰。当她纵身从楼顶跳下的那一刻,她以为她得到了解脱。不想,阳寿未尽的她无法转世,却穿越到了一个并不存在的王朝。遇见了他…宁王。她沉醉在他温柔的眼眸,融化于他细致的呵护,卸下自己坚硬的外壳,尝试去爱,去被爱。可天意弄人,断指,盲眼,瘸腿,毁容,上天让她又一次经历了生离死别的痛……“告别的时候一定要用力一点,因为任何多看一眼,都有可能成为最后一眼,多说一句,都可能是最后一句。当你还在我身边,我就开始怀恋,因为我知道你即将离去。”【我覆雨翻云披靡,守你江山万里。如今,我不求功名镶曲;只求,鸿蒙与你,生死莫逆。】
  • 校园协奏曲:爱上吸血男爵

    校园协奏曲:爱上吸血男爵

    她,是权倾帝国高的首任女会长;她,是狩魔手记的隔代传承者;她,同时也是一个小酒馆里的女仆担当。直到,她遇上了他。他,一个不愿自甘堕落的吸血男爵。在约德伯法典面前,他问她:“你还会爱我吗?”她沉默了。他却是笑了,眼中有泪,渐渐地泛起血色。笨蛋,爱,不要轻言出口。爱上了,便是永恒。
  • 十五月十五日

    十五月十五日

    一个普通的高中生正在纠结期末考试的时候被拉入了试炼世界。。并被告知世界会在十五月十五日这个莫名其妙的日子里毁灭。念力,神秘的世界之树,三十三层的通天塔。。。一切既是早已开始又是刚刚开始。。
  • 暴力唐三藏

    暴力唐三藏

    谁说我啰嗦?哪个说我迂腐?站出来!你们是没挨过佛爷的打啊!悟空,不要忧伤,不要难过,为师打到天庭,帮你把紫霞仙子抢回来!八戒,不要哭泣,不要彷徨,掀掉玉帝那个老流氓,嫦娥还是你的!老沙,你喜欢谁?谁?大点声!
  • 痞子叛逆女流氓vs七个贵族少爷

    痞子叛逆女流氓vs七个贵族少爷

    她是学校里出了名的女流氓+叛逆女+痞子女,并且还有双重人格,她的双重出来以后没人能打过她,生气时眼睛发红,冷的能冻死个人,不过一般情况是不会发火的,除非别人说她的父母,发火的时候除了姐姐能制止,谁都不能。在一次次的开除后,最后决定去樱瑰贵族学院,在那里遇见七个个性不同的人,一个妖孽,一个冷血,一个萌物,一个冰冷,一个温柔,一个风流,一个暴躁。他们之间女主该如何抉择?
  • 恋云初之沉寂忘川河

    恋云初之沉寂忘川河

    花心男:“云初,做我的妾吧,我会对你好的”“滚你妹的,你特么的有多远滚多远”俊逸男:“云初,为什么总是互相伤害,我带你离开这里,从此不问世事好不好“”对不起,我做不到,我要报仇,我要让所有欠我债的人生不如死,悔不当初“狐狸男:”云云宝贝,我不知道你的仇恨,但是我愿意做你复仇的工具,你想做什么我都可以为你做,只要你让我陪在你身边“”你先把那些觊觎你美貌的女人解决了再来和姐姐谈这个问题“不出三日,传来狐狸男遇刺身死的消息,女子身边多了一个面具男,终日形影不离
  • 绝代玄尊

    绝代玄尊

    一个被人称作傻子的孤儿,竟然是万年之前神界帝尊转世!封天大盾下,群魔乱舞!玄宝携鸾后与十八帝妃,找回三大圣宝,平魔乱,归元一,统一白鸾,重登帝位!面对来自神界、灵界、冥界、人界四界众生对圣宝和神帝之位的觊觎和阻拦,玄宝携五大兵团,扬玄尊大旗,洒男儿热血,平四界之乱,祈万民之福!
  • 邪医兵王

    邪医兵王

    猎人会玩箭,兵王会打架,神医会救人。他是会打架会治病的箭人!因为被一个女王逆推,他最终从特战部队提前退休。为了传宗接代,他被老酒鬼派去花花都市泡未婚妻,上大学……泡妞这也罢了,他的女神未婚妻,爱的竟然是另外一个女神。从此之后,他又多了一个任务,他要调教未婚妻,不能让她再祸害另外一个女神!冰山美人,性感尤物,女王御姐……女神复女神,女神何其多,为了传宗接代,唐猎是选择推倒她们,还是等待她们的逆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