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338400000014

第14章 解读《红高粱家族》(1987,长篇小说)(4)

“侠气”固然是一种个人的小“义”,但它也可以因外界环境所刺激,进而转化为一种民族的大“义”。情节的叙事主体,是“高密东北乡”父老乡亲的抵御外辱。作者无意去复述已经发生过的历史往事,而只是在借助于“历史”去伸展他的艺术想象。如此一来,《红高粱家族》的“历史”主体,已不再是那些叱咤风云的政治人物;“高密东北乡”父老乡亲的“匪气”与“侠气”,则构成了中华民族的不屈精神与坚韧性格。在铺天盖地的“高粱地”里,在墨水河边的伏击战中,“我”爷爷带领乡亲们用最原始的自卫武器,上演了一出出惊天地、泣鬼神的悲壮故事。莫言并没有赋予余司令他们以崇高的政治觉悟,这些吃着“红高粱”喝着“高粱酒”,浑身“匪气”性格“侠义”的乡野之人,只是以其不可磨灭的生存意志和民族气节,在齐鲁大地上展示了中国文化的另一侧面。且不说“我”奶奶、王文义、哑巴和方家兄弟死得是何等悲壮,就连白胡子老头都大声喊道:“哭什么?这不是大胜仗吗?中国有四万万人,一个对一个,小日本弹丸之地能有多少人跟咱对?豁出去一万万,对他个灭种灭族,我们还有三万万”。几乎所有论者都注意到了政府体制或党派政治在“高密东北乡”抗战中的边缘状态,我个人认为这种边缘状态并不是作者对于历史事实的有意疏忽,也不是作者“对历史题材的创新突破”(朱向前:《深情于他那方小小的“邮票”——莫言小说漫评》),更不是什么“现实的民间精神本质的某种体现”(陈思和:《莫言近年小说创作的民间叙述》)。以余占鳌为表现主体、以“高粱地”为展开背景、以打日本为叙事线索,其主观动机是要超越意识形态的陈腐观念,去弘扬一种民族精神与民族正气。只有从这样的认知基点出发,我们才可能理解“匪气”、“侠气”与“正气”的组合意义——“匪气”象征生命活力、“侠气”象征人格魅力、“正气”象征民族意志。莫言正是以此为切入点,彻底打破了红色经典的创作模式,使其在“民间”色彩的庇护之下,顺利实现了新时期文学启蒙话语的再度转型。

三、人性、兽性与野性:知识分子的现代人文追求《红高粱家族》寻找灵魂家园、再造民族人格,其本身就体现着莫言对生命退化现象的忧患意识。莫言既不满于“人性”的社会因素,同时也拒斥“兽性”的嗜血本能;因此他在“高粱地”的理想世界中,人为地培育了一种具有完美人性的生命形态。

人们通常谈论的所谓“人性”,一般是指“人”在历史生存环境中所逐渐形成的社会文明因素,是指“人”之所以成为“人”的道德行为规范。“人性”作为“人”与“兽”的本质区别,其历史进步意义自然不可否认。然而,莫言在作品里,却对“文明”与“人性”之间的因果关系,表现出了一种十分强烈的情感焦虑:“人”曾是社会的绝对主体,而现今社会却成了“人”的绝对主体;文明导致了人类进化,但“人性”却出现了背离初衷的严重“异化”。《红高粱家族》对社会“人性”的严肃思考,主要是体现为莫言对党派政治的蔑视与丑化。以“高粱地”文化与党派政治文化相对照,以余占鳌同“冷麻子”和“江小脚”相比较,如此情节设计虽有先祖崇拜的成分因素,却更有“人性”批判的理性精神。

忧患文明社会的人性“异化”现象,并不意味着作者主张人类必须回归自然,从原始生命状态中去重新获取“野性的魅力”(吴炫:《高粱地里的美学——重读莫言的〈红高粱〉系列》)。“兽性”描写场面固然是小说故事叙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却强烈地折射出作者潜意识里的极端恐怖情绪:日本鬼子活剥刘罗汉的整张人皮,固然是一种“兽性”十足的动物本能;而“我”爷爷割下鬼子生殖器塞进他们嘴里的疯狂之举,也是一种失去理智的嗜血行为。特别是《狗道》这部作品,莫言将“狗”的世界与“人”的世界同时展开形成比较,并以“狗”的凶残去影射“人”的野蛮,进而揭去了文明赋予“人性”的多彩光环。“我”父亲对“我”爷爷从盲目崇拜到产生狐疑的变化过程,就是莫言本人“恐惧”情绪与“拒斥”心理的直接反映:“我”父亲终于从“我”爷爷虐杀日本伤兵的冷酷眼神里,看到了他与野狗觅食时完全相同的贪婪目光——手臂摔折了的日本马兵,掏出夫人与孩子的合影照片哀怜求饶,可早已丧失了人性的“我”爷爷,却冷酷无情地挥手一刀将照片劈成两半。从那以后,爷爷的“人性即使能在某一瞬间放射出璀璨的光芒,这光芒也是寒冷的、弯曲的,羼杂着某种深刻的兽性因素”。爷爷在“我”父亲心目中高大完美的英雄形象,也因他虐杀伤兵的嗜血“兽性”而被大打折扣。其实,“我”父亲的观察视角正是“我”的批判理性,它表明作者虽不赞成社会对于“人性”的道德约束,但却更难接受“兽性”对于“人性”的全面取代。所以,“兽性”作为“人性”的补充描写,同样使作品具有着艺术审美的感染力与震撼力。

《红高粱家族》最大的思想亮点,就是作者在“高粱地”的原野意象中,创造了一种具有全新生命意义的民族种群形象:他们游离于文明社会与原始动物之间,兼有“人”的情感智慧与“兽”的勇猛强悍;由于这种人性因素与生命状态生成于广袤原野,故我个人倾向于将其称之为是人的“野性”意识。而作者用“土匪”身份去对他们进行形象定位,恰恰又人为地强化了这种“野性”意识的人文理想。在“高密东北乡”的荒野之地,“父老乡亲”的生存法则是意志与力量的结合、是智慧与野蛮的统一,一切文明社会的价值体系都失去了它的存在意义,一切文明社会不可能发生的事情都可以发生:在这里,“野性”使“杀人”不需要任何借口也不需要什么理由,为了爱情可以杀人为了复仇可以杀人为了正义更可以杀人,根本不会触犯文明社会的法律条款与道德尊严;在这里,“野性”使“欲望”不需要任何遮掩也不需要什么伪装,睡女人是“****”做土匪是“物欲”而打鬼子则更是“生欲”,完全是生命意识的****表达绝不矫揉造作。作者并不掩饰他对荒原“野性”的顶礼膜拜:“回溯我家的历史,我发现我家的骨干人物都与阴暗的洞穴有过不解之缘,母亲是开始,爷爷是登峰造极,创造同时代文明人长期的穴居记录”。莫言在这里所强调爷爷和奶奶的“穴居”历史,当然不是指茹毛饮血的荒蛮时代,而是意指“高粱地”的生命意象;故“高粱地”里“穴居”的那群“土匪”,也因其“人”与“自然”的高度融合,构成了作者理想中的“野性”意识。尤其是“我”在分析爷爷当土匪前的精神状态时,更是精辟论述了“土匪”与“野性”之间的辩证关系:“他虽然具备了一个土匪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但离真正的土匪还有相当的距离。他之所以迟迟未入绿林,原因很多,概而言之,——他的人生观还处在青嫩的成长阶段,他对人生和社会的理解还没有达到大小土匪那样超脱放达的程度。”这段文字的深刻寓意性就在于:土匪因其弃绝了文明的束缚故能“超脱”,土匪因其没有道德的制约故能“放达”。“我”爷爷“我”奶奶“我”爸爸之所以能够获得精神上的空前解放,自然也是与他们“高粱地”里的土匪生涯密不可分。这种即游离于文明世界又游离于动物世界的“野性”意识,无疑是莫言创作《红高粱家族》的情绪冲动与力量源泉。

德国现代哲学大师列维·斯特劳斯有句名言:“只有走出历史,历史才能通向一切。”文学与历史无关,它只忠实于艺术想象。《红高粱家族》正是因为没有拘泥于“历史”,所以才使莫言取得了艺术上的巨大成功;而《红高粱家族》同样也没有局限于“民间”,所以才使莫言获得了精神上的绝对自由。事过境迁我们再去重读这部文学经典,作者那种源自于现代知识分子的人文关怀与生命律动,依然因其寻找灵魂家园的生命执著而熠熠生辉发人深省。走出“历史”与走出“民间”,这无疑体现着莫言自己的人生信念与创作追求;而创造“历史”与创造“民间”,则更加显示出了《红高粱家族》这部作品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存在价值与存在意义。

同类推荐
  • 慧卿思语

    慧卿思语

    《慧卿思语》共四章,里面记载着作者对亲情、友情、生活、自然的点滴思考与感悟。作者将多年生活、工作的记忆点滴,罗列成文,内容涵盖幸福和快乐、感动和忧伤、相遇和别离等诸多情感经历。
  • 张力剧作选

    张力剧作选

    本书收集了作者在宗教音乐、民间音乐、音乐评论和民俗等方面的研究、评价的文章34篇,具体内容包括:“民间锣鼓乐释文”、“重庆音乐创作现状初探”、“游艺民俗”等。
  • 乱世丽人

    乱世丽人

    《乱世丽人》为“胡平文集”第五卷。《乱世丽人》讲述了:关于林立果“选妃”,坊间传言无数,真相到底为何?林彪折戟温都尔汗前夜,北戴河密室内,曾经发生过什么?张宁,你可能知道她的名字,却未必知道她的故事,以及她知道的故事。一名美丽的中国女子,一个阿尔巴尼亚的留学生,一次命定的邂逅,一场缠绵的爱恋,之后是一个荒唐的罪名,一份劳动教养通知书,以及一出不可逆转的人生悲剧……红颜,为时代而薄命?彭德怀的妻姐,罗隆基的知己,新民报的著名记者,文汇报的右派先锋,周恩来暗中保护的朋友,却被毛泽东视为眼中钉……浦熙修,她到底为中国做了什么?
  • 30年文学典藏散文卷

    30年文学典藏散文卷

    为了纪念《百花洲》创刊三十周年,隆重推出《30年文学典藏》四卷本,众多名家倾力打造,三十年的沉淀,三十年的精粹,凸显出《百花洲》的流变轨迹,也折射出三十年社会生活和文化的变迁。这些让人熟知和亲近的文字在当下与历史间建立了一种恒久的联系,对于今天的文学阅读与写作而言,无疑是心灵不可复制的参照。
  • 世界与你无关

    世界与你无关

    本书是十万字写给世界的狠话,也是六十个和你有关的片段及观点。故事是你们的,道理是大家的,并早已存在。丁丁张负责将它们收集起来,变成了这本书。书中所探讨的无非还是那些破事儿,却也关乎如何在爱里过得更好,如何失去也不难看,如何在真相中慢慢长大,重要的是,我们如何直面并解决人生的难处。当你失恋时,无人爱时,翻翻看——你都这么惨了,这些故事更惨,让你笑笑。感知世界,听老情歌,探寻爱和生活的难处解决之道,看贱人们受伤犯错又重新好起来,人生如此,其实我们都一样,从不普通,又那么平凡。
热门推荐
  • 绝色魅惑

    绝色魅惑

    千万年前:“禁忌之子,灭世之灾;混沌转生,神魔共尊!”混沌神殿主祭司‘先知星’奋力的说完这段预言便吐血而亡。千万年后:欲血谷道的残骸中,包裹着沾染至亲鲜血的外衣,劫后余生的幼小身影在黑暗中哽咽的轻啼……禁忌之子?混沌转生?有着倾城倾国的绝世容颜,体泛异香的他……的故事。
  • TARA我的爱

    TARA我的爱

    T-ARA的故事哦,QUEEN'S们多多支持才能更好的写出T-ARA
  • 无尽电芒

    无尽电芒

    三千大洲,人类与洪荒巨妖共存,野兽主宰着世界,丛林法则盛行,力量决定一切的观念,深深印在每个人心里……直到人类学会了修行。
  • 五岳仙缘

    五岳仙缘

    五岳风清月无眠,莲花台前美人颜。白云之巅云搏雨,化作鬼谷自在仙。“既然日金轮认我为主,那么从今以后,我再也不是你的徒弟,我要你做我的妻子,生生世世、永不分离。”----凌成佑
  • 故事与人生

    故事与人生

    人生就是一个个自己演绎的故事,把别人的故事放到自己的现实中来,将人物角色换位进行对比和思考,这样不仅能获得宝贵的经验,还能收获一些极其珍贵的感悟。感悟对一个人的成长非常重要,所谓感悟就是通过接触和认识,而得到的新的认识。感悟能使我们认清形势、认识自己、不断修正自己,并让自己的思想进步、信心增强、人生目标明确。
  • “里”智与情“敢”

    “里”智与情“敢”

    世界上有三种人:男人,女人,女博士。这个故事的主角正是一位女博士,生理年龄30岁,心理年龄100岁,哦,不要误会,她不是僵尸,只是被别人称为有僵尸一样冷硬心肠的大龄剩女。当这样一个极度理智的人遇到一个极度情绪化的人,又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 婚内婚外:偷心前任

    婚内婚外:偷心前任

    三年的婚姻,他的一句,“我们我们离婚吧。“而曲终人散。再次相遇,他嫉妒着陪在她身边的男人,可她却据他于千里之外,不能明抢那就暗偷好了,看男主如何以退为进,一步一步再次偷走女主的心......再度重相逢,从未想过你会不爱我。假如人生不曾相遇,她没有在那一天,那一时,那一眼,被会发光的他所迷恋……假如人生没有别离,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假如人生不会上演那场再度重相逢……可是生活,没有假如。厉景镐说:在看到她的那一眼,感觉整个世界都美好了。萧浩煜说:一直都以为,陪伴就是给她最好的承诺。萧沛语说:有些记忆,注定无法抹去,就好比有些人,注定无法替代一样。
  • 击浪生涯:李宗仁和郭德洁的执手岁月

    击浪生涯:李宗仁和郭德洁的执手岁月

    本书着重讲述了李宗仁先生的私人情感生活。详尽记录了他和郭德洁女士风雨共济、相知相携,共同走过了四十余年的生活历程。书中还记录李宗仁先生人生履历和在一些重要的历史时刻的生活状态。情真意切,令人感叹万分。
  • 元代野史

    元代野史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邪王毒妃:凤龙之山

    邪王毒妃:凤龙之山

    我乃当今世上的大元帅—凤华。却因初来感情知错,而死在小人手上,若还有来世,我定会来报仇……在阴森的夜晚里被自己所爱的人杀死,却又奇迹版地在太阳明媚的早晨复苏,为报仇而引起XX的注意,那厚脸皮你哪来的?………-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