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338400000034

第34章 解读《檀香刑》(2001,长篇小说)(1)

莫言自说:

《红高粱》的背景是抗日,《檀香刑》的背景是抗德,故事发生的地点都是高密东北乡,这是类似的地方。从这个意义上说,《檀香刑》是《红高粱》的姊妹篇。《红高粱》我最得意的是“发明”了“我爷爷”、“我奶奶”这个独特的视角,打通了历史与现代之间的障碍,也可以说是开启了一扇通往过去的方便之门。因为方便,也就特别容易被模仿。后来“我爷爷”、“我奶奶”、“我姑姑”、“我姐姐”的小说就很多了。《红高粱》歌颂了一种个性张扬的精神,也为战争小说提供了另类的写法。但《红高粱》作为一部长篇,最大的遗憾是没有结构,因为写的时候就是当中篇来写的,写了五个中篇,然后组合起来。《檀香刑》在结构上下了很大的工夫。在语言方面也做了一些努力,具体地说就是借助了我故乡那种猫腔的小戏,试图锻炼出一种比较民间、比较陌生的语言。

酷刑的设立,是统治阶级为了震慑老百姓,但事实上,老百姓却把这当成了自己的狂欢节。酷刑实际上成为了老百姓的隆重戏剧,执刑者和受刑者都是这个独特舞台上的演员。因为《檀香刑》的写作受到了家乡戏剧的影响,小说的主人公又是一个戏班的班主。所以我在写的时候,感觉到自己是在写戏,甚至是在看戏。戏里的酷刑,只是一种虚拟。因此我也就没有因为这样的描写而感到恐惧。另外我在《檀香刑》里,有大量的第一人称的独白,那么我写到刽子手赵甲的独白的时候,我就必须是赵甲,我就必须跟随着赵甲的思维走笔。赵甲是大清朝的第一把刽子手,在他们这个行当里是大师级的人物,他是一个真正的杀人如麻的人,当我试图着描写他的内心世界时,我应感到,杀人,在他看来,实际上是一次炫耀技巧的机会,是一次演出。因此,我之所以能够如此精细地描写酷刑,其原因就是我把这个当成了戏来写。

当死亡比活着更困难——《檀香刑》中的人性分析

■谢有顺

1.刽子手哲学

《檀香刑》主要写了一个著名而阴郁的人物——赵甲,他是赵小甲的亲爹,眉娘的公爹,孙丙的亲家,也是袁世凯的座上宾,曾受过慈禧太后和皇帝的嘉奖,更重要的,“他是京城刑部大堂里的首席刽子手,是大清朝的第一快刀,砍人头的高手,是精通历代酷刑,并且有所发明、有所创造的专家。他在刑部当差四十年,砍下的人头,用他自己的话说,比高密县一年出产的西瓜还要多”。但这个冷酷而富于传奇色彩的人物最初在他的家乡出现的时候,并没有引起多少人的注意,连他的儿媳眉娘,也直到半年后才知道自己的公爹真是杀人不眨眼的刽子手。大家都称他为赵姥姥。

以刽子手作为中心人物的小说以前有过,广泛意义上的刑罚主题在小说界也非常普遍。为什么《檀香刑》尤其令人瞩目呢?是莫言比别人更精细、更冷静地写出了刑罚的全过程,还是因为莫言在小说中所作的语言和结构上的探索?这些当然是重要的(也已经有了许多人对此作了论述),但我想,还有一点不可忽视,就是莫言写出了刽子手作为一个独特的人可能有的内心风暴,或者说,莫言让我们看到了刽子手的灵魂,并建立起了一种我称之为“刽子手哲学”的文化。而在过去,小说家笔下的刽子手,至多不过是个杀人工具而已。

为此,莫言把赵甲推向了极致。“他的身上,散发着一股凉气,隔老远就能感觉到。”他“偶尔上一次街,连咬人的恶狗都缩在墙角,呜呜地怪叫”。赵甲不是一般的刽子手,而是刽子手中的精英,“刽子手行里的大状元”,甚至是刽子手精神传统在清代的完美化身,它精湛的技艺为刽子手这一古老而卑贱的职业书写了新的辉煌。其最高境界之一,就是他为六君子行刑的那次,“他感到,屠刀与人,已经融为一体”。“屠刀”是杀戮文化的象征,“人”是杀戮文化实施的对象,这二者“融为一体”之后,它固有的残酷性似乎消解了:杀人成了一种艺术。如同尼采说邪恶也可能被浪漫化,我想,在看客眼里,残酷也会是一种美。莫言或许要探讨的正是,当杀人成了一种职业,并且由这种职业又生出了一种敬业精神之后,人性(刽子手和看客)会发生哪些重要的变异?

刽子手的眼光为莫言审视人这一实体存在找到了另一个崭新的视角——莫言似乎习惯了以非常人的视角来写人。从《透明的红萝卜》开始,一直到这部《檀香刑》,他的作品里一般都有一个不同于常人的人,如傻子、弱智儿等,包括《檀香刑》里的赵小甲,也是类似的人物。莫言一般应用超感官和幻觉的手法,把他们所观察到的奇特的成人世界加以放大,使之在小说中起到应用常人叙事所达不到的效果。感觉的通透和恣肆,一直是莫言的优势。但这次莫言叙事的重点没有放在赵小甲身上,而是更多地站到了刽子手赵甲的角度上。

刽子手眼中的人和别人有什么不同呢?一个优秀的刽子手,站在执行台前,眼睛里就不应该再有活人;在他眼睛里,只有一条条的肌肉、一件件的脏器和一根根的骨头。经过了四十多年的磨炼,赵甲已经达到了这种炉火纯青的境界。

在刽子手赵甲眼里,人不再是那个有情感、道德、意志和价值判断力的复杂个体,也不再是所谓的“万物的灵长”,他被还原成了一个纯粹物质的人,或者说,人的物质性(“一条条的肌肉、一件件的脏器和一根根的骨头”),是刽子手唯一关注的人的特性,他眼中的人与动物在本质上已经没有区别。有意思的是,就在这点上,刽子手对人的态度与专制君主对臣民的态度达到了完全的一致。专制者为了达到他对臣民的绝对统治,总是希望消灭臣民独立的情感和意志,让他们都成为一个个物质性的人,动物性的人,这样他就可以随意支配和生杀了。所谓的奴隶,不就是丧失了个人的情感和意志、只剩下物质性和动物性的人么?

赵甲也许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才疯狂地热爱上刽子手这门职业。“别人瞧不起我们这一行,可一旦干上了这一行,就瞧不起了任何人,跟你瞧不起任何猪狗没两样。”他甚至劝自己的儿子赵小甲说:“我的儿子,你就准备着改行吧,同样是个杀字,杀猪下三滥,杀人上九流。”对赵甲来说,杀人是一门神圣的技艺。从他制作刑具到行刑过程的细心、讲究、要求尽善尽美这点看,他是把行刑看作是一次美学表演的,同时也把它看作是实现自身最高价值的理想途径来追求的。他的工作是为了配合专制者对它的臣民的统治,也为了迎合专制君主和大臣们的欢心——而要讨他们的欢心,只有一个办法,就是如何把杀人这活做得漂亮。赵甲为此找到了秘诀:首先是把犯人看作物质人,“一条条的肌肉、一件件的脏器和一根根的骨头”;接着再把自己也降低到没有感情的物质人的水准上,“作为一个优秀的刽子手,站在庄严的执刑台上时,是不应该有感情的。如果冷漠也算一种感情,那他的感情只能是冷漠。除此之外的任何感情,都可能毁掉他的一世英名”。最后就是进入“屠刀与人,已经融为一体”的境界。至此,一套物质意义上的杀人美学带着某种诗意悄悄地建立了起来,与此同时,刽子手的重要性也似乎变得不言而喻。

“其实,你干的活儿,跟我干的活儿,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为国家办事,替皇上效力。但你比我更重要。”刘光第感叹道,“刑部少几个主事,刑部还是刑部;可少了你赵姥姥,刑部就不叫刑部了。因为国家纵有千条律法,最终还是要落实在你那一刀上。”

赵甲自己也在袁世凯面前骄傲地说:

小人斗胆认为,小的下贱,但小的从事的工作不下贱,小的是国家威权的象征,国家纵有千条律令,但最终还要靠小的落实。……只要有国家存在,就不能缺了刽子手这一行。……为盗杀人,于理难容;执法杀人,为国尽忠。

这大约就是刽子手哲学,它恰好暗合了中国数千年专制社会所实行的政治哲学。在专制社会里,以国家的名义杀人,无论它有怎样堂皇的理由,其利益最终总是指向专制者自身的,与维护社会正义无关,因为罪与非罪的界限掌握在他们手里。比如,古代有“反贼”,近代有“反革命”,又有几个不是冤死者?“才行反时者死无赦”(荀况),法家这种冷酷的统治思想,才是各个历史阶段专制政权真正所青睐的。尽管中国号称是一个儒学大国,但其统治,从来推行的都是儒表法里——统治者只不过是用儒来实行愚民政策,使之驯服地做奴隶,背后则实行法家的不择手段、钳制舆论的专制统治,无“仁”可言。

2.酷刑教育

专制社会的政治哲学最集中的体现之一,就是酷刑制度。

酷刑对民众的震慑力是无与伦比的,它的目的是令统治者治下的臣民不敢造次,而终日活在恐惧之中。按照哈维尔的研究,恐惧正是专制得以实施的基础。造成恐惧的原因,除了精神高压之外,主要就是指肉体的残酷折磨,直至消灭。因此,酷刑(包括现代社会还大量存在的令人发指的刑讯逼供等)一直在人类的专制历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莫言选择这个题材作为探索中国人历史和现实的解码口,的确是意味深长的,因为中国是一个有着最漫长的酷刑历史传统的国度。而鲁迅则在20年代便说过,别国的硬汉之所以比中国的多,是因为我们的监狱比别人难坐。

奴隶们受惯了“酷刑”的教育,他只知道对人应该用酷刑。……要防“奴隶造反”,就更加用“酷刑”,而“酷刑”却因此更到了末路。到现代,枪毙是早已不足为奇了,枭首陈尸,也只能博得民众暂时的鉴赏,而抢劫,绑架,作乱的还是不减少,并且连绑匪也对于别人用起酷刑来了。酷的教育,使人们见酷而不再觉其酷,例如无端杀死几个民众,先前是大家都会嚷起来的,现在却只如见了日常茶饭事。人民真被治得好像厚皮的,没有感觉的癞象一样了,但正因为成了癞皮,所以又会踏着残酷前进,这也是虎吏和暴君所不及料,而即使料及,也还是毫无办法的。(鲁迅:《南腔北调集·偶成》)

从酷刑的发明、创造、实施,到看客的恐惧、叫嚷,统治者快意的笑声,再到刽子手“靠卖死人的干腊给人入药维持生活”,这一切,在古代的政治社会里,实际上已经成了一种产业,它有效地维持着专制机器的顺利运行。酷刑最大的功能,是为臣民树一个榜样,让他们不敢有丝毫犯上作乱的念头,否则已经有了先例。这也是酷刑为什么总是选择在大庭广众之下执行的原因。慢慢地,酷刑的功能也开始多样化起来,它不仅具有教育功能,以此威慑那些试图造反的人,许多时候它还成了统治者自我娱乐的项目。一个酷刑,见出的是政治的黑暗,民众的运命。

莫言算得上是一个对酷刑描写有特殊偏爱的人,他在《红高粱》里写了剥人皮,在《檀香刑》里写了凌迟、腰斩、檀香刑,等等。尤其是《檀香刑》,莫言以他异乎寻常的坚强神经,极尽描写之能事,光凌迟,一刀一刀地写,就足足写了二十几页,而檀香刑,整个过程则拉得更长。有不少人(主要是女性读者)不断地就此指责莫言,认为他对肉体被残酷折磨的迷恋,是一种怪癖和阴暗心理;他们尤其不能接受莫言在行文中那种津津乐道的样子,认为这样的描写一旦丧失了必要的批判性,就不能不让人怀疑作者是在玩味这些。这样的批评并非没有道理。但我更愿意把莫言铺陈这样恣肆的酷刑场面,理解为他是想由此设置一个人性的实验场,以检验人承受纯粹肉体痛楚的能力,进而窥见刽子手的冷酷性,以及围观群众和官员在面对残酷时的各种反应。从另一面说,这何尝不是对专制、暴政、野蛮和看客麻木、冷漠心理的有力控诉呢?

书上说凌迟分为三等,第一等的,要割三千三百五十七刀;第二等的,要割二千八百九十六刀;第三等的,割一千五百八十五刀。他记得师傅说,不管割多少刀,最后一刀下去,应该正是罪犯毙命之时。所以,从何处下刀,每刀之间的间隔,都要根据犯人的性别、体质来精确设计。如果没割足刀数犯人已经毙命或是割足了刀数犯人未死,都算刽子手的失误。师傅说,完美的凌迟刑的最起码的标准,是割下来的肉大小必须相等,即便放在戥子上称,也不应该有太大的误差。这就要求刽子手在执刑时必须平心静气,既要心细如发,又要下手果断;既如大闺女绣花,又似屠夫杀驴。任何的优柔寡断、任何的心浮气躁,都会使手上动作变形。要做到这一点,非常的不容易。因为人体的肌肉,各个部位的紧密程度和纹理走向都有不同,下刀的方向与用力的大小,全凭着一种下意识的把握。师傅说,天才的刽子手,如皋陶爷,如张汤爷,是用心用眼切割,而不是用刀、用手。所以古往今来,执行了凌迟大刑千万例,真正称得上是完美杰作的,几乎没有。其大概也就是把人碎割致死而已。所以愈到近代,凌迟的刀数愈少。延至本朝,五百刀就是最高刀数了。但能把这五百刀做完的,也是凤毛麟角。刑部大堂的刽子手,出于对这个古老而神圣的职业的敬重,还在一丝不苟地按照古老的规矩办事,到省、府、州、县,鱼龙混杂,从事此职业者多是一些地痞流氓,他们偷工减力,明明判了五百刀凌迟,能割上二三百刀已是不错,更多的是把人大卸八块,戳死拉倒。

同类推荐
  • 苏曼殊作品集(二)

    苏曼殊作品集(二)

    此梵字者,亘三世而常恒,遍十方以平等。学之书之,定得常住之佛智;观之诵之,必证不坏之法身。诸教之根本,诸字之父母,其在斯乎?夫欧洲通行文字,皆原于拉丁,拉丁原于希腊。由此上溯,实本梵文。他日考古文学,唯有梵文、汉文二种耳,余无足道也。顾汉土梵文作法,久无专书。其现存《龙藏》者,唯唐智广所选《悉昙字记》一卷,然音韵既多龃龉,至于文法,一切未详。此但持咒之资。无以了知文义。
  • 闲适中的挣扎

    闲适中的挣扎

    本书收入的文章分为四辑,“阅人”部分以亲历及第一手材料为依据,所涉主要是做编辑的父亲和他熟悉的作家朋友:“涉世”部分是个人经历,包括下乡、就业、旅美及退休生活;“读书”部分包括旧案钩沉、读书札记和影评,其中涉及刘大杰、程鹤西与鲁迅的纠葛,吴清源的民族操守,各依据前所未见的资料做出了澄清;“译文”部分大致是上世纪80年代所作,那时作者泛泛关心过日~本文学,所以译文也包括了不同的文学体裁。
  • 阅读现代:论鲁迅与中国现代

    阅读现代:论鲁迅与中国现代

    本书为论文集。收录了作者1988~2002年间发表在学术刊物上的论文。分为“中国现代文学史的若干问题”、“鲁迅的思想与作品”、“其他中国现代作家作品阅读记录”、“中国现代文学与西方文化问题”四个部分,集中展示了作者关于中国新诗、鲁迅、中国文学的现代性等问题的思考。
  • 希腊神话故事(三)

    希腊神话故事(三)

    天和地诞生的时刻,大海在咆哮,汹涌的波涛拍击着海岸。鱼儿在水里嬉戏、玩耍,鸟儿在空中展翅歌唱,大地上奔跑着成群的动物,但是却缺少一个具有灵魂的、能够主宰一切的高级生物。这时,普罗米修斯降生了。这位先觉者是神祇的后裔,他的父亲是地母该亚与乌拉诺斯所生的儿子伊阿佩托斯。普罗米修斯异常聪慧,他知道天神将种子藏在了泥土中,便手捧泥土,和着河水,按照天神的模样将泥土捏成人形。待泥人捏好之后,他又从动物的灵魂中摄取出善与恶,将它们封进泥人的胸膛里。这一切完成之后,普罗米修斯请来了天神中的智慧女神雅典娜;雅典娜对普罗米修斯创造的泥人深感惊奇,她朝这些具有一半灵魂的泥人吹起了神气,使它们获得了真正的生命。
  • 乘火车梦游

    乘火车梦游

    本书是散文集,是作家段落的散文作品集,作品分四部分,以“在风中藏好自己”、“乘火车梦游”、“回春遗梦”、“怀抱梨花的村庄”四个篇名辑录了作家的64篇散文作品。散文以独特的视角,诠释了作者作者的心路历程。文字优美,文笔流畅,感情真挚。
热门推荐
  • 云邪战神

    云邪战神

    那个倔强的褐衣少年,十年如一日,只为不做那个蒙羞的废物,六岁,母亲失踪的那一日,他仿佛一瞬间失去了所有,所有人都觉得他的母亲早已命丧黄泉,但他不信,他永远都忘不了那个对自己浅笑忆昔的倩影,他会成为那一颗耀眼的新星,会成为母亲口中那个站上顶峰的人
  • 枪神纪工程小幽

    枪神纪工程小幽

    小幽,我会守护你的。一直到你不在我身边。
  • 超级黄金指

    超级黄金指

    家里工厂突然倒闭,原本衣食无忧,每天开着宝马奔驰逗小妞的唐大少突然变成落魄少爷,原本订好的娃娃亲被悔婚。唐大少突获神奇金手指,帮助父亲重振家业。从此美丽大方瓷器,陶器;古朴厚重的青铜器;包浆的古玉,高调奢华钻石翡翠;惊心动魄的赌石,赌博;美丽警花,高门小姐,校园校花,美女护士等等接踵而至。落魄少爷不再落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 锦绣江山美人为帝

    锦绣江山美人为帝

    佛说,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放不下。“我沐子卿今世,倾尽一生,而爱恨两难。来世只愿无欲无求,再不见君。”“沉渊今世,算生算死算尽天下,唯独算不到心中的她。可惜今生,即使再来一次,沉渊的选择亦不变。”“若有来世,即使穷愁潦倒,也护你一生无忧。”那日雪衣翻飞,墨发狂舞,他终是乱了天下,叛了她。(本文架空,纯属虚构,文中所涉及的朝代及人物,官位,职权,体制皆不与历史上所有朝代有关联,都是作者瞎掰的)
  • 从零开始学德语,“袋”着走

    从零开始学德语,“袋”着走

    《从零开始学德语,“袋”着走》恰恰满足了初学者的诉求。不仅封面大方美观,内容更是丰富多彩。从基础字母入门,到日常生活、青春校园、职场风云、特色文化等,几乎涵盖了所有你能想到的,以及你若是有机会去德国旅游、生活或是工作能够用到的各个方面。
  • 英雄联盟之俏佳人

    英雄联盟之俏佳人

    一个悲催的妹子,因痴迷英雄联盟在网吧连续游戏52小时猝死。一觉醒来,发现身边已经物是人非。她会在另一个大千世界如何绽放自己的绝代风华呢?她一步步的成长,伴随着她的是感情给的伤痛,还有他给的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爱护。在竞技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在主播的山峰上越爬越高,在错误的爱情里越陷越深,多年后,当她扬名整个游戏圈的时候,她却无奈的感叹了一句,本姑娘只想做个淑女。
  • 血族情迷

    血族情迷

    他是她今世的知己,也是如今深爱的恋人。而他是她前世的婚契伴侣,也是她今生不能逃避的过去。三人在错综复杂的高中生活里,推推嚷嚷,忍心割痛,本不想伤到最爱的人,而伤到了他们所有人。最后的抉择,是谁也不是谁的。“我跟他走,是为了与你共存一世,共拥一情!”
  • 大宋铁骑兵

    大宋铁骑兵

    一个荒唐透顶的游戏竟使得同一宿舍的四名学生集体穿越到了南宋。主角吴鳞变成了在"靖康耻”之时被掳到金国的小裁缝,他无意中发现自己的相貌居然跟臭名昭著的大金军师哈密蚩一模一样,哈哈,一条毒计诞生了:干掉哈密蚩,取而代之!他能成功吗?他的另三名同伙又变成了谁?是秦桧?还是赵构?或是岳飞、兀术、刘琦、韩世忠?昔日的好友现在究竟是友是敌?他创出的针法会不会就是传说中的葵花宝...?他能不能救出被金人掳走的文武百官,收为己用?他能不能顶住金军的狂攻,建立自己的根据地?欲知答案,请看本书《大宋铁骑兵》!《大宋铁骑兵》将陪您走过风雨飘摇的大宋河山!
  • 剪灯新话

    剪灯新话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杜诗里的唐朝往事:杜诗女读者新选评级

    杜诗里的唐朝往事:杜诗女读者新选评级

    本书是诗歌评选小集。通过约100首杜诗以及评论文章,还原了当初杜子美所处时代唐朝人的爱恨情仇。为生活在当代,却十分关注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的女读者们奉献了一本令他们喜欢的杜子美诗歌评选小集。备受到大家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