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244000000051

第51章 曾阅散文集(1)

卷之四花木吟缶

番薯考辨

番薯作为闽南地区粗粮中的主粮,在人道不殊的世路中,走过一段悲愤郁结的岁月,同时积淀了深厚的历史文化。这种文化,理所应当称她为“番薯文化”。特别在我们日常生活上,累积许多比喻准确、生动的民间俗语、谚语。诸如“番薯看作芋”,喻其看错对象;“番薯三科汤照甲(敆)”,喻其知分寸、守廉约,或诚劝不得专占便宜;“番薯生在半壁岸”,喻其顽强的生命力,或指有才德的人处境困厄;“番薯从大块先挖”,谓遵守成法,依格进秩,不能颠乱次序;“番薯皮较好吃皇帝殿的山珍海味”、“番薯皮较强过鱿鱼脯”、“番薯条较贵文昌脯”、“番薯科较好白大银”……这些都是指微贱有时反成贵重。

俗语还有“番薯王”、“番薯戆”、“番薯脸”、“番薯肚”……这类口头禅,永远留下那土地贫瘠、粮食匮乏这凋悴岁月之中痛苦的记忆。

沧海桑田,世事反复,番薯在历史上形象蒙尘的局面,时下居然一跃登上与珍馐美食为伍的宝座,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罕见的文化现象。但是她的来历,时至今日却一直在烟雾迷漫之中,本文旨在予以考辨:

番薯,在书写上有甘藷、甘薯、番薯、朱薯、朱蓣、红薯、地瓜等等不同字样,其实一也。

历来人们对番薯的议论不少,尤其在清乾隆时的监生、商人陈世元所编印的《金薯传习录》出现,说是他的“六世祖陈振龙,于明万历间由菲律宾带薯藤归国,由其子陈经伦具禀福建巡抚监察御史金学曾……经金学曾批示试种成功……”(《金薯传习录.校刊后记》刻写油印本)。于是许多人都不辨菽麦,跟着人云亦云,流毒甚广。

1979年2月27日《光明日报》第四版发表了《从番薯引进中得到的启示》(以下简称“启示”)。《光明日报》是品位较高的报刊,但是同样不加研究,缺乏分析,基本上是“拿来”加以复制。

说明从过去和现在,不少人词不别白,指不分明,糊里糊涂跟人胡吹,认为番薯是从外国引进的。我们从所引用的文字,知道这是由于《金薯传习录》等志书出现所致——

其一,《福州府志》“蔬之属.番薯”载:“《闽书》,番薯皮紫味甘于蓣芋,尤易番郡,本无此种。明万历甲午岁荒,巡抚金学曾从外番匄种归,教民种之,以当谷食,荒不为灾。”《闽书》所载“巡抚金学曾从外番匄种归”,显然舛谬。笔者反复查校《闽书》卷二百五十“南产志”番薯条,根本没见“明万历甲午荒,巡抚金学曾从外番匄种归”的记载。可见《福州府志》这条记载,是无中生有,从暗箱操作出来的欺世之笔。巡抚金学曾泉下有知,岂不睚眦追究。

其二,《闽侯合志》虽然没有载“巡抚金学曾从外番匄种归”,却在“得藤苗及栽种之法”上故弄玄虚。其文载:“按番薯种出海外吕宋国。明万历间,闽人陈振龙贸易其地得藤苗及栽种之法入中国。值闽中旱饥,振龙子经纶,白于巡抚金学曾,令试为种,时大有收获,可充谷食之半,自是硗确之地,遍行栽种。……亦曰地瓜,以得自番国,故曰番薯;以金公始种,故又曰金薯……”

正是有了上述这些记载,《金薯传习录》便被一些“中土文人见之者少”(清.龚显曾《亦园脞牍》)深信不疑,纷纷认为“番薯”是从外国(吕宋)传入中国,而且首先栽种的是闽侯长乐,长此响遏行云,相续相继,不见异议,你说怪不怪呢!

我们必要剖析一下上述二条材料的可靠程度——

其一,云:“……巡抚金学曾从外番匄种归,教民种之”的说法,与其二,“……闽人陈振龙贸易其地得藤苗及栽种之法入中国……”不难看出《福州府志》与《闽侯合志》在编写中,各自缺乏严谨和慎重的科学态度,虚张露布,让人不觉坠入五里雾中。

引起上述这些舛谬,有它费心操作的来路,归根结蒂是出在晋安商人陈世元刊《金薯传习录》(1963年9月福建省图书馆据清乾隆三十三年升尺堂刊本复印本)在社会上的流传。

一、《金薯传习录》第六页《青、豫等省栽种番薯始末实录》云:“番薯种本吕宋国,国不用粪治,被山蔓野……随地掘取,以佐谷食……”

二、《金薯传习录》第五页《(陈世)元五世祖先献薯藤种法后献番薯禀帖》云:“……伦父振龙,历年贸易吕宋,久驻东夷,目睹彼地土产朱薯被野,生熟可茹……捐赀阴买并得夷传种法则,带归闽地……”

陈世元是陈振龙的六世孙,陈经伦的五世孙。他生活在清乾隆间,去他六世祖陈振龙(明万历二十一年)至少也已经有一百五十多年时间了。对他这纸禀文的可靠性,我们有理由持怀疑态度的。况且文词操作,有说是“国不用粪治,被山蔓野……随地掘取,以佐谷食……”,有说是“捐赀阴买并得夷传种法则,带归闽地……”伎俩暴露,矛盾多多。愿意认真研究的人,谁会轻率相信呢!

三、《金薯传习录》第五页,陈世元的五世祖陈经伦于“万历二十一年六月初一日”具禀云:“伦父久在东夷吕宋国,深知朱薯功同五谷……是以捐资买种……五月开棹,七日抵厦(门)……”

上述三条记载大致相同,而陈世元的五世祖陈经伦的禀文,多加“五月中开棹,七日抵厦”这一从菲律宾到厦门的海上航行时间。不难看出,陈世元力图把这运送薯藤的时间缩短,以避开世人对薯藤会不会枯烂的质疑。可就在这问题上,偏偏露出了把柄。我们有理由反问:陈氏在吕宋采购“阴买”薯藤,至下船“开棹”,不知要颠躓多少时间。根据其“阴买”的境况,不可能即买即下船。此中是要花费时日的。再则,在明朝的航行条件,“七日”能不能到达厦门?让人疑团结聚。

我手头有一本民国三十七年的偷渡纪录,名叫《花影南游历险记》,说是从“十二月十六日开航,至二十六日始达”(他们的乘船已是近代的“小电船”)。

分析前面斑斑伪迹,让我们看出陈世元刊刻的《金薯传习录》,掩盖不了其欺世盗名,故弄玄虚,无中生有,混乱世人耳目,从而造成志书错误、史实失明。请问:其在泉下安宁乎?

“番薯”种植既不是从陈振龙开始,那么从什么时候开始呢?其推广之功该归于何人?笔者的意见,请不急先排“功”,多广纳一些历史资料。

我们从清人龚显曾的《亦园脞牍》发现:“万历间,侍御苏公琰《朱蓣疏》其略曰:‘万历甲申、乙酉间,漳、潮之交有岛曰南澳,温陵洋舶道之,携其种归晋江五都乡曰灵水,种之……’”。

这就说到关节眼上来了,也和朱维幹老教授《福建史稿》对番薯考证吻合。

考,苏琰出生于明朝穆宗隆庆三年(1569)的一个贫困农村——晋江梧山村。其父苏民,初为广东顺德教谕,后升广东长乐县令。晋江至广东乃至吕宋的舟行海路,不论是商人、渔民,亦或是南洋往返船只,一定要经过南澳岛。于是有人“携其种归晋江五都乡曰灵水”栽种。“灵水”与苏琰故里“梧山”接壤乡邻,苏琰在青壮年时候,遇到饥荒,受番薯的救命之恩最深,他记载这一经过,可以说是很可靠的。

苏琰因为家庭贫寒,加上种种原因,使他至四十一岁才参加乡试,中了举人;万历癸丑(1613)与里人杨景辰、庄奇显等同登进士;初授行人,后擢为监察御史,继之领尚方宝剑,奉旨巡按贵州(详见《晋江历史人物传》二,海峡文艺出版社2002年11月版第282页)。苏琰早年所呈的《朱蓣疏》,详细记载引进朱蓣的三个时期:

一是苏琰十六七岁的“万历甲申、乙酉间”,即万历十二、十三年(1584——1585),知道朱蓣从广东南澳引进于晋江五都灵水村栽种。

二是苏琰十九、二十岁的“丁亥、戊子”,即万历十五、十六年(1587年——1588),朱蓣的栽种已经“稍及旁乡”。

三是苏琰二十六、七岁的“甲午、乙未间”即万历二十二、二十三年(1594——1595),“温陵饥,他谷皆贵,惟蓣独稔,乡民活于蓣者十之七八”。可见这时的“番薯”已经广泛栽种,并成为救荒活命的粮食。

细加计算,苏琰的《朱蓣疏》所说的“万历甲申、乙酉间”(1584——1585),比陈世元的《金薯传习录》所述“捐资买种”于“万历二十一年”(1593)“抵厦”(即厦门),已经早十年之久。

再则,《闽书》的作者何乔远,本身三餐是“饮食无所择”,“尝以朱薯度餐”而闻于乡里(明.林如源《何司徒佳话》)。

何乔远是在万历丙子年(1576年)乡试第四名,说明这个时候,番薯已经在闽南普遍栽种。

同类推荐
  • 雷达自选集(散文卷)

    雷达自选集(散文卷)

    《雷达自选集:散文卷》这是一本雷达写的一本散文集,里面收录了雷达大量精选散文,于2006年10月1日在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
  • 迷失的雨季

    迷失的雨季

    这是一群活跃的、极具影响力的90后作者。“青春的荣耀90后先锋作家二十佳作品精选”这套书精选 其中的20位集中推出,全面展现他们的文学才能。同时,这套书还是90后读者文学爱好者的写作样本。《迷失的雨季》为其中一册,是90后代表作家林 锋的作品集。《迷失的雨季》通过天马行空的想象,绮丽唯美的场景,悬念迭出的故事情节,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展现给读者一个不一样的青春。
  • 记者札记

    记者札记

    《记者札记》是作者对1978年到1987年任《光明日报》记者期间新闻业务的自我剖析。本来记者你我,大同小异,并无可记之处。但这里有两点特殊。一是,这九年正是新中国历史由低谷到复兴的一个转折期,所记的人物、事件、思想都有特殊的时代印痕,可资参考;二是,这九年作者以大报记者身份处于最基层的记者站,又是初出茅庐,深挖细采,绞尽脑汁,有一些特殊的收获。几篇作品得奖也在这一时期。这一本书原名《没有新闻的角落》,本意是一个记者在不大出新闻的地方,如何抓到新闻。该书1990年出版后,曾先后再版、重印13次,影响较大。归纳出的一些法则、警句也广为流传,如“出门跌一跤,也抓一把土”,“三点一线采访法”等。
  • 艽野尘梦

    艽野尘梦

    作者以地名作为每一章的标题,记录了他从成都到达藏区,又从藏区返回内地的传奇经历。其中详细描述了沿途所经过的昌都、江达、工布、波密、鲁朗、青海无人区、通天河、柴达木、丹噶尔厅、兰州、西安等十几个地区的“绝版”山水风光、人文习俗,尤以惊心动魄的藏地历险和传奇感人的生死爱情动人心魄。整个回忆录也客观描述了英、俄等国觊觎下复杂的西藏局势、清朝封疆大吏之间和军队内部的勾心斗角以及辛亥革命对西藏和川军的重大影响。
  • 点滴人生

    点滴人生

    这是一部日记体的散文集,收录了作者一年三百六十五天的随笔心得和纪事,内容丰富,涉及家庭、生活、人生、情感、立志等内容。每一篇三五十个字,字数虽少,但表达的思想内涵却很深厚,作者以此种形式来抒发对祖国、对生活的爱,对人生的深入思考,对人有很深的启迪作用。
热门推荐
  • 男神大人么么哒

    男神大人么么哒

    夏沫沫站在宫逸慕的面前“哈哈哈,你的。。。好小哦···”宫逸慕“。。。”不一会儿,小逸慕撑起了小帐篷,夏沫沫“。。。”宫逸慕挑眉“小吗?。。嗯?”夏沫沫“不小不小,,,呵呵呵”“不体验一下咋知道嘞?对吧?”夏沫沫遁逃,于是咱们的宫大男神开始了一段凄苦的追妻之路。。。。。。作者贼笑捂脸Σ(°△°|||)︴
  • 四民月令

    四民月令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诛魔灭仙

    诛魔灭仙

    他,自幼所在村落被人屠尽,只有他贪玩逃过一劫,后加入天下第一修真势力“天灵山”,不被师门人所喜,只有小师姐用心呵护于他。身怀千年难现的乱魔命相,为情堕入魔道。。。
  • 总裁溺爱:媚妻很诱人

    总裁溺爱:媚妻很诱人

    那一晚,他帮她解围,然而那一杯酒,让他们的人生进入了另一个阶段,他专情的看着她说:“童梦欣,我们闪婚吧!”那一夜之后,她成为了他冷峻熙的老婆,在外人面前,他们扮演着人人羡慕的模范夫妻,在私底下,他们却是一个睡床,一个睡地板的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 狂玄至尊

    狂玄至尊

    强者不需要解释这个世界要么忍要么残忍,那么我宁愿选择残忍,因为我一人忍过多次,对整个世界残忍,只为你一人温柔。
  • 妃你莫属:王爷请娶我

    妃你莫属:王爷请娶我

    他是王爷了怎么了,只要她喜欢,他就得娶她,什么公主什么圣女,她都不要管,因为爱上了,谁也不能来阻止,哪怕是父王母后,哪怕是王公大臣,哪怕是三纲五常,只要她喜欢就够了,只要他答应就够了,爱是两个人的事,就算真的到了那个时候,她会嫁的,但那人必须是…
  • 帝路录

    帝路录

    大帝背对着万骨山,枯糙的双手捧着一朵小白花,露出了孩子般的笑容。
  • 白日放歌

    白日放歌

    痞子少年伍青城,因英雄救美被古惑仔追杀上山,却意外的遇上天降奇缘,武力爆发。当他回到学校时,又不断卷入各种麻烦,甚至是阴谋、斗争……且看少年如何刻苦修炼提高自身能力,破解谜团,抱得美人归……
  • 炫舞时代:炫丽舞步

    炫舞时代:炫丽舞步

    【私聊】.奈.奈.生.:雪儿,明天结婚呗?【私聊】凉城旧巷旧少女°:是的,姐姐要来参加!【私聊】.奈.奈.生.:好的!----------------------------------------------【私聊】凉城旧巷旧少年°:雪儿,做好准备了吗?【私聊】凉城旧巷旧少女°:恩,好了,开始吧【公众】凉城旧巷旧少年°:雪儿,我爱你【公众】凉城旧巷旧少女°:羽,我也是。。
  • 进化无下限

    进化无下限

    我以战养战,也许生命就是需要点燃才会出现精彩,放飞梦想难的几回醉,又醒又梦,真亦假来假亦真,也许是假,可是又有谁能说出他的真假呢?吾以鲲鹏精血煅骨炼体,吾以战斗气息成长自我,吾以战斗建造属于我的宫殿;夺取一切的精华,以不朽的意志吞噬万物,造就我的不朽!!!也许什么时候在火影争霸天下;或者去三国天下统一而升仙得道;吾就是最强!本人新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