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338400000040

第40章 解读《第四十一炮》(2003,长篇小说)(4)

《四十一炮》像一个庞大的象征体,编织着民间“生殖崇拜”、“权力崇拜”和“金钱崇拜”故事。《四十一炮》绝不是以传统的塑造人物作为主要目的,而是要在新历史主义的精神旅行中,寻找文化人类学的思想底蕴和生命哲学的象征隐喻。

兰三少爷:可以一次与四十一个“洋”女人交媾,但都是一些无果实的花朵,目的不是“殖民”,而是“精神胜利”。他固然“创造了吉尼斯世界纪录”、“用一根粗大的鸡巴为炎黄子孙争来光荣”,最终生殖器(生命力、繁殖力的象征)却被洋人的“手枪”(现代文明)崩掉了。这种“祛势”象征了一种文化阉割,喻示出中国文化在近代中西文明冲突中被“祛势”的结局。这是一种典型的“后殖民话语”影响下的现代性焦虑。

兰继祖:这位“封建地主”后代,在新形势下摇身一变为市场经济的带头人,他以金钱成了新的“神”。他可以用金钱与权力做交易,钻法律的空子,甚至比他的长辈更具有生命力:当罗小通用日本人的大炮(喻指中国人能战胜军事侵略)轰炸老兰的时候,他却总能利用种种掩体(道德的、人情的、法律的)逃生。小说由此喻指,在这个时代,封建宗法意识与金钱的结合具有比军事侵略更强大的力量,它不会随着政治制度的变革而消失,相反它会在新的土壤中蘖生、演变、延续甚至“进化”为一种不死“神”化的力量。

“肉”:好像是“人吃肉”,实际上是“肉吃人”。罗小通发明机器注水,大量的注水肉不仅危害人群社会,也最终害死了自己的妹妹。另一个方面,因为“能不能吃到肉”而使罗小通一家夫妻反目母子成仇。正是通过“肉”这一象征体,折射出上个世纪90年代初农村城镇化过程中资本原始积累带来的人性裂变和“金钱拜物教”,完成了对马克思经济学中“羊吃人”思想的文学化阐释。

“五通神”、“肉神”是民间文化中具有象征意味的宗教神,代表着生殖器崇拜、口腔文化。这就把小说还原为“食色,性也,人之大欲存焉”的原型主题。莫言对这些民间原型主题也同样以“口腔文化”的一种形式——“言说”来完成。如果说莫言在这篇小说中对民间语言的运用达到了极致,那么这也正代表着民间文化的本色:藏污纳垢又充满活力,愚昧恶俗又充满智慧,没有人能以是非善恶的标准来简单判定。

新千年伊始,莫言打出了“胡乱写作”或者“作为老百姓的写作”的旗帜。他说:“我崇尚作为老百姓写作,而不是为老百姓写作。我对自己的胡乱写作的解释是:所谓胡乱的写作就是直面自己灵魂的写作,就是不向流行的道德观念、价值观念妥协的写作。这样的写作,我认为是有价值的。如果说我有什么文学观的话,这些就是我的基本想法。”在文化重建的资源取向上,莫言自觉向“民间”求源。因此,莫言的《丰乳肥臀》、《檀香刑》、《四十一炮》一次比一次更逼进民间社会深层,以文学形象勾划出他的“中国近代史”,显示了他“民族化”、“本土化”探索的倾向。

但问题的症结是,莫言取得了一种民间形式的同时,却在价值观上走向了迷失。首先,莫言在价值取向上进行了文化人类学或民俗学的“寻根”。如果从“文化地缘”上来说,他所坚持的“民间社会”价值也许与他的故乡有关。他张扬民间的生命冲动力、人的本能,这些显然不是儒家精神,而更近于他故乡的管子、墨学思想或“东夷”的民间原生态:兼爱兼生、重农爱民、强力从事、任侠尚武、反抗侵略,同样也有尊天、明鬼、排外、家族本位、宗法观念。因此,虽然他借鉴了“后现代”的叙事方法,但是在价值取向上却走向了传统和民间。在这一点上,在他最早的创作上就能看出来:他借鉴了福克纳的小说形式却没有认同福克纳的精神:福克纳追求“现代性”批判传统,莫言则“反其道而行之”冲向民间大地。

莫言的本土观念与民间思想像一缕“美丽的乡愁”,在《檀香刑》中有着清晰表现。《檀香刑》“是一次大踏步的撤退”,是对当下时尚写作的反叛,要用“一土到底”的文字来揭示最本真的人性。但在价值观上却走向了歧路。小说主人公孙丙是民间的自由道义与反抗精神的象征。最能展示其精神风骨的是这样一段谒语:“有孙丙,不平凡,曹州学来了义和拳。搬来了孙猪两大仙,扒铁路,杀汉奸,驱逐洋鬼保平安……学了义和拳,刀枪不入体,益寿又延年。学了义和拳,四海皆兄弟,吃饭不要钱。学了义和拳,皇上要招安,一旦招了安,个个做大官。封妻又荫子,分粮又分田……”这些民间思想与“现代性”格格不入,在“后殖民文化语境”中蜕变为盲目排外的狭隘民族主义。我们不反对重塑民族凝聚力,但是在全球化语境中以“民族主义”反对所谓“文化殖民”,只能给人以“精神义和团”的悲哀,因为“现代性”创造了“民族—国家”体系,而“这种民族—国家体系在今天已具有全球化的特征”。何况孙丙“革命”的目的是“吃饭不要钱”、“个个做大官”、“封妻又荫子”等封建落后观念,恰恰与“理性、自由、法治”为核心的现代性观念相抵牾。

莫言对民间生命力的歌颂,也往往在“复调”叙事中变成了人格扭曲。有论者认为,莫言对“自由”的理解大体上局限于对“自然生命欲望的满足和快意恩仇的洒脱上”,但“本能是极容易满足的,一旦满足了,它就只能在低级的匮乏和满足之间循环往复,在延宕中消磨,在消磨中衰竭”。最能表现这种人格扭曲的莫过于他笔下的女性。在《红高粱家族》中,“奶奶”的临终“宣言”是:“什么叫贞洁?什么叫正道?什么叫善良?什么是邪恶?你一直没告诉过我,我只按照我自己的想法去办,我爱幸福,我爱力量,我爱美,我的身体是我的,我为自己做主,我不怕罪,不怕罚,我不怕进你的十八层地狱,我该做的都做了,我该干的都干了,我什么都不怕!”这样野性与个性化的现代人格相通,虽然是原始状态,但是找到了一个扎实的焊接点。但是莫言并没有继续下去,在此后的作品中不仅没有歌颂母性,相反却开始了有意无意的消解。《丰乳肥臀》中的母亲,为了反抗夫权而与八个男人野合生了九个儿女,“反抗”了一个却“满足”了八个,这即使在女权主义者看来也是不可思议的,这样的“母性”形象只能是一种人性的畸变。《檀香刑》中的孙媚娘更像妓女。而《四十一炮》中的所有女性则无一是“母性”的象征。于是我们发现,莫言突出的民间的生命力冲动,变成了男性崇拜、生殖崇拜。

另外,莫言的民间“草根意识”中具有“反智主义”倾向。《四十一炮》里的罗小通对老师“分梨”问题的回答是“抢呗,现在可是‘原始积累’时期,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拳头大的是爷爷!”他的“混蛋逻辑”是,“尽管我不认识字,但我感觉到那些字都认识我,世界上有很多东西是不用学习的,起码是不必要在学校里学习的”,“我知道一个能把班主任气哭了的孩子会被众人认为是个坏孩子,但同时也会被众人认为是个前途不可限量的孩子”。这样一个“流氓无产者”身上的造反精神、解构权威的意识,让我想起了作为“市民社会代言人”的王朔对知识分子的仇恨:“我的作品的主题用英达的一句话来概括比较准确。英达说:王朔要表现的就是‘卑贱者最聪明,高贵者最愚蠢’。因为我没念过什么大书、走上革命的浪漫的道路,受够了知识分子的气,这口气难以下咽。像样我这种粗人,头上始终压着一座知识分子的大山。”莫言以“民间写作”理论批判着“知识分子写作”,也批判着启蒙思想:“从鲁迅他们开始,虽然写的也是乡土,但使用的是知识分子的视角。鲁迅是启蒙者,之后扮演启蒙者的人越来越多。大家都在争先恐后地谴责落后,揭示国民性中的病态,这是一种典型的居高临下。其实,那些启蒙者身上的黑暗面,一点也不比别人少。所谓的民间写作就要求你丢掉你的知识分子立场,你要用老百姓的思维来思维。否则,你写出来的民间就是粉刷过的民间,就是伪民间。”“‘知识越多越反动’,从文学的角度上来看,是有几分道理的。”

因此,在这种价值取向之下,莫言的小说更多地显示出了“浪漫主义”的精神: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对古典精神、民间传统的留恋,对田园牧歌的赞美。但莫言也应警惕“民间话语”潜在的歧路,不仅因为“民间文化代表了一种妥协性和依附性,它缺乏的恰恰是挑战性。民间不是知识话语的新港湾,而往往是权力中心最活跃的文化竞技场”。而且连“民间理论”的代言人陈思和先生也认识到,“民间”“拥有民间宗教、哲学、文化艺术的传统背景,用政治术语说,民主性的精华和封建性的糟粕交杂在一起,构成了独特的藏污纳垢的形态”。

同类推荐
  • 草叶集(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草叶集(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美国现代诗歌之父沃尔特·惠特曼是十九世纪著名的诗人、人文主义者。由于早年受到民主主义者托马斯·潘恩和爱默生的深远影响。1839年起,他开始进行文学创作。1850年,开始在报纸上发表自由诗,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自由民主生活的赞颂。
  • 胡适文选:演讲与时论

    胡适文选:演讲与时论

    “我就这样出门去了,向那不可知的人海里,去寻求我自己的教育和生活——孤零零的一个小孩子,所有的防身之具只是一个慈母的爱,一点点用功的习惯,和一点点怀疑的倾向。”这个孩子长大后叫做——胡适,生前身后都处于盛誉与非议交错中,他说,“做了过河卒子,只能拼命向前。”叶君主编的《演讲与时论(胡适文选)》便收录了胡适一生中精彩的演讲文稿和时评文章若干篇。《演讲与时论(胡适文选)》的这些演讲文稿充分展现了胡适的基本思想观点以及对学术研究、时事政局的观点和态度,可以从中领略大师的风采及了解大师的缜密思维和独到的见解。
  • 美丽的海南可爱的故乡

    美丽的海南可爱的故乡

    书中主要介绍了“这里的山水让你醉,旅游观光度假是天堂”,“这里是四季如春的健康岛、长寿岛”,“说不尽宝岛的富饶”,“说起那家乡的往事”,“家乡的民族风情”,“宝岛英杰数不尽”,“海南的人文名胜古迹”,“独特的海南传统艺术”,“海南的民俗和地方节庆”,“海南的传统美食和名牌特产”,“遍布世界的海南人”,“日新月异数家乡,国际旅游岛展新颜”等主题,其清新、通俗和亲切的文字,让人备受感动。
  • 我的人生笔记:你是穷人还是富人

    我的人生笔记:你是穷人还是富人

    毋庸讳言,一般人都不愿意老。不然为什么有相当多的人怕退休?甚至为延缓退休而涂改年龄,所谓五十九岁现象即是退休恐惧症的一种反应。所以,国人把正常退休形容为安全着陆,退休居然成了很不安全的事情,就如同有一架老掉牙的飞机,能够平安降落就是万幸。这时候就看出来,还是当作家好。退休不仅不会影响写作,还意味着有更充裕的时间用于写作。
  • 送别

    送别

    《送别》是一本文学作品集,收录了李叔同先生在封建时期、民国时期及抗战时期的不同作品以及李叔同先生本人对绘画、书法、篆刻的认识,并提出相关的学习方法。其作品主要包括诗词,如《春风》、《醉夜》、《无题》等;谱曲如《送别》、《祖国歌》;文赋如《悲智颂》、《李卓吾像赞》等,表现了这位大师出尘脱俗的艺术魅力。“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李叔同先生创作的《送别歌》,历经几十年传唱经久不衰,成为经典名曲。
热门推荐
  • 亘古时代

    亘古时代

    不辞而别、神秘失踪的父母,异界神谕开启的次元之门,时间的维度无限逆转,回归亘古,追寻父母的昊又会在这个时代绽放怎样炫丽的光华?
  • 科技的灾难

    科技的灾难

    在银河的深处——一颗星球本应该由蓝色构成的星球,却满是灰雾和废墟,没有一点生气,如果仔细查找也只有一位老。他银白的头发配上一身红装,显着格外的不和谐。他的眼神如此迷茫,慢慢的消失在灰雾中
  • 岚心

    岚心

    她本是让人闻风丧胆的杀手——“夜月”她本是纳兰世家的嫡女,因无法吸收岚气被人遗忘与那偏僻小院的——纳兰冰儿当她被自已爱的人杀害后魂穿于刚刚被休她的身上;未嫁先休得她受尽屈辱一头扎进冰湖里,九月,一阵风吹过湖边的彼岸花开的争艳好像在预示着这个马上重生的——纳兰冰儿看她如何在碧云大陆上创出自己的天下。
  • 那一段金玉良缘

    那一段金玉良缘

    那时,豆蔻花开;那时,有一段金玉良缘;那时,日子是那样的美;那时,一切都好安静;那时,爱情演绎成一首歌,让生命充满力量,让人生充满幸福的希望。只是后来的某个转角,爱离开了,没有回头,他迷茫的光影在你的心上划出梦一样的轮廓,你在梦里若有所思地微笑着望向远方……
  • 终于遇见了你

    终于遇见了你

    爱情的跑道上,无论如何交错又分离,无论如何绕圈圈,最终你回到了我身边。
  • 仙葫风暴

    仙葫风暴

    一根仙藤种于泥丸之中,七宝仙葫蕴育其上,葫内藏惊天神通,仙葫出世之日,便是那乾坤动荡之时!天星大陆,修炼之道昌盛,在这方世界内可谓是强者如云,高手如云,天才妖孽更是犹如满天繁星数不胜数,然唯有那至尊之身,方可主宰一切!少年李峰,自地球而来,手持仙葫,势必要在这强者为尊的世界掀起一场惊天风暴!待登上那至尊之位时,俯瞰众生,看一看这臣服的天下,到底是怎样的景致!
  • 琴音天下:绝色宠妃

    琴音天下:绝色宠妃

    一朝穿越,她竟变成婴儿,被人遗弃。十六年后,她初次入世,却不料引出一段惊天秘密。辱其者,皆亡;唾其者,皆灭。她赤红长裙着身,张扬无比,轻抚古琴,风华绝代。他,被封印琴中,却无意与她相遇,唯有这一人能将她掌控。“小零儿,是想我了?”“变态。”“小零儿,叫夫君。”“无耻。”“小零儿,这可名正言顺。”“腹黑。”是天意?是人和?一段无法割舍的缘。【本文一对一,宠文,不小白,欢迎入坑】
  • 周恩来养女孙维世

    周恩来养女孙维世

    本书作者收集各方资料,并亲访审判林彪、江青集团的特别法庭“首席审判员”王文正法官,通过“红色公主”孙维世的一生,重现了那段特殊的岁月。
  • 妃常有胆:独宠辣妃100天

    妃常有胆:独宠辣妃100天

    为报父母身亡之仇,木清在组织隐忍二十年。当她毁掉组织基地时,付出的是她的生命。可再睁眼,整个世界都变了。不仅穿越回千年前的古代,她还要嫁人,听说那个王爷已经死了十七个王妃了。她嫁过去就是死去的第十八位王妃。木清冷冷一笑,她修习异能,从阎王殿而来,她到要看看谁有胆子把她送回去。--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失魂猎手

    失魂猎手

    杀他,非我所愿;救他,非此不可。且看他如何走上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