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887400000031

第31章 曾巩家族及其亲友门生(4)

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又告于巩曰:“愿有记。”推王君之心,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邪?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学者邪?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如何哉。”同样提出种种疑问和推论,得出一能之迹尚不可废,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更不可废的结论。茅坤《唐宋八大家文钞》卷一○四评云:“看他小小题,结构却远而正。”浦起龙《古文眉诠》卷七二认为,这一评语还只是“扪钥揣形”,未中肯綮:“池为绩学之证,学舍为聚学之地,教授为董学之人,面面关通,故切。

徒曰小中见大,直扪钥揣形耳。”何焯《义门读书记》卷四二:

“能”与“学”,两层到底,因其地为州学舍而求文记之者即教授,故推而论之,非若今人腔子之文也。……此篇如放笔数千言,即无味矣。词高旨远,后人无此雄厚。”

武陵柳侯归老桥,桥上建庐,求曾巩为记。曾巩《归老桥记》(卷一八)以三分之二以上的内容引其求记的书信,首写桥之位置,次写其家乡之可爱:“维吾先人之遗吾此土者,宅有桑麻,田有秔稌,而渚有蒲莲。弋于高而追凫雁之下上,缗于深而逐鳢鲔之潜泳。此吾所以衣食其力,而无愧于心也。息有乔木之繁阴,借有丰草之幽香。登山而凌云,览天地之奇变;弄泉而乘月,遗氛埃之溷浊。此吾所以处其怠倦,而乐于自遂也。吾少而安焉,及壮而从事于四方,累乎万物之自外至者,未尝不思休于此也。

今又获位于朝,而荣于宠禄,以为观游于此,而吾亦将老矣,得无志于归哉?”又曰:“世之老于官者,或不乐于归,幸而乐之者,或无以为归。今吾有是以成吾乐也,其为我记之,使吾后之人有考,以承吾志也。”茅坤《唐宋八大家文钞》卷一○四谓此文“有古诗人风刺之义”,主要指“不乐于归”,“或无以为归”两句。末为曾巩的感慨,也是围绕以上二语展开的:“余以谓先王之养老者备矣,士大夫之致其位者,曰“不敢烦以政”,盖尊之也。而士亦皆明于进退之节,无留禄之人,可谓两得之也。后世养老之具既不备,士大夫之老于位者,或摈而去之也,然士犹有冒而不知止者,可谓两失之也。”古代“两得之”,朝廷养老之具备,士大夫“明于进退之节”,即时致仕;后世“两失之”,朝廷“养老之具既不备”,士大夫“冒而不知止”,此亦“有古诗人风刺之义”。末以“柳侯年六十,齿发未衰”而有“从湖山之乐,余知未能遂其好也”结,抒发了对柳的仰慕之情。

道山在福建侯官(今福州)东南,曾巩《道山亭记》(卷一九)首写闽之开郡及其总的地理特征,所谓“四顾皆山”,次写其“水陆之险”:“其途或逆坂如缘,或垂崖如一发,或侧径钩出于不测之溪上,皆石芒峭发,择然后可投步。负戴者虽其土人,犹侧足然后能进。非其土人,罕不踬也。”这是陆路之险,接着写水路之险:“其溪行,则水皆自高泻下,石错出其间,如林立,如士骑满野,千里上下,不见首尾。水行其隙间,或衡缩蟉揉,或逆走旁射,其状若蚓结,若虫镂,其旋若轮,其激若矢。舟溯沿者,投便利,失毫分,辄破溺。虽其土长川居之人,非生而习水事者,不敢以舟楫自任也。其水陆之险如此。”次写侯官:“其地于闽为最平以广,四出之山皆远,而长江(闽江)在其南,大海在其东,其城之内外皆途涂,旁有沟,沟通潮汐,舟载者昼夜属于门庭。麓多桀木,而匠多良能,人以屋室巨丽相矜,虽下贫必丰其居,而佛、老子之徒,其宫又特盛。城之中三山,西曰闽山,东曰九仙山,北曰粤王山,三山者鼎趾立。其附山,盖佛、老子之宫以数十百,其瑰诡殊绝之状,盖已尽人力。”末以程辟建此亭作结:“光禄卿,直昭文馆程公为是州,得闽山嵚崟之际,为亭于其处,其山川之胜,城邑之大,宫室之荣,不下簟席而尽于四瞩。程公以谓在江海之上,为登览之观,可比于道家所谓蓬莱、方丈、瀛洲之山,故名之曰道山之亭。”柳宗元的柳州诸记以写景胜,此文亦以写景胜,故林纾《古文辞类纂选本》卷九谓此文“颇有柳州风骨”。宋人以论为记,此文在宋人杂记文中是不多见的。

曾巩所作学记较多,有《宜黄县学记》、《筠州学记》、《学舍记》等。其《宜黄县学记》(卷一七)首论“古之人,自家至于天子之国皆有学,自幼至于长,未尝去于学之中”。学的内容有《诗》、《书》、六艺、弦歌、祭祀、乡射、养老之礼,进材、论狱、出兵授捷之法,“而其大要,则务使人人学其性,不独防其邪僻放肆也。虽有刚柔缓急之异,皆可以进之于中,而无过不及。……盖凡人之起居、饮食、动作之小事,至于修身为国家天下之大体,皆自学出,而无斯须去于教也。”次论“及三代衰,圣人之制作尽坏,千余年之间,学有存者,亦非古法。……盖以不学未成之材,而为天下之吏,又承衰弊之后,而治不教之民。呜呼!仁政之所以不行,贼盗刑罚之所以积,其不以此也欤!”三论宋兴以来,特别是庆历三年以来,“天子图当世之务,而以学为先”,而“抚州之宜黄犹不能有学”。“皇佑元年,会令李君详至,始议立学”。“观此学之作,在其废学数年之后,唯其令之一唱,而四境之内响应而图之,如恐不及。则夫言人之情不乐于学者,其果然也与?”末以对李详的期勉作结:“若夫正心修身,为国家天下之大务,则在其进之而已。使一人之行修移之于一家,一家之行修移之于乡邻族党,则一县之风俗成,人材出矣。教化之行,道德之归,非远人也,可不勉与!”茅坤《唐宋八大家文钞》卷一○三认为:“子固记学,所论学之制与其所以成就人材处,非深于经术者不能,韩、欧、三苏所不及处。”蔡世远《古文雅正》卷一一评云:“比《吉州》(欧阳修撰)、《慈溪学记》(王安石撰)更说得详明亲切,有学识,有笔力。

此种文,于世道人心大有关系,堪与《原道》(韩愈撰)并传。曾文多本经术,议论亦平实,故朱子喜读之。”林纾《古文辞类纂选本》

卷六评云:“宜黄一小邑,李令一小官,忽然兴学于邑中,其作用甚伟,其思力甚高,其措施甚正,然成效又甚不可知。若把昌明圣学之责任加诸李君之身,言之太过,又属不伦。顾题目如此之大,若不自冠冕堂皇出之,则起至“素所学问然也”止,将学之关系说得极恳切,要语在“使人人学其性”及“皆可以进于中”二语,则大纲已揽,自有极大之效验。”

治平三年(1066),曾巩又撰《筠州学记》(卷一八)。此记的价值在论汉学、宋学之利弊:“周衰,先王之迹熄。至汉,六艺出于秦火之余,士学于百家之后。言道德者,矜高远而遗世用;语政理者,务卑近而非师古。刑名兵家之术,则狃于暴诈。惟知经者为善矣,又争为章句训诂之学,以其私见,妄穿凿为说。故先王之道不明,而学者靡然溺于所习。当是时,能明先王之道者,扬雄而已。而雄之书,世未知好也。”而“魏晋以来,其风俗之弊,人材之乏久矣”。他认为直至宋代,其学始正:“论道德之旨,而知应务之非近;议从政之体,而知法古之非迂。不乱于百家,不蔽于传疏。其所知者若此,此汉之士所不能及。”但宋代“俗化之美”反“未及于汉”,原因就在于“今之士选用于文章,故不得不笃于所学。……由是观之,则上所好,下必有甚者焉,岂非信欤!

令汉与今有教化开导之方,有庠序养成之法,则士于学行,岂有彼此之偏,先后之过乎?”黄庭坚《书筠州学记后》(卷二六)云:

“中书曾舍人作高安(筠)《学记》,极道世之所由废兴,论士大夫之师友渊源,常出于一世豪杰之士,至于长育人材而成就之,则在当途之君子。其言有开塞,世可以为法戒。”姚鼐《古文辞类纂》卷五六云:“《宜黄》、《筠州》二记,论学之旨皆精甚。然《宜黄记》随笔曲注,而浑雄博厚之气郁然纸上,故最为曾文之盛者。

《筠州记》体势方幅,而气脉亦稍弱矣。”

徐稚字孺子,南昌人,东汉高士,家贫,躬耕而食,终身不应征召。曾巩《徐孺子祠堂记》(卷一九)首写党锢之祸及东汉士风:“汉元兴(105)以后,政出宦者,小人挟其威福,相煽为恶,中材顾望,不知所为。汉既失其操柄,纪纲大坏。然在位公卿大夫,多豪杰特起之士,相与发愤同心,直道正言,分别是非白黑,不少屈其意,至于不容。而织罗钩党之狱起,其执弥坚,而其行弥励,志虽不就而忠有余。故及其既殁,而汉亦以亡。当是之时,天下闻其风、慕其义者,人人感慨奋激,至于解印绶,弃家族,骨肉相勉,趋死而不避。百余年间,擅强大,觊非望者相属,皆逡巡而不敢发。汉能以亡为存,盖其力也。”次颂徐孺子独处隐约,代表了东汉士人另一种处世态度:“孺子于时,豫章太守陈蕃、太尉黄琼辟,皆不就,举有道,拜太原太守,安车备礼召,皆不至。

盖忘己以为人,与独善于隐约,其操虽殊,其志于仁一也。在位士大夫,抗其节于乱世,不以死生动其心,异于怀禄之臣远矣,然而不屑去者,义在于济物故也。孺子尝谓郭林宗曰:“大木将颠,非一绳所维,何为栖栖不皇宁处?”此其意亦非自足于丘壑,遗世而不顾者也。孔子称颜回:“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孟子亦称孔子:“可以进则进,可以止则止”,“乃所愿则学孔子”。而《易》于君子小人消长进退,择所宜处,未尝不惟其时则见,其不可而止,此孺子之所以未能以此而易彼也。”末叙自己为建徐孺子祠堂:“予为太守之明年,始即其处,结茅为堂,图孺子像,祠以中牢,率州之宾属拜焉。”并感慨道:“汉至今且千岁,富贵堙灭者不可称数。孺子不出闾巷,独称思至今。则世之欲以智力取胜者,非惑欤?”徐稚认为东汉王朝有如“大树将颠,非一绳所维”,故隐居不仕。陈蕃虽豪杰特起之士,欲挽狂澜于既倒,直言敢谏,反对宦官专权,结果被宦官所杀。他的处世态度与徐根本不同,苏辙在《徐孺亭》(卷一三)诗中比较了他们两人不同的立场和结局,他说:“徐君郁郁涧底松,陈君落落堂上栋。涧深松茂不遭伐,堂毁栋折伤其躬。”两人性格如此不同,似乎无法相处。但君子正是和而不同,与逐利小人有根本区别:“二人出处势不合,譬如日月行西东。朝为宾主两相好,一榻挂壁吹清风。

人生遇合何必同,一朝利尽更相攻。”苏辙认为直言敢谏与高蹈远隐这两种人都值得尊敬,而徐孺亭却只有徐稚画像而无陈蕃画像,他认为应该合祀:“比干谏死微子去,自古不辨污与隆。……二人皆合配社稷,胡不相对祠堂中?”苏辙因自身教训,对徐稚、微子的洁身自好是理解的;但在他内心深处,却对陈蕃、比干的杀身成仁充满了尊敬。苏辙之诗有助于我们理解曾巩此记的主旨。

曾巩的记叙文文笔洗练,如《秃秃记》(卷一七)仅五百字,就生动记述了秃秃被人遗弃的悲惨命运,此记或为纪实,但其故事的曲折几与小说无异。秃秃是高密孙齐与周氏之子。孙齐先娶杜氏,留高密。又以欺骗手段娶周氏,携之赴嘉州司法任。罢归后,周氏因恨孙齐欺骗自己,告了他,齐靠贿赂获释。后为歙州休宁县尉,他把周氏、杜氏俱迎之官。后周氏要求与孙齐断绝关系,齐发誓要为她逐杜氏。但齐到休宁后,又纳娼女陈氏。齐为抚州司法,不再与周氏见面,只载杜氏、陈氏到抚州。周氏与其弟来到抚州,想入据府署。署吏挡住他们,并告知孙齐。孙齐回来后,出伪券称周氏只是他的佣人。周氏辨于州,诉于江西转运使,都不听其申诉。萧贯守饶州,周氏行乞到饶州上诉。饶州属江东,不当受理。但萧贯受理了,遣吏祝应言复核。周氏以所产子秃秃为据,孙齐就把秃秃藏起来,又扼其咽,不死。陈氏从旁提秃秃足,抑其首于瓮水中淹死。又叫仆役邓旺,挖后墙下为坎,深四尺,埋秃秃尸体。后司法张彦博改作寝庐,得坎中死儿,验问知状,小吏熊简说出真情。又召邓旺诘问,所说一致。作者感慨道:“人固择于禽兽、夷狄也。禽兽、夷狄于其配合孕养,知不相祸也,相祸则其类绝也久矣。如齐何议焉!买石刻其事,纳之圹中,以慰秃秃,且有警也。”刘埙《隐居通议》卷一四云:“公之文源流经术,议论正大,然《秃秃记》则实自《史》、《汉》中来也。

此记笔力高妙,文有法度,而世之知者盖鲜。予独喜之不厌。昔尝交蜀中士大夫,其论与予合。一日,与范忠文家子弟评文,诵此记甚习,且云蜀文士多诵之。余因叹西州之士犹能知曾文之所以妙,而生南丰之乡者口耳乃未尝及,可不愧邪。读书无眼目,何名为士?”曾巩文章多数都“源流经术”,此记却“自《史》、《汉》中来”,像《史记》之传一样曲折生动,故刘埙对此记“喜之不厌”。

宝佑四年正月十五日陈宗礼《南丰先贤祠记》比较三苏与曾巩之文说:“眉山父子兄弟,文之奇;南丰先生,文之正。奇者如天马,如云龙,恍忽变态;而正者金之精、玉之良,凡物莫能加也。

帛之暖、粟之饱,不可一日而无,人莫知其功也。”这一论断应该说是较为切合实际的。

同类推荐
  • 有根的文学

    有根的文学

    本书主要寻找并系统认识了民族传统文化,包括儒家、道家、佛家文化及民间文化。这些寻根文学作品表现了民族传统文化对中国人的精神、心理的塑形和影响,也写出了作家们对文化转换过程中的焦虑状态。
  • 追踪报道

    追踪报道

    本书讲述了黑白利益盘根错节、基层司法监管空白、国企改制资产流失、派系之间权谋倾轧的故事。新闻媒体以镜头剑指腐败,突破层层阻碍揭露真相。资深媒体人十年磨一剑,直击中国媒体舆论现状。本书从细微处着眼却不落窠臼。书中讲述这样一个故事:某市一起离奇的车祸在电视台播出,引得方方面面的强烈关注,随着报道的深入,唯一的女知情人被迫害成精神分裂,案情陷入迷局……副台长方诺亚基于记者的职业道德,决心将官场腐败的黑幕彻底掀开,他像拆弹专家一样游走在生死边缘。随着幕后主使渐渐浮出水面,方诺亚发现自己陷入一个更大的谜团……
  • 先读唐诗再旅行

    先读唐诗再旅行

    本书分为“帝都长安”、“西出阳关”、“黄河岸边”、“西署巴南”、“吴楚春色”、“人间天堂”等六个部分。
  • 白居易集

    白居易集

    《读张籍古乐府》约作于元和九年(814)前后。张籍(768?~830?)字文昌,祖籍吴郡(郡治江苏苏州),后徙和州(今安徽和县)。贞元十五年进士,授太常寺太祝,历官秘书郎、国子博士,后升水部员外郎、主客郎中,官终国子司业。世称张水部或张司业。因家境困苦、官职低微,了解下层疾苦,故其诗多写当时社会现实。长于乐府,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有《张司业诗集》传世。同“元白”、李绅、王建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反映民生疾苦,白居易对其乐府诗评价很高。多相互赠和之作。“乐府”本汉武帝设立的音乐机构,职掌搜集整理民间及文人诗歌,配以乐谱,供朝廷祭祀或宴会唱奏。
  • 欧阳修文集1

    欧阳修文集1

    本书为欧阳修的诗、词、文精选集。其中收录了:古诗三十八首、古诗二十首、古诗二十四首、律诗六十首、律诗五十七首、律诗五十六首、赋五首等。
热门推荐
  • 开锁

    开锁

    “一百八十万巨奖悬赏:谁第一个打开此牛奔锁,将获此奖!”五一黄金周的第一天,这句火辣辣的撩拨人心的广告语在《蓝海晚报》的醒目位置上刊登了十天之后,蓦然间出现在蓝海市中心的百信广场。
  • 我的探险笔记

    我的探险笔记

    一面隐藏在青铜古镜中的地图,带领着陈欢一行人前往未知的道路。在茫茫大山的深处,上古巫咸古国的祭坛中,万年不死的“神灵”到底是什么?在猎猎狂舞的沙漠,消失在尘埃中的鬼都城,带着青铜面具的国王到底是何人?在昆仑之巅的雪域,传说中西王母瑶池仙境,沧桑古老的歌声到底预示着什么?
  • 都市修仙狂少

    都市修仙狂少

    离奇的遭遇,让他意外获得无名道士的所有修炼意识更获得原始天尊的无字天书和一枚神秘戒指......从此一名废材少年彻底逆袭了,他的各项能力大大提高尼玛,这还不够,一系列的奇遇更是接踵而来从此他逍遥都市,所谓出江湖,名动天下,狂扫美女、尽收私房,更是踏上修仙之路,降妖除魔、匡扶正道、得道成仙、纵横仙界。备注:本书有YY、有亲情、友情、爱情、兄弟情,有世态炎凉有人情冷暖,有喜怒哀乐和悲欢离合。(不喜勿喷)
  • 恶魔的完美爱情

    恶魔的完美爱情

    安宁妈妈,只要你觉得你是幸福的,那么,我就会尽一些的力量守护你所谓的幸福。你用你的生命守护他,因为你深深的爱着他。你说即使你的身体不在了,还有你的灵魂。那么我也用我的生命守护他们,因为他们便是你的幸福。我别无选择。妈妈,感谢你给予了我生命,即使从我形成那刻起就从为被人期待过。曾经,你说,“我的小公主在将来的某一天会遇见一位爱她的王子,从此过上最最幸福的生活。”多么美好的憧憬啊。。。。。。只是,你的女儿,好象失去了爱人的能力。如果爱情,注定是不完美的,那么,我宁愿从来就不曾拥有过。妈妈,在天堂的你可一定要幸福啊。因为,我用了自己的一切来交换。。。。。。包括他——冷寒。——————————————————————冷寒女人,只不过是发泄欲望的工具而已;爱情,就是笑话;一见钟情,直接就是笑话中的笑话。可是,当这个笑话中的笑话变成现实时,那世界岂止用风云变色来形容啊。。。。。。——————————————————————美好的如王子般的男人,媚惑的轻笑着信步靠近那几乎苍白了脸色的女人。性感的薄唇微张,及富磁性的嗓音缭绕,“宝贝,这次你真的调皮过头了哦。”让自己的指腹感受着那柔软的红唇,冷寒“好脾气”的问道,“是我对你宠的太过头了吗?该罚。。。。。。”随着话音而来的是布料撕裂声。。。。。。宁儿,既然你不愿接受我的宠爱,那么就陪着我一起下地狱去吧!别怕!
  • 神醒

    神醒

    玄术,诗词歌赋,无所不玄。战武,战天斗地,战气滔天。魔法,七大心魔,风云变幻。三大式术,各有千秋!然而这一切,却不及神醒之万一!看地球小子飞越始天地,踏上无上神醒大道!
  • 仙商独绝:珑玉夫人

    仙商独绝:珑玉夫人

    她是人族尊贵的世家小姐,她也是仙族不朽的珑玉夫人,她更是兽族最无可替代的复苏女神。她是是丈夫眼中的毒妇,却是初恋心中永远不老的少女,也是情人心头难以抹去的一滴眼泪。她坚持了半生的自然法则,原则信仰,却是让她失去初恋,失去亲妹,失去父亲,失去爱人和幼子的罪魁祸首。她翻手之间就能拥有世间所有财富,奈何所嫁非人,得非所愿,满目疮痍。一场盛世仙婚,成了别人的梦,毁了自己的梦。一场由她的情和恨引发的浩劫,就让天地都一同崩毁好了!仙商独绝,珑玉夫人,她注定是一段血泪传奇。
  • 异界之夜爵

    异界之夜爵

    阿富汗大叔,原来笔名【夜弦】。作品有《超人学院》,《米多兔系列童话》,《恶魔之城》,《家有外星狗》等众多风格小说,是懒人听书签约作者,原文小说网签约作者,榕树下签约作者,酷匠网签约作者。内容简介:平行于人类世界的半魂世界五大家族之间又展开了一场腥风血雨的战争,夜爵、红月、神圣天使、蓝冥狼、银虎,这五大家族会爆发怎样的战争呢?让我们跟随克里斯一起来到刺激无比的半魂世界
  • 初夏之念

    初夏之念

    一场刻骨铭心的爱情相遇在雨后的初夏。。。。
  • 没有人永远活着

    没有人永远活着

    生命就是一切。生命就是神。一切都在变化、都在运动,这种运动就是神。在有生命的时候,就有那种感知神灵的快乐。爱生命就是爱神。最困难而又最幸福的事,就是在自己遭受痛苦时,在遭受无辜的痛苦时,爱这个生命。没有人永远活着,没有东西可以经久。只有经过地狱般的磨练,才能炼出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奏出世间的绝唱。玄幻战争史诗巨作,不能没有你的支持!一切由你来证明!
  • 秋灯对雨寄史近崔积

    秋灯对雨寄史近崔积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