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341100000046

第46章 峨眉山下

本篇选自《郭沫若全集·文学编》第20卷《天地玄黄》,最初发表于一九四六年十二月上海《文艺春秋》月刊第三卷第六期。

我的故乡是在峨眉山下,离嘉定城有七十五里路。大渡河从西南流来,在峨眉山的第二峰和第三峰之间打了一个大湾,又折而向东北流去。因此我的家所在地,就名叫沙湾。地在山与水之间,太阳是从大渡河的东岸出土,向峨眉山的背后落下去。

山很高,除掉时为浓雾所隐藏,或冬天来很早就戴上雪帽之外,一片青苍,没有多么大的变化。

水流虽然比起上游来已经从群山之中解放了,但依然相当湍激,因此颇有放纵不羁之概;河面相当辽阔,每每有大小的洲屿,戴着新生的杂木。春夏虽然青翠,入了冬季便成为疏落的寒林。水色,除夏季洪水期呈出红色之外,是浓厚的天青。远近的滩声不断地唱和着。

外边去的人每每称赞这儿的风景很好。有山有水,而且规模宏大,胜过江南。论道理是该有它的好处,但不知怎的,我自己并不感觉着它的美。这或许是太习惯了的原故吧?我到十三岁下乐山城读书为止,每天朝夕和它相对。足足十三年,怕因此使我生出了感觉上的麻木吧?

真的,就是现在,我对于它也没有留恋。旧时代的思乡情绪,在我是完全枯涸了。或许是不应该,但我不想掩饰。倒是乐山城的风物,多少还有使我留恋的地方,那便是乌尤山附近和那对岸的大坝。其所以使我留恋者倒并不因为故,而是因为新。

我在乐山城住小学、中学,一共住了四年,奇妙的是和城仅隔一衣带水的乌尤山,我却一次也不曾去过。

乐山城本身并没有什么好处。虽然王渔洋即王士祯(1634-1771),号渔洋山人,山东新城(今山东桓台)人。清代诗人。著有《带经堂集》、《池北偶谈》等。说过“天下之山水在蜀,蜀之山水在嘉州”作者原注:乐山县旧为嘉定府的首县,故古时又称嘉州。(“天下之山水在蜀,蜀之山水在嘉州”,语出邵博《清音亭记》:“天下山水之观在蜀,蜀之胜曰嘉州,非滥谀也。”——注释者),但这所说的应该不是指的城的本身吧。

大渡河和南下的岷江在城的东北隅合流而东行,和城相对的北岸有凌云山、乌尤山、马鞍山,鳞次而立,与西南面的峨眉三峰遥遥相对。在凌云山上有唐代韦皋镇蜀时海通和尚所凿成的与山等高的石佛,临江而坐。山顶又有苏东坡的读书楼。因此这个地方一向便成为骚人墨客所好游的名地。

乌尤山本名乌牛山,以山木葱茏、青翠之极有类于乌,而形则似牛,故名乌牛。一说秦时蜀郡太守李冰所凿离堆即此。它是与岸隔绝了的一座孤耸的岛屿。由乌牛而乌尤,是王渔洋使它雅化了的。山上有乌尤寺,有汉代郭舍人注《尔雅》处的尔雅台。论山境的清幽,乌尤实在凌云之上。

奇怪的是我在乐山读书的四年间,正是我十三岁至十六七好游的少年时期,我虽然常常往游凌云,而却不曾去乌尤一次。游乌尤,是在抗战期中回乡,离开了故乡二十六年后的一九三○年应为一九三九年。。凌云是彻底俗化,而且颓废了。石佛化了装,一个面孔被石灰涂补得不成名器。东坡楼住着些散兵游勇。洗砚池是一池的杂草。但乌尤山却给予了我新鲜的感触。毫无疑问,是要感谢我是第一次的来游。

乌尤寺同样带着浓厚的俗气,并不佳妙。但山的本身好,树木好,山道好。尔雅台在危崖头,下临大江,在林深箐密中只能听得下面的滩声,而看不出流水,那也恰到好处。我就喜欢这些。晚间或凌晨,在那山下浮舟,有一种清森的净趣,也很值得玩味。

王渔洋所赏识的应该是这些地方吧?只有这些还使我有些系念。那山对岸的胡家坝,一片空阔也令人有心胸开朗之感。但这情趣也是我在一九四○年回乐山时才领略了的,学生时代也不曾前去玩味过。

假使要把范围放宽些,乐山城也应该可以说是我的故乡,但不应该得很,我对于它怎么也引不起我的怀乡病了。是我自己的感情枯涸了吗?还是时代使然呢?

峨眉山对我倒还保持着它的神秘性,我虽然在那山下活了十几年,但不曾上过山去。因此它的好处,实在我也不知道。专为好奇心所驱遣,如有机会去游游金顶,我倒也并不反对。峨眉山之于我,也仿佛泰山之于我一样了。

1946年12月22日

同类推荐
  • 宋词三百首鉴赏辞典

    宋词三百首鉴赏辞典

    中华民族数千年的灿烂文化,代代相传,继承发展,影响着世界文化,是世界文化宝库中光芒万丈的瑰宝。唐朝的诗歌、宋朝的词、元朝的曲,它们是时代精神的凝聚与升华,拥有强大的艺术生命力,长久地为人民所赏爱,如列岳峥嵘,百花竞艳,美不胜收。
  • 挑剔文坛:孙绍振如是说

    挑剔文坛:孙绍振如是说

    从激情澎湃的诗人到深刻睿智的学者,从当初宏观体系的建构(“新的美学原则”、“变异论”、“错位说”等)到今天微观部件的磨洗(“如是说”、“挑剔文坛”等),孙绍振的每一步都在创造。《挑剔文坛》便是其十多年来执着于建构理论大厦之余的一些“微雕”。书分二辑:“挑剔文坛”和“文苑探幽”。无论是“挑剔”还是“探幽”,无不体现着作者对艺术奥秘的深刻体悟,无不呈示着作者对艺术创造力的深刻同情。
  • 感悟文学大师经典:集外集拾遗补编:鲁迅作品精选

    感悟文学大师经典:集外集拾遗补编:鲁迅作品精选

    文学作品是以语言为手段塑造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是我们的一面镜子,对于我们的人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巨大启迪作用,能够开阔我们的视野,增长我们的知识,陶冶我们的情操。
  • 你了解全世界,却不了解我

    你了解全世界,却不了解我

    我每天在这条街上遇到无数个人,只有你一个人用这样的方式和我打招呼:“人要往前走,不可以经常回头看。”可是我不回头就看不到你,回头,就会摔跟头。你不知道,我甚至想要离你远一些。你不知道,你了解全世界,却不了解我。本书收录了作者拥有极高点击率和广泛好评的随笔日志,以青春励志、男女情感、异国生活,成长经历为主要内容。既接地气,又有人文情怀。以其犀利幽默,诙谐风趣、时而冷静、时而温暖、时而治愈的笔锋去描写作者身边朋友,以及作者自己的故事,以轻松幽默的笔调慢慢的讲诉给读者。
  • 伟大的戏曲家关汉卿与元杂剧

    伟大的戏曲家关汉卿与元杂剧

    关汉卿,元代杂剧作家,与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是中国古代戏曲创作的代表人物。《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拜月亭》等是他的代表作。关汉卿的杂剧内容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弥漫着昂扬的战斗精神。关汉卿生活的时代,社会动荡不安,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突出,他的剧作深刻地再现了社会现实,充满着浓郁的时代气息。孙颖瑞编写的这本《伟大的戏曲家关汉卿与元杂剧》以清新的语言、扎实的史料,讨论了元的文化和元代文人,关汉卿的社会剧、爱情剧、历史剧,以及关汉卿杂剧的艺术成就。
热门推荐
  • 旋风少女之复仇归来与爱情

    旋风少女之复仇归来与爱情

    百草和若白生活得很幸福,但是有一天却被一个人打破了宁静,她用残忍的手段让百草离开了若白,百草非常伤心,便和恩秀来到了韩国进行训练,不久后,百草回到松柏道馆复仇
  • 逆袭:凌傲世倔强成长

    逆袭:凌傲世倔强成长

    假如你六岁被父母抛弃,而父母在你面前自杀,你的心情会是什么样?凌傲世就遇到了这个问题,流浪一年后被别人收养,上了学校,而自己的养父养母却遭别人杀害,被逼迫,被威胁。遇到了校花同情,被校花父母——最大的富代收养,校花父母竟然让他多保护校花,更遭到了威胁和逼迫,这让凌傲世如何面对?
  • 悟空别样人生

    悟空别样人生

    《西游记》中的有情有义的悟空,经历磨难,终于被天界发现,招安之后居然是小官!情何以堪的悟空反了天庭,与如来大战后居然穿越了!悟空穿越了!想知道一个曾经牛X的人物在异世界成为了一个所谓的“废物”之后如何一步步创造出让世人震惊的东西么!所谓续写神话,就在悟空别样人生!
  • 后花园的秘密领地

    后花园的秘密领地

    自然是一本书,天是它的封面,海是它的扉页,山是它的目录,河是它的文字,地是它的封底。自然的智慧无处不在,那些有关大自然的神奇故事,在爸爸那抑扬顿挫的讲述中流淌开来……
  • 冰炎动

    冰炎动

    他,天生体弱,却能一步一步成为强者。他,只想守护某些人,却不得已厮杀而去。他,只不过想要和心爱的人厮守,却遭遇重重阻挠。没办法了,他只好拿起手中长剑,将他们彻底摧毁了。于是大路上终于流传了这么一句话:冰炎动,紫光现,大陆怆!
  • 废材逆天:兽妃二公主

    废材逆天:兽妃二公主

    她是东莱国不被宠爱的废物二公主,一朝身死,再睁开眼却潋滟惊华,欠她的她必然拿回来,惹她的她必然还回去。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从此叱咤这一片大陆。他是南凤国被抛弃的残废小王爷,却拥有天人之姿。他救她,要她以身相许。抗拒无效,从此,心起波澜,执手天涯……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洞真黄书

    洞真黄书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汉仪晨

    汉仪晨

    “杀戮本是我生命的全部,我本以为我一生都将以‘杀人工具’的身份存活下去,直到我遇见了你……是你让我如同死水般的心境开始有了变化,不知从何时起,我可以为了你而放弃一切,国仇家恨抵不过你的一句'放下',可是王爷,你可知你的一句‘放下'要让我付出多大的代价,但我想无论代价有多大,我想我都会向你奔去,只是不知这代价我是否能够承受得起,不知这代价是否是我的骨,我的血,我的命……”
  • 终极三国之异世

    终极三国之异世

    原本以为所有事情都结束的汪大东等人,没有想到的是他们后面有着更强大的对手,接下来将会面临怎样的斗争呢?
  • 中学生读名家:海燕

    中学生读名家:海燕

    1925年五卅惨案发生后,郑振铎迅速发表了《街血洗去后》《六月一日》等大义凛然的愤激之作。他在抗战时期写的《“野有饿殍”》《从“轧”米到“踏”米》《鹈鹕与鱼》《我的邻居们》《最后一课》等文,俨然是一组抗战沦陷区的全景图。他的文字平淡而见新意,章法轻松而见严谨,既歌颂真善美,又深具学识,展现出一种强大的生命力。翻开这些文章,感受郑振铎犹如当面倾吐般的真挚,体察其内心洋溢着的一派爱国情怀。